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4.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学习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一、预习

(一)、预习书P96~P97

(二)、思考: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

(三)、预习作业:

1

(1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老师在第____分钟提出观念比较适宜?说出你的理由.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___,另一个量叫做______.

2、本节是通过___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变式: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1

(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钟内,v的增加最大?

(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三)拓展:

1、如图,是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此类推:

(1)填写下表:

(2)每层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层的总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此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4)写出第n层所对应的点数,以及n层的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

(5)如果某一层的点数是96,它是第几层?

(6)有没有一层,它的点数是100?为什么?

2、下表是明明商行某商品的销售情况,该商品原价为560元,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单位:元),日销量(单位:件)发生相应变化如下表: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那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每降价5元,日销量增加多少件?请你估计降价之前的日销量是多少?

(3)如果售价为500元时,日销量为多少?

(四)回顾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教学后记:

§4.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1、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预习 (一)、预习书:P100~P101 (二)、思考:确定关系式的步骤? (三)、预习作业:

1、会议厅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排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 (1)你知道第九排有多少个座位吗?第26排呢? (2)每排的座位数y 可用排数x 来表示吗? (3)可不可能某一排的座位数是52?为什么?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通过表格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中利用_______也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确定关系式的步骤:先找出题目中关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相等关系,再用________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3、半径为R 的圆面积S=________,当R=3时,S=________

方法小结:

1、涉及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写关系式的关键是利用面积或体积公式写出等式;

2、一定要将表示因变量的字母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已知一个变量的值求另一个变量的值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的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千万不要代错了.

(二)例题

例1、如图,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

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厘米2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厘米2

变化到____厘米2

A C

B 1

C 2C 3C 8

4 x

变式1、 如图,已知梯形的上底为x ,下底为8,高为4. (1)求梯形面积y 与x 的关系;

(2)用表格表示,当x 从3到7(每次增加1)时,y 的相应值; (3)当x 每增加1时,y 如何变化? (4)当y=50时,x 为多少?

(5)当x=0时,y 等于多少?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

例2、将若干张长为20cm 、宽为10cm 的

长方形白纸,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

粘合部分的宽为2cm . (1)求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

(2)设x 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cm ,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3)并求当x=20时,y 的值

变式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 (米/秒)与气温x C 之间有如下关系:3

3315

y x =+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当气温15x C =时,声音速度y=________米/秒;

(3)当气温22x C =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秒后才听到声响,那么此人与燃放烟花所在地约相距________米;

(三)拓展

1、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90C ∠=,边AC=4cm ,BC=5cm ,点P 为CB 边上一动点,当点P 沿CB 从点C 向点B 运动时,APC ?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设CP 长为xcm ,APC ?的面积为2

ycm ,则y 与x 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 (3)当点P 从点D (点D 为BC 的中点)运动到点B 时,则APC ?的面积从______2

cm 变到______2

cm

(四)回顾小结: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式找出与自变量相应的因变量的数值。

教学后记:

§4.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学习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一、预习

(一)、预习书:P103~P105

(二)、思考: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什么?,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

(三)、预习作业:

1、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C,十月份平均气温______C;

(2)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月,温度大约是______C;

(3)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___C

(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0C的月份是______月,它可能是______季节;

(5)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6)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0C吗?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

(二)例题

例1、某山区今年6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反映该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

变式1、为节约用水,利民学校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一般的水,下面的图像可以刻画水箱的存水量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例2、新成药业集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2小时的时候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步衰减,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儿童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何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

(2)A点表示什么意义?

(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期是多长?(4)你建议该儿童首次服药后几小时再服药?为什么?

变式2、如图,是表示某天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像。(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他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到校?

(2)中途小明停下来子啊路边的商店买了一些练习本,图中那一段曲线表示这一过程?(3)你能想象小明从离家到第4min时的情况吗?

