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_姜红
- 格式:pdf
- 大小:143.06 KB
- 文档页数:3
论国际中文教育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建构
高立平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0)3
【摘要】语言和文化交流是达成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必要形式。
国际中文教育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国际中文学习者具有接收中国文化的先决条件,他们是适合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群体。
本文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和视域下,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要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要着重于语言文化教育的跨学科体系构建,学会不变加变,坚持语言加文化,拓展跨文化加跨专业,以文化为主线致力于教材和国别区域研究;在师资培养上要从正视文化差异,养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国际视野,创新教学方法和技能等方面深化思路。
【总页数】10页(P41-50)
【作者】高立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国际视野:汉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语言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2.言语形式背后的初中文言文教学r——略论意象性语言学习和文化语境建构
3.语言技能与跨文化能力的双重建构——汕头大学的大英课程改革
4.语
言技能与跨文化能力的双重建构——汕头大学的大英课程改革5.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下武术文化传播研究——基于国际中文教材中武术文化元素的调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部分1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赴中亚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论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课程师资素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汉语儿化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汉语变调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构词法与对外汉语合成词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汉语新兴词缀(“X族”等)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网络新词语的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新疆高校中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吉林省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现状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及改革———(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调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语伴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浅谈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对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二部分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让汉语热透全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试论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的认同感———(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之我见———(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建设探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汉语构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汉语话语标记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手机短信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博客(微博)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象形字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地位及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汉字偏旁的表意与表音分析及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关于编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文学专用教材的几点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留学生汉语感叹句的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留学生强调格式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留学生否定格式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留学生特殊句式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留学生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三部分1论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中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编写———(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论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探析“体演文化”教学法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识———(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从网络社交平台看未来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刍议———(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刍议———(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面向朝鲜半岛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文化因素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探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游戏活动教学之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与核心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潜分流教育模式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关于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双文化意识和基本素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论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及发展中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关于从政府层面推动海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论汉语国际教育诗歌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四部分1.留学生汉语否定标记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留学生汉语体标记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留学生汉语复句中关联词语使用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的句子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双宾句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浅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语法教学课程的特点———(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与模式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贯穿全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模式探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汉语国际教育与公共外交———(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因素———(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浅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语法教学课程的特点———(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微———(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教学探讨与实践———(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教学设想之———(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对日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语固定格式例释———(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商务汉语教学改革探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五部分1探索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多媒体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的近义词辨析探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反———(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针对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汉字书写纠正案例分析——以泰国中学生为例———(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力———(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实习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的实践性教学法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留学生误读与汉字读音认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焦虑个案调查———(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留学生汉语连字句的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留学生汉语正反问的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留学生汉语祈使句的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实习实训问题及策略———(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从学位论文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六部分1.不同国别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汉语声母特点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汉语韵母特点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汉语调值和调型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汉语轻声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汉语委婉语的习得过程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作文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留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对汉语学习的影响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对外汉语写作中的学习策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汉语生肖动物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汉语成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识别与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汉外词汇对比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汉外文化对比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七部分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汉语动态助词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汉语实词/虚词重叠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浅谈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山西省所属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调查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调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汉语国际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字母词的使用规范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对外汉语基本词汇的教学技巧与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和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从汉语同素逆序词语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基于语料库的汉外对应词/同形词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汉语词语的古今异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汉语词语的词义演变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汉语褒贬词语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与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虚词辨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量词的分类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八部分1.