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乳量及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5
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牛奶质量直接关系到奶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进而影响牛场和乳品厂的经济效益。
影响牛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乳成分,因此根据市场需要改善牛奶品质成为各国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
牛奶产量和牛奶乳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遗传、生理、环境控制及饲养方式外,供给奶牛日粮的营养素是调控牛奶乳成分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日粮精粗比、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采食量。
调控牛奶乳成分各营养素间有互作效应,在生产实践中,生产者当使用某种饲料原料或改变某种营养成分的浓度时,在提高牛奶中某一指标浓度的同时往往会降低另一指标的含量。
因而系统的研究这些因素并人为的综合调控以满足人类对奶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量是很重要的。
1.干物质采食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日粮干物质采食量(营养摄入量)影响着奶牛奶产量和乳成分。
提高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就会相应提高奶产量和乳成分,特别是乳蛋白的含量。
如在绝食、低营养水平或采食量降低情况下,此时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会相应下降,而乳脂率在短期内会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此时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提高,激素动员体脂而形成,但长期低营养水平,使奶牛产生适应性调整(需2-3周时间),进而降低乳脂率及非脂固形物含量。
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为了能使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要有一合理的日粮营养素和正确的饲养方式。
按照奶牛体况、体重、胎次、泌乳时期和奶产量,采用分群饲养;奶牛饲槽要干净,适度的高低(让牛自然低头采食)及宽度(54cm);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法比精粗分开饲喂法能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3-4次),保证奶牛有6-8小时的采食时间;适宜的精粗比,随着精粗比的提高会相应增加采食量,但不要超过60:40,否则会造成酸中毒进而降低采食量;适宜的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应在22-40%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应在17-24%,随着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提高,会相应降低干物质采食量;适宜的粗脂肪供给量,不要超过6-7%,否则采食量相应会下降,主要是脂肪对瘤胃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脂肪使日粮适口性降低,影响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肝脏脂肪的氧化;适宜的蛋白质水平,非蛋白氮和过高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会降低采食量;适宜的饲料水份(35-50%),特别是发酵性饲料,如超过50%,含水量每超过1%,总干物质采食量下降体重的0.02%;充足的饮水,饮水要及时、方便和干净;喂以质好的饲料,发霉、冰冻、有毒等具有害因子的饲料不能饲喂。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奶牛的产奶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奶牛的品种和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奶牛具有不同的产奶潜力,一般来说,优质种奶牛的产奶量比普通品种的奶牛要高。
奶牛的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其产奶量,具有高产奶基因的奶牛往往可以产出更多的牛奶。
其次是奶牛的饲料和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料是产奶的重要因素之一,奶牛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支撑牛奶的产出。
饲喂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定量喂养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如清洁、通风和定期疫苗注射等,也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第三是奶牛的泌乳周期和胎次。
奶牛一般在分娩后会有一段休息期,然后再次开始产奶,这个周期被称为泌乳周期。
泌乳周期的长度与奶牛的产奶量有关,一般来说,泌乳周期越长,奶牛产奶量越高。
奶牛的胎次也会影响其产奶量,多胎奶牛往往产奶量较高。
最后是奶牛的健康状况。
奶牛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产奶量影响很大,健康的奶牛产奶量通常较高,而生病或受到应激的奶牛产奶量会下降。
及时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提高其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奶牛的品种和遗传因素、饲料和饲养管理、泌乳周期和胎次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其产奶量产生影响。
在养殖奶牛过程中,应该注重选种和配种,合理饲喂和管理,同时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奶牛的饲养效益与营养需求成年母牛生产能力强,必须对其实行科学的饲养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泌乳潜力。
