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1.用法扬司法测Cl 时,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B )

A. 掩蔽干扰离子;

B. 防止AgCl凝聚;

C. 防止AgCl沉淀转化

D. 防止AgCl感光

2.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

A. 滴定开始时加入指示剂;

B. 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 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

D. 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5L表示)的五个p K a值分别为1.94,2.87,

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D )

A. 1.94;

B. 2.87;

C. 5.00;

D. 9.62。

4. K2Cr2O7法测定铁时,哪一项与加入H2SO4-H3PO4的作用无关----------( C )

A.提供必要的酸度;

B.掩蔽Fe3+;

C.提高E(Fe3+/Fe2+);

D.降低E(Fe3+/Fe2+)。

5.用BaSO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CO32-、Cl-、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4表面吸附杂质为------------------------------( A )

A. SO42-和Ca2+;

B. Ba2+和CO32-;

C. CO32-和Ca2+;

D. H+和OH-。

6.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A )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

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

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A )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

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

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

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8.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的是--------------------------------------------------(C )

A. 总体标准偏差;

B. 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

C. 总体平均值;

D. 样本平均值。

9.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A )

A. 系统误差小;

B. 增加平行测量次数;

C. 随机误差小;

D. 相对标准偏差小。

10.对于氧化还原反应:n2O1 + n1R2 =n1O2 + n2R1,当n1=n2=1时,要使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99.9%以上,E?1-E?2至少应为------------( A )

A. 0.36V;

B. 0.27V;

C. 0.18V;

D. 0.09V。

11.下列仪器不用所装溶液润洗三次的是 B 。

A.滴定管B。容量瓶C。移液管D。试剂瓶

12.比较滴定时,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若NaOH滴定速度过快,且一到终点立即读数,将使HCl溶液的浓度 C 。

A.无影响B。偏低C。偏高D。可能偏高或偏低

13.当电子天平的零点偏离较大时,应调节的部件是__B______。

A.天平水平 B. 回零按键 C. 增量按键 D. 去皮按键

14.用甲醛法测定工业(NH4 )2SO4 (其摩尔质量为132g/mol )中的NH3(摩尔质量为17.0g/mol )的含量.将试样溶解后用250ml容量瓶定容,移取25ml用0.2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则试样称取量应为____E______.

A. 0.13 ~ 0.26克

B.0.3 ~ 0.6克

C. 0.5 ~ 1.0克

D. 1.3 ~2.6克

E. 2.6 ~5.2克

15.使用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C_______.

A. 左手捏于稍低于玻璃珠的地方

B. 右手捏于稍低于玻璃珠的地方

C. 左手捏于稍高于玻璃珠的地方

D. 右手捏于稍高于玻璃珠的地方

16.在测定自来水总硬度时, 如果用EDTA测定Ca2+时, 为了消除Mg2+干扰,实验中常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B____.

A. 配位掩蔽法

B. 沉淀掩蔽法

C. 氧化还原掩蔽法

D. 离子交换法

17.按质子理论, Na3PO4是__C______.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质

18.某试样为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用HCl标准溶液滴定.先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溶液V1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HCl溶液V2ml ,则V1与V2的关系为____E_____.

A. V1 = V2

B. V1 = 2V2

C. 2V1 = V2

D. V1 >V2

E. V1 < V2

19 0.1mol·L-1的HCl溶液约含有0.1mol·L-1NH4Cl(k b,NH3=1.8×10-5)今欲测定其中的HCl 的含量,用0.1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应选用的指示剂为__B_____.

A. 甲基橙( pK=3.4)

B. 甲基红(pK=5.0 )

C. 百里酚兰(pK=8.9 )

D.酚酞(pK=9.1)

20.有关EDTA的酸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B______.

A.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小

B.PH值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

C.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越大.

D.酸效应曲线表示的是各金属离子能够准确滴定的最高PH值.

21.用硼砂(Na2B4O7·10H2O式量381.4) 标定0.1mol·L-1的HCl溶液,宜称取此基准物的重量为___D_______.

A. 0.1~0.2克

B. 0.8 ~ 1.0克

C. 0.6 ~ 0.8克

D. 0.4 ~ 0.6克

22.在1moI?L-1HCl介质中,用FeCl3(φFe3+/Fe2+=0.77V)滴定SnCl2(φsn4+/sn2+)=0.14V),理论终点时的电位是 B 。

A. 0.46V

B. 0.35V

C. 0.54V

D. 0.56V

23. 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 B 。

A.滴定开始前

B. 滴定至接近终点时

C. 滴定至中途

D. 滴定碘的颜色褪去

24. 已知在1moI?L-1H2SO4介质中,φ’(Fe3+/Fe2+)=0.68V ,φ’(Ce3+/Ce2+)=1.44V,以Ce4+滴定Fe2+至99.9%,100%, 100.1%时电极电位分别为___D______.

A. 1.06V, 1.26V , 0.86V

B. 1.26V, 0.86V, 1.06V ,

C. 1.26V 、1.06V, 0.86V

D. 0.86V,

1.06V, 1.26V

29. 莫尔法适用于测CI-和Br-而不适用于测I-是因为 A 。

A. AgI强烈吸附I-

B. 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C. I-不稳定易被氧化

D. K spAgI<KspAgCl

30. 选择酸碱指示剂时,下列那种因素不需考虑 C 。

A.化学计量点的pH

B. 指示剂变色范围

C. 指示剂的物质的量

D. 滴定方向

31.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C 。

A. [H+]=0.0003mol?L-1

B. pH=10.42

C. W(MgO)=19.96%

D. 4000

32.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的条件是D 。

A. 碱性

B.不要求

C. 中性

D. 酸性

33. 用0.01moI.L-1HCl溶液滴定0.01moI.L-1 NaOH溶液时的pH 突跃范围应是8.7—5.3,若用0.1moI.L-1HCI溶液滴定0.1moI.L-1 NaOH溶液时,则其pH 溶跃范围应为 B 。

A. 8.7—4.3

B. 9.7—4.3

C. 7.7—5.3

D. 10.7—4.3

34. 我们在实验中标定HCl使用的基准物是_______,使用的指示剂是 A 。

A.硼砂、甲基红

B. 硼砂、酚酞

C. Na2CO3、铬黑T

D. 邻苯二甲酸氢钾、甲基红

35. KMnO4法必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调节酸度时应用 D 。

A. HCl

B. HNO3

C. HAc

D. H2SO4

36. 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总硬度时,不需用蒸馏水润洗的玻璃仪器是

B 。

A. 容量瓶

B. 移液管

C. 锥形瓶

D. 滴定管

37. 为下列滴定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①用HCl滴定Na2CO3到第二化学计量点(A )

②在pH=10时,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 E )

③用NaOH滴定HCOOH ( A )

④用莫尔测定Cl-1(B)

