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位观测记录

地下水位观测记录

地下水位观测记录
地下水位观测记录

地下水位观测记录

地下水位观测记录

观测日期:天气:

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案

咸潮监测预警技术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概述 (2) 2. 技术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2方案特点 (3) 2.3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4) 2.3.1 OTT Ecolog800 温盐深监测记录仪 (4) 2.4 供电模式 (8) 2.5 数据通讯 (9) 2.6 系统安装 (9) 2.7 监控中心软件 (9) 3. 产品主要应用情况 (11)

1. 概述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已从点状扩展到面状污染。除地下水自身受污染外,又成为土地污染的重要媒介。 含水层对污染源的敏感性、纳污的脆弱性及其与土地污染的相关性已引起行业专家的普遍关注。而且,土壤和含水层一旦受到污染,清除、治理、修复十分困难,不仅经济投入很大,技术上也有难度,时间周期也很长。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国内七大地表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这对我国本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更让人忧虑。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步扩大,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也使地下水逐步遭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无法使用迫使许多地区大量开发深层地下水,又带来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地质灾害。据环保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1356亿吨,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趋势,50%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已不适宜饮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日前印发。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广泛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为保障供水安全,有必要对地下水的水文和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以便实时掌握地下水的储量变化,水质指标等情况,选择合适优质的地下水源,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在近海地区,更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指标对可能出现的海水倒灌实现预警等目的。

20091231--地下水位监测方案(终)

北京地铁15号线7标段车站及附属构筑物 地下水位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勤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9月7日 联系电话:88123128/88435669 传真号码:88435669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517 电子邮箱:

1、编写说明 此监测项目系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由止水帷幕方案改为井点降水方案后,应委托方要求增加项目;并编写此专项方案。 2、编制依据 委托方合同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 3、观测井的布设 3.1观测井施工 3.1.1、井位选择 观测井原则上布设在基坑的四角及基坑的长短边中部的土层中,鉴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如围挡内有井位,井位应距围护桩墙 1.5~2.0m左右;如围挡内无井位,可在围挡外对应位置的绿地中设置,距围护桩墙5.0~10.0m左右。 3.1.2、观测井深度 观测井深度为基坑设计深度加 2.0m(从自然地面起计);应接近降水井的降水曲线最低处。 3.1.3观测井结构与施工 观测井结构见图1和图2,施工流程:成孔----下管---洗井—井室保护。 ⑴成孔 采用勘探钻机,地层自造浆护壁,孔径保持圆整垂直。

图1:观测井结构平面图图2:观测井结构剖面示意图⑵下管、回填 塑料花管开孔率15%,滤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外填3-5mm石屑或中粗砂作为滤料,管外回填至进水段上方300mm(见图1和图2)。 ⑶洗井 借助空压机清洗孔内砂浆至出清水为至。再用泵进行恢复性抽洗,次数不少于6次。 ⑷井室保护 管口埋设DN150mm,长500钢管,并配置钢盖予以保护。 3.2观测井质量 孔径圆整垂直,孔深与设计深度误差<500mm;孔深>设计深度300-500mm。 4、监测方法、频次、精度 4.1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监测。 监测目的: 利用地下水位监测来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判断地下水位情况,降水是否合适。如果降水过快,地下水位较深的时候会引起周边地表下沉。 埋设方法: 用钻机成孔至基坑米深度后清孔,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将PVC管分级装好放入孔内,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 使用仪器: 选用PVC管和钢尺水位仪。(如图1 所示) 图1 钢尺水位计 观测方法:

