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症。
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
病理改变
以骨质软化(正常小儿骨骼内2/3为无机物,1/3为有机物,佝偻病儿骨骼内二者比例恰相反)、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增殖代替正常的临时钙化线,使骨的长度发育受到显著障碍为主要变化,形成侏儒状态。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夜惊、夜啼。
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条件,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骨骼病变体征。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抽血化验来判断数值的高低来确诊,从而针对性治疗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良引起,会造成体内的钙磷代谢紊乱,主要发生于儿童,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造成佝偻病。
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血清检测数值的高低来确定和判断,症状轻微时要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鱼肉、瘦肉、蘑菇、蛋黄等,比较严重时,需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片、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适当晒晒太阳,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控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
一、佝偻病活动期:
1、内容
(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形腿、X形腿。
(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
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
(3)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4)病史:近1-2个月缺乏日照,又未补充维生素D 的婴儿,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及人工
喂养儿,食欲不振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
2、依据:
(1)有2项主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和明显症状者
(2)有一项主要体征,和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和明显症状者
(3)有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维生素D 缺乏史和病史中其他条件者。
(多汗、夜惊)
3、分度:再以体征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
轻度:(Ⅰ°)轻度骨骼改变,如轻度颅骨软化;
中度:(Ⅱ°)明显骨骼改变;
重度:(Ⅲ°)严重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或表现病理性骨折等。
二、佝偻病恢复期:
曾有活动期佝偻病病史,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体征减轻病情稳定者。
初诊时仅有两项主要骨骼改变、无症状、运动功能正常者。
三、佝偻病后遗症:
多见于两岁以上儿童,既往有佝偻病史现无症状,仅有明显骨骼改变者。
四、可疑佝偻病:
有症状、体征和诱因,但不具备上述条件者。
二、管理措施
(1)加强管理,指导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
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
(2)2、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多进食含钙较高的食物。
坚持每
天晒太阳1-2小时。
(3)生后15-20天投维生素D每天400单位预防。
佝偻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育儿的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