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第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其代表药是别嘌醇(别嘌呤醇)。别嘌醇可用于各种年龄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不受肾功能的限制,故痛风病人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及尿酸排出过多应首选本药。与促尿酸排泄药合用有协调作用。因药源充足、廉价,是较理想的降尿酸药之一。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次黄嘌呤,有较强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从而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黄嘌呤向尿酸的代谢转化,可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该药能在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存在时转变成相对应核苷酸,消耗PRPP使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从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

适应证:⑴尿酸合成过多而导致的高尿酸血症。⑵肾功能严重损害而不能使增大的尿酸负荷排出者。⑶大剂量尿酸排泄促进剂无效或过敏,或不能耐受者。⑷肾尿酸结石反复形成者。⑸每日尿酸排泄超过5.9毫摩尔(1000毫克)者,易发生尿酸性肾结石的危险。⑹有较大的多部位痛风结节者(需要两种药联用以阻断尿酸的产生和增加尿酸的排泄)。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高尿酸血症,特别是细胞毒制剂治疗前的患者,否则大量尿酸从肾排出,可发生急性肾小管阻塞。

用法:别嘌醇开始每天10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可逐渐增至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毫克为宜。血尿酸浓度正常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每次100毫克,每日1~2次。其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肠胃不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①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血尿酸浓度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②定期复查周围血象、肝功能等。

第二类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药。主要用于无明显肾功能损害、60岁以下的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病人,尤适用于痛风结节较多者。用药后尿液酸碱度(pH值)迅速下降者要大量饮水并同服碱性药,以减少尿酸盐在肾脏沉积,防止结石形成。常用的促肾排尿酸药有苯溴马隆(痛风利仙)、丙磺舒(羧苯磺胺),属磺胺类药,对磺胺过敏者禁用,长期应用要定期查全血细胞,防止骨髓抑制现象发生。磺吡酮(苯磺唑酮),可作为磺胺过敏者丙磺舒的替代物。

适用于尿酸排泄低下型高尿酸血症,如果肾功能有轻度损害也可应用,有时在促进尿酸排泄增多后,肾功能也可得到改善。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的排泄。

药物和用法:

(1)丙磺舒(羧苯磺胺):是一种有效的尿酸排泄促进剂,每天1克可使肾对尿酸的排泄平均增加50%,血尿酸平均下降30%。开始时每次0.25克,每日2次,2周内递增至每次O.5克,每日2~3次,如果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可每1~2周再增加0.5克,直至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每日最大剂量2克以下。高尿酸血症控制后可再逐渐减量维持。约5%患者有皮疹、发热、胃肠刺激、

肾绞痛及激发急性痛风发作等副作用。

(2)磺吡酮(苯磺唑酮):是保泰松的衍生物,排尿酸作用强,但无消炎作用。由于能增强丙磺舒的作用,故对于难治性病人,两者可以合用而起到协同作用。开始每次50毫克,每日2次,2周内递增为100毫克,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毫克。该药副作用较丙磺舒小,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小,但有溃疡病者慎用,个别也有皮疹、药物热的报告。

(3)苯溴马隆(痛风利仙):苯溴马隆是是较前两者更强的降尿酸药。开始剂量每日25毫克,每日1次,逐渐每日可增至100毫克。毒性作用轻微,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可有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有皮疹、发热、肾绞痛及激发急性痛风发作。

第三类是促进肠道排泄尿酸药。代表药为爱西特。它是一种极微粒化活性炭,口服后在肠道吸附尿酸、肌酐等物质,增加肠道有害物的排出。单独用降尿酸作用弱,和别嘌醇合用效果甚佳。本药多用于肾功能不全较重的痛风病人,几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口服抗生素同用能降低抗菌作用。

必须提及的是,不论使用哪种降尿酸药,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以防用药量过大导致关节内尿酸盐结晶迅速析出、沉积,使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临床发现,此时即使用较小剂量的降尿酸药,也偶尔可见到急性关节炎发病,这是因为病人对降尿酸药过于敏感、用药后血尿酸降低过快所致。为了避免这种“转移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此治疗阶段可合用少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消炎镇

