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法评分标准及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湿敷法操作流程一、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操作流程及说明核对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评估及心理状况等告知遵医嘱配制药物(温度为50- 60 度)、容器、敷布、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水温计、凡士物品准备林、棉枝、防水膜等患者准备1、局部涂凡士林以纱块覆盖。
2、拧干敷垫,试温。
敷药3、铺敷垫于患处,询问患者的感受。
4、以防水膜及棉垫覆盖热敷垫5、治疗时间为15- 20 分钟 /分。
观察擦于局部药液及凡士林,协助衣着,舒适体位,整整理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医嘱、患者注意药物的温度、防止烫伤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门窗,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保暖1、凡士林涂抹面积应大于治疗面。
2、以前臂试温,感觉不烫手或以患者的耐受为宜。
3、患者感觉过热,掀起敷垫一角散热。
4、若病情允许,可在棉垫上置热水袋。
5、湿敷部位有伤口,治疗后予伤口换药。
观察局部情况及敷布的湿度,并频频淋药液于敷布上。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湿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三、操作流程及说明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换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治疗盘、75% 酒精或碘伏、生理盐水、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棉球、油纱、治疗巾、遵医嘱配制中药液及各种外用药、胶布、绷带等1、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纱布,用镊子取下内层敷布及引流条2、用碘伏棉球消毒周围皮肤、更换镊子用生理盐水棉球消毒伤口,若因血液、分泌物浸渍后干结粘着敷料,可酌情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再用碘伏或酒精棉球消毒周围皮肤。
3、有窦道的伤口可用药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疮口深者可用探针试探。
根据情况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松紧适宜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换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记录核对医嘱、患者评估告知局部可能出现敷布过敏,去除敷布后可能出现疼痛、出血物品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患者准备关门窗,合理体位,暴露换药部位、保暖清洗伤口上药依疮口性质、情况分析以正确选择各种掺药,或放置药捻,再盖上油纱布包扎协助患者衣着,舒适卧整理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记录【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冷热湿敷操作评分流程一、准备工作。
这可是冷热湿敷操作的开头大戏呢。
咱得先看看环境是不是合适,要安静、整洁、光线好,可不能在个乱糟糟的地方进行呀。
还有,护士得好好准备自己,仪表要整洁大方,就像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聚会一样,头发得盘好,工作服要干净整齐。
再说说用物准备,这可不能马虎。
冷湿敷的话,像冰袋、布套、毛巾、脸盆这些是必备的;热湿敷呢,热水袋或者热湿敷专用的敷布、水温计之类的可不能少。
而且这些东西都得保证干净、完好无损哦,要是冰袋有个洞,那可就没法好好冷敷啦。
二、评估患者。
在做冷热湿敷之前,咱得好好了解一下患者的情况。
要问问患者的病情,比如说是不是有伤口呀,伤口的情况咋样啦。
还要看看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不是对冷热特别敏感呢?要是患者年纪大或者身体比较虚弱,那在操作的时候就得更加小心谨慎啦。
再问问患者的感受,人家要是特别害怕冷敷或者热敷,咱也得好好安抚一下呀。
就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耐心地听听他们的想法。
三、操作过程。
1. 冷湿敷。
- 把冰袋放到冰箱里冻得差不多了,拿出来就得套上布套,可不能让冰袋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哦,不然会冻伤的。
就像给冰袋穿上一件小衣服一样。
然后把毛巾折好,放在需要冷敷的部位,再把冰袋轻轻放在毛巾上。
放置的位置要准确,比如说如果是扭伤了脚踝,就得放在脚踝肿起来的地方。
而且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要是患者喊疼或者说太凉了,就得调整一下冰袋的位置或者给冰袋包厚一点的布。
2. 热湿敷。
- 先在脸盆里调好合适的水温,一般是50 - 60摄氏度,就像泡一杯刚刚好的热茶一样,温度不能太高,不然会烫伤患者。
然后把敷布浸到水里,拧干,抖开,平整地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
在热敷的时候也要一直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要是皮肤发红得太厉害或者患者觉得太烫了,就得赶紧把敷布拿开,调整一下水温或者重新拧干敷布,让热度更合适一些。
四、操作后的护理。
冷热湿敷做完了,可还没结束呢。
要把患者身上的毛巾或者敷布拿开,然后看看患者冷敷或者热敷的部位皮肤有没有什么异常。
湿敷法评分标准湿敷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常常被用于神经病理学、运动损伤和关节疾病的治疗。
湿敷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冷凝和热的作用来帮助恢复受损部位的健康。
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领域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康复护理中心里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但是,对于湿敷法的效果评估和使用方法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分标准。
通常,对于湿敷法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的观察:红肿、疼痛、温度和功能。
这些指标都是比较普遍的湿敷法指标,也是评价湿敷法效果的关键因素。