A. 酚酞

B. 铬酸钾

C. 甲基橙

D.钙指示剂

E. 铬黑T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2.89, pKa2=5.54,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 A. Ka1=1×10-3, Ka2=3×10-6; B. Ka1=1.3×10-3, Ka2=2.9×10-6 ;

C. Ka1=1.31×10-3, Ka2=2.92×10-6;

D. Ka1=1×10-3, Ka2=2.9×10-6;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0.016445;

B. 0.01644;

C. 0.0164;

D. 0.016;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C )

A. [H+]+[HCO3-]+[Na+]=[OH-];

B. [H+]+[Na+]=[OH-]+[CO32-];

C. [H+]+[H2CO3]= [OH-]+[CO32-];

D. [HCO3-]+[Na+]=[OH-]+[CO32-];

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0.1%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C )

A. KMY/KNY?104;

B.KMY/KNY?105;

C.KMY/KNY?106;

D. KMY/KNY?108; 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

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2.87V,E0Cl2/2Cl-=1.36V,E0Br2/2Br-=1.08V,E0I2/2I-=0.54V,E0Fe3+/Fe2+=0.77V,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12. 已知在1 mol.L-1H2SO4溶液中,E0 ?MnO4/Mn2+=1.45V,E0 ?Fe3+/Fe2+=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值是( C )

A. 0.73V;

B. 0.89V;

C. 1.32V;

D. 1.49V;

13. 在含有少量Sn2+的FeSO4溶液中,用K2Cr2O7法测定Fe2+,应先消除Sn2+的干扰,宜采用的是(D )

A. 控制酸度法;

B. 配位掩蔽法

C. 沉淀滴定法;

D. 氧化还原掩蔽法;

14. 在H3PO4—HCl混合酸溶液中,用0.1000mol/L K2Cr2O7滴定Fe2+溶液,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为0.86v,对此滴定最合适的指示剂是( A )

A. 二苯胺磺酸钠(E0 ?=0.84V);

B. 邻二氮菲—亚铁(E0 ?=1.06V);

C. 二苯胺(E0 ?=0.76V);

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E0 ?=1.25V);

15.( C )影响沉淀的溶解度

A. 表面吸附;

B. 共沉淀;

C. 盐效应;

D. 后沉淀;

16. 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6.5~10.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引起的后果是( B )

A. AgCl沉淀不完全;

B. Ag2CrO4沉淀不易形成;

C. AgCl沉淀易胶溶;

D. AgCl沉淀吸附Cl-能力增强;

17. 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时,引入负误差的操作是(A )

A. 终点略推迟;

B. AgNO3的标示浓度较真实值略低;

C. 终点略提前;

D. 试液中带入少量的Br-;

18. 用法扬司法测定卤化物时,为使滴定终点变色明显,则应该(C )

A. 使被测离子的浓度大些;

B. 保持溶液为酸性;

C. 避光;

D. 使胶粒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大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19. 下列要求中不属于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的是( B )

A. 相对摩尔质量要大;

B. 表面积要大;

C. 要稳定;

D. 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20.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C )

A. 浓、冷、慢、搅、陈;

B. 稀、热、快、搅、陈;

C. 稀、热、慢、搅、陈;

D. 稀、冷、慢、搅、陈;

1.下列物质中能作为基准试剂的是( 1 )

(1)K2Cr2O7(2)H3PO4(3)HCl (4)NaOH

2.pH=10.05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2 )

(1)1位(2)2位(3)3位(4)4位

3.下列情况中会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4 )

(1)砝码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

(3)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4)电压的微小变化

4.下列酸碱对中为共轭酸碱对的是( 3 )

(1)H3PO4-Na3PO4 (2)H3PO4-Na2HPO4

(3)HAc-NaAc (4)NaH2PO4-Na3PO4

5.下列酸碱溶液中能直接准确滴定的是(1 )

(1)HAc (2)NaAc(3)H2CO3(4)H3BO3

6.用NaOH滴定HCl时,最好的指示剂是( 1 )

(1) 酚酞(2) 甲基橙(3) 二甲酚橙(4) 百里酚蓝7.EDTA溶液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 )

(1)H3Y-(2)H2Y2-(3)HY3-(4)Y4-

8. M(L)=1表示( 1 )

(1) M与L没有副反应(2)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3) M的副反应较小(4) [M]=[L]

9.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还原型和氧化型颜色分别为(2 )(1)无色,蓝色(2)无色,紫红色

(3)蓝色,无色(4)紫红色,无色

10.反应2Fe3++Sn2+→2 Fe2++Sn4+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 4 ) 已知:E0(Fe3+/ Fe2+)=0.68V,E0(Sn4+/ Sn2+)=0.14V

(1)0.68V (2)0.14V (3)0.41V (4)0.32V

11.下列条件中属于晶型沉淀条件的是( 1 )

(1)沉淀时进行搅拌(2)沉淀在冷溶液中进行

(3)不必陈化(4)沉淀在浓溶液中进行

12.用沉淀滴定法测定Cl-,选用下列何种方式为宜( 1 )(1)莫尔法直接滴定(2)莫尔法间接滴定

(3)佛尔哈德法直接滴定(4)佛尔哈德法间接滴定

2.pH=6.05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2 )

(1)1位(2)2位(3)3位(4)4位

3.下列情况中会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4 )

(1)砝码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

(3)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4)天气的变化

5.下列酸碱溶液中能直接准确分步或分别滴定的是(4 )

(1)CH3COOH+HCOOH (2)NaOH+CH3COONa

(3)H 2C 2O 4 (4)H 3PO 4

10.反应 2A ++ 3B 4+ → 2A 4++3B 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 3 )

(1) [ E 0(A) + E 0 (B)]/2 (2) [2 E 0 (A)+ 3 E 0 (B)]/5

(3) [3 E 0 (A)+ 2 E 0 (B)]/5 (4) 6[E 0 (A) - E 0 (B)]/0.059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 1=2.89, pKa 2=5.54,则Ka 1,Ka 2值应表示为: ( B )

A. Ka 1=1×10-3, Ka 2=3×10-6;

B. Ka 1=1.3×10-3, Ka 2=2.9×10-6 ;

C. Ka 1=1.31×10-3, Ka 2=2.92×10-6;

D. Ka 1=1×10-3, Ka 2=2.9×10-6;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9.250.213341.200100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0.016445; B. 0.01644; C. 0.0164; D. 0.016;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 B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5.下列有关NaHCO 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C )

A. [H +]+[HCO 3-]+[Na +]=[OH -];

B. [H +]+[Na +]=[OH -]+[CO 32-];

C. [H +]+[H 2CO 3]= [OH -]+[CO 32-];

D. [HCO 3-]+[Na +]=[OH -]+[CO 32-];

6.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 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 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A1页

C. 反应的pH 愈大,EDTA 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 和N 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 滴定M 而N 不干扰,则在0.1% 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

