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趣味胡同名
- 格式:pptx
- 大小:10.18 MB
- 文档页数:29
老北京八大烟花柳巷:赛金花与小凤仙的传奇八大胡同,指的就是从清朝中后期到解放前北京的“红灯区”。
说雅致一点,在参观的一所旧日妓院遗存景点的门票上,写着“以接待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为对象的高档社交、休闲娱乐场所”。
当然,客观的说,八大胡同并不意味着色情,很大程度上确实也是品味的象征。
这所谓“八大”,未必就是八条胡同,他泛指分布在南新华街以东,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前门大街以西的一大片胡同区。
如果说特指的话,一般包括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现名小力胡同)当年赛金花和小凤仙住过的地方广聚园宾馆的大门,当年赛金花挂牌的地方进了陕西巷,只见胡同窄小,两旁房屋破败,私搭乱建小房林立,偶尔可见砖石小二层楼,或者有门墩、花窗等旧物流露出当年痕迹,哪里才是昔日风月之地呢这里的上百家妓院,也分三六九等,好的叫做“堂”或者“清吟小班”,这种地方顾名思义并不只是做皮肉生意;次一点的叫做茶室,再次的叫做下处,最次的叫做小地方。
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鸡和暗娼。
相对来说,南边天桥、金鱼池一带的档次就更低一些了。
旧时八大胡同里的女子合影可以说,如今提起八大胡同,就不能不提赛金花。
其实,八大胡同里名妓并不仅仅赛金花一个,苏三、陈圆圆、小凤仙和赛金花都在八大胡同里住过,都是齐名的,曾经号称八大胡同四大名妓。
赛金花画像陕西巷最有名的建筑就是22号,一座2层灰砖小楼,这里当年是赛金花挂牌“金花班”的地方,如今建筑保存完好,叫做“广聚园宾馆”(又叫上林园宾馆或者陕西巷宾馆)。
赛金花原籍安徽,生于同治年间,幼年在苏州当清倌,就是未开怀的少女,卖艺不卖身,后来遇上了回乡守孝的状元洪钧,被洪钧纳为第三房小妾。
不久,洪钧被派为驻俄罗斯、德国、奥匈、荷兰四国公使,他头两房夫人都不愿奔波异域,于是赛金花以夫人名义陪同他出使欧洲,她在欧洲参与了一些社交活动,据说还和德皇夫妇,首先俾斯麦会见并合影,也学了一些德语。
西四砖塔胡同:元代的戏剧一条街位于西城区西四闻名的砖塔(万松老人塔)最近一次最大规模的修复已经竣工。
新修后的小院内开设有"正阳书局",人们可以在这读到许多关于老北京的书籍。
砖塔西边的胡同因砖塔而得名,叫"砖塔胡同"。
这条胡同虽然不是很宽大、很长,但却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元代时,这里每天都有戏曲表演,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
胡同名七百余年未改砖塔胡同形成于元代,而且七百多年来胡同名始终叫砖塔胡同,其名古老,这在北京是特别少见的。
砖塔胡同在元代时的剧场特别多,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
另外胡同里还多出名人故居,比如顾太清故居、鲁迅先生故居、张恨水先生故居等。
砖塔胡同得名于这里的一座砖塔,它是北京城里唯一的一座砖塔。
砖塔修建于元代,为九重八角的青砖塔,高15.9米。
它是当时的高僧万松行秀的墓塔,所以人们都叫它"万松老人塔"。
而在塔前小庙的山门上,也写着"元万松老人塔"。
万松老人姓蔡名行秀,号万松。
他是河南洛阳人。
15岁时到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为僧。
因其聪慧好学,很快就驾驭了大量的佛法学问。
后云游四方,在河北磁县的大明寺向当时闻名的高僧雪岩满学习。
学成后,高僧万松返回净土寺升为住持,他在寺内建万松轩,所以自称"万松野老",人们尊称为"万松老人"。
因万松老人博学多才,学问渊博,精通佛法,得到金章宗的赏识,他请万松老人到燕京西山的仰山(妙峰山南边)栖隐寺为住持。
栖隐寺在辽金时代为京城大寺,是皇家寺院之一。
金章宗于明昌四年(1193年)在燕京召见他,并赐锦绮袈裟一件。
到元代,他又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礼待,常常受到召见。
万松老人告诫元世祖要"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当时的名相耶律楚材还拜万松老人为师,参学三年。
万松老人圆寂后,因其德高望重,特赐安葬大都(北京)内西城,并建有墓塔,即现在的砖塔(当时此处尚是郊外西刘村)。
漫步北京胡同感受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众多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
而在这个现代化都市的繁忙街道上,隐藏着一个个幽静而古老的小巷,被称为胡同。
这些胡同是老北京的街区,凝聚了丰富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带您走进北京的胡同,感受老北京的韵味。
一、漫步胡同,感受老北京的独特氛围漫步进入北京的胡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古老的北京。
窄窄的胡同两边是砖砌的四合院,瓦片的屋顶斑驳了岁月的痕迹。
胡同中有着独特的布局,错综复杂的街巷交错其中。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别致的小店和生活用品的市集。
