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动态过程,即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总称.

4.反射: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5.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意识:一个人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

7.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9.感受性: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0.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歪曲的知觉.

11.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是指对外界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2.识记: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是输入信息和初步编码的过程.

13.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重新出现时仍能被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它是记忆的初级表现.

14.重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其它刺激的作用使其映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心理过程,又叫回忆,它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15.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6.想像: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7.问题: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

18.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9.意志: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0.个性:人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个方面心理特征的综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21.需要: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22.气质: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3.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达出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24.能力: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题: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动态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

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5、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7、“知”是认知的简称,“情”是情感的简称,“意”是意志的简称。

8、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9、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10、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11、反射弧是实现反射全部生理结构,它包括感觉器官、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12、心理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主观性。

1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5、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是觉知性。

16、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时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19、感受性是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20、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21、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继时对比造成的。

22、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联觉。

23、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种基本特性。

24、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25、物体知觉主要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用现代信息加工的基本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出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7、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表像和语词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28、三级记忆说根据记忆在头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9、遗忘的心理原因目前主要有四种解释,它们分别是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理论。

3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应,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32、思维的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其中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3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其中形象性是想像最核心的特征。

34、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5、创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独特性。

36、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事物认识的,就不能产生情感。

37、从情绪活动发生时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38、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随意运动为基础和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其中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核心特征。

39、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制止两个方面。

40、心理冲突从内容上可分为原则性和非原则性的心理冲突;从形式上可分为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多重避趋式冲突。

41、按照需要的对象性质,可以吧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43、需要产生的基本条件: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对某些必须因素缺失或不足和指向一定的对象

44、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45、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吧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46、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它们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47、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基本类型。

48、气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在速度、稳定性、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49、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认知特征四个层面构成的。

50、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文化与风气对个体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发展速度不均衡;能力结构中不同成分的发展是不一致的。

5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类型、发展水平和表现早晚三个方面。

5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实践活动、自我效能感和个性品质。

辨析题:

1.遗忘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

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2.重现比再认更容易些。

答:再认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重现又叫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其他刺激的作用,使其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一般来说,再认比重现更容易。

3.复习时一般采用“先疏后密”的方法。

答:复习一般应遵循“先密后疏”的原则。即在识记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复习之间时间间隔要短一些;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时间间隔可长一些。

4.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思维就不能进行。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的。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反映,主要是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社会性等功能.因此,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抽象逻辑思维.

5.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情绪与生理需要是相联系的,是低级的,人和动物都具有.

(3)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相联系的,它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高级的,人所特有的.

6.“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激情状态的表现。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这是心境的表现。

(3)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是指向特定对象,而是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7.“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对人心境的描述。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3)心境具有弥散性,能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反映的是心理冲突中的趋避冲突。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这反映的是心理冲突中的双趋冲突。

9.情感是影响一个人智能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非智能因素。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或智能操作活动具有明显的组织和瓦解效能。一般说,中等强度的正情绪最有利于提高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具体认知过程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综合性智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而负情绪,或过强的正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人的认知活动,严重时甚至会破坏认知活动。

10.人的很多心理特性如活泼、热情、沉静等都与完成活动任务有关,因此,属于能力范畴。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心理特性如活泼、热情、沉静等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不同表现形式,应属于气质范畴。

11.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

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气质虽然具有先天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起变化,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性格的掩盖下,气质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

12.气质是容易塑造的,而性格则无法改变。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气质和性格都具有可塑性。气质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可塑性小,变化较慢,虽能改变,但不易改变;性格由现实生活经历与个人实践决定,可塑性较大,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

13.气质有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是无法改变的。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无所谓好坏;而性格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具有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有好坏之分。

14.知识丰富的人,必定是智力水平很高、有才能的人。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能力的发展与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同步。具有同等知识技能的人,却不一定具有同等的能力;有相同能力的人,知识技能有差异。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可随年龄的增长不断积累、增多,而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发展、停滞、衰退的变化过程。

15.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没有什么不同.

