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肝功损害1000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急性胆囊炎是由胆结石阻塞导致胆囊发炎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并缓解炎症。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感染状态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还可以使用解痉药物来缓解胆囊痉挛,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方法,目的是清除胆结石、恢复胆囊功能,以免再次发生急性发作。
手术可以选择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等。
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腹腔镜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壁上的小切口插入镜头和手术器械,通过图像引导下切除胆囊。
传统开腹手术需要在腹壁上切开大约10至20厘米的切口,然后通过切口进行手术。
两种手术方式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术前准备一般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胆囊超声等检查,术后应注意术后饮食、休息和活动等。
饮食上建议术后避免油腻食物、肥肉、辛辣食品、酒精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
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裂开。
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对康复有益,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来制定活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作时间短、症状轻微且能够控制,医生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胆道引流等。
但非手术治疗方法并不能根治胆囊炎,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因此对于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总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抗生素和解痉药物来缓解炎症和疼痛,手术治疗则是根治疾病的主要方法,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来清除病因、恢复胆囊功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急性胆囊炎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Acute Cholecystitis Medical Record.Patient Information:Name: [Patient's Name]Age: [Patient's Age]Gender: [Patient's Gender]Date of Admission: [Date of Admission]Date of Discharge: [Date of Discharge]Chief Complaint: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evere right upper quadrantabdominal pain, radiating to the back, accompanied by nausea and vomiting.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The patient experienced the onset of abdominal pain three days ago. The pain was initially mild but gradually worsened over time. The patient also reported loss of appetite and low-grade fever. The pain became excruciating and prompted the patient to seek medical attention.Past Medical History: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gallstones and has experienced intermittent episodes of biliary colic in the past.Physical Examination:On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appeared in distress and had tenderness in the right upper quadrant of the abdomen. Murphy's sign was positive. Vital signs were within normallimits except for a slightly elevated body temperature.Laboratory Findings:Complete blood count showed leukocytosis with a left shift.Liver function tests revealed mildly elevated liver enzymes.Serum amylase and lipase levels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Imaging Studies:Abdominal ultrasound demonstrated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pericholecystic fluid, and gallstones. No evidence of common bile duct dilation was noted.Diagnosis: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physicalexamination findings, laboratory results, and imaging studies,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Treatment: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nd started on intravenous fluids and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to cover gram-negative and anaerobic organisms. Pain management was achieved with analgesics. The patient was kept nil per os (NPO) and scheduled for 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Follow-up:The patient underwent an uneventfu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had an uncomplicated postoperative course.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stoperative daythree with appropriate instructions for wound care and a follow-up appointment in two weeks.中文回答:急性胆囊炎病历。