痛药,以抑制炎症发展,能阻止前列腺素释放。

一般来说,关节内外尿酸浓度的平衡需要1~3个月,待这种平衡基本建立后继续用降尿酸药,关节炎极少再发生。但是很多病人因为初期治疗时急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而误以为降尿酸药无效,甚至怀疑或否定痛风病的诊断而终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

另有些病人用药不规范,把降尿酸药当作消炎镇痛药使用,急性发作时用药,发作过后停药。这种做法常适得其反,因为当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体内促肾上腺皮质素骤然增加,肾脏排尿酸量增多,血尿酸下降,此时再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随之发生。正确的做法是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尽量不用降尿酸药,待关节炎过后再用。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痛风尚无根治办法,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地服药,多数病人可能要终身吃药。如果吃吃停停,不但无益,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作为常见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所以, 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以下痛风患者高尿酸血 症管理长期来几乎完全依赖别嘌呤醇。随着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相继获准上市,不能耐受或不适别嘌呤醇治疗以及别嘌呤醇治疗无效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了替代和后续治疗选择,标志着降尿酸药物研究与开发已获得一次重大进步。本文概要介绍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的临床研究数据,并就这两降尿酸新药在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一分析。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培格洛替酶 痛风是成人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由血清尿酸浓度超过溶解度、致使尿酸以尿酸单钠结晶形态沉积在关节和其它组织中所引起,通常分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intercritical)痛风和慢性进行性痛风4 个发展阶段。换言之,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所以,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约6.8 mg/dl)以下,从而诱导尿酸盐结晶溶解甚至最终消退,由此控制疾病的发作及进展。欧美循证医学指南[1] 均推荐,慢性痛风治疗应将血清尿酸浓度减少且维持在6 mg/dl 以下。 40 多年来,慢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几乎完全依赖别嘌(allopurinol)这一个药物。别嘌呤醇为竞争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产生降尿酸作用。不过,有相当比例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别嘌呤醇治疗不能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此外,尽管别嘌呤醇的安全性较好,但其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提高,故须依肌酐廓清率下调用药剂量(当然,降尿酸作用也下降)。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有新的更有效、更安全且适用性更广的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febuxostat/Adenuric,Uloric)和培格洛替酶(pegloticase/Krystexxa)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发上市的两个降尿酸新药,它们可为虽经别嘌呤醇治疗、但未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或不能耐受别嘌呤醇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 1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由日本帝人制药公司发现,在欧美的开发和商业权益分别许可给了Ispen 制药公司和武田药品工业公司。非布司他于2008 年5 月在欧盟首次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已发生过尿酸盐沉积、包括存在或既往有痛风石和(或)痛风性关节炎病史患者的慢性高尿酸血症[2] ;2009 年2 月又获得美国FDA 批准,用于长期治疗慢性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3]。与别嘌呤醇的作用机制相似,非布司他也属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但和别嘌呤醇(实际经由其氧化代谢物氧嘌呤醇)仅结合还原型酶且被抑制的酶可相对较快地复能不同,非布司他因能同时抑制还原型和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加之形成的药物- 酶复合物极其稳定,所以降尿酸作用较别嘌呤醇更强[4]。非布司他为片剂,在欧盟的推荐剂量方案是一日1 次口服80 mg ;若2 ~ 4 周后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仍> 6 mg/dl,则可考虑提高剂量至一日1 次120 mg。非布司他在美国的获准适应证较在欧盟的更为宽泛一些,故推荐初始治疗剂量为一日1 次40 mg。非布司他主要经肝代谢或轭合化,用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受损患者时都不需调整剂量。 1.1 研究数据 非布司他是主要依据两项代号分别为APEX 研究[2,5]和FACT 研究[2,6] 的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第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其代表药是别嘌醇(别嘌呤醇)。别嘌醇可用于各种年龄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不受肾功能的限制,故痛风病人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及尿酸排出过多应首选本药。与促尿酸排泄药合用有协调作用。因药源充足、廉价,是较理想的降尿酸药之一。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次黄嘌呤,有较强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从而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黄嘌呤向尿酸的代谢转化,可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该药能在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存在时转变成相对应核苷酸,消耗PRPP使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从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 适应证:⑴尿酸合成过多而导致的高尿酸血症。⑵肾功能严重损害而不能使增大的尿酸负荷排出者。⑶大剂量尿酸排泄促进剂无效或过敏,或不能耐受者。⑷肾尿酸结石反复形成者。⑸每日尿酸排泄超过5.9毫摩尔(1000毫克)者,易发生尿酸性肾结石的危险。⑹有较大的多部位痛风结节者(需要两种药联用以阻断尿酸的产生和增加尿酸的排泄)。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高尿酸血症,特别是细胞毒制剂治疗前的患者,否则大量尿酸从肾排出,可发生急性肾小管阻塞。 用法:别嘌醇开始每天10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可逐渐增至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毫克为宜。血尿酸浓度正常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每次100毫克,每日1~2次。其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肠胃不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①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血尿酸浓度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②定期复查周围血象、肝功能等。 第二类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药。主要用于无明显肾功能损害、60岁以下的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病人,尤适用于痛风结节较多者。用药后尿液酸碱度(pH值)迅速下降者要大量饮水并同服碱性药,以减少尿酸盐在肾脏沉积,防止结石形成。常用的促肾排尿酸药有苯溴马隆(痛风利仙)、丙磺舒(羧苯磺胺),属磺胺类药,对磺胺过敏者禁用,长期应用要定期查全血细胞,防止骨髓抑制现象发生。磺吡酮(苯磺唑酮),可作为磺胺过敏者丙磺舒的替代物。 适用于尿酸排泄低下型高尿酸血症,如果肾功能有轻度损害也可应用,有时在促进尿酸排泄增多后,肾功能也可得到改善。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的排泄。 药物和用法: (1)丙磺舒(羧苯磺胺):是一种有效的尿酸排泄促进剂,每天1克可使肾对尿酸的排泄平均增加50%,血尿酸平均下降30%。开始时每次0.25克,每日2次,2周内递增至每次O.5克,每日2~3次,如果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可每1~2周再增加0.5克,直至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每日最大剂量2克以下。高尿酸血症控制后可再逐渐减量维持。约5%患者有皮疹、发热、胃肠刺激、肾绞痛及激发急性痛风发作等副作用。

