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梨锈病防治技术河南梨树种植年代久远,其产量和品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随着最近几年,我省梨树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梨加工产业也得了一定的促进。
但是在梨树种植过程中,梨锈病经常发生,发生严重时会对梨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梨树锈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本文主要对梨锈病的主要症状和发病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重点介绍了梨锈病的防治技术,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防治梨锈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梨锈病又称为赤星病,是梨树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可以侵染梨树、山楂树等果树,转主寄主是桧柏、龙柏和翠柏等树种,梨树感染该种疾病之后,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叶片出现早期枯萎脱落,严重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为了帮助梨树的种植户更好的识别和预防梨树锈病。
现将梨树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发病症状1. 危害梨树叶片梨树感染锈病之后,开始在叶面上有金黄色的光泽小斑点,并逐渐发展成为圆形的病斑,中间呈现橙色,病斑边缘呈现淡黄色,外部有一圈黄绿色的晕与健康部分分开,叶片病斑的大小在4〜8cm左右。
在病斑上面密生着橙黄色的小斑点,这是病菌的性子器,然遇到阴雨潮湿天气之后,其就会衍生出大量的孢子,干燥之后,患病的叶子逐渐便后,背面隆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长出褐色的毛状物,其是锈病病菌的锈子器,成熟之后先后裂开,并将其中包含的黄褐色粉末锈病孢子传播初期,患病叶片最后变黑枯死,梨树上病斑较多时会导致叶子早期衰落,影响梨树的光合作用。
2. 幼果受害梨树幼果感染该种病菌之后,早期的症状与叶片相似,患病拨付诶呈现凹陷的现象,在中间密生性子器,在其四周产生锈子器,严重时会影响到幼果正常的生长发育,引起早落果的现象。
3. 新梢、叶柄受害患病程度大体与幼果的患病症状相似,但是在新梢和叶柄的患病部位会出现皲裂,大风时节很容易背风吹断。
二、发病规律病菌多以年生菌丝体在桧柏发病组织上越冬,通常情况下会在一月的中下旬开始出现孢子角,等到春雨期间吸收水分会逐渐的膨胀成橙黄色的胶质块,萌发之后会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落到梨树的嫩叶、新梢和幼果上,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开始侵染梨树的叶子、幼果和新梢。
山楂是核果类水果,口味独特,药果兼用,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山楂树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病虫害也接踵而来,尤以山楂锈病最为严重。
山楂锈病危害嫩梢、叶片、叶柄、果实等,严重发生时果树大量落叶,果实畸形变黑,树势衰弱不堪。
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山楂锈病的发生规律,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合适的防治方法,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1山楂锈病发生特点1.1发病时间早近年来经观察发现,山楂锈病不但在管理粗放的果园内普遍发生、连年发生,在管理比较规范的山楂园内,山楂锈病也时有发生。
4月份山楂长出新叶后,锈病孢子就开始侵染嫩梢、新叶、叶柄,最初为黄色小斑点,随叶片舒展逐渐扩大成病斑(图1),继而波及幼果染病,病害发展到后期、叶片背面、叶柄、果柄、果实上都会长出类似羊胡子的灰白色丝状物(图2)。
因此应尽早发现锈病,切不可拖延,须立即用药,才能控制病害。
若防治不及时,叶片、果实上就会出现大量病斑,引起果实减产,品质下降。
1.2借风雨传播速度快影响山楂锈病传播速度的关键因素在于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若春季4—5月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在降水次数多、降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相对饱和,病菌冬孢子角胶化产生大量病毒孢子,借风雨、气流迅速传播,引起锈病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和蔓延(图3)。
山楂展叶后,若连续2天风雨天气,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锈病发生严重;相反,锈病发生的频率较低。
1.3病原有转主寄主近年来,随着乡村绿化工程的推进,绿化树种桧山楂锈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李红芳1,任大川2,罗亚琴3,林志红3,崔玉冰1,贾红梅4*(1临朐县林业发展中心山东临朐262600;2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1061;3安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安丘262100;4广饶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广饶257300)摘要:山楂锈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侵染危害山楂树嫩梢、叶片、叶柄、果实及果柄,严重发生时可引起叶片早落、果实畸形、树势衰弱。
