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锈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04 KB
- 文档页数:1
怎样防治锈病
怎样防治锈病
锈病是花卉受一类称为锈菌的真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地上的叶片和芽。
感病植株春季展叶后,叶面即出现不明显的小黄点,叶背及叶柄上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突破表皮后散出橘红色粉末。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多角形,病斑外围往往有褪色环。
至秋季叶背面亦出现大量的黑色粉粒,嫩梢、叶柄、果实等上面的病斑明显隆起。
这种病对月季、野玫瑰等蔷薇属花卉危害最大。
锈病在植株生长季节皆可发生,以6~7月份发病较重。
温暖、多雨、多雾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重病害。
防治方法如下:①选用抗病优良品种;②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③剪除病枝、病芽、病叶,烧毁或埋人土中;④选用疏松、排水良好的
第1页共2页
培养土,勤除杂草;⑤休眠期喷石硫合剂,以消灭侵染来源;⑥增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量,以防徒长,提高植株抗性;⑦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
第2页共2页。
海棠锈病喷什么药,有哪些综合防治措施要问海棠锈病喷什么药,有哪些综合防治措施,据悉海棠锈病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600倍液、40%氟硅唑水分散剂7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500倍液等药剂,其中不同药剂使用方法会有所差异,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使用。
将蔷薇科植物与柏科苗木分开栽种,能切断海棠锈病的传播源。
一、海棠锈病喷什么药1、在发病的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能够避免病害大面积爆发。
2、在大面积爆发时,将12.5%腈菌唑乳油600倍液、40%氟硅唑水分散剂7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500倍液交替使用,连续2次后,能有效缓解海棠锈病。
二、有哪些综合防治措施1、不宜将蔷薇科植物(海棠、木瓜)与柏科苗木(龙柏、桧柏)栽种在同一地块中,目的是为了切断传播源,避免反复感染海棠锈病。
2、在降雨量为4-10mm时,将1:2:100的波尔多液或波美0.5°-0.8°的石硫合剂喷洒在树上;在降雨量超过10mm时,将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喷洒在海棠树上3、在春季2-3月,及时修剪松柏类植物上的病虫枝,然后喷施药剂消灭越冬病原菌;在秋季8-9月锈孢子堆成熟时,向海棠树上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
海棠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棠锈病在我国各个省市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海棠叶片上病斑密布,致使叶片枯黄早落。
该病同时还会危害桧柏、侧柏、龙柏、铺地柏等观赏树木,引起针叶及小枝枯死,影响园林景观,那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锈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那么海棠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避免将海棠、松柏种在一起。
园林风景区内,注意海棠种植区周围,尽量避免种植桧柏等转主植物,减少发病。
如景观需要配植桧柏时,则以药剂防治为主来控制该病发生。
2.结合修剪,在2-3月适当剪除桧柏等寄主上的重病枝,减少侵染来源。
3.春季当针叶树上的菌瘿开裂,即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时,降雨量为4-10mm时,应立即往针叶树上喷洒药剂:1:2:100的波尔多液;波美0.5-0.8度的石硫合剂。
在担孢子飞散高峰,降雨量为10mm秋季8-9月份锈孢子成熟时,往海棠上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粉锈宁。
4.化学防治:建议用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国光黑杀)2000-2500倍,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连用2次,间隔12-15天。
注意:使用唑类药剂防治锈病时,幼嫩花木及草坪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不可加量和缩短间隔期使用,以免发生矮化效果。
月季花锈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月季花锈病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
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月季花锈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花锈病症状:春季萌芽期,病芽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桔红色粉状物,象朵小黄花;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天后枯死。
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后在叶背面生成桔红色孢子堆。
秋季腋芽被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
月季花锈病发病规律:本病菌主要以菌丝在月季病芽内越冬,次春3月下旬,病芽萌发时即开始发病,产生夏孢子,并向叶面上传播侵染。
病叶上的冬孢子也能越冬,次年春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幼叶嫩梢,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叶又产生夏孢子。
夏孢子可多次产生,重复扩大侵染,潜育期最短7天。
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
5月下旬至7月初为发病盛期。
8月可旬。
