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熨敷技术基本操作

中药熨敷技术基本操作

中药熨敷技术基本操作
中药熨敷技术基本操作

中药熨敷操作规范

中药熨敷治疗,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是身体的某一个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中药熨敷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体外疗法。

一、中药袋成分

当归川芎红花葛根桂枝没药威灵仙防风等中草药配制。二、功效

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等

三、适用症

头晕头疼、失眠、颈项疲劳酸痛、肩周炎、落枕、背痛、手指麻痹疼痛、网球肘、腱鞘炎、骨质增生等

四、使用方法

将中药袋置于蒸锅,用加热30分钟后取出再用毛巾或无纺布包裹后放在疼痛的部位即可。毛巾或无纺布的厚度视患者的耐热程度可叠1-2层,待适应后再逐次去掉包裹。中药熨敷包本品可反复使用3-5次。

五、注意事项

1、孕妇忌用.皮肤有破损者禁用。

2、中药袋不得直接清洗,不用时请用保鲜袋密封置于干燥通风处妥善保存。

3、急性损伤请在48小时后再使用。

4、蒸锅加热时超过30分钟,以免损坏。

5、中药袋刚从蒸锅拿出时不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中药熨敷操作流程

三防漆敷形涂层固化方法

三防漆敷形涂层固化方法 很多人在问三防漆的要怎样才能完全固化,有没有快一点的方法,不然产量达不到,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下面敏通三防化工为大家详细讲解下。 室温固化 室温固化既能用于RTV弹性体涂料又能用于RTV弹塑性涂料。在涂覆之后,涂料就能在室温条件(大约75℉/21℃和30-90%相对湿度)下固化。这些材料利用空气中的湿汽来固化。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涂料就将开始固化。在固化过程中,将有大约3-8%重量比的甲醇会挥发。因此在固化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此外,RTV弹塑性涂料是溶解于溶剂中的,必须做好去除溶剂的准备。 根据所选择的产品和涂覆的厚度, 涂于器件上的涂料在5-60分钟后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对于敷形涂料在常规厚度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固化。如果涂料使用浸涂工艺,需要通过一个涂料槽,它需要尽可能的封闭,特别是在停工期间。可以通入干燥空气或者氮气来延长涂料的使用寿命。如果材料是从原包装中取出使用,则在不用时要密封好。 简单的室温固化生产更适合于低产量或者中等产量的应用。一些RTV弹性体涂料适用于快速表干和快速操作.对于无溶剂热固化涂料不能在室温下固化的。 低温加热加速固化. 上述所有的室温固化涂料都可以通过低温加热加速固化。然而在涂料涂覆之后需要先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下几分钟,然后加热至最高80℃左右并保持5-8分钟。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完全的固化。加热可以通过烘箱传送带加热来完成。该工艺对于大批量生产比较适用,但是不适合无溶剂热固化涂料。 超过100℃的热固化 这种加热固化温度是超过100℃而不是上面描述的低温。无溶剂热固化涂料不需要湿气固化。所有需要固化的组分都包含于所提供的原材料中。在施工之后,涂料需要通过升温来进行固化。这可以通过烘箱或传送带加热来实现。这种通过升温来进行的热固化并不适合于RTV弹性体涂料或者RTV弹塑性涂料.