地下水位可采用刚才或钢尺水位计,一般采用水位仪,观测前先打开水位仪,在已埋设好的水位管中放入水位计测头,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水位仪迅响起亮起红等,发出响声时,读取测量钢尺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可以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对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观测井,可以采用钢尺直接插入观测井内,记录湿迹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可以计算地下水位高程,钢尺长度需大于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并做好清晰记录。 计算方法: 把测量好的数据做好时间、观测员、记录员等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以输入电脑,计算出水位生成报表上报各有关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h水= h孔口一h深 式中:h水—水位高程 h孔口—管口高程 h深—地下水位深度(管口与管内水面之距离) dh水i = h水i一h水i-1 式中:Dh水i = (dh水1 + dh水2 + …+ dh水i) dh水i一本次水位变化 Dh水i一累计水位变化

注意事项: 随着基坑的开挖会影响到周边土质结构的变形和沉降,降水较严重时,应随时观察周边情况,发现有变形或裂缝的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做好相应措施,严重时要停止施工,随时关注基坑内的漏水情况,堵水是否有效。根据现场情况来判断基坑是否安全稳定。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 概述: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是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指导地下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可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等参 数进行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可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依托既有的 GPRS/CDMA 无线网络进行建设,具有投资 成本低、 建设速度快、 无通信距离限制等优点。 系统支持水利部地下水通信规约, 已在各地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广泛应用。
系统拓扑图
DATA-6218
DATA-9201

系统优势
●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 ●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 RTU 追加测试》 ● 《四川省水文测报系统技术规约(SCSW008-2011)》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 遥测终端机(SL 180-2015)》 ●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 现场无电源:采用锂电池供电——定时采集、集中上报监测数据。 ● 现场无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 现场有市电:采用 220V 供电——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软件主要功能
◆ 测点分布总览 ◆ 智能数据统计 ◆ 等水位线生成
◆ 实时数据监测 ◆ 趋势曲线分析 ◆ 测点信息维护

DATA86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软件
应用案例 案例 1——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监测项目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 面临着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不断恶化等诸多问 题。2015 年初,河北省率先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对超采 严重县、市的地下水展开全面监测。 河北省水利厅建设了专用的地下水监测中心和地下水监测软件平台, 多个厂 商的监测设备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上报至该平台。

附表 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4

附表 1 供水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 抽水井编号: 2 深度(m):80 静水位: 16.5 m 观测井编号: 1 深度(m):50 静水位: 16.2 m 序时间间隔累计 抽水井 水位埋深 抽水井 水位降深 三角堰 水头高度 抽水流量气温水温 观测井 水位埋深 号月日时分min min m m cm m3·h1 ℃℃m 915800016.5 002216.515.8 10.50.518.0 1.5 1120.2 2216.517.0 20.5121 4.5 1120.2 2316.517.1 30.5 1.522.58.5 12 25.1 2316.517.2 40.52259.5 12 25.1 2316.518.2 50.5 2.52610.5 13 30.7 2316618.3 60.532711 13 30.7 23.516.618.5 70.5 3.527.512 13 30.7 23.516.618.5 80.5428.514 14 37.0 2416.618.5 91530.516 14 37.0 2416.518.5 101632.516 14 37.0 2416.518.5 111732.516 14 37.0 2416.518.7 121832.519 14 37.0 2416.518.7 1321035.519 14 37.0 2516.518.9 1421235.5 19 15 43.9 2516.518.9 1531535.522 15 43.9 2516.518.9 1652038.522 15 43.9 2516.518.9 1752538.522 15 43.9 2516.518.9 1853038.522 15 43.9 2516.518.9 19104038.523 15 43.9 2516.518.9 20105039.523 16 51.2 2616.520.1 21106039.523 16 51.2 2616.520.1 22157541.525 16 51.2 2616.520.1 23159041.525 16 51.2 2616.520.1 241510541.525 16 51.2 2616.520.1 251512041.525 16 51.2 2716.620.2 263015043.527 17 59.6 2716.620.2 273018043.527 17 59.6 2716.620.2 283021043.527 17 59.6 2716.520.2 293024045.529 17 59.6 2716.520.4 3060 300 45.529 17 59.6 2716.520.4 3160 360 45.529 17 59.6 2716.520.5 3260 420 4730.5 18 68.8 2716.520.5 3360 480 4730.5 18 68.8 2716.520.5 3460 540 4831.5 18 68.8 2716.520.5 35 60 600 4831.5 18 68.8 2616.620.5 36 60 660 4831.5 18 68.8 2516.620.5 3760 720 4831.5 18.1 70 2216.620.5 3860 780 49.5 33 18.1 70 22 16.5 20.5 3960 840 49.5 33 18.1 70 20 16.5 20.8 4060 900 49.5 33 18.1 70 20 16.5 20.8 注:水位埋深自固定点起算,固定点以井口为宜,抽水井水位其距地面高度为15m。 观测:蒋远奎记录:陈浩校核:王静