正处在泌乳或妊娠阶段的奶牛,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将会影响它的产奶量、正常的繁殖机能和健康。
了解奶牛的营养生理特点,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奶牛饲养管理的一些特殊之处,更好地养好奶牛。
奶牛的营养分配与利用在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过程中,粪能是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大约为食入总能量的30%~32%,有一部分的能量转化为消化能、尿能、甲烷能,体增热又消耗总能的30%左右,只剩下40%净能用于生产。
在净能中约有1/3的部分用于维持需要,其余的才用于生产。
从利用顺序上看,维持需要是第一位,其次是繁衍后代。
最初牛的产奶性能也是为繁衍后代,后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才使其有了很高的生产能力。
对于成年母牛来讲,自身增重处于营养分配的最后位置。
因此当营养满足不了需求时,其为了产奶会动用自身的体组织成分。
动用自身的体组织成分主要是在产奶前期,因此在该期应尽量满足牛的营养需求,防止它的体重下降过多,尤其是对于高产奶牛。
奶牛泌乳阶段的高生产能力及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奶牛是一种高生产能力的反刍家畜。
1头体重600千克、年产6000千克乳汁的奶牛,如果将产奶量换算成干物质,则不包括所产的1头犊牛,仅产奶一项它提供的畜产品就超过它自身体重。
如此高的生产能力是其他家畜难以比拟的。
据报道,奶牛每产1千克奶,就需有500千克血液从心脏到乳房然后再回归心脏,同时也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产奶。
因此必须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否则难以维持高生产性能。
泌乳牛日粮精粗料比例对奶牛健康和生产的影响许多研究和生产实际证明,高精料对奶牛不利,日粮中应该保证精粗料的适宜比例。
干草青贮的供给量至少应占干物质量的1/30,饲料干物质中至少应含粗纤维15%。
高精料会导致乳酸菌大量增殖,使瘤胃酸度增高,抑制或杀死其他瘤胃微生物,造成瘤胃的代谢紊乱,导致食欲不振、瘤胃膨胀等不适,同时会使乙酸比例下降,乳脂率降低。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概述
奶牛产奶量是评价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营养、健康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环境
环境对奶牛产奶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牛场环境要保持舒适、干净、通风、防止虫害等,确保奶牛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然光照,不过度拥挤,不受热暴晒等。
牛场应注意保持适宜的
温湿度,夏季蚊虫、苍蝇等的繁殖和蔓延也容易导致奶牛受到应激,出现乳量减少等情况。
营养
饲料是奶牛产奶的重要因素之一。
牧草、饲料精料是奶牛获得养分的主要来源,充足
的蛋白质等营养素对奶牛产奶也十分重要。
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同,如果饲料营养不足
或失衡往往会导致奶牛的乳量下降,甚至影响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奶牛饮水量也很
关键,应保持新鲜、干净,饮水实时供应,以确保奶牛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保证产奶
质量。
健康
奶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产奶量。
如奶牛患有疾病,不仅会影响她的良好生理状态,而且会引起她的食欲降低,使她吃不下足够的食物,从而影响奶牛的乳量。
奶牛的运动情
况也影响着奶牛的健康,过度运动也不利于奶牛产奶。
此外,对奶牛进行定期检查、注射
疫苗和预防药物等预防保健手段直接关系到奶牛生产表现,因此养殖管理上也应该时刻保
证奶牛的健康。
汇总
综上可知,奶牛产奶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营养和健康是尤其重要的几个因素,值得农户和养殖者注意。
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以保证奶牛的健康状况为基础,要
求营养充足、合理,同时坚持规范化的养殖管理,并及时调整养殖方案,为保持奶牛产量
提供有力保障。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对于奶牛养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产奶量高的奶牛,不仅可以提高牛奶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
了解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饲料质量饲料质量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奶牛需要摄取优质的饲料来维持高产奶量。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状况和产奶量。
优质的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养殖者在选择饲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并且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奶牛摄入的营养均衡。
二、养殖环境养殖环境对于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干净、通风、明亮的养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奶牛的压力,使其身心放松,促进牛奶的分泌。
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对于奶牛的生长和产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养殖奶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舒适,及时进行通风换气,确保奶牛的健康和高产奶量。
三、健康管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奶牛如果患有疾病或者营养不良,就会导致产奶量减少甚至停止产奶。
健康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非常重要。