老年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术58例经验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2000年5月至2010年9月58例老年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原因、方法和体会。
结果58例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 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63min。
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51mL。
术后腹腔引流液量60~150ml,2~10d拔除引流管。
手术切口感染5例,无一例出现胆漏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于感染较重及胆囊三角严重黏连、局部解剖不清的老年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具有简便而安全可行,不但能够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又能减少肝外胆管和血管损伤,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大部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46-02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65而岁)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而老年胆囊手术风险较高,特别是老年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手术风险更高,为了回避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2000年5月至2010年9月,我们对58例老年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5~82岁,平均67.5±8.9岁。
58例中有38例既往有1~30年的胆囊炎病史。
本次发病至就诊时间≤72h入院34例,>72h24例。
入院时体温均>37.5℃,其中21例39℃以上,脉搏在100次/min以上者27例。
入院时合并感染性休克9例。
本组病例均有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氏征(+),局部肌卫,其中12例右上腹可触及明显压痛性包块,合并弥漫性腹膜炎4例。
血常规WBC<1.0×109/L11例,>1.0×109/L47例。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要点一、前言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多发性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出现,便会对病人身心造成很大的损害与影响,严重者更有可能会因此导致病人致死。
急性胆囊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一旦发病,便会引起激烈症状出现,导致病人身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
如果不幸患上急性胆囊炎疾病,除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日常护理,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避免疾病再次发展,威胁到自身健康。
接下来将对急性胆囊炎的护理做一番简单的介绍,介绍一些具体的护理技巧,做好充分预防工作,让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对这种疾病产生更多了解,提升人们的防范意识。
二、急性胆囊炎症状表现(1)胆绞痛急性胆囊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胆绞痛,这种症状一旦出现便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病人出现胆绞痛症状,大多是患者因不节制饮食,暴饮暴食之后引起,或因睡眠时体位发生改变而引起。
病症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腹部部位为主,呈现阵发性疼痛与持续性疼痛现象,会引起放射性疼痛症状,会引起患者出现干呕或胃部不适。
(2)右上腹部部位出现隐隐痛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进食了高脂类食物,或者因工作压力大及情绪过度紧张等,而引起右上腹部出现隐痛症状。
有部分病症则与胃炎比较相似,因此常被误诊为胃病而错过最佳治病时间。
(3)胆囊积液病人若患有胆囊结石,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胆囊堵塞及胆囊积液产生,这种积液通常是成透明无色状,通常又被医学界称之为白胆液。
(4)其他症状急性胆囊炎除了会引起上述这些症状之外,同时也会引起㡺症状,当然,这种症状一般是比较轻,如果病人出现黄㡺就应引起注意,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除此之外,急性胆囊炎发病以后也会引起提问增高,引起轻微的腹膜炎出现。
三、急性胆囊炎护理措施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对病人身体会造成严重损害,对健康会造成极大威胁。
所以,病人在平常生活中应多注意这种疾病,具体有如下这些护理措施:(1)多饮水,多运动。
患者在平日生活里,应适量饮水,不要到口渴之后才饮水,以避免胆囊液浓度过高,而常饮水也能稀释胆囊液,对预防疾病发作起到很大帮助。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引起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胆囊发生急性炎症反应。
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胆囊结石形成- 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调,胆汁淤积等因素可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肥胖、妊娠、糖尿病等因素也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
- 例如,一位长期喜爱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的患者,由于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逐渐升高,超过了胆汁的溶解能力,最终形成了胆囊结石。
2. 胆囊管梗阻- 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或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嵌顿在胆囊管内,导致胆囊管梗阻。
一旦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可引起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坏死。
- 比如,一位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胆囊内的结石发生移位,恰好卡在了胆囊管处,造成了胆囊管梗阻。