(三)拓展

1、王大爷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

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出售一些后,又降价出售,

售出土豆的千克数x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含备用零钱)

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王大爷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

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2、如图中的折线ABC 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 (元)与通话时间t (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以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 (元)与时间t (分钟)的关系式是 2.5(3)y t =+-,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四)回顾小结 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教学后记:

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的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色 刺激性气味 小于空气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体积比1∶700) 较低,易液化 3.氨水的性质 ①氨水中含有:H 2O 、NH 3、NH 3·H 2O 、NH +4、OH -、极少量H +。 ②NH 3·H 2O 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 4OH 。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 3而非NH 3·H 2O 。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 3·H 2O 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 3分子 NH 3、NH 3·H 2O 、H 2O 、NH +4、OH -、H +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 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②发生装置:固+固――→△ 气 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 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⑥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氨气不溶在CCl4,所以通入之后NH3会从CCl4层往上走,进到水层后溶解。倒吸的原因是NH3 1:700的溶解比,导致导管内的NH3与水直接接触立刻溶解,导管内压强骤减。现在有CCl4隔着,导管内NH3不会溶解,保持导管内一个较大的压强所以不会倒吸。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1课时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等有关史实;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3、了解物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学辅导法、观察法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分析日常现象,有的物体推一下可以跑很远,有的物体用力推时就动,不推就停下来。 实例1:用手推一下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下来。 实例2:使小车以同样的初速度分别在水平的草地、水泥地、冰面上滚动,小球在哪种地面上滚得更远?为什么?设想,如果地面绝对平滑,小球的运动会怎样呢?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探究结论:由实例1是否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观点。 由实例2是否得出没有力也可运动的结论? —伽利略观点 分析:实例1中,手推车使车由静止到运动,改变了运动状态。但撤去手后,小车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运动是因为受了推力,静下来是因为受了阻力。 实例2中,摩擦阻力越小,阻碍作用就越小,因而减速得很慢。当阻力没有时,就不再减速,因而永远运动下去。→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 验证性实验1:如图所示弹球实验。 验证性实验2:滑块在气垫导轨上不停地运动下去(反弹除外)。 正确结论:物体总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性质。当有外力作用时,这种状态就改变。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一切物体—无一例外,只要是物体就有;②总是—反映物体的本性;③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平衡状态,ΣF=0;④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2、惯性的量度:质量。即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注: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千克(kg)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认识几何图形(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看课本P116—118完成下列问题)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并抽象出有哪些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3)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______图形。 (4)几何图形主要关注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3,并思考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什么是立体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课本118页思考题(图4.1-4) 3.平面图形 (1 )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它们是平面图形。 (2)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做课本119页练习 2.做课本123-124页第1、2、3题 巩固练习 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⑥ 2.课本125页第7题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培训与开发第四章教案

培训与开发课程(第4章)教案 一、课题:第四章培训与开发设计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明白培训与开发设计的流程;同时着重理解培训课程与培训课设计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要点:培训与开发计划的设计,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课的设计。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训与开发计划的设计,培训课程的设计 教学难点:培训与开发计划的设计,培训课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解、板书、举例说明、讨论、案例; 六、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人员培训实务手册》,郭京生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王瑞永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七、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哪些人应接受那些培训以后,就需要根据培训的需求和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企业人员培训计划是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具体确定企业人员培训采用哪种形式、哪些内容、具体步骤是什么,课程设计(培训时间、培训师、课程课件等)。 导入案例,“医药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案例中呈现了医药企业的培训计划制定应注意的问题。一个组织要开展任何一项活动,在活动推广实施之前都需制作相应的计划,比如我们常说的活动策划方案,培训也是一项组织活动,在实施前需要有一个周密的合理的计划,即我们将要学习的培训与开发计划。(二)讲授新课(含其间的讨论、练习、实作、问答等) §第一节培训与开发计划的设计 1、培训计划的类型 以培训计划的时间跨度为分类标志,分为:长期(3-5年)、中期(1-3年)和短期(1年及1年以内)培训计划。(三者存在包含关系)。我们重点讲一下短