精读课教学的结构划分与教学方法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词汇教学展示技巧与方法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词汇释义教学技巧的多途径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学中辅助语言的运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游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目的与作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课堂的贯彻与实施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情境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课堂的贯彻与实施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对外汉语单项技能课课程设置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第九部分1.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文注释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写体例的考察与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单一汉语教材的专题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同类汉语教材的比较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试析汉语教材中易于诱发偏误的因素———(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对外汉语教材选择探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排的研究与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从汉语口语测试的调查看口语教学策略———(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对外汉语综合课课程设置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对外汉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对外汉语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与预备班的课程设置对比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对外汉语留学生速成班与短期班的课程设置对比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关于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语法教学研究与构想———(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5.关于初级阶段汉语口语课的改革设想———(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6.中高级阶段汉语精读课的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7.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技巧———(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8.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巧———(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9.HSK对汉语教学的作用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0.对外汉语教材词汇与HSK词汇对比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最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题目第十部分1.留学生的“洋腔洋调”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2.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3.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副词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4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量词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5.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使用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6.留学生汉语不及物动词使用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7.留学生方位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8.留学生汉语介词“在”的使用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9.留学生汉语同义词的使用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0.留学生汉语类固定短语的使用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留学生汉语近义虚词的学习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2.留学生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1 / 11。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汉语国际教育介绍论文3000字_汉语国际教育介绍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汉语国际教育介绍论文30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技能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国际汉语教师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通过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知识水平,在交流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海外对汉语教学师资在量上的需求等途径,能够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引言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学科,国际汉语教学工作任务艰巨,涉及到汉语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汉硕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近年来,由于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增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1985年,全国仅有4所高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到2019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校已达到149所。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些新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缺乏培养人才的经验,在办学条件、办学目标、专业定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本体知识不扎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较弱,汉硕专业培养的人才良莠不齐。
总体来说,尽管每年汉硕专业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多,但能外派的汉语教师资源依旧稀缺,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不断增长的汉语需求与师资供给有限之间的突出矛盾。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缺乏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技能。
当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一般都开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课堂观察与实践、第二语言习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课程,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教育不足。
学生成份复杂,除本科是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专业的学生之外,还包括外语专业和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
对于本科阶段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或非汉语专业的学習者来说,汉语本体知识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汉语语言教学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三教0问题的核心与基础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三教0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三教0问题的背景和现状,然后述及多元背景下汉语教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最后对/三教0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看法。
本文认为教师是/三教0问题的核心,决策者和教师自身都应该关心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多角度、多层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解决/三教0问题的基础。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汉语国际教育的/三教0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所谓/三教0问题指的是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和教学法问题。
教师、教材、教法问题其实是语言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为什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三教0问题成了最近的热议话题呢?这里边有复杂的原因。
本文准备就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三教0问题提出的背景与/三教0问题的现状;第二,多元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第三,三个问题的相互纠结与求解。
一/三教0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现状/三教0问题是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汉语国际推广0的概念是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提出来的,这是国家提升软实力、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宏观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合理延伸。
从宏观层面上看,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经济奇迹逐渐为世人瞩目,中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作用也在不断上升。
现在,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已经成了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贸易量的增加、双边和多边外交的活跃以及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国际上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地升温,这就给我们的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我们对此的准备是不充分的;从中观层面看,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海外汉语教学,学习者群体、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环境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微观的层面看,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师培训等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都亟需与时俱进。
392021年第4期总第382期VIEW ON PUBLISHING“十三五”时期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回顾 文/杨云 刘富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传播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
教育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
这表明,目前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已经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受众基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近几年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呈现立体化、宽领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有教育业、新闻出版业的积极“走出去”,也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国际文化交往;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类优质图书的大力推广,也有多元丰富的数字产品带来的全新文化体验。
一、新动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汉语国际传播的主攻方向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后,立即受到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我国现阶段参与全球开放合作、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已然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视为主要发展对象。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