A. K MY /K NY ≥104;

B. K MY /K NY ≥105;

C. K MY /K NY ≥106;

D. K MY /K NY ≥108;

8.在EDTA 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 A )

A. 当Al 3+、Zn 2+离子共存时,可用NH 4F 掩蔽Zn 2+而测定Al 3+;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 3+、Al 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 3+、Fe 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 3+的干扰;

9.今有A ,B 相同浓度的Zn 2+-EDTA 溶液两份:A 为pH = 10的NaOH 溶液;B 为pH=10的氨性

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 ’ZnY 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 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2.87V,E0Cl2/2Cl-=1.36V,E0Br2/2Br-=1.08V,E0I2/2I-=0.54V,E0Fe3+/Fe2+=0.77V,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12. 已知在1 mol.L-1H2SO4溶液中,E0 'MnO4/Mn2+=1.45V,E0 'Fe3+/Fe2+=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值是(C )

A. 0.73V;

B. 0.89V;

C. 1.32V;

D. 1.49V;

13. 在含有少量Sn2+的FeSO4溶液中,用K2Cr2O7法测定Fe2+,应先消除Sn2+的干扰,宜采用的是(D )

A. 控制酸度法;

B. 配位掩蔽法

C. 沉淀滴定法;

D. 氧化还原掩蔽法;

14. 在H3PO4—HCl混合酸溶液中,用0.1000mol/L K2Cr2O7滴定Fe2+溶液,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为0.86v,对此滴定最合适的指示剂是( A )

A. 二苯胺磺酸钠(E0 '=0.84V);

B. 邻二氮菲—亚铁(E0 '=1.06V);

C. 二苯胺(E0 '=0.76V);

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E0 '=1.25V);

15.( C )影响沉淀的溶解度

A. 表面吸附;

B. 共沉淀;

C. 盐效应;

D. 后沉淀;

16. 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6.5~10.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引起的后果是( B )

A. AgCl沉淀不完全;

B. Ag2CrO4沉淀不易形成;

C. AgCl沉淀易胶溶;

D. AgCl沉淀吸附Cl-能力增强;

17. 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时,引入负误差的操作是(A )

A. 终点略推迟;

B. AgNO3的标示浓度较真实值略低;

C. 终点略提前;

D. 试液中带入少量的Br-;

18. 用法扬司法测定卤化物时,为使滴定终点变色明显,则应该(C )

A. 使被测离子的浓度大些;

B. 保持溶液为酸性;

C. 避光;

D. 使胶粒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大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19. 下列要求中不属于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的是( B )

A. 相对摩尔质量要大;

B. 表面积要大;

C. 要稳定;

D. 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20.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C )

A. 浓、冷、慢、搅、陈;

B. 稀、热、快、搅、陈;

C. 稀、热、慢、搅、陈;

D. 稀、冷、慢、搅、陈;

1,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其正确的说法是:(BCE)

A数值固定不变。

B数值随机变化。

C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D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E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2,以K2Cr2O7测定铁矿石中Fe含量时,用0.02mol·L-1 K2Cr2O7设试含铁以Fe2O3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M Fe2O3=159.7g/mol)( D)

A ,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4-0。6g左右

E,0。2-0。3g左右

3,在含有少量Sn2+的FeSO4溶液中,用K2Cr2O7测定Fe2+,应先消除Sn2+离子的干扰,最常用的方法是:D

A控制酸度法案B 络合掩蔽法案C沉淀分离法

D 氧化还原掩蔽法案

E 离子交换法

4,用0.1mol·L-1NaOH滴定0.1mol·L-1HAC(pKa=4.7)时的pH突跃范围为7.7-9.7。由此可以推断用0.1mol·L-1NaOH滴定pKa为3.7的0.1mol·L-1某一元弱酸的pH突跃范围是:B

A,6.7-6.8 B,6.7-9.7 C,6.7-10.7

D,7.7-9.7 E,7.7-10.7

5,CD

A邻苯二甲酸氢钾()Ka1=1.1×10-3 ,Ka2=3.9×10-6)

B Na2B4O7·10H2O(H3BO3-10)

C NaCA (HCA Ka=1.8×10-5)

D HCOONa (HCOOH Ka=1.8×10-4)

E Na3PO4 (H3PO4 Ka1=10-2..12,Ka2=10-7.2,Ka3=10-12.38)

6列哪些要求不是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AC

A 表面积要大

B 相对分子质量要大

C 颗粒要粗大

D 要稳定

E 组成要与化学式符合

7,对EDTA滴定法中所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条件稳定常数K’Min:B

A >K’MY

B

C ≈’MY

D >10-8

E >100K’MY

1,可以用下法中那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大偶然误差:E

A 进行对照实验室

B 进行空白实验室

C 进行仪器校准

D 进行分析结果校正E增加平行实验的次数

2,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摩尔质量为204.2g/mol,用它来标定0.1mol·L-1NaOH 溶液,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E )

A.0.25g左右 B.1g左右 C.0.1g左右 D.0.05g左右 E.0.5g左右

3用法0。1moL·L-1NaOH滴定pKa为此3。7的0.10 mol·L-1某一弱酸的pH突跃范围是:B A 6.7-8.7 B 6.7-9.7 C 6.7-10.7 D 7.7-9.7 E7.7-10.7

4,在H3PO4存在下的HCl溶液中,用0。1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的0.1mol·L-1 Fe2+溶液,

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佳86V,对此滴定最适宜指示剂为;C

A 次甲基蓝(φθ‘=0。36V)

B 二苯胺(φθ‘=0。76V)

C 二苯胺磺酸钠(φθ‘=0。84V)

D 邻二氮菲-亚铁(φθ‘=1。06V)

E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θ‘=1。25V)

5,在EDTA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A 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物的实际稳定性愈大。

B 酸效应系数愈小,络合物的实际稳定性愈小。

C 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酸效应系数曲线(林邦曲线)能表示出各金属离子能够被EDTA准确确定的最高允

许pH值。

E 酸效应改变了络合物的稳定常数K MY。

6, 已知在0.10 mol·L-1Ag(NH3)2+溶液中,含有游离NH3的浓度为0.10 mol?L-1,计算溶液中游离Ag+的浓度。(Ag+-NH3络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β1=1.7×103,β2=1.0×107)(B )

A.1.0×10-8mol.L-1 B.1.0×10-6mol.L-1 C.1.0×10-7mol.L-1

D. 1.0×10-9mol.L-1

E.1.0×10-10mol.L-1

7, 下列有关沉淀吸附的一般规律中,哪条是不对的?CE

A 离子的价数高的比低的易被吸附;

B 离子浓度愈大愈易被吸附;

C 沉淀的颗粒愈大,吸附能力愈强;

D 能不能与构晶离子生成难溶盐沉淀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E温度愈高,愈有利于吸附;