选用降尿酸药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尿酸高了,就要降,降尿酸要选对药,根据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理和肾功能状况,正确选择相对应的降尿酸药物,十分必要。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分为三大类,一是生成过多型,二是排泄减少型,三是混合型,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依照产生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不可混为一谈。 一、对于生成过多型,宜应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对于排泄减少的高尿酸患者,宜用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这两款大众化的降尿酸药物(或其降解产物),都是从肾脏排泄的,因而它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还与肾功能好坏密切相关。 肾功能正常,或虽有轻度数损害但肾小球滤过率大于30ml/分钟,24小时尿液中尿酸排泄量低于600毫克,可选择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小于30ml/分钟,肾结石的,不宜用本药)。 二、抑制尿酸生成的降尿酸药可用于各种情况,在肾功能中、重度受损者,或24小时尿液中尿酸排泄量明显升高者,或血尿酸浓度明显升高,或有大量痛风石沉积、肾结石时,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的降尿酸的别嘌醇,同时要注意该药过敏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如果出现皮疹、不适等药物反应,应就医问诊。

三、特别强调:痛风急性发作不宜服用,因为这些药物促使组织中的尿酸,进入血液循环而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只有在关节症状已经消退时,才从小剂量开始,1-2周内逐渐加量。 通过降尿酸药物治疗后血尿酸达标,可以减小剂量维持一段时间,可以尝试停药。停药后通过非药物治疗方式,如果血尿酸水平依然可以维持得很好,那就可以继续停药。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兰葛牌清风茶,国家食药总局批准增强免疫力的植物代用茶,内含黄芪、三七、绞股蓝、葛根、茯苓、蛹虫草等药食同源成分,面市多年,很多人当日常茶饮,免疫力明显提升,深受嘌呤代谢有问题的人群好评! 本产品不能代替药物!

