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里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里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里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里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阅读(为什么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回答11-14题。(10分)

为什么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明

①自1890年起到2010年的120年间,一项实验每隔10年就会在公众内重复一次:

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分别对时间做出自认为恰当的比喻。整整120年,无一例外,年轻人对时间的比喻往往类似于“平静流淌

的河水”,而老年人的比喻则往往倾向于“飞奔的火车”。

②几代心理学家耗时一个世纪的反复试验最终证实了一个现象的存在:

人越老,感觉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实际上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③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

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

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⑤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制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变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就过去了。

⑥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

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1.(3分)科学家从哪三个方面解释了“人越老,感觉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

12. (2分)为什么“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

13. (3分)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每个括号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 ;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总过程的5% ;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

14.(2分)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请你结合本文的理论说说该如何珍惜时间。

参考

答案:

11.从人的生理变化、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相对论”三个方面来解释。

12.因为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

1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4.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长度,但是可以增自己崭新的经历,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新的见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以此来增加生命的宽度。

阅读《声响》,回答15-19题。(15分)

声响

①我一回去,母亲就跟我说,你奶奶不知怎么的了?一到夜里,总要生出好多无由无端的声响来,一整夜地不歇。

②那一晚,我就睡在奶奶卧房的隔壁。房子中间只隔一扇木板墙,木板也许是年代久远了,单薄陈旧,木板之间的缝隙都大开着。奶奶不吃夜饭,早早地就上床睡了,灯也不开。我也熄了灯,躺在床上。我能感觉到奶奶的鼻息和呵气,还有夜空中弥漫着米汤、南瓜粥和烤红薯的气息。我想,今夜,我会拥有难得的温馨与酣睡了。

③不一会,窸窸窣窣,窸窸窣窣。是不是我睡的房子里有老鼠?我一向怕老鼠,我一下坐了起来,忙扯亮了灯,什么都没有。我下意识地感觉到是奶奶那边弄出的声响。我侧耳细听,猜测奶奶是在整理爷爷早年留给她的信件。为了不让奶奶察觉,我熄了灯,借着手机的微光从墙缝看过去,果然不错。

④今夜,无灯寂静的深夜,无声漂浮的夜色之海上,奶奶看得见那些信吗?看得见过去那些莺飞草长的日子吗?看得见那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波涛吗?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的响声,在黑沉沉的漫漫长夜里,是那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⑤小时候,奶奶说我胆子像老鼠,要历练!不历练怎么行?你一生要走的路长得很,还要走山路和夜路呢?

⑥我第一次一个人走夜路,是在上初中那一年。中学离家很远,6里路有4里山路,山路的一边是岩坎,几丈多深,看一眼,令人不寒而栗。每天5点起床,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我们村子里3个人结伴,大人们把我们送到山那边。乡里的中学放学早,下午3点,我们3个人蹦蹦跳跳走在回家的路上了。

⑦可是有一天我参加学校的地区数学选拔赛,村子里另外两个人没有资格参加,他们那天不用上学。那天早晨,奶奶特意为我打了两个荷包蛋,还有一个肥肥的大鸡腿。我吃了饭早早出发,奶奶一直把我送到了山那边。下午正式考试,题目很多,考试时间3个小时。但看看其他同学一个个咬着笔头,我还是觉得胜券在握。我以往总是早早交卷,落下一些遗憾。这回我吸取了教训,一直检查到交卷钟响,才满意地踏出教室。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是得意。满山的野杜鹃竟相盛开着,远远看去如花的海洋。我奔走在花丛中,想象自己也成了万千蝴蝶中的一只,从一朵花到一朵花,追逐着醉人芳香。

⑨天渐渐暗下来了,我丝毫没有留意。一直暗到头顶时,我才清醒过来。脑袋里嗡的一声:

xx了,我还要回家!我几乎哭出声来:

天黑了,我怎么回家?我不知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我的奶奶。但奶奶没有来,我只能一个人回家了……一路上,我几乎边跑边哭,大束鲜艳的杜鹃花,被我丢在了地上。

⑩走着,走进了山路的深处,夜的黑幕里,我一个人,整个山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满山的鸟雀走兽没有弄出丝毫的声响,只有我的哭声、我轻轻的脚步声,还有我心跳的咚咚声。

