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8
美国耕地保护制度及其启示美国国土面积9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77亿公顷。
美国是一个从农村和农业发展起来的国家,19世纪初期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95%以上。
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特别是随着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开始,农村人口迅速向工矿业基地集中,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
到1955年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64%,1970年提高到74%,1990年以后城市化水平基本稳定在78%左右。
在实现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美国不惜占用大量耕地进行城市建设,从而导致优质耕地大量减少,自然风景和野生资源遭到破坏,粮食等农业产品生产能力降低,城市附近的开阔空间、生物多样性和公共健康等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人均耕地从城市化发展高潮的20世纪初期的1.13公顷以上下降到目前的0.59公顷。
为此,从联邦到州政府、地方政府设计了一系列政策和机制,以保护美国耕地资源。
一美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一)美国的土地管理体系在美国,由内政部代表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土地,负责保护和管理美国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还赋有管理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等职能。
内政部下设土地管理局、矿产管理局、复垦局、地质调查局、地表采矿办公室、国家公园管理局、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印第安人事务局等。
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土地管理派出机构。
美国内政部负责管理联邦政府的土地及其地下矿产资源,主要包括国家公园(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如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国家纪念物、历史古迹、自然保护区和联邦政府机关及派驻各州、郡、市机构的土地、军事用地等。
美国联邦政府的国有土地包括地下矿产资源、水资源的出售、租赁的收入,是仅次于税收的第二大财政来源。
美国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负责开发、复垦矿业造成的土地退化,保护和管理本州政府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主要管理包括州立公园、水资源保护区、水库附近地区,还有特殊景观地区和州政府机关及派驻郡、市机构的土地。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朱建房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7年第04期摘要自20世纪30年代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来,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在不断调整,形成了及时有效的农业补贴制度,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分析美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及特点,以美国经验为启发,对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提出建议:必须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业法律体系;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规模;应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补贴政策;适当放宽“绿箱”补贴,如农业结构调整补助、农民增收保险计划、农产品营销推广服务等。
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美国;中国;启示中图分类号:F30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10.017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70410.2337.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4-10 23:37:00农业补贴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以鼓励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其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次调整和修正完善,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农业补贴制度,促进了美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研究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1.1 美国农业补贴的类型美国农业补贴类型比较多,以下几种具有重要意义。
1.1.1 价格补贴作为农业补贴最重要、最直接的政策工具,价格补贴是美国采用的主要补贴方式。
直接补贴中最基本的方式是对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差额补贴。
直接补贴的对象是美国主要的粮食品种,如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等农产品。
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基本生产成本和在生产者利润基础上制订的预计价格时,政府会给予农场主差价补贴。
1.1.2 出口补贴美国农产品最大的特征之一是经常性农产品过剩,这迫使美国农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1]。
财政农业补贴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摘要:财政对农业补贴是各国支持本国农业发展采用的主要手段,且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就是从发达国家的高价补贴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低价补贴模式等角度来探讨我国财政支农补贴政策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农业补贴;高价补贴;低价补贴中图分类号: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我国对农业补贴的力度和幅度每年逐步提高,国外对农业补贴的力度更是如此,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情况不同,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形式和补贴环节各有差异,财政农业补贴的政策效果也各有差异。
