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单元 篇章翻译

第七单元 篇章翻译

第七单元 篇章翻译
第七单元 篇章翻译

第七单元篇章翻译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dialogue),也可以是众人交谈( multi-person interchanges);可以是文字标志(如交通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两句可成篇,长者可洋洋万言以上。所以,可以说,无论是一句问候(greeting)、一次谈话、一场论文答辩、一次记者招待会的问答,还是一张便条、一封书信、一份科研报告、一本文稿, 都可以是语篇。

黄国文,1997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方梦之,2002

?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语篇的意义范围至今仍未确定。在国内discourse被译为―语段‖、―语篇‖、―话语‖,而text被译为―篇章‖、―语篇‖,也有译成―话语‖的。西方的语言学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为方便起见,我们在这里采用我国学者的看法, 即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 和―篇章‖(text)。语篇结构往往随着文体的改变而改变。限于篇幅,本章将讨论书面语中的翻译。

?Hatim和Mason(1999: 192)在其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一书中这样描述语篇特征:语篇应该连贯(即意义上有关联)、衔接(即表现为表层结构上的粘着性),且具有明确的论题结构(即其结构安排应该能突出语篇中最重要的内容)。可见语篇实际上是由各种言语单位(词、句、句群、句段等)组成的一个结构——意义的统一体,而衔接正是组句成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黏着手段。

?谈到衔接,我们就必须分清楚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方梦之(2002: 326)认为,―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即通过语法、词汇和篇章的手段表达的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显性关系;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不过,虽然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属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两者在构成语篇时的关系却是非常紧密的。

?衔接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初现端倪至今,已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主流话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其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 和Hasan,他们在其合著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把衔接看作―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Halliday, 1976: 4),他们认为衔接之所以能使一段话成为语篇,就在于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把结构上彼此缺乏联系的句子黏着在一起。在国内对衔接理论的研究贡献突出的主要是胡壮麟。胡壮麟等人(1997:150)将衔接关系定义为―把语篇中结构上互不相关,但语义上互相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成一体的一种潜能‖。根据Halliday 和Hasan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

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 两种。前者又可以包括指称(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词(conjunction)。

?由于英汉文化、语言结构、行文习惯的差异,英汉语在组织成篇时所采用的衔接手段也必然存在差异。在语篇翻译中,译者要考虑用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把原文信息重新表达出来。重新表达不仅需要词汇方面的转换,还需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对译文的衔接进行重组,从而达到译文的连贯。因而,正确认识英汉语中语篇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对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卡特福德(1965)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与其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的替换。译者要在翻译中做到篇章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就必须在译语语篇中努力再现原语语篇的―语篇组织‖(texture)。语篇组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衔接手段的使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辨析原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可以正确认识原语篇的深层含义,这样,要贯彻翻译的忠实性标准也就有了明确的理据。

7.1 衔接

?Halliday和Hason在其著作《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将英语的衔接手段概括成5种:1)指代(reference ) ;2) 替代(substitution) ;3) 省略(ellipsis );

4) 连接词(conjunction);5)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本节我们将基于他们的分类,讨论在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这些衔接手段,以实现译文的连贯。

7.1.1 指代

?在Halliday 和Hasan (1976)所提出的衔接模式中,指代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己不能解释自己,而是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在词汇语法层次上,指代主要由语法项目来体现,主要分为三类: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人称指代主要由人称代词体现。指示指代主要有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比较指代分为两类:普通比较和特殊比较,两者都由比较形容词或比较副词体现(张德禄,2001)。鉴于在英译汉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人称指代和指示指代,我们这里将主要讨论在英译汉时如何处理这两种指代。

?英语与汉语在指代衔接手段的运用方面确实存在差异。英语中,为了实现衔接,在某一意义名词出现后,除非是要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一般尽量采用代词指代。这样,一方面避免语篇的累赘,繁复;同时也可以使语篇主题鲜明,读起来逻辑清晰。相比之下,汉语倾向于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或者采用―零式指称‖(胡壮麟1994:64-66),省略主语。请看下例:

?A green caterpillar was slowly crawling out from under the lettuce. It was huge, fat, and apparently well-fed. It paused in its travels to survey the scene. Purple with fury, Henry could barely find his voice. (A Hard Day in the Kitchen, Shannon Hodge)

?此例中,原文由3个小句组成,第一句中主语为a green caterpillar,紧接着两句中都以第三人称代词替代a green caterpillar做主语。这样的表达符合英文习惯,使文章读起来自然流畅,而不显啰嗦、冗繁。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不能受原文的影响,要考虑汉语行文习惯,可以省略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可译为:

