十月月考语文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2025届高三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
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进而颠覆了传统“以常为主”的文化权力结构,并在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另辟蹊径,与“常”分庭抗礼。
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李贽主张取消二者之间的分辨性,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实现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
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
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
李贽虽然在文学创作的实绩上不甚突出,但他高度独立的奇人人格、自居异端的文化姿态、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都对后来的文人与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十月份月考试题(时长: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每空1分)(1)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绝句》)(2),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体现作者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5)“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两句古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每空1分)(1)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lín()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sè()了。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看吧,由chéngqīng()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看到妈妈找不到时焦急的样子,我大声地匿笑..起来。
B.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雅礼集团2024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震耳欲聋(lóng)C. 妙手偶得(gè)D. 翻箱倒柜(d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意志。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C.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所以老师对他非常放心。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B. 莺歌燕舞(yàn)C. 碧波荡漾(yàng)D. 碧空如洗(yì)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夜景如同白昼。
B.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C. 那朵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
D. 他讲的故事生动有趣。
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风驰电掣C. 一马当先D. 胸有成竹6.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
B. 小河在欢快地流淌。
C. 雨滴在窗户上跳舞。
D. 雪花轻轻地飘落。
7.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她聪明、漂亮、善良。
C. 雨后的天空,彩虹、白云、小鸟。
D. 她唱歌、跳舞、画画。
8.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B. 她跑得快,快得像一阵风。
C. 这座楼很高,高得像一座塔。
D. 这条河很长,长得像一条龙。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B. 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那就努力学习吧!C. 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很好,适合户外活动。
D. 这本书是谁写的?这本书是我爸爸写的。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B. 这个问题很难,你能解答吗?C. 这本书很有趣,你喜欢吗?D. 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4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艳(以下简称赵):很多读者对你的认识是从《哦,香雪》开始的,这是一篇意境和文字都非常优美的文章,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诗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青春的诗意和激情,一气呵成,像是从生命中活泼泼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很感性,也很朴实。
你自己如何评价这篇作品在你所有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铁凝(以下简称铁):它在我整个创作中不是以价值高或低,分量轻或重来衡量的,而是它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我后来的小说在叙事上更成熟,更像一个自觉作家的写作,但《哦,香雪》焕发出来的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对希望那种透明的激情是不可替代的。
一个年轻的作家,如果有本领,写出那样的作品并不难,但是岁月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很多,如果还保有那样的爱和希望,还拥有那种透明的心境,那就真是不容易的。
我想,《哦,香雪》对我的意义就在这里。
现在,香雪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我歌颂的也的确不是封闭的处于蒙昧状态的大山里的人和事。
生活在变,生活里的人也在变,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香雪。
孙犁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认为,发掘我们内心的多种原始美德是任何作家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放弃的,哪怕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外在的形式变了,内部那个坚硬的核应该还在。
赵: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外壳怎样变换,内在的核始终如一地朝向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珍贵的品性的追求。
铁:是的。
我的作品中前后的人物和故事都有鲜明的不同,中间还有一些起伏。
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途径,有时是这个故事触动了你,有时是那个人使你有倾诉的愿望,但最终我将这些人和事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我想要实现的是文学温暖世界的功能。
汪曾祺说过“人是孤儿”,人真的是很孤独的,所以人需要文学的世界、希望的世界,虽然也许那最美好的境界,我们永远到达不了,但愿望在那儿,我们就会有向前走的勇气,对生活有所期待,这就够了。
二0二四年十月教学质量调研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案请答在答题卷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卷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
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3.答笔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否则,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综合(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石树围屋虽靠山朝水,但充满江南水乡的灵秀。
①________,流经新妙湖奔向浩瀚的鄱阳湖...。
屋后山峦迭翠,翠竹成荫....,山上的茶叶绿得喜人,似绿色的海洋。
..。
抬眼望去,雨后的阳储山云雾漂渺....,宛如仙境站在村前眺.望,(肥壮/肥沃)的水田绿油油;一望无际。
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虽然经历了近300年的风风雨雨,围屋依然不失当年的雄姿大气,亦如建造时的精致美好。
廊檐门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通道幽深,迂回曲折,进得圈内,如入迷宫。
②________。
村民透过天井,看风霜雨雪,看日月更替。
往事如烟,沧海桑田....,一代代人把岁月镌刻..进大宅院的年轮。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鄱.阳湖(pó)山峦迭翠B.眺.望(tiào)云雾漂渺C.成荫.(yīn)宛如仙境D.镌.刻(juàn)沧海桑田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肥壮富丽堂皇B.肥壮雕梁画栋C.肥沃雕梁画栋D.肥沃富丽堂皇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屋前清亮的小河环村流过②一处大宅院就是一个村庄B.①屋前清亮的小河环村流过②一个村庄就是一处大宅院C.①屋前环村流过的小河清亮②一处大宅院就是一个村庄D.①屋前环村流过的小河清亮②一个村庄就是一处大宅院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石树围屋虽靠山朝水,可充满江南水乡灵秀。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阶段性评价卷一八年级语文(部编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准备的分享材料,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共4分)“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我国浩① (瀚 汗)如烟的典籍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
古有“商鞅立木”的故事,“一诺千金”的佳话;今有“诚信农妇”武秀君,“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传感人的事迹,生动②(彰 章)显了每一代中国人对诚信的悄.然践行。
对诚信的执着与坚守,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代中国人的记忆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分)(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2分)2.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诚信的内涵,请你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分)活动一:举办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二: 活动三:3.活动中,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共7分)材料一①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②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说苑·谈丛》)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材料二(1)请结合材料一,分别概括“信”的重要意义。
(3分)(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漫画,请你结合活动主题,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及其寓意。
(4分)4.活动结束后t小语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群仿写一句。
(2分)诚信是币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主义之如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水,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级十月测试语文试题(2024.10)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课内基础知识部分(共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湮(yān)没侮(wǔ)辱抉择重创(chuàng)灰犀牛大肄屠杀B. 歼(qiān)灭障碍接载(zài)寒噤(jìn)压舱石言不由哀C. 佯(xiáng)装泡(pāo)桐脱胚嘱(zhǔ)托度难关千军雷霆D. 追剿(jiǎo)井陉(xíng)沉疴罹难铆足劲幡(fān)然觉醒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当前,国内外形式复杂严峻,各方面挑战空前绝后。