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技术及经验总结C图文稿

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技术及经验总结C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汽车安全驾驶方法 从汽车起步到停车的全程驾驶操作 一、行前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轮胎、转向盘和刹车。 二、起步上路:关门、调座、调镜、安全带、转向灯,鸣笛、踩离合挂一档、放手刹、观察、抬半离合、加点油起步、放离合器、加油出发(起步方向盘要正,以减少阻力)。 三、跟车前行:走走停停,踩半离合行驶,平路用2档,上坡用1档,阻力大时,加点油。跟车要保持见前车后轮的距离,视线不离车前方,同时打开双闪灯,提醒后车驾驶员,防止追尾。 四、加油提速换档:升档先提速。一档起步,二档上路,三档、四档跑平直路。车速在10码内用一档,20码用2档,30码用3档,40码用4档,50码用5档(转速超3000转会听到轰鸣声,此时要升档)。 五、减速行驶:抬油门减速行驶;降档减速行驶(降档先减速)。 六、会车、让车:提前减速靠右。右转让左转;有障让无障;下坡让上坡;转弯让直行;货车让客车;慢车让快车;所有车避让救护车和警车。 七、礼让行人:观察行人动态,减速或停车让行人,远离行人。轻轻鸣笛提醒行人离开车道,驾车慢慢通过。 八、开转向灯转弯: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转弯。直角转弯:打方向盘两圈,车速30码,完成即回方向盘。转小弯早打早回,少打少回,转急弯,快打快回(转弯要留出内轮差宽度)。左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左车道,待时机左转弯;右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右车道,待时机右转弯。 九、选择地点调头: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调头。调头时,用低速档,踩半离合或轻压刹车,打两盘转向调头,完成后回方向盘。直角转弯时机:车头遮住弯路边缘或后视镜对齐直角处,迅速打方向盘弯。 十、安全过路口:一看,二慢,三通过。 十一、向左变道超车:左转向灯,观察情况,变道待机鸣笛加速超车(狭窄路、弯道、前方视线不好、前方有车或障碍物不能超车)。超车用3、4挡,当速度达到40~50码超车,远离被超车之后,再回原车道。 十二、把握方向直线行驶:调整车身与道路平行,方向正对准前方,提速升至4—5档,加油前冲。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不断观察路的走向,微调修正方向盘。 十三、通过狭窄通道:通过狭窄道路时,小角度转方向盘,车头能过,车身过。 十四、降档上坡:加油提速,踩离合器减档,侍减速后至与档相匹配的速度后再放离合,加油上坡。如上坡路段湿滑,不能加油高速度行驶,只能保持中等速度行驶,以免打滑上不了陡坡。 十五、半坡起步:1、脚踩刹车,慢抬离合器,待车不后退后,放刹车加油起步。2、脚踩刹车,拉起手刹,慢抬离合器,待车身震动不后退后,放脚刹、放下手刹加油起步。手刹起步用于载重车陡坡。 十六、低速下坡:减速减档,抬离合器放车行驶,速度快时,轻压刹车行驶。下缓坡可用低速档不加油行驶,必要时可轻踩刹减速;下陡坡用低速档行驶或踩离合器变空档,踩刹车停,放刹车行驶。

中医--毫针技术

毫针技术 亳针技术,是指利用亳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袪邪、治疗疾病的目的。亳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临床上使用的亳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见表1、表2)。 临床上以直径32?26号(0. 25mra-0.40rara)的亳针最为常用。粗针多用于四肢、腰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而、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 表2:毫针长短规格表 临床上以长度1.0?3.0寸(25?75inm)的亳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1. 5寸(40rara)考用得最多。长针多用于肌肉丰耳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二)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L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腌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2.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 以固是脸穴皮朕。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脸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脸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 (3)提捏进针法 用左乎拇、示二指将欲刺脸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用于皮肉我薄部位的脸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脸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踰穴。用于较长亳针的进针。 3.行针与得气 亳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踰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

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技术及经验总结(C1)知识交流

汽车安全驾驶方法 从汽车起步到停车的全程驾驶操作 一、行前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轮胎、转向盘和刹车。 二、起步上路:关门、调座、调镜、安全带、转向灯,鸣笛、踩离合挂一档、放手刹、观察、抬半离合、加点油起步、放离合器、加油出发(起步方向盘要正,以减少阻力)。 三、跟车前行:走走停停,踩半离合行驶,平路用2档,上坡用1档,阻力大时,加点油。跟车要保持见前车后轮的距离,视线不离车前方,同时打开双闪灯,提醒后车驾驶员,防止追尾。 四、加油提速换档:升档先提速。一档起步,二档上路,三档、四档跑平直路。车速在10码内用一档,20码用2档,30码用3档,40码用4档,50码用5档(转速超3000转会听到轰鸣声,此时要升档)。 五、减速行驶:抬油门减速行驶;降档减速行驶(降档先减速)。 六、会车、让车:提前减速靠右。右转让左转;有障让无障;下坡让上坡;转弯让直行;货车让客车;慢车让快车;所有车避让救护车和警车。 七、礼让行人:观察行人动态,减速或停车让行人,远离行人。轻轻鸣笛提醒行人离开车道,驾车慢慢通过。 八、开转向灯转弯: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转弯。直角转弯:打方向盘两圈,车速30码,完成即回方向盘。转小弯早打早回,少打少回,转急弯,快打快回(转弯要留出内轮差宽度)。左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左车道,待时机左转弯;右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右车道,待时机右转弯。 九、选择地点调头: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调头。调头时,用低速档,踩半离合或轻压刹车,打两盘转向调头,完成后回方向盘。直角转弯时机:车头遮住弯路边缘或后视镜对齐直角处,迅速打方向盘弯。 十、安全过路口:一看,二慢,三通过。 十一、向左变道超车:左转向灯,观察情况,变道待机鸣笛加速超车(狭窄路、弯道、前方视线不好、前方有车或障碍物不能超车)。超车用3、4挡,当速度达到40~50码超车,远离被超车之后,再回原车道。 十二、把握方向直线行驶:调整车身与道路平行,方向正对准前方,提速升至4—5档,加油前冲。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不断观察路的走向,微调修正方向盘。 十三、通过狭窄通道:通过狭窄道路时,小角度转方向盘,车头能过,车身过。 十四、降档上坡:加油提速,踩离合器减档,侍减速后至与档相匹配的速度后再放离合,加油上坡。如上坡路段湿滑,不能加油高速度行驶,只能保持中等速度行驶,以免打滑上不了陡坡。 十五、半坡起步:1、脚踩刹车,慢抬离合器,待车不后退后,放刹车加油