1.已知电极反应CrO2-7+14H++6e 2Cr3++7H2O,计算该电极电位的正确表达式为:D

A.φ=φθ+0.059lg[C r

2O72-]/[C r3+]2 B, φ=φθ+0.059lgC r

2O7

2-/C2r3+

6 6

C φ=φθ′+0.059lg[C r O72-][H+]

D φ=φθ′+0.059lgC r2O72-/C2r3+

6 [Cr3+]2 6

2.用EDTA滴定金钙离子,已知l g K CaY=10.69,试估计滴定Ca2+的最高允许酸度大约为pH值:D A.2 B.4 C.6 D.8 E.10

3.某学生测定矿石铜的百分含量时,得到下列结果:2.50,2.53,2.55,用4 d法则估计再测定一次所得分析结果不应弃去的界限是:E

A.2.51~2.55 B.2.53 ±0.017 C2.53±0.02

D. 2.463~2.597

E. 2.53±0.07

4.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含量,称取铁矿试样0.4000g,若滴定时所消耗K2Cr2O7溶液的毫升数恰好等于铁得百分含量。问须配制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为多少?E

A.0.800g/ml B.0.00600g/ml C.0.00100g/ml D.0.00200g/ml E.0.00400g/ml

5.当pH=5.00时,计算0.10mol·L-1二元弱酸溶液中HA-的浓度,(H2A的Ka1=1.0×10-5,Ka2=1.0×10-8)D

A.0.025mol·L-1

B.0.075mol·L-1

C.0.055mol·L-1

D.0.050mol·L-1

E.0.065mol·L-1

6.PH=10.0,含有0.010mol·L-1游离CN-离子的溶液中,Hg2+与EDTA络合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为多少?E

(logK HgY=21.7;Hg2+-CN-络合物累积稳定常数β4=104。14,忽略β1,β2,β3,

logαY(H)=0.45)

A.7.1×10-11

B.7.1×10-12

C.7.1×10-10

D.7.1×10-16

E.7.1×10-13

7.微溶化合物CaF2在pH=3.00的水介质中的溶解为:(CaF2的Ksp=2.7×10-11,HF的Ka=6.6×10-4)C

A.1.40×10-3mol·L-1

B.6.96×10-4mol·L-1

C.3.48×10-4mol·L-1

D.1.74×10-4mol·L-1

E.3.48×10-5mol·L-1

1.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

O

4

)摩尔质量为204.2g/mol,用它来标定0.1mol·L-1NaOH溶

液,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E )

A.0.25g左右 B.1g左右 C.0.1g左右 D.0.05g左右 E.0.5g左右

2.下列有关αY(H)的正确说法是(C )

A.αY(H)是EDTA的副反应系数,它反映了EDTA发生副反应的程度。

B.αY(H)是EDTA中的Y4- 分布系数。

C.αY(H)是酸效应系数,随pH值增大而减小。

D.在pH值较小的溶液中,EDTA的αY(H)约为零。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某学生测定矿石中铜的百分含量时,得到下列结果:2.50,2.53,2.55,用4d法则估计再测定一次所得分析结果不应弃去的界限是(E )

A.2.51-2.55 B.2.53 0.017 C.2.53 0.02 D.2.463-2.597 E.2.53 0.07

4.用EDTA滴定金属钙离子,已知lg K CaY=10.69,试估计滴定Ca2+的最高允许酸度大约为pH值

(D )

A.2 B.4 C.6 D.8 E.10

5.称取一元弱酸HA 1.04g,准确配制成100.0ml,测得pH值为2.64,计算该一元弱酸pKa的近似值。(HA的分子量为122.1)C

A.2.10 B.6.20 C.4.20 D.3.40 E.5.20

6.已知在0.10 mol?L-1Ag(NH3)2+溶液中,含有游离NH

3

的浓度为0.10 mol?L-1,计算溶液中游离Ag+的浓度。(Ag+-NH3络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β1=1.7×103,β2=1.0×107)(B )

A.1.0×10-8mol?L-1 B.1.0×10-6mol?L-1 C.1.0×10-7mol?L-1

D. 1.0×10-9mol?L-1

E.1.0×10-10mol?L-1

7.计算以KBrO3滴定Br-这一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A )

BrO3-+5Br-+6H+═3Br2+3H2O (φθBrO3-/Br2═1.52V,φθBr2/Br-═1.09V)

A.2.8×1036

B.7.6×1072

C.3.7×1014

D.1.7×1044

E.4.2×1053

.8.微溶化合物AgI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ml中为1.40μg, AgI的式量为234.80,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为:(E )

A.1.2×10-8 B.1.2×10-10 C.1.2×10-12 D.1.4×10-14 E.1.4×10-16

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 A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

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B )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

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

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

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B)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 D )

A:优级纯的Na

2B

4

O

7

·10H

2

O B:99.99%的纯锌

C:105-110。C烘干2h的Na

2C

2

O

4

D:烘干的Na

2

C0

3

5、某AgNO

3

标准溶液的滴定度为T AgNO3/NaCl=0.005858g/L,若M NaCl=58.44,则

AgNO

3

标准溶液的浓度是:…………………………………………………………………………( B )A:1.0 mol.L-1 B:0.1002 mol.L-1

C:0.0100 mol.L-1 D:0.1 mol.L-1

6、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 C )

A:0.1mol.L-1HCl与0.05mol.L-1NaOH等体积混合

B:0.1mol.L-1HAc0.1mL与0.1mol.L-1NaAc1L相混合

C:0.2mol.L-1NaHC0

3

与0.1mol.l-1NaOH等体积混合

D:0.1mol.L-1NH

3·H

2

0lmL与0.1mol.L-1NH

4

CllmL及1L水相混合

7、在EDTA直接滴定法中,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B )

A: 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B: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C:EDTA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项与B项的混合色

8、在间接碘量法中,正确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机是:……………………………(D)

A:滴定前 B:滴定开始后

C:终点前 D:近终点

9、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标准溶液是:………………………………………………( C )

A:Na

2S

2

O

3

B:NaNO

3

C:K

2Cr

2

O

7

D:KMnO

4

10、使用碱式滴定管时,下列错误的是:…………………………………………( C )

A: 用待装液淌洗滴定管2-3次

B: 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挤捏玻璃珠外橡皮管,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辅助夹住出口管

C: 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挤捏玻璃珠外橡皮管D: 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视线、刻度线、液面凹月面三点一线

二、填空题(20分。

4. (1分)标定硫代硫酸钠一般可选用_铬酸钾______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溶液一般选用_草酸钠______作基准物。

5.(1分)影响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有:__条件电位__________和电子转移得失(可逆性)。

6. (1分)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其目的是_增加I2溶解度_______和__防止I2挥发______。