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A. 空前绝后B. 如履薄冰C. 见叶知秋D. 痛定思痛3. 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喻于义(知晓)回虽不敏(聪敏)天下归仁焉(称赞)虑而后能得(得到)B. 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请事斯语矣(实践)怵惕恻隐之心(恐惧)保四海(安定)C. 质胜文则野(华美)迩之事父(侍奉)譬如平地(平坦的地方)仁之端也(萌芽)D. 致知在格物(推究)若火之始然(这样)一日克己复礼(一旦)贼其君者(伤害)4. 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人而不仁就有道而正焉皆知扩而充之矣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B. 仁以为己任《诗》可以兴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皆以修身为本C. 由是观之泉之始达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人之有是四端也D. 其恕乎欲治其国者谓其君不能者先致其知5.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敏于事而慎于言B. 有一言而终身可以行之者乎C.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知止而后有定B.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非礼勿视C. 知者不惑任重而道远D. 先诚其意足以保四海7. 下列文化常识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都属于新闻通讯,将事实和背景、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的写法值得学习。
八年级10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读新闻·学语文”学习活动,小文和小习特邀你参加。
2.下面是小习整理的有关“闻”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有“闻”字的词语。
(2分)【资料卡片】“闻”的含义含“闻”字的词语听见(1) 听见的事情;消息(2) 有名望的闻人3.小习发现很多新闻标题都对仗工整,请你试着将“解码”和“探索”还原到新闻标题中。
(2分) 化石信息 演化奥秘4.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斑斓的色彩遇到经典诗文,便有了别样的意境意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① ”道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② ”表达的是一人独赏春日佳景,顿生思念之情;曹操《龟虽寿》“③ ,志在千里”告诉我们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奋发进取的雄心不会止息;王维《使至塞上》“④ ,⑤ ”以瑰丽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奇特雄浑的风光;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⑥ ”是崔颢登楼所观江上美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⑦ 。
夕日欲颓,⑧ ”在清爽宜人的山川画卷上平添了绚烂辉煌的一笔。
5.人无信不立,同桌小明缩印了历史知识点,打算期中考试的时候作弊。
请你劝说他。
(3分)6.小文梳理了新闻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的三类,请你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3分)(1)容易读错的字 A.悄(qiāo)然 B.镌(juàn)刻(2)容易写错的词 A.锐不可挡 B.震聋发聩(3)容易说错的话A.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莅临指导和积极参与,我们下期再会。
B.“文化中国行”专栏组织编辑记者奔赴各地,聚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呈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1.如图是小文发现的甲骨文中新闻的“闻”字的写法(由一个坐着的人和“耳”构成),请你据此猜想我们祖先“闻”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 (2分)蕴。
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十月月考语文测试题(文言文板块)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_______校区姓名__________岗位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并延伸解释课文中的词语:(每题2分)【第一则】14分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阳货欲见.孔子生孩六月,慈父见.背2、归.孔子豚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时其亡.也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4、遇诸.涂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5、怀其宝.而迷其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6、好从事而亟.失时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7、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东阿者,子之治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第二则】12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何不炳.烛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孰与昧.行乎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5、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6、平公曰善.哉素善.留侯张良【第三则】12分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清。
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1、初,禹锡既冠.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2、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3、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4、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5、因白.丞相以请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6、涉二年而道无虞.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第四则】14分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荐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8分(1)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2)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3)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4)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5)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6)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7)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8)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2、翻译下列句子:(6分)(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2)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第五则】(24分)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
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
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
”遂舍之而去。
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
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正月朔旦,苍当入贺。
故事,少府给璧。
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
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
”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1、断句:(3分)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2、解释加点的字:(12分)(1)拜:A 乃召晖拜.为郎。
B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寻:A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B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绐:A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 B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4)孰与:A 属者掾自视孰与..城北徐公美..蔺相如 B 吾孰与(5)令:A 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B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6)坐:A 数年,坐.法免。
B 以手抚膺坐.长叹3、翻译句子:(9分)(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2)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
(3)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第六则】24分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1)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窃.为大王不取也。
(2)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4) 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5)岂非畴昔..之愿也哉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6)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第.以今日事势观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4分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因公以.识韩、富B.既葬,而.墓碑出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C.士有自京师来者.此四人者.,人杰也D.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3、指出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并指出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4分)A.作者从老师那儿借阅到《庆历圣德诗》时,因为不明白诗中称颂的十一人是什么人而向老师询问,老师本不想回答,但最终还是告诉了他。
B.作者在嘉祐二年中了进士,到了京城,就碰到范公去世,作者读着他的墓碑之文以至流下泪来,为自己一直以来未能和他见上一面而深感命运不好。
C.通过欧阳修的介绍,作者认识了韩琦、富弼以及范公的二儿子(即当朝丞相范尧夫)、三儿子范彝叟和小儿子范德孺等人。
D.作者通过描写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淮阴侯韩信、诸葛孔明等人的事迹,旨在说明范公是个心忧天下,胸怀韬略的人,能以天下为己任。
4、断句与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3分)②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