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19.50 KB
- 文档页数:62
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d)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这一划分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2分)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A. 哲学B. 经济学C. 社会学D. 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3、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系。
A. 正确B. 错误C. 可能正确D. 不确定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A. 正确B. 错误C. 可能正确D. 不确定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革命性D. 历史性6、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的本质是抽象的D. 人的本质是固有的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A. 实践性B. 时代性C. 矛盾性D. 革命性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理论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A. 实践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逻辑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正确的是?A. 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的本质是抽象的D. 人的本质是固有的11、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活动C.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基础D.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式12、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性是永恒不变的B.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C. 人的本质是自由意志的体现D. 人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01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进化论三个成果的发觉。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应了[ C ? ]。
直接来源阶级利益自然科学基础主观条件02在一元论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是承认世界的[ C ? ]。
同一性可知性统一性物质性03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 D ? ]。
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04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属于[ A ? ]。
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05"冲突无处不在,冲突无时不有。
"这句话说的是[ ? B ]。
冲突具有特殊性冲突具有普遍性冲突具有同一性冲突具有斗争性06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 B ? ]。
规律可以被熟识和利用规律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只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07熟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 B ? ]。
机械唯物主义熟识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熟识论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熟识论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熟识论观点08感性熟识与理性熟识的区分在于[ D ? ]。
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前者源于实践,后者源于内省前者是抽象的思维,后者是生动的直观前者反映事物现象,后者揭示事物本质09在检验熟识真理性的问题上,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标准与规律证明关系的是[ C ? ]。
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无需规律证明补充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必需规律证明补充被规律证明白的熟识,最终还要靠实践来检验规律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10地理环境在社会进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B ? ]。
它准备社会制度的性质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展它准备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准备社会生产力的水平11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冲突当中[ ? A ?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___。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B.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方法C. 社会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核心D. 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答案:A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___。
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唯心论D. 机械唯物主义答案:A3.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 ___。
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由平等B. 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C. 总体性、严密性、稳定性、可预见性D. 创造性、包容性、顺应性、现代性答案:B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 ___。
A.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 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生产力C. 社会管理、权力制约、法治建设D. 革命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答案:D5.以下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A. 社会关系B. 生产力C. 经济基础D. 价值规律答案:B二、简答题1.什么是阶级斗争?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阶级斗争是指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资源和权力而展开的斗争。
阶级斗争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的原因在于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的存在和利益冲突,不同阶级之间因为利益的分配不平等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能够推翻剥削阶级的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2.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够改造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手段、条件和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所有制形态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则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些内容?简述其主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革命理论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理论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B3.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是由谁创造的?A. 资本家B. 工人C. 政府D. 消费者答案:B4.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实现共产主义D. 实现国家富强答案:C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文化传承D. 宗教信仰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独立D. 物质和意识可以互相转化答案:A7.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是什么?A.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B. 提高生产效率C. 减少生产成本D. 增加商品售价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什么决定的?A. 英雄人物B. 人民群众C. 文化传统D. 宗教信仰答案:B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是谁首次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亚当·斯密D. 大卫·李嘉图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阶级之间的矛盾D.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哪些?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 B D12.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阶级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科学性答案:B D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国家和革命D. 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答案:A B D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意识形态答案:A C15. 下列哪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A.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C. 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D. 个人主义的彻底消灭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B、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的理论C、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D、人类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群众路线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它强调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但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是指: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B. 资本主义必然繁荣和社会主义必然衰落C. 资本主义必然衰落和社会主义必然繁荣D. 资本主义必然胜利和社会主义必然衰落答案:A解析:《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革命性D. 历史性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人的本质,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的本质是自由和解放D. 人的本质是知识和智慧3、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下哪项描述是准确的?•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关系• B. 它主要研究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于商品的生产过程• D. 它主要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分布和发展4、以下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 它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历史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5、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以下哪个概念是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上层建筑6、马克思主义认为,下列哪个阶级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基础?A. 奴隶主B. 农民C. 工人阶级D. 教师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A. 自然的产物B. 神的意志的体现C. 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D. 物质生产方式的体现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A.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B. 人是理性动物C. 人是自由意志的体现D. 人是劳动的产物9、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它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理论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0、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A. 经济学B. 政治学C. 人类学D. 社会学1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系。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B.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 政治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D. 哲学、历史学、文学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C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其核心观点是:A. 工人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工资B.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利润C. 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利润D.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将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2.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量,但社会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这导致生产过剩,商品积压,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也是认识的动力。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推动社会进步。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1.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经济危机。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常用范畴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商品经济B. 资本C. 生产关系D. 劳动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运动性C. 实践性D. 客观性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变化是否显著B. 是否有新事物产生C. 变化是否可逆D.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的质的特征出现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贡献在于:A. 完成了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B. 创立了唯物辩证法C.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D. 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A.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B. 强调历史唯物主义C. 提倡阶级斗争D. 倡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朴素辩证法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历史唯物主义D. 人类解放的理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独立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没有关系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C. 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D. 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以自然辩证法为基础B、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C、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内容D、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A、认识的基础B、理论的出发点C、哲学的最高范畴D、道德的核心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历史唯物主义1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一词的含义是:A. 社会实践B. 科学实验C. 个人行为D. 理论研究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精神C. 意识D. 社会存在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具有普遍性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 实践具有科学性D. 实践具有阶级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三个方面?A. 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B. 普遍性、实用性、发展性C. 普遍性、客观性、实用性D. 理论性、普遍性、科学性18、以下哪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主体性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的不同B. 研究方法的不同C. 研究目的的不同D. 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2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概念的核心含义是:A. 社会生产活动B. 科学实验活动C. 政治斗争活动D. 理论研究活动2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不同B. 历史观与唯物主义观C.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D. 理论基础不同2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 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B.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C. 唯物辩证法原理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哲学基本问题不同D. 历史观和世界观不同2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的命题属于:A. 哲学基本问题B. 哲学基本派别C. 哲学基本范畴D. 哲学基本规律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D)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AB C) 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BCD)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BD)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B)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ABCD)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ABCD)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1)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贵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2)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C)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可变资本(V)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要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3分)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分)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2分)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这是主流。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4分)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