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riendship-Reading学案

Friendship-Reading学案

Friendship-Reading学案
Friendship-Reading学案

Friendship-Reading学案

[知识梳理]

一.词汇拓展

1.German ____________(国名)

2. nature _________(adj.)

3. power ___________(adj.)

4. feeling ____________(v.)

5. power _________(adj.)

6. spellbind ___________(过去式)

二.要点归纳

1.go through 经历,经受Eg.The country has_________ __________ too many wars.这个国

家饱经战火。

2.make 使…成为make加宾语再加宾语补足语,名词充当宾补. Eg.Karl Marx

_______ London the base of revolution. Karl Marx使伦敦成为革命的根据地. 3.set down 放下,记下,登记Eg 1. I have ______ _______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as I

remember it. 我已经把所发生的一切根据我的记忆记录下来了.

Eg 2. The bus _______ the children _______ just outside the school. 公共汽车就在学校门口停下,让孩子们下车.

set about 着手干set aside 拨出,放在一边set off 出发,动身

set out 开始做set up 建立

4. a series of 一系列Eg. The team will be playing _____ ________ _____ matches in this

country. 这个队要在这个国家参加一系列比赛.

5.I wonder… 我想知道… Eg1. I wonder if she knows we’re here.我很想知道她是否晓得

我们在这里.

Eg2. I wonder why they didn’t arrive. 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

没到.

Eg3. I wonder what really happened. 我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

么事.

6.so…that / such …that 那样…以致so …that 句子中加形容词或副词,such …that 中加名

词.

Eg1. He was _____young________ you must excuse him. 他

是那样年轻,你必须原谅他.

Eg2. It is _____ a beautiful story _______ I never forget it. 这个故

事那么动人以致于我永远不会忘记它.

7.There is/ was a time when… 曾经有那么个时候…

Eg .There was a time when we could get a good meal for less than 1

yuan.

曾经有个时候我们不用花1元钱就能饱餐一顿.

8.stay awake 不睡觉stay在这儿有系动词的功能后面加形容词或名词作补语,表示“维

持某状态”。Eg stay single 不结婚;stay young 保持青春

9.on purpose 故意地Eg. She seems to do these things _____ _________。她似乎是故意做

这些事的。

10.in order to /so as to /to 目的在于做某事Eg. She arrived early _____ ______ ______ get a

good seat. 她到得早,图的是得个好座位. so as to 不能放于句首. in order that意

思相同,但后面加句子.

11.far too 过于…,…得多Eg1. He was at the station far too early. 他太早到车站了.

far也可以修饰比较级.

Eg2. There were a number of people out this afternoon, far more

than last Sunday.

今天下午很多人都出去了,远比上星期天多.

12.face to face / face-to-face 面对面前者做状语,后者做定语.

Eg1.We had an interview face to face.

Eg2.We had a face-to-face interview.

13.according to 根据Eg. You have been in prison six times according to our records. 根据我们

的记录,你曾入狱六次.

[解题指导]

1.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解析:Dare 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实义动词,否定和疑问由助动词构成,它有时态和数的变化,后面一般加to。否定时to有时可以省略。

Eg1.With his parents’help, he dares to do everything.

Eg2.He didn’t dare (to) look up.

二是作为情态动词,主要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不需要助动词,可以直接构成否定和疑问,后面不加to.

Eg1.She dare not go out alone at night.

Eg2.How dare you say I’m unfair?

在例句中,dare是作为一个实义动词,后面省略了to.这句话相当于I dare not open a window.

名师点拨: 类似的词还有一个need,也可以既作情态动词,又作实义动词.

Eg1.You needn’t telephone him now.( 情态动词)

Eg2.You don’t need to do it yourself.( 实义动词)

2.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英语中这个结构习惯用完成时态,解释为“某人第几次做某事…”.如果前面是一般现在时态is,后面是现在完成时态;如果前面是一般过去时态,后面则是过去完成时态.

Eg1.It’s the third time that he have been to America.

Eg2.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we had visited the old hero.

名师点拨: 在句子中应注意前后时态的一致性.

[同步训练]

A 组(基础达标)

一.单词拼写

Complete the word in each sentence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etter.

1.He refused to give any r___________ for his action.

2.May she s_________ your umbrella ?(雨伞)

3.What is your p_________ in going to Canada?