7.(3分)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H4Y 表示,其结构式为

HOOCCH2 -OOCCH

2

CH2COO-

2COOH ++

HN CH2CH2N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Na2H2Y,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0.010 mol·L-1,其水溶液pH为 4.42,可通过公式;(K a4 K a5)1/2进行计算。

8.(2分)铬酸钾法测定NH4Cl中Cl-含量时,若pH>7.5会引起NH3的形成,使测定结果偏偏高。

9.(1分)沉淀Ca2+时,在含Ca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草酸沉淀剂,然后加入尿素,加热目的是均匀释放出氨,从而均匀产生草酸根离子,防止沉淀剂局部过浓。

10.(3分)若配置EDTA溶液的水中含有Ca2+,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用以滴定试液中的Zn2+,XO为指示

剂,

则使测定结果.偏低。

(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XO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Ca2+

的含量,

则使测定结果偏高。

(3)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Ca2+

的含量,则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1.定量分析过程包括取样 , 试样分

解 ,

分离测定和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四个步骤。

2. 根据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 1.683 + 37.42?7.33÷21.4-0.056 = 14.4 。

3. 某酸H

2A的水溶液中,若δ

H2 A

为0.28,δ

HA

-=5δ

A

2-,那么δ

A

2-为0.12 。

4. 含有Zn2+和Al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pH=5~

5.5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Zn2+,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控制酸度;加入NH

4

F 的作用是消除Al3+干扰,起掩蔽作用。

5. NaOH 滴定HCl 时, 浓度增大10倍, 则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增大 2 个pH 单

位; 若为滴定H 3PO 4, 则突跃范围增大 0 个pH 单位.

6.对于实验数据中的异常值的取舍,通常可根据 4d 法 、 Q 检验法

和 Grubbs 法 方法来判断。

7. 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分别为 铬酸钾(K 2CrO 4) 、铁铵钒

(NH 4Fe(SO 4)2)。

9.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t 检验法,

1. 下列4次测定的结果为:27.37%、27.47%、27.43%、27.40%,

相对平均偏差(d r )==0.1%(0.11%) 。标准偏差(S )=0.04(%)或0.04% 。

2.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用KMnO 4测定过氧化氢含量时,应该注意的滴定条件是______.

酸度_________ 和 滴定速度

3. 请写出NH 4Ac 水溶液的质子平衡条件__[NH 3]+[OH -]=[HAC]+[H +

]____

5碘量法主要的误差来源是______.I 2的挥发_____________和____ I -的被氧化__________,

为减小上述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滴定时的速度可__快些_________,溶液不需__剧烈摇动

6配位滴定分析中,当样品中两种金属离子M 和N 共存时,判断能否准确滴定M 离子而N 离子

不干扰滴定的条件是__㏒CK f(MY)≥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C (M)K f (MY)-㏒C (N)K f (NY)≥5 ,((M )f

(N )f C K(M Y )C K(N Y )≥105

) 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待测离子满足上述条件,就可以准确滴定M 而N 不干扰测定.

7.配位滴定中,由于__.H +_____的存在,使EDTA 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__,酸效

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定量分析中,为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应采取的方法是_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Q 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 多次平行测定所得一系列数据中,若有可疑值时,可通过___4d ________和_____,Q 检验________决定是否舍弃。

10. 用碘量法测定铜的含量时,为了减少CuI 对I 2的吸附,常加入__.KSCN _____试剂,使CuI

沉淀转化为不易吸附I 2的__ CuSCN

______沉淀.

11.态分布规律反映出_随机误差(偶然误差)_____________误差的分布特点.

12.用Ce +4标准溶液滴定Fe 2+

时,常加入H 2SO 4-H 3PO 4的混合酸,目的是________.增大滴定

突跃范围(提高测定准确度)_________________.

14.分析实验中,常用的铬酸洗液如果从___棕红_____颜色变为___绿________颜色时,表

明该洗液已失效。

1. 用银量法测试样中的含量时,对于NH4Cl选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司法,对于BaCl2用佛

尔哈德法;对于NaCl和CaCO3的混合物选用佛尔哈德法。

2. 下列操作的目的是:

A. 用标准HCl溶液测定总碱量时,滴定终点附近剧烈震荡是为了除去过饱和CO2;

B. 配置Na2S2O3溶液时,加入Na2CO3的目的是抑制Na2S2O3的分解。

C. 用Na2C2O4标定KMnO4时,加热Na2C2O4溶液是为了加快反应速度。

3. 已知某三元弱酸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a1=1×10—3,Ka2=1×10—5,Ka3=1×10—6,如

它配成溶液后,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有 1 个pH突跃。

5. 在等浓度的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EDTA配合剂,已知lgKFeY->lgKFeY2-,其

Fe3+/Fe2+电对的电势值变小,Fe3+的氧化能力降低。

1. 1.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基本要求是按照反应式定量完全进行,速度快,有指示终点

的方法

3 在络合物滴定中,可以用lgCK,MY≥6判断能否准确滴定M,此判据的前提条件是 TE≤

0.1% ,ΔPM=±0.2

4.沉淀滴定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按照采用指示剂的种类划分,可将银量法分成

2.

1

2、

3

4、沉淀滴定法又称:

5.

6

7、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是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 诱发

指示剂。

8、酸碱指示剂从一种颜色完全转变到另一种颜色(即显过渡颜色)的pH值范围,

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9. 含有Zn2+和Al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pH=5~5.5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

液滴定其中的Zn2+,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控制酸度;加入NH

4

F

的作用是消除Al3+干扰,起掩蔽作用。

10.已知某组数据的平均偏差为0.0002,平均值为0.3951,则相对平均偏差为:

0.05%。

1.3.00509有 6 位有效数字,若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修约后的数是 3.01

2.根据Al

2O

3

测定Al的换算因数是 Al

2

O

3

=0.5292 ,根据PbCrO

4

测定Cr

2

O

3

的换算因数是2PbCrO

4

=0.2351 。

(已知:M

Al

=26.98154,M Al2O3=101.96, M Cr2O3=151.99, M pbCrO4=323.20)

3.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1HAC时,指示剂应选择 .酚酞。

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对称电对是指 .氧化态和还原态系数相同的电对。

5.莫尔法测定NaCl中的Cl-的含量,选择 K

2CrO

4

作为指示剂。

1. 用银量法测试样中的含量时,对于NH4Cl选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司法,对于BaCl2用佛

尔哈德法;对于NaCl和CaCO3的混合物选用佛尔哈德法。

2. 下列操作的目的是:

A. 用标准HCl溶液测定总碱量时,滴定终点附近剧烈震荡是为了除去过饱和CO2;

B. 配置Na2S2O3溶液时,加入Na2CO3的目的是抑制Na2S2O3的分解。

C. 用Na2C2O4标定KMnO4时,加热Na2C2O4溶液是为了加快反应速度。

3. 已知某三元弱酸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 a1=1×10—3,K a2=1×10—5,K a3=1×10—6,如将

