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大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由于社会变革的迅猛,新词的生成速度惊人地快。比如,人们正大谈"厄尔尼诺"(EI Nino)之际,"拉尼娜"(La Nina)已经产生;刚出现"智商" (IQ)却又进出个"情商"(EQ);才在谈"第三产业"(third/tertiary industry, service sector, third sequence of enterprises),"第四产业"(qua ternary/information industry)已悄然而至;"军嫂"(military spouse )的事迹还在传诵"空嫂、呼嫂、礁嫂、纱嫂、报嫂、红嫂、接送嫂、抗洪大嫂"业已闪亮登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时期的新词新语是一定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面对新词新语,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以便让国外读者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及发展。

怎样才能做好汉语新词新语的英译工作呢?下面,笔者拟结合实例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内外有别,以不同方法传译不同类新词就汉语新词的产生看,其源语有二:一是自他语中引入,二是自本族语中新生。显而易见,对引进的新词应取回译法,即还"舶来品"以本来面目。例如,峰会(香港译"极峰会议"):summit(conference);克隆:clone;冰毒:iee;摇头丸:dancing outreach;传销:multi-level marketing;(计算机)2000年问题:Y2K problem(y for yea r, k for kilo or thousand);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中某些新词看似"国产"实乃"进口" ,翻译时也需"转内销"。例如,白皮书:white paper(不是white cover book);国际大都市:cosmopolis (不是international city)。其次,汉语中某些旧词新义词其实也是来自他语,译时也只能"回娘家"。例如,咖啡伴侣之"伴侣":mate;X门电话之"门":Line。

至于自本民族语中新生的词语,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本国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则应“信"和" 顺"为标准,或移译,或义译,或直译加注。移译指借用目的语中相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语传译。例如,傻瓜相机:Instamatic(商标名,焦距、镜头均固定,被称为foolproof相机);白条:IOU note(IOU:债款、债务,由I owe you的读音缩略转义而来);巡回招聘:milk round(一种招聘毕业生的方式,大公司走访各大学及学院,向求职者介绍本公司情况并与报名者晤谈)。义译和直译( 加注)之所指,大家早已熟知,此各举二例,以资佐证。减员增效:increase efficiency by downsizing staff;抓大放小:manage large enterprises well while ease control over small ones;市政府要办的X件实事:x major project s that should be given top priority as designated on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working agenda;两个基本点:two focal points, two of the major points of the line set by the13th Congress of the CPC, i.e. upholding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nd the policies of reform, opening to th e outside world and invigorating the domestic economy.

二、字斟字酌,切忌想当然的对号入座想当然和对号入座是翻译中的常见病,其在汉语新词的英译中也屡有表现。例如,“投资热点"(a region attractive to investors, a much sought piece of hand, popular in vestment spot)便不假思索地译作investment hot spot甚至investment best spot。须知,hot spot指的是"(可能)发生动乱的地方"(至少这一意思是主要的),heat spot则是医学上的"热觉点"。又如,"X 门电话"中的"门"本是一条中继线(-Line),可不少人硬以door, gate, set 等词相译,以为这样才叫"对应"、"对等" 。再如,俗称大哥大的"移动电话"本系cellular(有时简作cel)或molile(tele) phone,可现实中,译作wallk tel者有之,译作portable phone者有之,译作movable phone , moving tel者也大有人在。

三、形神兼备,尽传原文情貌

有道是,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因此,凡原文具有或音或形或义等突出特征时,译文宜尽量传达,即便原文平平,译文生动活泼一些也未尝不可。比如,译文chain debts或debt chains就活脱脱地表达了企业之间" 你欠我,我欠你"的"三角债"内涵,较之译文triangle debts无疑更准确,更到位。又如,"拳头产品"一说十分形象生动,但笔者所见fist/key/hit/spearhead/blockbuster/(highly)competitive product 等多种译文似均未道出原文的原汁原味,唯陆谷孙先生所给译文knockout product形神俱在,至为妥贴。再如,"投诉"的译文lodge a complaint或register a beef虽不褒不贬,但"投诉热线"的译文

dial-a-cheat confidential hotline (打电话告诉一件欺诈事件)却是非分明,给人以于幽默中见智的良好印象。

四、以"信"和"顺"的标准修正或取舍译文如前文所述,新词的翻译与其他翻译一样,也应遵循既"信"且"顺" 的原则。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形,或因为理解有误,或因为表达欠佳,或因为原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到了一定时候,人们不得不对某些译文进行修正基于另觅新译。首先让我们看几个对原文进行打磨的例子。例如“三通"的现译文three l inks; Link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便是修订原译文three exchanges-the exchange of mails, trade and 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而得。又如,"外资"早期的译文foreign investments因名不符实而被改译为over seas investments;再如,动词"开放"一说最先译作ope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后也作了必要修正,译成了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所谓另觅新译,主要指割舍那些表达欠地道的译文,代之以读者知之好之的新译文。例如,"联防"系指一种由警察和辖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治安管理,其现有译文joint/mutual defense和joint command of defense forces 虽均可达意,但怎么也不及英文现成表达法community/team policing 地道。又如,"三陪服务" 者的是有关人员为赚钱而在酒吧、宾馆、舞厅、卡拉OK厅等场所陪客人喝酒、唱歌、跳舞。此语现译作three company services,得寸进尺者以为不妥,一是译文中three services易滋歧义,以为有关人员每次必同时提供三种服务;二是以company译"陪"难以体现原文潜在的词彩。其实,"三陪"之类的事西方也有,他们谓之escort