期计划,它包括6W+1H再加上四条,培训的目的与目标(why),培训时间(when),培训地点(where),培训者(who),培训对象(whom),培训方式(how),培训内容(what)。培训组织工作的分工和标准,培训资源的具体使用,培训资源的落实,培训效果的评价。 2、制定培训与开发计划的步骤,此步骤是从企业年度培训计划角度来描述的。(1)做好准备:结合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有那些需要改进,怎么改进;通过会议等沟通手段传达,起铺垫作用。 (2)调查需求:也就是我们前一章讲的培训需求分析 (3)明确主题: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一度确定培训项目与主题(4)沟通修订:计划赶不上变化,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补充:《培训与开发》,杨生斌,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制定培训规划步骤:(1)制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特点:具体、可量度、可观察度 ●制定培训目标的步骤:提出目标、分清主次、检查可行性、设计目标 层次 (2)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以下培训信息 ●培训时间 ●培训形式和方式 ●培训名称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培训费用 (3)拟定培训规划 ●明确规划所涉及的培训项目 ●明确现有的培训资源 ●确定培训工作的重点 ●确定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建设系统 ●确定培训预算 (4)培训规划的沟通与确认:常用的三种方式 ●培训规划会议 ●部门经理沟通 ●领导直接决策 (5)培训规划执行:需要考虑的因素 ●充分准备 ●授课效率 ●受训者参与 ●考核 (6)修正培训规划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运用及分 析(教具 的准备及 使用的意 义) 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运用及分 析 启发式教学 重点教学 环节设计 导 入 设 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新 课 教 学 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 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

设计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 生 互 动 设 计 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学生活动设计 (1)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2)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3)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随 堂 练 习 设 计 课本第116页练习1、2 课外作业 设计与布 置 课本第121页习题1、2、3题及导学案 板书 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例题讲解和练习

第三章和第四章电子教案

第三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 A.起点B.中间点 C.终点D.极点 2.消费者的购买单位是个人或。 A.集体B.家庭 C.社会D.单位 3.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A.“意见领袖”B.“道德领袖” C.“精神领袖”D.“经济领导者” 4.个人为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对防盗设备、保安用品、保险产生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B.社会需要 C.尊敬需要D.安全需要 5。在人格诸领域中最后形成,反映社会的各项准则,由理想、道德、良心等组成。 A.本我B.超我 C.自我D.含我 6.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为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 A.刺激物B.诱因 C.反应D.驱使力 7.消费者购买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的过程。 A.购买心理B.购买意志 C.购买行动D.购买意向 8.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小,消费者购买行为就。 A.简单B.复杂 C.一般D.困难 9.是购买活动的起点。 A.消费动机B.需要, C.外在刺激D.触发诱因 10.对于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有利于本企业和产品的信息,使顾客确信自己购买决定的正确性。 A.售前服务B.售后服务 C.售中服务D.无偿服务 11.一般说来,消费者经由获得的信息最多。 A.公共来源B.个人来源 C.经验来源D.商业来源 12.消费者的购后评价主要取决于。

A.心理因素B.产品质量和性能发挥状况 C付款方式D.他人态度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D 7.C 8.A 9.B 10.B 11.D 12.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的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1.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的亚文化群主要有。 A.语言亚文化群B.宗教亚文化群 C民族亚文化群D.种族亚文化群 E.地理文化群 2.按照对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分类,相关群体可分为。 A.示范群体B.基本群体 C.次要群体D.其他群体(渴望群体) E.比较群体 3.个人因素指消费者等因素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A.经济条件B.生理 C.个性D.社会地位 E.生活方式 4.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动机理论建立在等体系的基础之上。 A.本我B.忘我 C.自我D.超我 E.有我 5.消费者知觉经历如下几个过程。 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扭曲 C.选择性保留D.选择性淘汰 E.选择性认识 【参考答案】 1.BCD 2.BCD 3.ABCE 4.ACD 5.ABC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消费者大多根据个人的好恶和感觉做出购买决策。()2.消费品尽管种类繁多,但不同品种甚至不同品牌之间不能相互替代。()3.文化是决定人类欲望和行为的基本因素。()4.不同亚文化群的消费者有相同的生活方式。()5.“意见领袖”的行为会引起群体追随者、崇拜者的仿效。()6.消费者通常会买那些与否定群体有关的产品。()7.家庭不同成员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往往由家庭特点决定。()8.归属于不同生活方式群体的人,对产品和品牌有着相同的需求。()9.消费者的个性影响着消费需求和对市场营销因素的反应。()10.通常,保龄球馆不会向节俭者群体推广保龄球运动。()