[参考译文1] 一条绿色蠕虫正慢慢地从生菜下面爬出来,很大,很肥,显然吃得很好。它在旅途中停下来以观察周围的环境,亨利气得脸色发紫,话都差点说不出来。

或者我们也可以重复前面的名词,将其译为:

[参考译文2] 一条绿虫子正慢吞吞地从生菜底下爬出来。那虫子又大又肥,显然吃得很好,在途中还停下来审视周围的环境。亨利此时气得脸色发青,话都差点说不出来了。

?为了更加清楚地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行文上的差异,我们再看两个汉译英的例子: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汉译英)

[参考译文] My friend looked somewhat ill at ease when he told me this: At the time when he bought this big house, his children had all been at school. Now they had their own homes and jobs.

杨志取路,不数日,来到东京。入得城来,选个客店,安歇下。

[参考译文] Yang Zhi thus journeyed on for many days and he went toward the eastern capital and he came into the city and found an inn and there settled himself to rest.

?从以上汉英互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代词是现代英语语篇中的重要衔接手段,在某一意义名词出现后,英语中一般使用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名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或者省略主语。因而,在英汉互译中我们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差异,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语篇的行文习惯。

7.1.2省略

?省略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胡壮麟,1994)。一般来说,省略的内容可以从篇章语境中推知,这就要求在翻译时要考虑全文框架,把握具体语境。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解释,这种省略也可以认为是―零式指称‖(zero substitution)。省略在语篇中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手段,指示思想或形象的快速移动(Wales,1989)。胡壮麟认为,省略可以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胡壮麟,1994),编者赞同这种分类,因此本书中我们也基于这种分类,讨论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原文的衔接,实现译文的连贯。

?在英文中,为了简洁可以省略某一意义的中心名词,某个动词甚至一个小句,例如:

A man is sometimes more generous when he has but a little money than when he has plenty, perhaps through fear of being thought to have but little.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参考译文1] 人有时囊中羞涩反而比腰缠万贯时显得大方,或许是怕人家笑话自己没钱吧。

[参考译文2] 人有的时候钱少了反倒比钱多了大方,也许是怕人嫌贫吧。此例中,原文比较结构后半部分省略了money一词,本来应该是…than when he has plenty of money ,这样在比较结构中省略句中出现过的名词的现象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合乎行文表达习惯。在汉语中,我们倾向于重复句中出现过的名词。此例两个译文虽然分别采取了意译和改变词性的方式,但都重复了句中出现的money 一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动词省略也是英语表达重视简洁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比较结构中更加常见。请看下例:

Though a brother, I was his apprentice and he considered himself my master. He expected the same services from me as he would from another; while I thought he asked too much of a brother.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参考译文1] 虽说是兄弟,我可是给他当学徒,他也以我的老板自居。他要求我和别人一样干活,可是我觉得他这样要求亲兄弟也太过分了。

[参考译文2] 虽是兄弟,我却成了哥哥的学徒,而他也把自己看作是我的老板,要求我像其他人一样给他卖力;可是我觉得这样对兄弟也太不讲情分了。

原文第二句中比较结构后半部分省略了动词expect,应该是…as he would expect from another。这样表达符合英语重简洁的表达习惯。汉语中在遇到这样需要重复动词的比较结构时,为了行文简洁、明了,也采取省略动词的处理方法。此例中两种译文都采取了这种处理方式,保留了一个中心动词。

7.1.3替代

?―替代‖指用较简短的语言形式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词语,使行文简练流畅(李运兴,2001)。王力(1994)用―替代‖指人称替代,不过也谈及名词替代、谓语替代、形容词替代和动词替代。有些学者(胡壮麟,1994;李运兴,2001)认为―替代‖可以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或分句替代。我们这里采用这种三分法,讨论英译汉中如何体现原文的衔接。

?名词替代比较常见的是使用one 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名词,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更有条理,请看下例:

I never met a more interesting man than Mayhew. He was a lawyer in Detroit. He was an able and successful one. By the time he was thirty-five he had a large and a lucrative practice, he had amassed a competence, and he stood on the threshold of a distinguished career. (Mayhew, William S. Naugham)

[参考译文1] 我从未见到过比梅休更有意思的人了。他是底特律的一名律师,为人能干,事业上也很成功。35岁就门庭若市,收入可观,累累胜诉,声名昭著,前程似锦。

[参考译文2] 我从未见过比梅休更有意思的人了。梅休是底特律的一名律师,他精明能干,事业有成,35岁时就拥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如今累累胜诉的他真可谓前程似锦。