它配成溶液后,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有 1 个pH突跃。

4. 对于反应n2O1+n1R2=n1O2+n2R1(n1=n2=2),要使滴定终点反应程度达99.9%,lgK至少应为6 。

5. 在等浓度的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EDTA配合剂,已知lgK FeY->lgK FeY2-,其Fe3+/Fe2+电对的电势值变小,Fe3+的氧化能力降低。

三、简答题(共25分)

1. 用K2Cr2O7测定铁时,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要加混合酸H2SO4—H3PO4做滴定介质,试问其主要作用。(8分)

答:(1)降低Fe3+/Fe2+电对的电势,增大突跃范围;(2)消除Fe3+的颜色,便于观察终点。(8分)

2. 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的CaCO3的含量,能否直接用标准HCl溶液滴定?(5分)你认为正确的操作应如何进行?(5分)

答:不能。(5分)正确的操作是:采用返滴定法,即先加入一定量且过量的HCl标准溶液,待其与CaCO3反应完全后,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HCl标准溶液,从而计算被测物质CaCO3的含量。(5分)

3. 在pH 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若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单独滴定Ca2+时,终点的误差较大,此时可加入少量MgY作为间接指示剂。问能否用Mg2+直接代替MgY作为间接指示剂?(3分)说明理由。(4分)

答:不能。(3分)因为虽然加入Mg2+可指示滴定终点,但Mg2+也消耗一定量的滴定剂,使测定误差增大,所以不能用Mg2+代替MgY作为间接指示剂。(4分)

1、(4分)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

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2)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答案:(1)过失误差。

(2)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2、(7分)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答案: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1. 用K2Cr2O7测定铁时,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要加混合酸H2SO4—H3PO4做滴定介质,试问其主要作用。(8分)

答:(1)降低Fe3+/Fe2+电对的电势,增大突跃范围;(2)消除Fe3+的颜色,便于观察终点。(8分)

2. 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的CaCO3的含量,能否直接用标准HCl溶液滴定?(5分)你认为正确的操作应如何进行?(5分)

答:不能。(5分)正确的操作是:采用返滴定法,即先加入一定量且过量的HCl标准溶液,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系统误差;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系统误差;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随机。 2.万分之一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0001g,其相对误差为 % 100 001 .0 ? ± m 若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2%,称量时至少要称取质量0.1 g。 3.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4.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和H3BO3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1 个突跃。(H3BO3的p Ka1=9.42) 5.写出NH4Ac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HAc]+[H+]=[OH—]+[NH3] 6.0.10mol/L乙酸钠(p Ka=4.74)的pH=8.87 。 7.0.10mol/L NH3·H2O和0.10mol/L NH4Cl水溶液的pH=9.26。 8.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5.15±1 9.某一弱酸型的指示剂和离解常数为K HIn=1.0×10-5,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pH=5±1 。 10.用0.100mol/L HNO3滴定同浓度的NaOH的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NO3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则pH突跃范围为8.7~5.3 。 11.用KMnO4滴定 - 2 4 2 O C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是属于自动催化反应。 12.于20.00mL0.100mol/L Fe2+(1mol/L 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19.98mL和20.028mL Ce4+溶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0.86 为和 1.26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1.06 ( V V Fe Fe Ce Ce 68 .0 ; 44 .1'0 / '0 /2 3 3 4= =+ + + +? ? )。 1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4mol/L,以1cm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 0.4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ε= 4.8×103L·mol-1·cm-1,T%= 0.33=33%。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B)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28)% 2.下列各组酸碱,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B)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样本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1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分: 6 计划学时: 96 适用专业: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方向) 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1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经过课程教学, 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 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 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 分别是知识目

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 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 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的原理及其滴定法; 2.2.2.技能目标 (1)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 (2)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见玻璃器皿; (4)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 (5)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 (6)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7)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 (1)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

分析化学第14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 2.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 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等(掌握) 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 3.色谱基本原理: 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 ,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 减小 分配比k,k 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 减小)还与相比有关(相比的概念)k=t r /t0;k=K/ ;=K2/K 1=k2/k1 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1 或K 、k 不相等;越大或K 、k 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 动力学: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 速率理论:H=A+B/u+Cu 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 、B、C的手段(掌握);u 对H 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 4.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1.5 时,完全分离;R=1 时基本分离(掌握) 5.基本色谱分离方程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 (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 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 6. 定性分析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 7. 定量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化法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内标法定 量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作业)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不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外标法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 (了解)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流程和适用对象;气固和气液色谱的适用对象(掌握) 2.气相色谱法的仪器: 气路系统:通常采用N2、H2、Ar、He 等惰性气体做载气(高压钢瓶提供),载气纯度、流速的大小及稳定性对色谱柱柱效、仪器灵敏度及整机稳定影响很大,因此载气纯度要高、流速要适当而且稳定。

分析化学试题库

分析化学试卷一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年级:________ 专业: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有效数字是________。 2、在实际溶液中,除M n+外,还常存在M(OH)n-i i (i=1~n)等络离子,故氢氧化物的实际溶解度比计算值 。 3、采用________方法,可将沉淀表面上的抗衡离子部分除去。 4、有限次测量数据的分布规律可用________表示。 5、Fe(OH)3重量法测得Fe 3+时,宜用__________为洗涤液。 6、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形沉淀的洗涤液应该是___________。 7、盐效应会使沉淀的溶解度________。 8、报告分析结果时,不可缺少的三个参数是_________。 9、在络合滴定中,所用的EDTA 溶液是Na 2H 2Y 溶液,其pH 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 10、以Al(OH)3为载体使Fe 3+和TiO 2+共沉淀是__________共沉淀。 11、沉淀滴定法中,常用________作为基准物质标定AgNO 3溶液。 12、频数分布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测量值________的统计规律。 13、已知V Fe Fe 68.023/'=++-θ?,V Sn Sn 14.024/'=++-θ?,0.050mol?L -1 SnCl 210mL 与0.10mol?L -1 FeCl 320mL 相混合,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_________V 。 14、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H +]与[OH -]的乘积将_______。 15、已知V Cu Cu 159.0/2=++-θ?,K spCuI =1.1× 10-12,则=+-CuI Cu /2θ?_______。 第2部分:单选题,每题2分,共32分 1、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的是-------------------------------------------( ) (A) 分析纯CaO (B) 分析纯SnCl 2·2H 2O (C) 光谱纯三氧化二铁 (D) 99.99%金属铜 2、 每100 mL 人体血浆中,平均含K +18.0mg 和Cl -365 mg 。已知M (K +)= 39.1 g/mol, M (Cl -) = 35.5 g/mol 。血浆的密度为1.0 g/mL 。则血浆中K +和Cl -的浓度为--------------------------( ) (A) 1.80 ×10-1和3.65 mol/L (B) 7.04×10-3和1.30×10-1 mol/L (C) 4.60×10-3和1.03×10-1 mol/L (D) 4.60×10-6和1.03×10-4 mol/L 3、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 优级纯NaOH B. 干燥过的分析纯CaO C. 分析纯SnCl 2·2H 2O D. 光谱纯三氧化二铁 E. 99.99%的金属铜 4、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在0.01~1%范围内的分析为: A. 痕量组分分析 B. 微量组分分析 C. 微量分析 D. 半微量分析 5、下列关于滴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g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体积(ml) B. 1ml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质量 C. 1g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质量(mg) D. 1ml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体积(ml) 6、半微量分析法试样的用量是: A. 大于1g 、10mL B. 0.01~0.1g 、0.01~1mL C. 0.01~0.1g 、1~10mL D. 0.1~10mg 、1~10mL 7、用同一KMnO 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 4和H 2C 2O 4溶液,已知耗去KMnO 4的体积相等, 则两溶液浓度关系是: A. C FeSO4=C H2C2O4FeSO4=C H2C2O4FeSO4=2C H2C2O4Fe2SO4=0.4C H2C2O4 8、 海水平均含1.08×103μg/g Na +和270 μg/g SO 42-,海水平均密度为1.02g/mL, 则海水中Na +和SO 42-浓度(mol/L)为----------------------------------------------------------------------------( ) 已知 A r (Na)=23.0, M r (SO 42-)=96.1 (A) 4.79×10-5, 2.87×10-6 (B) 1.10×10-3, 2.75×10-4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A卷

