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1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1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1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1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栗(ì)澹(à)剡(à)溪暝(íɡ)

.屐(ī) 渌水(ù) 訇(ōɡ) 天姥(ǎ)

.霓(í) 扉(ē) 瀛洲(íɡ) 长嗟(ē)

.鸾(á) 悸(ì) 青崖(á) 恍然(ǎɡ)

解析.“訇”应读“ōɡ”,“姥”应读“ǔ”。

答案

.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

.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

.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

.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

解析.颠—巅,栾—峦。.瞑—暝。.崔—摧。

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

.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解析.暝:天黑、夜晚。

答案

.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指如削葱根

解析、、三句为比喻。

答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

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 )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①③④②⑤.④⑤③①②

.④⑤②①③.④①③②⑤

解析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

答案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对下列加点的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惟觉时之枕席惟:独、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怎么。

.恍惊起而长嗟而:表顺承。

.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的人。

解析.或:有时。

答案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云青青兮欲雨.栗深林兮惊层巅

.越人语天姥.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解析.“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运用了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答案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解析.“逃避现实”,“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分)

答:

答案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三、课外拓展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回答~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最后四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解析.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答案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解析.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答案

.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答:

答案①课文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②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对应高考考点链接]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赏析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前言】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注释】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千岩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类型:游仙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它)山

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 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 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 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 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 ,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 (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 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 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 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 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 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 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 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 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 ,刚才梦中的 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 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 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 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 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 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 三座神山, 一座叫蓬莱, 一座叫方丈, 一座叫瀛洲。 越, 现在浙江绍兴一带。 “ 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 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 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 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 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 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 国的五座名山, 泰山、 华山、 衡山、 嵩山、 恒山。 “赤城”, 是山名, 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 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 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 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 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 的人谈起天姥山, 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 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 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 对着天姥山, (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 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 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 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 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 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 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 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 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 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 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倘若使我不 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745 年, 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 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 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天姥山, 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经常出海的人谈起瀛洲这个地方,都说大海 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找到。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 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 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 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_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读:一、课前音画(乐二曲)■ 二、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可以随机处理)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寄》 ③■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云》 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 (李白画像及相关注解)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

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进入主页 三、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们从这双明眸中读出了些什么呢?■(随击空白)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留别:留恋作别(此处可否作偏义复词理解,偏义于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是否可做偏义复词理解,留给同学们下去思考) 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推荐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由东鲁南下吴越故地,本诗就是在他南下吴越与友人离别前所作,以表其心情。 返回主页 四、好!就让我们在一段配乐朗读中去体会其形式的自由和离别的心绪!■(点击配乐朗读)(过程略)。 朗读要点:把握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变化 ①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常考的古文,其中有些字词和句子 是考试经常出现的, 大家需要特别留意。 下面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重点句, 欢迎阅读了解。 1.字词: (1)梦游:在梦中游览。 (2)吟 yín ,此处指古体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中的一种。“吟”重在 吟咏情性。是一种抒情诗 。 (3)留别:离开某地时赠送礼品或作诗词 赠给留在那里的朋友。 (4)瀛::yíng,大海。 (5)语:yǔ,谈论。又读 yù,告诉。 (6)姥:mǔ,年老的妇人。诗中是山名。又读 lǎo。 (7)或:或许,也许。一说,有时。 (8)睹:dǔ,看见。 (9)倒:dǎo,此处解作横躺下来。又读 dào,另作别解。 (10)倾:qīng,歪,倾斜。 (11)度:此处解作通过(江河等)。又读 duó,另作别解。 (12)宿:sù,此处解作夜里睡觉;过夜。又读 xiǔ,量词,用于计算夜。 又读 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 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 (13)著:此处读 zhuó,穿,今写作“着”。又读 zhù,另作别解。 (14)转:zhuǎn,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又读 zhuàn,如旋转; 又读 zhuǎi,如转文。 (15)倚:yǐ,靠。 (16)暝:míng,日落;天黑。
1/7