?我不时地回过头去,怕有人追上我,猛兽强盗、怪物、厉鬼……反正,此时所有怕人的东西我都想到了。但也就在此刻,我想到了奶奶说过的话。我一遍遍对自己说:

生出声响来……我要生出声响来!我开始大声地说话,跟奶奶说、跟妈妈说、跟老师说、跟同学说、自个儿跟自个儿说。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我晓得自己的嘴巴一直在不停地说着:

我大声地唱着歌,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唱《丢手绢》,唱《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我拍胸脯拍得嘭嘭响,浑身长了胆似的;我又把手甩得哗啦啦响,一路狂跑,我的脚拍打着每一寸山路,两脚用力地跺地,啪啪响个不停;我

还把手紧紧地握成拳头,握得手心流汗,捏得指骨头一节响,我知道我的力量还在……

?一路走着,我始终有一个信念:

走、走、走,走过去就是家了!家里有奶奶,家里有红彤彤的煤油灯,家里有烤得喷香的红薯。间或还有两个荷包蛋,浮在油汪汪热腾腾的汤碗里。

?我走到山那边的大路上,奶奶提着一盏马灯屹立在路口,笑吟吟地看着我。

我本该一路狂奔扑向奶奶,却和奶奶距一丈远,远远地站住了,如船桅立在夜色之海上。奶奶打量着我,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东西。

?以后,这样的夜路,我走过了很多次。

?路走得多了,对于声响,我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放眼看看,看看我们的乡村,看看我们的乡民吧。那大碗喝酒的场面,最让人激动的是几只大瓷碗响亮地碰在一起,碰出亲情友爱的火花。就是那爱情胜火的农家小两口,还要时不时摔个锅碗瓢盆响,来为生活添味。一塘死水里,哪个小孩子丢下一颗小石子的声响,立即荡开一片童趣。那春气弥漫时谷种发芽拱出一两片新绿时的声音,还有那斥牛的长鞭在空中噼啪爆响,那都是生命的声音和力量……

?你只要见过这样的场面,听过这样的声响,就一定会感到:

声响是最动人的旋律,是最令人振奋的力量。是我们的乡村和乡民,是我们的童年,给了我们这样最朴素最本真的哲理。

?如果有一天我们听不到令人心动的声响,或者我们已懒得生出一丝声响的时候,无疑,那时我们的乡村正在消逝,消逝的还有给我们温暖让我们怀念的东西。但那些消逝的宝贵的东西只要还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世界里就不怕有黑夜。

?声响,声响。

?声响是不败的花朵,绽放在每个人的生命深处,有声有色,多彩多姿。

15.(4分)围绕“声响”,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6.(3分)第④段中“是那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17.(2分)第?段中“我”“,一直在不停地说着”“大声地唱着歌”“拍胸脯”“又把手甩得哗啦啦响,一路狂跑”……的目的是什么?

18.(3分)文中画线的句子“奶奶打量着我,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东西”中的“不易察觉的东西”可能是什么呢?

19.(3分)联系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说“声响是最动人的旋律,是最令人振奋的力量”?

参考

答案:

15.奶奶在夜晚整理爷爷给她的信件时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响:

小时候“我”一个人第一次走夜路弄出很多声响消除恐惧。

16.不矛盾。“那样的近”是指那声响是奶奶整理爷爷书信时发出的声响,就在隔壁,在身边;“那样的远”是指隔壁的声响引起“我”对记忆中声响的回忆,思绪飘远,各有所指,所以不矛盾。

17.小时候,“我”胆小如鼠,独行回家,故意弄出各种声响,消除自己第一次走夜路时的恐惧,增添走山路的勇气和力量。

18.知道“我”一个人走山路肯定会恐惧的心疼;对“我”能够独立战胜恐惧,感到孙子长大了的欣慰;没有去接孙子,怕孙子责怪的不安。(合情合理即可)

