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易经的心得2】

学习易经的心得

姓名:刘汉龙学号:7044110007 班级:10级金融101

一直以来,我对《易经》的认识,仅仅是能算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甚至认定是部“邪书”。本学期开了选修课,我选了易经这门课

程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它的内容后,才发现,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学之书。它论述了一分为

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又指明

了为人处事的真谛。所以,易经已被当今世界推为“群经之首,大道

之源”。

通过《易经》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大凡成大事者都讲求务实,他们做事都是先从眼前的事情做起,尽管事情很平凡,也要认

真把它做好,这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他们都还善于把握时机,在最能实现其价值、最能做的更好的事情上把握机会、认真去做,最终获得成功。作为在校学生,还要与人为善,努力地帮助别人,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要厚德载物,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人的缺失。看待矛盾应该就事论事,一切围绕着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和目标更

好地达成而进行。当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之外时,就停止争论。现

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把握住这一点,于是自身惹来许多负面效应。总的来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它给我们以指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还必须

靠我们自己塌实地走下去。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易经给我的

最大启示就是:无论在人生在何种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要务实求真,君子要效法天地间运行的基本法则,这样才能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易经的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

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其中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就是在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

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

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

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易经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六十四卦更是耐人寻味。《易经》乾卦告诉我们:不论你是身处“潜

龙勿用”阶段,还是已达“飞龙在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

遇下都要懂得适时调整和应对。乾卦的卦辞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元、亨、利、贞,从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我感悟到成为一

个卓越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好的品格,还

要懂得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懂得固本培元,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

执行力和控制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

乾坤卦的这句卦辞成为了炎黄子孙做人做事的准绳。它的意思是说

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我们做事就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

断努力;土地的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我们做人就要象大地一样,要积累道德,才能承担事业。历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会这种

精神并自觉加以践行,如孔子,几乎达到了忘记吃饭、忘记忧愁、

忘记年龄的地步,他激励学生们要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清华大学也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正是对易经文化精

粹的传承。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的竞争说白了就是文化的竞争,

企业的成长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构造。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

基础,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而《易经》作为中国本土文化,我们更应该汲取其优秀基因,

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建设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塑

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乾德如天高,坤德似地厚。翻开报纸,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做为个体,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以

解决的问题。学了《易经》我们就会明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一件事情达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的方面,一个人倒霉到了极点

就会开始走运,自古荣辱周而复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把握乐

天知命的无忧人生呢?

《易经》说:“踩到地面上的薄霜便可以知道冰雪寒冬要到了。”我

也经常以此教导职工在具体工作中提高洞察力和警觉力,要有预见性,很多不好的工作习气也不是一朝一夕偶然产生的,就像冰冻三

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现在学习《易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参透,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大家!

【篇二:《〈周易〉与人生智慧》课程心得体会】《〈周易〉与人生智慧》课程心得体会

8月20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熙国先生作了《周易与人生智慧》专题报告。听了孙教授的讲解,我对《周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深刻地

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千百年来在中国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又是一部哲学著作,《周易》的思想已经

深深地扎根于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世方式之中。

我个人同意孙教授的观点:《周易》全书之理集中体现在乾卦和坤

卦上,即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但是,整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也

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可能呈现真正的全阴或全阳,都是阴与阳相互结合而成的。也就是说,整部书里的道理都是建立

在这两卦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的基础上的。乾卦代表天道的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刚强的代表;坤卦代表地道的规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柔弱的代表。简单的说,世界上的

所有事物都是有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结合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事

物都有正反两面,但这两面不会是绝对的,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方式存在的,是无法分清的,人也是如此。

《周易》这本书的性质,很多人将其看作是一本占卜之书,持这一

观点的学者非常多,北大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老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对于算卦这一说法,也不能完全说《周易》没有这个功能,但

在我看来,《周易》只是一种推理加预测的学问,更多的是一种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书里所展示的各种卦的表现形式。在个人看来,应该是在知道了人的前因之后,通过分析,看符合哪一卦所揭

示的道理,再对照此卦来进行推理分析,得出事物以后的走向,进

行预测;而算卦则是先拿一个卦来往事物身上套,也不问前因后果,随便就用各种方法得出来的卦进行解释,这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易有多种解法,对于高手来说,不管你是得的是哪一卦,他都

可以通过对细微的观察来知道大致,然后根据对易的理解来预测,

而非局限于卦辞的说法。我同意孙教授的看法,《周易》是一部综

合性的文化典籍,是我们祖先实践方式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我们

祖先对世界的看法认知,它反映了西周时期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周易》主要阐明的是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三大法则。世间万