黔东南蓝莓锈病的田间识别及药剂防控黔东南蓝莓是贵州省优势莓类果树之一,具有果实色泽美丽、口感独特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由于其种植条件特殊,管理较为困难,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为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
其中,蓝莓锈病是黔东南地区蓝莓种植中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蓝莓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对蓝莓锈病的田间识别和药剂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蓝莓锈病田间识别蓝莓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果实及花苞,病害初期在叶背面出现黄色小点,逐渐加大形成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溃疡病斑,感染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
果实感染后表面出现红色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裂口,常伴有病斑,影响果实品质和外观。
花芽初期感染后破裂,病斑上生长出棕色锈粉。
(一)药剂选择1、苯甲环唑:对蓝莓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持久,对锈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2、三唑联(苯醚唑、环氧菌酯、吡虫啉):具有快速的杀菌效果,能有效防止蓝莓锈病的发生和扩散。
3、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提高叶片表面的pH值,抑制锈菌的生长和繁殖,对蓝莓锈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防治措施1、预防为主,早期防治:及早发现蓝莓锈病的发生,及时采取化学防治和配合物理防治进行有效控制。
如每年开花前对果园进行清园消毒和病虫害调查,及时处理病害苗木。
2、合理施肥,营养平衡:科学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植株抵抗力,提高植株免疫力。
3、加强田间管理,剪除病苗:及时剪除感染严重的植株和病斑叶片,减少锈菌在果园内的传播,同时要加强果园内的整地和清洁工作,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总之,黔东南蓝莓锈病的田间识别和药剂防控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莓锈病的关键。
为此,果农们应该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病害防治的效果,保证蓝莓的正常生长和丰产丰收。
果树资源学报 2023,4(4):64-66太原市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闫文雪,刘 琼,曹 淼,张 慧,邢全姐(太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27)收稿日期:2023-05-10第一作者简介:闫文雪(1992-),女,硕士,中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㊂ 摘 要:梨锈病是为害梨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㊂近年来,随着柏类树木种植的急剧增加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该病害在太原市梨主产区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梨果的品质和产量㊂2023年太原市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极利于该病的发生,预计2023年太原市梨锈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希望广大果农注意早期预防㊂关键词:梨锈病;原因分析;防治对策文章编号:2096-8108(2023)04-0064-03 中图分类号:S 436.612.1 文献标识码:B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o f P e a r R u s t i n T a i y u a n C i t yY A N W e n x u e ,L I U Q i o n g ,C A O M i a o ,Z H A N G H u i ,X I N G Q u a n ji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o m o t i o n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o f T a i y u a n C o u n t y ,T a i yu a n S h a n x i 030027,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F r u i t t r e e r u s t i s a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t h a t d a m a g e s f r u i t t r e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 i t h t h e r a p i d i n c r e a s e i n c y pr e s s p l a n t i n g a n d t h e u n r e a s o n a b l e u s e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t h e d i s e a s e h a s b e c o m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p r e v a l e n t