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金属矿成矿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15
1区域地质背景山西繁峙县金鸡沟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山西断隆—五台隆起北东部。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为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热液来源和主要含矿岩石。
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成矿热液多次叠加,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五台群柏枝岩组、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质概况2.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仅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黄、灰色亚砂土和全新统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
2.1.2构造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共发育四条断裂F 1,F 2,F 3,F 4,断裂破碎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
1)F 1为张扭性断裂,长约950m,宽约15m,产状为220°∠73°。
破碎带内充填断层泥、断层角砾及构造蚀变岩,角砾成分主要为五台期黑云奥长花岗岩。
断裂带内热液多次填充,黄铁矿化较普遍,局部可见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及黄铜矿化,多呈细脉状、星点状、浸染状及团块状。
蚀变多为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叶蜡石化。
两侧围岩均为五台期黑云奥长花岗岩,赋存一条金矿化体。
2)F 2为张性断裂,长约500m,宽约4m,产状为200°∠75°,破碎带内充填烟灰色英脉、乳白色石英脉,碳酸盐脉和构造角砾岩。
乳白色石英脉呈角砾状,含星点状黄铁矿。
烟灰色石英脉以含黄铁矿为主,局部见星点状或团块状方铅矿和闪锌矿,该脉厚0.2~3m 不等。
断层上下盘均为五台期黑云奥长花岗岩,蚀变多为硅化、高岭土化、孔雀石化。
Cu-I,Au-I,Ag-I 3个矿体均赋存于此断裂破碎带中。
3)F 3断裂,长1000m,宽2m 左右,产状为210°∠50°,正断层。
破碎带蚀变强烈,周边在该断裂破碎带中赋存金矿体。
4)F 4断裂,长400m,宽4m 左右,产状为180°∠80°,正断层。
破碎带内充填黄褐色断层泥及断层角砾,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及绢云母化较普遍。
威海东部地区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摘要】威海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苏鲁造山带东端,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
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威海东部地区,以金、银、铜、铅、锌、钼为主。
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数据表明,多金属成矿时代为110-120Ma,与燕山晚期伟德山岩浆岩活动时代一致。
通过对典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的综合分析,得出威海东部地区多金属矿有其特定的成矿规律:它是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伟德山岩体)有关的一个成矿系列。
由伟德山花岗岩体内部至外围,基本形成了“内部钼、银-中边部铜-边外部铅锌-外围金”的多金属矿分布环带,显示了伟德山花岗岩“亲有色金属、疏贵金属”的展布规律特征。
【关键词】威海东部;多金属矿;伟德山花岗岩;成矿规律威海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苏鲁造山带东端,是山东省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之一[1]。
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威海东部地区,以金、银、铜、铅、锌、钼为主[2]。
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苏鲁造山带东端,为胶南~威海隆起区(Ⅲ)、威海隆起(Ⅳa)[3]。
区内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荆山群(Pt1j)、中生界白垩系莱阳群(Kl)、青山群(Kq)以及新生界第四系(Q);区内岩浆岩广布,主要为新元古代晋宁期花岗岩和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其中燕山晚期伟德山序列花岗岩与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区域构造型式以韧性变形构造及脆性断裂构造发育。
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多金属矿有:铜矿(点)7处、铅锌矿床2处、钼矿床(点)5处,多金属共生矿床3处、金矿床(点)37处、银矿床(点)5处。
2 成矿规律区内多金属矿主要受早白垩世燕山晚期伟德山序列侵入岩、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
各种矿产其控矿机制和因素虽略有差别,但其又具有相类似的成矿规律。
2.1 成矿物质来源通过岩矿石、单矿物稀土和微量元素测试,推断出伟德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既是区内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条件。
江南钨矿带(江西段)成矿规律导读:近十多年来,江南钨矿带江西段相继发现了大湖塘和朱溪两个世界级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先后刷新了单个钨矿床钨资源储量规模的世界纪录。
使得江西省长期存在的“南钨北铜”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截至2020年7月,江南钨成矿带(江西段)已探获钨资源储量超550万t,约占中国总钨资源储量的50%,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钨矿资源储量分布格局。
江南钨矿带江西段钨矿勘查成果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表明这里是超大型钨矿床最有利成矿区段,其成矿规律倍受关注。
江西赣南以石英脉型黑钨矿而闻名于世,号称“世界钨都”,前人已总结了“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
而江南钨矿带(江西段)的钨矿床,以规模大、类型多、共伴生组分复杂、成矿年龄新等特点明显区别于赣南钨矿床。
本文系统分析了江南钨矿带(江西段)钨成矿背景和控矿因素,总结了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划分了钨成矿系列,建立了“多位一体”钨矿成矿模式。
研究成果为江南钨矿带(江西段)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江南钨矿带全带以及全国其它地区钨矿勘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0引言钨是我国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和资源储备的重要目标矿产。
江西金属矿产素有“南钨北铜”的分布格局,以萍乡—广丰断裂为界,南界面为赣南地区、北面为赣北地区(图1、图2)。
赣南以石英脉型黑钨矿而闻名于世,号称“世界钨都”;赣北地区以铜矿床而著称,赣北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壳幔混合型岩浆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具有独特的成矿专属性,并对赣北地区的找矿起指导作用。
2010年,王登红在南京“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讨”会议上,首次提出江西“南钨北扩”的观点。
赣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西段)和江南成矿带(江西段)。
近十年来,江南成矿带(江西段)大湖塘与朱溪两个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相继刷新了单个钨矿床钨资源储量规模的世界纪录。
江南钨成矿带(江西段)钨矿以储量规模大、矿体类型多、共伴生组分复杂、成矿年龄新等特点区别于赣南钨矿床。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引言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钼矿资源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成矿规律。
钼矿资源特征地理分布中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钼矿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矿石类型中国钼矿主要以钼矿石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辉钼矿、钼闪石和钼铜矿等。