水位观测

一、观测作业 水位的观测设备可分为直接观测设备和间接观测设备两大类。直接观测设备主要是指各种传统水尺,包括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悬锤式和测针式水尺等。间接观测设备也称为自计水位计,是利用机械、电子、压力等传感器的感应作用,间接反映水位变化,包括浮子水位计、压力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雷达水位计、电子水尺和激光水位计等。 1、人工观读水尺的安装要求 a.直立式水尺的安装 直立式水尺的水尺板应固定在垂直的靠桩上,靠桩宜呈流线型,可用型钢、铁管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或用直径10~20cm木桩做成。当采用木桩时,表面应作防腐处理。安装时,应将靠桩浇注在稳固的岩石或水泥护坡上,或直接将靠桩打入河床。 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m。松软土层或冻土层地带,宜埋设至松土层或冻土层以下至少0.5m;在淤泥河床上,入土深度不宜小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1.5倍。 在阻水作用小的坚固岩石或混凝土块石的河岸、桥墩、水工建筑物上,可直接刻绘刻度或安装水尺板。 水尺应与水平面垂直,安装时应吊垂线校正。 b.矮桩式水尺的安装 矮桩式水尺的矮桩材料及入土深度与直立式水尺靠桩相同,桩顶应高出床面10~20cm,桩顶应牢固并呈水平面,木质矮桩顶面宜打入直径为2~3cm的金属圆头钉,以便放置测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为0.4~0.8m,平坦岸坡宜为0.2~0.4m。 c.倾斜式水尺的安装 倾斜式水尺的坡度应大于30°。倾斜式水尺应将金属板固紧在岩石岸坡上或水工建筑物的斜坡上,按斜线与垂线长度的换算,在金属板上刻划尺度,或直接在水工建筑物的斜面上刻划,刻度面的坡度应均匀,刻度面应光滑。一般每间隔2~4m应设置高程校核点。 倾斜式水尺的尺度刻划方法:方法一是用测定水尺零点高程的水准测量方法在水尺板或斜面上均匀测定几条高程控制线,然后按比例内插需要的分划刻度。