19.因为声响是我们的乡村和乡民们碰出的亲情友爱的火花,是锅碗瓢盆碰撞下的爱情的滋味,是平静湖面上的那份童真童趣,(是火热动情的生活)所以是最动人的旋律。声响也是生命萌芽成长的声音,在我们脆弱时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外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阅读《北极熊同款“毛衣”》,回答11-14题。(10分) 北极熊同款“毛衣” 生活在极地世界的北极熊是最不怕冷的动物之一,原因之一是北极熊自带一身抗寒的“皮草”。多孔毛发“锁住”北极熊体温,北极熊一身轻盈油亮的毛发能够将热量紧紧地锁在体表内,为其创造温暖舒适的微环境。科研人员受此启发,用独特的“冷冻纺丝”术纺出仿生隔热纤维,其隔热性能可与北极熊的毛发媲美。 北极熊的毛发为何能锁住热量?据报道,每根北极熊的毛大约15厘米长,直径大概200微米,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将其放在电镜下观察时就会发现,其毛发有一根中空而半透明的小孔,小孔周围还有许多更为狭长的小孔,沿着同一方向伸展。毛发中的小孔内“封装”着空气,空气静止了,热对流就无法产生,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北极熊的毛几乎不泄露热量,即使用红外相机拍摄,也无法探测到热量流失。 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类似北极熊毛的仿生材料,那么人类也将具备极限环境中的抗寒能力。于是,科研人员开始向这个方向迈进。据报道,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叫“冷冻纺丝”的技术:将蚕丝溶解于水中,制成含水量达95%的 纺丝溶液;再用注射器将纺丝溶液慢慢挤入冷冻装置,形成直径约为200微米的单丝纤维:最后通过冷冻干燥,令纤维中的冰晶升华,留下众多有序的片层孔。这种有序多孔纤维材料,和北极熊的毛一样,具有大量大小均匀的空洞,能够隔绝外部的冷空气。 此外,穿它还可以“隐身”。据新华网报道,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种仿生隔热纤维的性能,科研人员将仿生材料编织成一小块仿生织物,覆盖在一只兔子身上。实验显示。在 -10℃到40℃的环境中,红外线相机几乎观测不到被仿生织物覆盖的生物体的热量,实验证明了,小免子体表温度被锁在了人造纤维的衣服内,从而成功实现“隐身”。课题组还对天然北极熊毛与仿生纤维导热率进行了对比:天然北极熊毛导热率是27,仿生纤维的导热率最低为19。导热率越低,表示隔热性能越好。 未来的冬天,我们或许可告别厚重的外套,披一件薄如蝉翼的“毛衣”便可出门;野外作战的士兵,在“热隐身衣”的保护下,可成功躲过红外探测…… 仿生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制造出和自然一模一样的产品,而是在大自然的启发下,研发设计功能更为强大的材料。科研人员目前已经做出一些探索:比如,在纤维中加入导电的碳纳米管,就可以做出用于户外的便携式电热毯,充电数秒,温度就可以上升10摄氏度。不但隔热,还是“秒热”,此外,科研人员还在研发用于高温隔热的功能材料。 11.(2分)如何理解标题中“同款”一词的含义? 12.(2分)北极熊的毛发为何能锁住热量? 13. (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据报道,每根北极熊的毛大约15厘米长,直径大概200微米,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 14. (4分)科研人员仿北极熊毛研制出的材料具有哪两方面的用途? 阅读《掌眼》,回答15-19题。(15分) 参考答案: 11. ①与北极熊毛相同的构造特点,②与北极熊毛相似的性能。

2018年哈尔滨中考南岗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2018年哈尔滨中考南 岗区二模阅读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阅读《漫话围棋》,回答11~14题。(10分)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作一种玩乐,而是当作一种本事或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是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它又被叫黑白、鹭乌。鹭鸶是白色的鸟,乌鸦是黑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一一住在 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中国的。⑨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儿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11.(2分)文章依次从历史、_________ 、_______、世界性四个方面来介绍围棋。 12. (3分)第②段中,画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颠倒为什么