?该段中第二句指出,梅休是名律师,在第三句中为了避免重复,作者使用了替代衔接手段,用one来代替前文中的lawyer一词,这样处理符合英文追求简洁避免冗繁的习惯。在译成汉语时译者要考虑汉语表达习惯。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会省略重复的词语,采取句型转换策略,如参考译文中将其变成动词短语的方式。

?动词替代是另一种常见的替代衔接手段,经常是用助动词do的几种形式来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动词或动作意义,请看下例:

After the play, I took home the flower (the dandelion blossom) I had stuffed in the apron of my costume. My mother pressed it between two sheets of paper toweling in a dictionary, laughing as she did it that we were perhaps the only people who would press such a sorry-looking seed. (My Mother’s Gift, Suzanne Chazin)

[参考译文1] 演出结束后,我把塞在演出服围裙里的那朵蒲公英带回了家。母亲将花接了过去,用两张纸巾将它压平,夹在一本字典里。她一边忙碌着,一边笑,想到也许只有我们俩会珍藏这么一朵打了蔫的野草花。

[参考译文2] 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塞在表演服围裙里的蒲公英带回家中。妈妈用两张纸巾把花压平,然后夹在字典里。她一边夹花一边笑,似乎只有我们俩才会珍藏这样一朵打了蔫的野花。

此例中,原文为了行文简明,避免重复,使用do的过去式did代替前文的动作pressed it between two sheets of paper toweling in a dictionary。翻译中我们要在理解原文替代衔接手段的运用,正确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可以采取译文一模糊的处理方法,将其译为―一边忙碌着‖;也可以明确其指代意义,按照译文二的处理方法,将其意义译出。这样处理汉语读者容易接受,又可避免重复,是英译汉中处理动词替代比较常用的策略。

?了解了名词替代和动词替代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常见的替代衔接方式——小句替代。英语为了行文简洁,往往使用指示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某一小句或者某一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尽量追求译文的简洁。请看下例:When my brother finally found out, he was not exactly pleased. Perhaps this might be one cause for the arguments that we began to have about this time.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参考译文1] 哥哥终于发现了,他很不高兴。我们大概是这个时候开始争吵的,

也许这要算个原因。

[参考译文2] 哥哥终于发现了,很不乐意。大概从那时起我们便常常争吵,这件事也许是个原因。

该例中,原文第一句指出哥哥发现弟弟偷偷投稿这件事后十分生气。第二句中作者为了行文的简洁,使用指示代词this代替前一句话的内容,在翻译时,可以使用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来取代原文的this 一词,如参考译文1。当然,为了表意明确,也可以将其―清晰化‖,按照参考译文2的处理方法,将其译为―这件事‖。

7.1.4连词

?连词作为衔接手段,是―使句子、分句和段落相互联系的形式标记‖(Moan Baker, 2000)。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and Hasan,1976)将连接分为四类:增补(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和时间(temporal)。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增补。增补是英语中很常见的一种衔接手段,经常由并列连词―and‖充当。比如说,I like English and I have read many English fictions。在英语中,这种表达常用而又不显罗嗦,但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我们会经常使用连动句,不加任何连接词。这符合汉语是―意合语言‖的特点。请看下例:

Our arguments were often brought before our father, and I guess I was either generally in the right, or else a better debater, because the judgment was usually in my favor.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参考译文1] 我们往往要争吵到父亲那儿去,我想若不是我占理,那就是我嘴更硬,因为父亲评起理来通常是偏向我的。[参考译文2] 我们之间的争吵最后常常要父亲决断,我想要么是我在理,要么就是我能说善辩,反正父亲评起来往往是我在理。

此例原文是一个长句,由4个小句,三部分构成。第一个小句是第一部分,第二和第三小句是第二部分,最后一个小句是第三部分。第一跟第二部分之间是―增补‖关系,由并列连词―and‖体现;前两个部分跟第三部分之间又是因果关系。清楚了原文的结构,我们在翻译时就有个清晰的逻辑结构。在翻译时我们可以按照汉语―意合‖的习惯,省略连词,采用连动句结构,如两个译文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下面我们讨论第二种常见连词衔接手段,转折连词。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我们都会使用一些转折连词,表示意义的转折或语气的转变,以实现文章的衔接与连贯。英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常用的有but, though, however, while, although等,这说明英语的连接词比较丰富,也体现出英文重形合的特点。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使用的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主要有―但是‖―虽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等。由此可见,在英译汉时,我们很容易找到相对的衔接手段,实现译文的连贯。请看下例:

?We tend to treat persons like goods. We even speak of children ―belonging‖ to their parents. But nobody is ―belonging‖ to anyone else. (Love Is Not Like Merchandise, Sydney J. Harris)