services(陪伴服务)。

五、尊重惯译,保持既定译名的规范与统一一些汉语新词,特别是一些政策性较强的新词,当其译文经过实践及时间的检验证明已被世人接受并广为使用时,似不宜再"推陈出新",以免产生混乱甚至造成误解。例如,"五讲四美"已定型译为five stresse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似无必要再新译为five advocating and for points of beauty;又如,(企业)"大而全"的译文Large and all inclusive十分恰切,再另起炉灶译为Large and complete或self-sufficient不仅后来居下而且实无必要。再如,"一国两制"已定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似不宜动辄改译为two systems, one country或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

六、兼收并蓄,积累充分的素材一语多译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汉英新词的翻译也不例外。因此,只要符合标准,同一新词的多种译文,特别是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法,均宜收集在案,以备来时之需。例如,一次(性/用)"因搭配对象不同至少有以下各表达法:一次处理:single/primary treatment;一次污染:primary pollution;一次冻透:straight- freezing;一次空气:fresh/primary air;一次爆破:one pull;一次付清:pay in full;一次消费:one- time consumption;一次误差:first- order error;一次成像照片:a Polaroid picture;一次偿还信贷:non-installment;一次性杯子:sanitary cup;一次性筷子:disposable chopsticks;一次性雨伞:throwaway umbrella;一次性

收入:Lump-sum payment;一次用包装:non-returnable container;一次用相机:si nglevse camera……本文所说兼收并蓄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某一新词虽然已经有了一种基于多种不错的译文,但一旦有了(更为)理想的新译文时,不妨将其一并纳入。例如,"暴利"虽已有excessive/extravagant/exorbitant/sudden huge profit等译文,但windfall profit也是上好的字眼。又如,"暴发户"现有译文upstart, parvenu, noov(e), nouveauriche (new rich)等,可口语中的jumped-up people也颇有味道。再如,"快餐"大致已有snack (food), quick meal, fast(food, meal), takeaway, carryout等译文,然英文新词MRE(meals ready to eat)却也让人耳目一新,欲舍不能。

汉译英难,而没有先例可援的汉语新词语语英译则更难。在此,笔者不揣谫陋,就汉英新词新语翻译的有关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谈了几点意见,翼能带给读者些许思考。

汉英翻译篇章练习

汉英翻译篇章练习 Practice 1 近读报纸,对国内名片和请柬的议论颇多,于是想起客居巴黎时经常见到的法国人手中的名片和请柬,随笔记下来,似乎不无借鉴之处。 在巴黎,名目繁多的酒会、冷餐会是广交朋友的好机会。在这种场合陌生人相识,如果是亚洲人,他们往往开口之前先毕恭毕敬地用双手把自己的名片呈递给对方,这好像是不可缺少的礼节。然而,法国人一般却都不大主动递送名片,双方见面寒喧几句甚至海阔天空地聊一番也就各自走开。只有当双方谈话投机,希望继续交往时,才会主动掏出名片。二话不说先递名片反倒有些勉强。 法国人的名片讲究朴素大方,印制精美,但很少有镶金边儿的,闪光多色的或带香味儿的,名片上的字体纤细秀丽,本人的名字也不过分突出,整张纸片上空白很大,毫无拥挤不堪的感觉。 Practice 2 我想,教师要给学生的,是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学生的脑子变成一个容器。教师的工作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试验去求得知识,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和不同意见。经过研讨,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我喜欢那些爱提“怪”问题的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不能算是好学生。 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出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年轻人要学,我们自 己也要学。一句话,教育是要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愚昧变成聪明,从野蛮 变成文明,而不是相反。 就说这流行音乐吧,我就不如年轻人懂得多。我有个习惯,自己不懂得东西,绝不轻易反对,而是努力去学懂它。 你看吧,大街上姑娘们大声谈笑,我行我素;小伙子也穿红戴绿。中国人胆子大起来了,不那么缩头缩脑了。你还能拿年轻人头发长短、裤脚大小来衡量谁是好学生谁是坏学生吗? Practice 3 我所追求的幸福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据说是来自古老中国的谚语,只是我在中国从未听说

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那些年,那些词 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新词新语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经意间被创造出来。它们也许不合乎语法规范,却因为生动的表达一度被人们热捧,极大地活跃了网络氛围。 网络新词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缩略的方式创造新词。 这些词语有的表达特定情境的情感体验或者对对方的调侃,比如: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比如:我伙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简称,表示对方的行为不同于寻常。类似的还有:不明觉厉,累觉不爱,说闹觉余,细思恐极,十动然拒,何弃疗,人干事等。 有的表示有群体特征的一类人,比如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既长得高、长得帅、又有钱,类似的还有:矮矬穷,土肥圆,白富美,小清新,重口味等。 2:附加式创造新词。 这一类词大多表示有共同特征的组合,网友大都在在原有的语言范式中填充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舌尖体,依据舌尖上的中国改编出舌尖上的武汉,舌尖上的成都,舌尖上的重庆等,类似的还有:那些年体,学长帮忙体,莫言体,元芳体,甄嬛体等。