随后,患者出现了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3. 细菌感染-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的胆汁淤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了胆囊的炎症反应。
- 例如,一位患者本身就有胆囊结石,近期又因为饮食不洁导致肠道细菌感染。
这些细菌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引发了急性胆囊炎。
三、临床表现1. 腹痛- 右上腹疼痛是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通常为持续性钝痛或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隐痛,重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 例如,一位患者突然感到右上腹剧烈绞痛,呈持续性发作,疼痛向右肩部放射。
患者坐立不安,大汗淋漓,只能弯腰屈膝以缓解疼痛。
2. 恶心、呕吐- 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15% 的人群患有胆道结石,其中1%~3% 每年发生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1-4]。
如未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发展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5-7]。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不断升高,急性胆道感染的诊治日趋复杂。
为进一步规范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在2011年制定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对原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合理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本指南中所涉及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系统,将证据质量划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
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或条件推荐,对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临床广泛关注的问题,则采取最佳实践声明的推荐方式。
一、急性胆囊炎(一)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和预后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占所有急腹症的3%~10%。
其中约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余为非结石性胆囊炎[1]。
总体上,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等。
不同病因的致病机制不同:(1)胆囊管梗阻:多由结石嵌顿引起,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淤积和浓缩,高浓度的胆盐可损伤胆囊黏膜。
此外,结石本身亦可直接损伤胆囊黏膜,引起急性炎症改变,而胆囊内的细菌会进一步加速胆囊黏膜炎症的发展。
(2)细菌感染:引起胆囊炎的细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感染途径为通过胆道逆行进入胆囊、血液途径和淋巴途径。
(3)胆汁淤积:如严重创伤、烧伤、长期胃肠外营养、大手术后等导致的胆汁淤积、胆囊壁缺血状态亦可诱发急性胆囊炎。
此外,糖尿病、肥胖、蛔虫、妊娠、艾滋病等亦是急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急性胆囊炎的病程若未得到控制,可导致近、远期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本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结论:加强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02-01急性胆囊炎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为胆囊管发生阻塞以及被细菌侵袭引发的胆囊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出现阵发性的绞痛,且伴出现明显触痛以及腹肌强直。
急性胆囊炎是中年女性的高发病,尤其是肥胖和多次妊娠的女性,很多患者在发病前的症状表现为厌油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1]。
本文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为40.5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右上腹压痛和墨菲氏征(+)。
本组96例患者均以全身麻醉后对胆囊进行切除手术,并且手术全部成功。
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7~15天,平均为11天,护理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术前护理措施2.1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痛大多都出现在右上腹部,而且是持续性的疼痛,并且还伴有阵发性加剧,绞痛甚至蔓延到背部和肩部,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腹部发生剧烈绞痛,导致反射性的恶心和呕吐,要持续对患者仔细的观察。
如果患者发生持续性的呕吐或者出现明显的腹胀、肠麻痹和漫性腹膜炎,要尽快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开腹式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平均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发作期胆囊炎;临床疗效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每日摄入的热量与脂肪增多,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发病例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多发于老年群体。
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主要包括剧烈压痛、右上腹持续性疼痛、腹部肌肉紧张等,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易出现胆囊穿孔、脓毒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病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常破坏胆囊三角区,过去一段时间内临床常认为此为腹腔镜手术禁忌症,但随着我国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也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治疗急性发作期腹腔镜的主要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典型临床特征,即体格检查存在右上腹胆囊压痛点、腹肌紧张、墨菲式征阳性等症状,肝功能检验总胆红素数值小于20.5μmol/L,已将急性胃穿孔、血小板水平异常、坏疽型胆囊炎等患者排除。
