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_王艺
- 格式:pdf
- 大小:300.99 KB
- 文档页数:5
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的研究
杨艳美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C版》》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采用栽培种培养基培养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分离物,获得了松乳菇接种物。
并利用此接种物进行了马尾松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比较了接种处理与对照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
结果表明,松乳菇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
【总页数】1页(P85-85)
【作者】杨艳美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丰县林业局高乐山林业管理站湖北咸丰 44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48
【相关文献】
1.磷对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双色蜡蘑草酸、氢离子和磷酸酶分泌的影响 [J], 薛小平;张深;李海涛;陈吉;黄建国
2.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与红汁乳菇L.hatsudake子实体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J], 王冉;于富强
3.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培养及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研究 [J], 刘君昂
4.松乳菇、红汁乳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突破 [J], 巩建厅
5.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J], 董爱文;符星辉;黄美娥;陈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其根际环境的影响王先强;周运超;周玮;何志敏;邓镇江;陈谋会【摘要】应用原位显色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苗木根际pH、Eh的变化以及对马尾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P)和氮磷钾肥(N+P+K)对马尾松幼茁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最有效地增大马尾松幼苗的酸化范围;磷肥(P)使得马尾松幼苗根际呈现最强还原态.【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029)004【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马尾松;施肥;根际土壤;pH;Eh【作者】王先强;周运超;周玮;何志敏;邓镇江;陈谋会【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8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
施肥技术是育苗过程培养优良苗木的关键技术之一。
根际微域环境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其被植物根系的吸收利用有直接影响并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根系是林木生长的基础,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1],故对根系的研究极其关键。
通过测定植物根际pH和Eh的变化来剖析根—土界面的理化环境、养分在根际的转化和酶的再分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以马尾松幼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施肥处理对马尾松根—土界面pH值及Eh变化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根系的影响。
为马尾松苗木的科学施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1 材料选取优良马尾松种子播种、育苗,分别施用氮(N)、钾(K)、磷(P)、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氮磷钾(N+P+K)肥料作为基肥,ck为对照(不施肥),每组施肥3个重复。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高晓磊;张丽仔;唐窈;邹锋;熊欢;朱景乐;唐骏【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2)11【摘要】【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栓皮栎菌根化苗木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北京种源(BJ)和河南种源(HN)的栓皮栎幼苗为试材,研究接种硬皮马勃(Sc)对BJ和HN栓皮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细根生长、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根尖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1)BJ和HN栓皮栎未接菌幼苗除叶片蒸腾速率(T_(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外,各生长及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2)接种Sc能够显著提升BJ及HN栓皮栎幼苗根尖IAA和ABA的含量,增加两个种源栓皮栎幼苗细根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P <0.05),且BJ菌根苗的细根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显著高于HN菌根苗;接种Sc显著提高了叶片的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P_(n)),HN-Sc处理的P_(n)值最高,达到了7.17μmol·m^(-2)·s^(-1);HN-Sc栓皮栎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提升(P<0.05)。
接种Sc 190 d后,BJ和HN的苗高、地径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8.9%~19.5%、14.4%~14.9%(P<0.05)。
【结论】接种Sc能够显著促进BJ和HN栓皮栎幼苗生长和细根发育,提高叶片SPAD值,改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且Sc对BJ栓皮栎幼苗的根系促生效果更好,对HN栓皮栎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用更强。
【总页数】8页(P63-70)【作者】高晓磊;张丽仔;唐窈;邹锋;熊欢;朱景乐;唐骏【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国有信阳市平桥区天目山林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89【相关文献】1.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柏木幼苗生长的影响2.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3.外生菌根真菌接种与铝胁迫对土贡松幼苗生长的影响4.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槲树幼苗生长、光合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5.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益生菌对盆栽马尾松苗生长的影响
方丽英;吴庆梅;吕成群;黄宝灵;农韧钢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7(028)005
【摘要】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不同组合接种到盆栽的马尾松幼苗根部,结果表明:2号固氮菌+解磷菌组合处理的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长11.6%;2号固氮菌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长23.3%;两种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组合处理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45.5%和48.8%.而土壤中的N、P、K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号固氮菌则使土壤含氮量增加54.2%,其它处理均使土壤含氮量减少.可溶性磷增加20.0%~50.0%,可溶性钾增加144.4%~277.8%.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方丽英;吴庆梅;吕成群;黄宝灵;农韧钢