平均气温在27度以上,病害不发展,28度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
9月可旬以后,仅腋芽发病。
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发病则重。
月季花锈病防治方法:
(1)及时摘除病芽,在3月下旬至4月可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
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2)4月上旬或8月下旬两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
可选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也可
在春季发芽前喷0.1石硫合剂;或在发病初期喷0.2石硫合剂。
以上就是月季花锈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什么时候使用效果好回答代森锰锌、多菌灵、己唑醇、氟硅唑、世高等为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间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为常见病症。
一、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1、代森锰锌、多菌灵、己唑醇、氟硅唑、世高等为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
可以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2、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防治时,间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3、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枝干上可能长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现象。
二、什么时候使用农药防治锈病效果好1、对于小麦锈病,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打药防治效果好,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
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比较好。
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千克防治小麦锈病,也可以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千克来防治小麦锈病。
2、花椒锈病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此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好。
选用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5-2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
树木花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树木花卉病虫害一直是妨害植物健康生长,困扰着广大绿化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如何发现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事关绿化事业的大局,现将树木花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列举出来,以便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
白粉病为害对象:月季、蔷薇、山刺玫、风仙花、玫菊花、杨、柳、槐、栎、玫瑰、大丽花、栗、核桃、泡桐、桑、朴、臭椿、苹果、梨、桃、丁香为害状况:为害叶、枝、花柄花芽长出一层白粉状物,叶片卷曲,枝条畸形,严重时花少而小,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早春发芽前,彻底剪除罹病枝叶,集中烧毁,再喷3—4度石灰硫磺合剂。
2、生长期喷50%代林铵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800倍液。
黑斑病为害对象:月季、蔷薇、山刺玫、黄刺玫、榆叶梅、杨、核桃、油桐为害状况:主要为害叶片,叶上长出紫黑褐色或褐色圆形斑或不规则的轮纹斑,引起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根据病情可喷10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
锈病为害对象:蔷薇、玫瑰、月季、萱草、菊花、云杉、落叶松、马尾松、云南松、黑松、油松、毛白杨、枣。
为害状况:为害叶、茎、花茎和花蕾,产生橙黄色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及时清除。
2、生长期药剂保护,喷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97%敌锈钠250—300倍液(加0.1—0.2%洗衣粉)。
灰霉病为害对象:牡丹、仙客来、菊花、芍药、葡萄、杨、柳为害状况:为害叶、茎和花,紫褐或褐色病斑,长出灰霉病状物,茎上病斑软腐,致使植株折倒。
防治方法:1、注意通风透光,及时剪除病枝叶,集中烧毁。
2、药剂保护,喷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波或代森锣800—1000倍。
褐斑病为害对象:榆叶梅、菊花、贴梗海棠、除虫菊、杨、沙枣为害状况:被害叶上有褐色或黑褐色圆形病斑,叶渐变黑,枯死。
防治方法:1、冬、春季彻底消除病叶、枝,并烧毁。
花卉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病害,世界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多有发生。
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
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1、症状特点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2、病原菌及其生活史2.1病原菌种类锈病由锈菌寄生引起。
锈菌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侵染花木常见的锈病有以下几种。
2.1.1柄锈菌属(puccinia)如引起萱草锈病,草坪禾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和冠锈病,结缕草锈病,鸢尾锈病,菊花柏锈病和黑锈病,紫菀锈病,向日葵锈病,天竺葵锈病和蜀葵锈病等10多种。