3:通过音译或近义词语素重组新词. 比如“吐槽”从动漫的台湾翻译里跳出来,就像相声中的捧哏,意思是在同伴面前不配合,故意说实话,追求意外性,如今变成了发表看法和抱怨。“吃货”一个简单粗暴的吃字加货色的“货”字最能表现吃货们在美食围攻下的涎口水、腆着脸的略微丧失“节操与情操”的猥琐形象。类似的还有:基友,屌丝,傲娇等等。 网络新词大都是对是对现实较为生动形象的表达,往往采用比较简短的方式填充了以前的一些词语空白,比如基友一词出现之前,没有汉语中哪个词可以贴切的形容那种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因为网络的便利和快捷而被广泛传播。但也因为新词大都局限于网络,有些只是表达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表哥,房姐”所以生命力不强,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网络新词活跃了我们的网络交流,一些较好具有生命力的词语也被受录下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新词增加交流的趣味,但在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表达中还是要注意语法的规范。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汉英翻译新词新语是英译工作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大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由于社会变革的迅猛,新词的生成速度惊人地快。比如,人们正大谈"厄尔尼诺"(EI Nino)之际,"拉尼娜"(La Nina)已经产生;刚出现"智商" (IQ)却又进出个"情商"(EQ);才在谈"第三产业"(third/tertiary industry, service sector, third sequence of enterprises),"第四产业"(qua ternary/information industry)已悄然而至;"军嫂"(military spouse )的事迹还在传诵"空嫂、呼嫂、礁嫂、纱嫂、报嫂、红嫂、接送嫂、抗洪大嫂"业已闪亮登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时期的新词新语是一定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面对新词新语,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以便让国外读者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及发展。 怎样才能做好汉语新词新语的英译工作呢?下面,笔者拟结合实例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内外有别,以不同方法传译不同类新词就汉语新词的产生看,其源语有二:一是自他语中引入,二是自本族语中新生。显而易见,对引进的新词应取回译法,即还"舶来品"以本来面目。例如,峰会(香港译"极峰会议"):summit(conference);克隆:clone;冰毒:iee;摇头丸:dancing outreach;传销:multi-level marketing;(计算机)2000年问题:Y2K problem(y for yea r, k for kilo or thousand);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浅谈汉英新词翻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批又一批的新词应运而生,其成长之速度令人应接不暇,汉英新词的翻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翻译实践的一个新的研究点,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但是翻译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新词翻译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新词翻译资料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问题,即使是国内一些比较权威的网站,书籍也是如此。就这些问题,笔者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1、理解是汉英新词翻译中的前提 作为翻译实践的一种,汉英新词翻译无疑具有翻译的一些共性和特点,但也有其个性,比如时效性,创造性等。这就使得新词翻译具有某些难度,因此作好新词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众所周知,翻译始于理解,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新词往往涉及一些新的事物,要翻译那些不熟悉的词汇特别是专业术语,在理解上往往不是那么容易。比如笔者看到有书把“三陪”译作 “ women who provide illegal sexual services, especially prostitutes ”,“三陪”不一定就是指性服务,此处对“三陪”的理解与“妓女”无异,而且使用illegal 一词也有问题,因为性服务没有合法不合法之分,都是非法的,其实类似“三陪”这 浅谈汉英新词翻译 宋孝廷 刘红 夏娟 湖南湘南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42300 样的服务,西方国家早已有之,称之为“escort service ”。“三通一平”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建筑项目中的通水,通电,通路和地面找平面,按意思应该翻译为access to water, power, road and leveled ground 之类的句子。但是我们却发现有人这样翻译:one level three ground ,将“三通一平”简单机械地翻译成“三个通过和一个平面”,这是典型的因为不理解原文而造成的中式英文,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还有,我国这几年有个经济术语“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就字面的翻译为“active financial policy ”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积极的”这个语境里应该具有某种强调的意思,语气稍重一些。要表达这个强调的语气英语中有一个词“proactive ”,即在“active ”前面加上一个前缀“pro ”.“pro ”这个前缀在英语中的意思是“i n f a v o r o f ”, 因此“proactive ”比active ”更具强调意义。再如,汉语里有个“皮包公司”的新名词,指的是没有固定资产,经营地点及工作人员,只提着皮包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或组织。关于这个词的翻译有很多种,有的译为“paper company 有名无实的公司”, 有的译为“bubble company 为诱骗钱财而虚设的公司”,都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译为“shell company 空壳公司或外壳公司”则有失偏颇了,因为“shell company ”是指不真正从事实际经济活动的公司,与原词的意思相差甚远。因此正确的理解原文是翻译的第一步,切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2、汉英新词翻译中的表达问题 在汉英新词翻译过程中,正确得理解 原文乃是第一步,不过就算是理解了原文 的意思,要正确,地道地用英语表达出来也 并非易事。汉英翻译的新词大都具有浓厚 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某些外来词,如果 译者对其意思没有弄清楚,其结果就会是 不伦不类,顾此失彼。如“信息高速公路”一词最初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 1978年提出来的,其原文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因此把这个地道的外来词 翻译成英文时应该还其“本色”,译者若 不明其来源而将其译为i n f o r m a t i o n expressway ,意思没错,但外国读者看来难免有不伦不类之嫌。其次,文化层面也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汉语里有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成语“望子成龙”,很多人就翻译成“t o hope that one ’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 ”之类,英语读者看到后做何感想?有趣的是笔者在教学中居然发现有学生把自己的英文名也取为“dr ag on ”,也难怪外教当时听了就一脸茫然,一个劲地摇头,以上笑话皆因翻译时没有文化概念之故,须知“dragon ”在英语中的意思乃是“会喷火的怪物”。再者,表达要符合习惯,否则即使是语法,措辞正确,也会有中式英语之嫌。这个方面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将“网吧 c y b e r c a f e ”译为“n e t b a r ,internet bar ”就是此类。又如,把“高新技术new and high technology ” 译作high and new technology ,把“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 ”译作compound material 或complex material 也是此类问题所在。这样的词序或搭配都不符合英文行文的要求。还有把“赢得市场” 译作gain a larger share of the market 也有违英文行文习惯,英文中的“市场份额”人们更习惯于说成是market share, 而“赢得”,“获得”通常用 increase, capture,gain 来表示。又如,我国的戏剧中有一种叫做川剧,有的书将其译为folk opera of Sichuan Province 《现代汉语词典(汉 英双语)》不正确。因为folk 意为“民间的”,不是“地方性的”,建议可以译为“one of the local forms of opera in Sichuan Province ”.笔者最近在中国日报的网站上(htt p://lan https://www.doczj.com/doc/c55659146.html,/chineseterm.shtml?ty=z)也看到把“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生”分别译做 “on-job postgraduate ”和“on-job doctorate ” ,可知在英语中表达“在职”这个意思直接就有一个词“on-the-job ”,将其直接借用过