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所谓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适应这个不断在变的世界,要以平静的心态来应对各种

变化。很多时候,突然而来的事情把一切都改变了,一切计划都被

搅乱了,易经告诉我们,事情往往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西

方谚语里也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

一扇窗。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人生成败,尽自己最大努

力去做、去追求,安然等到结果的到来。

世间的变化不是乱变,有规律的变。学习易经就是要把握这种变化

的有序和规律,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异曲

同工。这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是完全可以后天养成的,这就要求

我们平时要多学、勤思,培养洞察大局的眼光。另外,还要主动地

适变、应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能预测到所做的事情

有没有远大的前途。若前途渺茫,就要主动生变,尽可能尽早地减

少损失,完后去谋求另一番洞天。

通过周教师对《周易》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将来指明了方向。

一要与人为善,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任何人要

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社会环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与人为善,努力地帮

助别人,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要厚德载物,要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人的失误与不足。要会协调和

驾驭矛盾,工作学习中会产生矛盾。

三要耐得住寂寞,“初九,潜龙勿用”。如果时机不到,就要修养素养,

静以待时,时机来临,举而用之。人生当中每一段积累都不会白费 ,机

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四要有恒心,“立心勿恒,凶。”现实世界错综复杂,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

面临太多的选择,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必须平心静气地思考,规划出

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然后耐心地走下去。时机到来之前,我们要学会

等待、耐心等待。等待是痛苦的,未来有着极大不确定性,是对信心、

韧性、心智的极大考验。同时又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要牢记所肩负的使命,应当把目光放得更

远些,把自身发展想得更宽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些。用业绩来

回报组织的培养,用才智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

更大的进步。同时要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努力推进跨越式科学发展。

【篇三: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张奋 09电子信息工程 0908068038

以前,我以为《易经》是一部打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祸福的“邪书”。但当我初步学习《易经》时,才发现,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知道人生的哲学巨著。它论述的是,一

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

地理,中谈人事,它含弘广大,博大精深,飞弹不邪,反而正的出奇,应以“奇书”命之,方为妥当。

易经是先秦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它的作用是让

人们认识并实用自然规律。易经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皆从八卦

演变而来,它变幻莫测,颇具有射你色彩,其实这正是自然界既变

化无常、又遵循一定规律的如实反映。所以唯物论者荀子说:“善《易》者,不卜。”可见易经并非供人卜卦占问吉凶的,而是要人们

从卦辞、爻辞中去体会哲理,对人们建立人生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易经是群经之首,因为其它的经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

的总源头,也是诸子百家之首,所以也是群経之始。易经是三位古

人创造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为易

经写了《十翼》也叫《易传》。易经的起始人是伏羲。

伏羲的八卦图是一部无字天书,是一画开天,它经历七千年的岁月

考验一直

到今天,足以证明它的真理是永恒的。伏羲的八卦图是由数字与字

母组成,而现代的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由此可见中国七千年前

的伏羲也是电脑的鼻祖。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文王的六十四卦,也是六十四个密码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六十四种

规律。我们称伏羲的八卦、文王的六十四卦、孔子的《十翼》是易

经的三把金钥匙,易经充分显示了自然发展的完整系统,它是揭开

宇宙密码的宝典。易经不仅教我们如何做人,

做事、做学问、看天文、习地理,而且必须以照自然规律法则去做事。所以我们说易经是一部伟大的、不朽的著作。我们有必要好好

的学习易经。

我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

联系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

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你交,“整体”是

中国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

千年的灿烂文明。

乾卦让我们懂的人应该像天道一样运行不息,我们平时听说的“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出自此处。

坤卦让我们懂得人应该要有包容之心,别人犯了什么错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蒙卦是告诫学子们既然来学习就要有诚心,没有一颗诚心来学习,

是不能达到的的效果的。

需卦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时机还未到来之前,不要内耗,大可

以养精蓄锐,安心的等待。

咸卦告诉我们男女感应的重要性。这是谈恋爱的法则,人们平时寻

找对象也许不知道这个法则,但实际上已经按照这个法则去做了。

我在这里提一下,男女感应包扩两个方面的感应,外表的和心灵个

感应。

小过卦是让我们懂得要学会休息。一只小鸟向天空无穷无尽的飞翔,不能得到休息和饮食,只有向下飞,才能得到休息。

易经中的《两仪》是太阳也称《太极》,和月亮。太阳为阳,月亮

为阴。故此两仪又代表阳与阴。而由两仪生出的四象则是春、夏、秋、东。南、西、北。故此四象既代表四季,又代表四方,四象生

出的八卦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分别代表万物。因

此八卦可以预测万物。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去诠释宇宙,人类,以及

万物运行的

道理。人生之规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说卦传》中说:“昔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也。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天,地,人为《三才》。”又曰:“立