财政农业补贴会影响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农业补贴分为“高价—补贴”模式和“低价—补贴”模式两种,前者是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经常采取的措施,后者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
二、发达国家的财政农业补贴政策1.美国的财政农业补贴政策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对农业生产的保护和对农业贸易的保护政策,目的都是保障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美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目标价格补贴。
目标价格补贴本质上也是一种最低保护价政策,政府先确定补贴产品的目录,再确定高于市场价格的目标收购价格,以此作为计算差价补贴的基础。
其他国家也采用保护价政策,但是美国最早从立法的角度逐步发展形成一整套完善体系。
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方式、补贴范围以及农业信贷贷款利率等也都纳入了法制的范畴,早在1933年出台的《农业调整法》成为后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高价模式”补贴政策的基础。
2002年美国农业法中对农业补贴做了很详细的规定,新法规定2002-2007年6年的年均法定补贴额高达190-210亿美元,比1996年法定补贴额提高了近40%-50%,也加大了农业补贴范围,最重要的是,该法把“直接补贴”纳入农业补贴的主要项目,也为后期“直接补贴”广泛运用提供了依据。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进展现代农业中,我们遇到许多问题,如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等。
面对严峻的现实,借鉴吸收美国的一些宝贵思想和成功做法,关于我们推进农业的可持续进展不无裨益。
【一】洋为中用:借鉴美国进展现代农业的经验美国是现代化的农业强国,其有利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现代农业进展奠定了优越的基础。
然而,自然环境不是其他国家所能借鉴的,而能吸取的那么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条件。
一般认为,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在现代农业的转变与进展过程中,其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美国现代农业之因此有如此迅速的进展,关键在于重视农业科技。
其要紧内容确实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农业科技革命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实现产业化经营。
由于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美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
在耕作技术上,美国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差不多将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到耕种和农田治理中去。
在耕作手段上,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重视农业机械制造科研的投入,保持在农业和农业机械制造领域的优势。
在农产品成果上,粮、豆、果、菜、畜普遍采取了转基因技术,不断进行品种的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时,特别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譬如,严格限制农作物杀虫剂的使用,极少使用化学药剂:大力进行盐碱地的治理,科学选择适合土壤种植的作物品种。
2、重视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美国相当重视农业教育的投入,将教育和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农户生产等一个完整的体系。
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农学院,农学院在州和县(郡)又建立了农业推广站。
农学院要紧开展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等基础研究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工作。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启示思考对农业实行补贴是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通行做法。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农业补贴政策实践与经验,对现阶段中国建立完善的农业补贴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第一,政策目标清晰、指向明确。
综合来看,发达国家(地区)在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初期阶段,为防止政策目标泛化,大多根据具体的政策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求各种补贴支持措施目标清晰、指向明确、分工合理,避免各类补贴措施出现整合一体、边际效应下降问题。
如欧盟早期农业补贴政策目标主要针对解决共同体市场农产品短缺、保障粮食安全等问题,因此采取了“目标价格”、“门槛价格”和“干预价格”等严密、精致的价格干预机制。
第二,价格支持始终是基础性措施。
尽管各国农业资源条件差异较大,政策目标也不尽一致,但价格支持始终是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性措施。
其中,最低保护价是各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价格支持措施。
如美国采取与信贷支持相结合的最低保护价制度,虽然70多年来对操作方式进行多次调整,目前仍然是其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石。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价格支持政策指向明确,操作相对简单,作用直接,见效较快。
其缺点是扭曲市场信号,若长期实施,将导致农产品过剩,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第三,从价格支持逐步向收入补贴转型。
为减少农产品过剩、缓解居高不下的财政支出压力、适应wto规则,发达国家逐步调减价格支持,转向收入直接补贴。
比如日本自2004年开始改革稻米管理价格制度,实行“水稻生产收入稳定计划”,对种植水稻的农户实行差价补贴政策。
第四,以挂钩直接补贴为主。
发达国家(地区)近年实行的直接补贴,大多以农产品价格、产量、种植面积(动物数量)、投入品以及农户收入水平等为依据。
如美国的“贷款差额补贴”、日本的“水稻生产收入稳定计划”、韩国“稻米差价补贴”等与产量和价格挂钩;美国的“反周期补贴”、日本的“稻米差价补贴”与现行市场价格挂钩,欧盟的“补偿性补贴”以农作物种植面积、牲畜数量为依据。
