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智能医疗

物联网智能医疗

物联网智能医疗
物联网智能医疗

医疗物联网

医疗物联网分成三方面:

1、“物”就是对象,就是医生、病人、机械等。

2、“网”就是流程,医疗的物联网概念,并不是说看得见的物理的网络就有物理的网络不行,这个网络必须是基于标准的流程。物联网的概念必须提升到一个流程。

3、“联”就是信息交互,物联网标准的定义对象是可感知的,可互动的,可控制的。

根据国家要建立创新型国家,从卫生部来说我们也希望提供创新的科学的现代化服务,这也跟国家重大展性现代服务业有重大的关系,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传统的医疗模式的创新,实现传统的医疗信息化的创新,不是现有的分散的孤立的应用,我们希望以现有的工作基础高度地整合和优化医疗信息化的现状和快速提升创新的技术,从而适应卫生改革的需要,适应患者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最终实现实时的智能化的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特别要强调智能化。包括部里面自身的会上我都讲,信息化不是形式,我们特别需要通过信息化这样的手段来给群众提供智能化的、自动化的信息化服务。

城乡的医疗,城市的医疗环境越来越好,虽然是看病难、看病贵但是从医疗的手段来说还是越来越先进。但是农村的农民朋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技术来把我们的医疗资源更好地利用,使我们的城乡服务能够一体化,我也希望大家把这个作为关注重点,一方面希望通过我们对农村医疗,来给城市的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同时也希望把城市好的医疗资源通过我们的物联网技术输送到农村去,使大家能够享受公平的医疗服务。

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构建成电子医疗体系,从而给医疗服务领域带来更多的便利。要提高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不仅要提高对病人的高精尖的医疗人才的服务,同时还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服务能力。

智能医疗带成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设备、加护病房、医院疗养和家庭护理中,智能医疗结合无线网技术、条码RFID、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等,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诊疗流程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监护工作无线化,全面改变和解决现代化数字医疗模式、智能医疗及健康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等的问题和困难,并大幅度提体现医疗资源高度共享,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通过电子医疗和RFID物联网技术能够使大量的医疗监护的工作实施无线化,而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信息及时采集和高度共享,可缓解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的窘境,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

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院资产、血液、医疗废弃物、医院消毒物品等的管理,在药品生产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施对生产流程、市场的流动以及病人用药的全方位的检测。

依靠物联网技术通信和应用平台,包括实时付费以及网上诊断,网上病理切片分析,设备的互通等;实行家庭安全监护,实时得到病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行灾难现场医疗数据的采集,包括互联互通的各种医疗设备,特别是由于次生灾害造成的灾害,通过物联网实现现场的统一资源的调度。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使看病变得简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患者到医院,只需在自助机上刷一下身份证,就能完成挂号;到任何一家医院看病,医生输入患者身份证号码,立即能看到之前所有的健康信息、检查数据;带个传感器在身上,医生就能随时掌握患者的心跳、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与之相连的智能医疗系统就会预警,提醒患者及时就医,还会传送救治办法等信息,以帮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智能医疗发展现状:

智能医疗的发展分为七个层次:一是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医院收费和药品管理系统;二是电子病历系统,包括病人信息、影像信息;三是临床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医生医嘱录入系统(CPOE)等;四是慢性疾病管理系统;五是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六是临床支持决策系统;七是公共健康卫生系统。总体来说,中国处在第一、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CPOE,主要是缺乏有效数据,数据标准不统一,加上供应商欠缺临床背景,在从标准转向实际应用方面也缺乏标准指引。中国要想从第二阶段进入到第五阶段,涉及到许多行业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形成,这也是未来需要改善的方面。

在远程智能医疗方面,国内发展比较快,比较先进的医院在移动信息化应用方面其实已经走到了前面。比如,可实现病历信息、病人信息、病情信息等的实时记录、传输与处理利用,使得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通过联网,实时地、有效地共享相关信息,这一点对于实现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医院转诊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这主要源于政策层面的推进和技术层的支持。但目前欠缺的是长期运作模式,缺乏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此外还面临成本高昂、安全性及隐私问题等,这也是刺激未来智能医疗。

未来智能医疗发展方向:

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卫生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医疗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超过5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医疗应用,如智能胶囊、智能护腕、智能

健康检测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持终端和传感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未来几年,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一百亿元,并且涉及的周边产业范围很广,设备和产品种类繁多。这个市场的真正启动,其影响将不仅仅限于医疗服务行业本身,还将直接触动包括网络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无线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利益链条,从而影响通信产业的现有布局。

我国各大城市“十二五”规划全面布局物联网

纲要中都清晰地规划了各城市物联网未来五年发展之路。

北京打造“安心工程”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推进物联网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资源管理等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现场感知、动态监控、智能判断和快捷反应能力,发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药品监管、生产监管、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支撑功能,打造“安心工程”。

天津培育五大新兴领域

“十二五”期间,天津将以巩固基础、强化优势、培育新兴、抢占高端为方向,做强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三大优势领域,壮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集成电路、嵌入式电子、软件四大潜力领域,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电子五大新兴领域。

上海实施一批专项工程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实施物联网、智能电网等一批专项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区,抓紧实施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制品与医疗器械等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专项工程。

无锡建设“感知城市”

“十二五”期间,无锡将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无锡将实现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目标,至2015年,力争基本建成“感知城市”。

宁波打造智慧城市人才高地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加大智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大学等为依托,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着力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智慧城市人才,打造智慧城市人才高地。

杭州建设智能杭州、智能电网“双智能”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以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为基础,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并积极建设节能、

低碳、环保型智能电网,提高电网的智能控制能力,建设供电充裕、运行可靠、网架合理、装备先进、技术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成用电环节综合智能化体系。

武汉实现车联网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武汉将引进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武汉要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拓展“武汉通”应用功能,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促进与身份信息管理互联。

重庆建设宽带城市

“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建设宽带城市,加快3G网络建设,升级改造广电网络,建设下一代广电网络(NGB),建设国际重要的离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构建高速数据通道,积极推进宽带电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的共建共享和高层业务应用融合。

广州重点推进“智慧广州”建设

广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智慧广州”建设,实现“三网融合”,推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全面融合,推进天河智慧城和南沙智慧岛建设。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构建宽带、融合、泛在的国际化信息网络枢纽,实施重点智能工程,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深圳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整合存储资源和运算资源,打造面向应用的城市公共云计算平台。深圳将建设高效低碳的智能交通系统,营造“智慧交通、低碳出行”的绿色交通环境,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进行全程监管,推动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化、智能化,建立生态环境管理保护新模式。

物联网老人院智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背景

目前,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老人院事业在我国将会进入发展期,更多的年轻人会选择把家里的老人送到老人院,让自己的父母能够安享晚年。随之而来的是老人的安全问题,儿女会担心老人们能否在老人院幸福安全地生活着。

北京鼎创恒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目前老人院对老人安全管理的现实情况,研发了基于RFID老人院智能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了有源RFID技术,结合网络技术,现实了对老人在院区内定位追踪。实时掌握老人的位置,确保老人的安全。同时此系统还有紧急呼叫功能,当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此系统呼叫护理人员。更加人性化的保证了老人在院内的安全。为老人院管理增加了一套智能化的安全屏障。

实现目标本系统是一套智能化老人院管理平台,实现了一下目标:

实现了对老人的定位追踪,确保了老人在院内安全。

实现了老人紧急呼叫,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解决老人的困难。

实现对老人爱好兴趣的统计,合理安排娱乐设施。实现了老人院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在养老院中的应用

周安贵 2011年12月27日

物联网智能窗帘设计

实习(实训)报告 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设计2014年11 月24 日至2014 年11 月28 日共1 周 学院(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技术 姓名 学院(部)负责人 系主任 指导教师