2018哈尔滨道里二模

2017—2018九年下学期综合调研测试卷(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S—32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的粽子是以糯米为主料掺其他辅料包成的,一般以包在里面的辅料命名,如掺枣的叫做枣粽,掺肉的叫肉粽等等。下列各种“粽子”中除富含糖类外,含有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 A.水果粽B.牛肉粽C.鸡蛋粽D.红豆粽 2.下列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 A.硫燃烧B.加热液体C.稀释浓硫酸D.连接仪器 3.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简易净水器净水 B.干冰升华 C. 石墨制备金刚石 D.青铜铸剑 4、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氧化钙做干燥剂 B.石灰石改良酸性土壤 C.液氢用于冷冻机 D.炭黑用于炼铁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B.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C.用火碱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患处以减轻痛痒 6.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一氧化碳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铁的硬质玻璃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C.将盛有燃着硫磺的药匙伸入到氧气中:会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D.向酚酞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Hg+O 2===HgO 化合反应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CO 2↑ 复分解反应 C .乙醇燃烧提供能量 C 2H 5OH + 3O 2 ==== 2CO 2 + 3H 2O 氧化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 Ca(HCO 3 )2=== CaCO 3↓+H 2O+CO 2↑ 分解反应 8.“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少维生素A 会患坏血病 B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C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D .如果身边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等待救援 9、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 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常用于空气、环境消毒,是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4:3 B .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过氧乙酸具有挥发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10.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含量为0.03% B .太阳能、化石燃料、氢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C .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D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目前海水淡化已经广泛使用 11. 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碳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点燃 △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的粽子是以糯米为主料掺其他辅料包成的,一般以包在里面的辅料命名,如掺枣的叫做枣粽,掺肉的叫肉粽等等。下列各种“粽子” 中除富含糖类外,含有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 A.水果粽B.牛肉粽 C.鸡蛋粽D.红豆粽 2.(2分)下列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A.硫燃烧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连接仪器3.(2分)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简易净水器净水B.干冰升华 C.石墨制备金刚石D.青铜铸剑 4.(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氧化钙做干燥剂B.石灰石改良酸性土壤

C.液氢用于冷冻机D.炭黑用于炼铁 5.(2分)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B.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C.用火碱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患处以减轻痛痒 6.(2分)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一氧化碳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铁的硬质玻璃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C.将盛有燃着硫磺的药匙伸入到氧气中:会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D.向酚酞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7.(2分)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Hg+O2HgO 化合反应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C.乙醇燃烧提供能量C2H5OH+3O22CO2+3H2O 氧化反应D.钟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分解反应8.(2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患坏血病 B.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D.如果身边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等待救援 9.(2分)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常用于空气、环境消毒,是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

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历来多种多样,划分方式也难以归一。在这里,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 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 类型。 在中国,《诗经》可以说是现实型文学的源头。《诗经》以赋、比、兴为基本艺术表现方法。比 兴中含有一定的象征因素。但就总的倾向看,《诗经》具有突出的写实精神。其后,《史记》、杜甫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明清小说等等,体现出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班固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之作;白居易主张“以似为工,以真为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曹雪芹也强调“实录其事”。这些观点说明了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 从理想型文学来看,《楚辞》最早体现了其基本倾向。《楚辞》既有现实的抒写,也有寓意象征,但 更主要的是奇异的幻想,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精神。其后,李白诗作狂放奇幻,超然于生活之 上,纵横于仙境之中。《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都体现出幻想奇异、超越现实的特征。 再看看象征型文学,《庄子》中的寓言与神话,以幻想形象暗示难以捉摸的人生哲理、哲学精神,带 有突出的象征意味。在以后的体现禅趣的山水诗作中,通过水光山色、阴晴变幻写出自然、人生意 境,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暗示耐人寻味的哲理禅意。王维的一些诗作即如此。柳宗元《西昆酬唱集》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象征型文学的某些特征。 西方最早的文学古希腊神话、史诗和戏剧,也初步具有了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神话主要 是幻想的产物,但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认识客观世界的。荷马史诗在神话传说基础上把人神化,又 使神具有人的性格,表现了人们借助想象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与要求,既具有浓厚的理想精 神,又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荷马时代”的社会现实;古希腊戏剧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从农村酒神祭 礼和民间滑稽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个时期的文学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古希腊悲剧《俄 狄浦斯王》中人物悲剧的死亡,既是宿命的,也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西方中世纪文学中,宗教文 学广泛运用象征手段,其整个形象体系也是一种总体象征。英雄史诗描写英雄人物战胜妖魔鬼怪, 歌颂民族祖先的业绩。骑士传奇描写爱情、荣誉、忠诚、奇遇,富有奇幻浪漫情调。 三种文学类型的形成,是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产物。在作为文学类型发展初始阶段的古代文学 ·1·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包含参考答案)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 A.﹣3B.﹣1C.0D.2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2+x3=x5B.x2?x3=x6C.(x2)3=x5D.x5÷x3=x2 3.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 C.D. 4.如图,由高和直径相同的5个圆柱搭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是() A.B.C.D. 5.对于双曲线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A.k<3B.k≤3C.k>3D.k≥3 6.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 A.2B.3C.5D.6 7.如图,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为() A.5cosαB.C.5sinαD. 8.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50°得到△ADE,其中点D恰好落在BC边上,则∠EDC等于

