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46.01 KB
- 文档页数:2
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一、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根据现行《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的岩金矿床分类资料,综合整理为七个类型,详见表1。
表1 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工业类型 成矿作用 产出位置 近矿围岩 矿体形态
产状 矿物共生组合 矿化特征及伴生组分 蚀变作用 矿床规模 矿床实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 变
质 地台边缘、古隆起边缘、拗陷区或沉降带 各类变质岩,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 呈脉状、复脉、网脉带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具分枝、复合膨胀、侧现、再现等现象。以陡倾斜为主。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产于脉体中 (1)金-黄铁矿建造
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2)金-多金属建造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3)金-砷建造
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电气石、萤石、磷灰石、石贡、钾长石。
(4)金-钨锑建造
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黄铁矿、石英、绢云母 金常分段富集,矿化很不均匀,主要为富矿、。伴生硫、砷、钼、铅、锌、钨、锑等 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
小型大型特大型 夹皮沟、金厂峪、小营盘、秦岭、沃溪、古袍、桃花等金矿
含铁硅质岩型 热
液 地台隆起边缘拗陷带 镁铁闪石类、含钨质沉积岩、砂质泥质板岩类 矿体常与铁矿层伴生产出。多产于铁矿层下部或底板,其产状基本与地层一致或稍有交角。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 致密磁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辉钴矿、红砷镍矿、自然金、铁闪石、透辉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等 金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品位较低。
常伴生钴、砷、硫、镍等 硅化、黄铁矿化、闪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 中型大型特大型 东风山金矿
碳酸盐地层中的石英方解石脉网脉型 热
液 地槽基底隆起边缘拗陷区或准地台区碳酸盐分布地区 层状灰岩、白云岩、含碳质板岩、大理岩 硅化蚀变带、角砾岩带,受岩层不同层面、层间构造、岩层裂隙构造控制。产状多变,矿体呈似层、透镜状、扁豆状、网脉状 自然金、雄黄、黄铁矿、辉锑矿、雌黄、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石英、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等 金的分布很不均匀,常伴生砷、汞、银、硫、钼、铅、锌等 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 小型大型 坦头山、金厂、李家沟、叫漫等金矿
含金砾岩型 热
液 地台边缘或古陆隆起拗陷区内 变质砾岩、砂砾岩、石英岩 层状、富矿体常呈条带状。
产状陡倾斜至中等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铬铁矿、锇铱矿、锆英石、独居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绢云母 金主要赋存在砾岩的胶结物中。金组分分布较均匀,品位中等,伴生组分主要有铀、 沿裂隙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大型特大型 钍
破碎带热液蚀变岩型 岩浆热液 分布于台凸或隆起巨大断裂-侧次级断裂带内 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类、混合花岗岩类、混合岩类 矿体赋存于构造断裂带内,呈脉状、似板状、透镜状、形态简单,规模大。矿体受断裂带控制,产状中等至陡倾斜 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菱铁矿、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绿泥石、重晶石等 金分布均匀至很不均匀,赋存于硫化物中,品位中等。伴生组分有银、硫、铜 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 中型至特大型 焦家、三山岛、新城、峪耳崖等金矿
裂隙充填交代含金石英脉型 岩浆热液 分布于台凸或隆起区 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矿体受断裂、裂隙控制,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形态复杂、呈脉状、透镜状、囊状、扁豆状。具有分枝、复合、膨胀现象 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银金矿、自然金、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中,呈包体金、裂隙金形式产出。
金分布很不均匀,品位一般中等、个别较富 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小型中型 玲珑、灵山沟、望儿山等金矿
火山岩次火山岩型 火山热液 中新生代褶皱带火山盆地边缘 火山熔岩、喷发岩及其相应的沉积碎屑岩、酸性、中性、少数为碱性浅、超浅或小侵入体 矿体赋存于火山岩及其断裂中,呈脉状、透镜状、浸染状,形态复杂,产状具方向性,一般陡倾斜 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针碲矿、自然银、黄铁矿、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雄黄、雌黄,玉髓、状石英、方解石、白云石、明矾石、蛋白石、重晶石等 金分布很不均匀,品位低至中等。伴生组分有银、硫、铜、铅、锌、钨等 青磐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电气石化、碳酸盐化 小型至大型 金瓜石、刺猬沟、团结沟、祁雨沟、义光寨等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