定期给奶牛进行体检,合理安排疫苗接种和驱虫,保证奶牛的健康。
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搭配饲料,定时换草料,避免发生饥饿和饮水不足的情况。
四、饮水量充足的饮水对于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奶牛每天需要摄取大量的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分,促进牛奶的分泌。
给奶牛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奶牛每天需要摄取25公斤的水,因此养殖者要定时给奶牛喂水,并且要保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
夏季气温高的时候,还要加强饮水的管理,确保奶牛充足的饮水量,促进产奶。
五、合理的泌乳管理合理的泌乳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非常重要。
在泌乳期间,养殖者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饮食和休息,适当增加奶牛的饲料摄入量,保证奶牛的充足营养和休息,促进产奶。
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1 影响因素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品种与个体两个方面。
奶牛的产奶量因牛的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乳用牛的产奶量高于乳肉兼用牛,而不同的奶牛品种,其产奶量也会有所差别。
这主要是不同奶牛品种在遗传性能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导致其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也有所不同,这是各品种的特征之一。
例如,在奶牛品种中,产奶量最高的是荷斯坦牛,但奶中乳脂率最低;娟姗牛产的奶乳脂率较高,产奶量却较低。
在相同的条件下,即使是相同的奶牛品种,因个体间的遗传素质不同,其产奶量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1.2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奶牛初配年龄、胎次及产犊间隔等,这些因素均对产奶量有影响。
例如,奶牛初配年龄过晚或过早都会影响奶牛首个泌乳期,甚至对其终生的泌乳有影响。
奶牛干乳期一般在60天左右,这个阶段主要是为母牛妊娠后期储存营养,增加体膘,而在分娩后出现体重降低做相应准备。
奶牛在不同年龄和胎次不断增加情况下,其产奶量都会出现变化。
通常情况下,奶牛繁殖是一年产一犊,产犊间隔为360~380天比较理想,如果延长则会影响产奶量,每延长一个月,其产奶量会降低2. 5%。
1.3 环境因素奶牛受到主观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产奶量也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饲料、饲养、疾病和挤奶四个方面。
其中饲料是奶牛摄取能量的基本来源,其不同类型与配方都会对产奶量产生直接影响。
各种饲料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配方进行配制,并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饲喂量,饲喂的饲料必须品质优良,适口性好,新鲜卫生。
此外,定期在奶牛日粮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能使其泌乳机能维持正常。
奶牛饲养过程中,如果能确保牛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洁净卫生,且无噪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全年的产奶量能够有20%~60%的提高,甚至有可能更多。
一般情况下,温度以保持在0~20℃为宜,同时每天维持光照16小时。
奶牛圈舍如果阴暗潮湿,且残留堆积过多的灰尘和粪便,就会产生并释放有毒气体,影响奶牛健康,降低抵抗力,引发结核、伤寒等传染性疾病,进而影响整个牛群的产奶量。
影响奶牛产乳量及乳品质的营养因素周庆安1 王辉华2 姚军虎3(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 陕西金冠牧业有限公司;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摘要:本文分析讨论了日粮模型、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添加物对牛奶产量、牛奶品质、风味的影响,为牛奶生产者通过营养措施提高奶牛产乳量和改善牛乳品质提供了技术上的方向。
关键词:奶牛;产乳量;乳品品质;营养因素牛奶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奶牛场及乳品厂的经济效益,因而如何提高乳产量及乳品质为众多牛奶生产者所关注。
本文仅讨论影响产乳量及乳品质的营养因素,旨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为奶牛养殖者提高效益指明方向。
1.日粮模型不同的饲料在瘤胃中发酵的类型不同,会对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产生重要影响,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越高,产奶量越高。
在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比例越高,产奶量越高;乙酸和丁酸的浓度越高,乳脂率越高。
1.1粗精比一般讲精料比例大不利于乙酸发酵,而有利于丙酸发酵。
因而影响乳脂的形成但增加体脂。
大量试验表明:对产奶量而言,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精料进食量的增加可增加总的饲料进食量和产奶量,但乳脂率却在降低。
1.2饲料的粒度及长度将粗长的饲料切短可以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但是,如果粉碎的太细或将粗饲料切的太短时,导致饲料在瘤胃中停留的时间、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下降,从而导致乳脂率的下降。
1.3其它饲料原料棉籽可以提高泌乳牛的抗热应激能力,还能提高产乳量。
秸秆补充增加时,可以提高乳脂率,这可能是由于秸秆中含有较多粗纤维的缘故。
日粮能量改变对高产母牛有很大的影响,而对泌乳阶段产奶量影响很小。
随着能量进食量的增加乳脂有上升趋势,同时伴随着产奶量增加。