美国农业政策对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借鉴与启示作者:张涛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完备的农业立法政策建设、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分散风险、通过财政投入政策发展科技农业、通过农业补贴政策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通过财政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
结合美国农业政策实践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促进农业高级化、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农业保险为突破口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以农业大数据开发应用为动力发展农业信息化。
关键词:美国农业;农业政策;农业经济;经验启示美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强国,依托美国农业的高度信息化、机械化水平,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极高,据统计,美国约600万涉农人口为其约3亿总人口提供农业生产服务。
随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农业的转化,在科技体系的支撑下,美国农产品的效益显著。
相比美国农业发展实践,我国农业在财政投入强度、科技含量、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及农业发展的金融等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
因此,通过分析美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借鉴美国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美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分析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完备的农业立法政策建设、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分散风险、通过财政投入政策发展科技农业、通过农业补贴政策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通过财政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
1.完备的农业立法政策建设美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立法体系建设,并建立了经常性的农业立法更新制度,例如,美国2008年颁布了《2008年食物、自然保护与能源法案》,该法案在到期后,随即被《2014年美国农场法案》所替代,《2014年美国农场法案》将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成为美国农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法案。
美国农业政策框架及启示◎臧云鹏摘要:我国农业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政策思路上独具特色,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农业政策与市场规律、自然规律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借鉴美国经验,全面了解其农业政策历史背景和重点,把握其立法的共性精神,可以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思考。
关键词:美国;农业政策;供给侧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313 文献标识码:A美国农业政策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以18部农业法案为核心、相关法律为辅助的政策体系。
对美国农业政策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在理解其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把握其立法的共性精神,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政策思路和重要措施。
美国农业政策历史背景殖民地、大萧条和沙尘暴是促使美国农业政策形成的三大历史背景。
建国前的殖民地身份以及建国后直至工业革命完成之前在经济上的殖民地性质,决定了美国农业的特殊性,成为农业政策中对外贸易版块形成的重要诱因;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农业政策从传统自由主义走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转折点,基于市场内在缺陷的制度创新形成了美国农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被称为“黑色飓风”的沙尘暴不仅是美国农业保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美国农业资源保护制度的历史诱因。
1.殖民地17世纪英国对殖民地实施重商主义政策①,要求烟草、羊毛、棉花、蓝靛和大米等只许运到英国,而对其他谷物拒之以高额关税。
这使得北美南部殖民地生产的烟草、大米和蓝靛获得大量出口机会。
而新英格兰和中部殖民地生产的谷物不得不转卖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用获得的贸易顺差弥补和英国的贸易逆差。
《谷物法》的废除②又为美国的小麦、玉米和黑麦等谷物打开了大不列颠市场。
20世纪初,美国初级产品大量出口、制成品大量进口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已不复存在,但是农产品大量出口的格局并未改变。
50年代后,主要农产品(小麦、黑麦、荞麦、糙米、玉米、燕麦、大麦、高粱、大豆、棉花)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大幅度提高,1980年冲上31.82%的最高点。
世棼袭业World AgricuIture 2009.1(总357) 美国农民对生产者补贴项目的 态度及启示
王永春 姜小若2王秀东。徐 明4
摘要:本文对美国农民参加最多的农业生产者补贴项目概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农民对 这些补贴项目的态度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中国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总 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 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政 府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加以保护和扶持,近30年来.美国 农业部的年度财政预算在整体联邦 预算中一直维持在3%~6%之间。 2002年的《农业法》又大幅度增加 了农业补贴,今后10年的年均法定 补贴近200亿美元。2005年美国农 业补贴为214亿美元,占到农业收 入的l6%。农业补贴对促进美国农 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的农业补贴主要包括农业 管理、农业生产、环境保持、灾害援 助、贷款与收入支持等方面,涉及农 产品生产、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 是多角度的综合性补贴。