地下水位监测实施细则

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地下水位监测实施细则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地下水位监测实施细则 1.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位监测。 3.检测内容 通过在受力面埋设钢尺水位计,对基坑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量测。 4.检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主要仪器设备 5.1 频率读数仪; 5.2钢尺水位计: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6. 检测条件 6.1 气温应在-10℃~+40℃; 6.2 相对湿度≤80%。 7. 检测前的准备 7.1 检测仪器和计量器具必须满足精度、等级要求,并应有计量部门定期检验的合格证书; 7.2测试工作前应通过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后编制测试纲要; 7.3搜集资料应包括有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和地质资料并应根据测试任务书要求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7.4现场踏勘应着重调查了解场地环境和埋设作业条件; 7.5测试纲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与要求工程概况工作量布置及依据仪器类型选定和精度要求埋设和测试方法监测工程要求的控制标准当日阶段和最终提交的成果; 7.6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 7.7监测传感器宜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 周埋设,并取开挖前连续2d 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8.钢尺水位计埋设 8.1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9.试验步骤 9.1测量时,拧松绕线盘后面的止紧螺丝,让绕线盘自由转动后,按下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亮),把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收系统的音响器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写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处的深度尺寸,即为地下水位离管口的距离。 9.2若是在噪声比较大的环境中测量时,蜂鸣声听不见,可改用峰值指示,只要把仪器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拨至电压挡即可,测量方法同上,此时的测时精度与音响测得的精度相同。9.3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音响器会发出声音,或电压表立即会有指示,此时应缓慢地收放钢尺电缆,以便仔细地寻找到发音或指示瞬间的确切位置后读出该点距孔口的深度尺寸。 9.4读数的准确性,决定于及时判定峰鸣声或指示的起始位置,测量的精度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故应反复练习与操作。 10.数据处理 对两次测量的水位差值进行比较,得出水位的升降数据。 11.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 12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下水位监测 利用水位管和钢尺水位计,配合水准测量,确定地下水位高程,通过各观测期水位管内水面高程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量。 水位管及其埋设:水位管采用φ65mmPVC 塑料管,水位管底部设1m 沉淀段,沉淀段以上为滤水段,滤水段管壁设6~8列6mm 孔径的滤水孔, 滤水段外壁用3-5层纱网包裹,绑扎牢固。在监测对象设计位置处使用钻机钻孔(孔径100mm )至设计深度,用水冲洗沉渣。冲洗完成后,将制作好的水位管下入孔中。钻孔与管间用砂子回填至过滤段,再用粘土填充。水位管管口应高出地面100mm 以上并安装管口盖以防地表水及杂物进入管内。 水位监测仪器:SWJ90钢尺水位仪(钢尺量距读数精度为1mm )、索佳SDL30电子水准仪。 水位监测方法:松开钢尺水位计绕线盘后面制动螺丝,使绕线盘能自由转动,按下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亮),把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水位测头在管内缓慢向下移动,当测头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水位仪接收系统便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读数,即为水位管内水面至管口的距离。 水位监测计算:为了确定水位变化量,采用水准仪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水位管管口高程,由下式计算水位管内水面的高程: 式中:S D —水位管内水面高程(m ); S H —水位管管口高程(m ); S h —水位管内水面与管口的距离(m )。 若初始观测水位高程为0S D ,当期(第i 次)观测水位高程为i S D ,上期(第i-1次)观测 水位高程为1 i S D ,则当期水位变化量为:

水位监测终端、水位监测设备、水位监测设施

水位监测终端、水位监测设备、水位监测设施 1、水位监测终端—太阳能供电型 ---产品概述--- 地下水、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等处的水位监测点普遍分布在野外、不具备供电条件,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对这些测点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采用低功耗设计的水位监测终端—太阳能供电型解决了上述问题。 水位监控终端—太阳能供电型DATA-9201 ---产品特点--- ◆符合行业规范:通过水利部“水文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L651-2014)、水文遥测终端机(SL 180-2015)、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等行业标准检测;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低功耗设计:核心设备选用DATA-6301低功耗测控终端,平均工作电流≤10mA。 如使用DC12V、4~20mA水位计,保证半个月阴雨天正常工作,对比如下: 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箱体、支架施工难度普通水位监测设备 50W 65AH 大大 低功耗水位监测设备 10W 24AH 小小 ◆兼容性强:兼容国产或进口的投入式、浮子式、超声波式、雷达式、激光式等各类水位计。 ◆存储容量大:可存储不少于1年的历史数据。 ◆稳定性好:采用防雷、防盗、防雨、防潮、防尘、防盐雾等多项防护措施。