4.It was c________ of you to go skating on such thin ice.

5.He had almost e_________ forgotten what he had done.

6.You must t_________ me because I am speaking the truth.

7.Don’t d_________ your parents; he is busy.

8.Columbus d__________ America in 1492.

9.The sun was h________ by the clouds.

10.It’s not in my p_________ to help you.

二.英汉对译

Put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1.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2.He’ll atte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meetings next month.

3.Your composition itself is very good, except for some spelling mistakes.

4.The temperature has stayed hot this week.

5.There is very little room on the desk because it has far too many books.

Put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6.曾经有段时间我天天早上六点钟起床.

7.他等在学校门口为了把书还给我.

8.大多数家庭在战争中经历了很多.

9.我得去接我女儿了.

10.这就是我昨天考试没过的原因.

三.完成句子

1.__________ ______ the school rules, students can’t carry mobile phones.

2.Many young people 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ay Chou.

3.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with my stomach.

4.Many families _______ ________ to greet the new year.

5.We must do ______ _______ _______ we can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beautiful.

6.Tom and his family _______ ________ for over a year, no one knew where they were.

7.You must tell him his mistake ________ ______ ______.

8.The teacher asked him to _______ _______ his story in the paper.

9.She is ______ a beautiful girl __________ we all like her.

10.She is ______ beautiful a girl __________ we all like her.

四.单句改错

1.My teacher advised me to keep my diary every day.

2.He dares not go there alone at night.

3.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we came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4.We’d better think about that if the food will give us the nutrients we need.

5.Some children spend on more time watching television than they spend in school.

B组(能力提高)

五.单项填空

1.Tom kept quiet about the accident ________ lose his job.

A so not as to

B so as not to

C so as to not

D not so as to

2.---How did you find your visit to the museum ?

---I thoroughly enjoy it . It was ________ than I thought.

A far more interesting

B even much interesting

C so more interesting

D a lot much interesting

3.---Do you know our town at all ?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________ here.

A was

B have been

C came

D am coming

4.---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 Oh, not at all. I _________ here only a few minutes.

A have been

B had been

C was

D will be

5.Can you believe that in _______ a rich country there should be _______ many poor people?

A such; such

B such; so

C so; so

D so; such

6.Allen had to call at taxi because the box was _______ to carry all the way home.

A much too heavy

B too much heavy

C heavy too much

D too heavy much

7.She ______ not walk alone in the dark.

A dare

B can

C should

D need

8.Looking at my determined face, the big boy ________ pick up the fight.

A dares not

B dare not to

C doesn’t dare

D dares not to

9.I will _______ the story as it was told to me.

A set about

B set out

C set down

D set up

10.---Why are you so late today?

---It is _______ my father-in-law was sent into hospital.

A because

B why

C since

D while

六.完型填空.

A

A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once told us, “If you make one close friend in school, you will be most lucky. A true friend is someone who stays with you for life.” __1__ teaches that he was right. Good friendship is just not easily __2__ .

It is possible that we simply do not stay in one place long enough for a __3__ friendship to develop. However, there can be no disagreement on the __4__ for each of us to think carefully about the __5__ of friendship we want.

To most of us, friendships are __6__ very important, but we need to have clear in our __7__ the kinds of friendship we want. Are they to be close or __8__ at arm’s length? Do we want to share ourselves or do we want to walk on the __9__ ? For some people, many friendships on the surface are __10__ enough and that’s all right. But at some point, __11__ to make sure that our expectations are the same as our friends’ expectations. The __12__ of personal experience including our fears as well as our dark dreams is the __13__ way to deepen friendships. But it must be undertaken slowly and __14__ only if there are signs of interest and action in return.

What are some of the __15__ of friendship? The greatest is the attraction to expect too much too soon. Deep relationships take time. Another “ __16__ difficulty ” is the selfishness to think one “possesses” the other, including his time and attention. __17__, friendships __18_ actions in return. In other words, you must give as much as you take. __19__ there is a question of taking care of them. __20__ you spend reasonable time together, talking on the phone, writing letters, doing things together, friendships will die away.