对于红肿,可以使用皮下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组织内的温度变化,并评估红充血的情况。
也可以通过观察受损肢体皮肤颜色的变化和充血程度来评估红肿情况。
而对于疼痛的评估,可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数字疼痛评分、疼痛等级分类评分、问卷评分、生理生化指标评分等方式进行评估。
对于温度变化,可以采用皮肤温度计来进行观察和记录。
另外,功能评估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
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部位运动情况、肢体控制能力以及力量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对于湿敷法的评分标准,可以分为4个分数来进行综合评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通常情况下,根据红肿、疼痛、温度和功能这四个因素来评分,统计出总分数并计算出比例得分,最终根据评分结果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可以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好分数一般在90分以上,中分数为70-90分,差分数在70分以下。
在实践中,湿敷法的使用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测。
对于患者在实践中的情况,需要注意加强对患者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医疗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治疗流程和规定,给患者最优质的医疗保障。
综上所述,湿敷法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估,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加强患者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保障,从而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运用中药的渗透性和药效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改善皮肤质地、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消肿及消炎等作用。
在操作中,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且掌握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准备好中药材料和所需器械,如锅、水、纱布等。
b. 清洁双手,并且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c. 准备好患者所需的护理环境,确保安全和舒适。
2. 中药准备:a.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来选择中药材料。
b. 按照比例配制中药汁液或煎药汁液,确保浓度和量足够用于湿敷。
3. 湿敷操作:a. 清洁患者受敷部位,并且用清水将其擦干净。
b. 将中药汁液浸泡纱布,使其充分浸透。
c. 层层叠放浸湿的纱布在患者受敷部位上,覆盖应及时密封并且接触均匀。
d. 根据需要调整湿敷持续时间,并且注意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4. 敷料更换:a.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决定更换敷料的次数。
b. 在更换敷料时,重复上述操作,确保更换后的敷料也符合标准。
5. 结束操作:a. 结束湿敷后,清洁并消毒敷料器械,妥善处理医疗废物。
b. 清洁患者受敷部位,并且记录湿敷的时间、药液用量等信息。
二、中药湿敷评分标准:在中药湿敷的操作中,评分标准是确保操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主要从技术操作、患者反应、药物选择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评分。
1. 技术操作:a. 操作规范与流程:评价操作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流程是否完整。
b. 卫生操作:评价操作者是否遵守洗手、佩戴手套等操作要求,确保操作卫生。
2. 患者反应:a. 安全与舒适:评价患者在湿敷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是否遇到不良反应。
b. 敷料密封与质地:评价敷料固定是否紧密、敷料质地是否合适,确保湿敷效果。
3. 药物选择和管理:a. 药物配制:评价中药药液的配制浓度、干净程度等,确保药物质量。
热疗法热湿敷法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一)目的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热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组织中毒素、废物的排出;同时血量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和新陈代谢增加,使机体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增强。
因而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促进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炎症局限。
适用于睑腺炎(麦粒肿)、乳腺炎等病人。
2.减轻疼痛热疗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可减轻疼痛。
同时热疗可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的疼痛。
适用于腰肌劳损、肾绞痛、胃肠痉挛等病人。
3.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热疗使皮肤血管扩张,使平时大量呈闭锁状态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多。
由于全身循环血量的重新分布,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4.保暖与舒适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将热带至全身,使体温升高,并使病人感到舒适。
适用于年老体弱、早产儿、危重、末梢循环不良病人。
(二)禁忌1.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热疗虽能减轻疼痛,但易掩盖病情真相,贻误诊断和治疗,有引发腹膜炎的危险。
