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35.03 KB
- 文档页数:3
2011年5月 第9卷第1-2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May 2011 V01.9 No.1.2 【素质与人文教育研究】 浅议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苏金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OOO) 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人类文明枝条上的一朵奇葩。但它在中国的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本 文从分析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出发,力图唤起作家、社会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投入。 关键词:儿童文学;发展;关注 收稿日期:201 l—03—12 作者简介:苏金玲(1983一),女,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自从贝洛不自觉地以《鹅妈妈的故事》宣告其 作为精神生命的独特存在,安徒生又以一系列天才 作品将之灿烂的独立于成人之外,儿童文学在经历 了漫长的自我寻觅、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旅程 后;终于在2O世纪,以它真正的成熟和空前的繁荣 在缪斯的殿堂与成人文学同持朝笏、共享殊荣、各 显风采。 一、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 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 儿童文学以爱的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 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起培育良知、教化人 类的重任。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它能帮助儿童认 识爱,、理解爱、拥有癌;JL童文学是真的文学,它教 导儿童崇尚真实、追求真理;它能充分满足儿童的 审美需求,引导儿童创造美好;儿童文学是快乐的 文学,它带给儿童积极乐观的人生基调和快乐幸福 的童年生活。可以说,拥有儿童文学的童年,学习 和生活便有了健康而斑斓的色彩,生命的最初内蕴 从此丰盈而美丽。但是,成人们也往往用自己的方 式生搬硬套在对儿童世界的理解。著名作家汪曾 祺就曾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 说……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对 他的同桌——一个小女孩,这样形容:她长的很 “纤秀”。汪曾祺评说: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 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二JL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和作用 儿童文学不仅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 食粮,在小学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儿 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教 育形象生动的教材,是百科知识自然有效的补充, 是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对应,师范生 学习儿童文学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是研究教学对象 的需要,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需要,是提高小学 教师的职业素质的需要。 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特别强调接受对象的一类 文学。我们可以从古代各类典籍中举出许多经过 翻译、演绎后,今天的孩子可以接受和乐于接受的 故事,譬如寓言故事。我们就可以举出看来今天的 儿童可以接受的墨子寓言、孟子寓言、庄子寓言、韩 非子寓言、《吕氏春秋》寓言、《战国策》寓言、《说 苑》和《新序》寓言、刘基寓言、《百喻经》寓言等,可 以从古代著名诗家作品中举出一些今天儿童也能 读懂的诗篇,尤其是那首争相援引的骆宾王的咏鹅 诗,甚至我们也不难理出一条脉线,用串珠的办法 连缀起来,即欣欣然以“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相名 之,也真有人这样先后尝试过。但是“古代儿童文 学”岂能是今人到故纸堆里去“寻觅”、“发掘”、 “整理”出来的!甚至宽泛一些的概念“儿童文学 读物”,那也不是今人“发掘”、“整理”的结果,而是 当年就确实或是贵族或是平民的儿童喜爱的读物, 是他们传读过的,并且这种喜爱和传读是有史料记 载为凭的,是古人当时就对此有或繁或简的描述。 我们只能凭这样的描述和记载来撰写今天的文学 史。建立文学史,人所共知的常识是有案可稽,而 不能凭对古代孩子阅读状况的猜测、靠“追认”的 办法来撰写古代儿童文学的历史。 三、中国古代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我国出现《山海经》、《搜神记》、《世说新语》
2011年第1-2期 苏金玲:浅议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等包含许多精彩民间童话故事轮廓的书,比西方要 早得多,但是由于它们都语焉不详,没有必要的情 节、细节描写,结果没有一部其影响力可与《鹅妈 妈故事集》和格林兄弟童话相提并论的。甚至今 天国人中,也是知道“格林童话”者甚众,而知道上 述三部本民族故事著作书名者甚寡!这不能不说 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实。连同样是东方童话故 事名著的《一千零一夜》,我们的上述几部书也远 不可与之匹比。在普遍的社会 fi,理中,过去我们常 将儿童视为不合格、不完整,须经教化规范才能成 为完整意义上的“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是与民间文学历来被排拒于正统文学之外,轻 视、漠视其存在的意义,甚而至于被轻鄙、被贬损是 有极大关系的,与民间文学的生存条件恶劣、生存 环境不利是有极大关系的。 中国古代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这不是 说我国古代、近代没有儿童可接近的文学作品,更 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当时就受到儿童青睐的人物 形象,尤其是运用艺术假定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 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应该首先提到《西游记》中 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其次提到《封神演义》中的哪 吒,再次提到《聊斋志异》魔法故事中超现实的理 想人物。 孩子生来是自由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从本质 上说是浪漫主义的,他们想事情常常超越现实,所 以,神奇的、超人的故事总是特别能够让孩子迷恋。 