1. A. Knowledge B. Success C. Experience D. Practice

2. A. produced B. formed C. understood D. realized

3. A. true B. common C. short D. whole

4. A. hope B. difference C. need D. courage

5. A. kind B. warmth C. length D. value

6. A. made B. considered C. explained D. reminded

7. A. thoughts B. actions C. hearts D. minds

8. A. left B. remained C. kept D. stayed

9. A. mud B. surface C. ice D. feet

10. A. long B. easy C. quite D. not

11. A. it needs B. we need C. one needs D. they need

12. A. spreading B. sharing C. seeking D. showing

13. A. latest B. worst C. easiest D. surest

14. A. watched over B. turned away C. broken down D. carried on

15. A. difficulties B. advantages C. differences D. types

16. A. actual B. rough C. upset D. major

17. A. Surprisingly B. Fortunately C. Similarly D. Frequently

18. A. require B. request C. depend D. suggest

19. A. Finally B. Gradually C. Obviously D. Curiously

20 . A. Though B. Unless C. Since D. When

参考答案:

单词拼写。

1. reason

2. share

3.purpose

4. crazy

5. entirely

6. trust

7. disturb

8. discovered

9.hidden 10.power

英汉对译。

一直工作,从不玩耍使jack成了个沉闷的男孩。

下个月,他将参加一系列重要的会议。

你的作文本身很好,只是有点拼写错误。

这个礼拜一直持续高温。

因为书太多了,所以桌上没有什么空间。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got up at six every day.

He waited at the school gate in order to return the book to me.

Many families went through a lot in the war.

I have got to fetch my daughter.

10. It is why I failed the exam yesterday.

完成句子。

1. according to

2. are crazy about

3.something is wrong

4.get together

5.as much as

6.hid away

7.face to face

8.set down

9.such…that10. so…tha t

单句改错。

1.my 改为a 记日记是个固定词组keep a diary.

2.dares 改为dare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详见解题指导1.

3.came 改为have come 详见解题指导2.

4. that去掉只能有一个连词,根据逻辑应该保留if.

5.on 去掉spend为及物动词.

单项填空。

B A B AB A A

C C A

1. B so as to 相当于in order to ,否定放在不定式前.

2. A far修饰比较级.

3. B 详见解题指导2.

4. A 现在完成时态,表示状态.

5. B such后修饰名词,so后面修饰many, much, few, little.

6. A much too修饰形容词,too much 后修饰不可数名词.

7. A 详见解题指导1.

8. C 详见解题指导1.

9. C set down 意思为写下,记下.

10.A 根据逻辑,上下文表示因果关系.

完型填空。

1.C经验可以证明该历史老师说的话是正确的。

2.B 从上文可知,真诚的友谊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

3.A 在一处地方呆得时间较短时,是不大可能与别人发展起真挚的友谊的。

4.C no disagreement 为双重否定,此句意为“人们都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认真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友谊”。

5.A一种,种类

6.B认为

7.D“have…in one’s mind “意思是想到,想清楚.

8. C“keep…at arm’s length ” 意思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处用了被动语态.

9. B根据下一句可知答案.

10.C对于某些人来说,与人保持表面的友谊就足够了.

11.B根据句子结构和句意可知答案.

12.B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包括恐惧和噩梦才最有可能加深友谊.

13.D同12.

14.Dcarry on意思是继续,进行下去.

15.A

16.D

17.C同样地

18.A需要

19.A最后一段列举了发展友谊的几个困难,由文中的the great ,another 两个信息词可推断此处用finally最佳.

20.B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7静电现象的应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 面。 3.尖端放电:专指尖端附近空气 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 : 4.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越, 凹陷的位置几乎电荷。 5.静电屏蔽:导体壳的表面“保护” 了它所包围的区域,使之不 受导体壳外表面上的或的影响,这种 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二、合作探究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 I甲- 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和原电 场E在导体内叠加为零,即E'=E时,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动,这 m 1.7-s 申悴聃 时导体所处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一叱m一 特点:(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2、导体上的电何分布 A实验: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现象: 结论: B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 荷越密集,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C思考:如果空腔导体内有电荷,电场如何分 布? 3、尖端放电