而经过笔 者调查发现,众多补贴项目中,农民 参加最多的是直接补贴计划、反周 期补贴计划、营销贷款差额补贴计 划和土地休耕保护计划等项目。 1.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一 种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固 定补贴。农民可以自愿参加,政府以 农民预先确定的作物面积和产量为 基础对具体商品提供一个固定的补 贴。直接补贴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 粮食,而且包括各种谷物、油料作 物、蛋白作物、纤维作物等绝大多数 农作物。直接补贴的数额与基础面 积和单产水平挂钩,而不与当前的 价格挂钩。它不会刺激特定作物的 生产,可以在不影响农民生产决策 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收人。其计算公 式是:直接补贴额=补贴面积X直接 补贴单产×直接补贴率(即补贴标 准),其中补贴面积等于基础面积乘 以85%。基础面积是由农场主确定 的农场内某种作物的面积,其确认 方式有三种,农民可任选一种,但只 能选择一次:一是利用2o02年生产 灵活性合同面积来确定直接补贴基 础面积:二是利用2002年生产灵活 性合同面积和1998--2001作物年 度的油籽历史面积为基础来确定; 三是1998--2001作物年度4年的 平均种植面积来确定。 补贴单产是固定的,但单产的 确认也比较复杂.不同品种的单产 水平的确认方法也不一样。小麦、饲 料粮、棉花和水稻应用2002年生产 灵活性合同补贴单产。对生产灵活 性合同项目未涉及的农产品,由农 场服务局根据相关农场的单产来确 定。对油籽则以1998--2001年平均 单产乘以93.5%。直接补贴率是由 农业部作出规定。并在一定时期内 保持固定,如2002--2007年,美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启示 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低、风险性大的弱质产业。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是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和保护的。但是农业同时又是一个特殊产业,各国为了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农业补贴长期以来是大多数国家稳定农业,缩小城乡差距,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保证本国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 美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也许人们很难想像,占全国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民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本事”,除了与美国农业体制、科技进步等因素有关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通过财政直接付款的方式来填补政府对农户所保证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既保证了农户的收入又能够向消费者廉价提供农产品,并确保了国际竞争力。 美国农业补贴的演变 美国对农产品的补贴可谓源远流长,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制定临时农业法案(“农业调整法”)开始,美国政府为维护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相继出台了数十个有关农业补贴的法律,对农业进行了长期高强度的补贴,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农业补贴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目标价格,对农产品进行差额补贴。也就是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以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获得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价补贴。其主要运作方式是,农场主以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一笔维持农业正常生产的贷款;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按市价出售农产品,用现款还本付息,如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农场主可把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政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府按目标价格与市场之差给予差额补贴。为此,每年美国政府大约要支出120亿美元的价格补贴款。另外,为控制农产品价格的下跌,美国政府还对种植面积进行限制,实行休耕补贴。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1996年。 1996年美国对原农业法案进行了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对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国家财政投入政策变化不大,但改变了过去对农产品价格支持的政策、将政府对农业的部分国内价格支持改为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并计划在新法案实施的7年期间,给农户约356亿美元的收入补贴。政府取消了目标价格和市场差价补贴,只保留最低保护价。农户可以依据种植面积(减去15%另有补贴的休耕面积)和常产及最低保护价,计算好预期收入,农户收入如果低于预期收入就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 1996年的农业法案使美国政府不再完全保护农产品价格,使农业逐步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政府的补贴有所减少。但执行两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从1998年起,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再加上美国农业政策刺激了农业的增长,农产品过剩加剧,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有所下降,原计划的补贴额不够。为此,美国政府又推出两项保障农民收入的政策。一项是“作物收入保险计划”,另一项是“市场损失补助”,帮助农民克服市场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1999年,政府又增加 60亿美元的农业支出,用于补偿农民的市场损失和农作物歉收损失。到2000年,政府的农业支持支出又在1999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高达280亿美元。 200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农业法案,对1996年农业法案进行调整,决定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拨款。该法案规定在今后6年内,政府用于农业的拨款将达到1900亿美元,比原来的农业法案所确定的拨款增加了近80%。