◆维护方便:可远程设置工作参数、远程升级程序。 ◆接入灵活:可接入平升公司配套的上位机软件,也可接入组态软件或用户自行开发的监控软件。 ---产品功能--- ◆采集功能:实时采集水位数据;采集供电状态和电池电压;可扩展水质、闸位、降雨量数据采集功能。 ◆通信功能:采用GPRS、短消息或北斗卫星通信;兼容自报、查询—应答的数据上报方式;支持汛期加报功能。 ◆拍照功能:可配置工业照相机,实现远程拍照。 ◆人工置数功能:支持人工设置工作参数,人工录入水位数据。 ◆显示功能:LCD液晶面板显示实时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参数。 ◆存储功能:本机循环存储监测数据。 ◆对外供电功能:可对外提供5V、12V直流电源,为水位计、工业照相机等设备供电。◆报警功能:水位超限、水位计连线中断或电池电压过低时,立即上报告警信息。 ---工作原理示意图--- ---现场安装图片---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1、概述 地下水资源较地表水资源复杂,因此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缓变型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准确开发保护地下水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2、系统解决方案 2.1系统概述 该系统依托中国移动公司GPRS网络,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测中心远程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监测,监测的所有数据进入数据库,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 2.2系统组成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监测中心、通信网络、水位监测终端、水位计。 2.3系统拓扑图

2.4监测中心 2.4.1中心软件系统概述 该软件是地下水监测系统专用软件,采用B/S结构,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领导者或其它工作人员经授权后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可进行权利范围内的操作。如果需要,该软件可以在INTERNET公网上发布,被授权者在任何地方的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INTERNET公网访问和操作该系统。 该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个是人机界面、另一个是通讯前置机。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小模块组成。通讯前置机软件主要负责监控中心与现场设备的通信,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支持任何厂家生产的GPRS、CDMA、MODEM、RS485等通信产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共存一个系统。人机界面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远程操作、人工录入、数据查询、数据报表、数据分析、地图管理等多项内容,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组合成个性化的监控与管理系统软件。

地下水位监测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

***公司 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地下水位监测实施细则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地下水位监测实施细则 1.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位监测。 3.检测内容 通过在受力面埋设钢尺水位计,对基坑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量测。 4.检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主要仪器设备 5.1 频率读数仪; 5.2钢尺水位计: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6. 检测条件 6.1 气温应在-10℃~+40℃; 6.2 相对湿度≤80%。 7. 检测前的准备 7.1 检测仪器和计量器具必须满足精度、等级要求,并应有计量部门定期检验的合格证书; 7.2测试工作前应通过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后编制测试纲要; 7.3搜集资料应包括有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和地质资料并应根据测试任务书要求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7.4现场踏勘应着重调查了解场地环境和埋设作业条件; 7.5测试纲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与要求工程概况工作量布置及依据仪器类型选定和精度要求埋设和测试方法监测工程要求的控制标准当日阶段和最终提交的成果; 7.6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 7.7监测传感器宜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 周埋设,并取开挖前连续2d 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8.钢尺水位计埋设 8.1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9.试验步骤 9.1测量时,拧松绕线盘后面的止紧螺丝,让绕线盘自由转动后,按下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亮),把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收系统的音响器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写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处的深度尺寸,即为地下水位离管口的距离。 9.2若是在噪声比较大的环境中测量时,蜂鸣声听不见,可改用峰值指示,只要把仪器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拨至电压挡即可,测量方法同上,此时的测时精度与音响测得的精度相同。9.3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音响器会发出声音,或电压表立即会有指示,此时应缓慢地收放钢尺电缆,以便仔细地寻找到发音或指示瞬间的确切位置后读出该点距孔口的深度尺寸。 9.4读数的准确性,决定于及时判定峰鸣声或指示的起始位置,测量的精度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故应反复练习与操作。 10.数据处理 对两次测量的水位差值进行比较,得出水位的升降数据。

地下水监测资料

地下水监测 3 测验 3.1 一般规定 3.1.1 应建立随监测、随记载、随整理、随分析的工作制度,各项原始监测数据均应经过记载、校核、复核三道工序。 3.1.2 测具应准确、耐用,并定期检定,不合格者,应及时校正或更换,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3.1.3 现场监测必须做到: (1)准时监测,用硬铅笔记载。 (2)监测数据准确,记载的字体工整、清晰,严禁涂抹或擦试。(3)将本次监测的数值与前次监测的数值进行对照,若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必要时检查测具和进行复测,并在备注栏内做出说明和及时向监测管理人员报告。 3.1.4 监测数据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和整理。 3.1. 4.1 定期检查测具。