i n t h e m a i n f r u i t p r o d u c i n g ar e a s o f T a i y u a n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a n d y i e l d o f t h e f r u i t .M o r e o v e r ,t h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A p r i l t h i s y e a r i n o u r c i t yi s 50%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 i n p r e v i o u s y e a r s ,w h i c h i s e x t r e m e l y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I t i s e x pe c -t e d t h a tf r u i t t r e e r u s t w i l l o c c u r m o d e r a t e l y i n T a i y u a n i n 2023,w i t h s o m e a r e a s b e i ng mo r e s e v e r e ,a n d t h e g r o w e r s s h o u l d p a y 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t o e a r l y pr e v e n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e a r r u s t ;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梨锈病俗称梨赤星病㊁羊胡子,因其秋冬为害桧柏,春夏为害梨,又称梨桧锈病,该病发病区域广㊁传播速度快㊁难以控制,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㊁叶柄㊁新梢及幼果导致梨树整体长势弱,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㊂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修科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除为害梨外,还可为害海棠㊁山楂㊁贴梗海棠等㊂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城乡环境绿化,桧柏㊁刺柏类等柏类树木种植的急剧增加以及梨树品种的变化㊁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㊁气候条件变化等的综合影响,该病害在太原市梨主产区不断出现新的发病区,且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梨的品质和产量,已成为梨树上的一种主要病害㊂今年太原市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极利于锈病冬孢子萌发㊂据近期调查,已在桧柏小枝上发现褐色的冬孢子角(见图1),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的吸水膨大,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将传播到梨上侵染叶片㊁新梢和果实,菌源十分充足,预计2023年太原市梨锈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希望广大果农注意早期预防㊂1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梨树叶片㊁嫩梢及果实㊂一般叶片受害,首先叶片正面出现枯黄色或黄色病斑,后扩大成圆形病斑,4~8m m ,中央颜色稍深,密生桔黄色小斑点,即性孢子器㊂环境潮湿时,分泌黏液,即性孢子,后期产生小黑点;叶片背面隆起,组织增厚,长出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㊂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后期病斑变褐枯死,造成落叶㊂新梢受害后,病部隆起,也出现黄色毛状物,后期病斑凹陷,易折断㊂叶柄症状和新梢类似,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同样出现毛状物(绣孢子器)㊂幼果受害,在果实上产生近圆形的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变成褐色,中间出现小黑点,周围长出毛状物,造成幼果脱落㊂46图12023年4月25日太原市汾河公园刺柏上发现的冬孢子角2病原及发病规律2.1病原该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G y m n o s p o r a n g i u m h a r a e a n u m S y d.),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在桧柏等树木叶片上形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㊂冬孢子双胞,长卵圆形,壁较厚,大小(33.1~75.4)μmˑ(14.2~28.4)μm,遇水胶化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单胞,卵形,淡黄褐色,大小(16.1~17.3)μmˑ(7.5~10.2)μm,寄生于桧柏上,引起桧柏绣病㊂性孢子器多生于梨树叶片正面病斑的表皮下,初为黄色后变为黑色,大小(120.2~170.4)μmˑ(90.1~120.3)μm㊂性孢子器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产生性孢子;性孢子,椭圆形,大小(5.2~12.2)μmˑ(2.6~3.5)μm㊂锈孢子器生于叶背㊁叶柄㊁果实上,大小(42.3~87.6)μmˑ(23.3~42.9)μm,其上有刺状突起㊂绣孢子器破裂产生锈孢子,锈孢子近球形,橙黄色,大小(19.2~ 