() A.40°B.50°C.60°D.65° 9.如图,在△ABC中,点D为AB上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过点E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当直角三角板MPN的直角顶点P在BC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始终经过点A,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与CD相交于点Q.BP=x,CQ=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1.将886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 A. 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 B. 人耳戴上防噪声罩 C. 植树造林,绿化城市 D. 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 2.厦门市文曾路有一个怪坡,洒在怪坡地面上的水看起来能向上流,某游客把小轿车熄火后停放 在怪坡上,小轿车居然能自动向“坡顶”运动,对此现象的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参照物造成视觉错误,其实小轿车在下坡 B. 小轿车受到强大的磁力作用向上运动 C. 小轿车受到重力方向是斜向上的,不是竖直向下 D. 小轿车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状态 3.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C. 给车轴加润滑油 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4.下列现象都是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吸热的是() A. 初春清晨小溪里冰块的熔化 B. 初夏清晨雾的形成 C. 深秋清晨地面露水的形成 D. 深冬清晨地面凝结的霜 5.如图所示,小华斜拉着行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华先对行李箱有力的作用,行李箱后对小华有力的作用 B. 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小华对行李箱的拉力与地面对行李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前世界上已投入使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B. 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外区二模阅读及答案讲课讲稿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外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阅读《北极熊同款“毛衣”》,回答11-14题。(10分) 北极熊同款“毛衣” 生活在极地世界的北极熊是最不怕冷的动物之一,原因之一是北极熊自带一身抗寒的“皮草”。多孔毛发“锁住”北极熊体温,北极熊一身轻盈油亮的毛发能够将热量紧紧地锁在体表内,为其创造温暖舒适的微环境。科研人员受此启发,用独特的“冷冻纺丝”术纺出仿生隔热纤维,其隔热性能可与北极熊的毛发媲美。 北极熊的毛发为何能锁住热量?据报道,每根北极熊的毛大约15厘米长,直径大概200微米,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将其放在电镜下观察时就会发现,其毛发有一根中空而半透明的小孔,小孔周围还有许多更为狭长的小孔,沿着同一方向伸展。毛发中的小孔内“封装”着空气,空气静止了,热对流就无法产生,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北极熊的毛几乎不泄露热量,即使用红外相机拍摄,也无法探测到热量流失。 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类似北极熊毛的仿生材料,那么人类也将具备极限环境中的抗寒能力。于是,科研人员开始向这个方向迈进。据报道,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叫“冷冻纺丝”的技术:将蚕丝溶解于水中,制成含水量达95%的纺丝溶液;再用注射器将纺丝溶液慢慢挤入冷冻装置,形成直径约为200微米的单丝纤维:最后通过冷冻干燥,令纤维中的冰晶升华,留下众多有序的片层孔。这种有序多孔纤维材料,和北极熊的毛一样,具有大量大小均匀的空洞,能够隔绝外部的冷空气。 此外,穿它还可以“隐身”。据新华网报道,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种仿生隔热纤维的性能,科研人员将仿生材料编织成一小块仿生织物,覆盖在一只兔子身

上。实验显示。在 -10℃到40℃的环境中,红外线相机几乎观测不到被仿生织物覆盖的生物体的热量,实验证明了,小免子体表温度被锁在了人造纤维的衣服内,从而成功实现“隐身”。课题组还对天然北极熊毛与仿生纤维导热率进行了对比:天然北极熊毛导热率是27,仿生纤维的导热率最低为19。导热率越低,表示隔热性能越好。 未来的冬天,我们或许可告别厚重的外套,披一件薄如蝉翼的“毛衣”便可出门;野外作战的士兵,在“热隐身衣”的保护下,可成功躲过红外探测…… 仿生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制造出和自然一模一样的产品,而是在大自然的启发下,研发设计功能更为强大的材料。科研人员目前已经做出一些探索:比如,在纤维中加入导电的碳纳米管,就可以做出用于户外的便携式电热毯,充电数秒,温度就可以上升10摄氏度。不但隔热,还是“秒热”,此外,科研人员还在研发用于高温隔热的功能材料。 11.(2分)如何理解标题中“同款”一词的含义? 12.(2分)北极熊的毛发为何能锁住热量? 13. (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据报道,每根北极熊的毛大约15厘米长,直径大概200微米,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 14. (4分)科研人员仿北极熊毛研制出的材料具有哪两方面的用途? 阅读《掌眼》,回答15-19题。(15分) 参考答案: 11. ①与北极熊毛相同的构造特点,②与北极熊毛相似的性能。