尖端放电: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 4、静电屏蔽 A静电屏蔽:导体壳的表面“保护” 了它所包围的区域,使之不受导体壳外表面上的电荷或外界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B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外面包一层铅皮 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 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 三、新知应用(多媒体展示) 四、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将一个导体棒靠近一个带正 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发现验电器张角逐步减小,由此可断 定导体原来一定()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接地金属球A的半径为R,球外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 到球心0的距离为r的点电荷.则该点电荷在球心0处产生的场强 大小等于() A Q Q c Q Q A. k 2 k B. k —k 2 r R2r R 2 C.O D.k C2- r 3.一个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着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个均匀带电细杆MN如图所示则金属球上感应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在球 C.E c最大 D.E a=E)=E : 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 丘、E c的大小关系为 ( A.E a最大 B.E b最大 c ----- r

2019_2020学年高考物理主题1静电场7静电现象的应用学案(必修3)

7 静电现象的应用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能说出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特点.2.知道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特征,了解尖端放电、静电屏蔽现象及其成因. 科学探究:1.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分析,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2.查阅并搜集资料,了解静电屏蔽在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会根据静电平衡条件求解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和电荷分布 1.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中(包括表面上)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为等势面. 3.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表面. (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二、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 1.空气的电离: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强电场作用下的带电粒子剧烈运动,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 2.尖端放电:与导体尖端异号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与尖端上电荷中和,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的现象. 尖端放电的应用与防止: (1)应用: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2)防止: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尽量光滑会减少电能的损失. 3.静电屏蔽:金属壳(网)内电场强度保持为0,外电场对壳(网)内的仪器不会产生影响的作用叫做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的应用:电学仪器外面有金属壳、野外高压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

自感教学设计(3-2)

自感教学设计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1、对自感现象有发展性的认识,了解自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自感 现象的最新应用有一定认识; 2、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 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1、认识自感现象。 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3、自感电动势、自感系数 难 点 1、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生活动教法及媒体设计意图新 课 引 入 (1)、用线圈、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电键开关和导线,按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 请几个大胆的同学上来手牵手并抓住导 线,闭合开关后再断开开关,请同学们谈 谈开关闭合或断开后有什么感觉。 图1 闭合开关时学生不会有什么感觉,断开开 关时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2)、根据学生疑问提出:为什么两节小 小的电池可以使同学受到电击?为什么是 在断开开关是感受到电击? (3)、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 现象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并修正、 补充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出“自感现象” 的概念。 教法:互动实 验 媒体:演示课 件、实验器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对自感的 兴趣,引发学生思 考。从而引出“自感” 概念

新课教学1、学生自主探究自感现象。 (1)、提出问题:自感现象实际上是一种 电的现象,除了以身试电以外还有什么办 法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自感现象呢? (2)、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大概可以 提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方法,或者 在电路中连接灯泡,观察灯泡亮度的方法, 还有同学会提出利用电流传感器来记录电 路中的电流变化(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 器的使用在之前的课中已经掌握)。 2、电路中自感现象的探究。 (1)4至5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对自感现象进行探究,每一小组提供:电 流传感器一个,小灯泡两个(一样的),电 池组一个、滑动变阻器两个、发光二极管 两个、电键开关一个、线圈两个(匝数不 一样)、导线若干。各组同学们通过讨论, 做出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来“感受” 自感。设计好实验方案,预计实验结果,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预计的学生方案 方案一、 电路如图2-1,先 闭合开关,再断 开开关,可以看 到灯泡闪亮(灯 泡电阻大于线圈 电阻时)。说明断 电瞬间线圈中有自图2-1 感产生。 若学生实验时,选用的灯泡电阻小于线圈 电阻,就看不到灯 泡闪亮,那么可以 引导学生改进实 验电路,在灯泡支 路加一个电阻,如 图2-2。图2-2 方案二、 教法: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 媒体:课件演 示、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 生对本节课有更加 感性的认识,更直观 的理解,同时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实验观察能 力。

2021-2022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学案:第四章 6 互感和自感

6 互感和自感 目 标导航思维脉图 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都属 于电磁感应现象。(物理观念) 2.知道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的 影响符合楞次定律。(物理观念) 3.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受到哪些 因素影响。(科学探究) 4.了解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和怎样预防其带来的不利影 响。 (科学思维)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互感现象 二、自感现象 1.自感现象: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在它本