及时整理各项现场原始记载数据,内容包括: (1)点绘单项和综合监测资料过程线。 (2)进行单项和综合监测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3)分析监测资料发生异常的原因,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4)对原始记载资料进行校核、复核。 3.1.5 原始记载资料不得毁坏和丢失,并按时上报。 3.2 高程测量 3.2.1 水准基面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2 基本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三等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据以引测的国家水准点,在复测或校测时,不宜更换。 3.2.3 校核水准点和基本监测井固定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或基本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同时测量监测井周围不少于4个地面点的高程取其均值作为该监测井附近的地面高程。 3.2.4 统测井固定点高程和地面高程,可从不低于四等水准点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

基本水准点每10年校测一次,校核水准点每5年校测一次,固定点高程每1~3年校核一次;如有变动迹象,应随时校测。 3.2.6 三、四、五等的水准测量的标准,按照《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执行。 3.2.7 高程校测应填制统计表,表式样见附录C中表C1。 3.3 水位监测 3.3.1 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点基本监测井每日监测一次。 (2)普通基本监测井5日监测一次。 (3)统测井每年监测三次。 3.3.2 监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定时自记水位计监测,每日8时、20时应有监测记录,并记录日内最高、最低水位及其发生时、分。 (2)逐日监测为每日8时。 (3)5日监测为每月1、6、11、16、21、26日的8时。 (4)统测时间为每年汛前、汛末和年末,监测日以5日监测日中选

地下水监测内容

地下水监测内容 ——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水位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 作者:杨亚芳、朱加蓝、陈孜、范辉 一、地下水水质监测(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quality) 为了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依据《地下水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对地下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生讯号的程序化过程,叫做地下水水质监测。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检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其监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下水开采区的水质监测 依据区域和城市区地下水水质分布规律及其动态特征,布设水质监测点。应将所有的国家级城市区水位监测点、30%~50%的国家级区域水位监测点、30%的省级水位监测点及特殊水质分布区的水位监测点,同时作为长期水质监测点。 水质测定项目:国家级监测点以水质全分析为主;省级监测点以水质简分析为主,但水质全分析不少于水质简分析的20%。 a.水质简分析测定项目:感官性状(色、浑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pH值、钾加钠、钙、镁、铵、重碳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以氮计)、总硬度(以碳酸钙计)、游离二氧化碳、溶解性总固体等。 b. 水质全分析测定项目:包括简分析项目并增加测定氟化物、碘化物、磷酸盐、亚硝酸盐、氢氧化物、侵蚀性二氧化碳、可溶性二氧化硅、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碱度、总酸度、钾、钠、全铁、铜、铅、锌、锰、镉、钻、银等。在监测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测定项目。 水质监测频率:每年应对水质监测点总量的50%进行采样监测。其中,浅层地下水和水质变化较大的含水层,每年丰、枯水期各采一次水样;深层地下水和水质变化不大的含水层,每年在开采高峰期采一次水样。其余50%水质监测点,可以每2~3年在开采高峰期普遍采样一次。 (二)地下水污染区的水质监测 地下水污染区水质测定项目,在水质简分析或全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分别增加以下测定项目: a.工业污染源:必测项目有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总铬、砷、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勇 b. 生活污染源:必测项目有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阴离合成洗涤剂、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

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 概述: 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是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指导地 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可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等 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可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 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依托既有的 GPRS/CDMA 无线网络进行建设, 具有投资 成本低、 建设速度快、 无通信距离限制等优点。 系统支持水利部地下水通信规约, 已在各地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广泛应用。
系统拓扑图
DATA-6218
DATA-9201