随着日粮粗料比例的增加,以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与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相比,可增加产奶量,但乳脂率降低。
精料的碳水化合物成分也影响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
奶牛由舍饲改为放牧时,常有乳脂下降的现象,这是由于牧草中含有一种类激素的物质所致。
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房国林(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对山奶牛场 166200)1 影响因素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品种与个体两个方面。
奶牛的产奶量因牛的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乳用牛的产奶量高于乳肉兼用牛,而不同的奶牛品种,其产奶量也会有所差别。
这主要是不同奶牛品种在遗传性能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导致其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也有所不同,这是各品种的特征之一。
例如,在奶牛品种中,产奶量最高的是荷斯坦牛,但奶中乳脂率最低;娟姗牛产的奶乳脂率较高,产奶量却较低。
在相同的条件下,即使是相同的奶牛品种,因个体间的遗传素质不同,其产奶量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1.2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奶牛初配年龄、胎次及产犊间隔等,这些因素均对产奶量有影响。
例如,奶牛初配年龄过晚或过早都会影响奶牛首个泌乳期,甚至对其终生的泌乳有影响。
奶牛干乳期一般在60天左右,这个阶段主要是为母牛妊娠后期储存营养,增加体膘,而在分娩后出现体重降低做相应准备。
奶牛在不同年龄和胎次不断增加情况下,其产奶量都会出现变化。
通常情况下,奶牛繁殖是一年产一犊,产犊间隔为360~380天比较理想,如果延长则会影响产奶量,每延长一个月,其产奶量会降低2.5%。
1.3 环境因素奶牛受到主观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产奶量也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饲料、饲养、疾病和挤奶四个方面。
其中饲料是奶牛摄取能量的基本来源,其不同类型与配方都会对产奶量产生直接影响。
各种饲料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配方进行配制,并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饲喂量,饲喂的饲料必须品质优良,适口性好,新鲜卫生。
此外,定期在奶牛日粮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能使其泌乳机能维持正常。
奶牛饲养过程中,如果能确保牛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洁净卫生,且无噪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全年的产奶量能够有20%~60%的提高,甚至有可能更多。
一般情况下,温度以保持在0~20℃为宜,同时每天维持光照16小时。
奶牛营养学引言:奶牛是人类重要的乳制品供应者,其营养需求对于提高乳品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奶牛营养学研究了奶牛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从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一、奶牛的营养需求奶牛的营养需求因其生长发育、泌乳、繁殖等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奶牛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1. 能量:奶牛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
能量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足的能量供应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和体重减轻等问题。
2. 蛋白质:奶牛需要蛋白质来支持其体内蛋白质合成和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蛋白质不仅是奶牛乳品生产的基础,还对奶牛的免疫力和繁殖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3. 矿物质:奶牛需要吸收足够的矿物质来维持其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矿物质包括钙、磷、钾、镁等,它们在奶牛的骨骼、牙齿、神经系统和酶的活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维生素:奶牛需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来维持其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它们对于奶牛的免疫力、生殖能力和乳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为了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饲养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是满足奶牛营养需求的基础。
饲料配方应考虑奶牛的生理状态、生产阶段和饲养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比例,确保奶牛获得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 饲料管理:饲料管理包括饲料的储存、加工和喂养等环节。
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止霉变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饲料的加工可以提高其可消化性和营养利用率。
喂养应按照奶牛的需求和生产阶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对奶牛产生不良影响。
3. 饮水管理:充足的饮水对于奶牛的消化、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饮水设施应易于清洁和维护,保证奶牛随时获得清洁、新鲜的饮水。