24.4)μmˑ(18.4~20.5)μm,壁厚,表面具微瘤㊂2.2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与转主寄生的多少㊁距离㊁气候条件及种植品种有关㊂病原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柏类树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㊂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冬孢子迅速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的梨树上,随即侵染梨树的叶片㊁嫩梢㊁幼果,遇水萌发形成黄色病斑,即性孢子器,潜育期6~12d㊂梨树叶片正面病斑上,环境潮湿时,分泌黏液,即性孢子,经7~10d晾干,变成黑色粒点至异性的性孢子器产生的受精丝上,进行有性结合,完成受精过程,产生双核菌丝向叶背发展,病斑迅速扩大到3~5m m,病部叶肉组织肥厚变硬,叶正面稍凹陷,背面隆起㊂随着时间的推移,25~30d后在叶背隆起处丛生黄色毛状物(即绣孢子器),锈孢子器外壁纵裂,产生锈孢子,又随风传播转主寄生在桧柏等植物上,形成菌瘿越冬㊂3发生原因3.1气象条件适宜梨锈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有温度㊁风力(气流)㊁降水等因素影响,早春多雨㊁多风及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产生㊁传播和侵染,容易造成锈病发病重,若春季天气干旱湿度小㊁果园周围无桧柏树则相对发病轻或不发生㊂同时,越冬病菌数量较多的年份,次年发病就会较为严重㊂3.2转主寄主多且种类增加梨锈病的发生与周围栽有桧柏关系密切㊂桧柏是梨锈病的转主寄主,锈病病原菌必须在转主寄主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存循坏㊂没有桧柏或远离桧柏的地方就不会发生梨锈病㊂调查发现,距桧柏较近(500m以内),锈病发病最重;远离桧柏的果园(1000m以外),发病较轻㊂近年来,梨锈病的转主寄生植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加,由桧柏扩展至柏科㊂同时,有些梨锈菌菌瘿并非在一年内全部萌发,个别菌瘿有越年萌发现象㊂3.3品种抗逆性差梨锈病的发生与栽培品种有关㊂玉露香㊁红香酥㊁酥梨等是太原市主栽品种,这些品种不抗锈病,容易感染锈病㊂主要原因是该系列品种果实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角质层薄,易受气候等不良因素影响,会促使表皮细胞表层破裂形成木栓细胞,特别是幼果,蜡质角层尚未形成,对外界条件反映敏感,最易出现果绣㊂生产中不抗梨锈病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也是造成太原市梨锈病重发的原因之一㊂3.4果园栽培管理水平不规范传统果园管理工作存在土㊁肥㊁水㊁药等方面管理不足㊁不重视秋季果树管理等问题,长时间不但导56闫文雪,等:太原市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致了土壤板结㊁通气性变差㊁蓄水能力减弱,而且营造了利病原菌越冬㊁繁衍㊁为害的环境条件㊂同一果园内,种植密度大㊁树势衰弱㊁修剪不到位㊁树冠郁闭㊁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发病重,反之,发病轻㊂缺乏有效管理的果园也是导致梨锈病发生严重的重要因素㊂4防治对策4.1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和选育抗病性强的砧木是防控梨锈病的根本途径㊂通过良性砧木选择和品种选育,从中筛选出抗病性强㊁抗逆性强㊁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㊂4.2清除转主寄主,铲除越冬病菌在园林措施上,尽量避免规划设计柏科类,以减轻锈病的发生㊂彻底砍除果园周围5k m内的桧柏,是有效防治梨锈病的最根本措施㊂在不宜砍除桧柏时,应于冬季剪除梨园周围桧柏树上的菌瘿及 胶花 ,减少锈病初侵染来源;也可在梨树发芽前对桧柏进行喷药,控制冬孢子萌发,消灭担孢子㊂4.3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加强果园土㊁肥㊁水㊁药等的管理,采用配方施肥,增强树势;采取夏季修剪措施,控制好栽种密度,确保通风透光;科学灌溉,不要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多施农家有机肥和磷㊁钾肥等,不可偏使氮素化肥,增强梨树势;及时清洁果园,减少病虫基数㊂同时,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最好选用人工授粉,及时进行疏花疏果,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及时做好浇灌工作,做好梨修剪,特别是夏剪㊂春季天气不稳定易出现霜冻等不良气候,预防低温等不良天气需在霜冻前,喷施预防霜冻的药物,田间及时增温,这样不仅可提高梨树抵抗能力,又可修复并愈合受灭害危害的幼果表皮㊂要对果实进行套袋,套袋后一方面可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农药残留和有害粉尘对果实的污染;另一方面减少虫害风险,避免绝大多数害虫的侵入㊂特别是套袋后,阴雨天气㊁强光照射等自然天气都无法对果实造成影响㊂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套袋前及时补充钙肥,一方面增加果面蜡质的厚度,另一方面提高幼果对高湿㊁低温等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可促进幼果生长,也可以有效地减轻梨锈病的发生程度㊂4.4药剂防治结合气候条件及时掌握病情监测,做到提前预防㊂梨树发芽前,在梨园附近的桧柏上(降雨前1~ 2d)喷洒1~2次3~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等,遏制梨锈病病菌冬孢子萌发,预防该病在梨树上的侵染发生㊂梨树发芽后至幼果期,在梨树的嫩叶㊁新梢或幼果上发现锈病病斑时,应立即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剂600~8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等药剂1~2次,防止病原菌传播蔓延㊂第1次喷药后,间隔5~7d再进行第2次喷药,一般2次用药既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轮换用药㊂66果树资源学报2023,4(4)。