C .ZnO D . AgNO 3 7.有A 、B 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 溶液用1.0cm 吸收池,B 溶液用2.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 A 是 B 的1/2; B. A 等于B ; C . B 是A 的4倍; D. B 是A 的1/2 8.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K D 与分配比D 的数值不同, 这是因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 A . 浓度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 化合能力不同; D. 存在形式不同 9.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0.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 参比电极; B. 液接电位; C. 不对称电位; D. 被测离子活度 11.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 =0.5%,在T =50%时,由测量引起 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 .1.0% B .1.4% C .1.8% D .2.2%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 B. 使用的光程不同 C. 参比溶液不同; D. 标准溶液不同 13.摩尔法测定Cl -,所用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分别是: A .NH 4 SCN ,酸性,K 2CrO 4 B .AgNO 3,中性弱碱性,K 2CrO 4 C . AgNO 3,中性弱酸性,K 2CrO 4 D . NH 4 SCN ,碱性,K 2Cr 2O 7 14.用浓度为C 的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为满足滴定要求(误差≤0.2%), )H (Y lg α应满足的关系是: A. 9)MY (K )H (Y -≤α B. 6)M Y (lg ≥α C. 6C lg )MY (K lg lg )H (Y -+≥α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https://www.doczj.com/doc/c5755545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3102020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英文名称:Anali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 0 学分:3 适用对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定量分析基本知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整个课程分为 5 大模块。《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理论课,是紧紧围绕《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课的模块开展,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勤加思考,对将来在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方法上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仪器分析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 D、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2Cr2O7 B、KMnO4 C、As2O3 D、H2C2O4·2H2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B、[H+]= mol/L C、pH= D、420Kg 6、用mol·L-1HCl滴定mol·L-1NH3·H2O(PK b=的pH突跃范围为~,用mol·L-1HCl滴定mol·L-1的某碱 (PK b=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3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农林技术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相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是培养上述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查阅和自学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正确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正确判断、表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物质结构 初步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原子核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会从原子半径、电子层构型和有效核电荷来了解元素的性质,熟悉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从价键理论理解化学键的形成、特性(方向性、饱和性)和类型(σ键、π键)。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2sp3、sp3d2)与分子或离子构型的关系,了解分子轨

道的概念,并用以说明一些物质的稳定性及磁性。 从自由电子概念理解金属键的形成和特性(无方向性、无饱和性)。用金属键说明金属的共性(光泽、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 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特性。熟悉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 了解分子间力、氢键、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能用Δf H 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效应,学会用Δf G mΘ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规律,能用平衡常数(KΘ)计算平衡的组成。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的必要性。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及其共轭关系、酸碱强弱及其衡量、K aΘ与K bΘ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离解平衡(含分级的离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解离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了解活度与离子强度,理解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分布及平衡组成计算(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熟悉质子条件,能计算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两性物质、弱酸及其共轭碱混合体系的pH值。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原理,理解缓冲能力及缓冲溶液选择。

分析化学练习试题与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C <4 1 .某弱碱MOH的Kb=1.0 X10-,其O.IOmol ?溶液的pH值为(D ) A. 3. 00 B. 5.00 C. 9.00 D. 11.00 2. 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C )A. HCl 滴定Na2CO3 B. HCl 滴定NaOH+Na a PO4 C. NaOH 滴定H2C2O4 D. NaOH 滴定H3PO4 3. 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1>V2,则组成为(A ) A. NaOH+Na2CO3 B. NaOH C. Na z CO s D. Na2CO s+NaHCO3 4. 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 5. 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l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 .其它现象 6. 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 C ) A. 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 KMnO4 D .二苯胺磺酸钠

7. 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 [已知 E " ( MnO 4/Mn 2+) =1.51V , E " ( Fe 3+/Fe 2+) =0.77V] A Q OQ CO A . 320.0 B . 3.4X 10 C . 5.2X 10 D . 4.2X 10 8. 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 3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 9. 以&CrO 4为指示剂测定C 「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3 2 、. 10. 用 BaSO 沉淀法测S -时,有Na 2SO 4共沉淀,测定结果 (A ) A .偏低 B .偏高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若沉淀剂为Fe (OH )3,称量形为F Q O 3 ,以FeO 4表示分 析结果,其换算因数是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所测吸光度相当于普通光度法中的 ( D ) 1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用1cm 的比色皿测得某一浓度溶液的透光率为 T ,若浓 度增加一倍,透光率为 (A ) A . T 2 B . T/2 C . 2T D . T C <4 14 .某弱碱HA 的Ka=1.0X 10- ,其0.10mol ?溶液的pH 值为 (A ) A . Br B . Cl C . CN - D . I A . PH 为 11 —13 B . PH 为 6.5—10.0 C . PH 为 4— 6 D . PH 为 1 — 11 .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 A . M F4 M Fe 2O 3 B . M Fg M Fe(OH ) 3 C . 3M Fe 2° 3 M Fg 3M Fe(OH )3 A . Ax B . As C . As — Ax D . Ax — As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1.用无水Na2CO3标定HCl溶液时,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Na2CO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2.标定EDTA时,若选用铬黑T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10 。若选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 5 。 3.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 4.50ml滴定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 ml,如果放出约20ml溶液时,记录数据为位有效数字。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 5.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中,在用Zn2+返滴定过量的EDTA后,加入过量的NH4F,使AlY-与F-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式为AlY-+6F-+2H+== AlF63-+H2Y2- 6.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右手拿移液管,左手拿吸耳球,溶液上升至标线以上,迅速用食指按紧上口。 7.在定量转移中,当溶液由烧杯沿玻璃棒转移主容量瓶内,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稍向上提。 二、选择(共10分每题1分) 1.用SO42-使Ba2+形成BaSO4沉淀时,加入适当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沉淀的更完全,这是利用何种效应?( E )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溶剂化效应; E.同离子效应. 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时选用下列哪种还原剂?( A ) A.二氯化锡; B.双氧水; C.铝; D.四氯化锡. 3.用下列哪一标准溶液滴定可以定量测定碘?(D ) A.Na2S; B.Na2SO3; C.Na2SO4; D.Na2S2O3. 4.用含有微量杂质的草酸标定高锰酸钾浓度时,得到的高锰酸钾的浓度将是产生什么结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A卷