漫步其间,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老北京风情。
二、胡同中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承胡同是老北京居民生活的场所,这里充满了丰富的民俗风情。
在胡同里,可以常常看到老北京居民们坐在门前晒太阳,互相打招呼。
小孩们在巷子里奔跑嬉戏,邻里之间亲密无间。
这些都是老北京的传统习俗,在胡同中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胡同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在一些特色的建筑中找到。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老北京居民住宅的一种典型形式。
四合院由四面围墙构成,中间空出一个呈方形的院落,屋舍布局合理,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胡同中的民俗活动与文化底蕴胡同是老北京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庆祝和娱乐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的庙会,胡同里热闹非凡,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年夜饭和小吃,还有鞭炮声和灯笼的装饰,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节日氛围。
此外,在胡同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胡同里有很多传统艺术的传承者,比如著名的胡同剧院、胡同画廊等。
这些艺术机构让老北京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扬,使更多人可以欣赏到传统艺术的精髓。
四、从胡同中品味老北京的特色美食胡同中也同样展现了老北京的独特美食文化。
胡同里的小吃摊、小饭店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各种需求。
比如,烤鸭、豆汁、炸酱面等都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理解一、背景介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老北京的小胡同是北京城独特的景观之一,代表着古老的北京风貌。
在这些狭窄的巷道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社交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北京的小胡同,带您逐一了解其特点、历史和魅力。
二、小胡同的定义和特点1.小胡同的定义:小胡同即窄巷,是古老城市中狭窄的巷子。
在北京,小胡同通常指的是胡同的一种形式,胡同是一组相互平行的巷道,由房屋和院落围合而成,而小胡同则是指胡同中宽度较窄的巷道。
2.小胡同的特点:–狭窄:小胡同的宽度通常在2米至5米之间,有的甚至更窄。
这种狭窄的巷道使得人们在行走时必须相互配合,增加了互动的机会。
–弯曲:小胡同蜿蜒曲折,错落有致,往往使人感觉迷路,增加了探险的趣味。
–建筑风格:小胡同旁边的房屋多为传统的四合院,具有北京独特的建筑风格。
红墙灰瓦、斗拱檐门、青石板路等元素构成了老北京的特色景观。
三、小胡同的历史1.起源:小胡同作为一种城市巷道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为了方便交通和组织居民,古代城市开始划分为一系列胡同和小胡同。
2.建设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胡同逐渐发展为老北京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北京的大小胡同不断增加,形成了独特的胡同街区。
胡同中兴建的四合院逐渐丰富了北京城市的建筑风貌。
3.变迁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小胡同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命运。
然而,鉴于小胡同对于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政府开始加强对小胡同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通过保护与改造,一些小胡同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了旅游景点。
四、小胡同的魅力1.厚重的历史氛围:小胡同作为古老城市的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狭窄的巷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2.独特的社交文化:小胡同是北京人民生活的场所之一,人们在这里生活、交流和互动。
在小胡同里,我们可以看到邻里间的小聚会、街坊之间的打招呼,感受到北京独特的社交文化。
文人笔下的胡同名篇汪曾祺-古都残梦胡同胡同是北京特有的。
为什么叫胡同?说法不一,多数学者以为是蒙古语,意思是水井。
我在呼和浩特听一位同志说,胡同即蒙语忽洞,指两边高中间低的狭长地形。
呼市对面的武川县有地名乌兰忽洞。
这是蒙古话,大概可以肯定。
那么这是元大都以后才有的。