[参考译文1] 我们往往待人如物。我们甚至说孩子―属于‖父母。但是谁也不―属

于‖谁。

[参考译文2] 我们总是把人看作是货物,甚至会说孩子是―父母的‖。可是,没有谁是―哪个人的‖。

此例中,两种译法结构不太相同,但在处理连接词but时的策略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使用了although后就不能再使用but一词,而汉语中我们却可以使用―虽然……但是‖这一结构作为常用的衔接手段。

?另一种连词衔接手段是因果关系连词,这种连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而广泛使用。英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常用的主要有because, so, since, as 等;汉语中也有对应的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结构―因为…所以‖。由此可见在英汉翻译时我们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不过在翻译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虽然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结构,但英语中出现了because后句中就不再使用so之类的表示结果的词汇,这跟汉语使用―因为…所以‖因果结构的表达习惯不同;另一方面是汉语重意合,经常可以不使用连词,而根据句子之间潜在的逻辑线索就可以实现行文的连贯。请看下例:

I started wondering why I refused to run the light. I was not afraid of being arrested, because there was obviously no cop around, and there certainly would have been no danger in going through it. (Trust ,Andy Rooney)(汉译英)

[参考译文1] 我开始琢磨起自己为什么不肯闯红灯这个问题来。我并不是害怕被抓住,因为周围根本没有警察,即使闯红灯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参考译文2] 我开始纳闷儿为什么没闯红灯呢。当时旁边肯定没有警察,又不用担心被拘留,而且即便冒险闯了灯也没什么危险啊。

?另外一种常见的连词衔接手段是表示时间关系的连词。这一类型的连词也是经常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广泛使用的,用以表示过程发展的先后顺序。英语中经常使用的时间关系的连词主要有when,before,as soon as,not…until等;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相对的表示时间的表达方式,可以灵活处理。请看下面两例:

With night approaching, the boatman and I had no choice but to wait until the wind stopped.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参考译文1] 眼看夜色来临,船主和我只好等风住了再说。

[参考译文2] 夜幕渐渐降临,船夫和我别无选择,只能等待风停下来再说。

?Though osteoporosis afflicts, for example, about 25 million Americans, most of them women, the disease offers no early symptoms. Usually it is not diagnosed until after age 50, when a victim suffers a fracture. (Why the Bones Break Anastasia Toufexis) [参考译文1] 尽管骨质疏松症给人带来痛苦,譬如在美国就有2500万人,大多数是妇女,但这种病并没有什么早期症状。它通常是病人在50岁以后不幸骨折时才

被诊断出来。

[参考译文2] 虽然骨质疏松症困扰着许多患者,仅美国就有2500万人,而且大多是妇女,但这种疾病却没有任何早期症状,通常是患者在50多岁时不幸骨折后才被诊断出已经患病。

从以上两例中可以看出,在英译汉时时间连词衔接手段可以灵活处理,英汉两种语言有相通之处,只要处理恰当,是能够实现译文的连贯的。

7.1.5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运用词语达到语篇衔接目的的手段。韩礼德与哈桑(1976)把英语的词汇衔接分为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两类。李运兴(2001)把词汇衔接分为同义衔接(synonym)和组合衔接(collocation)两类。而同义衔接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同义词(synonym)、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super-ordinate)、下义词(hyponym)和概括词(general word)等构成的词汇链。

?在有些段落中,原文为了衔接往往重复某个中心词,或使用其同义或上下义词,从而使文章成为连贯的一体。在翻译时,译者如果能把握好这些衔接词,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逻辑脉络清晰的整体,就能在动手翻译时把握全局,有条不紊。请看下例:It was a lovely spring day and the rose vine on the trellis was turning green. Under the huge elm trees, we could see yellow dandelions popping through the grass in bunches, as if a painter had touched our landscape with dabs of gold.

I watched my mother casually bend down by one of the clumps. ―I think I’m going to dig up all these weeds,‖ she said, yanking a blossom up by its roots. ―From now on, we’ll have only roses in this garden.‖ (My Mother’s Gift, Suzanne Chazin) [参考译文] 那真是一个可爱的春日,棚架上蔷薇的藤蔓正在转青。在一些高大的榆树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冒出草坪,仿佛是一位画家为了给眼前的美景增色而着意加上的点点金色。