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这两

种条件反射是有区别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自己的主动的活动或操作形成的,经典条件反射是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而形成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出现在操作之后,而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与刺激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前。

16.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从反映论的角度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过程,因为心理过程是对特定客观现实进行反应的过程。而注意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它没有独立的对象。通常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

17.记忆的保持是一个静止的过程。

答:记忆的保持不是一个消极、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对输入的信息加工、编码,旧经验要对新知识主动整合,使记识材料在量与质上,都会产生变化。从保持的量和质上的分析来看,保持这种记忆环节,并不是信息在脑中的被动的、简单的印留,而是主动的、复杂的加工过程。

实例分析题:

1、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其意是说心理的不可知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话妥否?为什么?

答:此话不妥,原因有三:

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尽管人的心理确实还有许多方面未被认识清楚,但它并不是不可知

的。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是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实现的,并会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以不同的内容或形式表现出来。

②要“知人心”,应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从而有利于形成真

实、完备的印象。

③要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准确把握人的心理。

2、食物进入嘴里就会分泌唾液,看到食物也会分泌唾液,听到关于某种食物的词语时也会分泌唾液,以上三种情况各是什么现象?

答:食物进入嘴里分泌唾液是无条件反射;看到食物分泌唾液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听到有关某种食物的语词分泌唾液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也属条件反射。

3、小李被通知听一个报告会。一看题目,很失望,但他是一个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所以,便集中精力认真听。听着听着,竟越来越感兴趣,甚至入迷了。试运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小李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此例说明了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转化的过程。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有时刚刚听报告时,对报告不感兴趣,这时是一种有意注意,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听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他对这个课题的内容发生兴趣或熟练后,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可以保持注意了,这个现象也称为有意后注意。

4、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光阴似箭”,有时却感到“度日如年”?

答:这是时间错觉,他受人的活动内容和情绪的影响。

5、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带话”要带走样,小道消息的传播也往往是越传越离谱,这是为什么?

答:①主要是记忆的保持环节出了差错。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储存在头脑中的材料会产生质和量的变化。

②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个性心理不同,加工组织不同,使传递的信息出现了意义上的曲解、内容上的遗漏和过多的不真实的主观参与。

6、临近英语四级考试了,小李特别刻苦学习,甚至有几天晚上,同寝室的同学都听见他在

睡梦中背英语单词。请用心理学的理论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答:这是由于白天紧张的思维活动,使大脑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入睡眠后,仍有局部处于活动状态导致的。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7、“意气用事”、不能“三思而行”的人,往往做出不应该做的事,为什么?

答:①这是激情状态下的表现。

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具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③激情会使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使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因而做出不应该做的事。

④我们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消极激情,以免成为激情的俘虏,造成鲁莽行为,铸成终生之恨。

8、某班主任发现他班上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但是男孩子们有做海员的理想。于是他就把少先队中队看作是海员部队,开展游戏活动,对他们提出任务,做一名海员要好好学习,守纪律,团结友爱,学习造船和航海技能。后来,班上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试问,这是为什么?

答:利用了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了新的学习需要。

9、某中学生感叹道:我已经十六岁了,什么才能也没有显露出来,我不会有出息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存在着差异的。

②某中学生简单的判断自己不会有出息,这是错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人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优异的能力,但也有人是大器晚成,到四五十岁才表现出优异的能力。

③能力发展的差异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的。

10、全国劳模、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被人们称为“把准”,他仅靠手就能掂量准物体的重量,这种情形作何解释?

答: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是通过无意识记来实现的。

问答题:

1.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2.注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注意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监督和调节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由于注意的作用,刺激物进入感知、动作和记忆的范围便大大缩小了,其中一些强的、重要的或新的刺激占着优势,另一些弱的、无关的或非常熟悉的刺激则受到抑制。

(2)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表现为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注意的保持功能使人从外界获取的感知信息或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意识中,从而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深加工,使有用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为完成当前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

(3)监督和调节功能

在注意状态下,人可以发现和纠正活动中的错误,提高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当活动

的条件或人的需要发生变化时,可以适时分配注意和转移注意,使人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注意使人实现对活动全程的监督,适时调节,从而顺利地完成活动。

