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1 KB
- 文档页数:6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
(3)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3)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过程。
(3)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自身经历相结合,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过程。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展示。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课文情感态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江保卫战》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4. 团队合作活动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4. 讨论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5. 团队合作活动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团队合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大江保卫战》的文本。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表。
4. 团队合作活动的指导手册。
5. 学生评价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冲突解决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小组讨论法。
利用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二章: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2.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突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冲突。
2.2 人物介绍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冲突和解决方式的分析和讨论3.1 冲突的类型分析故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冲突。
引导学生理解冲突的重要性和作用。
3.2 解决方式的分析探讨故事中人物冲突的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4.1 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故事中的主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读作品。
4.2 寓意的理解解释故事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
强调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的理解。
5.2 拓展活动设计相关的阅读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分享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反馈机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材和辅助材料推荐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材料,如相关的小说、评论和研究文章。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7.2 教学资源的使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他们如何查找和使用相关资源。
第八章:教学计划调整与反思8.1 教学计划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灵活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主动探究的精神。
(2)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2)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
2.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1. 对文中深刻含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人生哲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朗读等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大江保卫战》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用书、练习册等教辅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大江保卫战》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用书、练习册等教辅材料。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并共同解决难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家长协助学生检查作业,纠正发音,巩固生字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大江保卫战》课文。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3. 教学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引导。
在讲解生字词时,要注重让学生多读多练,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大江保卫战》,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2. 学会通过朗读和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大江保卫战》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江保卫战》,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根据阅读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后练习题目。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朗读展示(10分钟)1. 教师选取文本中的精彩片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2.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提高朗读水平。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知识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私、奉献等品质。
七、感悟英雄(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谈谈对英雄人物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描写人物、环境的写作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培养阅读兴趣,学会主动寻找并阅读类似优秀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大江保卫战》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人物、环境的方法。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课文中所传递的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江保卫战》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江保卫战》的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人物的看法。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总结课文写作手法。
4. 品味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课文的精彩片段。
(2)学生分享品味感悟,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精神。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所学知识和技能。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7.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大江保卫战》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生僻词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和心理。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5.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并书写读后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和综合分析能力。
《大江保卫战》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江保卫战》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故事表演,提高表达能力。
2.2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发展。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故事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故事表演。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观点,评估其思考和分析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估其自我反思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其他类似的战争小说或历史题材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
4.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大江保卫战》的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等,表达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提供故事文本和相关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参考。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引用一些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预习活动让学生提前阅读《大江保卫战》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大江保卫战》教案《大江保卫战》教案1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__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揭题(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
大家一起看!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
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
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
1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它的体裁是
通讯。课文中再现了在1998年震惊中外的特大洪涝灾害中,人民解
放军不怕危险、不畏牺牲、奋勇抗洪的场景。课文中描写点面结合,
场面惊心动魄、震撼人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长江,我们的母亲河,曾经滋润了多少沃土,曾经养育了多
少华夏儿女,然而,1998年的夏天,引读——暴雨、大暴雨,一场
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
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2、这是一场不动刀枪却同样惊心动魄,不见硝烟却同样感天动
地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了太多难忘的瞬间、感人的画面。通
2
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中给我们描述了哪几个画面?
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却经历那难忘的日日夜夜,
去感受人民子弟兵与洪水顽强决战的动人情景吧!首先让我们聚焦九
江赛城湖,去看看发生在那儿的大堤抢险的画面。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学习第一场景:保大堤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这场战斗特点的
一个词。
2、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第二段,划出最让你感到震撼最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语句,
并细读所划之处反复体会。
3、交流
【预设一】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
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
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A、读了这句话,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惊心动魄的画面呢?
B、这样的画面触目惊心,但战士们却——“全然不顾”,那么他
们顾的是什么呢?——“大堤,保住大堤!”
C、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人民的生命,国家的财产,所以他
们顾的是大堤,更是人民、祖国。此时此刻,在你的心里这是一批怎
样的战士?