【作者单位】广西区森防站,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区乡镇林业工作总站,广西,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8.1
【相关文献】
1.1、2代马尾松林土壤浸提液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的影响 [J], 沈凌;丁贵杰
2.一二代马尾松林土壤养分特点及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J], 沈凌;丁贵杰;李默然
3.酸性土壤抗铝处理对土壤特性及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J], 杜晓明;刘厚田
4.有机物料对盆栽土壤养分及海棠苗生长量的影响 [J], 刘嘉芬;姚胜蕊;刘寄明;薛炳烨
5.马尾松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J], 李快芬; 丁贵杰; 罗晓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种真菌对马尾松幼苗抗铜性的影响高丙;黄建;鲁彦君【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2【摘要】基于外生菌根真菌在调控植物抗重金属胁迫中的巨大潜力,比较抗铜性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菌株(Ptch)侵染马尾松形成的菌根苗与非菌根苗在铜胁迫下的生长与光合适应性差异,为利用外生菌根菌修复铜矿区废弃地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铜胁迫(90 μmol·L-1)处理40 d后,菌根化苗的生物量以及相对含水量均大于非菌根化苗,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虽下降,但降幅明显较非菌根化苗小;同时,检测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菌根化苗的热耗散增加.此外,菌根化苗还显示了较高的SOD、POD、CAT活性以及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表明接种Ptch对于提高马尾松抗铜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总页数】5页(P146-150)【作者】高丙;黄建;鲁彦君【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5【相关文献】1.野外模拟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的缓解作用 [J], 于浩;陈展;尚鹤;曹吉鑫2.接种菌根真菌对青冈栎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J], 张中峰;张金池;黄玉清;徐广平;张德楠;俞元春3.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J], 马琼;黄建国;蒋剑波4.接种双色蜡蘑对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养分和铝吸收与分布的影响 [J], 辜夕容;倪亚兰;江亚男;贾豪5.接种双色蜡蘑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养分和抗铝性的影响 [J], 辜夕容;梁国仕;杨水平;陈翠玲;黄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株外生菌根真菌与三种松苗菌根的形成能力吴小芹;孙民琴【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6(26)12【摘要】松树外生菌根菌资源丰富,但实际应用的种类不多.为筛选出与松苗形成菌根能力较强的菌种,采用播种接菌和芽苗截根移栽接菌两种方法,对7株外生菌根真菌与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3种松苗的菌根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菌根以二叉分枝状为主,棒状菌根相对较少,多叉状菌根以马尾松较多.Pt2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厚且紧密,504、EG、Pt1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紧密程度中等,而505、ZJ和HX形成的菌根其表面菌丝则比较稀疏;Pt1、Pt2、EG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较长,而505、HX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极短.截根接菌时的感染率和感染指数要高于播种接菌.504形成菌根的能力最强,在3种松苗上的菌根感染率都达100%,感染指数最高可达90,最低也达70;Pt2和EG与马尾松和黑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而505和HX仅与马尾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Pt1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差,在3种松苗上菌根感染率和感染指数都较低.在3种松苗中,马尾松的菌根化状况最好,其次为黑松,湿地松的菌根化状况较差.【总页数】6页(P4186-4191)【作者】吴小芹;孙民琴【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相关文献】1.利用食用型外生菌根真菌生产菌根化苗木的研究(二)马尾松苗木菌根化效应[J], 黄建国;陈翠玲;辜夕容;袁玲;李勇;严合章2.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苗抗盐性的影响 [J], 黄艺;姜学艳;梁振春;季海波3.外生菌根真菌提高马尾松幼苗的抗旱性研究进展 [J], 陆兴杨4.外生菌根真菌接种与铝胁迫对土贡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J], 叶锦培;黄振格;梁彩霞;韦耀妮;黎植强;程飞5.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的研究 [J], 杨艳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肥对马尾松苗木根系及针叶内氮、磷、钾生化计量特征的影响周玮;王艺;苏春花【期刊名称】《森林工程》【年(卷),期】2024(40)1【摘要】了解马尾松根系及针叶中的氮(N)、磷(P)、钾(K)生化计量特征,判断其养分的限制性及利用情况,为马尾松苗木培育过程中的施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采用马尾松苗木的施肥试验,使用的磷肥是钙镁磷肥(P有效率为14%)0、50、100、200 g/株(P1、P2、P3、P4)4个水平。
分析磷肥对1年生马尾松苗根系及针叶在不同季节的N、P、K质量分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施用量对马尾松N、P、K及其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的影响显著(P<0.05)。
施肥后次年春季针叶在P2处理下N∶P=17.2,结果大于16,其余处理马尾松根系及针叶均N∶P<14,后期(冬季、次年春季)施磷肥针叶N∶P高于对照。
N∶K为2.83~29.30,均大于2.1,P∶K为0.68~3.82,K∶P均小于3.4,P2处理马尾松根系及针叶N∶K小于对照,P3、P4处理针叶N∶K均大于对照。
不同处理表现出马尾松生长过程受N、K元素限制,施磷肥后由于磷素质量分数增加而加剧了N、K元素的限制,特别是高质量分数磷肥施用(P3、P4)。
研究显示,大量的磷素添加(P3、P4)加剧马尾松生长中N、K元素的限制,马尾松苗培育中N、P、K按照适合比例配合施用更能促进苗木生长,不同器官N、P、K计量特征对马尾松生长的限制性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8页(P9-16)【作者】周玮;王艺;苏春花【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7【相关文献】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碳、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中国针叶林优势树种叶片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态分析3.磷肥对闽楠苗木生长及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影响4.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杉木林针叶氮磷钾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5.土壤氮含量对油松针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