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泊船瓜洲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汇总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汇总《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泊船瓜洲朝代: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泊船瓜洲》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泊船瓜洲》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一)“间”字读音小考《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代表名作,被选入多种小学语文课本。
此中关于首句末字“间”的读音一直颇有争议,人教版的教参上注明的音是第四声,音同“见”。
我觉得这个字的读音需要商榷。
古代诗词作品常涉及到的“押韵”和“平仄”。
很多老师以为《泊船瓜洲》的韵脚字是“间、山、岸、还”,而且从韵脚上剖析无论“间”念第一声还是第四声都是合韵的,本来不是。
昔人作诗讲究音韵合辙,而且韵脚的字不得随便取,必须要在同韵中取得。
而且韵有标准,这标准便是“平水韵”和“广韵”。
在我国汗青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概略上都有一个互助的用韵标准,这便是各种韵书。
但在隋代以前,还没有这种韵书。
从隋代陆法言开始,以四声分为二百零六韵,编为《切韵》一书,便成为千古韵书之祖。
继《切韵》之后,唐代孙愐编撰《唐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广韵》,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
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
《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
宋代丁度等还编撰了《集韵》。
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
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
但是,刘渊的平水韵也已佚失。
在《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跟宋同时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
这便是后来通畅的“平水韵”。
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作为作诗吟词的用韵范例书。
王安石作《泊》是在熙宁八年春仲春,也便是公元1075年,在《广韵》之后,“平水韵”之前。
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
至于王安石取法哪本韵书不得而知,至于此“间”字读音一一剖析如下:1.《广韵》中“间”字音为“古莧切,去襇,見”,去声,念第四声。
泊船瓜洲bï chuán guā zhōu【宋】·王安石【sîng 】wáng ānshí京口瓜洲一水间,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钟山只隔数重山。
zhōng shān zhīgã shù zhîng shān春风又绿江南岸,chūn fēng yîu lǜ jiāng nán àn明月何时照我还。
míng yuâ hã shízhào wǒ hái【注释】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
今南京紫金山。
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
【译文】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
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
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
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
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
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
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
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
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的知识点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主要内容】《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重点词】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_五年级语文知识点_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的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课文背景资料(1)《泊船瓜洲》:①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
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
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
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②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
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
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
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
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
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
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
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2)《秋思》: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
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
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3)《长相思》: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
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生字组词《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衍生注释:1. 泊船:停船。
泊,停泊。
2.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3.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重。
二、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瓜洲时的所思所想。
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写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与故乡的距离,虽然中间只隔了一条江和几座山,但却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极为精妙,把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生机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借明月表达了自己急切的归乡之情,就像在外漂泊很久的游子,总是盼望着能早日回到家乡的怀抱,这明月就像是他归乡的希望之光。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在政治上推行变法,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在文学上,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于把深刻的思想融入到简洁的文字之中。
他的诗、文、词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运用片段:我在外地打工已经很久了,每次看到窗外的景色,就像王安石诗里说的那样。
我和家乡之间虽然没有山水相隔,但忙碌的工作让我很少有机会回去。
看着春天的景色,我就会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多么希望能像那明月一样,快快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家乡啊。
《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衍生注释:1.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2. 行人:指送信的人。
3.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二、赏析:诗的开头“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本是无形的,但诗人却通过“见”字,把秋风和自己的秋思联系起来,秋风一起,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
“欲作家书意万重”写出了诗人想要写家书时,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的复杂心情。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文笔记《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衍生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二、赏析: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在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这个字用得简直绝了。
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好像春风就是一个神奇的画家,一路走过,所到之处都被它染上了绿色。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离家乡并不远,隔江相望,好像近在咫尺。
可后面又说“明月何时照我还”,那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诗人虽然离家乡这么近,却不能回去,只能望着明月,期盼着能早日归乡。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推行了很多变法改革,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诗也很有特色,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小明分别,他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
过了一段时间,我特别想念他。
站在我们曾经一起玩耍的公园里,我就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
我就想啊,小明所在的那个南方城市,是不是也到处都是春天的绿色了呢?我就像王安石思念他的家乡一样,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哎,真希望他能早点回来,就像诗人希望能早日回乡一样。
《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衍生注释:1.秋思:秋日里的思念。
2.洛阳:今属河南。
3.欲:想要。
4.作:写。
5.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6.行人:指送信的人。
7.临发:即将出发。
8.开封:打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二、赏析:这首诗把那种思乡之情描写得特别细腻。
你看,在洛阳城里感受到秋风,就立刻想要写家书。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笔记一、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字词解释。
1. “泊船”- 就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想象一下,船就像一个走累了的旅行者,找到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息。
2. “瓜洲”- 是一个地名,在长江北岸,现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3. “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这京口和瓜洲啊,就隔了一条长江水,所以说“一水间”。
4. “钟山”- 就是现在的紫金山,在江苏省南京市。
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附近呢。
三、诗句解析。
1.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这两句是说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水,而钟山距离这儿也不过是几座山的距离。
王安石站在瓜洲的船上,他心里想着家的方向。
就好像我们出远门,在离家乡不太远的地方,心里就开始惦记着家了。
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可太妙了。
这个“绿”字啊,王安石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才选出来的呢。
据说他一开始用了“到”“过”“入”等好多字,最后才敲定“绿”字。
这个“绿”字让整个江南都活了起来,就好像春风是一个神奇的画家,拿着绿色的颜料,把江南大地涂得绿油油的。
“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美好的春景里,王安石看着天上的明月,就想啊,这月亮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月亮在古诗里常常是思念的象征,他看着月亮,就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了。
一、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字词解释。
1. “秋思”- 就是秋天的思念。
秋天啊,树叶落了,天气凉了,人们就容易想家,想亲人。
2. “洛阳城”- 是当时的一个大城市,在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
3. “见秋风”- 一看到秋风就不得了啦。
秋风一起,就好像是一个信号,告诉诗人秋天来了,该想家了。
4. “欲”- 是想要的意思。
诗人想要写一封家书。
5. “意万重”- 就是心里有千言万语的意思。
他心里的想法太多了,像一团乱麻,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
五年级上册三首古诗学霸笔记以下是五年级上册三首古诗的学霸笔记:《泊船瓜洲》1. 诗意: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2. 中心思想: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回归仕途的渴望。
3. 重点字词:泊船:停船靠岸。
泊,停泊。
绿:吹绿。
绿,动词,使……绿。
还:回。
4. 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情感真切。
(2)语言凝练,意蕴丰富。
(3)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秋思》1. 诗意: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拂过,勾起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想给家人写一封信,却觉得要说的话太多了,匆忙间不知道从何说起。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2. 中心思想: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3. 重点字词: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万重,很多。
恐:担心。
说不尽:表达不完。
又开封:开封,打开信封。
这里指重新打开信封。
4. 写作特点:(1)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刻画深入人心。
(3)情景交融,将思乡之情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之中。
《长相思》1. 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时,每个帐篷里都听到有人在外面说:“风又急,雪又紧。
”说是这样说,但是当将士们走出帐篷准备行军时,一种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在激励着他们。
全军将士日夜兼程地赶路……2. 中心思想:本词描写了将士们在行军途中经历的艰辛和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边疆的热爱和对英勇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3. 重点字词: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天气变化无常。
更,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创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王安石是在那
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练习题~~~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代诗人。
作者的家乡在,从到作者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什么意思?。
“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
全诗,作者借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