2019年哈尔滨中考道里二模语文有答案

2019年道里二模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嗤.笑(chī)勾.当(gōu)险象迭.生(dié) B.旁鹜.(wù)翩然(piān)周道如砥.(dǐ) C.诓.骗(kuāng)嫉.妒(jí)辨伪去妄.(wàng) D.睿.智(ruì)辐.射(fú)挑拔离间.(jiàn) 2.(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在“羚羊”后面加“木雕”。 B.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去掉“使”。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把“加快”改成“提高”。 D.他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难忘印象。 去掉“难忘” 3.(3分)《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误入白虎堂 B.武松——夜走蜈蚣岭 C.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D.宋江——活捉黄文炳 4.(3分)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客路”,指作者要走的旅途,“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B.颔联写岸上所见景色,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风帆高挂。 C.颈联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是春天。 D.尾联希望北飞的大雁传书,替我问候一下家人,表达出淡淡的思乡之愁。 5.(3分)下列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小区的楼道里总是有人抽烟,污染空气,污染环境,当你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你想对这个人说: A.吸烟有害健康,您害人又害己啊! B.楼道内“禁止抽烟”,您这样做不太好吧! C.楼道内是公共场所,请您到室外抽烟吧! D.请您做一个有公德的人好吗!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借着语言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走入广大的世界,。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灵动,则人生优雅。我国古代很多文人之所以过着风雅的人生,就在于。因此,那些传世的诗词曲赋,多数不是文人枯守书斋的结果,而是时的即兴咏叹——这种风雅人生,至今还令许多人心向往之。A.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人们的生活常与优雅的汉语为伴他们 在茶楼叙旧、送别亲友或游山玩水 B.他们在茶楼叙旧、送别亲友或游山玩水人们的生活常与优雅的汉语为伴 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 C.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他们在茶楼叙旧、送别亲友或游山玩水 人们的生活常与优雅的汉语为伴 D.人们的生活常与优雅的汉语为伴他们在茶楼叙旧、送别亲友或游山玩水 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4),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6),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二、阅读(4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2018年哈尔滨中考南岗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阅读《漫话围棋》,回答11~14题。(10分)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作一种玩乐,而是当作一种本事或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是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它又被叫黑白、鹭乌。鹭鸶是白色的鸟,乌鸦是黑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一一住在 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中国的。⑨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儿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11.(2分)文章依次从历史、_________ 、_______、世界性四个方面来介绍围棋。 12. (3分)第②段中,画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颠倒?为什么? 13. (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方法) (1)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贏目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 (2)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14. (3分)围棋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哪些思想? 参考答案: 11.发明(起源;来源) 文化内涵

2020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有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50cm B.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50A C.某女生脉搏跳动10次用时约为30s D.某男生质量约为50kg 2.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C.传播都需要介质D.都能传递信息 3.“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4.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冲程是压缩冲程 B.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D.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R为定值电阻,灯L标有“6V 3W”的字样,灯L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则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

A.10ΩB.6ΩC.15Ω D.8Ω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A.F甲小于F乙 B.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C.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功 D.F甲做功的总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总功率 7.某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小明坐在该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该旅游船B.湖岸边的树 C.湖中的水D.远处的山峰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两电表均有示数,若电路中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或小灯泡L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电表均无示数,电阻R断路 B.电压表V无示数,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泡L短路 C.两电表均有示数,小灯泡L断路 D.两电表示数均变大,电阻R短路 9.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水位升高到金属块A处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0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2020.6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 16.下列措施中,属于最根本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人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耳罩 D .公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 17.小静同学在乘坐校车上学途中,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依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 .刹车时车能很快停下来,主要是因为车具有惯性 D .刹车时感觉自己身体向前倾,是因为受到推力的作用 18.如图所示是自行车零部件的照片,这些零部件中主要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19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的是( ) 20.一个金属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水平桌面后受条形磁体吸引,不再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所用的金属球可能是铜球 B .小球在斜面顶端时,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21.下列关于新材料及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半导体可用来制作LED 灯的发光二极管 B .超导体主要用于制作电饭锅等电热器 C .煤碳、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释放出核能发电 A. 车轮处装有滚珠轴承 B. 轮胎上印有 花纹 C. 刹车皮采用 橡胶材料 D. 脚蹬表面凸凹不平 ③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夏天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④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2020年道?区物理毕业模拟测试(?)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里区二模阅读和答案.doc