第三章组织结构教案

第二篇投资银行组织管理 第四章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讲述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投资银行的经营战略以及投资银行的管理,使学生了解投资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经营战略选择以及投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 计划课时: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件教学 第一节现代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设计 一、权变组织理论 从理论上讲,领导的能力不是体现在应付各种事情上,所以必须向下属“授权”,当“授权”扩大到企业组织的整个管理部门或管理阶层时,被称为“分权”或“分权化”。若“授权”程度有限或不“授权”,则称为“集权”或“集权化”。分权与集权的变化是权变组织理论的核心。 权变的组织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观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理论也适用投资银行企业,根据这种理论,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以下几种。 1、高度集权式。这种形式就是指将管理权集中在上层管理。 2、直线式。所谓直线式,也叫条条组织或军队式组织。从上级职员到下级职员是直线联系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特征,就是在最高层经理人员和最下级人员之间(虽然有一些中间管理人员),都由一种单一的指挥命令系统联系。 3、职能式。这种组织体制是使各个部门分担经营各种职能,各部门按照各自的专门职能,指挥其他部门并发布命令的组织。

4、直线职能式。即按投资银行经营的特点,对象和区域,划分出层次,建立指挥系统。它把管理机构的人员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直线)管理人员,对下级实行指挥和发布命令,对企业的工作负全部的责任;另一类是职能(专业)管理人员,他们是各级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在各项专业管理方面为管理者提供情况、意见和办法,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但不能对下级机构直接指挥和发布命令。 5、矩阵式。矩阵组织是一种现代组织结构。否定了诸如一个职员只能有一个上司等传统管理原则。在该类型的组织中,每一成员实际有两个甚至更多的上司,既有功能单位的领导,又有目标导向单位的领导 6、事业部制。就是按业务范围(或地区)组成一个组织单位(把这个单位叫做事业部),并给予那个单位一整套完成事业的责任公司内体制。这种情况下,各事业部原则上采取独立核算制,在经营上,各事业部具有一个与企业基本相同的性质。 第二节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 一、合伙制投资银行 所谓合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拥有公司并分享公司利润,合伙人即为公司主人或股东。 合伙人制具有下述特点:合伙人共享企业经营所得并对亏损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它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自负盈亏;合伙人多少不定,企业规模可大可小;合伙人对亏损负无限责任,所以企业信誉较高。 合伙制的家族经营形式存在着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资本实力受到限制。 第二,家族企业力图保持家族控制企业的同时,出现了无法补充稳定的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 第三,许多投资银行缺乏组织上的稳定性。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教案

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知道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会在立体图形中指出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 2.难点:辨认棱柱、棱锥. 三、教学过程 (教学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具较多,课前需要作认真的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板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什么是图形.(板书:图形)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图形?在小学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 师:(出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没有学生知道,教师直接告诉) 师:(将画有正方体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师板书:正方体) (以下师依次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模型,教学过程同上) 师:(出示三棱柱模型)这是什么图形? 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 师:这个图形叫棱柱. 师:(将画有三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棱柱.(师板书:棱柱) 师:(出示六棱柱模型)这又是什么图形? 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 师:这个图形也是棱柱. 师:(将画有六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棱柱.(师板书:棱柱) 师:(三棱柱、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这两个图形都是棱柱,但它们的形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演示三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三角形,(演示六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六边形,所以我们把这个棱柱叫做三棱柱,(板书:三)把这个棱柱叫做六棱柱.(板书:六) 师:(三棱柱的棱平行桌面放置)三棱柱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三棱柱挺像是一个帐篷. 师:(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六棱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六棱柱挺像是一个茶叶盒.(也可说其它东西) (以下师依次出示四棱锥、五棱锥,教学过程与棱柱教学基本相同)

操作系统作业第三章1,第四章的答案

第三章操作系统的答案 1.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a. 作业调度又称宏观调度或高级调度,其主要任务是按一定的原则对外存上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进行选择,给选中的作业分配内存,输入输岀设备等必要的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进程,以使该作业的进程获得竞争处理机的权利. b. 进程调度又称微观调度或低级调度,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某种策略和方法选取一个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 c.为了提高内存利用 6. 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是什么? a. 优先权原则 b. 短作业(进程)优先原则 c. 时间片原则 7. 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a. 面向用户的准则有周转时间短,响应时间快,截止时间的保证,以及优先权准则 b. 面向系统的准则有系统吞吐量高,处理机利用率好,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18. 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a.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b. 产生死锁的原因有二,一是竞争资源,二是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c. 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和环路等待条件 19. 在解决死锁问题的几个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容易实现?哪种方法使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a. 解决死锁可归纳为四种方法: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死锁和解除死锁; b. 其中,预防死锁是最容易实现的; c.避免死锁使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21.在银行家算法的例子中,如果P0发出的请求向量由Request0(0,2,0)改为RequestO(O,1,O), 问系统可 否将资源分配给它?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课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主备人李莉 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 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教学手段运用及分 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运用及分 析 启发式教学 重点教学 环节设计 导 入 设 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新课教学设计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 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 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 生 互 动 设 计 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讲评

