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表面处理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4.40 KB
- 文档页数:5
碳纳米管简介潘春旭===================================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地址:430072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区 珞珈山电话:027-8768-2093(H);8721-4880(O)传真:027-8765-4569E-Mail: cxpan@;cxpan@个人网页:/cxpan===================================1. 什么是碳纳米管?1991年日本NEC公司的饭岛纯雄(Sumio Iijima)首次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中空的碳纤维,直径一般在几纳米到几十个纳米之间,长度为数微米,甚至毫米,称为“碳纳米管”。
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认为它是一种由六角网状的石墨烯片卷成的具有螺旋周期管状结构。
正是由于饭岛的发现才真正引发了碳纳米管研究的热潮和近十年来碳纳米管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1) 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 SWNTs):由一层石墨烯片组成。
单壁管典型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75~3nm和1~50μm。
又称富勒管(Fullerenes tubes)。
2) 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 MWNTs):含有多层石墨烯片。
形状象个同轴电缆。
其层数从2~50不等,层间距为0.34±0.01nm,与石墨层间距(0.34nm)相当。
多壁管的典型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30nm和0.1~50μm。
多壁管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层与层之间很容易成为陷阱中心而捕获各种缺陷,因而多壁管的管壁上通常布满小洞样的缺陷。
与多壁管相比,单壁管是由单层圆柱型石墨层构成,其直径大小的分布范围小,缺陷少,具有更高的均匀一致性。
无论是多壁管还是单壁管都具有很高的长径比,一般为100~1000,最高可达1000~10000,完全可以认为是一维分子图1 碳纳米管原子排列结构示意图2. 碳纳米管的独特性质1) 力学性能碳纳米管的抗拉强度达到50~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至少比常规石墨纤维高一个数量级。
储氢材料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运输及其模型应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本文介绍了储氢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及应用;展望了储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氢;储氢材料;清洁能源1引言随着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致使人类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同时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始大力寻找新的洁净能源己成为科研工作的焦点[l]。
在这些过程中,氢以其独有的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公认。
氢作为洁净能源具有以下优点:(l) 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2) 氢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分解水而再生,是可再生能源;(3) 燃烧1g氢放出的热量是等量汽油的3倍左右;(4) 氢资源丰富,可通过水、碳氢化合物等电解或分解生成。
由此可见,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氢能利用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即氢能的制备和储运。
在氢能的制备方面:人类通过利用太阳能光解海水可以制得大量的氢;故氢的储存和运输是其发展和应用中遇到的难点之一。
2 氢的存储标准与现状“储氢材料”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储存氢的材料。
衡量储氢材料性能的标准主要有2个:体积储氢密度(kg/m3)和储氢质量分数(%)。
体积储氢密度为系统单位体积内储存氢气的质量,储氢质量分数为系统储存氢气的质量与系统质量的比值。
另外,充放氢的可逆性、充放气速率及可循环使用寿命等也是衡量储氢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2]。
和其它物质一样,氢的存在状态也是固态、液态、气态。
气态时存储方式较为简单方便,也是目前储存压力低于17MPa氢气的常用方法。
但其密度较小,体积大;由于是易燃气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液态储氢方法的体积密度高(70kg/m3),但氢气的液化需要冷却到20K的超低温下才能实现,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约占所储存氢能的25%~45%。
液态氢不仅储存成本高,而且使用条件苛刻,目前只限于在航天技术领域中应用。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新领域摘要:综述了碳纳米管材料独特性能及其应用潜力,详细说明了碳纳米管材料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包括高强度复合材料、微机械、信息存储、纳米电子器件等。
关键词:碳纳米管的性能,碳纳米管的应用新领域,储氮材料,复合材料,信息存储,碳纳米电子学前言:碳纳米管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特征,构成碳纳米管的层片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碳纳米管的管身是准圆管结构,并且大多数由五边形截面所组成。
管身由六边形碳环微结构单元组成, 端帽部分由含五边形的碳环组成的多边形结构,或者称为多边锥形多壁结构。
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碳纳米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碳纳米管的性能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
力学性能由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比SP3杂化,SP2杂化中S轨道成分比较大,使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高强度。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碳纳米管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
碳纳米管的结构虽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却比高分子材料稳定得多。