实习(实训)任务书 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设计起讫时间:2014.11.24-2014.11.28 学院(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技术 指导教师: 学院(部)负责人: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概述 为了满足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使用户充分感受智能家居环境的便利。智能窗帘是带有一定自我反应、调节、控制功能的电动窗帘。如根据室内环境状况自动调光线强度、空气湿度、平衡室温等,有智能光控、智能雨控、智能风控三大突出的特点。该设计是基于现代化生活的高质量需求而开发设计,使家用窗帘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使其具备感风、感雨、感光的功能,并可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来控制窗帘的闭合,以达到对家居环境的保护。 1.2系统名字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设计 1.3系统功能 系统可以通过三个按钮来分别实现对窗帘的开、关和停的操作。实现远程遥控智能窗帘的运行。也可以通过PC机的界面实现窗帘的控制。 1.4 基本原理 本次实训主要是靠无线传感器来控制,基于zigbee的网络控制系统,通过CC2420模块来传送接受数据,从而完成对整个窗帘的控制。 1.5 系统模块 (1)CC2420发送模块; (2) E-WS-EC模块; (3)ZIGBEE采集节点模块; (4)ZIGBEE无线传输模块。

第二章系统硬件组成 2.1、协调器 协调器CPU:采用TI公司LM3S9B96;CORTEX M3内核;主频为80MHz。 所谓协调器,就是网络组织的管理者。针对一般的应用模式,在一个Zigbee 网络形成之后,协调器不是必须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依据扫描情况,选择一些合适参数建立一个网络。基于CC2420的zigbee协调器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其包含天线、单片机芯片、窗帘控制智能模块。 2.1.1、 CC2420模块 CC2420开发模块采用CC2420芯片,可支持zigbee,IEEE802.15.4等开发,提供兼容802.15.4的物理层和MAC层的协议栈及面向应用层的接口,完全兼容TinyOS 1.x及以上版本,用户可以基于TinyOS开发自己的WSN应用。硬件图如图2-1。 图2-1 CC2420模块 2.1.2、单片机芯片 协调器采用TI公司的LM3S9B96芯片,LM3S9B96是TI 公司的基于ARM Cortex-M3 的32位MCU,具有先前8位和16位MCU的价格成本,CPU工作频率80MHz,100DMIPS性能,ARM Cortex-M3 System Timer (SysTick)定时器,片内具有高达50MHz的256KB单周期闪存和96KB单周期SRAM,内部的ROM加载

物联网智能家居设计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通信及网络技术 项目名称:花知万物(智能浇水)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评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七年

1.项目背景 现代人们追求生活的质感,在家里,景观性和环保性的盆栽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可忙碌的现代生活常常使人忘记给植物浇水,造成植物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次设计的花知万物系统是一个结合智能家居并依据土壤湿度高低自动浇水的智能花盆系统。 2.项目技术分析 2.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被测量信息,并能将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以便实现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器件或装置。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从仿生学观点看,如果把计算机看成是识别和处理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传感器就是信息系统的“感觉器官”。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已进入传感器时代,传感器产业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之一。它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所瞩目。就以汽车为例,一辆普通轿车要用几十个传感器,豪华轿车要用几百个传感器。在不远的将来,无人驾驶汽车将在公路上行驶,可以想象,它要用多少传感器。 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技术将改变人类生活。 本次设计主要应用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来感知室内温度和土壤湿度。 2.2 嵌入式微控制器技术 嵌入式微控制器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以某一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加入一些功能部件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典型代表是单片机,单片机从诞生之日起,就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它体积小,结构紧凑,作为一个部件埋藏于所控制的装置中,主要完成信号控制的功能。单片机芯片内部集成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 RAM、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微控制器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的主流。由于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一般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因此称微控制器。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一般一个系列的单片机具有多种衍生产品,每种衍生产品的处理器内核都是一样的名不同的是存储器和外设的配置极封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应用需求相匹配,从而减小功耗和成本。 本次设计采用单片机,写入相应代码完成相应的硬件布置来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 2.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信息互通的方式从H2H扩展至M2M,是一种新的通过物物互联来实现感知世界的技术手段,开辟了信息化的新途径。通过一个小型的、短距离的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通信,从而促使RFID、蓝牙、ZigBee、UWB等技术应运而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架构体系的主要支撑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基于物联网智能系统的智慧医院项目建设(一期)