几种降尿酸的方法

肄几种降尿酸的方法 蒀1、多运动,一定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太极拳之类的有氧运动。 莇2、多喝水,最好喝苏打水、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天的排尿量要控制在2000ml左右是最好的。不易浓茶、咖啡。 羅3、多吃素,但并非所有的素食都要多吃,多吃紫皮茄子、上海青、生菜。青菜忌菠菜,然后是所有的豆类都要少吃或不吃。 膆4、少吃肉,我为什么不说“不吃肉”呢?肉类当然是要吃一点的,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用其他的食品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一定要控制好量!海鲜和动物内脏以及火锅是要严格禁忌的。否则,无度饮食肉类,你会前功尽弃。 袂5、啤酒、洋酒、红酒是一定要禁忌的!如果实在有酒瘾,适量喝点白酒吧! 肁6、所有治疗痛风的药物,对肾脏、肝脏的副作用都很大,靠药物降尿酸是最最得不偿失的! 螆最后,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没有、也不能是极端的,一定要把握好——度!我认为痛风不是不能痊愈的,按我说的方法坚持三年,体内的毒素完全排除了,尿酸自然也就正常了,我们自然也就可以正常饮食了。我们要充满信心!只要能管好自己的嘴,就一定能摆脱痛风! 羃如果血尿酸高,千万不要吃海物。可以吃肉,但千万不要喝肉汤。痛风最后会引起尿毒症,引起肾功能衰竭。可以适当地选择吃鸡肉,鸡肉含嘌呤比较低。蔬菜中菜花、扁豆及菠菜含嘌呤比较多。夏天为避免日光型皮炎,在蔬菜的选择上对以上含嘌呤比较多的及大叶的蔬菜要少吃。这样过敏的症状就会减轻一些。再讲一下,菠菜要炒了吃。菠菜中草酸的含量特别高,与钙会形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北京的水含钙就比较高,结石是有家族倾向的。做饭时注意一点,做米饭或粥,千万别用凉水,要用开水。因为那样的话水中的钙都溶在粥里了。而这种钙人体吸收不了,只能促使你长结石。如果您有痛风千万别吃粗粮。因为越是麸皮含嘌呤就越高。再有就是千万别喝啤酒,喝啤酒容易引起嘌呤代谢的突发,而且使你下次犯病越来越厉害。啤酒所含的热量是相当高的。碳水化合物1克产生4千卡的热量。脂肪1 克产生9千卡的热量。啤酒1克产生7.3千卡的热量。仅比脂肪的热量少一点。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喝啤酒而不吃主食就能减少热量的摄入。 羀得痛风主要失因为血酸过高,可以在饮食上注意一下: 蒀坚决不吃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啤酒、海鲜、动物内脏等;

痛风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选择

痛风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选择 将近50%的痛风患者同时伴高血压病。伴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在降压药选择上应格外小心,很多降压药会影响尿酸生成和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甚至诱发或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关节炎,下面就讲述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对痛风血尿酸的影响,以引起患者的重视。 1. 利尿剂:利尿剂多通过增加尿量排泄,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 用。其中速效类呋噻米(速尿)和依他尼酸(利尿酸),中效噻嗪类的双氢克尿噻(双氯噻嗪)和双氯克尿噻,及低效类的氨苯喋啶等及复方制剂(如寿比山,北京降压零等)都有升高血尿酸、增加肾脏尿酸盐沉积等不良作用,所以痛风伴高血压患者,尽量不用、严禁久用这些利尿药。 2. 钙拮抗剂:钙拮抗药种类多,不同的钙拮抗剂对血尿酸的影响也不一样,这与它们对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影响不同,因而对肾排尿酸的阻碍作用也不同有关。其中硝苯地平(心痛定)、尼卡地平(硝苯苄啶)等长期服用可使血尿酸升高明显;尼群地平(硝苯乙吡啶)、尼索地平(硝苯异丙啶)等对血尿酸影响稍小;氨氯地平(络活喜)、左氨氯地平(施慧达)等对血尿酸几乎无影响。痛风伴高血压和心绞痛者,优先选用后两药。 3. B受体阻滞剂:这类药中有些阻碍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作用较明显,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纳多洛尔(心得乐)等;有些药影响尿酸作用极小,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倍他洛尔(倍他心安)等,一般不会使血尿酸升高。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药有扩张外周和内