3.简述注意分配的条件。

答:注意分配的条件有:

(1)主体对所进行的几项活动的熟悉程度。当活动主体对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都较为熟悉,甚至有些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注意的分配就较为容易实现;反之,如果主体对活动都比较陌生,则难于进行注意分配。但有时在进行几项活动时,其中有一项较为陌生,但其他几项都很熟悉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2)同时进行几项活动的性质及其关系。一般来说,在几种动作技能上实现注意的分配较为容易。同时,为了能够很好的分配注意,必须在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需要通过练习把复杂的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系统,使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需要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整个活动系统实现出来。

4.简述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答:形式:实物直观、墨阳直观、语言直观、电化教学;

特点: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便于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5.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知觉有四大基本特征:

(1)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

把知觉的对象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体。

(2)理解性。人在感知事物时,能依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对事物进行加工

处理,并用语言把它揭示出来。

(3)选择性。人所生活的周围环境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人脑不可能同时

感知它们,总是先把某一个或者某一些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4)恒常性。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某些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6.什么是遗忘?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答:遗忘是指记过的材料补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和记忆的补同阶段都在存在。产生遗忘的原因,既有生理方面,如因疾病·疲劳和衰老等原因造成的遗忘;也有心理方面的。关于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学说:(1)记忆痕迹消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理论。

7.简述思维的过程及形式。

答:(1)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2)思维的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8.简述意志、情感、认识三者的关系?

答:(1)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

2)意识也对认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2)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

2)意志可以控制情感,使情感服从于理智。

(3)情感和认识的关系:

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前提

2)情感既可以成为认识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力。

9.意志有哪些品质?

答:意志的品质主要有四个:

(1)意志的自觉性:自觉性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积极的意志品质。

(2)意志的坚持性:坚持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3)意志的果断性: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持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和决定。

(4)意志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个人善于控制自我的能力。

10.简述需要的特点。

答:(1)对象性(2)紧张性(3)驱动性(4)起伏性(5)社会历史性(6)年龄特征11.简述动机的功能。

答:①激动功能②指向性功能③维持和调整功能

12.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气质更多的受人的生物因素制约,是先天的,具有天赋性。而性格则主要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后天形成,具有社会制约性。

2)气质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倾向性来表现个性特征,突出地反映着情绪方面的特征。性格则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表现个性特征,既包括人对现实的态度特征,也有属于情绪、意志和认知方面的特征。

3)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无所谓好坏;而性格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具有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有好坏之分。

4)气质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可塑性小,变化较慢,虽能改变,但不易改变;性格由现实生活经历与个人实践决定,可塑性较大,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2)性格和气质联系:一方面,气质不仅会影响性格特征的表现方式,而且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使人的性格涂上独特的色彩。另一方面,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或改变气质,使之服从生活实践的要求。同时,性格与气质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1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1)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一般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是较为明显的,特殊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它主要指智力发展差异。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呈常态分配的曲线形式,绝大多数人属于智力正常范围,智力超常或智力落后的人是极少数。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方面优异能力,称能力的早期表现,有些人的才能表现较晚,常被称为“大器晚成”。但就多数人来说,中年时期则是成才或出成果的最佳年龄。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物质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心理也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虽然人的心理是与动物的反映形式根本不同的最高级反映形式,但它仍然具有反映这一物质的特性。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对人来说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社会生活条件是人们的心理的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约因素。“狼孩”的事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4)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人的一切心理现象,从简单的感知觉到复杂的观念与意识,无不都是客观现实的各种特性、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任何心理都是属于一定主体,并产生于具体的人的脑中,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世界观、需要、态度、个性特征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就必然使人的心理活动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因此,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刻板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通过人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对客观现实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人不仅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且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改造客观现实。因此,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实践活动是检验人的心理的唯一标准。

2、试述课堂上学生的分心与控制。

答:(1)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2)分心的表现:

A.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对事物和活动不能做出清晰的反应。

B.经常改变注意对象,不能长久将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必须注意的事和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动摇状态。