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作自感电动势。 2.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电路现象 自感电动势 的作用 通电 自感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1较慢地亮起来 阻碍电流 的增加 断电自感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泡A逐渐变暗。有时灯泡 A会闪亮一下,然后逐渐变暗 阻碍电流 的减小 3.自感系数: (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E=L,其中L是线圈的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2)单位:亨利,符号:H。常用的还有毫亨(mH)和微亨(μH)。换算关系是:1H=103mH=106μH。 (3)决定线圈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 有铁芯等。 三、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1.自感现象中的磁场能量: (1)线圈中电流从无到有时,磁场从无到有,电源的能量输送给磁场,储 存在磁场中。 (2)线圈中电流减小时,磁场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 2. 电的“惯性”:

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线圈中电流变化的“惯性”。 (1)自感现象中,感应电动势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2)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时,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3)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也较大。(√) (4)没有发生自感现象时,即使有磁场也不会储存能量。(×)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自感现象的产生与规律 1.自感现象的产生: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磁场及穿过自身的 磁通量随之变化,依据楞次定律,会在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 动势。 2.规律:自感现象也是电磁感应现象,也符合楞次定律,可表述为自感 电动势总要阻碍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变化。 (1)当原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增加,方向与原电流方 向相反。 (2)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减小,方向与原电流方 向相同。 (3)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变化,但阻止不住,只是 变化得慢了。 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怎样把广播电台的信号从一个线圈传到另一 个线圈?

自感现象教案

高二新课电磁感应第16周六2006-12-15 §16.5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L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 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1)K接通瞬间,L2中有无I感? (2)A、B两点哪点电势高? (3)C、D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A>ΦB电源正极连的A点比B点电势高,线圈L2相当于瞬时电源, ΦC>ΦD. 问:当K断开瞬间,L2中有无I感,此时C、D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L2相当于瞬时电源ΦD>ΦC.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K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L1、L2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 样的灯泡,闭合电键K,调变阻器的电阻,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 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K闭合时,发现A2正常发光,A1比A2 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0开始增加,穿过L的磁通量随着增加,L支路中产生E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16-33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K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 何?

2021人教版选修《互感和自感》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选修《互感和自感》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明白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点的物理量,明白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 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缘故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4.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感悟专门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专门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境导入: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什么缘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可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问题: 1、什么是互感现象?什么是自感现象?产生的本质相同吗? 2、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 合电键S,调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剂R1,使两灯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看到什么现象?什么 缘故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 明。 3、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 电路,观看到什么现象?什么缘故A灯不赶忙熄灭? 4、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什么缘故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连续一段时刻?甚至会比原先更亮?试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讨论。 自我小结:

自我检测: 1、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专门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固,灯泡D发光。则() 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步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慢慢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慢慢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然后慢慢变暗 2、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专门大,电阻为零。电键K 原先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 (1)若R1>R2,灯泡的亮度如何样变化? (2)若R1<R2,灯泡的亮度如何样变化? 3、如图所示电路,线圈L电阻不计,则() A、S闭合瞬时,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B、S保持闭合,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C、S断开瞬时,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 D、由于线圈电阻不计,电容被短路,上述三种情形电容器两板都不带电

第一章2 库 仑 定 律—2020-2021 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

2库仑定律 素养目标定位) ※ 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公式,会用库仑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素养思维脉络) 知识点1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实验 原理 如图所示,小球B受Q的斥力,丝线偏转。 B球平衡时,__F=mg tan_θ__,θ变大,__F变大__ 实验现象(1)小球带电荷量不变时,距离带电物体越远,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__小__;(2)小球处于同一位置时,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越大,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__大__ 实验结论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__增大__,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减小 __ 1.库仑力 电荷间的__相互作用力__,也叫做静电力。 2.点电荷 (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__大小、形状__的理想化的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__质点__,实际并不存在。 (2)特点 ①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__大得多__;