梨锈病应该怎么防治和用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组织200名权威专家为您提供多渠道、多模式线上和现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并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科技情报、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规划等多方面研究与推广工作。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病等,病菌在松、柏病组织中越冬。
春季3月间随风雨侵入梨树的嫩叶、新梢、幼果上。
梨树展叶20天之内最易受侵染。
防治方法:1、果园500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松、柏等寄主植物。
2、早春在果园周围不能砍的松、柏上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者100~160倍波尔多液1~2次。
3、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施药保护梨树。
第1次用药掌握在梨树萌芽时期进行,喷1:2:240波尔多液,每l0天喷药1次,连续2次。
若雨水多,应在花前喷1次,花后喷l~2次25%三唑酮(粉锈宁)粉剂或乳剂3000~4000倍液效果很好。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醚菌酯、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三唑酮等。
如果生长后期果实已受侵染,喷1次25%粉锈宁3000~4000倍可以控制病情。
叶片背面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农管家app专家解答:郭欣华(山东省聊城市——擅长作物桃树、苹果等)锈病,用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嘧菌酯等药剂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邢瑞芳(山东省青岛市)梨树锈病危害,选用氟硅唑或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防治,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冯涛(安徽省六安市——擅长植保技术)锈病。
建议用75%肟菌·戊唑醇10-15克/亩喷雾10%苯醚甲环唑50-80克/亩喷雾5%己唑醇30-40克/亩喷雾80%戊唑醇6-10克/亩喷雾25%三唑酮50-60克/亩喷雾可以用以上药剂结合氨基酸叶面肥交替使用防治卢芃源(河南省郑州市——擅长植保技术)锈病危害,可用氟硅睉。
刘涛(山东聊城市——擅长作物梨树、苹果、葡萄等)梨锈病,用杜邦法砣2000倍或三唑酮1000-1500倍或戊唑醇1000倍,苯醚甲环唑2000倍+腐殖酸类叶面肥喷雾治疗。
梨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作者:杨健来源:《果农之友》 2016年第7期杨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编者按:近段河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梨树种植户纷纷通过微信、短信发照片,咨询梨树上发生的梨锈病比较严重,不知对其有哪些防治方法,编辑部特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杨健研究员撰写了此文,以饗读者。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
但在风景区、城市郊区、公路等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的梨园,应引起高度重视。
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沿线两旁绿化带全部栽种桧柏,且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2003年梨锈病流行,4 个农场共1 400 公顷梨园绝收,满树焦叶,惨不忍睹,可惜找不到当年照片。
1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
叶片染病,叶正面病斑初为橙黄色,具光泽,外围有黄色晕圈,叶背面长出灰褐色毛状物,后期发病严重时大量落叶(图1、图2)。
2 发病规律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春遇雨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期为感病期,展叶1~9 天感病最重,25 天后,一般不再感染。
病菌侵染后经6~10 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
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桧柏等。
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 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图3、图4)。
3 防治措施3.1 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 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植物护理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0期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梁俊江 (山东省招远市夏旬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山东招远265415)
