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公立医院公益性研究ppt.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5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立医院的回归公益性改革,不仅意味着医院将更多地回归到公益性质的服务上,更意味着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职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府职能在医疗领域中的演变和变革。
一、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意义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在过去的医改进程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渐被商业化所替代,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医疗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更是为了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医疗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医院将更加注重服务社会大众的需求,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这将对医院的管理体制、服务模式、收费机制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变化。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也需要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得到重新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推动。
首先是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持,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其次是要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让医疗服务更加亲民、接地气。
再次是要优化医院管理体制,强化医院内部的公益性管理机制,确保医院的资源和服务都能够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为患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医疗服务投诉和处理渠道。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政府需要从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第一篇: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
(院办)1.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
【C】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2.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1。
3.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1。
4.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5.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B】符合“C”,并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
3.平均住院日≤12 天。
4.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5.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设置标准。
(医务科)1.1.2 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1.1.2.1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
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C】1.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科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
4.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重症医学科统一管理全院重症医学床位,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80%。
【A】符合“B”,并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90%。
1.1.3 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的研究摘要: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特别是其公益性的推广和落实。
目前,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并不清晰。
本文通过研究有关文献,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分析,并对公益性的要求进行了阐述,突出强调三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和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准备。
关键词:公立医院公益性Study on the Public welfare of Chinese Public hospitalsTang Mengsha, Wang Guoping, Huhong, Qin Fendui(Department of humanity and management,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China)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the public welfare of public hospitals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howeve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ublic welfare of public hospitals is still not clear.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concep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 welfare of public hospital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evant literatures.Key words:Public hospitals Public welfare公立医院要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是其必须遵循的宗旨。
83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深圳市公立医院为例一、研究背景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作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目的。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其根本职责。
然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营利性强、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缺乏科学管理等主要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党的十六大以来,卫生体制改革的呼声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已经摆上了各级政府的案头,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到2020年卫生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由此可见,我国公立医院根本的长远使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科学发展观,治病防病,最大限度的最大努力地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强调其公益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立医院,尤其是基层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几乎是名存实亡。
现有的公立医院几乎都处于自负盈亏阶段,一味追求利润,使公立医院丧失了其公益性。
目前经济利益在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中已经是放在首位,医院会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医院的创收,从而使公立医院公益性受到严重挑战。
因此,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公益性的回归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使我国公立医院名符其实。
二、研究意义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2月23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公立医院公益性体现和补偿机制探讨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具备公益性。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公益性质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将探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和补偿机制。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其办医行为必须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其公益性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服务对象广泛。
公立医院不仅服务于有医保或商业保险的患者,还包括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需要救助的贫困患者和其他需要卫生服务的人员。
(二)提供公益性服务。
除了普通医疗服务外,公立医院还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科研、教学和培训等公益性任务。
(三)价格控制。
公立医院是按照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收费,价格较为稳定,价格优势明显。
(四)保证医疗质量。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行政系统内部单位,依法执业,医生具有执业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医师职称,医疗质量得到保障。
(五)保障患者权益。
公立医院为患者提供权益保障,例如医疗事故赔偿和患者投诉处理等。
二、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由于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特殊性,其经营盈利能力较差,财政支持也不充足,导致医疗服务难以保证。
因此,公立医院需要有补偿机制向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保障其正常运转。
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国家医疗保障基金、大病保险等方式提供公立医院经费支持。
(二)改革机制。
可以通过改革医疗体制的方式优化公立医院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办医效益,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语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质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公立医院能够持续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和管理,制定更为细致的补偿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公立医院公益性体现和补偿机制探讨公立医院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投资兴建、管理并为普通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
其公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面向广大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的目标是为社会公众的健康服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健。
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从初级诊疗到高级医疗技术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二、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在收费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可以为广大人民提供廉价的医疗服务。
并且,公立医院还为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如农村贫困人口、军人、退休职工等。
三、承担公共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职责。
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疾病控制、预防和防治的重要力量。
公立医院不仅提供个体的医疗服务,还承担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并且承担着对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工作。
公立医院在公益性服务的也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压力,需要通过补偿机制来维持正常运营。
在现实中,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医疗服务的收费。