(17)咆:páo,怒吼;嗥。 (18)殷:yǐn,拟声词,形容雷声;诗中用做动词,雷鸣般地震动。又读 yīn,yān,另作别解。 (19)栗:lì,发抖;哆嗦。 (20)峦:luán,山(多指连绵的)。 (21)冥:míng。 (22)霓:ní,副虹。 (23)瑟:sa,古代一种弦乐器,像琴。 (24)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25)悸:jì,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26)嗟:jiē,叹息。 (27)觉:jiào,此处作“醒时”解。又读 ju?,另作别解。 (28)安:ān,此处作“怎么,哪里”解。 2.句子: (1)海客读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主体是描写梦游天姥的幻境, 开头段却写现实中的天姥, 但又不直接落 笔,而是用这么个对偶句,由“海客”所读,引出“越人”之语。起兴写法,一 虚一实,仙境难求,实景可睹,笔意曲折,文气跌宕。以海客仙山与天姥类比, 给天姥涂上神秘的色彩。 “云霞明天或可睹”, “或”字加重了天姥的神奇色彩。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 连用“连”“横”“拔”“掩”“倒”“倾”六个动词, 把天姥与“天”相 联系; 与以高著称的“五岳”, 与跟它相邻而名声远扬的“天台”“赤城”相对 比,描写天姥的雄伟高大。这种夸张的手法下的天姥,已不是现实生活中天姥的 再现,而是诗人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从诗中反映看,是“越人”说的, 诗人言之是有据的。 这既体现出诗人下面以梦幻神游的形式写天姥的必要, 表明 了梦游天姥的缘由,从而唤起读者对天姥的向往,随诗人飞向那梦幻之境。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是过渡句, 由现实过渡到梦幻。 这句也是点题句, “梦” 与题中“梦游”相照应。 “之”指“越人”之“语”, 是“梦”的根据。 “吴越”, 从修辞看是借代,指天姥山;从语言学角度,是个偏义复词,此处指“天姥”所 在的“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显示了业已入梦,否则,人岂能飞。也写出 急欲游历天姥的迫切心情。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影”借代“身”,“我影”即“我身”即“我”。“送我”,以拟人手法 写月,从月亮对自己非常亲切的感受中,表现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2/7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翻译与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注释翻译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选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 (5)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断。 (6).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7)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更低了。 (8).因之:因,依据。之,代指前段越人的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 。,。,。 ,。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10.用四个短句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1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

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1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但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1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1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1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作者从梦中醒来所见之景的句子:, 。 1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最新译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参考译文: 出海回来的人说起瀛洲,波涛渺茫令人难以相信;吴越一带的人谈到的天姥山,忽明忽暗的彩霞也许能够见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档住了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一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些传说,梦游一趟吴越地的天姥山,有一天夜晚在梦中飞越了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来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碧波荡漾,山中不时传来猿猴清亮的叫声。我穿上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登上直入云霄的陡峭山路。在半山腰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了从天空传来的天鸡的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不停地变换路径。因为迷恋各种奇花异草,靠着山石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茂盛的山泉发出的响声,犹如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峦震惊,乌云翻滚眼看就要下雨了,水波荡漾飘浮着水雾。电闪雷鸣,使山峦崩裂。山洞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有多深,日月的光辉照耀着用金银建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乘风而下。老虎弹琴,鸾鸟驾车,各路仙人密密麻麻列队而来。猛然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惊醒坐起,不由得长叹一声。但见醒来时身边的枕头和床铺,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事情也象梦中的光景一样,自古以来所有的事情都象东去的流水一般有去无回。离别朋友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大川。不能低头弯腰侍奉依权仗势的人,那样只能让我心情不舒畅,脸上也没有笑容!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解题: 1、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二、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并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鉴赏“梦游”,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理清诗歌思路 (一)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

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 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

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1)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爽感激”“豪迈俊逸”来概括,虽说法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一个“豪”字。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特征。 3.作品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朝为伟大的诗人李白 做写的一首诗,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一起来看看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1/7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 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 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 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 西岳华 (huà) 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赤城, 和下文的“天台 (tāi) ” 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2/7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出处或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翻译: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