其中,辉钼矿是最常见的钼矿石,钼的含量较高,在中国的钼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床类型中国钼矿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蚀变型、砂岩型和热液型等。
其中,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是中国钼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钼矿矿床分布广泛,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钼元素;斑岩型钼矿矿床则是在斑岩侵入过程中形成,富含钼矿石。
钼矿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因素钼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壳演化和流体作用等。
地质构造对于钼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浆上升和成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是形成钼矿的关键因素,岩浆中富集的钼元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会富集形成钼矿石。
成矿过程钼矿的成矿过程通常经历岩浆活动、矿质输运和成矿作用三个阶段。
岩浆活动阶段是形成钼矿矿床的起始阶段,岩浆中所携带的钼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实现富集和沉淀。
矿质输运阶段是指钼矿石通过流体的输运和迁移形成矿体。
成矿作用阶段是指热液流体在矿体形成后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的过程。
成矿规律中国钼矿成矿规律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东北地区的钼矿多与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拉旗山岩等有机岩体相关;西南地区的钼矿则多与侵入岩有关,例如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
此外,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矿物赋存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中国钼矿资源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多样。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要求有行文结构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锡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广泛应用,但锡矿资源极不稳定,因此分析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显得无比重要。
从形态学上而言,中国锡矿有液态脉状矿、凝状矿和沉积矿等形态,而大多数
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地。
液态脉状矿主要有分配于碱性玄武质岩体中,大多数脉状矿主要为硫酸盐矿,有较少的金属矿物,王宝森脉、绿九寨脉以及四川等处的湛江脉属于其中。
凝状矿多分布浅滩、山溪等低引力区,形态主要以低温熔融沉积形式出现,凝状矿多为金属矿,炎黄山、大安溪等属于其中。
沉积矿的成矿规律则是以沉积变质、活动晶体及熔融凝固作用为主,出现范围最广,以陕西、湖北、湖南等省的锡矿为代表性。
此外,锡矿的成矿规律还需遵循热液传输成矿作用,其实质是大量热液和物质
从分界带、断层、火山和可热可裂性岩石中渗入,使锡矿被输移到新的构造组合中,同时热液被升温及被负重节制,导致矿体产出及表面晶体熔化等形式的热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既涉及形态、分布,又涉及热液传输成矿作用,
这些复杂的成矿规律必须在勘探、开采中充分做到遵循,才能保证锡矿的稳定开采。
170江西省钨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廖志权,邹振威(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钨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稀有金属,在工业、制造业、国防等领域都有着战略性地位。
本文探究了我国最大的钨矿资源储备地——江西省的钨矿资源特征,分析其成矿规律,对于现阶段江西省钨矿勘查开采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钨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对当地钨矿山资源合理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江西省;钨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9-0170-2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ungsten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LIAO Zhi-quan, ZOU Zhen-wei(Southern Jiangxi geological survey team of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Ganzhou 341000,China)Abstract: Tungsten is an important rare metal, which has a strategic position in industry, manufacturing, national defense and other fiel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ngsten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largest tungsten resource reserve in China, analyzes it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ungsten mining exploration in Jiangxi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ungsten resources, hop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ocal tungsten resources.Keywords: Jiangxi Province; Characteristics of tungsten resource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于稀有金属的开采优化也被提上日程。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彩虹铜矿床初步总结陈超,李鹏,苏妤芸,玛依拉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区域地质特征第三章矿区地质特征第四章矿体地质特征第五章矿床成因初步探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概况彩虹铜多金属矿区隶属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所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北纬:42°09′00″;东经:88°49′00″,面积9.25平方千米。
矿区交通条件便利,西距314国道约56千米,北距托克逊县城120千米,通往矿区有简易公路可行。
交通位置见图1—1。
彩虹铜多金属矿矿区图1—1 交通位置图矿区属中低山地形,海拔1100-1500米,一般相对高差50-100米,水系南北向。
由于出露岩性为大理岩、片岩等易风化剥蚀岩石,所以山体浑圆,只是由少数中酸性及基性脉岩构成的山脊而显棱角分明。
矿区内除沟谷中有冲洪积物外,其它地段覆盖甚少。
矿区为大陆干旱气候区,夏热冬冷,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2℃,冬季最低可达-30℃。
本区年降水量稀少,平均为33.72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500毫米,远远高于降水量。
区内无常年流水和井泉,但在6-8月间偶见暴雨,可形成暂时性洪流。
区内植被稀少,沿水系见有少量的麻黄草、梭梭柴等。
第二节前人工作及研究现状近几年来彩虹铜多金属矿一带的矿产工作主要集中在彩虹矿区和其东部的彩华沟硫铜矿。
(一)1988—1989年,新疆地质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开展1∶20万化探异常检查工作,在距彩虹铜多金属矿东8千米的彩华沟一带发现了火山岩型块状含铜黄铁矿矿床,初步圈定了地表矿体和矿化带范围,钻探验证浅部见浸染状及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体,但未进行深部评价。
(二)1989年,新疆地质局物化探大队在彩华沟硫铜矿矿区配合铜矿普查进行了物探TEM新方法剖面测量工作,发现了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的TEM异常多处,但浸染状矿体异常显示不佳,推断几处TEM异常是块状硫化矿体的反映,确定引起主异常地质体其顶板埋深300米,提交验证孔深400米,但钻探验证时仅施工了250米终孔未能达到地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