艺术专业中文词汇及其英文翻译

设计的分类(英语) 1 设计Design 2 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 3 工艺美术设计Craft Design 4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5 广义工业设计Gene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6 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Industrial Design 7 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8 传播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 8 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9 商业设计Comercial Design 10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11 一维设计One-dimension Design 12 二维设计Tow-dimension Design 13 三维设计Three-dimension Design 14 四维设计Four-dimension Design 15 装饰、装潢Decoration 16 家具设计Furniture Design 17 玩具设计Toy Design 18 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19 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20 包装设计Packaging Design 21 展示设计Display Design 22 城市规划Urban Desgin 23 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24 都市景观Townscape 25 田园都市Gardon City 26 办公室风致Office Landscape 27 设计方法论Design Methodology 28 设计语言Design Language 29 设计条件Design Condition 30 结构设计Structure Design 31 形式设计Form Design 32 设计过程Design Process 33 构思设计Concept Design 34 量产设计,工艺设计Technological Design

第二章汉英句法、篇章对比

5.汉英句法对比 ?句子的概念 ?汉语句子强调语义,表示语义终止的标点符号根据句子语义和语气来确定,具有突出的“以意统形”的特点。 ?英语句子强调形式和语法结构:首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句末用句号、问号或叹号;大多数句子有主语和谓语。 ◆句子的类型 ?汉语句式: 按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结构,可分为单句与复句。 ?英语句式: 按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按结构,可分为简单句与复杂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汉英句式异同 ?汉英都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大类。汉英陈述句基本相同,句尾都用降调。汉英疑问句都是用升调,句尾加问号,这是相同之处。 ?汉语疑问句分特指问、反复问、是非问、选择问和反问五种,而英语只有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问句四种。 ?汉语的是非问句和英语的一般疑问句相当,但语序不同。汉语是非句是陈述句式,或在陈述句尾加“吗”、“吧”表示。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谓语动词“ to be”,“to have”和助动动词或情态动词都放在主语之前。如:Are you a teacher? 你是老师吗? 汉语的特指问句和英语的特殊疑问句相当,但词序却不尽相同。汉语特指问句的词序和陈述句相同,而英语的特殊疑问句则一定要把疑问词放在句首,其句式是“疑问词+ 一般疑问句”。如: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干什么? 汉语的选择问句和英语的选择问句相同,只是词序不同。汉语的选择问句仍然是陈述句的词序,英语则是一般疑问句的词序。如:你去看电影,还是去看戏? Are you going to cinema or to theatre? 对于英语反意疑问句的翻译则要把握原文意思,用最恰当汉语形式来表达。如:He is your teacher, isn't he? 译文(1) 他是你老师吧?(表示猜测) (2) 他是不是你老师?(表示怀疑) (3) 他是你的老师,对吗?(表示没把握) (4) 他是你的老师,不是吗?(表示肯定) 汉语的反复问句是用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的,英语中没有与它相当的形式。译成英语用一般疑问句即可。如:这本书是不是你的?Is this book yours? 汉语的反诘问句可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也可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可以用英语的反意问句或一般问句来翻译。如:她不是没进城吗?She has not gone to town, has she? 你不能走快点吗?Can't you walk a little faster? 汉语的祈使句和英语的祈使句通常都没有主语,句子都用降调,句末用句号,语气较强的用叹