C.注意凝滞,缺乏反应的灵活性。

D.注意发生转移,心理活动从当前应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转移到其它的无关对象上。

(3)引起分心的原因

A.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觉性和信心;注意分配能力弱,稳定性差,身体不适,情绪烦乱等。

B.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有无关诱惑性刺激物的干扰,长时间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学习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环境杂乱不卫生等。

C.其它一些未可预期的因素,如课堂里的偶发事件等。

(4)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

A.超前控制:预先分析可能产生分心的学生,针对不同特点,分别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减少和消除分心的可能性。

B.信号控制: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举目凝视,变化的表情,变化的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言语等暗示性的信号,向开始出现注意分散的学生进行提示。

C.提问控制:发现出现分心的学生,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机智地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觉醒,以达到控制学生分心的目的。

D.邻近控制:教师可以在空间上缩小与出现注意分散的学生的距离,如走到其身边等,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E.表扬(批评)控制:适当表扬能很好维持注意的学生,以对分心学生进行提示,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要时,可以对注意分散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

F.偶发事件的处理:当课堂里出现不可预期的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机智,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学生分心。

3. 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答:(1)直观教学的合理应用。三种常见的直观教学形式根据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结合选用。(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1)根据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度,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要保证教室里的光线要充足。2)根据同一感觉相互对比的规律,教师讲课要注意扩大差别,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感知。3)根据感觉适应的规律,教师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根据需要,灵活交换教学方式方法。4)根据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要发挥各种分析器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5)根据长期实践活动对感受性变化和影响的规律,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是教师的感受性得到相应提高。6)根据知觉具有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学中要重视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利于学生选择,获得清晰的感知效果。板书要注意间隔,合理布局,讲课或朗读要注意正确停顿和间歇,把零碎的材料和内容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便于学生整体知觉。7)根据知觉具有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不断加新的内容。要善于利用恒常性在解决问题和对待学生时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

(3)提高师生双方的社会知觉能力。即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避免“晕轮”效应,防止“刻板印象”。

4. 试述在教学中怎样利用记忆的规律组织学生记忆?

答:记忆规律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注意并能灵活应用记忆规律,就可以提高课堂记忆效果,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根据记忆规律,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造良好的记忆氛围。任何记忆都是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和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它对记忆效果具有明显影响。要进行高效率的记忆,一般来说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1)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2)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3)提高学生对记忆意义的认识。

(2)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化。1)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2)要保证课间休息。3)要适当调节教学进度。

(3)掌握有效的记忆术。记忆术指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其基本原则是使新信息同熟悉的已编码的信息相联系,从而便于回忆。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忆,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谐音法。

2)算术法。3)口诀法。4)联想记忆法。5)PQ4R法。

(4)组织有效的复习,防止遗忘。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温故知新”。这两句俗语中包含了很重要的道理:学生要获得巩固的知识,不能没有复习或练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复习是保持记忆的最主要的途径。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适当的超额学习。

(5)注意科学用脑。良好的记忆有赖于科学用脑。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身心健康,合理使用大脑。营养不良、疾病缠身、心理障碍,均可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是正

常的保持和回忆能力受到阻碍,产生遗忘的现象。教师应与家长和卫生机关合作,

防治疾病,增进健康。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表征;4)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状态;6)个性差异。

6、举例说明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答:(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判断他是否符

合人的需要,就不能产生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入,产生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越深厚。(2)情感既可以成为认识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力。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他能够促使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阻力,它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降低认识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提高教学水平。(2)明确学习目标。

(3)给予学生及时和适当的反馈。并且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及时反馈,对低年级学生更应如此。

②对学生的各种学习结果应给予全面反馈。

③应提供基于掌握而不是社会比较的反馈。

④对学生的反馈应正面反馈为主。

⑤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

⑥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从各个方面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

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8、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达出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是在一定生物因素基础上,通过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发展起来的。

(2)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自我意识。其中,生物因素是性格形成发展的自然前提,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可能性和遗传潜势。环境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家庭对个体性格形成与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社会特定的制度、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都对个体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能动体,自我意识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试卷1