摘要介绍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分析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影响其流行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 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锈病;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436.611.1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0—0202~02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羊胡子病、羊毛疔、苹桧锈病,是 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属转主寄生菌,基转主寄主 为桧柏、欧洲刺柏、高塔柏、龙柏、翠柏等松柏科的林木I”。该 病既可危害苹果,又可危害沙果、山定子、海棠、梨等果树。 病重时可造成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2010 年,苹果锈病在胶东地区大面积发生,且有加速蔓延的趋 势。发病特点是病情重、传播快、面积大。通过对苹果锈病的 症状、病原特性进行田间调查,分析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 出预防措施。 1危害症状 苹果锈病主要危害苹果、梨、沙果、山定子、海棠等果树 的幼叶、叶柄、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 1.1幼果受害 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附近产生圆形橙黄色斑点后着生 黑色的小点,病部稍凹陷,直径I cm左右,后期在同一病斑 的表面,病斑变为黑褐色,产生灰黄色细管状的锈孢子器 (毛状物),病果生长缓慢或停滞,多呈畸形并早落。 1.2叶片受害 叶片正面病斑开始为桔红色1~2 mlTl的小圆点,随着病 斑的扩大,中间颜色变深(橙黄色),外围颜色变淡(淡黄 色),最外面形成黄绿色晕圈,并在中间长出黄色小点(性孢 子器),分泌蜜露(黄色黏液即性孢子),随后变为黑色小点。 病斑扩大到1 cm左右,病部叶肉肥厚变硬,正面稍凹陷.叶 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锈孢子器)。不久,锈 孢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色粉末(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 干枯,毛状物脱落。 1.3新梢、果梗、叶柄受害 病斑多为纺锤形,橙黄色,初期病斑上刻生橙黄色后变 黑色小点,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1.4桧柏受害 苹果锈病的锈孢子7—8月随风传播侵染桧柏小枝形 成直径3-5 mm的球形瘿瘤。来年春季瘿瘤出现深褐色舌状 孢子角。 2发生规律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Gymno— sporangium madai Miyabe),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目真 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闭。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 作者简介梁俊江(1965~),男,山东招远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0—09—02 成其生活史.产生4种类型孢子,在苹果树上产生性孢子和 锈孢子,在桧柏等柏科植物上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苹果叶 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 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 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 28℃,萌发时需要有水膜。 7~8月苹果锈病的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 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的菌瘿中越冬,翌春菌瘿产出冬 孢子,冬孢子成熟后,遇水(主要是降雨)膨胀,萌发后形成 担孢子。随风传播(有效传播距离为1.5~5.0 km),散落在苹 果幼叶、新梢、幼果上,遇雨水萌发成芽管,从气孔、皮孔或 表皮直接侵入。侵染后,叶面先形成桔红色小点后变为橙黄 色病斑,病斑表面长出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 孢子器和锈孢子。 病菌侵入苹果幼嫩组织的潜育期长短与气温和叶龄有 密切关系,一般为l3~18 d。温度越高,叶龄越小,潜育期越 短,展叶后25 d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受感染。担孢子每年侵染 1次,无再侵染。 3发病条件 3.1寄主条件 苹果锈病属转主寄生病菌,必须在转主寄主上才能完 成病害的循环,若苹果园周围没有转主寄主,则锈病不能发 生。换言之只有苹果等水果类和桧柏类林木同时存在的地 方苹果锈病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才能造成危害,所以苹果园 周围桧柏类林木的有无是决定果园能否发生该病的先决条 件【3l。因此,如果桧柏、欧洲刺柏、高塔柏、龙柏、翠柏等松柏 科林木与苹果园近距离种植,则苹果锈病就可能发生或大 发生。苹果锈病发生的轻重与苹果园周围5 km范围内的桧 柏等转寄主数量关系密切。桧柏类林木种植面积越大,侵染 源越多,锈病发生危害越严重;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 内.转主寄主与苹果园距离越近,苹果园锈病发生越重。在 有桧柏等越冬寄主存在的情况下,转主寄主上的越冬菌原数 量多,有充足的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重;若越冬病菌数量 少.则病害发生就轻。这也是胶东地区由西向东发病逐渐严 重的主要原因。 