浅谈英汉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翻译方法 1

浅谈英汉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翻译方法 【摘要】论述了英汉新词新语的概念,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构词特点及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新词新语、产生、翻译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语言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各要素中,语言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随时都可以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外界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认识新发现,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反映当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曾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有些被沿用到我们的词典词汇之中,而有些由于时间长了,便退出了新词新语的行列.一般来说,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必须是在近期内产生或者被吸收到英语词汇中来的词语.它应包含三个要件:一是从时间上来说,这个词语必须是最近产生的,一般来说时间应限定在近几年或几十年以内;二是必须是被权威英语词典吸收到词典中来的词语;三是那些原有的的词语,因社会发展,增加了新的词义或意义发生转移且被约定俗成。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尽管它们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其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却是大同小异的。总体上来说,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旧词衍生新义法、吸收外来词作为新词等是最常见的英汉新词新语的构成方式。 一、传统构词法 1、词缀法(affixation): 即将词根与前缀(prefix)或后缀(suffix)相结合形成新词。例如英语中由前缀cyber-(网络)构成的新词就有很多:cyber-addition(网瘾)、cyber-cafes(网吧)、cyber-girl(女黑客)、cyber-wondering(网上浏览)等。再如由后缀-gate(门)合成的词语:Watergate水门事件、Billygate比利门丑闻等(换句话说,其实后缀-gate也就是指丑闻的意思)。无巧不成书,汉语中,前几年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使汉字门也成为一类新词的后缀,其意义几乎和-gate 相同。后缀-嫂使近几年的新词新语大量涌现。刚刚表彰“军嫂”,“空嫂、呼嫂、红嫂、接送嫂、抗洪嫂”就纷纷登场,如此等等。 2、复合法(composition): 即将两个或三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词语组合起来。英语中,如couch potato,字面意思是沙发上的土豆,而让我们仔细想想,终日懒散在家的人不就像是蜷缩在沙发一角的马铃薯吗?以此类推,open heart surgery(开心手术),virus killer(杀毒软件),ozone-friendly(不包含损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等便应运而生。汉语中,扶贫、网虫、绿色通道漫游等便是通过复合法产生的。而其含义我们看一眼便心领神会。 3、类比法(analogy): 即由一个原来存在的词衍生出其他新词新语。英语中,blue-coller,众所周知,是蓝领阶层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white-coller(白领阶层)、pink-coller(粉领阶层—职业妇女阶层)、gold-coller(金领阶层—高级专业人士)等也便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再如由boycott(联合抵制)类比而来的girlcott(妇女届联合抵制),highrise(高层建筑)类比而来的lowrise(低层建筑)等。汉语中,导游小姐、礼仪小姐、空中小姐等都是根据此法产生的。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造词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 对于新词新语的涵义,语言界有不同的界定。但总体上有四种界定说法: 1 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2 新词语是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或短语。 3 新词语是指一个旧词所产生的新涵义或新语义、新用法。 4 新词新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二新词新语的分类 1 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来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构成的词有:酷爽靓耶 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屡屡出现,如作为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 零风险零消费 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德克士(di co’s) 披萨(pizz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咖啡(coffee) 扑克牌(poker)部落格(blog)哦了(OK)克隆(clone) 艾滋病(AIDS) 音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音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 音译兼意译新词语,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了与2吸收外来词外语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黑客(Hacker) 纯外文缩写词:NBA USA KFC OK 外文字母词 外文字母加汉字混合词:SIM卡A TM机 3吸收方言词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跨地域流行的北方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宰人” 4专业词语一般化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如:硬件(也用作指生产、科技、管理经营中的设备等物质条件) 软件(还用来指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千年虫(是指在某些使用了计算机程序的智能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自动 控制芯片等)中,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因 此当系统进行(或涉及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如多个日期之 间的计算或比较等),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 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 5缩略新词语指某些词语的简称。追求快捷、简明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也是词汇发展的一种趋势。 如:娱记(娱乐记者的简称)足按(足底按摩的简称)本儿(笔记本电脑的简称)