):

C .ZnO D . AgNO 3 7.有A 、B 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 溶液用1.0cm 吸收池,B 溶液用2.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 A 是B 的1/2; B. A 等于B ; C . B 是A 的4倍; D. B 是A 的1/2 8.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K D 与分配比D 的数值不同,这是因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 A . 浓度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 化合能力不同; D. 存在形式不同 9.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0.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 参比电极; B. 液接电位; C. 不对称电位; D. 被测离子活度 11.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 =0.5%,在T =5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 .1.0% B .1.4% C .1.8% D .2.2%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 B. 使用的光程不同 C. 参比溶液不同; D. 标准溶液不同 13.摩尔法测定Cl -,所用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分别是: A .NH 4 SCN ,酸性,K 2CrO 4 B .AgNO 3,中性弱碱性,K 2CrO 4 C . AgNO 3,中性弱酸性,K 2CrO 4 D . NH 4 SCN ,碱性,K 2Cr 2O 7 14.用浓度为C 的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为满足滴定要求(误差≤0.2%),)H (Y lg α应满足的 关系是: A. 9)MY (K ) H (Y -≤α B. 6)MY (lg ≥α C. 6C lg )MY (K lg lg )H (Y -+≥α D. 6C lg )MY (K lg lg ) H (Y -+≤α 15.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 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5V 16. 在草酸溶液中,H 2C 2O 4的分布系数计算式是: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本课程以成分分析为基本内容。成分分析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在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分析中,分析试样来源和主要成分已经明确,因此在该课程中主要讨论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练习及自学辅导,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炼细致的实验技能。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 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2020分析化学题库及答案

2020分析化学题库及答案 I 分析化学概论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 D ) (A)0.060 (B)0.0600 (C)pH = 6.009 (D)0.6000 2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三位的是(C) (A)4.00×10-5 (B)0.400 (C)0.004 (D)p K a = 4.008 3 为了消除0.0002000 kg 中的非有效数字,应正确地表示为(D) (A)0.2g (B)0.20g (C)0.200g (D)0.2000g 4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四位的是(B) (A)0.2500 (B)0.0025 (C)2.005 (D)20.50 5 下面数据中含有非有效数字的是(A) (1) 0.02537 (2) 0.2009 (3) 1.000 (4) 20.00 (A)1,2 (B)3,4 (C)1,3 (D)2,4 6 下列数据中为四位有效数字的是(C) (1) 0.068 (2) 0.06068 (3) 0.6008 (4) 0.680 (A)1,2 (B)3,4 (C)2,3 (D)1,4 7在下列数据中,两位有效数字的是(B) (2) 0.140 (3) 1.40 (3) K a=1.40×10-4 (4) pH=1.40 (A)1,2 (B)3,4 (C)1,4 (D)2,3 如果是等式,有效数字就是从小数点开始的(前提是小数点前面不是零),如多是单纯的数字,就不需要考虑上述情况。 8 用50 mL滴定管滴定,终点时正好消耗25 mL滴定剂,正确的记录应为(C) (A) 25 mL (B) 25.0 mL (C) 25.00 mL (D) 25.000mL 这个是精确度的问题 9 用25 mL移液管移取溶液,其有效数字应为(C) (A) 二位 (B) 三位 (C) 四位 (D) 五位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精细化工应用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食品工程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66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理化学》是化工、食品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它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修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反应工程》、《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工艺设计》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原则。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物理化学》课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教学中要力求以经典理论为主线,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体现理论与实践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容的项目化、模块化。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物理化学的重要概念及基本原理,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使学生进一步具备根据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3.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效、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 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D、Ag 2 CrO 4 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 2Cr 2 O 7 B、KMnO 4 C、As 2 O 3 D、H 2 C 2 O 4 ·2H 2 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 B、[H+]= mol/L C、pH= D、420Kg 6、用 mol·L-1HCl滴定 mol·L-1NH 3·H 2 O(PK b =的pH突跃范围为~,用 mol·L- 1HCl滴定 mol·L-1的某碱 (PK b =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 3 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9、当其水溶液pH>12时,EDT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 A、H 4Y B、H 3 Y-C、Y4-D、HY3- 10、在Fe3+、Al3+、Ca2+、Mg2+的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Ca2+和Mg2+。要消除Fe3+、Al3+的干扰最简便的是 ( )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离子交换法

分析化学题库

第一章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信息科学。(对) 2.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错) 3.分析化学被称为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 4.分析化学是一门学科,仪器分析也是一门学科。(错) 1.2 分析化学的分类与选择 填空: 1.分析化学根据测定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两类分析方法。 3.按照式样用量,称取样品质量高于(0.1g)为常量分析,小于(0.1mg)为超微量分析。 4.根据分析任务,分析化学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1.6 滴定分析法概述 单选: 1.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C) A.化学计量点 B. 滴定误差 C. 滴定终点 D. 滴定分析 2.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A)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 反应必须有颜色 C. 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必须是1:1反应 D. 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3. EDTA 滴定+3Al 、+2Zn 、+2Pb 混合液中的+ 3Al ,应采用(B ) A. 直接滴定法 B. 返滴定法 C. 置换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4. 使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时,应采用的滴定方式是(D ) A. 直接滴定法 B. 返滴定法 C. 置换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填空: 1. 在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实际分析操作中滴定终点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不可能恰好相符,它们之间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1. 滴定误差指(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吻合造成的分析误差)。 2. 由于(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等滴定方法式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滴定分析的应用范围。 2.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4个条件是(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定量进行)、(速度快)和(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简答: 1. 什么是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是将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或者是用被滴定物质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2. 简述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反应必须定量的进行; 反应必须有较快的反应速度; 反应必须具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 简述定量分析的基本过程。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要完成一项定量分析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取样;(2)试样分解及分析试液的制备;(3)分离及测定;(4)分析结果的评价 1.7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