印制电路组件三防涂覆工艺研究

印制电路组件三防涂覆工艺研究 黄萍,张静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对于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子产品,三防涂覆可以对印制电路组件进行有效的防护。针对C型聚对二甲苯气相真空沉积涂覆技术,通过印制电路组件三防涂覆工艺研究及测试,验证了涂覆后的绝缘、耐压电性能等指标。结合印制电路组件涂覆后的返修,经过实验对比,确定了去涂覆的工艺方法。 关键词: 印制电路组件;C型聚对二甲苯;气相沉积;涂覆 中图分类号: TN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 - 3474(2007)06 - 0324 – 04 Technical ResearchWork on the Three - defended Coating Applied on Printed - circuit- module HUANG Ping, ZHANG Jing (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 ianyang621900, China) Abstract:The three - defended coating can be effective on protecting the electric function ofprinted- circuit - module used in spec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gaseous vacuum coating technology of Parylene C, the electronic parameter is validated through the technical research and testing of three –de-fended coating for PCM, such as insulation,pressure - resistance. The technicalmethod of decoatation is confirmed through experimental contrastof repairing after coating of PCM. key words:PCM; Parylene C; Gaseous aggradations; coating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 - 3474(2007)06 - 0324 – 04 在苛刻环境中剥蚀印刷电路组件的主要机理有腐蚀、电化学迁移和焊接接缝开裂三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这就使得保护印制板组件避免因污染物和潮湿造成剥蚀变得很有必要,而多数情况下保护印制电路组件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敷形涂覆。按照MIL - I- 46058C或者IPCCC830标准,通用涂覆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电器性能优良、外表美观、抗热冲击、防霉、防湿,还应具有柔韧性和阻燃性。只有聚对二甲苯这一种材料可以满足以上要求,为印制电路组件提供整体包封,避免湿气和污染物损害。 通过对印制电路组件气相沉积涂覆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了印制电路组件的掩模、涂覆、去涂覆、测试等工艺方法,并根据印制电路涂覆的要求,较好地控制了气相沉积涂覆薄膜的厚度,通过对涂覆后外观质量检验和主要电性能指标测试,满足印制电路组件三防的技术要求。 1印制电路组件的气相沉积涂覆 1. 1气相沉积原理 聚对二甲苯的真空气相沉积是在高温下将聚对二甲苯原材料裂解后形成的对二甲苯单体通过气相聚合方式在真空沉积室里敷形涂覆在试样表面,其化学反应如图1所示。聚对二甲苯原材料,也就是白色粉末状的双对二甲基苯二聚体,大约在150 ℃升华,然后在第二阶段约680 ℃分子分解或热裂解形成对苯二甲基双游离基,然后气态单体送入沉积腔内,渗透到液体涂覆难以到达的部位,室温下两个亚甲基键结合形成稳定的聚对二甲苯聚合在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20题) 1、给婴幼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应不超过 ( ) A、70℃ B、60℃ C、50℃ D、40℃ E、30℃ 2、酒精拭浴降温的主要机制是 ( ) A、传导 B、蒸发 C、辐射 D、对流 E、折射 3、高热患者应用冰袋降温时,冰袋不能放置在 ( ) A、前额 B、头顶 C、腋下 D、心前 E、腹股沟 4、床上铺橡皮单,其上端距床头相当于 ( ) A、一手掌宽 B、3横指 C、肘至指端 D、腕至指端 E、肘关节至腕关节 5、膀胱高度膨胀而又极度虚弱的患者,导尿时首次放尿的量不应超过 ( ) A、500mL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E、2500mL 6、临床上须同时测心率和脉率的患者是 ( ) A、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动过缓 D、心律不齐 E、阵发性心动过速 7、患者赵某,输血15分钟后感觉头胀、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痛,脉细弱,血压下降,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 A、减慢输血速度 B、立即通知医师 C、热水袋敷腰部 D、观察血压、尿量 E、取血标本和余血送检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8、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惟一的散热方式是 (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反射 9、患者的假牙取下后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 A、70%乙醇 B、温开水 C、冷开水 D、0.5%过氧乙酸溶液 E、0.1%苯扎溴铵溶液 10、抢救青霉紊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 ) A、盐酸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盐酸异丙嗪 E、多巴胺 11、为脉搏短绌患者测量脉搏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1人测脉率,1人测心率,各测1分钟 B、1人测心率,人测脉率,2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 C、2人均测心率和脉率,然后互相核对 D、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可1人完成 E、2人不同时间。反复测量,分别记录 12、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 ) A、2%~3%硼酸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1%~4%碳酸氢钠溶液 E、复方硼砂溶液 13、无菌包被无菌等渗盐水浸湿后应 ( ) A、晾干后再使用 B、烘干后使用 C、立即使用完 D、4小时内用完 E、停止使用,重新灭菌 14、使用超声雾化器时,水槽中的水温不应超过 ( ) A、40℃ B、50℃ C、60℃ D、70℃ E、80℃ 15、进行下述哪项检查时,不必通知患者空腹采集血标本 ( ) A、抽血检查甘油三酯 B、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 C、检查血糖 D、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 E、检查肝功能 16、关于灌肠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为患者解除便秘时,液体应保留5~10分钟 B、为患者降温时,液体的温度宜为4℃ C、保留灌肠宜保留1小时以上 D、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压力宜为40~60cmH2O E、肝昏迷患者不能用肥皂水灌肠 17、患者张某,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其最大可能及首要处理是 ( )