安徽中考考纲英语词汇表及翻译

安徽考纲英语词汇表及翻译 本表共收1600个单词和300条短语。 A a a (an) art. 一(个、件……) a bit (of) 有一点,一会儿 a few 有些,几个 a kind of 一种 a little 有点儿,一点儿 a lot (of)许多,大量 a number of 一些,许多 a pair / piece / set of 一双/ 张(块,根,片,只)/ 套(副) ability n. 能力,才能 able a. 能够,有能力的 about ad. 1大约,2到处,四处prep.3 关于,在各处,四处 above prep. 在……上面 a.上面的ad. 在之上 a broad ad. 到(在)国外 absent a. 缺席,不在 accent n. 口音,音调 accept v. 接受 accident n. 事故,意外的事 according to 根据……,按照 ache vi.& n. 痛,疼痛 achieve vt. 完成, 达到 across prep. 横过,穿过 act n. 法令,条例v. (戏)表演,扮演(角色),演出(戏);行动,做事 action n. 行动 active ad . 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 n. 活动 ad (缩) = advertisement n.广告 add v.添加,增加 add…to…把……加到……上 add up to 合计达…… address n. 地址 advantage n. 优点, 好处 advice n. 忠告,劝告,建议 advise vt. 忠告,劝告,建议 aeroplane = airplane = plane n. 飞机afford vt. 负担得起(……的费用);抽得出(时间);提供afraid a. 害怕的,担心 after ad. 在后,后来prep. 在……之后,在……后面conj. 在……以后 after all 毕竟 afternoon n. 下午,午后 again ad. 再一次,再,又 against prep. 对着,反对 age n. 年龄;时代 ago ad. 以前 agree v. 同意;应允 agree with 同意 agreement n. 同意,一致;协定,协议ahead ad. 在前,向前,提前 ahead of time 提早 aim v.瞄准,打算n. 目的;打算 aim at 瞄准,针对 air n. 空气,大气 airline n. 航空公司, 航空系统 airport n. 航空站,飞机场 alive a. 活着的,存在的 all ad. 全部地a. 全(部),所有的,总,整pron. 全部,全体人员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all over 遍及 all right 行了,好吧,(病)好了 allow v. 允许,准许 almost ad. 几乎,差不多 alone a. 单独的,孤独的 along ad. 向前;和……一起,一同prep. 沿着;顺着 aloud ad. 出声地;高声地 already ad. 已经 also ad. 也 although conj. 虽然,尽管 always ad. 总是;一直;永远 America n. 美国;美洲 American a. 美国的;美国人的n. 美国人among prep. 在……中间;在(三个以上)之间 ancient a. 古代的,古老的 and conj. 和;又;而 and so on 等等 angry a. 生气的,愤怒的 animal n. 动物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陈小燕 一、利用现代汉语既存的构词法创造新词语 1、利用汉语词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在原有语素基础上加词缀或准词缀构成新词语: 多: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等。 炒:炒股、炒明星、炒新闻、炒外汇等。 准:准新词、准词缀、准规范等。 感:手感、质感、群体感、失落感等。 热:留学热、汉语热、寻根热、文凭热等。 2、利用汉语句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词根复合法创造新词语: 联合式:评估、帮教、网络、音像。 主谓式:自测、自营、自销、空调。 动宾式:寻根、扶贫、打工、扫黄。 偏正式:共建、立交桥、朦胧诗、反思文学。

动补式:搞活、走红、理顺、走俏。 3、利用汉语修辞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这里由“人格”仿出“国格”。又如:由“文盲”仿出“科盲”“舞盲”,由“国手”仿出“国脚”,由“妇科”“儿科”仿出“男科”,由“晕船”仿出“晕镜头”等,均是利用了修辞学造词法中的仿词法来创造新词。 二、旧词新组合而成新词语,即利用已有词语进行重新搭配,组合成新词语。 如“试管婴儿”“拳头产品”等等。 三、缩略语 如:倍增、科普、委培、家教、环保、成教、超市、待业、微机、影视、三讲、三个代表等等。 四、吸收方言词及港台词语而成新词语 这类词语的结构类型与汉语语汇既存的结构类型基本一致。如,源自北京方言的新词语:帅、棒、大款、练摊儿、火、宰人;源自港台词语的新词语:看好、资深、连锁店、服装城、写字楼、传媒、共识、运作、纯情、认同等等。 五、旧词新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转移。如“她是女强人”中的“强人”一词,旧指“强盗”,后旧义消失,被新义“强者”“能人”取代,属词义转移现象。同类的现象还有“班子”“持平”等等。

科技英语词汇的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科技英语词汇的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摘要】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要遵循准确、地道、精炼的原则,采取意译、字面译、音译、半音半意译、形译、移植译和采用外文缩写词几种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实例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科技英语;词汇特点;翻译原则;翻译技巧 为了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与别国进行科技交流,人们需要学习和研究大量国外的科技文章。但目前仍有不少人无法直接阅读外文文章,这就使得科技翻译(尤其是科技词汇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科技翻译为各民族的科技交流活动起到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是一间屋子的窗户,它可以放进新鲜空气,并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一切。”科技英语翻译以传达科技信息为主,是译者用译语表达英语科技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科技词汇的翻译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准确地翻译科技词汇,译者首先需要熟悉科技词汇的形成和构成特点,准确理解科技词汇在具体上下文中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斟酌确定。 一科技英语词汇的特点 科技英语是描述科技内容的英语,在词汇方面同基础英语没有绝对的界限,但科技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用词方面有其自身特有的形成和构成特点。除了一些专门术语外,科技英语中使用的词语,大多属于正式书面语体的范畴。正式书面语的采用,有利于提高科技文章的正规性。科技翻译工作者应熟悉这类正式书面语的措词,在翻译时做到“忠实”,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另外,科技英语词汇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充分运用英语构词法,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采用借用、组合、转换等构词方法来表达新的含义,因此,科技翻译工作者还应熟悉词汇的构成方法,根据词汇的形成和构成特点来理解和翻译词汇。 1.普通词汇专业化科技英语中某些专业术语是在赋予普通英语词汇以特定的新意后产生的。这些词汇在普通英语中早已存在,只不过意思不同而已,这就使得普通英语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习惯用法的专业术语。如:mouse鼠标,package软件包,grandfather存档。译者应该阅读大量专业领域的科技文章,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弄懂原文的意思,才能做到翻译时地道准确不出差错。 2.借用外来语部分科技英语词汇来源于外来语。一些新出现的科技术语(以及由它们派生的词汇)经常借用其它语言的词汇,其中拉丁语、希腊语对英语科技词汇的影响源远流长。现代科技英语一方面仍直接从拉丁语、希腊语借用术语,另一方面又利用希腊语、拉丁语的词根,加上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的词缀构成更多科技词汇。如:chlorophyll(叶绿素)借用了希腊语词根chlor(绿色)和p hyll(叶子);rectifier借用了拉丁语recti(直的)。来自希腊语或拉丁语的科技英语词汇还有:phlebotomy静脉切开放血术,aero dynamics空气动力学, acupuncture针灸等。除此以外,英语科技词汇还不断借用其它语言,来丰富和发展自身。例如:借用法语的有chiffon 雪纺稠,波斯语的有bazaar市场,土耳其语的有kiosk凉亭,印地语的有nabob大富翁,日语的有ikebana插花艺术,马来语的有paddy稻,意大利语的有fresco壁画,德语的有antibody抗体,汉语的有pongee茧绸。 3.借用其它学科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某一学科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常会从相关学科借用一些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内涵,从而孕育了该学科的一些词汇,这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英语词汇的义项。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借用石油专业中的bit(钻头)来表示“切削刀”的意思;更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英语从电子及无线电技术、自动化、数学等学科中借用了大量词汇,如:input