我看到母亲在一簇花丛旁漫不经心地弯下身来。―我看得把这些野草都拔了,‖她说,一边使劲把一丛蒲公英连根拔出,―往后咱这园子里只让长蔷薇花。‖ 该例中,原文中作者为了实现语篇的连贯,使用了词汇衔接手段。注意文中画线的词可以发现这些词贯穿这段文字,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脉络。原文中yellow dandelions, dabs of gold, weeds和blossom之间分别体现了同义、近义以及上下义关系。如果此时读者或译者没意识到这一系列关系,就可能出现错误理解。因此,在翻译中,把握原文的词汇衔接有助于译者理解,推测出某些词或表达的意思,从而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相比之下,下例中的词汇衔接就相对明显了:

Could anything be more majestic, serene or threatening than the largest bird of prey in the world, the harpy eagle, soaring above its domain? Weighing nine kilograms and with a 2.2 meter wingspan, this giant of the sky glides at 65 kilometers per hour over dense Brazilian rainforest. Its cruel head with flaring colored crest and huge hooked beak twists constantly from side to side. (Killer on Wings is Under Threat, Bruce Gooding) [参考译文] 有什么比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猛禽热带大雕在它的领地上方搏击长空

更加壮丽、更加安详,又更具威胁性呢?体重9公斤,翼幅达2.2米的空中巨物在茂密的巴西雨林上空以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滑翔。它那长着展开的有色肉冠和巨大钩状鹰嘴的残暴的脑袋不断地向两边扭来扭去。

?此例中,原文为了清晰形象地描述这种热带大雕,分别采用了三个同义短语: the largest bird of prey, the harpy eagle 和this giant of the sky, 这样处理可以使读者对雕的形象有个清晰的了解,又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在描写雕的细节时,作者分别采用了三个下义词: head, crest和beak。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注意词汇衔接手段的复现,努力实现译文的连贯。

?本节中,我们主要讨论了衔接手段的应用对英汉翻译的启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方面的差异,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译文的逻辑脉络,使译文清晰、连贯,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7.2 连贯

?前一节中我们谈到了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重要性,本节我们将讨论在翻译时如何处理语篇的连贯。李运兴(2001)认为,连贯是词语,小句,句群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我们认为衔接与连贯密不可分,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并不是说,连贯必须要以衔接为前提。从前一节我们知道,衔接手段一般是指语法、词汇手段的应用,可以说衔接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语篇的连贯。但也要注意,连贯是语篇的深层结构,是潜藏的逻辑结构。实现语篇的连贯,不仅可以使用词汇,语法等衔接手段,也可以从信息的逻辑布局考虑。我们从事翻译学习和工作,最终目标并不是实现字词、句子的对译,而是要给读者提供逻辑清晰,布局合理的译文。因而,把握语篇的连贯对译者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要求。

?有时英语的连贯不仅依靠语言、语法手段,还要靠读者的语外知识。请看下例:And under these seas the largest single geological feature on earth has been found——a mountain range that dwarfs the Himalayas. It’s a range that covers nearly one quarter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e Living Seas)

[参考译文1] 就在这些海洋中发现了地球上唯一最大的地质构成——一条使喜马拉雅相形见绌的大山脉,这条山脉覆盖了地球表面几乎四分之一。

[参考译文2] 在这些大海的深处发现了地球上所知的最大规模的地质奇观——一座让喜马拉雅相形见绌的山脉。这座山脉几乎覆盖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

?该例中,原文将海底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相比较,以描述山脉之雄伟。这就要求原文读者对喜马拉雅有所了解才能实现文章的连贯。在翻译时,译者一定要考虑译文读者是否具有相关语外知识。考虑到喜马拉雅山脉在普通中国人看来同样有高大巍峨、宏伟壮阔的感觉,我们像所给译文那样将其直译,以实现译文的连贯。

?正如Beaugrande所认为的那样,―连贯显然不仅仅是语篇特征,而更是语篇使用者的认知过程的产物‖ (Beaugrande,1981:6) (Coherence is clearly not a mere feature of texts, but rather the outcome of cognitive processes among text users.)。语篇连贯的基础

是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的沟通。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时并非只依靠对语言符号的破译,他还必须调动大脑里所储存的相关信息,主动地参与对语篇的解释过程。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获取和传达语言信息,还要考虑读者大脑所存储的语外信息。让我们再看一例:

?The earth is the only planet we know that has an ocean. The ocean is the largest feature on earth. Yet it’s the one feature we know the least about. We know more about the moon 240,000 miles away than we know about the three-fourths of the earth covered with water. Man has set foot on the moon, but not on the most remote part of the earth, 35,000 feet under the sea. (The Living Seas)

[参考译文1] 地球是我们所知的唯一拥有海洋的行星。地球表面绝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然而对于如此广阔的地域我们了解的却最少。相比之下,我们对距离地球24万英里的月球的了解远远超出对覆盖地球四分之三的水域的了解。人类已经登临月球,然而对海面以下3万5千英尺的地方却从未涉足。