德国Peters涂敷材料

德国Peters敷形涂覆(Conformal Coating)和灌封(Potting)材料 德国Peters是全球著名的PCB行业应用材料的生产商,在行业里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我公司的敷形涂覆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电子系统、消费电子产品、军工产品、航天航海电子产品等领域。 其中,在汽车行业里我公司的产品已经得到全球十一大汽车制造厂中七大厂商批准使用。我公司的许多客户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公司,如Siemens (西门子)、Benz (奔驰)、Volkswagen(大众)、General Motor(通用汽车)、BMW(宝马汽车)等等。另外,我公司的产品已经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军事和航天等领域的电子系统产品中得到应用! 我公司的产品质量可靠而且环保,相关产品通过欧洲的标准、美国军标(MIL)、UL认证等。尤其是通过了欧洲的环保指令(RoHS),因此我公司的产品不含铅、镉、汞等重金属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有机物质。除此之外,我公司的有关产品不含卤素,该项产品品质是考虑到未来更严格的环保要求而提前研究开发的! 基于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研发是我公司立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根本,因此我公司根据客户的工艺选择、产品应用环境的不同而开发了许多不同产品满足需求的差异性。你可以参考我公司的产品目录,如果您对其中的产品感兴趣,请与我公司联系,我公司迅速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并将为您提供免费样品进行测试。Contact:Mr. Jerry Li(李军华) Mobile: +86-013825282242 E-mail:jerry-li@https://www.doczj.com/doc/c315070963.html, 用于电路板组装件或者扁平集成电路的敷形/永久涂层材料 一般特性 ?优良的耐腐蚀保护能力 ?几乎不会溶解元器件和标签上的油墨 ?非常良好的绝缘性能(Dielectric properties)和防漏电性能(T racking resistance) ?耐热温度B = 130 °C [266 °F];各种材料的技术说明书根据EN 60216 (IEC 60216)的要求注明了永久耐热温度 ?返修时在电烙铁温度下即可熔化涂层进行维修 ?无色透明和/或荧光显示剂调整的材料(FLZ标注)能在自然光或者紫外光下很方便地对整个涂层进行质量检测控制 ?能对材料进行部分调整以便于用设备进行选择性涂敷(例如调整为红色的23秒粘度的涂敷材料产品 (系列) 具体性质 敷形/永久涂层材料ELPEGUARD SL 1301 ECO-FLZ系列,无色透明 SL 1301 ECO-FLZ SL 1301 ECO-FLZ/17 SL 1301 ECO-FLZ/20 SL 1301 ECO-FLZ/23 SL 1301 ECO-FLZ/40?基本成份:改性聚氨酯 (PUR) ?涂敷应用方法:刷涂,喷涂,浸涂,选择性涂敷 ?标注ECO = 生态的(eco logical) ?不含芳香烃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和C9芳香烃化合物 ?满足欧盟“无铅化法规”(欧盟车辆报废法令EU vehicle end-of-life directive 2000/53/EG)的要求,不含铅、镉、鉻(VI)和汞的化合物?符合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33/50法规(EPA 33/50 Program*) ?不含RoHS指令2002/95/EC**列出的物质 ?得到汽车制造行业技术领先供应商的评估并批准使用 ?涂层材料浸润性非常好,即使在元器件的引脚处也敷形良好 ?材料主要成份与SL 1301 N系列材料一致 ?符合UL94 文件E80315 最高级别V-0级阻燃认证,商标经过UL 注册 ?i标注/20 = 材料从粘度杯里的流出时间是20 秒 (DIN 53 211标准, 4 毫米粘度杯在 20 °C [68 °F]时测定),/17、/23 和 /40也同理 敷形/永久涂层材料ELPEGUARD SL 1305 AQ系列,无色透明 SL 1305 AQ SL 1305 AQ/25 SL 1305 AQ/55 SL 1305 AQ-FLZ SL 1305 AQ/25-FLZ ?基本成份:聚氨酯(PUR) ?涂敷应用方法:刷涂,喷涂,浸涂,选择性涂敷 ?溶剂基本上完全被水替代 ?标注AQ = 水基(aq ua,以水做溶剂) ?在干燥固化和进一步加工的过程中没有异味 ?室温下具有非常快的干燥固化速度 ?满足欧盟“无铅化法规”(欧盟车辆报废法令EU vehicle end-of-life directive 2000/53/EG)的要求,不含铅、镉、鉻(VI)和汞的化合物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切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 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 (1)上呼吸道疾病 1、急性(慢性)鼻窦炎; 2、急性(慢性)鼻炎; 3、感冒; 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慢性)气管炎;2、支气管哮喘。 1 (3)眼科疾病

涂覆

中国涂料第一门户:https://www.doczj.com/doc/c315070963.html, ?企业库 ?产品库 ?供求信息 ?涂料标准、配方下载 ?讨论区 涂料资讯 ?广告推荐位置体验 ?广告推荐位置体验 ?广告推荐位置体验 ?广告推荐位置体验 ?广告推荐位置体验 ?广告推荐位置体验 ?网站首页 ?涂料资讯 ?建材资讯 ?行业动态 ?家居装修 ?建筑房产 ?商贸管理 ?技术资料 ?资源下载 ?工程欣赏 ?专题 ?论坛 ?各类专业书籍、工具书全场2折起火爆热销中.... ? ?会员注册 | 信息供求发布 | 我的博客 ?信息订阅 ad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技术资料 > 涂料技术 > 技术研究 > 聚乙烯粉末涂料涂覆钢管的实践