英语新词汇与常用词汇的翻译-Z篇

英语新词汇与常用词汇的翻译-Z篇 2010年9月 z-axis Z轴 Z.G. 动物园 za-zen 打坐 zabaglione 意大利菜肴 Zacharias 扎卡赖亚斯 zaftig 身体丰满 zag 急转 zaguan 门廊 zaibatsu 财阀 zain 纯暗色马 zaire 扎伊尔 Zairean 扎伊尔人 Zaitha 水生虫属 zakat 天课 Zalophus 海驴属动物 zamarra 羊皮外套 Zambia 赞比亚 Zambian 赞比亚人 zamia 泽米 zamindar 印度地主 zamindari 地管辖制 zamouse 萨姆斯野牛 zanily 可笑地 zaniness 愚蠢 Zante 桑特岛 zany 小丑 zanyism 滑稽表演 zanza 敲击木琴 zap 活力 zapateado 西班牙舞蹈 Zapotec 萨巴特克人 zaptiah 土耳其警察 zaratite 翠镍矿 zareba 有刺围栅 zarzuela 说唱剧 zax 石斧 zazen 打坐 zeal for 热心 zeal 热心 zealless 无热情的 zealot 热心者

zealotic 热心的zealotry 热狂 zealous 热衷的zealously 热心地zealousness 热心zeatin 玉米素zeaxanthin 玉米黄质zebec 三桅船 zebeck 三桅船 zebra crossing 斑马线zebra fish 斑马鱼zebra 斑马 zebraic 斑马的zebralike 似斑马的zebrass 杂种zebrawood 美洲产树木zebrine 像斑马的zebroid 像斑马的zebrula 杂种 zebu 瘤牛 Zebulon 泽伦zecchino 古金币zechin 古代金币 zed Z字母 zedoary 沉金 zee Z字母 zein 玉米蛋白Zeitgeist 时代精神Zelanian 新西兰的Zelkova 榉属 zeloso 用力演奏的zemindar 地主zemstvo 地方自治组织zen 禅 zenana 闺房 zendic 无神论者zendo 沉思室 Zenist 禅宗信徒 zenith distance 天顶角距zenith tube 天顶仪zenith 顶点 zenithal 天顶的zenithward 向上zeolite 沸石

现代新词新语的分析

现代新词新语的变化发展历程 现代的新词新语是古代、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实践领域的拓展,词汇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背景 1.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新词、新语不断出现.改变了社会语言环境。新时期出现的新词新语语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一方面表现出当前汉语词汇系统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新词语的产生对语言运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新词语的产生总是与社会、人口、物质、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的变迁密切相关的,最能产生新词语的地方总是起于社会的某些最活跃的领域、人群、媒体,甚至某些地区。它不仅仅是作为新的语言载体、新的交际工具出现在生活中,而且真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记录了整个社会的每一步进程。 二、新词新语的解释 1.新词新语:指新词、新语,整个词语是新的,也包括新义,词是旧的,词义语义是新的。 2.新词新语: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随着社会的需要出现的新词,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和句子。

三、新词新语的分类 1.一般词汇,这些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产生。(1)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如期房、楼盘、现房、经济适用房等;(2)有关网络的,如“裸聊”、黑客、伊妹儿、网虫、网吧等;(3)有关婚姻观的,如婚介、试婚、婚外情、丁客家庭、包养等。2.音译外来词,如摇滚音乐、摇滚青年、卡拉OK,以及进入网络时代的外语音译词:酷、拜拜、麦当劳等等。而且,在我们的汉语中并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TV(电视)等等。 3.校园流行的一些新词语。我们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我们普遍认为使用这种流行语是最新潮,最时髦的标志。 四、新词新语的特点 1.来源广泛性。 可来自网络、流行书籍、流行事物、某同学的口头禅、古文等等。 2.流传速度快。 地域间的传播速度很快,网络更加明显。 3.语意模糊、概括、难于理解。 如:某个母亲被儿子说“你真菜鸟”,恐怕还以为是儿子嫌她老做素菜,而一头雾水呢。 4.流行短暂性。 很多新词汇随岁月流逝,被遗忘在时间长河里,一时强盛概括新词新语的流传时间比较恰当。