②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电荷间的__作用力__的影响可以忽略。 3.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与它们的电荷量q 1、q 2 的__乘积__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r 的__二次方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_连线__上。 (2)表达式:F =__k q 1q 2 r 2__,其中静电力常量k =__9.0×109__N·m 2/C 2。 方向: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同种电荷__相斥__,异种电荷__相吸__。 (3)适用范围:__真空中的点电荷__。 知识点3 库仑的实验 1.实验装置 库仑扭秤(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1)改变A 和C 之间的距离,记录每次悬丝 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F 与__距离r __的关系。 (2)改变A 和C 的带电荷量,记录每次悬 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F 与__电荷量q __之 间的关系。 3.实验结论 (1)力F 与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即__F ∝1 r 2__。 (2)力F 与q 1和q 2的乘积成正比,即__F ∝q 1q 2__。所以F ∝q 1q 2r 2或F =k q 1q 2 r 2。 思考辨析 『判一判』 (1)两电荷的带电量越大,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 ) (2)两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 ) (3)很小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 × ) (4)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其方向相反,但电荷量大的对电荷量小的电荷作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全面版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物理科陈丽华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教学用具: 自感现象示教板,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磁场的变化;回路面积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等。 教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自感现象 教师: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 、A2是规 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 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 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学生: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圈L串 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教师: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 律)加以分析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何?)师生共同活动: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S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 教师: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 电动势方向又如何?) 师生共同活动:当S断开时,L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的磁通量逐渐减少,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L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L与A构成闭合回路,故A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灯A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的电流比原电流大。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打出i—t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汕头期中) 两个大小材质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两小球接触后分开,小球带电量为() A . a为+3q,b为﹣q B . a为﹣q,b为+3q C . a为+2q,b为﹣2q D . a为+q,b为+q 2. (2分)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 . 灰尘的自然堆积 B . 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 .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 .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3. (3分) (2017高二上·宣化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避雷针利用针尖放电原理来避雷电 B . 油罐车下拖一条铁链是利用静电 C .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使电子发生转移 D . 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是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 4. (2分) (2017高二上·广州期中) 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 A . 容易积累静电荷

B . 具有一定的粘性 C . 具有大量的微孔 D . 质地柔软 5. (2分)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重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 B . 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是和地球共有的 C . 高压带电作业时,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 D .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安培力越大,该处磁感应强度越大 6. (2分)(2017·南通模拟) 如图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发出声音,引起路人注意 B . 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C . 把静电引入大地,避免因放电引起爆炸 D . 与地面发生摩擦,在运输车上积累电荷 7. (2分) (2017高二下·玉田期末) 如图,一个枕形导体AB原来不带电.将它放在一个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点电荷的电量为Q,与AB中心O点的距离为R.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B两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 导体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自感现象与日光灯学案

1.5自感现象与日光灯 编写人:高有富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学习目标】 1、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阅读教材P29—P30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阅读教材P30 3、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4、了解日光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阅读教材P27 5、了解互感现象。阅读教材P27 【学习指导】, 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发生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根据楞次定律判定. 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电流的,当导体中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当导体中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 3.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原理 (1)日光灯的电路图:主要由灯管、和启动器组成. (2)启动器的作用:自动开关的作用 (3)镇流器有两个作用:起动时,通过启动器的通断,在镇流器中产生,从而激发日光灯管内的气体导电.正常工作时,镇流器的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时镇流器就起着的作用,保证日光灯的正常工作.★★★★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自感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B.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C.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D.加铁芯后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 ★★2.如图所示,L为一个自感系数大的自感线圈,开关闭合 后,小灯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瞬间,能观察到 的现象分别是() A.小灯逐渐变亮,小灯立即熄灭 B.小灯立即亮,小灯立即熄灭 C.小灯逐渐变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小灯立即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3.关于自感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不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B)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的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C)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系数也较大

静电现象的应用(练习题)

静电现象的应用 知识点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静电平衡是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结果,达到静电平衡时,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2)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征 ①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即:外电场E 与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的合场强为零,E ′=-E .) ②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外部表面附近任一点场强方向与该点的所在表面垂直. ③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 ④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题型一:对静电平衡的理解 练习1.对于处在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导体内部既无正电荷,又无负电荷 B .导体内部和外表面处的电场均为零 C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的电荷代数和为零 D .导体内部电场为零是外加电场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叠加的结果 题型二: 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的计算 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当明确以下两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其实质是合场强为零. (2)比较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的大小、方向时,应以产生外加电场的电荷为研究对象. 练习2:长为l 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 处,如图1-7- 3所示.当棒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处产生的电场 强度大小等于________,方向 ________. 【答案】 kq R + L 2 2 向 左 练习3:.图中接地金属球A 的半径为R ,球外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 ,到球心的距离为r 。静电平衡后感应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D ) A .k -k B .k + C .0 D .k 题型三:感应电场电场线的确定 练习4.如图所示,一个方形的金属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盒左边附 近,达到静电平衡后,盒上的感应电荷在盒子 内部产生的电场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 C 题型四: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电势分布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 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 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接通瞬间中有无感 ()、两点哪点电势高? ()、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Φ电源正极连的点比点电势高,线圈相当于瞬时电源, Φ>Φ.