脏血管,降低外周及内脏血管阻力的作用,有明显的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伴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良药,如同时合并充血性心衰者,此类药是最佳选择。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此类药仅扩张肾动脉的一部分,用药后肾总血流量反而减少,使尿酸排出减少,会诱发或加重痛风。 5. 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不但具有良好的降压、防治心肌增厚、改善心衰的作用,还有增加肾脏血流量,加速尿液、尿酸和尿钠的排出量的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对心、肾、脑等器官均有保护作用,因此对于高血压伴痛风或兼有心衰者,疗效尤佳。代表药有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苯溴马隆、别嘌醇、碳酸氢钠等,使用以上药物基本可以将尿酸控制。治疗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将尿酸控制在300umol/L左右,方能避免反复发作。 必须注意有些痛风药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烟酸、华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药。这些药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服后使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另外维生素C、维生素D也应慎用,因其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坚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 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约有20个品种,主要有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蚓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奥扎格雷钠、阿特普酶、依诺肝素钠、氯苄吡啶、西洛他唑、肝素钠等,传统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啶等,这几个品种因价格便宜,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双嘧达莫临床使用数量最大,但由于价格低廉,所占市场销售份额较小。国内现有50多家企业生产该品,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相对激烈。噻氯匹啶均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国内新上市了奥扎格雷和硫酸氯吡格雷,这两个药物凭借着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在国内市场近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随着市场日渐成熟,这两个品种在抗血栓类药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硫酸氯吡格雷在2004年成为市场份额增幅最大的品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低分子肝素钙,跃至单品种销售金额第一。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为ADP受体拮抗剂,抑制由ADP诱导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与噻氯匹定相当,但比噻氯匹定更安全,可以广泛、有效和安全地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效果可能优于阿司匹林(CAPRIE试验)。2004年国产货份额仅占20%,而生产厂商却增长到11家。