阅读(为什么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回答11-14题。(10分) 为什么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明 %1自1890年起到2010年的120年间,一项实验每隔10年就会在公众内重复一次: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分别对吋间做岀自认为恰当的比喻。整整120年,无一例外,年轻人对时间的比喻往往类似于“平静流淌 的河水”,而老年人的比喻则往往倾向于“飞奔的火车”。 %1儿代心理学家耗时一个世纪的反复试验最终证实了一个现象的存在:人越老,感觉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实际上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1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來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己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1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吋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冋来时,这些景彖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1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制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牛活中的信息处理变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吋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就过去了。 %1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牛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o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1.(3分)科学家从哪三个方面解释了“人越老,感觉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 ? 12.(2分)为什么“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 ? 13.(3分)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每个括号只写一种说明方法) 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 ; —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总过程的5% ;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14.(2分)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牛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 请你结合本文的理论说说该如何珍惜吋间。 参考答案: 11 ?从人的牛理变化、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相对论”三个方面来解释。 12.因为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人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彳亍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18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如图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 A.电流表:2.40A B.天平:62.4g C.温度计:17℃D.速度表:70m/s 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实像的是() A.B.C.D. 3.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如图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形成黄山云海 B.雪融化为水,水又形成了晶莹剔透的冰锥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直接形成的雾凇 D.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在中午却消失了 4.如图杠杆使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筷子B.镊子C.撬棒 D.铁锹 5.如图是小东总结的知识结构,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 B.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发电机能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滑雪是哈尔滨人喜爱的运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滑雪板做的宽大﹣减小压强 B.人从山顶滑下﹣重力对人做功 C.人到达山脚不能马上停下来﹣受到惯性作用

D.利用滑雪杖撑地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能够吸引铁屑是磁化现象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往汤锅里放一勺盐,整锅的汤都咸了,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9.在物理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下列实验中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④“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2016?香坊区二模)在如图各图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斜面压力示意图B.力F的力臂 C.电水壶接电线路示意图 D.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11.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A.B.C.D. 12.某同学要自制家用的1000W的电炉,但手边只有500W和2000W的电炉丝各若干,可行的方法是()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实数的绝对值是 A. 3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实数的绝对值是:. 故选:B. 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正确把握绝对值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A、原式,不符合题意; B、原式,符合题意; C、原式,不符合题意; D、原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各项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3.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定义,根据定义得出图形形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解不等式,得:, 解不等式,得:,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将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故选:D. 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如图的几何体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其左视图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从物体左面看,是左边2个正方形,右边下面1个正方形,其左视图为. 故选:D. 细心观察图中几何体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根据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判定则可.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左视图是从物体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答时学生易将三种视图混淆而错误的选其它选项. 6.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设 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个零件, 由题意得,. 故选:A. 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根据题意可得,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据此列方程.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7.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该函数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 ,

2018年哈尔滨中考道里区二模阅读及答案

阅读(为什么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回答11-14题。(10分) 为什么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明 ①自1890年起到2010年的120年间,一项实验每隔10年就会在公众内重复一次: 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分别对时间做出自认为恰当的比喻。整整120年,无一例外,年轻人对时间的比喻往往类似于“平静流淌 的河水”,而老年人的比喻则往往倾向于“飞奔的火车”。 ②几代心理学家耗时一个世纪的反复试验最终证实了一个现象的存在: 人越老,感觉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实际上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③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 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 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⑤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制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变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就过去了。 ⑥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 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1.(3分)科学家从哪三个方面解释了“人越老,感觉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 12. (2分)为什么“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 13. (3分)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每个括号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 ;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总过程的5% ;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 14.(2分)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请你结合本文的理论说说该如何珍惜时间。 参考 答案: 11.从人的生理变化、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相对论”三个方面来解释。 12.因为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 1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