胆囊炎偏方让你的胆变得健康起来导语:胆囊炎是个非常严重的病症了,你能影响到我们正常的饮食、生活和工作上面去。
今天小编带来了治疗胆囊炎的偏方,大家身边有患胆囊炎的人可以…胆囊炎是个非常严重的病症了,你能影响到我们正常的饮食、生活和工作上面去。
今天小编带来了治疗胆囊炎的偏方,大家身边有患胆囊炎的人可以让他去尝试一下的。
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目录1、胆囊炎的病因2、胆囊炎的症状3、胆囊炎的治疗方法4、治疗胆囊炎的民间偏方5、治疗胆囊炎的中医偏方6、治疗胆囊炎的食疗偏方7、胆囊炎的注意事项8、预防胆囊炎胆囊炎的病因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
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是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止匕外,增龄老化过程中,胆囊壁逐渐变得肥厚或萎缩,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胆汁淤滞、浓缩并形成胆酸盐;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变得松弛,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加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
胆囊管或胆囊颈梗阻后,胆囊内淤滞的胆汁浓缩形成胆酸盐,后者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胆囊炎(早期)。
与此同时胆汁潴留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膨胀的胆囊首先影响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胆囊出现充血水肿,当胆囊内压>5.39kpa(55cmH2O)时,胆囊壁动脉血流阻断,胆囊发生缺血性损伤,缺血的胆囊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囊炎进程,最终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
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
急性胆囊炎肝功损害1000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 000例,男360例,女640例,年龄15-86岁,平均
56.7岁。病因:胆囊结石920例(其中合并胆囊癌13例),胆囊黏膜隆起样病变
55例,其他原因25例。胆绞痛发作至入院6小时-11天,平均2-8天;体温37℃
以下105例,37.1-38℃ 532例,38.1-39℃ 320例,39.1℃以上43例;实验室检
查:血WBC正常80例,(10-20)×109/L 850例,>20.1×109/L 70例;经院外抗
炎及对症处理660例,未治疗340例;入院即明确诊断920例,延时诊断80例。
1.2 肝功检验及处理方法:入院即抽取静脉血化验肝功、生化、血尿常规;
作B超、心电图,必要时作CT,怀疑肝外胆管结石时行胰十二指肠逆行造影以
明确诊断。肝功检查以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
血浆白蛋白(ALB)正常值为参照。具备手术指征者应立即急诊手术,伴有高血
压、糖尿病者,应尽可能地先行保守治疗,使伴随疾病基本正常后再行手术。合
并心肺疾病需要测定、评估心肺功能,在消炎保肝的同时治疗心肺疾患。只要心
肺功能耐受手术打击,就尽可能及早手术,术后继续保肝消炎,同时治疗伴随疾
病,术后第二天、第四天复查肝功。
2 结果
本组1 000例患者,TBIL升高220例,AST升高600例,ALT升高920例,
ALB降低200例。经保守治疗肝功能好转40例,无明显好转865例,肝功继续
下降135例;入院急诊手术236例,延时手术68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6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449例;术后第二天、第四天复查肝功,情况分别为:
TBIL下降110例(50.0%)、AST下降400例(66.6%)、ALT下降475例(52.0%)、
ALB升高10例(5%)。本组无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胆管损伤3例,胃壁损伤2
例,术后胆漏2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3.1 急性胆囊炎肝功能损害病理特点: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
症,大多数病因是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梗阻于壶腹部,少数是胆囊体折叠,颈
部扭曲。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胆囊胆汁排除受阻,胆囊壁血运障碍,继发细菌感染。
其对肝功能损害的途径:一是直接波及肝组织,引起肝细胞功能障碍;二是通过
肝外胆管上行引起肝脏感染。肝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受内毒素刺激后,
诱导催生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肝功能受损害。临床上于术中所见胆囊急性炎症,
周围毗邻脏器亦显急性炎症,尤其是右叶肝脏及肝门组织明显充血水肿,显示胆
囊炎症越严重,肝功能损害越明显。
3.2 肝功能评估:急性胆囊炎引起肝功能损害,其肝功能状况是随胆囊炎症
而变化,保肝消炎有效,则肝损害为一过性,很快恢复正常、反则肝功能每况愈
下。临床观察肝功能变化首先表现在转氨酶升高。而TBIL升高表示胆囊炎症比
较严重,炎症波及肝外胆管引起肝外胆管炎。ALB降低出现最晚,多是胆囊炎
长期反复发作,消化道症状严重,营养不良,是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指标。术后患
者肝功能绝大多数快速恢复,以AST、ALT最为明显,恢复较慢的是ALB,部
分病例要静脉滴入人体白蛋白,大部分患者仅有转氨酶升高,4项指标全部异常
少见,是病情严重的征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肝功能状况拟定妥切治疗方
案,预测后果有重要的作用。
3.3 处理要点:急性胆囊炎症状轻,肝功损害轻,经适当的保肝消炎治疗后,
可能很快恢复正常。大部分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嵌顿所致,保守治疗很难奏效,
梗阻不解除炎症不会消退,肝功能也难以恢复正常。临床上保守疗法多应用二联
抗生素,常用头孢二代加甲硝唑,炎症重者可应用头孢三代,保肝药物用肌苷、
阿拓莫兰、维生素C等,其他应用水、电解质液体疗法以及解痉、镇痛药物等。
保守疗法一般≤24小时,无效时应立即手术。胆囊切除术指征为:右上腹疼痛持
续不缓解,体温超过37℃以上,血WBC 12×109/L,右上腹压痛明显或可扪及增
大胆囊。转氨酶升高不是手术禁忌证,TBIL要排除肝外胆管结石和肿瘤,ALB
降低应静脉滴入人体白蛋白,同时对其伴随疾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原则是只要
患者条件允许应早期手术。及时尽快去除病灶是恢复肝功能最好的方法,本组绝
大部分患者肝功能指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无由于手术而加重肝功能损害病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