XX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基于物联网智能系统的智慧医院项目建设(一期) 2、示范内容和示范方式: ①基于云架构物联网智能化的医疗信息系统。 ②基于物联网智能系统的远程医疗。 ③基于物联网智能系统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管理。 3、项目建设地点: XX省XX第二人民医院集团 4、项目承担单位与共建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XX省XX第二人民医院集团 项目技术支持单位: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合作单位: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5、本项目建设的主要优势: ①项目建设基地XX市第二人民医院又名XX省XX仁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院。随着XXXX二院医疗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集团下属成员已经接近20家。根据XXXX二院医疗集团建设规划要求,大力发展XXXX二院医疗集团卫生事业,合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更好的为XX市人民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推进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实现总院、分院和服务中心信息高度共享。 ②项目承技术支持单位XXXXXX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承担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开发及硬件集成一期项目,具有丰富的医疗信息化研究基础和操作经验。 ④本项目解决了一系列智慧医院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形成低成本的可以广泛推广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具有产业化复制的广泛前景。 6、建设周期与投资额: 项目用2年(2013年9月——2015年8月)分二期建设,总投资1370万元。 一期工程,主要完成集团远程医疗系统,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和婴儿防盗系统,建设期1年(2013年9月——2014年8月),投入700万元。 二期工程,主要完成智慧医院基础架构提升,建设期1年(2014年9月——2015年8月),投入670万元。 二、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物联网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基于光声电磁的传感器、3G技术、视频图像传输、激光扫描器等各类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本项目应用物联网技术在集团医疗上进行产业化、商业化示范意义十分重大,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1.本项目实施符合现代医疗高技术发展的方向 进一步完善XX二院医疗集团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信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三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学院(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起讫日期 2015.6.16—2015.6.23 设计地点电气自动化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3) 关键字 (3) 第一章什么是物联网 (3) 第二章智慧医疗的概念 (3) 2.1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提升应用 (3) 2.1.1数字医院 (3) 2.1.2 提升应用 (3) 2.2 区域卫生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公共卫生系统 (4) 2.2.1区域卫生平台 (4) 2.2.2公共卫生系统 (4) 2.2.3家庭健康系统 (4) 第三章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运用 (4) 3.1 智慧物联网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原理和结构 (4) 3.2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5) 3.2.1医护人员、病人等人员和诊室等区域实现智能可视化管理 (5) 3.2.2对病人隐私、医院重要医疗资料等事项智能化保密措施 (5) 3.2.3为远距离专家会诊提供方便和可能 (5) 3.2.4对进出医院的车辆实行精细化智能管理 (5) 3.2.5在医疗仓储、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保障 (6) 3.2.6在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岗哨,确保信息和物资安全 (6) 3.3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6) 3.3.1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要科学谨慎的态度 (6) 3.3.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6) 3.3.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7) 3.3.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7) 第四章智慧医疗系统在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7) 4.1对于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引用应抱有严谨的态度 (7) 4.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7) 4.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8) 4.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8) 第五章各国发展物联网在智慧医疗方面的措施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工厂的广泛应用,针对智能工厂中设备检测及设备之间组网控制,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中子系统模块既能独立实现各自功能,又能通过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对子系统模块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无线通信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oT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factories,a set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oT is designed for the equipment inspection in the intelligent factory and the networking control between devices. Each subsystem module i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ir own functions independently,but als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subsystem module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 modul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intelligent linkage control system;Wireless communication 前言 “工業4.0”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核心发展的智能制造。CPS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它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主要用于一些智能系统上如设备互联,物联传感,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导航等[1]。 “工业4.0”主要分为三个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智能工厂是指工厂生产系统智能化,通过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2-5]。 智能工厂按照重视可持续性的服务中心的业务来设计,因此,服从性、灵活性、自适应以及学习等特征、容错能力,甚至风险管理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智能工厂的装备将实现高级自动化,主要是由基于自动观察生产过程的CPS 的生产系统的灵活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可实时应对的灵活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彻底优化。同时,生产优势不仅仅是在特定生产条件下一次性体现,也可以实现多家工厂、多个生产单元所形成的世界级网络的最优化[6]。 本文提出了一种广泛适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对智能工厂设备自动化控制,实现多个生产单元设备的自动组网,实现智能工厂设备的状态监控。