元朝以前,汴梁、临安都没有。
《梦梁录》《东京梦华录》等书都没有胡同字样。
有一位好作奇论的专家认为这是汉语,古书里就有近似的读音。
他引经据典,作了考证。
我觉得未免穿凿附会。
北京城是一个四方四正的城,街道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
北京只有几条斜街,如烟袋斜街、李铁拐斜街、杨梅竹斜街。
北京人的方位感特强。
你向北京人问路,他就会告诉你路南还是路北。
过去拉洋车的,到拐弯处就喊叫一声“东去!”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沟通这些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街道的,便是胡同。
胡同把北京这块大豆腐切成了许多小豆腐块。
北京人就在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里活着。
北京有多少条胡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胡同有大胡同,如东总步胡同;有很小的,如耳朵眼胡同。
一般说的胡同指的是小胡同,“小胡同,小胡同”嘛!胡同的得名各有来源。
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如手帕胡同,当初大概是专卖手绢的地方;头发胡同大概是专卖假发的地方。
有的是皇家储存物料的地方,如惜薪司胡同(存宫中需要的柴炭),皮库胡同(存裘皮)。
有的是这里住过一个什么名人,如无量大人胡同,这位大人也怪,怎么叫这么个名字;石老娘胡同,这里住过一个老娘----接生婆,想必这老娘很善于接生;大雅宝胡同据说本名大哑巴胡同,是因为这里曾住过一个哑巴。
有的是肖形,如高义伯胡同,原来叫狗尾巴胡同;羊宜宾胡同原来叫羊尾巴胡同。
有的胡同则不知何所取意,如大李纱帽胡同。
有的胡同不叫胡同,却叫做一个很雅致的名称,如齐白石曾经住过的“百花深处”,其实这里并没有花,一进胡同是一个公共厕所。
胡同里的房屋有一些是曾经很讲究的,有些人家的大门上钉着门钹,门前有栓马桩、上马石,记述着往昔的繁华。
胡同文化(转载)北京作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除了巍峨雄伟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哪怕是一条条曲里拐弯的小胡同,也都是饱经岁月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一、胡同名称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关于胡同二字最早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始于元代。
元大都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大街24步,约合36.96米;小街宽10步,约合15.4米;胡同宽6步,约合9.24米。
居民区划分为50坊,胡同街巷413条,坊各有门,门上署有坊名。
但胡同的名称大多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历经岁月的沉淀流传下来的。
比如元代已经出现的砖塔胡同,即是缘于胡同东口有一座万松老人塔。
砖塔胡同的名称到现在已叫了700多年。
老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几类:以地标性建筑命名。
老北京过去“庙宇甲天下”,从辽金以前,到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庙名刹不计其数。
各式各样的寺、庙、观、宫、殿、庵、阁等,不仅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而且大多都成了地名,观音寺胡同、法源寺街、白云观街、城隍庙街、玉皇阁夹道、三庙街……一提名称即可知道昔日的庙宇。
据1949年时的统计,其时将庙宇作为胡同名称的多达605条,占胡同总数的20%。
此外,像桥梁、仓库、碑、楼、塔、门、牌楼等也有不少成了胡同名称。
如银锭桥胡同、米粮库胡同、禄米仓胡同、石碑胡同、栖凤楼胡同、塔院胡同、陟山门街……以官衙官爵命名。
以官署衙门和官爵来命名胡同,是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比如天安门前西侧、人民大会堂旧址上的大府、中府、小府和左府、右府、前府胡同,明代时是前后左右中军这五军的都督府所在地;现在的大兴胡同缘于明代时设有大兴署;察院胡同因为明代这里是都察院的所在地。
与“官衙”胡同相比,“官爵”胡同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但像定阜街、广宁伯街、武定侯胡同、遂安伯胡同等,都是从明代开始并流传至今的著名街巷。
明朝沿袭了历代爵位的五等分位法,即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爵位最高,原名定府大街的定阜街的得名,即是缘于明代街中建有定国公徐增寿的府邸。
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阅读答案老北京胡同名称①〔传承继承〕着历史的文脉。
过去,老北京“庙宇甲天下”,各种各样的寺、庙、阁等,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于是便有了【甲】、法源寺街等。