[参考译文2] 地球是我们所知有海洋存在的唯一行星。海洋是地球构成的最大部分,而正是这部分我们知道得最少,这一覆盖地球四分之三的水域我们所知的情况还不如我们对离地球24万英里的月球所知道的多。人类已涉足月球,但对海面以下3万5千英尺地球最深邃的地方却从未涉足过。

?此例中,原文将人类对海底深处的勘测与登月进行对比,以表达海洋深处探测的困难之大。这要求原文读者清楚登月是人类太空史上一大突破。在翻译时译者也要把握这一基本信息的传递,考虑译文读者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实现译文的连贯。?连贯的译文是翻译的一大目的,译者一定要培养自己对连贯的把握意识。衔接手

段是实现译文连贯的基础,但语篇的连贯还要靠作者和译者对读者语外知识储备的把握。只有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译文的连贯和流畅。

7.3 布局

?前面两节,我们分别讨论了语篇翻译中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主要讨论语篇翻译中如何处理原文的信息,合理布局。本节我们主要讨论两种情况的处理:一是具有描写功能和叙述功能信息的语篇在汉语中如何合理重构;二是包含对话的叙述型文本的处理。

?李运兴(2001:197)认为具有描写功能的信息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常呈现出不同的布局:英语重形合,这两类信息常混合在一个句子中;而汉语由于重意合,这两类信息常分开处理,各自聚集在不同的句子中。

?请看下例:

?The desire to move about unknown in the well-clad world, the world of the frequenters

of costly hotels, the world to which he was accustomed, had overtaken him. Moreover, he felt hungry. Hence he had descended to the famous restaurant.

[参考译文] 这是个衣冠华丽的世界,是豪华饭店常客们的世界,也是他所熟悉的世界。他极想在这个世界里默默无闻地来往,再说他也饿了,于是便下楼来到这家著名的餐厅。

在此例中,译者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信息布局方面的差别,合理地对信息进行重组,将描写部分跟叙事部分分开,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另外,在叙述文体中,英语习惯将对话跟叙述部分分开处理,而汉语中习惯将二者合并成一段,使文章紧凑、简洁。请看下面两例:

例如:In the father’s hands was the potato stalk and from its straggling thin roots there hung a cluster of tiny new potatoes, smaller than small marbles. Already their seeds had borne fruit and multiplied. They all stood around and wondered. Then suddenly the eldest son, a stripling, spat on his hands and said wistfully:

―Ah! If Mary were here now wouldn’t she be glad to see the new potatoes. I remember, on this very spot, she spread seaweed last winter.‖ (The Letter,Liam O’Flaherty)

[参考译文1] 只见父亲手捧土豆秧,稀疏的细根上挂着一串新长出的小土豆蛋子。比弹子还小。种子已经结果繁殖了。大家围拢来,好不稀罕。大儿子是长大成人了,他忽然往手上吐了口唾沫,若有所思地说:―嗐!玛丽现在要是在这儿,看到新长出的土豆,该多高兴啊!我记得去年冬天,就是这块地,还是她撒的海草呢。‖[参考译文2] 父亲的手里握着土豆秧,只见稀稀拉拉的根上悬着一串新生的小土豆,看起来还没有小石块那么大。土豆已经长出了果实,繁衍生息。大家围在父亲周围,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突然,已经长大成人的大儿子往手上吐了口唾沫,略带惋惜地说:―嗐!要是玛丽在,看到新长出的土豆不知会多开心啊。记得去年冬天,就在这块地里,还是她施的海藻呢!‖

例如:The mother bowed her head and murmured sadly:

―God is good. Maybe today we’ll get a letter.‖

The father stooped again, struck the earth fiercely with his shovel, and whispered harshly:

―Get with the work.‖ (The Letter,Liam O’Flaherty)

[参考译文1] 母亲低下头,凄楚地低声道:―上帝好心啊。说不定今天我们会有信来。‖

父亲又弯下腰,把铁锹狠狠戳在地上,粗声粗气压着嗓门说:―干活吧。‖[参考译文2] 母亲低头伤心地嘟囔着:―上帝保佑,但愿我们今天能收到来信。‖父亲又弯下腰,狠狠地把铲子插到土里,严厉地低声说:―快干活!‖

从上面两例中可以看出,在处理含有对话的叙事性语篇时可以将对话跟叙述部分合二为一。这样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使得译文看起来简洁、明快。

?本章我们主要讨论了语篇翻译中的衔接,连贯以及布局。英译汉时要注意英汉衔接手段在使用上的区别,合理安排译文信息,尽量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实现译文的语篇连贯。同时译者还要注意到衔接手段只是实现译文连贯的一个条件,要使译文逻辑清晰,脉络条理还要靠译者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另外,在组织成篇时还要合理布局,尽量使译文简洁明快、条理清晰,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篇章翻译热身练习

1. Pe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new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will allow genetic engineering to transform everything from machine and agriculture to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 few near-term prospects. In agriculture, possibilities include larger tress, increased grain yields and even square tomatoes, easily packaged with less water content. It is possible to breed cows the size of elephants that could produce 40 percent more milk.