几种降尿酸的方法

几种降尿酸的方法 1、多运动,一定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太极拳之类的有氧运动。 2、多喝水,最好喝苏打水、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天的排尿量要控制在2000ml 左右是最好的。不易浓茶、咖啡。 3、多吃素,但并非所有的素食都要多吃,多吃紫皮茄子、上海青、生菜。青菜忌菠菜,然后是所有的豆类都要少吃或不吃。 4、少吃肉,我为什么不说“不吃肉”呢?肉类当然是要吃一点的,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用其他的食品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一定要控制好量!海鲜和动物内脏以及火锅是要严格禁忌的。否则,无度饮食肉类,你会前功尽弃。 5、啤酒、洋酒、红酒是一定要禁忌的!如果实在有酒瘾,适量喝点白酒吧! 6、所有治疗痛风的药物,对肾脏、肝脏的副作用都很大,靠药物降尿酸是最最得不偿失的! 最后,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没有、也不能是极端的,一定要把握好——度!我认为痛风不是不能痊愈的,按我说的方法坚持三年,体内的毒素完全排除了,尿酸自然也就正常了,我们自然也就可以正常饮食了。我们要充满信心!只要能管好自己的嘴,就一定能摆脱痛风! 如果血尿酸高,千万不要吃海物。可以吃肉,但千万不要喝肉汤。痛风最后会引起尿毒症,引起肾功能衰竭。可以适当地选择吃鸡肉,鸡肉含嘌呤比较低。蔬菜中菜花、扁豆及菠菜含嘌呤比较多。夏天为避免日光型皮炎,在蔬菜的选择上对以上含嘌呤比较多的及大叶的蔬菜要少吃。这样过敏的症状就会减轻一些。再讲一下,菠菜要炒了吃。菠菜中草酸的含量特别高,与钙会形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北京的水含钙就比较高,结石是有家族倾向的。做饭时注意一点,做米饭或粥,千万别用凉水,要用开水。因为那样的话水中的钙都溶在粥里了。而这种钙人体吸收不了,只能促使你长结石。如果您有痛风千万别吃粗粮。因为越是麸皮含嘌呤就越高。再有就是千万别喝啤酒,喝啤酒容易引起嘌呤代谢的突发,而且使你下次犯病越来越厉害。啤酒所含的热量是相当高的。碳水化合物1克产生4千卡的热量。脂肪1 克产生9千卡的热量。啤酒1克产生7.3千卡的热量。仅比脂肪的热量少一点。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喝啤酒而不吃主食就能减少热量的摄入。 得痛风主要失因为血酸过高,可以在饮食上注意一下: 坚决不吃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啤酒、海鲜、动物内脏等; 可放心吃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鸡蛋、牛奶(酸奶除外)嘌呤含量少,是痛风人群蛋白质优良来源,可放心吃; 可适当吃鸡、鸭、鱼、肉,但不喝汤,吃肉时最好先用开水焯一下去掉嘌呤类成分。 治疗痛风建议用中医治疗比较好,中医比较治本,而且效果也不错,孔氏痛风康复汤治疗这一类疾病效果比较不错,方便的话可以试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尿酸高的防治 尿酸高很可能引起痛风病,因此以预防痛风病为首任。如果身体仅是尿酸高,那么可以通过饮食调理。 1.多喝水,每日保持1500~3000毫升,少量多次喝完,以助尿酸排出。 2.禁酒,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严格戒酒,啤酒加海鲜绝对禁止。啤酒本身含有酒精,会使尿酸的排泄受到影响;而且酒精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物质,使尿酸增高。海鲜含嘌呤和蛋白质,大量摄入蛋白质会使我们人体处于一种微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苯溴马隆、别嘌醇、碳酸氢钠等,使用以上药物基本可以将尿酸控制。治疗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将尿酸控制在 300umol/L左右,方能避免反复发作。 必须注意有些痛风药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烟酸、华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药。这些药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服后使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可诱发急性发作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另外维生素C、维生素D也应慎用,因其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坚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 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约有20个品种,主要有氯吡格雷、低分子钙、蚓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奥扎格雷钠、阿特普酶、依诺肝素钠、氯苄吡啶、西洛他唑、肝素钠等,传统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啶等,这几个品种因价格便宜,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双嘧达莫临床使用数量最大,但由于价格低廉,所占市场销售份额较小。国内现有50多家企业生产该品,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相对激烈。噻氯匹啶均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国内新上市了奥扎格雷和硫酸氯吡格雷,这两个药物凭借着更好的疗效和更

高的安全性,在国内市场近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随着市场日渐成熟,这两个品种在抗血栓类药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硫酸氯吡格雷在2004年成为市场份额增幅最大的品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低分子肝素钙,跃至单品种销售金额第一。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为ADP受体拮抗剂,抑制由ADP诱导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与噻氯匹定相当,但比噻氯匹定更安全,可以广泛、有效和安全地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效果可能优于阿司匹林(CAPRIE试验)。2004年国产货份额仅占20%,而生产厂商却增长到11家。

降尿酸可以用哪些药物

降尿酸可以用哪些药物 患上通风之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尤其是在每年通风发作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关节畸形、红肿疼痛、甚至是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的这些症状都会让患者感觉到痛不欲生,所以对于治疗通风的药物就是患者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患者会关注患上了通风是不是就要一辈子都要吃药了。对于患上通风的患者,主要就是吃具有印制尿酸和降尿酸的药物,现在就说说降尿酸可以用哪些药物。 ★1.使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这一类的药物主要原理是,在人体消化食物所产生的尿酸代谢过程中就已经将生产尿酸的物质转化为其他代谢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不过这一类的药也有副作用,不适合每一个患者使用。 ★2.使用尿酸分解的药。重要作用就是帮助肠道把多 余的尿酸给分解成为其他人体必需的代谢物,从而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可以控制缓和痛风,当然也要控制用药的量,合适就好,