当你深深领悟到这点时,心中升腾起的有感动,更有敬佩,让我
们通过朗读来表达。
【预设二】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
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
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
A、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3
B、狂风肆虐,暴雨如注,巨浪滔天,被战士们化作了前进的动
力,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血肉之躯筑成阻击洪魔的屏障!这是一
种多么豪迈、多么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去看看这道狂风刮不倒、
巨浪冲不垮的人墙(图片)。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到了哪
些成语?
C、这些词正是对战士们英雄气概的最好诠释,让我们通过朗读
把这种英雄气概表达到极致!战士们的语言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
惊天动地,让我们读得更豪壮些。
【预设三】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
累。
A、 轻声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B、 你真会读书!能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吗?
确实,“鏖战”、“伤痕累累”也都充分显示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
的战斗,谁来读好它?
4、学习对联
A、四百多名官兵以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洪
水,保住了大堤,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深深震撼了你我,更激发起
作者的创作灵感。看,这副对仗工整、巧妙的对联写得多好啊,让我
们共同用心去感受。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谁能用
朗读来再现那场面?
5、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走进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接着
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战士们的英雄之举(视频)。
看完这个片断,相信大家的心情跟我一样,我们怎能不感动,不
崇敬?让我们用心用情读好第二段,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天地
之间。
(二)学习第二场景:战洪水。
1、刚才我们一起去感受了一幅英雄群像,接着让我们缩小镜头,
4
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英雄——黄晓文。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想
想黄晓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象?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预设四】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
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
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在
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A、作者用了哪些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感人的一幕?
B、是啊,这些动词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黄晓文的刚强、勇敢,
也充分显示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相信大家声情并茂廊的
朗读能更真切地再现好这感人的画面。
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洪救灾的伟大战斗中,我们
的子弟兵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簰洲湾,1998
年8月1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的官兵与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
高建成、杨德胜、马斐等十七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
浪尖铸成了17座永恒的丰碑。
4、同学们,像黄晓文这样的铮铮铁汉,像高建成、杨德胜这样
的抗洪英雄,还有太多太多,他们的事迹感动的不止是你我,更有天
地,所以说这是一场感天动地的战斗。
(三)学习第三场景:救群众。
1、大堤终于保住了,我们的战士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救护受灾
群众的战斗中去,请看——(出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一段,找出最令你震撼的地方,可以是
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可以做上批注,写写感受,再与你的同桌
交流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五】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
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5
A、从三个飞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也许,一分钟的松懈就会使无数房屋被冲毁;也许,一秒钟
的休息就会使无数生命被吞噬,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大家听。
【预设六】
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
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
望。
人民子弟兵救出的仅仅是周运兰和小江姗吗?
你能写出省略号的内容吗?
4、是啊,这样的场面太多太多,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所以说:
引读——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
徽闪烁。
5、确实,只要有危险的地方,就会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正如
小江珊奶奶所说:“孩子,你只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穿迷彩服的
人,就向他求救,他一定会来救你的”。在江奶奶的眼里,在所有滔
滔洪水中的群众心中,引读——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
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6、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救人场面,下面让
我们尽情读好这段话,把这些人民的救星们牢牢记在心里。
7、记住了这些震撼人心的救人场面了吗?试一试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刚才,我们一起去感受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里,既
有惊心动魄的英雄的群体像,也有感天动地的个体大特写,更有震撼
人心的救灾大场面,不同的表达方式凸现相同的主题——人民子弟兵
的英勇豪迈!
2、作为这次战斗的见证者。大江,引读——永远铭记着1998年
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铭记着这些的仅仅是大江吗?
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舒展庄重地读好这段话,读出人民的心声、
祖国的心声。
6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的思绪飘回到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们除了感动,
还有震撼,更有钦佩。那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用一句
话表达你的感受。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可
以是给人民子弟兵写信,可以是写赞美的诗。另外,建议大家去看看
电影《惊涛骇浪》,或登陆中国九江98抗洪专题网,去捕捉更多的画
面,去收获更多的感动。
同学们,今天,我们即将合上98抗洪这部辉煌大书,但我们已
将生命的奋斗和思考一起留给了历史,让我,让你,让在座的每一位
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