Scientists talk of using protein to replace the silicon in computer chips to allow billions of times more information to be contained in the same space.

[提示] 原文无复杂结构,但要译得通顺易懂却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打破其外形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并适当增加一些词汇。possibiliti es include…英文只有一个动词,译成汉语时要大量使用动词,不宜译为―可能性包括……‖。

2. The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in foreign investment has created a need for executives with knowled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skill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ericans, however, have not been well trained in either area and, consequently, have not enjoyed the same level of success in negoti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arena as have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Negotiating i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back and forth for the purpose of reaching an agreement. It involves persuasion and compromise, but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either one, the negotiators must understand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are persuaded and how compromise is reached within the culture of the negotiation.

[提示] The increase in…has created a need… 翻译时最好冲破其结构外形,译成通顺的汉语。这句可译为:―随着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的增加,需要培训出一批既懂外语又有跨文化交流技巧的管理人才。‖试比较直译的译文:―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的增加产生了对具有外语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经理的需求。‖ counterpart 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这里可译为―他们的谈判对手‖。在翻译participate in either one 时应参照上下文译得实一点,把上文中的内容重复出来:如―进行说服和妥协‖。

3. But we also know that this greater openness and faster change mean that problems

which start beyond one nation’s borders can quickly move inside them – the spread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e threats of organized crime and drug trafficking,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evere economic dislocation. No nation can isolate itself from these problems, and no nation can solve them alone. We,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ust make common cause of our common challenges, so that we can, together, shape a new century of brilliant possibilities.

Other ancient cultures failed because they failed to change. China has constantly proven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grow. Now, you must re-imagine China again for a new century, and your generation must be at the heart of China’s regeneration.

The new century is upon us. All our sights are turned toward the future. Now your country has known more millennia than the United States has known centuries. Today, however, China is as young as any nation on Earth. This new century can be the dawn of a new China, proud of your ancient greatness, proud of what you are doing, prouder still of the tomorrows to come. It can be a time when the world again looks to China for the vigor of its culture, the freshness of its thinking, the elevation of human dignity that is apparent in its works. It can be a time when the oldest of nations helps to make a new world.

[提示] greater openness and faster change 可译为―更大程度的开放以及更迅速的改革‖。make common cause of our common challenges可译为―联合起来,迎接共同的挑战。‖ brilliant possibilities 可译为―发展机会‖。change 可译为―变革‖。Now your country has known more millennia than the United States has known centuries可译为―中国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悠久得多‖。

名家谈翻译

唐人:翻译是艺术(节选)

两个比喻

?我想可以首先把翻译比作画写生画。写生画要能做到―传真‖、―传神‖、―惟妙惟肖‖、―栩栩欲生‖,翻译对于原作也要做到这个地步。

?一个画家先把捉客观人物的形状、轮廓、神态,然后运用甚大的匠心把它表现在画面上,翻译家也是先把捉原作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然后用同样的匠心把它表现成为另一种语文。

?一篇成功的译品应该是原作的艺术的复制,应该有与原作一样的感人的能力。?把翻译工作比作画写生画,是就翻译工作的性质及它所应达到的标准说的;若就翻译工作与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关系说,我想可以把翻译比作摔跤:

?假定原作是你的摔跤的对手,你应该有能力把它抱起,把他上下或左右翻转,然后把他照你要他站立的姿势叫他站立。

翻译是艺术

?有人鄙薄翻译,说它非同创作,不是艺术,仅是一种技术。我认为这说法是不对的。?一切艺术——无论是绘画、文学、演剧或唱歌——都含有技术的成分,没有精炼的

技巧是不能成就任何的艺术的。那么艺术不同于技术的是什么呢?它比技术多了什么呢?