问:当断开瞬间中有无感,此时、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相当于瞬时电源Φ>Φ.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是规格完 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调变阻器的电阻,使、亮度相同,再调节使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闭合时,发现正常发光,比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开始增加,穿过的磁通量随着增加支路中产生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断开时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 方向又如何

高中第一章四第五六节电磁感应规律应用导学案粤教选修

第一章 电磁感应(四)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2)(第五、六节)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能综合应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2.掌握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3.能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结合的综合问题. 4.会分析自感现象及日光灯工作原理。 一、 自主学习 1.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般是利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进行判断;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n ΔΦ Δt 或E =BLv. 2.垂直于匀强磁场放置、长为L 的直导线通过电流I 时,它所受的安培力F =BIL ,安培力方向的判断用左手定则. 3.牛顿第二定律:F =ma ,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反之速度减小.当加速度a 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是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而来的. 二、 要点透析 要点一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对于图象问题,搞清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变化范围、初始条件、斜率的物理意义等,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2.解决图象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图象的种类,是B -t 图象还是Φ-t 图象,或者E -t 图象、I -t 图象等. (2)分析电磁感应的具体过程. (3)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4)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 Δt 或E =BLv 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5)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写出函数关系式. (6)根据函数关系画图象或判断图象,注意分析斜率的意义及变化. 问题一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2 T ,磁场宽度l =4 m ,一正方形金属框边长ad =l′=1 m ,每边的电阻r =0.2 Ω,金属框以v =10 m/s 的速度匀速穿过磁场区,其平面始终保持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如图所示.求: (1)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的过程中,各阶段的等效电路图. (2)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的过程中,金属框内感应电流的i -t 图线;(要求写出作图依据) 课 前 先学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 说课稿 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电场知识的应用。静电平衡状态及静电平衡下的导体的特点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要重视两方面的处理:一是重视推理的过程,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推理过程,这样才能做到不仅知道结论,而且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以加深理解;二是重视实验和动画演示,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 对静电屏蔽的讲解,同样需要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在使学生理解把导体挖空这个推理过程的同时要做好实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静电屏蔽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关于静电现象应用的实例。但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些结论也较难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会给本节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设计思路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3.知道尖端放电、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静电平衡导体的场强和静电荷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将不带电的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上就带电了,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 问题: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的重新分布。 问题: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

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

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3.了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关自感现象的应用情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利用直观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简单介绍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由学徒到美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的有关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善于自学,勇于钻研的精神,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2.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实验——理论——再实验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2.难点: (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灯光的闪亮现象解释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具 通电自感演示装置、断电自感演示装置、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在前面的学习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磁通量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请学生回答,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中,磁场没有变化,但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磁通量变化。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过程中,是外加磁场变化而导致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在利用原副线圈的实验中,是通过改变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导致副线圈中的外加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除上述这三种情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引起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 (二)进行新课 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是否此时也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电路图 说明:当S闭合瞬间,线圈L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线圈自身的磁场也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结果,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灯1和灯2规格相同,且都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先作预测,然后进行演示实验。首先,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和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最后,又重新闭合开关S(重复上述操作)。 请学生观察现象:在闭合天关S的瞬间,灯2立刻正常发光。 而灯1却是逐渐从暗到明,要比灯2迟一段时间才正常发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1.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性。 2.了解静电平衡时带电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特点。 3.了解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现象。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1.静电感应现象:把导体放入电场,导体内的□01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使导体两端出现□02等量异号电荷的现象。 2.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在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原 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各点的合电场□03等于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04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 3.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05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06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07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个□08等势面。 二、静电平衡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01外表面。 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02密度越大,凹陷的位置□03几乎没有电荷。 三、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 尖端放电静电屏蔽 原理 导体尖端的强电场使附近的空气 □01电离,电离后的带□02异种电荷 的离子与尖端的电荷□03中和,相当 当金属壳达到静电平衡时,壳内电 场处处为□040,因而金属外壳会对 其□05内部起保护作用,使它不受

