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菜单式”公益劳动初探(精)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创新社会管理形式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公益劳动的教育惩戒作用,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南川西路司法所在古城敬老院建立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
该基地建成后,南川西路司法所将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集中组织开展公益劳动,为敬老院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截至目前,南川西路司法所建立了1个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累计为8名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公益劳动服务,较好地促进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
为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和监督管理,我司法所创新管理方式,转变工作模式,规范劳动形式。
一是“两书两制度”。
签订《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服务责任书》,制订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管理制度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考核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进行规范管理,统一考核,争取实现全县社区矫正集中公益劳动基地全覆盖,在启动第一批集中公益劳动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集中劳动设点范围,努力实现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化、个人考核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的目标。
二是“化零为整”,注重实际。
针对矫正机构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有可能与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发生冲突或服刑人员因请假外出及外出就业而导致无法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创新管理模式,将每月公益劳动的时间规定为矫正期内的总小时数,服刑人员可根据自己实际,在有较大时间选择空间的情况下完成公益劳动,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公益劳动“五个一”落实情况,实现公益劳动科学化与人性化。
三是“寓教于劳、以劳促教”。
积极在社区矫正载体形式上求突破,注重寓教于劳,劳教结合,将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作为促进其回归社会、强化矫正效果的有效途径。
以启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公益劳动为契机,为社区矫正提供了特定劳动场所,改变了以往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较为散乱,难以形成规模的状况,为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创造了机会,更好地帮助矫正对象重建自尊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公益服务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下面我将就我市社区矫正公益服务的情况
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社区矫正公益服务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
通过开展各
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宣传车巡
回宣传等,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公益服务的认识和了解,增
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其次,我们注重加强社区矫正公益服务队伍建设。
我们通过组织培
训班、开展培训学习和定期考核评比等方式,提高了社区矫正公益
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确保了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的
高效运行。
再次,我们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与社会资源的对接。
通
过与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建立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公益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最后,我们加强了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
了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社区矫正公益服
务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改,确保了社区矫正公益
服务工作的规范运行和持续改进。
总的来说,我市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
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工作的
水平,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
的关心和支持!。
一、实习背景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社区化的矫正措施,帮助罪犯在社区环境中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于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在XX市社区矫正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区矫正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2. 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熟悉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参观社区矫正中心实习初期,我参观了社区矫正中心,了解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设施、工作流程和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参观过程中,我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1)与矫正对象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状况。
(2)协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制定矫正计划,包括教育、劳动、心理辅导等。
(3)参与社区矫正小组活动,协助矫正对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协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社区走访,了解矫正对象在社区的表现。
3. 学习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在实习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今后的社区矫正工作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法律素养通过实习,我对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矫正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了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我深刻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 拓宽了视野实习期间,我了解到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为今后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社区矫正公益活动简述报告一、活动简介此次社区矫正公益活动是由社区矫正机构组织和举办的一项志愿者活动,旨在为矫正对象提供社会帮助和支持,并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社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活动时间为2021年10月1日,活动地点是本社区居民服务中心。
二、参与人员此次活动共有以下参与人员:1. 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共20人,负责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进行,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2. 矫正对象:共30人,他们是社区矫正机构的当事人,通过参与此次公益活动,希望能够改善自身形象,重新融入社会。
3. 志愿者:共50人,他们是社区居民或志愿者组织的成员,自愿参与此次活动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活动内容1. 社区环境整治参与活动的人员在社区内进行环境整治,包括清理垃圾,修剪植物等,旨在改善社区的环境整洁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2. 老人陪护志愿者分成小组,每组由两名矫正对象和两名志愿者组成,前往社区附近的养老院陪护老人。
志愿者们陪伴老人聊天,帮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活动,给他们带去快乐和关爱。
3. 矫正对象技能培训为了帮助矫正对象提升自身能力,社区矫正机构特别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了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技能、职业技能和社交技能等。
通过培训,矫正对象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4. 心理辅导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与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矫正对象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
四、活动效果此次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社区环境整治:通过清理垃圾和修剪植物,社区的整洁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 老人陪护:志愿者们的陪伴给老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关爱,老人们感到温暖和被关注。
矫正对象通过与老人交流,意识到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善事,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技能培训:矫正对象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能,并获得了相关认证。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精选7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矫正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篇1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刑法修正案》(八)从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确立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
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发展形势,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系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一、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一)司法所人员严重不足。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80人,每所平均2.5人。