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因该处血管丰富,面部静脉无静脉瓣,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扩散,易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出血、出血性疾病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血液凝固障碍的病人,用热会增加出血的倾向。
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初期(48小时内)热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重皮下出血、肿胀、疼痛。
5.其他(1)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大面积热疗使皮肤血管扩张,减少对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加重病情。
(2)皮肤湿疹:热疗可加重皮肤受损,也使病人增加痒感而不适。
(3)急性炎症: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热疗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及分泌物增多,加重病情。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煎汤或汤剂浸透至纱布、纱布绷等材料,贴敷于患部,使中药药性逐渐渗入皮肤,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
湿敷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之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湿敷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1. 治疗前准备(1)确定湿敷部位: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中药湿敷的部位,一般常见的湿敷部位包括胸部、背部、腹部、关节部位等。
(2)准备中药煎汤:选择合适的中药配伍,煎煮成药液,保持药液的温度适宜,一般在50-60摄氏度之间。
(3)准备敷料: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佳、无刺激性的纱布、纱布绷等材料,将其剪成适当大小,以方便贴敷患部。
2. 湿敷操作步骤(1)清洁患部:用温水清洁患部,保持患部清洁干燥。
(2)浸渍敷料:将准备好的敷料浸渍于中药煎汤中,使其充分吸收药液。
(3)挤干多余药液:将浸渍后的敷料稍微挤干多余的药液,以避免滴水造成患者不适。
(4)贴敷患部:将浸渍后的敷料均匀地贴敷于患部,用纱布绷或胶布固定,保持敷料贴合患部。
(5)观察疗效:在湿敷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反应及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湿敷的时间和温度。
(6)重复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重复进行中药湿敷操作,一般可持续30-60分钟。
3. 湿敷后处理(1)清洁患部:在中药湿敷结束后,用温水清洁患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休息调理:让患者休息片刻,保持患部肌肤干燥,促进中药药性渗透。
(3)评估疗效: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舒适感,评估中药湿敷的疗效效果。
二、中药湿敷技术评分标准为了确保中药湿敷的安全、有效性,应对中药湿敷的技术操作进行评分标准,以评估中医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疗效效果。
1. 湿敷操作技术:包括湿敷前准备、湿敷操作步骤、湿敷后处理等技术环节的操作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药液浓度和温度控制:评估中药煎汤浓度的适宜性,以及中药药液的温度控制是否达标。
湿敷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操作常规
1.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需要湿敷的部位,注意保暖。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者。
3.准备药液。
根据不同病症,将配置好的外用湿敷方药加入适量的水蒸煮20~30min即可。
4.治疗频次。
待凉后用纱布4~8层置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汁,以不滴淋为度,敷于患处,保持湿润及温度(以38~43℃为宜)。
每1~2小时换药一次,若皮肤渗液不多。
也可3~4小时换药一次。
5.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6.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一次性中单,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
7.清理物品。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沟通。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应用于中医治疗中的辅助手段,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利用其热量和药性,以湿敷的形式施加在患处,达到渗透、促进血液循环、散结止痛等治疗目的。
中药湿敷技术是中医理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药湿敷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确定治疗部位:首先医生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确定需要进行中药湿敷的具体区域。
2. 准备药材和器具: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器具,包括中药材、煎药锅、纱布或棉布等。
3. 煎药:将所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药处理。
在煎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掌握好火候,控制好煎药的时间和温度,确保煎出的药液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4. 敷药:待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适当容器中,稍微冷却一会以适宜贴敷温度,然后将纱布或棉布完全浸透于药液中捞出,敷贴在患处,保持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敷贴药物的浸渍均匀与保证敷贴过程中不滴漏药液。
5. 观察疗效:敷贴药物后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患处的温度变化、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增减敷贴时间。