2.1.2单孢锈菌属(uromyces)如引起唐菖蒲锈病,香石竹锈病和紫菀单胞锈病等。
2.1.3多孢锈菌属(phragmidium)有玫瑰、蔷薇和月季等锈病。
2.1.4胶孢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苹果属、梨属等20多种锈病,桧柏、龙柏等多种柏树锈病。
2.1.5柱锈菌属(cronartium)有牡丹、芍药锈病、松瘤锈病、红松疱锈病、樟子松疱锈病等。
2.1.6鞘锈菌属(coleosporium)有紫菀锈病、红松松针锈病、油松松针锈病和樟子松松针锈病等。
2.1.7层锈菌属(phakospora)有菊花褐锈病等。
2.1.8栅锈菌属(melampsora)有毛白杨锈病,落叶松-杨锈病,胡杨锈病等。
2.2生活史2.2.1孢子种类锈菌的生活史最简单的只有冬孢子(代表符号Ⅲ),最复杂的有五种类型孢子,即性孢子(○)、锈(春)孢子(Ⅰ)、夏孢子(Ⅱ)、冬孢子和担孢子(Ⅳ)。
花木病害类型识别及防治措施花木病害类型识别及防治措施花木病害类型根据病原生物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根据病原传播方式可分为:种传病害、气传病害、土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我们今天就根据病原生物类型谈谈花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一、病害识别(一)、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在花木植物中占主导地位,数量达80%以上。
真菌没有叶绿素,营养体主要是菌丝,可以生长在寄主植物体内和体外,营养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产生繁殖体如分生孢子等。
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和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植物,该类病害偏爱潮湿环境,一般在寄主花木的叶片、茎或其他组织部位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常见的有白粉、锈粉、煤污、霉层(霜霉、青霉、黑霉、绿霉)等,这些病症特征,是确定病原所属种类的重要依据,如各种花木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炭疽病和煤污病等等。
真菌性病害从外部病状上常见的有变色、腐烂、组织坏死(叶斑、穿孔、立枯、溃疡和猝倒等)、萎蔫、畸形(瘿瘤),常见的有菊花褐斑病、玫瑰霜霉病、幼苗立枯病、各种花卉成株后的根腐病等。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相对较少,主要是由细菌侵染所致,多为急性坏死。
往往发病部位有斑点、溃疡、畸形等病灶,病灶上会出现水渍状、油渍状甚至菌脓。
细菌形态微小,一般只能在潮湿环境里生存,进入植物体内只能在细胞间隙或木质部导管的死细胞里繁殖,不能透入完整的活细胞,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伤口)或天然孔口(气孔、水孔、蜜腺等)侵入花木植物体。
常见的有桉树褐斑病、百合软腐病、月季根瘤病、香石竹细菌性枯萎病和多种花木的白粉及霜霉病等。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病毒侵染引起,可危害多种花卉植物,引起病株产生变色、斑点、环纹、明脉、丛生、矮化、畸型和坏死等症状。
花叶是病毒病常见的症状,通常叶片深浅色泽不匀,出现花斑点,外表没有病症。
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叶蝉、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
也会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种苗和花粉传播。
玫瑰锈病防治方法
一、玫瑰锈病发病症状
玫瑰锈病是玫瑰的主要病害,在西南各地发生普遍,四季温暖、冬雨多雾地区发病较重,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在我省一些地区发病率高达80%。
白花、紫花玫瑰均受感染,引起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同时还危害蔷薇属多种植物,此病侵染叶片、叶柄、花萼和嫩茎,先在正面出现小黄点,或桔红色多角形病斑,6、7月份叶片反面出现许多杏黄色粉状物,在叶柄和嫩枝上病斑为黄色瘤状突起。
这是它的“夏孢子”,由风雨传播扩散。
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玫瑰多孢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部及残株落叶上越冬。
二、玫瑰锈病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抵抗力;注意通风透光及排水,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湿度,减少发病条件。
3.化学防治,5~8月间每两周喷一次1∶1∶150~200倍波尔多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也可选用下列农药进行喷雾:97%敌锈钠250~300倍液(每百斤药液中加入50~100克肥皂粉),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绿得保300~4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25%福星乳油5000~8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等。
海棠锈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同时还会危害桧柏、侧柏、龙柏、铺地柏等观赏树木,引起针叶及小枝枯死,影响园林景观。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针叶树寄主体内越冬,可存活多年。
次年3-4月份冬孢子成熟,菌瘿吸水涨大,开裂,冬孢子形成的物候期是柳树发芽、山桃开花的时候。
当时旬平均温度为8.2-8.3℃以上,日平均温度为10.6-11.6℃以上,当又有适宜的降雨量时,冬孢子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冬孢子萌发5-6小时后即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据报道,在四川贴梗海棠上该病的潜育期为12-18天,垂丝海棠上则为14天。
在贴梗海棠上,3月下旬産性孢子器和性孢子,4月上旬产生锈孢子器,下旬产生锈孢子。
在北京地区,4月下旬贴梗海棠上产生桔黄色病斑,5月上旬出现性孢子器,5月下旬产生锈孢子器。