而且,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被政府控制和规定,导致其收入水平有限。
为了解决公立医院的经济问题,可以探讨以下的补偿机制:一、政府财政拨款的增加。
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以保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能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公立医院的社会保险基金,为公立医院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二、加强医疗服务的收费管理。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加医疗服务的收费,以增加医院的收入。
政府可以对医疗服务收费进行合理规范和控制,避免过度收费,保障患者的利益。
三、发展医院专科领域。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发展一些高端医疗技术和专科领域,提供更高价值的医疗服务,从而增加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财政支持,鼓励公立医院在专科领域的发展。
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学号:2012221110 姓名:李亭亭专业:2012级预防医学第二专业:2013级卫生事业管理所谓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目标是为特定社会目标,不以赚钱为目的。
维护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非营利性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必须体现公益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对营性医院是否应体现公益性很多人仍存疑问。
有观点认为,医院的公益性应体现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向贫困人口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基本医疗服务;承担公共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服务;免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改善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止过度医疗等。
也有观点认为,医院公益性是指医院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低耗、高效、快捷、低廉的医疗服务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另外从提供价格低的或公众承受得起的医疗服务入手,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马进认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方式是确保其用比较低的价格向全体公民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其具体体现在:可及性高、非营利性、价格低、质量优、反应性好。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认为医疗机构公益性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我国的公立医院出现以营利为目的,把医疗服务当作生意,导致患者大呼“看病贵”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利医院的出现,原来人们持有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医疗机构公益性观念受到了挑战。
但在我看来,医院的公益性与营利性本身没有很大冲突,因为营利性医院也可较好体现公益性,公益性并非为公立医疗机构所独有,营利性医疗机构在适当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表达出公益性的特征。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医疗服务费用的高低与医疗机构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并非完全对立,营利性并不一定妨碍营利性医院的公益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公立医院公益性体现和补偿机制探讨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的重要医疗资源,其公益性质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医疗市场化的进程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体现和补偿机制成为了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益服务的体现以及公益性的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1.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作为国家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者,其公益性质是不可否认的。
公立医院在设立和运营上都是由政府来负责的,其宗旨和目标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权益。
公立医院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没有歧视性,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富裕群体还是贫困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的价格上相对比较低廉,大部分普通百姓都能够负担得起。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其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2.公益服务的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体现在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上。
公立医院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上具有较为先进的水平,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上相对较为公平,能够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的广泛性和连续性上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无论是常见病还是多发病,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治疗服务。
公立医院还积极开展医疗教育、医疗科研和医疗援助等公益性服务,为社会公共利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公益性的补偿机制尽管公立医院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但是在市场化进程中,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必要建立并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公益性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支持公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增加其投入和运营资金,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来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减轻其税收负担,降低其运营成本,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使其更加便利和实惠。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支持公立医院的运营,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购买体系,为公立医院提供稳定的运营支持,增加其收入来源,提高经营效益。
公立医院公益性主要体现哪些方面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陈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谁来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另外一方面,谁来为这些服务买单。
也就是说,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基本医疗这个问题而言,政府责任的体现是最为重要的。
[黄洁夫]公益性不是提供免费医疗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黄洁夫给予解释:“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公益性不是你去公立医院就会免费医疗,我国到2050年也不可能全面免费医疗。
”黄洁夫解释,我国去年医疗卫生总体费用16000多亿,人均医疗卫生费用1200元,而如果免费提供医护、体检、核磁共振,释放全部医疗需求,远远不止16000亿能够解决。
美国的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为7000美金,英国4500美金,如果我们搞免费医疗,经济上根本不可能承受。
黄洁夫说,除了经济原因外,我国没有家庭医生、社区就诊率低以及医疗资源不均衡等原因都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免费医疗。
“我们只能保障贫穷、弱势的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有收入的人要为自己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付出一部分钱,先富裕起来的人多出一些钱来享受高端的保健服务。
”[医卫界委员]公益性不能完全依靠公立医院孙建方委员:医改中的公立医院改革难度大、涉及面多,重点是对现有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进行重新设计与再造,最终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模式。
建议公立医院改革之前需要明确几个概念:要实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何谓公益性应该有一个明晰的定义。
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具体如何加大投入也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说法。
增加药事服务费,这个药事服务费如何收取,目前也不清楚。
如果以上几个概念都不清楚,医院就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进行改革,所以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之前应该先明确这些概念。
吴明委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淡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有选择的提供服务,而不是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提供服务;提供不合理的服务,过度提供服务;倾向于少承担社会公益性的工作。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绩效关系研究随着我国公立医院医改的持续深入,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考核管理成为医院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衡量绩效水平是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对此,本文在剖析了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公益性在绩效考核管理中的指标类别,分析了公益性与绩效的关联性,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函数,验证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服务水平是与其绩效水平之间是相互作用及相互促进转化的关系。
标签:公立医院;公益性;绩效水平国务院于2013年7月下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文件中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坚决地把以公益目标为导向的社会效益放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这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医院的绩效考核时,既要考核医院的经济收益指标,更要将医疗服务、重大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医疗卫生宣传、三支一援、社区义诊等工作纳入到考核中。
基于公益目标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其更加关注社会效益,严格控制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公立医院从本质上回归到社会公益性,在保证医疗成本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医院与公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1 公益性的内涵在我国,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公立医院的行为与目标应该与政府服务社会的行为与目标一致,在承担国家和地方政策外,还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
宏观方面的医疗服务是指医院对于广大公民服务的公共性服务,如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支一援(支农、支边、支援社区、援外)、人才培养和预防保健等;微观方面的医疗服务是指医院合理配置资源,使广大公民享受到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平性。
2 公益性在绩效考核管理中的指标体现医院的规模、政策执行情况、医疗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率、服务的均次费用和服务后的社会满意度等指标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公益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