《心理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记忆的含义基本相同。 4、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 5、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 6、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 7、“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8、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注意。 9、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习得、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10、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11、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智商值来表示。 12、创造性(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2、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B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3、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 C 的个别差异。 A.气质 B.性格 C.能力或智力 D.意志行动 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CA·获得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 5、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 的 B 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6、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 D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7、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 A 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8、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C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阐述策略 D.组织策略 9、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B 。 A.机械识记 B.无意识记 C.重复识记 D.有意识记 1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1、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B 。 A.情绪 B.表情 C.情感 D.感情 1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1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D 。 A.道德观点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14、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 。 A.具体的道德概念 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 D.复杂的道德概念1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2008-09-16 12:06:19) 1、“一见钟情”所描述的是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因 C、社会刻板印象 D、晕轮效应 2、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是( A) A、按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之为(B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4、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又称之为( B) A、信息源 B、通道 C、目标靶 D、反馈 5、“个体心理发展”内涵的恰当表述是( C) A、心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B、心理功能获得和丧失有序变化过程 C、贯穿于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的全过程 D、在环境教育影响下,神经系统发育健全的过程 6、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这是哪个心理学派的观点( C) 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7、人在正常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C) A、a B、q C、β D、δ 8、在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属于( D)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经验性智力 D、情境智力 9、达斯等人认为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的能力属于( B)

A、系列型 B、同时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0、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大类:改变压力源和改变自己。下列选项中,属于改变压力源的是( C) A、依赖药物 B、抽烟酗酒 C、攻击 D、分散注意力 11、某人对同一产品设计了两则广告,观察并分别记录观看广告的人次,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B)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12、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 A、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是几十到几百毫秒 B、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 C、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D、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视觉代码的形式储存 13、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 B) A、常规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聚合思维 14、偏重测量潜在能力的心理测验是(A ) A、性向测验 B、成就测验 C、智力测验 D、创造力测验 15、个体被高级需要所驱使并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称之为( B) A、成就动机 B、成长动机 C、交往动机 D、外在动机 16、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其气质属于( B)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7、在群体中,个体有时会丧失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自制力变得极低,往往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 C) A、社会惰化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服从 18、由飞行时差导致的暂时性失眠称之为( A) 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情境失眠 D、急性失眠 19、由声波的振幅,即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所决定的声音属性是(B )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知觉 把感觉的信息,组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它具有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四个方面特征。 2.比率智商 是一个相对数,它表示儿童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x100 3.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气质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5.前摄抑制 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6.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7. 性格 是指在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 智力 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9. 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10. 想像 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所谓的形象思维。 11.情商 情绪智力,心理研究学家梅耶和塞拉维认为它是由感知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情绪、管理情绪等能力组成的能力群。 12.个性 个性,在心理学中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3.记忆

心理学试题[1]

练习题一(绪论、科学心理观)(10%)一、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间脑 B.脊髓c.延脑D.中脑 ()3.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A.语言 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 ()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 D.望而生畏 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过程包

括、、。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5.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 6.以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二信号系统。 7.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著名心理学家,于年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三、简答题 1.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2.什么是反射与反射弧? 3.什么是神经元和突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 4. A 5. B

二、填空题 1.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能力;气质;性格 3.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 5.反射弧 6.具体剌激物;词 7.冯特;1879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全部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研究表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2.反射是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

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实验心理试卷

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03年—07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附答案) ★2007年★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 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 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 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 D ) A对偶比较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 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 C ) A色光的混合 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 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 D ) A分贝 B色 C美 D方 8、记忆广度是( 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 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 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 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 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2006年★ 1、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属于( B ) A刺激特别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 C被试特点自变量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 A )A信度 B效度 C敏感性 D高限效应 3、斯蒂文斯在制定比例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 B ) A差别阈限法 B数量估计法 C最小变化法 D恒定刺激法 4、邓德斯C反应时又叫( D ) 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 5、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目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目的关系是( C ) A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比辨别刺激的数目多 B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C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D选择反应时数目要和辨别刺激的数目每次实验时都不一样 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刺激的( D ) A空间辨别特性B适应特性C颜色辨别特性D时间辨别特性 7、吉布森在用视崖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时,他选择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指标是( B ) A婴儿向视崖深的一边爬B婴儿向视崖浅的一边爬 C婴儿向妈妈站的那边爬D婴儿向妈妈相反的方向爬 8、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被试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限。两点阈是一种( A )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 9、许多实验证明了赞琼的假设,即其他人在场使被试的主导反应( B ) A减少了B增加了C没有变化D时高时低没有规律了