碳纳米管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
若将以其他工程材料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给复合材料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导电性能碳纳米管上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n键,由于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学性质。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
对于一个给定的纳米管,在某个方向上表现出金属性,是良好的导体,否则表现为半导体。
对于这个的方向,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电导率通常可达铜的1 万倍。
第 50 卷 第 5 期2021 年 5 月Vol.50 No.5May. 2021化工技术与开发Technology &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碳基储氢材料的技术研究及展望付东升(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摘 要:本文从功能性材料和纤维缠绕结构性复合材料两个方面,总结了碳基材料在储氢领域的技术进展。
功能型储氢材料的技术原理是表面吸附,包括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应用的关键在于开发较高温度下的低成本吸附材料。
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是高压储氢技术的研究热点,结合低温技术,可以实现在保证储氢能力的同时降低压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关键词:碳基材料;储氢;吸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 TK 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905(2021)05-0054-05作者简介:付东升(1980-),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碳材料及应用收稿日期:2021-02-22氢能具有资源丰富、高热值、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是理想的新一代清洁能源。
与化石能源相比,氢气燃烧发热量为28700kcal·kg -1,优质煤炭为8000kcal·kg -1,汽油为10630kcal·kg -1,天然气为11930kcal·kg -1。
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在于储存,全世界科学家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开发安全经济的储存技术,现有氢气的储存方法有液化储存、压缩储存、金属氢化物储存、吸附储存等。
在作为结构材料的高压压缩氢气储存技术领域,以及作为功能材料的吸附储存技术领域中,碳基材料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也是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焦点。
1 功能型碳基储氢材料功能型碳基储氢材料是依据碳基吸附材料可在低温条件下物理吸附储氢,高温下氢气解吸附的原理,进行氢气的储存和利用。
碳基吸附材料的比重轻,对氢气的吸附量大,经济性好,对气体中的杂质不敏感且可以循环使用。
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绕中心按一定角度卷曲而成的同轴中空无缝管状结构,其管壁大都是由六边形碳原子网格组成。
根据管壁层数不同,一般分为单层碳纳米管和多层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 SWNTs):由一层石墨烯片组成。
单壁管典型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75~3nm和1~50μm。
又称富勒管(Fullerenes tubes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 MWNTs):含有多层石墨烯片。
形状象个同轴电缆。
其层数从2~50不等,层间距为0.34±0.01nm,与石墨层间距(0.34nm)相当。
多壁管的典型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30nm和0.1~50μm。
根据碳纳米管中碳六边形网格沿轴向的不同取向,可将其分为扶手椅型,锯齿型和螺旋型三种.SWNTs的顶端相当于半个富勒烯球组成的封闭管帽,是由适当数目和位置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构成制备方法特点:通过各种外加能量,将碳源离解原子或离于形式,然后在凝聚就可以得到这种碳的一维结构。
1.电弧法电弧室充惰性气体保护,两石墨棒电极靠近,拉起电弧,再拉开,以保持电弧稳定。
放电过程中阳极温度相对阴极较高,所以阳极石墨棒不断被消耗,同时在石墨阴极上沉积出含有碳纳米管的产物。
电弧法多采用直流电弧,电弧放电条件一般为:电极电压20~30V;电流50~150A;气体压力10~80kPa。
产率50%。
Iijima等生产出了半径约1 nm的单层碳管。
传统的电弧放电法只能制备多层纳米碳管,只有在加入金属催化剂时才可能得到单层碳纳米管,由此可见催化剂对于单层碳纳米管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方法利用热分解含碳化合物,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纤维。
常用的碳氢化合物包括甲烷、一氧化碳、苯等,而金属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 Fe 、Co 、Ni 及Mo 等) 以及它们的氧化物。
CVD 法具有设备简单、条件易控、能大规模制备、可以直接生长在合适的基底上等优点。
碳纳米管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绪论研究背景碳纳米管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碳材料的一维形式,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
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展现出独特的电学、光学和机械特性,碳纳米管在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生命及医学科学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是由于碳纳米管这种潜在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有关碳纳米管材料的研究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性质,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碳纳米管材料的分类碳纳米管可以看做是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因此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或称单层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或多层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碳纳米管依其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扶手椅形纳米管(armchair form),锯齿形纳米管(zigzag form)和手性纳米管(chiral form)。