与此同时,我国各部委也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相继出台了有助于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如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对外文化交流政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就文化产品、文化遗产等项目的深度合作,仅2019年便公布了45个“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科学技术部目前正在实施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这些都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前沿与特征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研究热点、前沿与特征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沿,以期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了从学科建立之初至今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理论、汉语教材编写等方面。
这些热点领域的研究不仅反映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也体现了学术界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
文章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前沿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通过对这些前沿技术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它们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影响。
文章总结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特征,包括学科交叉性、实践导向性、国际性等。
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独特性,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章希望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剖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而且紧密关联着全球汉语推广、跨文化交际和国际教育政策等现实问题。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研究是热点之一。
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和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汉语运用能力。
这包括对汉语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涉及到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要素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2009年06月(第23卷第6期) EastChinaEconomicManagement Jun.,2009(Vol.23,No.6)
[收稿日期]2009—05—25[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农业院校对外语言文化交流问题研究”(2007zs012d)[作者简介]姜 红(1972—),女,安徽霍邱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安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推广,现代汉语语法。
○观点荟萃【DOI】10.3969/j.issn.1007-5097.2009.06.035论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
姜 红1,2(1.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安徽农业大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汉语国际推广不仅具有文化传播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而且具有现实和长久的经济价值。文章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语言经济学;汉语国际推广;经济价值[中图分类号]F0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9)06—0151—03
OntheEconomicalValueofPromotingtheChineseLanguagetotheWorldJIANGHong1,2(1.SchoolofLiberalArts,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2.CenterforInternationalExchangeandCooperation,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Abstract:Languageisanimportantkindofculturalresources.Inrecentyears,withthecontinuinggrowthofChineseeconomy,thefur-therbuilding-upof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Chineselanguagegainsmoreandmoreconcern,theworkofpromotingChineseLan-guagetotheworldhasdevelopedvigorously.TopromoteChineselanguagetotheworldnotonlycanspreadculture,elevate“softpow-er”,butalsohaspresentandlong-lastingeconomicvalue.ThisarticleanalyzestheeconomicvalueofpromotingChineselanguagetotheworldfromtheperspectiveoflinguisticeconomics.Keywords:linguisticeconomics;promotingChineselanguagetotheworld;economicalvalue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由于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创造的“中国的奇迹”,加上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越来越广,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极大地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2004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在海外设立非赢利机构———孔子学院,来推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这标志着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播由自发的对外汉语教学向自觉的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截至2009年3月31日,中国已在全球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推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语言、语言输出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汉语国际推广不仅具有主动对外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功能,其本身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价值。一、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本身是无所谓价值的,但是由于语言使用具有选择性,选择使用的语言的种类,则体现了该种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60年代。最早由美国学者JacobMarschak于1965年提出,后来经过Grin和Vaillancourt的发展,而逐渐明晰。“……把经济学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研究存在语言变量的关系上,尤其(但不是仅仅)对那些经济变量传统上也起作用的关系感兴趣。”其“经济学的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那些话题采用的方法。”[1]这一领域最初主要用来考察移民、劳工语言和其收入之间的比例
—151—关系,为语言使用和语言选择之间的效益优化服务。其基本观点是: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使用语言表现了经济的价值;不同语言的经济价值存在差异;语言使用具有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包括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等[2]。因此,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提高语言能力的要求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收益[3]。语言之所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往来增多,对人们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具有较高语言能力或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其三,拥有较高语言能力所带来的高收入和高于平均水平的生活水准,也会对其子女和周围的其他人产生示范作用;最后,居民的整体语言能力是促进或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二、语言输出的经济价值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重要符号系统,虽然在理论上各种语言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但是在现实之中,不同语言是有强弱之分的。语言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语言的强弱体现的是国家的盛衰,语言的扩张相应地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因此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自己的语言战略,努力扩大其语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少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推广自己的语言,如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会、中国的孔子学院等。历史上曾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英语等的传播都证明,一种语言从推广、输出、应用到最后被世界所接受,其意义都远远大于语言本身的价值。语言输出不仅增强了语言的世界性,协调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的互动与平衡,而且也成为“大国兴衰”的基本符号[5]。语言是科技和文化的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多掌握一门语言,就意味着个人资本的增加,语言已经成为增加收益的工具。以英语为例,由于英语是超级语言,对于以非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和金钱更多,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成本更高[6]。超级语言国家本身不需要这样的额外投入,这就直接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交往的效率和信息交换的效益。所以,语言的推广和输出就是在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语言输出具有经济价值。三、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汉语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从目前来看,汉语在国际生活中依然还处于弱势地位。汉语被列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但是实际将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在国际性的组织、会议中真正使用汉语的也不多;汉语在外交、国际贸易、科技、教育等领域中的使用也非常有限[7]。有学者指出“汉语热”能否持续,中国政府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建立孔子学院或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汉语能否在国际上拥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取决于那些想说汉语、想写中文的人出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持续的学习动力[8]。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固然
非常重要,但RMB(人民币)则是汉语走向世界最原始的动力[9]。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现实经济价值首先,中国在世界经贸领域中的联系日渐广泛频繁,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汉语国际推广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学习一门外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功利性应该是其最基本的动力。据调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了解中国、旅游、就业、到中国学习、研究中国、欣赏中国文化”等,但是学汉语所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却是最强烈的动机。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依然持续健康发展,这使汉语的商业价值和交往价值不断攀升。日益增强的经济价值,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汉语国际推广,中国的语言文化被世界所接受,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国际推广业已成为一项语言文化产业,直接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日本有120余万人正在以各种方式学习汉语;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也达30多万人;印度尼西亚全国8039所高中全部开设了中文课程;德国也于2004年将中文纳入了中学会考科目;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已逐步将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列入了大学课程甚至学位课程。随着汉语应用价值的逐步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把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来学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推动了国内相关专业的就业,对教材、教学设备的需求推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直接到中国学习语言文化,2002-2007年来华留学生数字以每20%的速度增长,2007年总人数达到195503人,形成了巨大的汉语培训市场,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汉语培训市场仅非学历教育收入每年约为20亿人民币,而且未来的汉语市场每年会以翻番的速度增长。作为一种产业,有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有50亿的规模[10]。汉语国际推广不仅是一项语言文化
事业,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经济价值。(二)汉语国际推广的长远经济价值首先,由于过去中国对外语言文化输出较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中国形象被严重误读。改革开放以后,崛起的中国引起了一部分国家的猜疑、戒备和防范,他们将中国视为潜在的—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