第二章 物联网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物联网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2.1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目前经过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营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家医院网站,已经为各地数百例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了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并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了军队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并分别被列为国家“金卫工程”军字1、2、3号工程,其中军字2号工程即为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尽管我国的远程医疗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远程医疗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与通信、信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我国幅员广阔,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水平较低,远程医疗更有发展的必要,但目前仍然受到技术、法律和认识的制约。 为了实现对重症病人的监护,早期大多数医院采取了电视监控的手段,这就是远程医疗的雏形。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为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和远程手术提供了技术平台。于是,现代意义上的远程医疗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提了出来,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2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远程医疗系统构建 2.2.1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定位 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疗行业的资源整合,优化社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具有个性服务、全面感知、智能监控等特点的智能远程医疗服务。其定位为:①政府:行业信息、市场监督、电子政务、公共政策;②家庭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的应用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大作业 作业题目: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的应用专业:嵌入式开发方向

班级: 1410091 学号: 141009122 姓名:李鲁豫 任课教师:刘国梅 日期: 2017.4.18

目录CONTENT 摘要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2) 三.关键技术 (4) 四.系统实例 (5) 4.1病人身份匹配和监护管理系统 (5) 4.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管理系统 (7) 4.3医疗物联网和“简约的数字医疗” (9) 五.应用前景 (11) 参考文献 (15)

摘要 1999年,物联网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而医学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 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那么什么是“感”、“知”、“行”呢?“感”就是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得,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知”特指数据分析,如,高血压患者连续的血压值测到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分析出他的血压状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就会生成警报信号,通知医生知晓情况,调整用药,加以处理,这就是“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 系统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报告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班级组号: 指导老师: 组长学号姓名: 组员学号名字: 2017年3月17日 目录 一. 项目背景 (1) 二. 系统需求分析 (1) 1.方便的手持设备.............. .. (1) 2.摄像头.............. (1) 3.门禁.............. . (1) 4.空气质量检测.............. (2) 5.湿度、烟雾检测.............. .. (2) 6.远程控制.............. .. (2) 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述 (2) 1.智能安防系统 (2) 2.智能照明系统. (2)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2) 4.门禁系统. (3) 5.烟雾检测统. (3)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3) 四.智能家庭平面图 (4) 五. 智能家居各系统原理图 (5) 1.智能安防与视频监控系统 (5) .设备组成 (5) .功能 (5)

.程序流程图 (6) 2.智能照明系统 (7) .设备组成 (7) .功能 (7) .程序流程图 (8)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8) .设备组成 (8) .功能 (9) .程序流程图 (9) 4.门禁系统 (10) .设备组成 (10) .功能 (10) .程序流程图 (10) 5.烟雾检测系统 (11) .设备组成 (11) .功能 (11) .程序流程图 (12)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12) .设备组成 (12) .功能 (12) .程序流程图 (13) . 六.团队成员的分工安排 (1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目录 前言 (2) 摘要 (3) 一需求分析 (4) 二系统设计 (5) 三实现原理 (6) 3.1zigbee协议介绍 (6) 3.2ZigBee技术的应用领域 (7) 3.3zigbee协议栈结构 (7) 四硬件设计 (11) 4.1传感器节点模块化设计 (11) 4.2CC2530芯片概述 (11) 4.2.1CC2530芯片基本介绍 (11) 4.2.2CC2530芯片引脚介绍 (12) 4.3温度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 (13) 4.4网络协调器外围电路设计 (14) 五软件设计 (16) 5.1IAR开发环境 (16) 5.2协调器节点程序 (16) 5.2.1网络组建 (17) 5.2.2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20) 5.3嵌入式网关程序 (21) 5.4 传感器节点程序 (23)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前言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在很多应用场合,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参数。温度的自动监测已经成为各行业进行安全生产和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的温度测量方式测量周期长,施工复杂,不便于管理,并且在有些特定场合如封闭,高压等环境下根本无法测量。但是往往这些场合容易引起很大的事故。因而温度的无线传输显的越来越重要。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为了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管理和无线传输的功能,利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以CC2530芯片和相关的一些外围器件组建成整个系统的家庭网关控制平台,而家居内部控制网络则利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来实现。本设计主要从无线传感方向进行改进,主要设计一种基于CC2530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的温湿度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传感器,通过运用协议架构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主从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以及一点对多点,两点之间的通信。并详细阐述了基于Zigbee协议栈的中心节点和终端节点的协议传输,主要是从协议栈网络层里AODV路由协议着手,阐述在网络层如何通过AODV 路由协议进行节点间的连接以及数据的收发。 关键字:智能家居; 温湿度数据采集; CC2530;Zigbee协议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报告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班级组号: 指导老师: 组长学号姓名: 组员学号名字:

2017年3月17日 目录 一.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系统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方便的手持设备.............. . (1) 2.摄像头.............. (1) 3.门禁.............. .. (1) 4.空气质量检测.............. (2) 5.湿度、烟雾检测.............. . (2) 6.远程控制.............. . (2) 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述 (2) 1.智能安防系统 (2) 2.智能照明系统. (2)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2) 4.门禁系统. (3) 5.烟雾检测统. (3)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3) 四.智能家庭平面图 (4) 五. 智能家居各系统原理图 (5) 1.智能安防与视频监控系统 (5) 1.1.设备组成 (5) 1.2.功能 (5) 1.3.程序流程图 (6) 2.智能照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备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程序流程图 (8)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8) 3.1.设备组成 (8)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家庭智能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深入千家万户。 家庭智能化即智能化家居 (Smart Home),亦称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 )、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 )、电子家庭(E-home)、智能化住宅(Intelligent Home )、网络家居(Network Home )、智能屋(Wise House, WH)、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等。它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电力自动化、信息、结构化布线、无线等技术将所有不同的设备应用和综合功能互连于一体的系统。它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家电、通信、家电设备自动化、远程医疗、家庭办公、娱乐等功能,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娱乐、高效、环保的居住环境。其从控制层次来分,一般由中央控制中心、家居智能控制终端、小区智能控制系统、家庭网关和外部网络几部分组成。 1智能家居系统体系结构 家居系统主要由智能灯光控制、智能家电控制、智能安防报警、智能娱乐系统、可视对 讲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等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智能家居系统结构框图 2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2.1照明及设备控制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集成技术建立一个 由家庭到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系统中照明及设备控制可以通过智 能总线开关来控制。本系统主要采用交互式通信控制方式,分为主从机两大模块,当主机触 发后,通过CPU将信号发送,进行编码后通过总线传输到从模块,进行解码后通过CPU触 发响应模块。因为主机模块与从机模块完全相同,所以从机模块也可以进行相反操作控制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现状及发展展望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现状及发展展望 张西群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简要的概述及介绍,介绍了国内外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前物联网及通信技术、微纳米技术等的发展,大胆对未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系统的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医疗;植入式智能监测芯片;人员定位 1物联网技术的概述及应用 物联网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规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物品及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而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先锋,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成为了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非接触类的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数据库和中间件等技术,构建了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加庞大的物联网络。 物联网有广泛的用途,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以及智能医疗、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2]。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的发展状况 美国的某些医院已经开始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新生儿管理软件系统,利用RFID标签和阅读器,确保新生儿及小儿科病人的安全。通过给新生儿分配的固定在其前臂或脚上的RFID标签,把新生儿的健康记录及出生日期时间和父母姓名输入到系统里,只需要用RFID 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新生儿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照顾婴儿。此外,标签内还内嵌了感应光线和温度变化的感应器;如果暂时移去标签或婴儿的体温过高,感应器就会感应到温度及光线的变化从而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分布在医院各处的感应器捕捉到信号并将其传送到医生或护士的电脑屏幕上,产生报警[4]。 欧洲移动医疗成像技术在物联网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病人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来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

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设计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 技术方案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概述.................................................. 项目背景.............................................. 建设系统的意义........................................ 设计依据和参考资料.................................... 二、系统特点.............................................. 三、设计原则............................................. 可靠性............................................... 先进性与合理性....................................... 开发性............................................... 可扩展性.............................................. 四、系统总体构架.......................................... 系统整体框图.......................................... 系统研究内容.......................................... 五、系统组成.............................................. 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软件功能................................................................. 开发环境................................................................. 系统报价.................................................................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及其发展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及其发展应用 [摘要]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智慧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使医疗数据能够在诊 疗中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现如今,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平台的构建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本文首先综述了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 统的基本构架与核心技术,然后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应用情况。最后,对基于 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物联网;医疗数据;智慧医疗;智慧医院;移动医疗