碳纳米管的手性指数(n,m)与其螺旋度和电学性能等有直接关系,习惯上n>=m。
当n=m时,碳纳米管称为扶手椅形纳米管,手性角(螺旋角)为30o;当n>m=0时,碳纳米管称为锯齿形纳米管,手性角(螺旋角)为0o;当n>m≠0时,将其称为手性碳纳米管。
根据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型碳纳米管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当n-m=3k(k为整数)时,碳纳米管为金属型;当n-m=3k ±1,碳纳米管为半导体型。
按照是否含有管壁缺陷可以分为:完善碳纳米管和含缺陷碳纳米管。
按照外形的均匀性和整体形态,可分为:直管型,碳纳米管束,Y型,蛇型等。
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一引言1.1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受到人们极大关注的新型领域,纳米材料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取得较大的发展。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1]。
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纳米材料具有四大特点: 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比例大。
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国防、电子、化工、催化剂、医药等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碳纳米管碳是自然界分布非常普遍的一种元素。
碳元素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屋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碳的晶体只有两种:石墨和金刚石。
直到1985年,英国科学家Kroto 和美国科学家Smalley在研究激光蒸发石墨电极时发现了碳的第三种晶体形式C60[2],从此开启了人类认识碳的新阶段。
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Iijima)发现了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直径为4-30nm,长度为1um。
,最初称之为“Graphite tubular”。
1993年单壁碳纳米管也被发现(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直径从0.4nm到3-4nm,长度可达几微米。
碳纳米管(CNT)[3]又名巴基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
它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绕而成的无缝、中空的“微管”,每层由一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3个碳原子完全键合后所构成的六边形组成的圆柱面。
碳纳米管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申永涛;张爱波【摘要】Carbon nanotubes as a new type of carbon materialshavecomplete molecular structure.On the structure,it has the special shape of hollow tubes configuration,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good chemical stability, the space for electrolyte ion migration 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nanometer scale through winding and interaction. As electrode materials,itcan well improve the power characteristics, stability andother aspects of capacitorsandfuel cells. Special hollow structure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make itbecomea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with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Inthis paper,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carbon nanotubes in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super capacitorsand fuel cellswere introduced.%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完整分子结构的碳材料,在结构上具有特殊的中空管状构型、良好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化学稳定性、适合电解质离子迁移的空隙、以及交互缠绕可形成纳米尺度的网络结构等优点,作为电极材料可以很好的提高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的功率特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性能。
科学实践摘要:碳纳米管的发现是碳团簇领域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本文探讨了碳纳米管的结构、特性、活化方法,评述了这种纳米尺寸的新型碳材料在电化学器件、氢气存储、场发射装置、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催化剂载体、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领域的应用价值,展望了碳纳米管的介入对全球性物理、化学及材料等学科界所带来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碳纳米管结构性质应用1碳纳米管的发现1991年,日本NEC科学家Iijima在制取C60的阴极结疤中首次采用高分辨隧道电子显微镜(HRTEM)发现一种外径为515nm、内径213nm、仅由两层同轴类石墨圆柱面叠合而成的碳结构。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管完全由碳原子构成,并看成是由单层石墨六角网面以其上某一方向为轴,卷曲360°而形成的无缝中空管。
相邻管子之间的距离约为0.34nm,与石墨中碳原子层与层之间的距离0.335nm 相近,所以这种结构一般被称为碳纳米管,这是继C60之后发现的碳的又一同素异形体,是碳团簇领域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1]。
2碳纳米管的结构碳纳米管(CNT)又名巴基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
它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绕而成的无缝、中空的“微管”,每层由一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3个碳原子完全键合后所构成的六边形组成的圆柱面。