系统优势
●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 ●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 RTU 追加测试》 ● 《四川省水文测报系统技术规约(SCSW008-2011)》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 遥测终端机(SL 180-2015)》 ●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 现场无电源:采用锂电池供电——定时采集、集中上报监测数据。 ● 现场无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 现场有市电:采用 220V 供电——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软件主要功能
◆ 测点分布总览 ◆ 智能数据统计 ◆ 等水位线生成
◆ 实时数据监测 ◆ 趋势曲线分析 ◆ 测点信息维护

DATA86 地下水监测系统软件
应用案例 案例 1——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监测项目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 面临着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不断恶化等诸多问 题。2015 年初,河北省率先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对超采 严重县、市的地下水展开全面监测。 河北省水利厅建设了专用的地下水监测中心和地下水监测软件平台, 多个厂 商的监测设备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上报至该平台。

地下水监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地下水监测规范 SL/T183-96 条文说明 目次 1总则 2井网规划与布设 3测验 4资料整编

1 总则 1.0.1本《规范》提到的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壳内岩土空隙中可流动的水体,包括潜水、承压水和泉水三种类型。 1.0.2井网是由监测井和泉水监测站组成的监测网络。 1.0.4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及规定主要指陆地水文、水文地质、普通测量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井网规划与布设 2.1类型区划分、开采强度分区和井网分类 2.1.1.1由于各类型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不同,故各类型区井网规划的要求、方法也不一样,因此,类型区划分是井网规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 2.1.2超开采区指实际开采量超过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强开采区、中等开采区,弱开采区指实际开采量分别占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0%~100%、20%~50%、20%以下(含无开采区)。 2.1.3基本监测井网是为控制区域性地下水运动或水文地质边界而设置的长期监测井网,由重点基本监测井(站)和普通基本监测井(站)组成。重点基本监测井(站)是为完整地掌握地下水动态过程以便于控制水文地质边界或推算水文地质参数而设置的骨干监测井(站),其监测的频次、技术手段和精度要求都高于普通基本监测井(站)。统测井网是为掌握特定时间地下水空间状况、补充基本监测井网密度不足而设置的监测井网。试验井网是为比较精确地分析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探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防止水文地质环境恶化等科学试验研究而设置的监测井网。 2.2井网规划原则

2.2.3地下水监测井网规划的总原则是科学、经济、合理、配套,尽可能做到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各监测项目统一设置,充分发挥监测井网的综合作用,以最少的投资、最合理的布局,获得尽可能多的监测资料。本条(1)~(5)款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地下水是分层发育的,其中,潜水的开发利用意义最大,其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的动态变化最剧烈,因此,地下水监测应做到层次分明并以潜水为主。 2.3基本监测井网布设 2.3.1在运用表2.3.1(水位基本监测井布设密度表)时,应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或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时,宜采用下限值;反之宜采用上限值。表中一般基岩山区、岩溶山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台塬区、沙漠平原区的布井密度,是指代表地段的布井密度。 2.3.2由于农村生产机井的单井效益与承包户的经济水平、生产技能有密切关系,用一眼生产井的开采量代表区域的平均单井开采量,偶然误差比较大,因此规定在开采水平相近的区域内选择1~2组有代表性的生产井群布设开采量基本监测井网。 2.3.4水质基本监测井(站)的布设密度控制在相应地区水位基本监测井布设密度的10%左右,是经验指标,各地可根据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适当增减。 2.3.5由于气温是随纬度的高低变化的,为了解地下水水温与气温的关系,所以规定地下水水温监测线沿南北向布设。水温基本监测井的布设密度控制在相应地区水位基本监测井布设密度的5%左右,是经验指标,各地可根据地下水水温是否异常等情况,适当增减。

地下水监测方案

地下水监测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 https://www.doczj.com/doc/c23646206.html,