时间:2007-2-9 来源:中国涂料人收集整理作者:佚名 精品计算器推荐: 涂料计算器 | 墙砖计算 地砖计算器 | 地板计算 墙纸计算器 | 窗帘计算 根据与我厂订货的 CP460 、 CP650 、 CP680 等船东要求 , 在新制船上采用寿命长、性能优良的聚乙烯涂覆钢管取代镀锌钢管。厂技协经过一年的努力 , 终 于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 , 并通过鉴定会认可。 1 主要工艺流程 (1) 材料管的前加工。首先对加工材料管进行材质、规格、数量确认 , 并依照用户要求按图纸进行下料、平头、组对、焊制、修磨等工序 , 完成钢管及管件 的预制。 (2) 表面处理。外表面采用抛丸清理 , 内表面采用喷砂清理 , 选用 G14 棱角破碎钢丸。喷砂或抛丸处理后的钢管和管件要逐根进行质量检验 , 表面除锈等级采用 ISO8501-1 标准对比检查 , 应达到瑞典标准 (S IS) Sa2. 5 以上 ; 采用粗糙度标准板进行目视对照检验 , 锚纹深度应达到 50 ~ 75 μm 。表面处理后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扫 , 将钢管表面的灰尘及砂料清扫干净 , 并要求在 24h 内进行涂覆 , 以防止钢管表面受潮生锈再次污染。 (3) 加热。采用远红外加热炉 , 根据钢管及管件规格 , 涂层厚度要求 , 选定 加热温度 , 使被加热工件和部位温度均匀一致。 (4) 涂覆加工。采用 LLD PE 粉末热融法涂覆 , 可以对直管及各种异形管件的内外面同时进行涂覆。大口径的弯头涂覆 , 采用流化床并配有雾室法进行涂覆。 (5) 钢管及管件涂覆后要进行冷却处理。对于涂层不太厚 , 小件涂覆产品可以采取自然冷却 , 而对于涂层厚的大件涂覆产品必须强制冷却 , 可以采取风冷、 水冷或两者并用。 (6) 对涂覆后的钢管及管件进行检查。外观检查采用目测法 , 涂层表面应平滑、无暗泡、无麻点、无皱摺、色泽均匀 ; 膜厚则采用磁性测厚仪取点测量检查 , 如 有不合格者 , 轻者修补 , 重者烧掉重新加工。 (7) 精加工。合格产品进行精加工 , 主要对端头边缘进行修整 , 外涂边缘处采用砂带机修磨成< 30 ° 的斜角 , 如带法兰则采用砂带机将凸沿处修磨平 整。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PCBA检验标准__第六部分:敷形涂层和阻焊膜

Q/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标准 Q/DKBA3200.6-2003 代替Q/DKBA3200.6-2001 PCBA检验标准 第六部分:敷形涂层和阻焊膜 2003年12月25日发布 2003年12月31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目次 前言 (3) 1范围和简介 (4) 1.1范围 (4) 1.2简介 (4) 1.3关键词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产品级别和合格性状态 (4) 3.1产品级别 (4) 3.2合格性状态 (4) 3.2.1最佳 (5) 3.2.2合格 (5) 3.2.3不合格 (5) 3.2.4工艺警告 (5) 3.2.5不作规定 (5) 4使用方法 (5) 4.1图例和说明 (5) 4.2检查方法 (5) 4.3放大辅助装置及照明 (6) 5术语和定义 (6) 6敷形涂层 (7) 6.1敷形涂层总则 (7) 6.2敷形涂层覆盖范围 (7) 6.3敷形涂层厚度 (9) 7阻焊膜 (10) 7.1阻焊膜起皱/开裂 (10) 7.2阻焊膜空洞/起泡 (11) 7.3阻焊膜分解 (12)