根据形成条件的不同,碳纳米管存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s)两种形式。
MWNTs一般由几层到几十层石墨片同轴卷绕构成,层间间距为0.34nm左右,其典型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30nm0.1-50μm.SWNTs由单层石墨片同轴卷绕构成,其侧面由碳原子六边形排列组成,两端由碳原子的五边形封顶。
管径一般从10-20nm,长度一般可达数十微米,甚至长达20cm[2]。
3碳纳米管的活化一般认为,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一些电活性基团,经过活化才能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
碳纳米管的能带结构和表面能计算一、碳纳米管,简单来说就是“小小的碳管”。
它们是由一层单原子厚度的碳原子组成的,在空间中像管子一样卷曲起来,形状像筷子一样细长。
这些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结构。
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毕竟碳元素我们天天接触。
但别急,碳纳米管可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那么简单。
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像纳米电子学、材料科学,甚至是能源领域,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可能你会好奇,碳纳米管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让它们在这么多行业大放异彩?最关键的就是它们的能带结构和表面能。
这两者直接决定了碳纳米管的导电性、机械性能以及它在各种应用中的表现。
二、先说说能带结构。
大家都知道,电子在原子里是有层级的,像楼层一样。
但你知道吗?电子并不是可以随意在这些楼层之间跳来跳去的。
每层楼都有自己的“能量”,如果能量高了,电子就能跳得更远。
碳纳米管的能带结构就像一个独特的楼宇,决定了它的“楼层”分布。
每个碳纳米管根据其卷曲方式不同,能带结构也不一样。
比如,所谓的“金属型碳纳米管”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就像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房子。
金属型碳纳米管的电子可以自由流动,就像是开了电源的电子设备,可以快速导电。
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则像一座受控制的房子,电子不随便流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跑”起来。
这种能带结构的差异,让碳纳米管能够根据需求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果你想要做超快的电子器件,金属型碳纳米管肯定是首选;要是做传感器,半导体型碳纳米管更适合。
这就像你选择手机壳时,要么喜欢拿得出手的高端金属质感,要么喜欢低调的半透明塑料壳,看需求就行。
三、再来看看碳纳米管的表面能。
说到这个,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云里雾里”。
表面能就是指物质表面与外界接触时产生的一种能量。
比如,当你把手指放在水面上,水表面会产生一股很微妙的反应,感觉有点粘手。
其实那就是表面能在作怪。
碳纳米管的表面能决定了它和外界环境的互动强度。
2000年第4期 总第109期 CARBON TECHNIQUES
炭寨技术
2[1【l0№4
SUM109
F 一7f 碳纳米管表面处理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朱宏伟 ,徐才录 ,堕 2毛宗强2魏秉庆 ,梁吉 ,吴德海 (1.清华大学机械系,北京100084) (2.清华大学核研院,北京100084)
色T6 ;
丁&r 7 /J 摘要: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决定着与氢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获得良好的吸附表面,使用浓硝酸和NaOH溶液对 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处理,改善了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从而使氢吸附率达到了5%(室温和】0 MPa的条件 下).实验结果稳定。 关键词:碳纳米管;储氢;吸附;表面处理 中围分类号:O613.71;TB383;TK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741(2000)04-0012-2
THE 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S ON HYDROGEN SToRAGE OF CARBON NANOTUBES
ZHU Hong-wet ,XU Cat-lu',CHEN An ,MAO Zong-qiang ̄,WEI Bing-qing‘,LIANG Ji ,WU De-hai (1_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1ri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j
Abstract:Carbon nano/ube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were grown from n aeelylene一 dmgen mixture on a support using diferent catalyet D甩cⅢ n .The surf ̄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n na ̄otubes determir ̄ed the interaclion with hydrogen. s0 the materiale thu8 l ̄,:dueed were sabmitred Ito two diferent treatnrents.namely nitric acid and alkali soluliott to gairt favorable adsorption surface.the ̄e treatments impmvd surface fl/' ̄a and surface activity effectively.At last i【can"absorb 5%of hydrogen at r0∞I temperature u/l ̄r tO MPa.and the reauh is stable. Key words:Carbon nanotubefCNT);hydmgen slorage;adsorption;surface treatment
氲在高能量密度充电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中作 为燃料时.要求达到较高的储存量。目前.纳米碳材 料储氢被广泛研究,它的价值在于储氢量大大高于 传统储氢系统。Dollin等人发现单壁碳纳米管 (SWNT)粉末在133 K和加kPa的压力下能够吸附 大约5%一1O%的氢…。Chambers等人发现在12 MPa和室温条件下鱼骨状的石墨纳米纤维的氢吸 附率可高达200%1210 Ye等人使用高纯度的SWNT 在eOK和10 MP.a下获得了8.25%的氢吸附率“ 。 Chen等人使用碱金属掺杂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掺 杂锂的碳纳米管可在653 K下获得2O%的氢吸附 率,掺杂钾的碳纳米管可在室温下获得14%的的氢 吸附率…。c.Liu等最近使用经37%的盐酸浸泡48 h和773 K真空热处理2 h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室 温和10—12 MPa的条件下获得了4.2%的氢吸附 率‘ 。 我们认为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决定着其与氢的 相互作用,对碳纳米管的表面活化处理是储氢过程