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讲评 同学们好,第2次作业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请大家进入在线测试,再做作业。每次作业为过程性测评的依据。本作业相当于题库,在线测试时,题目的顺序会随机出现。 一、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 本次测试内容涵盖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后再做练习。 第三章需要阅读教材以下内容: 1.信息源的概念及分类 2.记录型信息源的分类 3.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 4.信息源的评价方法 5.信息准确度的评价 6.信息的经济性评价 7.信息获取的原则 8.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评价的方法 理解:信息评价的指标,信息源的评价方法,信息准确度的评价,信息的经济性评价 掌握:信息源的相关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章需要阅读教材以下内容: 1.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2.信息技术的类型 3.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 4.信息安全的概念 5.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6.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安全的含义和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 理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 掌握:信息技术的分类、信息系统的类型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以往易出现的问题 (1)信息组织与()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

A.信息获取 B.信息检索 C.信息管理 D.信息整序E.信息服务 分析:信息组织是为信息检索服务的,具体而言,信息著录是为检索利用信息,从而揭示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信息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一个过程。而标引就是在此之后,为信息配上相关检索知识(检索词)的过程。 所以说,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应该选择B (2)下列属于磁存储介质的是()。 A.硬盘 B.光盘C.软盘 D.移动存储磁盘E.电子书 分析:几种最主要的磁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磁带、硬盘、软盘、移动存储磁盘,光盘属于光存储,而电子纸是对“像纸一样薄、可擦写的显示器”的统称。电子油墨(或电子墨水)是电子纸的核心。所以该题应该选择A、C、D。 三、习题讲解 1、()是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 A.实物信息源 B.口头信息源 C.记录型信息源 D.智力型信息源 E.网络型信息源 C 讲解:记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站等等。记录型信息源的特点是传播信息比较系统,便于保存,便于积累,便于利用。它是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请参见教材第66页。 2、()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 A.信息加工 B.信息处理 C.信息识别 D.信息获取 E.信息检索 D 讲解:信息的获取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请参见教材第66页。 3、按照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划分信息源可包括:() A.口头信息源 B.实物信息源 C.记录型信息源 D.智力型信息源

第三章电子教案

第一章服装用织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织物分类、组织结构和服用性能及常用织物的特征。 2、使学生理解织物的分析鉴别。了解织物的量度。 重点和难点:织物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织物概述 一、织物的分类 (一)按织造方法分: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 (二)按纺织品在服装中的用途分:面料和辅料 (三)按起花工艺分:原色面料、染色面料、织花面料、色纺面料、花色纱线面料、烂花面料、绣花面料、轧花面料、轧皱面料及其他。 (四)按织物的组织结构分: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变化组织织物、复合组织织物和提花组织织物。 (五)按组成织物的原料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二、织物的量度 (一)长度 1、梭织物的长度:用匹长量度(匹长:织物沿其长度方向,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间的距离。单位:米)。 2、针织物的长度:匹长分定重方式和定长方式。 (二)宽度 1、梭织物的幅宽:织物沿宽度方向,最外边的两根经纱间的距离,单位:厘米。 2、针织物的幅宽 (三)织物的厚度 织物的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以mm为单位。与体积重量、蓬松度、刚柔度有关,影响服装的风格、保暖性、透气性、悬垂性、重量和耐磨性等。分类:厚型、中型和薄型 (四)织物的重量 概念:干燥无浆织物,单位面积所具有的重量。