目录 1.引言 (3) 2.智慧医疗概述 (3) 3.我国医疗信息化现状 (4) 4.智慧医疗系统 (5) 4.1. 智慧医疗系统 (5) 4.2. 系统架构 (5) 4.3. 智慧医疗系统的核心 (7) 5.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应用 (8) 5.1. 移动医疗系统 (8) 5.2. 医学装备管理系统 (9) 5.3. 智慧医院服务系统 (10) 6.总结与展望 (12)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慢性病发病率与亚健康人群比例也在逐年增高。而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及时、看病不放心等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5 年3 月,国务院颁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 ~2020 年)》,明确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智慧医疗服务 [1]。物联网即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全 球定位系统等各种装置,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通信与互动 [2]。物联网为优化医疗就医体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 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手段,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逐级下沉,分级诊疗逐步实现,医疗数据更互联互通、更便捷移动、更高效共享,有助于建立有序就诊秩序,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2.智慧医疗概述 早在 2004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采取大量实际行动,拟通过规范物联网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来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随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i2010 计划”、日本提出的“U-Japan 战略”和韩国提出的“U-Korea 战略”都是通过 信息技术的发展 [4],促进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建设,让民众随时随地享受智慧医疗服务。2008 年,IBM 公司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即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的信息互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插座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插座设计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科技和高质量的生活。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近年来,智能移动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迅速。智能家居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极大方便了人们对家庭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讯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智能家居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之上,将家用电器和智能网关、个人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连接,以实现统一的和自动化的管理,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家用电器作为普遍存在的家居设备,缺乏统一的智能化方案和接口,因此要实现家电总体的智能化绝非朝夕之功。但插座作为家用电器连接电源必须使用的设备,若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对插座的管理实现对家电的智能化管理。本文提出一种智能插座设计方案,实现了简单的功能设计,并进行了样机设计和测试。在本文提出的硬件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更加专用和更加复杂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模块设计 控制器 控制器使用A VR ATmega16,它具有16K 字节的系统内可编程闪存,512 字节EEPROM,1K 字节片上内存,32个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和寄存器,通用同步/异步串行接收/发送器(USART),10位精度的模数转换器,可通过编程配置外接晶体振荡器提供时钟信号。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使用WIFI 实现。WIFI 对比蓝牙、ZigBee等其他无线通信方式,有较多的优点。 1.WIFI已经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WIFI形成一种工业化的标准,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等都支持WIFI通信。很多家庭都有WIFI 设备。可以说,WIFI 设备更容易被广大用户接受。 图1ATmega16引脚示意图 2. 通信距离长,一个遵循IEEE802.11b 或IEEE802.11g标准的无线路由器在使用外置天线时可能有一个长达32m的室内传输距离,这比蓝牙等技术有明显的优势。 3.传输速度快,WIFI的传输速度相对蓝牙和ZigBee 要快很多——遵从IEEE802.11b 标准的可高达11Mbps,遵从IEEE802.11a 和IEEE802.11g 标准的可高达54Mbps。 4.WIFI芯片的价格便宜,有完善的标准、电器特性说明,和技术文档。 WIFI模块是实现了TCP/IP协议栈的WIFI解决方案。在具体选择WIFI设备时,我们使用USR-WIFI232模块。USR -WIFI232 是一款USART 接口的WIFI 模块(以下简称WIFI 模块),一端可以通过USART与单片机连接,接收单片机的指令,另一端可以通过WIFI 与其他无线终端或路由器直接连接。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在第一次连接的时候配置并保存网络信息。此模块内置轻型TCP/IP协议栈(LWIP),它的运用实现了数据的透明传输和安全传输,使得系统其它功能的设计可以更加灵活。USR-WIFI232模块支持通过串口和通过无线连接,进行参数配置。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17513022.html,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设计 作者:于瑞萍韩冬博张明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4期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了改变慢性病人长期得不到较好治疗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将ZigBee无线传感网和IPv6网的结合,实现了家庭中慢性病人健康的实时监控和诊疗,该系统能够提高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物联网;IPv6;ZigBee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222-02 0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中指出:慢性病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我国,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种慢性疾病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影响老年人生 活质量的最大因素就是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医疗需求的不断递增,医疗资源缺乏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缓解医疗服务行业的压力,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设计旨在实现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联网需要使用无线射频、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技术收集物体的信息,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等,本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技术来解决病人身体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末端的无线传输,信息的传输最终离不开互联网,目前IPv4网络地址已接近枯竭,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只有更先进的IPv6技术才能实现。 1 物联网技术分析 1.1 1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 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客户端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应用,在家庭环境中,一般要求设备的通信距离在100m以内,并且为了方便使用,监测设备应该使用无线通信方式。[2]ZigBee协议是一种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复杂度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它工作在无需注