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以官衙官爵命名的胡同是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比如定阜街原名定府大街,得名即缘于明代街中定国公徐增寿的府邸。
而【乙】、双槐树胡同,那么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花草树木命名的,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
还有如【丙】、北月芽胡同是以井或胡同外形命名的,真是既形象又生动。
在数百每年的风雨沧桑中,不少地名或“讹音”或“雅化”,经受着各式各样的变迁。
比如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时是武德卫营驻军的所在地,后来讹音叫成了现名。
东城区有条胡同叫礼士胡同,在明清时代,这里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叫“驴市胡同”。
直至清末宣统年间,这儿废除了牲口市场,人们才奇妙的依谐音改称之“礼士胡同”。
“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优雅的名称,这就是胡同名称的雅化。
老北京的胡同名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②〔镌刻雕琢〕着时代的烙印。
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种缺憾。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爱护建设的力度,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爱护。
【材料二】长安街成长记1953年,长安街“诞生”,从东单至西单,共长3.8公里,始有“十里长街”之称。
后来东西延至建国门、复兴门,与二环路“接轨”,全长6.7公里。
之后,继续延长至大北窑和公主坟,与三环路“接轨”。
2000年开始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进行整体政治,宽度加宽,除全线翻修路面外,路面的材质也发生了改变。
全长延至47公里,已经接近百里,出了东西五环路。
如今,长安街不仅要直出东西六环路,长长..到55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长街”。
同时还将完善长安街沿线景观,市民站在街边能看到的`全部市政设施,都将按统一方案进行设计、改造、更换,连井盖图都出自故宫。
16、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为【甲】【乙】【丙】处选择恰当的胡同名称。
1950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烟花女儿翻身记》的电影,全方位展现了八大胡同中的辛酸恨和血泪仇。
片中的妓女形象是由解放前真实的风尘女子出演,银幕上,她们重现着当年卖笑的场景,而在银幕下,很多女孩子都是一边演一边哭。
八大胡同到底是个怎样的烟花地,如今咱们再去走一走。
新中国清扫“垃圾”北平解放后,百废待兴。
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移师到北平,驻扎在香山。
毛泽东指示道:“我们要把房子打扫干净。
”看得见的垃圾好清扫,看不见的也不会听之任之。
当时的北平妓院林立、黑道猖獗、满目疮痍,毛泽东对时任公安部长兼北京市公安局长的罗瑞卿说:“新中国决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1949年11月21日,新中国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召开了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晚5时30分,全体代表一致通过立即封闭全市一切妓院的决议案。
新任市长聂荣臻庄严宣布:封闭妓院,立即执行。
八大胡同,这个近百年来北京的花柳巷,被全副武装的战士包围。
北京市公安局一夜之间把全市剩余的224家妓院全数封禁,并将曾经的失足妇女们组织起来学习劳动技能,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劳动者。
她们追今抚夕,感慨万千,自编自演,自排自练,在汇报演出中引颈高歌,唱道:“千年的冰河开了冻,万年的枯树发了青。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曾经的金粉世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城头如何变幻大王旗,总体是比较安稳的。
哲人曰“存在即合理”,八大胡同就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存在了近百年,苟安于乱世。
然而,历尽沧桑的八大胡同被刚刚获得新生的昔日失足妇女们高亢清亮的歌声“狠狠撞了一下腰”,它缓缓行进的脚步戛然而止,从此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八大胡同的来历如今站在大栅栏地区,看着周围的胡同巷道再普通不过,其实,在百年前,这一片是八大胡同的所在地,是闻名天下的“红灯区”。
八大胡同其实并不单单指的八条胡同,而是这片烟花之地的统称,位置是现在的珠市口西大街往北,煤市街往西,铁树斜街往南,南新华街往东的一大片四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