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对原来享受巨额补贴的谷物和棉花种植者增加补贴;对近年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来已取消补贴的羊毛和蜂蜜等生产者重新给予补贴;对历来基本上不予补贴的奶牛养殖者、花生种植者也开始提供补贴。法案还将用于土地保护的开支增加80%,这将使过去很少得到政府拨款支持的畜牧业以及水果和蔬菜生产者明显受益。 美国现行农业补贴的方式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发生过很多变化,但基本原理没有超出三种类型。一是支持性收购,与我国的粮食保护价收购类似,只不过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有一些变化。例如,农民在按支持性价格将粮食卖给国家后,如果市场价格发生了上升,农民还可以把粮食再要回来,拿到市场上去卖,而把原来支持价格的钱加上适当的利息还给国家。二是差价补贴,原理是事先确定一个目标价格,然后按照目标价格与实际的平均市场价格之差对农民进行补贴。三是脱钩补贴,这是1996年以来新实行的办法。补贴数额只与基期(1991年—1995年)的产品种类、面积和单产有关,而与现在的种植产品种类、产量和价格均没有直接关系。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产品补贴在实质上,也是由上述三个部分构成的,只是在称法上有些不同。 1、贷款差额补贴。可以说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石,具体的实施办法是政府预定某种农作物的销售价格(实际上是最低保护价),农民在播种季节前,可用未来的农作物产量作为抵押品,并根据按最低保护价计算出的金额向政府申领贷款。农作物收获后,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保护价时,农民可按市场价格销售农产品,偿还所借贷款,多出部分就是利润,归农民自己所有;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农民按市价出售农产品后,在偿还政府贷款时,就可以从中扣除实际出售收入与保护价之间的差额,不需要全额偿还所借贷款。市场价格与最低保护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政府向农民提供的直接补贴。 2、“直接支付”,即所谓的“不挂钩补贴”,也是延续原来农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业法的做法。直接支付额为“支付率”与该产品的支付面积和支付单产之乘积。各种产品的支付率已经在新农业法中明确确定。支付面积是农场基期种植面积的85%。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确定的基期面积是1998年一2001年四年的平均值。支付单产是指1995年确定的水平;新增加的大豆和其它油料的支付单产根据1998年—2001年四年平均值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是全国大豆和其它油料作物1980年—1985年平均单产与1998年—2001年平均单产之积。支付面积和支付单产一经确定,便保持不变,与以后每年的生产情况无关,也与市场价格无关。这也就是“不挂钩”的含义。这项政策是1996年实行的政策的延续,但是,由于基期面积由以前的1991年—1995年平均值更新为1998年—2001年平均值,因此,对生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农民可以预期基期面积的定期调整,从而不再是完全不挂钩的了。当然,这种影响比起直接的价格补贴,要远远为小。 3、“反周期支付”。反周期应当是反周期性价格波动之意。单位产品的反周期支付由两个价格之差决定的:一是目标价格,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中对各种产品的目标价格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理论上,这个价格被认为是较为理想合理的价格。二是有效价格。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中对有效价格的界定是:当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时,有效价格等于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支付之和;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有效价格等于贷款率与直接支付之和。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支付之和等于或大于目标价格的情况时,不进行反周期支付,因为这时农民的收益己经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价格。反周期支付的存在,在理论上使得农民的实际所得之和为目标价格,只不过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收入的组成部分有所不同。一个农民可以获得的总反周期支付等于单位产品反周期支付额与支付面积和支付单产之乘积。在补贴方法上,与原有的“直接支付”相同,并捆绑在一起发放。这实际上相当于提高了直接支付的强度,大体上相当于提高了一倍,每年增加 50亿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美元左右。 美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特点 1、农业补贴的数额巨大。作为一个工业发达国家,美国政府并没有为工业而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而是长期对农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保护和扶持。据经合组织估计,2002年,美国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约为400亿美元,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平均每个农场补贴1万美元以上。 2、公务员的工资可以不发,但对农民的补贴却不能不给。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信贷公司是实施联邦政府农业补贴政策的执行部门,在提供农业补贴和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该机构约有1亿美元的日常流动资金,按规定每年可以在300亿美元的限额内,直接向财政部借贷周转资金,作为补贴款发放给农民。农产品信贷公司每年支用款项,不论数字大小,经核实后均可在下年度国会审议通过的拨款法案中冲销。美国联邦预算将农业补贴支出列为强制性支出,而农业部公务员的工资则属于灵活性支出。这就是说,美国政府若遇财政困难,公务员的工资可以不发,但对农民的补贴却不能不给。农产品信贷公司的职员是联邦公务员,他们的足迹遍布美国各地农村,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向农民直接发放各种补贴,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贪污、挪用现象,确保各种补贴落到实处。多年来,美国农业部很少收到农民关于补贴操作不当的投诉。 3、1/4的美国农民免缴所得税,农用车不缴燃油税。在美国,纳税观念深入人心,而且税收种类繁多,但农民所缴纳的税明显要少,额度相对较低,主要有所得税和地产税等,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农民要缴纳的税中,所得税是最大的一块。所得税是根据收入多少累进计算,收入越高,税也缴得越多。美国农场主每年约有1/4的人由于其农场属于资源有限农场而免缴所得税,还有一半的人只需按15%的最低税率缴税。只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