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怎样提高奶牛产奶量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奶牛的产奶量,取决于肉个因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饲养管理因素。
那么,在生产中怎样提高奶牛产奶量呢?一般采用以下主要途径:一、选养良好品种和优秀个体饲养奶牛不仅多选产奶量高的品种,而且要注意选择个体生长发育好,身体健壮的奶牛。
目前世界奶牛品种中,荷兰黑白花产奶量最高,分布最广。
二、配备好饲草料饲料应以优质的青,干草和多汁饲料为主,精料只能作为营养的补充,奶牛是反刍动物,粗饲料不足,瘤胃中发酵产物乙酸,丙酸减少,反而会引起泌乳减少,乳脂下降。
三、供给充足饮水奶牛饮水不足,就会降低食欲,影响产奶量,还会使奶牛身上的粘膜干燥,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奶牛一般的饮水量可按日泌乳量的3~5倍推算。
四、保证食盐供应氯化钠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而奶牛冬季胃液分泌量增加,食盐需要量就相应增加,若供盐量不足,就会使奶牛食欲降低,饮水减少消瘦,奶量下降。
食盐的日给量应根据奶牛体重大小和产奶量高低而定,一般每日供给30--50克,除按日粮0.5%拌入料中外,也可专设盐槽,让牛舐食,但应控制食量,防止发生食盐中毒。
五、分别加喂下列饲料①补加胡萝卜素在乳牛产奶前一个月和产奶后92天的日粮中补加7克胡萝卜素制剂,能使泌乳期缩短约1周,而每个泌乳期净增产牛奶200公斤。
②加喂磷石膏磷石膏除古有丰富的硫钙外,还含有钾钠、铁、钡,锶和稀土元素。
在每头奶牛的日粮中添加71.5克,产奶量增加1.7%,每公斤牛奶的配合饲料消耗量可降低11.4%。
③喂小苏打给奶牛喂碳酸氢钠,可使产奶高峰大大提前,并持续32周不衰,同时可提高乳脂率3.1%。
具体做法是:将碱酸氢钠拌料喂饲泌乳期的乳牛,每头牛每天喂15克,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0.8%。
④增喂氮、碳将尿素、芒硝同水配制成1:2的溶液,按每吨青贮饲料加5公斤尿素、0.5公斤芒硝的比例,均匀地洒在待贮的大麦,青玉米饲料上,可使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4.9和,胡萝卜素增加37%,使乳牛每消耗IOO个饲料单位,产奶量比对照牛提高7.3~10.3公斤.⑤喂秕壳葵花籽秕壳葵花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饲料中加入10-20%,产奶量可提高15%左右。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奶牛养殖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学习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
1、优化种群结构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能力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科学选购产乳性能优良的品种进行饲养,是提高奶牛总体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奶牛品种方面以荷斯坦牛和娟姗牛两个品种产乳性能较好。
我国奶牛饲养品种主要以引进的荷兰的荷斯坦奶牛经过培育和改良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主,由于荷斯坦牛毛色为黑白花片,故又称黑白花奶牛,个体产奶量为5500-7500kg,乳脂率3.4-3.7%。
个体方面应选择头颈清秀,鼻镜宽大,眼大隆起,背腰宽平,臀部圆而宽,四肢较细,蹄壁结实,关节灵活,全身被毛黑白相间。
乳房形状呈盆状,弹性较好,乳头长短乳头间距相等,乳静脉发达呈弯曲状,乳井要大而圆,在选购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还要优化种群结构,牛群的合理年龄结构,应保持产犊1-2胎、3-5胎的母牛各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母牛比例控制在20%以内。
产乳性能方面,应对年龄大、体质差、患病的牛及时淘汰,高产奶牛的数量控制在总群的30%以上,生产性能一般的奶牛数量保持在总量的60%左右。
2、日常管理措施日常管理对促进奶牛发挥最佳泌乳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奶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法,既能增强奶牛的食欲,又能确保营养物质充足、均衡,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应提供温水供其饮用,给奶牛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饲养环境,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可使奶牛身心放松,有利于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产奶性能的提升,做好圈舍冬季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夏季应加强通风散热,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加强卫生防疫,及时清理圈舍内外的粪便、污物及各种废弃物,定期对环境、围栏、场地、器具等进行消毒,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等。
脂肪是奶牛必需营养物质之一,对奶牛的重要性仅次于蛋白质,其中脂肪酸是奶牛所需脂肪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泌乳初期奶牛,在日粮中添加油料籽实可以补充能量,减轻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的影响,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变乳脂肪酸的组成[1]。
中链脂肪酸是奶牛的重要脂肪来源,具有调节动物采食量和营养代谢,提高畜产品品质的作用[2];还具有抗微生物、促进维生素吸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3],可以替代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