6. 清洁收拾:等治疗完成后,及时清洁患处,整理好医疗器械,保持医疗环境的整洁和消毒。
以上就是中药湿敷的操作流程,需要医生们掌握这些步骤,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评分标准1. 药物煎制的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并掌握好药物煎制的时间和温度,确保药液有效成分充分释放,这是中药湿敷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2. 敷贴的均匀性:医生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确保药物敷贴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保证药物的渗透效果。
3. 观察疗效:敷贴药物后,医生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患处的温度变化、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敷贴时间和药物种类。
4. 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整洁:医生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保持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整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保证患者的安全。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操作者考核评分日期总得分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10 服装、鞋帽整洁。
5操作前准备护士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225洗手,戴口罩。
5物品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
6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湿敷部位;保暖。
6操作流程湿敷再次核对湿敷部位。
535药液温度适宜。
5敷料大小合适。
3湿敷时间、部位正确。
5未沾湿患者衣裤、床单。
2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5敷布的湿度适当。
5湿敷部位频频淋湿。
5操作后整理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1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评价湿敷部位准确、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技能熟练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15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10合计100考核评分人:新洲区中医医院护理部湿敷法一、湿敷法的概括:湿敷法时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三、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四、禁忌证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五、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六、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湿敷法
一、概念
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
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湿敷法
病例:201床安妮40岁,右小腿红肿热痛3天,诊断:丹毒(风热毒蕴证证),,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医嘱:中药湿敷qd
双人核对医嘱洗手带执行单至床边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安妮)请问你年龄(40岁)看床头卡、腕带
你好,我是你的床位护士,我叫**,今天由我负责你的治疗和护理,
你是不是感觉右小腿肿痛?(是的)
根据医嘱我们要给你进行中药湿敷,以前做过中药湿敷吗?(没有)
湿敷法就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在你右小腿丹毒红肿疼痛的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可以接受吗?(可以)
你以前有生过什么病吗?(没有)你有药物过敏吗?(没有)
你在月经期吗?(不在)是否怀孕?(没有)
请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一下(舌质红,苔黄),请让我搭一下脉(脉浮数)
让我看下你局部的皮肤,您的皮肤红肿、皮温高的,没有疮疡脓肿,可以湿敷,你的情况属于热证,需要凉敷。
这个操作要30分钟,你需要上厕所吗(不要)
你稍等,我准备好用物过来给你湿敷
环境温度适宜,洗手,戴口罩
备用物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治疗碗、纱布5块、镊子3把、药液(双人核对),水温计、换药碗、中单、棉签、凡士林、速干手消毒液。
下层:黄桶、黑桶
再核对医嘱,到床边
你好,201床,安妮是吧,再次核对床头卡、腕带,40岁
现在给你进行湿敷,你是右小腿肿痛,湿敷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缓解你小腿肿痛的。
你现在体位舒服吗,在湿敷过程中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
核对药液、倒入换药碗内、测温(热证凉敷,温度低于体温、病人耐受35度),浸2块纱布
再次确定并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垫中单,换药碗放腿旁,涂凡士林,纱布轻绞至不滴水,敷于患处,问病人是否耐受,一把接触病人的镊子放在腿旁的换药碗内。
观察皮肤,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破溃,立即停止,汇报处理。
定时(3~5min)用无菌镊夹取纱布淋药于敷布上,保持温度和湿度,5~10min更换一块敷布。
治疗中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操作完毕,擦干皮肤,撤用物,安置患者
安妮,现在治疗做好了,你感觉怎样,肿痛好转了吧,你还是要注意穿棉质、宽松的衣服,饮食清淡,避免发物,患肢抬高,避免抓挠、摩擦,如有疼痛加重、破溃及时告诉我。
你好好休息,谢谢配合。
再次核对、终末处理、洗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