人之道《仁与义》”。而易经的哲学四象就是应对“无定”,和“顺应”

天命,而在未定中去预知吉凶,主要是为了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这些就是易经的哲学思想一部分。

易经是要求一明理而去预测,在预测中明理故谓之“解”。因为八卦

之中只有这六个爻而这六个爻因为要表象万物因此未免显得粗糙和

模糊,因此要求习易经者要用极高的领悟能力去参透卦理从而以便

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经就是一门《模糊学》。当然

这也象征人类很难有清醒的时候,而对于那些时刻清醒的人类,我

们称他们为“圣人”。而孔子也只是在晚年才达到了“圣人”的境界的。中国人历来是外柔内刚,主张法无定法,虚虚实实,刚柔并济。并

且中国人的悟性很高,也极爱深思各种问题,不不过这既是中国人

的优点也是中国人的缺点。因为想得太多,其顾虑也大。顾虑太多,形事不免瞻前顾后,脚步蹒跚。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以来尽管中国

人已经掌握了比外国人不知先进了多少倍的思想武器,结果在今天

依然是“名落孙山”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夜郎自大》的典故”。

可就是不了解《大过》的精髓要义!而曾老对《大过》的解释显然

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的,因为大过卦的定义是“亨”但是在爻辞上

六种对大过的定义就是凶。所以《大过》是有吉有凶,并且对其的

定义是:“过涉灭顶,凶,无吝。”即在过河时被淹没了头顶【必然

要过河,同时必然要被淹没头顶,也可认为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不

能更改的。】凶,但是不必去责备。

通过学习易经让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

的将来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与人为善,人是社会中的人,

是被镶嵌在社会中的,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

就必须借力于社会环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与人为善,努力地帮助

别人,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厚德载物,要用宽广

的胸怀对待别人的失误与不足。要会协调和驾驭矛盾,工作学习中

会产生矛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矛盾,应该就事论事,一切围

绕着工作如何更好的发展和目标更好地达成而进行,当矛盾有可能

超出工作学习之外时,就停止争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

不能把握住这一点,带来许多负效应

要耐得住寂寞,“初九,潜龙勿用”。如果时机不到,最好静以待时,修养学问,以便将来才能充足,举而用之。要认识到人生当中每一

段积累都不会白费,有时候冥冥之中需要你充实完善学习提高,这

些东西都是做一些人生的储备,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要忍耐

寂寞,韬光养晦,努力修炼自己的心智与才能,困于心,衡于虑,

徐图自强。

做事要有恒心,“立心勿恒,凶”。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让我们面

临太多的选择,也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必须平心静气地思考,想

做什么样的事业,如何才能达到?规划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坚

持地走下去。也许现实不如所愿,那是因为时机未到,要学会等待,

等待是痛苦的,因其蕴含着未来的极大不确定性,是对信心、韧性、心智的极大考验。同时尽最大努力朝既有目标靠拢!

时间是人生命中最宝贵资源,因其是一维的,是不可逆的。在繁忙

充实或无聊落寞之际,她都悄悄地以同样的速度一去不复返了。不

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和际遇,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积极、谦逊

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虔诚地对待

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使她富有意义!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所谓要“以不

变应万变”,我们要适应这个不断在变的世界,有时我们预想着事情

发展的种种可能,而事实却偏偏在意料之外发生。

所以要以平静的心态来应对各种变化。突然而来的事情可能把一切

都改变了,一切计划都被搅乱了,这时,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放弃

它另择道路最好。人生是不

会有绝路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易经告诉我们,老天爷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其实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要以

平和的心态来应对所谓的人生成败,只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而后,心态上顺其自然。

学习易经让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将

来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与人为善。从小的政治课我们就学过,人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就

都必须借力于社会及其他人的协助。这就要求我们与人为善,努力

地帮助别人,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在帮助别人

的同时,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要厚德载物,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

人的缺失。看待矛盾应该就事论事,一切围绕着工作如何更好地开

展和目标更好地达成而进行。当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之外时,就停

止争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把握住这一点,于是自身惹来许

多负面效应。

总的来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它给我们以指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还必须

靠我们自己塌实地走下去。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易经给我的

最大启示就是:无论在人生的何种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君子要效法天地间运行的基本法则,这样才能自强不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