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用地评价

城市用地评价 ( land use assessment ),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指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二级指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三级是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1详述

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

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

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则包括各种历史因素(如文化古迹、城市现状)、政策因素(如保护耕地等)。城市发展用地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进行资料搜集、用地分析和编制用地评价图等。[1]

2资料搜集

温、降水量、蒸发量、暴雨强度和日照等。②地形资料:包括高程、

的地形图,通常为1∶5000或1∶10000。③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地质

构造(如活动断层、滑坡、溶岩、流砂、泥石流、沼泽、泥炭层等的

水文资料:包括规划地区和有关地区的江河、湖泊、海洋、渠道等的资料。内容有:一般水位,历史上不同再现期(如百年一遇、50年一遇、25年一遇、10年一遇等)的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范围和面积、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及洪水规律、流量、流速、含砂量、河道变化情况等。⑤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的等水位线和基本流向、水质、泉水以及自流井的位置、平均流量、最大涌水量、含水层厚度、构造、水源补给区位置和范围。⑥矿藏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地下矿藏的种类、分布范围、储量、品位和开采计划;旧矿井的分布范围,地层有无沉陷以及建筑材料资源等。⑦文物埋藏范围。

3用地分析

对搜集的资料要作综合分析。为便于选择城市发展用地,可将用地分为4类。第1类为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自然条件较好,不需要或稍稍采取工程措施即能适应城市建设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①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小于每平方厘米公斤;•②地下水位低于一般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即低于地面~2米;③不被洪水淹没;④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10%;⑤没有沼泽地段,或者用简单方法即可排除积水;⑥没有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第2类为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条件改善后才能进行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地质条件较差,必须对地基作适当的处理;地下水位较高;易被洪水淹没(但水深不超过1米);•地面有积水或沼泽现象;有非活动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地形

坡度小于20%。第3类为不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有高产农田,地质条件复杂(如流动性软土、尚未稳定的填土、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层、饱和松砂层等);经常受洪水淹没(水深超过米);有活动性的冲沟、滑坡、岩溶、断层带等现象以及地形坡度超过20~25%。这类用地一般不宜作城市发展建设使用,但在特殊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仍可以适当利用。第 4类为完全或基本上不能用作城市建设的地段。如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开采时对地表有较大影响的地带;给水水源防护地带,现有铁路、机场或其他专用设施用地等地带,以及重要的文化遗址、自然风景区、森林地带等。

4编制用地评价图

用地评价图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之一。编制用地评价图通常的作法是:①分析和计算水文资料,在地形图上画出不同再现期的洪水淹没线;②画出地下水距地表面1米、2米的等深线;③画出代表不同土壤承载力和其他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土层的位置;④画出有矿藏的范围;⑤画出不宜修建用的陡坡、活动性的冲沟、滑坡、沼泽地以及遭受冲刷的河岸的范围或地段;⑥画出采用简单工程措施后,可作为修建用地的小型冲沟、沼泽地、采掘场和非活动性滑坡地段;⑦画出高产田和不能作为修建用地的范围如文物保护范围,原有工厂、铁路、水源保护区等;⑧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明确画出上述4类用地的范围和界限。

二、市域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1、评价方法

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在1:1万的数据精度下判定市域土地利用的建设适宜性与保护适宜性,以及具体的适宜建设或保护的用地类别。

2、因子选择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建设经济性、建设安全性、生态敏感性和生态保护。

因子可分为弹性因子与刚性因子,弹性因子的分值范围具有一定的调整可变性余地,故应根据保护或发展的价值取向分配一定的权重,刚性因子主要指风景区、饮用水水源等需要绝对保护的因子,其保护范围基本没有调整改变的余地,不分配权重。主要因子以及权重分配如下:

表4-5 因子选择及权重分配

注:权重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

3、因子分类评估

因子评估原则为:因子打分的分值在1~5之间,分值高低反映适宜开发或适宜保护的程度,适宜保护的得低分,适宜建设开发的得高分

(1)城镇与区位因子

主要以依托城市(城镇)的便利程度来划分,以距城市(城镇)的空间距离为衡量标准,划分为三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

表4-6 建设经济性因子

(2)交通因子

主要以依托交通要素的便利程度来划分,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场(包括客站和货站)等因素,以距离交通要素的看见距离为衡量标志,划分为三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

表4-7 建设经济性因子

(3)建设规划因子

主要指市域范围内已通过规划评审的各法定规划的范围,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值为5分,无规划的为1分,划分为二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

表4-8 建设规划因子

(4)地形因子及地质因子

主要针对城市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建设的安全性和工程造价进行分类,如下所示:

表4-9 地形因子

表4-10 地质因子

(5)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主要考虑河流湖泊水面林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等生态因素确定,生态敏感性越高,开发可能性就越低,分值也越低。具体分类及评分见下表:

表4-11 生态因子

(6)农地保护因子

分为非农用地保护区域、一般农用地保护区域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见下表:

表4-12 农地保护因子

4、评价结论

(1)因子叠加分析

通过弹性因子加权总分计算,将市域土地根据其适宜性划分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