计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 作用:影响服装的服用性能、加工性能及计算价格。 (五)织物的体积重量 概念:织物单位体积内重量。表示:克/厘米3。作用:影响手感、导热性和透通性。 三、织物的分析鉴别 (一)各类型纺织面料及相似易混淆面料的鉴别 1、棉型面料—纯棉、棉混纺及棉型化纤面料。 (1)纯棉:光泽一般,无亮光,布面不够整洁。手感柔软,有温暖感,弹性不好。高支、精梳获丝光等有改善。 (2)棉涤:光泽比纯棉好,较明亮。布面细洁平滑,无棉结。手感挺括滑爽,弹性较好。 (3)粘纤:光泽好,色泽鲜艳。布面光滑细洁,手感柔软重垂,悬垂下坠感好,抗皱性差。湿强差。 2、毛型面料—纯毛、毛混纺及化纤仿毛面料。 (1)纯毛精纺:多为薄型和中型。表面光洁平整,质地精细,纹路清晰,光泽柔和,有膘光感,色正。手感柔软、滑糯,身骨挺括、悬垂。 (2)纯毛粗纺:多为厚型和中型。呢面丰满,质地或蓬松或致密。正面不露纹地。手感柔软、温暖、丰厚、无板结感,挺括而有弹性,垂感好。 (二)织物正反面鉴别 1、根据花色光泽:正面光泽好、颜色匀净。印花面料正面图案清晰完整。 2、根据洁净程度:正面结晶,疵点、杂质、纱结等多在反面。 3、根据组织特征:单面斜纹面料正面有斜向纹路;双面斜纹面料,斜向纹路饱满清晰的一面为正面;缎纹面料正面光亮平滑;提花面料正面花纹完整无虚线;纱罗织物正面纹路清晰,绞经突出。 4、根据质感特征:起绒、毛圈面料,有毛绒、毛圈一面为正面。特殊风格的一面为正面。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凸出的条纹或图案,立体感强。 5、根据布边特征:正面较平整、逛街,反面稍粗糙,有些布边织有或印有文字、号码,清晰地为正面。有些布边有针眼,凸出的是正面。

第四章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4第四章第一节,本节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考、研究时的迷失与最后成功,本节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难得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 (2)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 (3)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 (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 难点: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本节课学生认识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关键。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科学家的艰辛 2. 实验法:学生自己体会奥斯特实验 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划时代的发现”,初步了解物理学史。分小组6台奥斯特实验装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学习,分6个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高二化学《选修1第三章和第四章教案》(教与学)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教学目标】 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合金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3、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及它们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及它们的重要应用。 【教学过程】: 【思考】:用日常生活中的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哪些合金产品? 2、合金用品有什么优点? 一、认识合金 合金:由或金属(或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特性的物质。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

注:一般说来,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的性质的总和,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的性能。 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生铁调节。如: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硬铝(Cu、Mn、Si)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大。 小资料:金属钾、钠在常温下均为固态,但它们的合金在常温呈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作为原子反应队的导热剂。 【思考】: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硬度更大,更坚固? 常用的合金 1、铁和铁合金 碳素钢和合金钢的比较 2、铝和铝合金

3、铜合金——青铜,黄铜 黄铜(Cu~Zn,Zn20%~36%)古代称为药金,密度比黄金小,外观与金非常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青铜(Cu~Sn,Sn10%~30%) 4、新型合金 (1)储氢合金室温下吸收氢气速度快,放出氢气快 (2)钛合金 (3)耐热合金 (4)形状记忆合金 (5)泡沫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腐蚀的类型。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学)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氨的性质 3.氨水的性质 ①氨水中含有:H2O、NH3、NH3·H2O、NH+4、OH-、极少量H+。 ②NH3·H2O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4OH。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3而非NH3·H2O。 ④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 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②发生装置:固+固――→△ 气 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 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⑥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寄去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居民建筑的影响。 2.对自己家乡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有一定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够了解,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建筑和遗产,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说明环境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服饰、饮食、居民的影响。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地方的特色文化了解,能够知道对旅游有帮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是衣食住行),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关?引出课题。 过渡: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各不一样,是什么影响了各地方独特的文化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通过读图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三个地域文化的地表——服饰、饮食、居民来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1)服饰、饮食 通过课件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发言。

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教案)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基本规定,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弄清楚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真理的本质、客观性和价值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即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 一、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二、认识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 三、真理性认识及其检验标准 教学重点: 在前几章里,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本章我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教学大纲: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认识的中介。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认识主体认识能力形成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其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映与信息选择、建构的关系。 作为认识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及其特点。作为认识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及其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及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然性和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第1节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 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主体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实现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应该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终结,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第2节 真理性认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 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致。价值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真理的价值性就是真理对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和意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