目前,中链脂肪酸在动物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胃动物如小鼠、肉鸡、仔猪等[4~7],而在反刍动物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且仅有的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缓解奶摘要:选用体况良好,月龄、产奶量(32kg/d )和泌乳天数均接近的泌乳奶牛2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饲喂中链脂肪酸日粮(中链脂肪酸饲喂量50g/头,试验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2个月,研究中链脂肪酸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以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中链脂肪酸日粮对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细菌数影响不显著,但可明显提高乳脂率,显著降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可显著增加血液中的IgA 和IgG 含量,而对血液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
中链脂肪酸日粮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泌乳奶牛;中链脂肪酸;生产性能;生化指标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2)02-0086-04收稿日期:2021-09-23基金项目:河北省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19227304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创新工程项目(2019-1-4-3);国家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37)作者简介:张峰(1976-),男,河北邯郸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奶牛营养、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E -mail :。
Effects of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ZHANG Feng 1,WU Zhan-jun 1,GENG Xiang-li 1,ZHANG Xin-tong 1,DONG Yuan 1,LIU Xiao-hu 2,MA Shu-lin 1(1.Dairy Test Station of Institute of Cereal and Oil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2.Hebei Jifeng Animal Nutrition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 :Twenty lactating dairy cows with good body condition ,similar month age ,milk yield (32kg/d )andlactation day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average.Each cow was fed medium chain fatty acid diet with 50g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ordinary diet (control group ).The dairy cows were free to eat and drink water.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2months.The effects of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diet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ome blood indexe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die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lk yield ,milk protein content and bacterial number of lactating cows ,but 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milk fat rat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somatic cells and urea nitrogen content in milk.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gA and IgG in blood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ther blood indexes.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diet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immune function of lactating dairy cows.Key words :Dairy cow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Productive performance ;Biochemical index张峰1,吴占军1,耿香丽1,张新同1,董原1,刘小虎2,马书林1(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奶牛试验场,河北石家庄050031;2.河北冀丰动物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中链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OI :10.12148/hbnykx.20220045河北农业科学,2022,26(2):86-89,101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第2期牛能量负平衡、脂肪代谢和抗氧化性能方面[8],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研究更少,因此,需进一步开展中链脂肪酸对奶牛的影响研究。
关于奶牛产奶量、奶的品质与粗饲料的关系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 更新时间:2011-11-14 点击数:446 评论本文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摘要:正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它食品工业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