(物联网)A智能家居详细设计

(物联网)A智能家居详细设 计

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 三个火枪手 2013年5月

目录 第1 章项目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术语定义 (2) 第2 章技术方案 (3) 2.1 系统描述 (3) 2.2 功能描述 (3) 2.3 项目功能图 (4) 2.4 所涉及的系统、工具 (4) 第3 章前端数据中心(A8)总体设计 (5) 3.1 程序设计流程图 (5) 3.2 线程定义 (5) 3.3 所用类定义 (6) 第4 章前端A8模块设计 (7) 4.1 A8-A NDROID A PPLICATION层设计 (7) 4.1.1 数据流分析 (7) 4.1.2 Application层详细设计与实现 (9) 4.2 A8-数据传递架构模块 (16) 4.2.1 层次接口表 (16) 4.2.2 HAL层 (17) 4.2.3 JNI层 (19) 4.2.4 Framework层 (20)

4.2.5 整体流程 (21) 4.2.6 关键代码分析 (22) 4.3 传输协议模块设计 (32) 4.3.1 A8接收数据格式 (32) 4.3.2 M0接收命令数据结构 (33) 第5 章终端M0模块设计 (35) 5.1 终端设备方案描述 (35) 5.2 终端设备工作流程 (35) 5.3 功能模块描述 (36) 5.3.1 温湿度传感器DHT10 (36) 5.3.2 ZigBee通信部分 (37) 5.3.3 RFID读卡模块 (40) 5.3.4 IIC接口部分 (41) 第6 章系统测试 (45) 6.1 项目演示 (45)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三江学院 本科生结课论文 题目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起讫日期 2015.6.16—2015.6.22 设计地点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摘要 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在医疗管理,远程医疗和医疗急救上的应用。医疗上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可以更简单,更有效的管理物资,病人;可以更方便的诊断病人,得到病人的具体信息,从而安排方案;对突发状况可实现高效的救助,争取救援时间。 关键词:物联网;医疗

目录 第一章物联网在医疗管理上的应用 (4) 1.1 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 (4) 1.1.1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 (4) 1.1.2实时全程监控 (4) 1.1.3医疗垃圾的管理 (4) 1.1.4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 (4) 1.2 医疗信息数字化 (5) 1.2.1 病人信息管理 (5) 1.2.2医疗急救管理 (5) 1.2.3药品存储 (5) 1.2.4血液信息管理 (5) 1.2.5药品制剂防误 (5) 1.2.6信息互联共享 (6) 1.2.7新生儿防盗系统 (6) 1.2.8报警系统 (6) 1.3消毒供应室追踪系统 (6) 第二章物联网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8) 2.1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8) 2.2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远程医疗系统构建 (8) 2.2.1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定位 (8) 2.2.2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架构 (9) 2.3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远程医疗系统 (9) 2.3 .1远程医疗介绍 (9) 2.3.2智能远程采集 (9) 2.3.3远程会诊 (10) 2.3.4移动医疗 (10) 2.3.5远程智能健康管理 (10) 2.3.6智能远程监控 (10) 第三章物联网在医疗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11) 3.1新型应急救援系统介绍 (11) 3.2新型应急救援系统的具体应用 (11) 3.2.1伤员生理信息的采集 (11) 3.2.2伤员及医护资源的识别与实时定位 (11) 3.2.3 实时信息传输与交互 (12) 3.2.4 应急管理系统的信息整合与资源调度 (12) 结束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