心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 查看答案 A. 勤奋感对自卑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主感对羞耻感 查看答案:C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哪一年龄段?() 查看答案 A. 0~2岁 B. 2~7岁 C. 7~11岁 D. 11~成年 查看答案:D 3、个体运用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做什么?() 查看答案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不平衡 查看答案:A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6~12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 查看答案 A. 勤奋感对自卑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主感对羞耻感 查看答案:A 5、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被称为哪种智力?() 查看答案 A. 成功智力 B. 实践性智力 C. 创造性智力 D. 分析性智力 查看答案:B 6、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倾向于在做出决定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往往表

现出反应慢,但犯错少的特点?() 查看答案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查看答案:D 7、哪种风格的学习者对人的感受,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很敏感?() 查看答案 A. 掌握型 B. 人际型 C. 理解型 D. 自我表达型 查看答案:B 8、哪种风格的学习者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求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查看答案 A. 掌握型 B. 人际型 C. 理解型 D. 自我表达型 查看答案:C 9、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做什么?() 查看答案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不平衡 查看答案:B 10、下面哪个特点不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所特有的?() 查看答案 A. 单向性 B. 具体的逻辑推理 C. 不可逆性 D. 自我中心 查看答案:B 11、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韦克斯勒智商测验中得了100分,这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A. 该生得了满分 B. 该生智商在所有人中排中等 C. 该生在同龄人中智商排前面 D. 该生在同龄人中智商排中等 12、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具有哪种智力类型的人常常是特别出色的综合思维者,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联合(综合)点?()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学前心理学精彩试题[1]

学前心理学试题(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心理学试卷及解答

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詹姆斯B。冯特C。弗洛伊德D。马斯洛 2.大脑左半球的(D)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D。威尔尼克区 3.研究以证实,(C)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情绪B。动机C。需要D。思维 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A)。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C)。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 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的等都是利用了(B)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D。诱导运动 7.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特将智力划分为(D)。

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语言智力,数字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8.打当过度学习程度为(A)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性格的(C)。 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B)。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B。伟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A)冲突。 A.双避B。双趋C。趋避D。多重趋避 12.心理学家把活泼好动,灵活多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D)。A.胆汁质B。抑郁质C。粘液质D。多血质 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B)。 A.内隐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技能记忆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C)。 A.90 B。100 C。110 D。120

实验心理学试卷

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非言语材料的记忆编码方式是:—— A、语义 B、语音 C、视觉形象 D、反响回路 2、人差方程式是——提出的 A、马斯基林 B、布雷德利 C、贝塞尔 D、金尼布克 3、绝大多数被试者在测验中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现象称为—— A、天花板效应 B、地板效应 C、间隔效应 D、绝对效应 4、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在渐增系列中——为差别阈限的下限 A、第一次非正到正 B、第一次非负带负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 5、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在研究方法方面是因为使用了——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测验法 D、临床法 6、Cooper&Shepard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支持了—— A、双重编码理论 B、基本表象理论 C、概念命题理论 D、格式塔理论 7、在研究感受性时,刚刚能够被人觉察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两点阈 D、绝对感觉阈限 8、下面那一个不属于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时所产生的误差() A、平均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练习误差 9、下面哪一个属于影响反映时间的机体变量() A、刺激类型 B、刺激复杂程度 C、刺激强度 D、联系次数 10、下面哪一个不影响实验外部效度()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B、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C、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D、实验程序的不一致性 11、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所罗门设计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