第二章汉英句法、篇章对比

第二章汉英句法、篇章对比

5.汉英句法对比 ?句子的概念 ?汉语句子强调语义,表示语义终止的标点符号根据句子语义和语气来确定,具有突出的“以意统形”的特点。 ?英语句子强调形式和语法结构:首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句末用句号、问号或叹号;大多数句子有主语和谓语。 ◆句子的类型 ?汉语句式: 按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结构,可分为单句与复句。 ?英语句式: 按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按结构,可分为简单句与复杂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汉英句式异同 ?汉英都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大类。汉英陈述句基本相同,句尾都用降调。汉英疑问句都是用升调,句尾加问号,这是相同之处。

汉语疑问句分特指问、反复问、是非问、选择问和反问五种,而英语只有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问句四种。 ?汉语的是非问句和英语的一般疑问句相当,但语序不同。汉语是非句是陈述句式,或在陈述句尾加“吗”、“吧”表示。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谓语动词“ to be”,“to have”和助动动词或情态动词都放在主语之前。如:Are you a teacher? 你是老师吗? 汉语的特指问句和英语的特殊疑问句相当,但词序却不尽相同。汉语特指问句的词序和陈述句相同,而英语的特殊疑问句则一定要把疑问词放在句首,其句式是“疑问词+ 一般疑问句”。如: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干什么? 汉语的选择问句和英语的选择问句相同,只是词序不同。汉语的选择问句仍然是陈述句的词序,英语则是一般疑问句的词序。如:你去看电影,还是去看戏? Are you going to cinema or to theatre? 对于英语反意疑问句的翻译则要把握原文意思,用最恰当汉语形式来表达。如:He is your teacher, isn't he? 译文(1) 他是你老师吧?(表示猜 3

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

2010年第 期 安徽文学 3一、引言 翻译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是归化,异化,对等或是等值翻译始终没有定论。而Jef.Verschueren 的语用综观顺应理论却为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及发展通过许多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表现出来,而这些新词新语急需被恰当的对 外翻译。另一方面, 在现实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对等而成为汉英翻译的一大难题。本文试通过顺应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为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找寻到方法。 二、顺应理论 语言顺应论是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Jef.Verschueren 在上世纪80年代酝酿,于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Pragmatics 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 以顺应论来考察,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人类的语言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 ),协商性(negotiation )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其中,变异性和协商性是条件和基础,顺应性是根本和目的;前两者为语言选择分别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式,顺应性则是在此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选择,从而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顺应论强调语言选择与交际环境、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的一致性。为了达成交际目的,发话人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也会根据释话人或可能的释话人,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所以发话人对于“策略”的选择是受到多方因素制约的,比如:双方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当然,其交际的成功就在于对所有这些因素的顺应。 三、顺应理论与翻译 维什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翻译也可从顺应论的视角去研究。 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从文本的取材到翻译策略的运用,翻译行为的每个阶段都包含译者对多种选择的确定。 “从译什么”到“怎么译”,无不贯穿着语言符号之外的社会,文化,认知等多方面 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 选择的目的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选择都与交际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译者必须能够从特定的翻译语境中选择一种具体的翻译目的,而翻译活动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顺应这个翻译目的做出的。译者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前提下,只要能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目的出发,顺应具体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有意识地选择文本和翻译策略,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四、中国特色新词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中最具活力的元素,体现了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动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为语言使用多样化带来了一个发展契机,每一个特色新词的背后都是一种新文化,新发展乃至新感受的体现,如“富二代”,“豆腐渣工程”,“草根”,“拳头产品”, “抓大放小”等。这就需要我们用准确有效的语言对外传达,努力提高新词的反馈时效性,促进交流,从而在各个方面得到国际的理解继而被尊重。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新词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翻译,还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英语特色新词的英译问题意义重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五、中国特色新语的顺应翻译 就语言的顺应性而言,译语要有策略地进行选择,并顺应双方交际的目的。从语言的顺应性出发,即译语要顺应语境因素,顺应原语的语言结构成分,而且这一顺应选择是意识的认知过程。为了最大限度的达到双方有效的沟通,就要做到顺应交际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在翻译中国特色新词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理论准则。下面就来看看中国特色新词翻译如何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的。 (一)对读者社交世界的顺应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对中国特色词翻译取向的选择正是为了 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 ◎苏怡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由于其“新”的特点,翻译时往往没有借鉴,而新词汇不断涌现的现状又迫切需要建立翻译 标准以提供对外宣传质量。维什尔伦的顺应论为翻译提供了新视角, 对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亦具有积极地启示意义,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顺应论中国特色新词翻译策略 文章编号1671-0703(2010)03-222-02 2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