3.2气候条件 苹果锈病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降雨、风 力是决定病害流行的3个主要条件,春季多雨、多风和温度 适宜情况下.果园周围栽种桧柏极易造成锈病大流行。春雨 多,气温低,病害轻,春旱则发病轻 。而春雨多,气温合适, 梁俊江: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病就重,每年发病的迟早和轻重决定于4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的雨期早晚和有无。风力决定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 桧柏类林木位置、发病季节的风向则与侵染的范围有关。在 苹果展叶后,如天气阴雨连绵.连续降雨.有利于病菌扩散、 传播和侵染;相反,这段时间天气干旱,雨水稀少,则不利于 锈病传播和侵染,锈病的发生就相对较轻或很少发生。5月降 雨超过50 mm,在有越冬菌源的情况下极易暴发苹果锈病。 4发生原因 2010年,胶东地区苹果锈病发生普遍,重度发生达33% 以上.轻度发生6%~8%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 方面。 4.1转主寄主增多 由于近些年来公路两侧桧柏类林木的栽植数量增多, 加之造林和绿化面积逐年扩大。在不少地域和路段都栽有 桧柏等林木,给苹果锈病病原菌在桧柏上越冬提供了良好 的寄主环境,这是20l0年苹果锈病发生严重的内在原因。 4.2气候条件助推 多雨多风、温度适宜是2010年苹果锈病发生严重的外 部条件。苹果锈病的发生与5月降雨量呈正相关,不论是土 壤湿度还是空气湿度都有利于苹果锈病的扩散蔓延。今年, 虽然物候期推迟近15 d,但在苹果芽萌发、幼叶初展到幼果 期,招远市有多次降雨过程。分别为4月21、26、27目降雨 7.0、4.5、8.5 mm,5月l6、17、20、22日降雨15.0、18.0、18.5、 2.0 mm,5月降雨量达到53.5 mm,多次降雨伴有大风,5月 雨后温度18~27℃.造成大范围发生苹果锈病。5月30日 降雨后,6月1日发生苹果锈病,6月3日泛滥发生。 4.3防治技术缺失 多年来苹果锈病因发生程度轻、面积小,未给果农造成 损失。以致有许多果农不重视甚至不认识苹果锈病,一旦大 面积发生,导致用药不当,防效差。苹果锈病药剂防治的2 个关键时期是苹果萌芽前和开花前,果农有的不喷干枝药, 特别是近几年几乎不喷石硫合剂,有的不喷花前药,有的把 干枝药和花前药合为1遍喷布,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 5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苹果锈病病菌具有转主寄生和循环中无再侵染的 特点,必须在转主寄主上才能完成病害的循环,因此通过消 (上接第201页) 烧毁。三是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即6月下旬至7月间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消灭大量抱卵雌虫。四是潜所诱 杀。利用舞毒蛾2龄以后幼虫白天下树潜伏的习性,在树 干基部堆放砖瓦石块。诱集下树幼虫,喷洒辛硫磷500倍液 集中毒杀嘲。五是塑料布阻隔。沿树干基部围一圈光滑塑料 布,高度30 em左右,接头处用透明胶带粘牢。阻隔上树幼 虫。六是毒环防治。根据舞毒蛾2龄以后幼虫白天下树,夜 晚上树的习性,在树干上涂毒环,环宽度为20 em,药剂可用 2.5%的溴氰菊脂10 mL与40%的氧化乐果10 mL及废机油 l kg混合;也可用2.5%的溴氰菊脂与废机油按l:10比例混 合,废机油以浓、稠、黑为宜。药液要涂匀涂遍,形成1个密 封环I61。该法杀虫效果高,环境污染小,防治方法简单且费用 灭转主寄主、控制转主寄主上的病原菌和及时喷药保护防 治就能有效地防止苹果锈病的泛滥发生[sl。 5.1尽可能铲除或减少转主寄主 如果苹果园周围没有转主寄主,锈病就不能发生。因 此,苹果园附近5 km以内不应栽植桧柏、龙柏和翠桧等苹 果锈病的转主寄主,应砍除少量已栽植的桧柏等植物。以切 断其侵染循环。新建苹果园选址应远离桧柏类树多的风景 区、育林区。 5.2控制冬孢子萌发和锈孢子侵染 不宜砍除桧柏类树时,应于冬季检查菌瘿、“胶花”是否 出现,及时剪除,集中销毁。早春下雨前在桧柏等树上喷1—2 次3~4。B6石硫合剂,控制冬孢子萌发。其次,苹果发芽前(3 月上旬)在苹果树上喷施5。B6石硫合剂l~2次,以灭除转主 寄主传播的冬孢子。花露红期应喷布1遍唑类杀菌剂。 5.3合理选用药剂早防治 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期,在苹果树的嫩叶、新梢或幼果 上发现苹果锈病病斑时,应立即喷施唑类杀菌剂1~2次,防 止病原菌传播蔓延。供选择的药剂有:15%三唑酮可湿性粉 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43% 戊唑醇水乳剂或悬浮剂4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 500 倍液、12.5%腈菌唑水乳剂2 000倍液.其中较安全的是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喷药后2 d病斑不再扩 展,边缘颜色开始变浅逐渐变为黄绿色。15 d后病斑向叶正 面形成厚硬的瘤状突起,突起黄褐色,边缘黄绿色,最后突 起变黑褐色。 5.4做好苹果锈病的病情预测预报 从冬季开始,密切监测苹果锈病病原菌在桧柏等寄主 上的越冬情况和早春的发病情况.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预 报,及时准确地发布病情预报,科学指导果农开展防治。 6参考文献 …1卢凯洁,赵多长,伏松平.苹果锈病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中国果树,2009(4):67—68,72. 【2】赵多长.苹果锈病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果树,2009(3):74—75. 【3]3张乐森,徐晓丽,孟凡山.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医生,2007 (5):21-22. [4】薛永发.渭北西部地区苹果锈病的发生趋势与防治对策 .烟台果 树,2010(2):50—51. 【5】郑太波.苹果锈病无公害防治[J】.西北园艺:果树,2004(2):38.