关键词:奶牛、产奶量、品种、泌乳期、乳脂肪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主要在农区和农牧结合地区,其饲养数量超过总头数的一半,牧区饲养数量次之,为保证大中城市鲜奶供应,在城市郊区也有较大数量的饲养。
大中城市郊区牛场均为全舍饲,其成年母牛群生产水平较高,平均年单产7000千克左右,高产牛群年产奶超过8000千克。
农区奶牛场中北方地区产奶水平平均5000~6000千克,南方地区仅有4000~5000千克。
而目前美国奶牛全国单产平均8000千克左右,在中型场平均单产10000千克以上,最低也有7000千克。
相比而言,现阶段我国奶牛的产奶性能较低,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3大因素。
1 遗传因素1.1 品种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
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
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
表1 主要乳用品种的产奶量和奶成分1.2 个体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
影响奶牛产乳量及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饲料博览 王桂埃1文际坤2毛华明1 (1.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肉牛与牧草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12)
摘要: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人们对牛乳成分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提高产乳量并改善牛乳的成分已显得非常重要。影响年乳品质的因素有品种、奶牛泌乳阶段与水平、环境、疾病、营养等。本文综述了影响产乳量及其成分含量的营养素,为奶牛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084(2003)-05-0018-03 牛乳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是由水分。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磷脂、维生素、酶类、免疫体、色素及一些其他微量成分构成的复杂的胶体系。牛乳品质的优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奶牛泌乳阶段与水平、环境、疾病、营养等。营养物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日粮,对于开发奶牛最大生产潜力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响产奶量及其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1 采食量 使奶牛采食量最大的关键在于使奶牛泌乳早期的能量负平衡最小化。奶牛进入能量正平衡,体重增加,体况损失最小,奶牛产出正常乳脂与乳蛋白的奶。采食量的增加可提高乳蛋白率0.2%~0.3%,这可能是采食量增加,平衡能量的摄入量也增加的原因。
2 碳水化合物 2.1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 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果胶。NFC=100-(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脂肪+矿物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应占日粮干物质的20%~45%。对于精粗比为6O:4O甚至粗料更少的日粮,40%~45%的NFC最为合适。由大量高质量的牧草与少量的谷物组成的日粮,NFC可能会缺乏。饲喂适当水平的NFC既能提高乳脂率又能提高乳蛋白率。而过度饲喂,则会降低乳脂率0.l%,甚至更多,乳蛋白率降低0.2%~0.3%。
每次饲喂谷物应限制不能超过3kg,以避免瘤胃酸中毒。食欲不良及乳脂率降低的问题。能使乳蛋白与乳脂产量最大化的谷物饲喂量见表1、表2
表1 荷斯坦与瑞士褐牛的谷物饲喂量 乳水平(kg/d) 谷物水平 <18 1/4产奶量 18~30 1/3产奶量 >30 1/2.5产奶量
表2 高乳汁固形物品种牛的谷物饲喂量 乳水平(kg/d) 谷物水平 <13 13~27 >27 1/3产奶量
1/2.5产奶量 1/2产奶量 谷物加工同样影响乳成分。饲喂压片玉米能提高乳蛋白率。与大麦相比,燕麦降低乳蛋白率0.2%。经破碎、碾压、磨碎、蒸汽压片处理的谷物能提高瘤胃淀粉消化率,提高乳产量与乳蛋白率,制成颗粒饲料也有类似的效果。
2.2纤维 纤维水平与颗粒大小对于刺激瘤胃发酵与唾液分泌,保持正常的乳蛋白与脂肪组分非常重要。日粮干物质中最低酸性洗涤纤维为19%~21%,中性洗涤纤维不能低于26%~28%。如低于这些水平,奶牛会面临低乳脂率、酸中毒、体况较差的危险。 为了保证足够的颗粒长度,牧草应不短于1cm,比1cm短会急剧降低乳脂率而增加乳蛋白率0.2%~0.3%。但要注意的是,过度饲喂非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型精料),即使乳蛋白率增加,奶牛与其瘤胃并不健康。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75%可由长的或经粗铡的牧草来满足奶牛纤维的需要。
粗纤维比例太高,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限制了乳蛋白的产量。通常,40%~50%粗料是避免低乳脂率的最小量。当饲喂65%或更多粗料,粗料质量就要很好,以避免能量不足导致低蛋白率。对于不同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混合物(以DM为基础)推荐了粗料的最低水平(表3)。
表3 粗料来源不同时粗料占干物质的百分比 粗料 粗料占日粮干物质的百分比(%) 100%玉米青贮 50~60 75%玉米青贮,25%半干草 45~55 50%玉米青贮,50%半干草 45~50 25%玉米青贮,75%半干草 40~50 100%苜蓿半干草 40~45
3 日粮中的氮源 3.1 日粮中的蛋白质及其补充料 高蛋白质水平可观察到高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而挥发性脂肪酸克分子量比例不受影响。奶牛产奶量随日粮粗蛋白含量增加而增加,并按上升的顺序从13.5%到16.5%呈正相关。高产奶牛需要的蛋白质超过了瘤胃蛋白质合成量。有人建议高产奶牛(11.000kg/308d)泌乳早期日粮应至少含CP17.5%.其中35%~37%是过瘤胃蛋白(RUP)。