孙悟空能七十二变,能一个跟斗打出十万八千里, 有一根能变成旗杆的尾巴,有一双八卦炉里炼就的 火眼金睛,有一支能变大变小的金箍棒作为他拿手 的武器,这些都为作者构筑神奇、超人的故事情节 提供条件、提供可能。他有人性,比之神、猴,他能 通人情、达人理;他有神性,比之人、猴,他具有人、 猴所不能及的飞行千里,同妖怪在云端相斗并战而 胜之的本领,还具有人、猴所不能及的与仙、神打交 道的能力;他有猴性,比之人、神,他更活泼好动,更 机敏灵活。猴性与神性结合起来,就能办成普通人 所办不成的事,譬如动不动就从细缝间、从针眼大 的小孔中钻过去。集神、猴、人于一身,于是也就能 集神奇、超人的故事于一身,就能实现在现实中不 能实现但却是人性中根本要求的(1)最大限度的 人性自由,(2)自己生活欲望的满足,(3)必须的个 人尊严。这三者,人都在向往,而孩子向往更甚。 向往的满足给人更给孩子带来一种痛快感。 孙悟空和猪八戒,前者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乐观豁达、机灵却淘气、顽皮和好恶作剧,后者的憨 厚、纯真却懒惰、贪馋和撒谎,分别是两类孩子熟悉 的儿童特性(就像是米老鼠与唐老鸭分别是两类 孩子的性格一样),因此对搬上银幕后的《西游记》 儿童观众百看不厌是不无道理的。鲁迅看《西游 记》一目即穿:作者写这部小说“实出于游戏”。这 在孙悟空言行的戏谑性中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小 说是我国个性主义启蒙思潮中的文学产物,不妨推 论其创作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在嘲弄权贵、恶霸、魔 怪中,给读者提供娱乐、快感和幽默趣味。 《聊斋志异》产生于清代,先后有多人忆及“髫 龄”时,自己曾痴迷于其中多具人情的仙妖狐魅的 浪漫故事,说明这部述异志怪之作的盎然情趣,已 经俘虏了粗通文言的孩子。以儿童文学尺度评衡, 则《种梨》、《偷桃》等传奇故事确已是令读者耳目 一新的精彩童话。 这些儿童喜爱的幻想故事人物形象被儿童所 接受的事实,说明着我国不是文人的文学智慧不能 创造优秀的儿童文学,而是“儿童”这一广大的人 类群体被封建桎梏死死禁锢着,他们没有作为 “人”被发现,更不可能作为“人生特殊年龄阶段的 儿童”被发现。我国儿童的被发现要待到20世 纪。 四、当代儿童文学的缺失及其解决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当代儿童文学曾经出现过一个 繁荣时期,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 《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说《小橘灯》,徐光耀的 小说《小兵张嘎》,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 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洪汛涛的童话 《神笔马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改 革开放以来,虽然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 童文学佳作大量涌现,如郑渊沽、孙幼军、周锐等的 童话,曹文轩、张之路人等的儿童小说,郑文光、叶 永烈等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但总体上,儿童文 学的缺失现象仍然是严峻的。 儿童活在成人创造的世界中,成人按照自己的 社会经验给儿童营造了一个过于现实的世界。进 行儿童文学的作家文人们往往用成人的话语剥夺 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法。当红的作家没有几个 愿意静下心来给孩子们写故事;相反,能写出优秀 儿童作品的作家得不到编辑的重视,作品不能得到 广泛的推介与宣传,这样就导致了儿童文学市场的 尴尬。
・78・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9卷 跟风模仿越来越严重。当《哈利波特》的故事 一出炉,就有很多的作家开始纷纷模仿,大批生搬 硬套、没有新意的作品充斥了儿童的眼球。针对当 代儿童文学的缺失、当代的儿童文学将如何发展诸 多问题,答案是,解决的重点在于大众的关注。 在当今这个大众传媒的时代,儿童的世界不再 是纯净的。里面充满了各种暴力、乏味等因素,甚 至是色情。我们应该给儿童文学保留一块纯洁的 “园地”。尽量去减少这些成人世界里所谓的生存 法则对他们的灌输;着重培养有潜力的儿童文学作 家,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和关注,挖掘更多的新秀, 创造更多原创的优秀作品;编辑们也要开拓引领市 场,不能只求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家长和老师 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 他们心中的世界。 儿童们在游戏机上厮杀,流连在电视屏幕的那 些江湖追杀和成人的情爱故事,他们用迷茫的眼睛 注视着成人的世界。谁都知道儿童属于2l世纪, 但难道就用游戏机上的程序和电视屏幕上的拔苗 助长的画面作为他们走进2l世纪的精神设计?答 案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我们关注儿童内心世界,走 近他们,用心去体会他们的世界,才会创造出属于 我们中国儿童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代表作——“揉面”[M].华夏出版社, 20o8:258. [2]吴建荔.浅议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时代精神[J].安 徽文学,2010,(1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 [责任编辑吴宪洲】
(下转第83页)第三,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倾 斜力度,支持企业更多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 结语 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 和国家各方面的利益和谐。学生通过找到适应自己 的职业教育,获得生存技能工作技能和终身发展能 力,从而获得有尊严的劳动和稳定的收入,支撑家庭 的持续。社会通过各种技能人才的公共服务,实现 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使人人有业,人人乐业,从而实 现社会的稳定;国家通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促 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综合国力。 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实施《教 育规划纲要》过程中放在突出位置的战略举措,也 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 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应抓住机 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转变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方 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 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 作为改革发展的重点;实现高职教育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吴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