作者简介:朱宏伟男25岁博士生,主要从事聩纳米管表面处理及储氢等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0年第4期 总第109期 CARBON TECHNIQUES 炭素技术 2000№4
SUM109
反应温度对CVD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 肖旭,张先锋,吴军,梁吉,徐才录,吴德海,魏秉庆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要:用催化裂解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气体流量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索耐碳纳米 管的产量、转化率、微观组织形态有较大影响,其中以反应温度的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裂解温度,可以 得到宏观上产量、转化率较高,微观上组织形态较好的碳纳米管。 关键词:碳纳米管;催化裂解法;TEM 中图分类号:O613.71;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 001—3741(2000)04-0014—3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REPARATIoN oF CNTS BY CVD IN LARGE SCALE
XIAO Xu,ZHANG Xian-feng,WU Jun,LIANG Ji,XU Cai—lu,WU De—hai,WEI Bing-q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 00084,China) Abstract:All of the expetlmenls involved;n this山e 3 used ihe method of catalytic pyrolysis of acryl to synthesize Car— hen Nanutubes(CNTs).In a stainless steel布be.the reaction room,catalytic pyrolysis of ac州over qua ̄z boats coated
uniformly with Ni—Al—dlatomlte catalyst in the range 0f 400~850℃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NTs which were observed dlrecfl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fTEM)The reaction temperature,one of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roductivity of CNTs.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had comparatively strong effect oR the productivity of CNTs.All the parameters about the i"eac— lion temperature indicated above were optimized. Key words:CNTstcatalytic pyrolysis of acryl;TEM
碳纳米管具有纳米级的管状结构,因而在力 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能。从l991年碳纳 米管被发现至今,碳纳米管的制备已由最初的石墨 电弧法发展为许多种方法,其中催化裂解法设备简 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转化率也较高,因而被广泛 应用于大批量制备碳纳米管。在催化裂解法制备碳 纳米管的过程中,对于同一套设备,碳纳米管的产 量、转化率及微观组织形态均受到反应温度,反应时 间,反应气体流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为了摸清反应温度 对催化裂解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使生产过 程更具有可控性,生产工艺更加成熟,本文进行了比 较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1实验装置和方法 碳纳米管的制备过程如下:把州一Al一硅藻土 催化剂粉末分别均匀铺洒在反应室上下层的石英舟 反应器内。反应前通以足量氢气还原催化剂。升温 至裂解温度后通人原料气——丙烯,开始台成碳纳 米管.装置示意图见图1。为了研究反应温度对批量 制备碳纳米管过程的影响,在保证碳源供应充足的 前提下.固定反应时间、原料气流量、催化剂用量等 其他反应参数。
作者简介:肖旭男25岁.硕士生,清华大学机械系,主要从事用催化裂解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肖旭反应温度对CVD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 铁丝托 不诱钢管反应富
圈l催化裂解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装置示意图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在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每隔5O℃进行 次催化裂解反应的实验。在这组实验中催化剂用 量为上下层各1 g,丙烯流量500 mL/min,反应时间 30 rain。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反应温度与C的转化率 注:表1中碳纳米管为石英舟内未经清洗的原始碳纳米管(质量 为m ) 管壁杂质是指反应室内壁上收集到的块状黑色杂质(经 透射电镜观测确定其基本成分为粗大的炭纤维)(质量为肺);碳 纳米首的转化率=碳纳米管产物/(丙烯流量×反应时问);炭纤 维的转化率:管壁炭纤维杂质/(丙烯流量×反应时间)。 图2是根据表1中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产率曲 线图 ,由表1和图2可以看出,600℃时碳纳米管的 产量最高;在反应温度低于300℃时,随着温度升 高,碳纳米管的产量增加得很快。但是在500℃以下 反应时,由于反应温度偏低,造成催化裂解反应困 难,反应完毕后石英舟内有催化剂残余,增加反应时 间仍有催化剂剩余,由此证明这一现象与反应时间 关系不大,主要是受反应温度影响,温度过低使得裂 解反应不充分。在500—600℃之间虽然碳纳米管产 量仍有所增加,但已不明显,曲线趋于平缓,表明在 这一温度范围内催化剂活性较好且比较稳定。600 ℃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纳米管的产量反而降低 图2反应温度与C的转化率 了.这意味着催化剂活性在逐渐降低;而且温度越 高,产量降低得越快,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催 化剂活性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在500~600℃问比 较好,低于和高于这一温度范围其活性都会降低。 另外,由于不锈钢管内壁上炭纤维杂质的产量 在600 ac以后明显增加,消耗了更多的碳源,在碳源 (丙烯气体流量)恒定的情况下,这同时也意味着用 于生成碳纳米管的碳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