前言 本标准的其他系列标准: Q/DKBA3200.1 PCBA检验标准第一部分 SMT焊点; Q/DKBA3200.2 PCBA检验标准第二部分 THT焊点; Q/DKBA3200.3 PCBA检验标准第三部分压接件; Q/DKBA3200.4 PCBA检验标准第四部分清洁度; Q/DKBA3200.5 PCBA检验标准第五部分标记; Q/DKBA3200.7 PCBA检验标准第七部分板材; Q/DKBA3200.8 PCBA检验标准第八部分跨接线; Q/DKBA3200.9 PCBA检验标准第九部分结构件。 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它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本标准参考IPC-A-610C的第9章内容,结合我司实际制定、修订。 本标准替代或作废的其它全部或部分文件: 本标准完全替代 Q/DKBA3200.6-2001 PCBA敷形涂层和阻焊膜外观检验标准,该标准作废。 与其它标准/规范或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上游标准/规范: Q/DKBA3178.1 刚性PCB检验标准 DKBA3108 PCBA返修工艺规范 DKBA3167 敷形涂覆材料技术条件 DKBA3184 敷形涂覆材料检验规范 DKBA3095 敷形涂覆材料存储及使用规范 DKBA3047 敷形涂覆工艺规范 DKBA3109 PCBA清洗规范 本标准下游标准/规范: Q/DKBA3144 PCBA质量级别和缺陷类别 与标准的前一版本相比的升级更改内容: 修改了标准名称; PCBA检验标准通用描述放入本标准;一处增加了“级别1”状态判据以适应终端消费产品;对文字说明进行了优化。 本标准由工艺委员会电子装联分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和解释部门:制造技术研究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专家:居远道、邢华飞、惠欲晓 本标准主要评审专家:曹曦、陈普养、唐卫东、李江、罗榜学、殷国虎、李石茂、郭朝阳 本标准批准人:吴昆红 本标准主要使用部门:供应链管理部,制造技术研究管理部。 本标准所替代的历次修订情况和修订专家为: 标准号主要起草专家主要评审专家Q/DKBA3200.2-2001 陈普养、邢华飞池勇、吴波、张源、周欣、 王界平、曹曦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是针体微小而细,针尖锋利的一种针具,是《内经》“九针”中的第七种针具。古代九针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某些针具逐渐弃置不用,而毫针逐渐成为针刺的主体,一直流传至今。当今我们临床上讲的针灸,其中针刺主要指毫针。 毫针因其针体微小而细,《内经》中又称之为“微针”、“小针”;民间俗称“银针”。 当使用毫针在周身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针刺时,称为“体针”;当使用毫针在耳穴、头穴线等某一特定部位针刺时,又叫“耳针”、“头针”。前者属于大针灸系统,后者属于微针系统。 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等毫针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其技法。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种刺法,都有它的操作规程和具体要求,必须刻苦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一)制针材料 大家知道,最早的金属针具是青铜针、铁针,因其容易生锈,弹性与韧性较差,容易断针,逐渐为金针、银针取代。金针、银针虽然传热、导电性能好,但强度、韧性较差,容易弯针,而且价格昂贵,于是,又研制出不锈钢针。 不锈钢针特点:

1.强度高,韧性与弹性好:不容易弯针、断针。 2.针体挺直光滑:容易进针与操作。 3.耐高温,防锈蚀:可用来温针、烧针,不容易腐蚀生锈而断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但也有采用金针、银针者。(二)毫针结构(图2-1) 针尖:针身的尖端锐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关键部位。(针芒) 针身: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是刺入穴位的主要部分。(针体) 针根: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刺深度与提插幅度的标志。 针柄:针根至针尾部分。是持针、行针、温针的操作部位。 针尾:针柄的末端部分。是观察捻转角度的标志。(针顶)结构

中医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

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进针角度和深度 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湿敷法评分标准及流程

湿敷法 一、概念 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二、适应症 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分 值 扣分细则扣分 目的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的一种外治方法,达到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目的 2 回答不全 -1 评估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5分) 1.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 诊断,自我介绍,解释目的(6分)。 2.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妊娠。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 及接受程度。 4.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需要遮挡。 5.患者是否需要排便。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10 缺一项 -1 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衣帽整洁(10分),洗手,戴口罩(2 分)。 2. 用物(6分):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纱布),镊子(两把), 水温计、治疗碗,橡胶单,中单,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10 缺一项 -1 用物少一样 -1 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 2.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 诊断,再次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3.根据病情或医嘱再次确定湿敷部位(5分),取合适体位,暴露湿 敷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6分)。 4. 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敷料大小合适(3分)。药液温度合适(5分)常规38-41度。敷药前 要辩证:热证凉敷,低于体温,以病人可耐受为宜。寒证热敷,但不 超过50度,老人孩子注意避免烫伤。 湿敷时间、部位正确(5分)。未沾湿患者衣裤、床单(2分)。 5、定时用无菌镊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5分),保持湿润 及温度(5分)。治疗过程中观察(5分)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 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 处理。 6、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 衣着,整理床单位(3分)。 7、相关健康指导。 8、洗手记录及签字(2分)。 60 未核对医嘱 -2未核对患者 -2 未 再次解释 -2 未定湿敷部位 -3 未取合适体位 -2未注意保暖 -2 必要时未遮挡 -2 药液温度不合适-5 未检查药液温度-4 纱布适度过干或过湿 -5 未用无菌镊夹取纱布-4 未定时淋药于纱布上-5 未观察询问观察患者 -4 淋湿衣被-5未清洁皮肤 -3 未做健康指导 -3 未安置患者 -4 未洗手记录各 -3 终末处理1.接触过病人的一次性用品全部扔黄色垃圾袋里。 2.弯盘消毒备用。(5分) 3.橡胶单84消毒液擦拭,晾干备用。 3 未按规定处理各 -1 注意事项理论问答(10分)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 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0 回答不全面各 -1(5分止) 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湿敷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2.湿敷部位准确、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症状减轻。(5分) 3.操作正确、熟练、轻巧。(5分) 5 一项未达到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