果农之友2020.2绿色植保苹果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潘换来,范婷,潘小刚(陕西省凤翔县田家庄镇金山果业合作社陕西凤翔721400)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俗称“羊胡子”,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苹果、海棠、山定子等,尤其是风景绿化区或陵园或省道公路两侧栽植的果园。
2019年春季开花前后,陕西省关中地区降雨偏多,该病发生较重,发病后树势削弱,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果实畸形早落,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
因此,对苹果树锈病要引起高度重视。
1危害症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幼果和果柄,还可危害转主寄主桧柏,发病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
1.1叶片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发展成直径0.5~1厘米的橙黄色病斑,边缘一般红色(图1),发病严重时,每张叶片可同时出现几十个病斑。
发病1~2周后,病斑背面隆起,其隆起处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像胡须,果农普遍称为“羊胡子”,即锈孢子器(图2)。
1.2幼果发病症状一般花后至幼果期容易染病,尤其是靠近萼洼附近的果面上出现直径1厘米左右的橙黄色圆形病斑。
病斑表面初产生时为黄色,后变为黑色的小颗粒(图3),其后在病斑四周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致使病果生长停滞,变硬畸形。
果实胴部锈斑称胴锈,果梗附近的锈斑称“梗锈”。
1.3叶柄发病症状病部橙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毛状锈孢子器。
1.4新梢嫩枝发病症状病斑为棱形,初期与叶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1.5桧柏染病症状7—8月份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毫米的球形瘿瘤,来年春季出现深褐色舌状孢子角。
2发病规律苹果锈病的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称山田胶锈菌图1锈病叶片早期症状图2锈病叶片后期症状图3锈病果实症状24绿色植保或苹果东方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桧柏类树木是主要转主寄主。
锈病会在苹果树叶片正反面分别形成无色纺锤形的性孢子和褐色球形的锈孢子,并在桧柏类树木上形成冬孢子越冬,翌年4月上旬随着温度升高和雨量增加,越冬孢子出现冬孢子角,并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胶化,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苹果树的叶片、新梢及果实上(图3),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侵染丝,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一般果树展叶后15~20天内易感染,潜伏期6~10天,5月中旬出现发病高峰,秋季苹果病叶上锈孢子成熟后,再随风传到桧柏类树木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梨锈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引言梨锈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果树病,不仅能够直接降低梨树的收益,还会增加疫病的传播机会。
因此,对梨锈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梨锈病的发生梨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锈菌是一种真菌,主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孳生。
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全球温度上升,气候越来越湿润,导致梨锈病大量发生。
梨锈病的发生需要两种与梨无关的寄主:桦树和普遍的草本植物。
当这两种寄主植物上的锈菌孳生到一定程度时,会向梨树传播。
传播主要是通过雨水,冬天融化的冰雪以及风等进行,由此形成了锈病的传播链条。
锈菌感染梨树后,对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梨树的叶片变为黄色和凋落。
无论是任何树龄的梨树都有可能受到梨锈病的侵袭,但是新栽种的梨树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较厚皮层,较为幼嫩,被锈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梨锈病的防治梨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卫生防治卫生防治主要是指每年对梨园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
清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所有病源菌物并烧掉,这样能够减少病菌在梨园内的滋生,并且防止病害扩散。
此外,在疫情高发期,需要加强装备和人手,定期巡检梨园,及时清理被感染的树枝、叶片,以及保持梨园的湿度适宜。
这些措施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是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础。
2. 化学防治在卫生防治之外,梨园还需要施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常见的梨锈病的化学防治药剂主要包括腐霉病醍酵素、接骨草醇、杀灭剂、黄酮甙等。
其中腐霉病醍酵素是通过病原菌的繁殖过程,达到控制病原菌的作用。
接骨草醇能够增强梨树对病菌的抵抗力。
而杀灭剂和黄酮甙则是直接杀死病菌。
但是化学防治药剂会对梨园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破坏龟裂层,破坏定植促进素的作用等,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使用微生物来控制梨锈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常见的控制菌株有枯草杆菌、赤壳菌、草地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直接杀死病原体或者通过与梨树形成次生代谢物来控制病害。
综上所述,梨园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果树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
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
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那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锈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那么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彻底铲除移除病树。
对距果园周边5千米的桧柏全部起挖,移除到远离果区的低洼之处。
今后绿化树种一律不得再选择桧柏,改用其它树种或灌木。
2、药剂防治。
防治苹果锈病要及时抓住转主寄主桧柏树上的药剂防治和对苹果树落花后的喷药预防。
①控制锈病病菌的初侵染源。
对果园附近的桧柏树冬季至次年3月底前,怎样确定苹果采收期彻底剪除桧柏上的菌瘿,集中销毁。
早春苹果发芽至幼果拇指大小时,对桧柏类林木全树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苹果落花后对桧柏类林木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多菌灵、50%退菌特600倍液。
②果树上喷药。
苹果萌芽前,在苹果树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
落花后对苹果树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在套袋前喷43%戊唑醇4000~5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信生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