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性孢子由风雨和昆虫传播,2-3周后锈孢子器出现,8-9月份锈孢子成熟,由风传播到桧柏等针叶树上,因该锈菌没有夏孢子,故生长季节没有再侵染。
该菌除了侵染桧柏外,还侵染圆柏、龙柏、沙地柏、刺柏、铅笔柏、柱柏、翠柏等针叶树种。
寄主种类虽然多,但各阶段所表现的症状基本相同。
该病的发生、流行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春季多雨而气温低,或早春干旱少雨发病则轻;春季多雨,气温偏高则发病重。
如北京地区,病害发生的迟早、轻重取决于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的降雨量和次数。
该病的发生与寄主物候期的关系:若担孢子飞散高峰期与寄主大量展叶期相吻合,病害发生则重。
锈病主要危害海棠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
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
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橙黄色的小点粒,后期变为黑色。
病组织肥厚,略向叶背隆起,其上有许多黄白色毛状物,最后病斑变成黑褐色,枯死。
叶柄、果实上的病斑明显隆起,果实畸形,多呈纺锤形;嫩梢感病时病斑凹陷,易从病部折断。
桧柏等植物被侵染后,针对和小枝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褐黄色瘤状物,雨后瘤状物(菌瘿)吸水变为黄色胶状物,远视犹如小黄花,受害的针叶和小枝一般生长衰弱,严重时可枯死。
花卉苗木锈病的综合防治方法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病害,世界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多有发生。
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
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症状特点: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一、综合防治:1、杜绝和减少菌源: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如新建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时,将观赏植物与转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锈病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与二针松、三针松等都不能混值。
如已经混栽,最好彻底清除转主寄生,如难以清除,应加强转主寄生病害防治。
在孢子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为减少孢子飞入传病,将被传病的植物种在传病植物的上风口处,以减轻发病。
防治单主寄生锈病,在秋末到次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
2、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抗病力,建园前选择合适地段,做好土壤改良,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病虫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二、药剂防治1、冬季施药:秋末到次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预防,可喷2~5度石硫合剂,或45%结晶石硫合剂100~150倍液,或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混合液,配置时先将五氯酚钠加200~300倍水稀释,再慢慢倒入石硫合剂液,边倒边充分搅拌,调成波美度2~3度药液,不能将五氯酚钠粉不加水稀释就加入石硫合剂中,以免产生沉淀。
花木锈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病。
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
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病症特点
病株因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综合防治
(一)消减菌源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可将观赏植物与转主寄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不能混植。
防治单主寄生的锈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要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
在孢子堆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二)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
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
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
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
经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虫枝和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三)药剂防治 4、5月份是锈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施劳恩格润粉锈唑,每100ml稀释300-400倍液,均匀喷施叶面;或使用快刻稀释600-650倍液进行杀菌处理,可有效防治锈病。
发病严重时期喷施粉锈唑可结合杀菌剂菌杀使用。
防治转主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
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广谱杀菌剂,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为8-10天。
(四)严格检疫许多树木枝干锈病是检疫对象,应从无病区引进苗木,从无病母株上采集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
(五)选育抗病品种花卉苗木种类和品种抗锈病能力有明显差异。
因此,选育抗锈病花卉苗木品种是防治锈病经济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