日粮CP水平对乳蛋白率也有影响,当日粮CP从17%降至9%,CP下降1%,蛋白率下降0.02%。 用棉籽补充粗蛋白质,随着日粮CP从13.8%增加到17 5%,日产乳量和乳脂率增加,超过17.5%时,产奶量几乎没有增加。当饲喂棉籽补充料的不同形式时,发现未脱壳的棉籽产生的产奶量高,棉籽产生的乳脂率高。当日粮中棉籽含量达到20%~25%时,产奶量和乳脂率都提高。添加压碎的大豆可提高乳脂率。含大豆粕的日粮可增加产奶量,而不影响乳脂率。含菜籽饼的日粮比含大豆粕的日粮产奶量低,然而,含菜籽饼的淀粉型精料比纤维型精料产奶量和乳脂率高。
3.2瘤胃可降解蛋白(RDP)与过瘤胃蛋白(RUP)RDP应占日粮中总蛋白质的65%。如果饲喂RDP少于60%,将会降低乳产量及乳成分含量。
RUP的营养作用及其对产奶量和奶成分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但增加日粮RUP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并不一致。表4给出了用过瘤胃蛋白取代豆饼粉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试验中,产奶量与乳蛋白率均未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添加的低降解率蛋白质饲料所含的氨基酸与机体所缺的氨基酸不能完全匹配。添加低降解率的蛋白质饲料虽然增加了过瘤胃蛋白质的量,但机体所需的氨基酸增加不多或没有增加。添加时机不适或添加量不足也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表4 过瘤胃蛋白质取代豆饼粉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蛋白率的影响 乳产量 乳蛋白率 蛋白资源 降低 不变 提高 降低 不变 提高 热处理豆饼 0 10 3 5 8 0 鱼粉 0 12 6 4 10 4 啤酒发酵糟 0 5 2 0 7 0 动物性副产品 2 19 1 4 17 1 玉米面筋粉 4 9 2 2 13 0 烧酒糟 2 4 2 4 4 0
注:表中数字为试验次数。 4 脂肪 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中期能量需要很难满足,由于脂肪的高能量,可在不减少纤维浓度的情况下,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大量试验表明,添加脂肪(棉籽、大豆、葵花籽。牛羊脂或惰性脂肪)于日粮中能提高产奶量,但却降低乳蛋白率,添加0.45kg脂肪,提高产奶量3.2kg,降低乳蛋白率0.1%。植物性脂肪如大豆。葵花籽会降低乳脂率,而惰性脂肪与过瘤胃保护脂肪可提高乳脂率0.l%~0.2%。Palmquist等(1980)认为,脂肪能降低微生物活性和纤维素消化率,而添加经皂化、氢化、甲醛处理的脂肪,在瘤胃内不发生离解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既提供能量又避免对纤维素及其它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目前,通过补充大豆油、整粒棉籽(WCS)和钙皂来提高奶牛的能量进食量。WCS油脂含量高,可作为高能饲料,在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状态下,WCS作为日粮组成更具特殊意义。Smith(1983)证明,奶牛日粮中含0.5%、l.5%及2.5% WCS时,WCS含量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025%个百分点。杨为荣(1996)报道,用0.9kg棉籽代替10%常规精料,产奶量无明显变化,乳脂率增加 0.08个百分点。建议脂肪的添加量见表5。
表5 添加脂肪的建议含量 来源 占日粮干物质的最大百分比 饲草、谷物 3% 天然脂肪 2%~4% 牛羊脂 1%~2% 保护脂肪 2%
5 添加剂 5.1 保护性氨基酸 许多学者进行了添加保护性蛋氨酸和赖氨酸对提高乳蛋白作用的研究。Koch等(1996)在以豆饼为唯一蛋白质饲料的日粮中,分别添加10.9g保护性蛋氨酸和11.7g保护性蛋氨酸。14.6g赖氨酸,结果发现无论初产牛或经产牛,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提高乳蛋白都有一定的作用(0.05~0.11个百分点),同时发现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比单一添加效果好。宾西法尼亚洲大学试验表明,每天给乳牛添加15g蛋氨酸和40g赖氨酸可提高乳蛋白75%。Casper等研究表明,增喂蛋氨酸可提高乳蛋白率(2.87% VS 2.75%)。Kampl B等(1996)利用西门塔尔牛所作的研究表明,添加15g/头·日保护性蛋氨酸,能提高产奶量2.19L和乳蛋白率0.27个百分点。
5.2 缓冲剂 常用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镁、氧化镁、膨润土等。当饲喂低纤维、高谷物日粮时,添加缓剂(NaCO31.5%+ MgO 0.5%)可提高乳脂率(4.07% VS 3.76%)。许昭雄(1998)报道,奶牛日粮中每头日增加碳酸氢钠150g产奶量提高 7.9%,乳脂率提高13.3%。王书君(1991)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150g/头·日,硫酸镁7.5g/头·日,乳脂率增加 0.27个百分点。
5.3 乙酸钠 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成分,粗纤维在瘤胃中酶解产生乙酸。所以,饲喂粗料型日粮的奶牛其乳脂率较高。然而,对于高产奶牛来说,为了保证一定的能量,粗饲料的采食受到限制,此时,添加乙酸钠可起到提高乳脂率的作用。故乙酸钠又称为“化学粗饲料”。陈杰(1986,1989)指出在奶牛正常日粮中添加乙酸钠,产奶量提高5.58%,乳脂率提高10.58%,同时发现添加乙酸钠对奶牛高温季节热应激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5.4微量元素 孟学平等( 1999)进行了铜、锌。硒对西门塔尔牛乳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初饲铜、锌、硒后显著提高乳蛋白,其中以初饲铜10mg/kg、锌59.5mg/kg、硒0.345mg/kg组效果最好什初饲前提高了0.78个百分点,达到3.30%。
饲料中添加适量碘,可显著改善奶牛垂体-甲状腺轴的分泌机能,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吴迪等(1991)报道,奶牛饲料中添加 10mg/头·日和20 mg/头·日碘化钾(相当于日添加碘7.6 mg和15.2mg)比不加碘的对照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7.92%和8.48%,乳脂率也有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