目录 一、概述 (3) 二、系统建设必要性 (3) 三、建设目标 (3) 四、系统解决方案 (4) 4.1系统概述 (4) 4.2系统功能 (4) 4.3系统组成 (5) 4.4系统拓扑图 (5) 五、现场监测点建设 (6) 5.1单个监测站配置 (7) 5.2设备特点 (7) 5.3水位计 (8) 六、监测中心 (10) 6.1硬件配置 (10) 6.2软件配置 (11) 6.3、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介绍 (11) 七、设备清单及报价 (14) 7.1、监测中心 (14) 7.2、地下水监测终端(按5个测点计算) (14) 7.3总费用 (15) 7.4通讯费用 (15) 附录:通讯网络介绍 (16) 方案一:通讯网络——公网专线 (16) 方案二:通讯网络——VPN专网 (17)

一、概述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资源较地表水资源复杂,因此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缓变型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 二、系统建设必要性 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务管理能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充分利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自动化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措施,整合已有的水利、气象、水文、供水、排水和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地下水水位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意义重大。因此准确开发保护地下水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地下水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三、建设目标 掌握地下水水资源信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建立基于网络信息服务的水资源综合数据库,存储地下水水位信息,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展现,为水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水位监测需求分析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中国水之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并且在地域上分布很不平衡,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北方大、中城市大部分地区处于缺水状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要在兴修水利工程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方面努力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应用新的技术信息,实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情信息,以此根据做出正确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再加上长久以来水情水位测量一直是水文、水利部门的重要课题。为及时发现事故苗头,防患于未来,经济实用、可靠的水位无线监测系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水位是水库大坝安全、水利排灌调度、蓄水、泄洪的重要参数之一。水位的自动化监测、传输和处理为水库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在工农业生产的许多领域都需要对水位进行监控。在现场可能无法靠近或无需人力来监控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坐在监控室里对着相关的仪器就能对现场进行监控,既方便又节省人力。 为了保证水利发电站的安全生产,提高发电效率,水电站生产过程需要对水库水位、拦污栅压差和尾水位进行监测。但是,由于不同电站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就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而且水位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位置不同,对监测设备的要求亦有所不同。这样往往造成监测系统设备专用化程度高,品种多,互换性差,不利于设备维护,亦增加了设备设计、生产、安装的复杂性。因此,在综合研究水电站水位监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单片机技术和不挥发存储器技术,设计开发一种通用性好,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可适用于多种监测环境的多模式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课题根据水库的水位测量需要,设计远程单片机水位监测系统,系统具有水位的自动检测、定时处理、数据GPRS 远程上传等功能。该监控系统的设计将会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能够低功耗的实现24 小时连续监测和上传,实时控制水库水位,更好的适应现代水位测量的需求,为水库的大坝的安全、蓄水泄洪等

地下水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2日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1 - 1.1项目背景...................................................................................................................................... - 1 - 1.2新产品研究.................................................................................................................................. - 2 - 二、系统简介............................................................................................................................................ - 2 - 三、系统功能............................................................................................................................................ - 3 - 四、系统方案............................................................................................................................................ - 4 - 4.1数据流程及组网.......................................................................................................................... - 4 - 4.2系统组成...................................................................................................................................... - 4 - 4.3数据采集...................................................................................................................................... - 5 - 4.4数据传输格式.............................................................................................................................. - 5 - 五、系统软件............................................................................................................................................ - 5 - 5.1软件平台...................................................................................................................................... - 5 - 5.2数据接收软件.............................................................................................................................. - 5 - 5.3数据查询分析软件...................................................................................................................... - 6 - 六、系统特点.......................................................................................................................................... - 10 - 七、产品性能.......................................................................................................................................... - 10 - 7.1一体化智能水位采集装置........................................................................................................ - 10 - 7.1.1产品特点....................................................................................................................... - 11 - 7.1.2技术指标......................................................................................................................... - 12 - 7.2无线手持参数设置仪................................................................................................................ - 12 - 八、工程实例.......................................................................................................................................... - 1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