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 □06外部电场的影响 续表 尖端放电静电屏蔽 应用或防止应用:□07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防止: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尽量□08 光滑,以减少电能 的损失 应用:电学仪器外面有金属壳,以使壳 外电场对壳内仪器不会产生影响;野外 高压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 形成一个稀疏的金属“网”,把高压线 屏蔽起来,免遭雷击 家用电视机、收音机外壳的制作材料为何一般是塑料,而不用金属? 提示:若用金属制作家用电视机、收音机外壳,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就形成静电屏蔽,电磁信号就难以被电视机、收音机这类电磁波接收器接收,电视机、收音机就不能正常工作。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 (2)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的电势也为零。() (3)因为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合电场为0,所以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电场处处为0。() (4)避雷针能避免建筑物被雷击是因为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 (5)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则验电器箔片能张开。() 提示:(1)√(2)×(3)√(4)×(5)× 课堂任务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高中物理46互感和自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第6节互感和自感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C.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强度小 2.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A.增大抛射速度0v,同时减小抛射角θ B.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0v C.减小抛射速度0v,同时减小抛射角θ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0v 3.如图所示是旅游景区中常见的滑索。研究游客某一小段时间沿钢索下滑,可将钢索简化为一直杆,滑轮简化为套在杆上的环,滑轮与滑索间的摩擦力及游客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滑轮和悬挂绳重力可忽略。游客在某一小段时间匀速下滑,其状态可能是图中的() A.B.C.D. 4.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B. C.D. 5. 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ON=OM,a、b两束可见单色光(关于OO′)对称,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棱镜中a光束的折射率大于b光束的折射率 B.在棱镜中,a光束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束的传播速度 C.a、b 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a光束比b光束的中央亮条纹宽 D.a、b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束比b光束的条纹间距小 6.某银行向在读成人学生发放贷记卡,允许学生利用此卡存款或者短期贷款.一位同学将卡内余额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将每个月存取款类比成“加速度”,据此类比方法,某同学在银行账户“元”的情况下第一个月取出500元,第二个月取出1000元,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 A.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正值,物体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冲刺速度越大成绩越好 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D.相对于某参考系静止的物体,对地速度不一定为零 8.小朋友队和大人队拔河比赛,小朋友队人数多,重心低,手握绳的位置低,A、B两点间绳倾斜,其余绳不一定水平,此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相持阶段两队都静止,两队的总质量相等,脚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各队员手紧握绳不滑动,绳结实质量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物理 1.7静电现象的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物理1.7静电现象的应用导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任务]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课前预习]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的电场: 1、静电平衡条件: 2、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特点: ① ② ③ 二、尖端放电 1、解释: 2、应用: 三、静电屏蔽 [合作探究] 例:如图1—7一18所示,点电荷A和B带电荷量分别为 8 3.010- ?C和8 2.410- -?C,彼此相距6 cm。若在两点电荷连线 中点O处放一个半径为1 cm 的金属球壳,求球壳上感应电荷在 该中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自我检测] 1.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它的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 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 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被铁链导人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人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2.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 )

A .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人大地 B .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 C .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人大地 D .以上解释都不正确 3.如图1—7—14所示,带电体+Q 靠近一个接地空腔导体,空腔里面无电荷。在静电平衡后,下列物理量中等于零的是( ) A .导体腔内任意点的场强 B .导体腔内任意点的电势 C .导体外表面的电荷量 D .导体空腔内表面的电荷量 4.在点电荷一Q 的电场中,一金属圆盘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若圆平面与点电荷在同一平面内,则盘上感应电荷在盘中A 点所激发的附加场强E 的方向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 ) 5.如图1—7一15所示,一个原来不带电的中空金属球, 其上开一个小孔,若将一个带负电的小球放入且不与金属球接触,则金属球外表面带 电,内表面带 电;若用手接触一下金属球后移走带电小球,则金属球的外表面带 电;若带电小球与金属球的内壁接触,当把带电小球移走后,金属球外表面带 电荷。 6.如图1—7—16所示,在真空中把一绝缘导体AB 向带负电的小球P 缓慢地靠近(不接触,且未发生放电现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B 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 .导体内部场强越来越大 C .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 点产生的场强大于在N 点产生的场强 D .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 、N 两点产生的场强相等 7.如图1—7—17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放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 ,一表面绝缘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 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0v 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 A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球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 .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 .静电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