量多了反而有副作用。 ★3.适量的用一些帮助尿酸排解的药。就是帮助肾脏增加排出更多的尿酸,保持每天的尿酸值都在正常的范围。不过,这一类药物也会对其它内脏产生不良作用。还可以用碱类元素的药,这一类药物是使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来达到排解、化解尿酸的目的。 ★降尿酸药物的副作用 1.有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实际上很容易理解。药物让血中的尿酸水平急剧减少了,关节中的尿酸盐结晶就会溶解释放,准备“补充”到血液中。但关节释放的尿酸太多了,一下子还来不及进入血液,全都存留在小小的关节腔里,这可是个不小的刺激,很有可能诱发关节炎发作。 2.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危险。 因为尿酸排泄要通过泌尿系统,当尿酸排泄增多时,泌尿系统中的尿酸浓度就会相应升高,如果饮水不足,这些尿酸就有可能在泌尿系统析出、沉积,形成结石。

痛风如何选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如何选用降尿酸药物 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HUA)呈现高流行、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趋势。 HUA 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代谢综合征、2 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慢性肾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生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根本原因,没有高尿酸血症的存在就没有痛风的发作。 何时开始降尿酸治疗? 有研究表明,血尿酸>420umol/L 时,一年的痛风复发率为40%,<300 umol/L 时,痛风的复发率则不到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制定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者,应同时进行生活指导及药物降尿酸治疗,使尿酸长期控制在 360umol/L 以下,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则需将尿酸长期控制在300umol/L 以下,对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者无心血管伴发疾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对于此类患者仍需相应的干预。 治疗切点为: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血尿酸> 360umol/L。 降尿酸持续达标要求:无痛风石者<360 umol/L,有痛风石者<300 umol/L。 降尿酸药物如何选择? 1. 目前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1)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2)促肾脏尿酸排泄药物:常见药物有

苯溴马隆,丙磺舒等(3)促进尿酸分解药物:普瑞凯西,拉布立酶等。 ?别嘌醇:成人常用量:初始剂量一次 50 mg(半片),一日1~2 次,每周可递增 50~100 mg(半片~1 片),至一日 200~300 mg(2~3 片),分 2~3 次服。每 2 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 600 mg(6 片)。 ?非布司他:推荐起始剂量为 40 mg,一日 1 次。如果 2 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 360 umol/L 建议剂量增至 80 mg 每日 1 次。 ?苯溴马隆:成人每次口服 50 mg(1 片),一日 1 次,早餐后服用,长期使用对肾脏没有显著影响。 ?丙磺舒:成人一次 0.25 g(1 片),一日 2 次,1 周后可增至 1 次 0.5 g(2 片),一日 2 次。 ?普瑞凯西及拉布立酶太贵,临床不常用。 2. 其他兼有降尿酸的药物:可根据疾病优先选择,用之则「一箭双雕」。(1)降压药中的氯沙坦和氨氯地平,(2)调脂药物中的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3)降糖药物中的二甲双胍(联合用药)。 3. 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的排出,代表药物有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每次 1 g(2 片),一日 3 次。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苯溴马隆、别嘌醇、碳酸氢钠等,使用以上药物基本可以将尿酸控制。治疗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将尿酸控制在300umol/L左右,方能避免反复发作。 必须注意有些痛风药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烟酸、华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药。这些药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服后使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可诱发急性发作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另外维生素C、维生素D也应慎用,因其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坚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 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约有20个品种,主要有氯吡格雷、低分子钙、蚓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奥扎格雷钠、阿特普酶、依诺肝素钠、氯苄吡啶、西洛他唑、肝素钠等,传统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啶等,这几个品种因价格便宜,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双嘧达莫临床使用数量最大,但由于价格低廉,所占市场销售份额较小。国内现有50多家企业生产该品,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相对激烈。噻氯匹啶均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国内新上市了奥扎格雷和硫酸氯吡格雷,这两个药物凭借着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在国内市场近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随着市场日渐成熟,这两个品种在抗血栓类药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硫酸氯吡格雷在2004年成为市场份额增幅最大的品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低分子肝素钙,跃至单品种销售金额第一。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为ADP受体拮抗剂,抑制由ADP诱导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与噻氯匹定相当,但比噻氯匹定更安全,可以广泛、有效和安全地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效果可能优于阿司匹林(CAPRIE试验)。2004年国产货份额仅占20%,而生产厂商却增长到11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