截至xx年2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31人,累计解除矫正455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576人。
目前,大部分乡镇正在接受矫正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20人以上,城关镇、坟台镇、洪山镇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30人以上。
全县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是7.2:1。
部分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超过15:1。
司法所工作人员除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外,还要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依法治理、参与信访综治维稳等工作,大部分司法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现状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求,工作难到位、容易出问题。
(二)社区参与度不高。
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性,决定了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
如果没有社区参与,单纯由刑罚执行机关执行,这样的非监禁刑就不属于社区矫正,或者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
广大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和志愿服务意识缺乏。
目前,全县社会志愿者621人,主要由社区(村、组)干部担任。
社区(村、组)干部干部作为最基层干部,承担着多方面工作任务。
由于未形成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育引导、奖励激励机制,缺少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引导,实践中帮扶教育持续性不强,作用发挥有限。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①---以嘉定区马陆镇试点为例摘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最早在上海施行,上海市嘉定区开展社区矫正六年多来,社区矫正工作已初具成效。
笔者在实地考察马陆镇社区矫正的基础上,探索了嘉定区的社区矫正实践工作,思考了嘉定区社区矫正的研究趋向。
关键词:社区矫正实践模式上海嘉定区Abstract: Shanghai is the earliest experimental unit of China’s community correction practices. After carrying out corrective work in community for 5 years,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is seeing the initial progress. Based on the field trip to Malu Town, the author has studied the practical work of Jiading District’s community correction and its research trend.Key words: Community correction Practical mode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社区矫正是教育刑思想的实际运用,是恢复性司法的具体实践,也是行刑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虽然社区矫正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成为世界行刑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我国也将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展实施,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取①本文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07年度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社区矫正矫正试点情况调查报告----以上海市嘉定区试点为例”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YX200701。
本文是在该项目的基础上修改成文。
社区矫正公益岗位工作总结
社区矫正公益岗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它关系到社会治安和稳定,也
关系到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康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社区矫正公益岗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社区矫正公益岗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帮助矫正对象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还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对矫正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社会对矫正工作的参与和共建。
这些工作为矫正对象的康复和社会融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社会治安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社区矫正公益岗位工作的资源相
对匮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有限,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社会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和歧视依然存在,这给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次,矫正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的来说,社区矫正公益岗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继续努力,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会参与和共建,为矫正对象的康复和社会融入提供更好的支持,为社会治安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社区矫正工作实践报告
一、实践环境与任务背景:
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旨在对因犯罪行为被判处缓刑、剥
夺政治权利、禁止出境等惩罚的犯罪分子进行监督和矫正,帮助其回归社会。
本次实践任务是在社区矫正中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期一个月。
二、实践内容与工作流程:
1.深入学习矫正政策和法规:
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先后组织了几次学习会议,深入了解国家的矫正
政策和法规,了解矫正工作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我们还收集了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
2.社区矫正对象的评估与监督:
3.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
4.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在矫正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存在心理问题和适应困难。
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稳定情绪。
同时,我们也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加强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
入社区。
5.监督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和思想转变:
三、实践收获与反思:
实践中,我注意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
社区矫正对象适应困难,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工作;与社
会单位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总之,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对于帮助犯罪分子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入了解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将来的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矫正人员大型公益性活动工作总结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矫正工作逐渐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的效果,提高矫正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归属感,我们组织了一场大型公益性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矫正人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通过集体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促进矫正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内容与实施过程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保清洁行动:组织矫正人员对社区进行全面清扫,清理垃圾和杂物,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2.义务植树活动:在社区空地上进行义务植树,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矫正人员开展知识讲座,提供法律、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
4.体育比赛: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促进矫正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交流合作。
5.文艺晚会:举办文艺晚会,展示矫正人员的才艺和集体风貌,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实施过程如下:1.策划筹备:制定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和场地。
2.宣传动员: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鼓励更多的矫正人员积极参与。
3.活动实施:按照方案逐步推进各项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活动总结: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三、活动成果与效果本次活动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效果:1.提高了矫正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环保清洁行动和义务植树活动,矫正人员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为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2.加强了矫正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各项活动中,矫正人员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展示了矫正人员的才能和集体风貌。
在文艺晚会和体育比赛中,矫正人员展示了各自的才艺和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4.为矫正人员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知识讲座和体育比赛等活动,矫正人员不仅学到了法律、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身体和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