?技术是机械性的工作,技术工作是按照一定的步骤,用一定的方法去完成的工作。它不需要你用很多心思,它不需要你,甚至不容许你自出心裁。它着重的是手,是手的熟练,而不是脑的运用。它与思想、感情没有甚大的关系,甚至完全没有关系。?翻译工作需要精炼的技术,需要技巧,然而是不是仅有翻译的技巧就能作翻译了

呢?不,翻译所要求与翻译者的,不仅是精炼的技术,虽然技巧是万分必要的。?有人说思想感情是原作者的思想感情,翻译者只不过用另一种文字把它传达出来而已。然而思想感情是不是这样简单的东西呢?翻译者若没有与原作者相同的思想感情,它如果不把原作融会贯通,吸收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成为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它能胜任愉快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吗?翻译者所吸收于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使不是原本的思想感情,而是第二手的东西,然而其为思想感情则是一样的。

?若把翻译认作是单纯的技术,就是把翻译比作是照相,是机械地把原来的人物反映出来。然则事实上绝不是这样。一个翻译者在翻译上的用心同一个绘画者是一样的。绘画若是艺术,翻译也应该是艺术。(申雨平、戴宁,2000)

本单元结束

unit 7 课文翻译

爱意味着永远不会说“找工作去” 我和我大学时的恋人结婚将近24年了。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比尔让我最倾心的创业精神竟然是引起无比兴奋和深深焦虑的不竭源泉。正是经济大萧条使我明白了,所有的完美计划和梦想都可能在远强于我们自身的强大力量下改变。正是我们在这个动荡分化时期的所作所为才能说明我们到底是怎样的人。我的丈夫?在他频繁转换工作的那几个月里,我发现他喜欢清理车库。 在我们获得了商科硕士学位以后,比尔和我跟随第一波技术大发展的浪潮来到硅谷安顿下来。我的工作是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而他在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家公司很快就由Cisco System收购。他留了下来,并帮助Cisco建立起了无线网络业务。而后,他又最终离开了这家公司进入了另一家新兴企业,这一次他是去当公司的CEO。他还成功地卖掉了那家公司,然后休息了一段时间。 我们有三个孩子,在Palo Alto有一栋很好的房子,而且我们感到前途会一片光明。我们生活在美国梦里。我们到处旅游。我们去做义工。我们购买了很多艺术品。我们忙着买东买西,没有注意到连我们的车库都装得满满的了。那似乎就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比尔很快又加入了Google,帮助他们开拓新的业务。他不必像在创业公司那么拼命地干,但日子还不错。稳定有其积极的一面。他有时间回家吃饭,而且还可以给孩子们的运动队当教练。还有,他喜欢他的那些更为年轻的同事们的精气神和智慧。 接着,大萧条来了。我们目睹了朋友、家庭甚至整个国家都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住所,失去了全部的稳定感。我们本以为有免疫力,可以躲过这一劫。看看Facebook, Twitter, YouTube吧:难道硅谷又起火了吗?但是这种低迷滑坡却伤害了每一个人,包括那些高速发展的科技公司。Google重组了,很快比尔受雇所做的工作也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振奋了。他决定冒个险,辞职不干工作了。 我很焦虑。难道他疯了么?这个世界在萎缩,而他也不会再变得年轻。当然,如果你是一个20来岁的奇才,能开创下一个伟大的社会媒体公司,这个世界就只不过是你可以用来获取好处的工具;人们甚至会以你的生活为题材拍一部电影。但是这个城市喜欢年轻人。万一他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怎么办? 好几个月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的吃住开销已经快要耗尽我们的积蓄了。我开始担心孩子们的大学学费、房贷以及我们的养老问题了。突然,我后悔辞去了自己的全职工作而专心照看家庭。我曾经梦想过写作生涯,但也许我应该再找份工作了。我们的未来似乎不再那么光明。 但是我那勇敢的丈夫并没有屈服于压力。相反,他认为现在做一次春季大清理恰逢其时。一天早上,我们送孩子上学之后他说:“哎,亲爱的,我们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来一个清宅旧货大甩卖吧。” 现在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花时间去清理孩子们的旧录影带、不能穿的衣服、不用的玩具却不在其列。然而,他却停不下来。他需要找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我已经开始隐约

全新大学英语第二综合教程2第七单元课文翻译

第七单元 了解英语 课文A 有些语言拒绝引入新词。另一些语言,如英语,则似乎欢迎新词的引入。罗伯特·麦克尼尔回顾英语的历史,得出结论说,英语对变化的包容性体现了根深蒂固的自由思想。 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 罗伯特·麦克尼尔 我们的英语的历史是典型的大量窃取其它语言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今日英语的词汇量据估计超过一百万,而其它主要语言的词汇量都要小得多。 例如,法语只有约75,000个单词,其中还包括像snackbar(快餐店)和A打parade肮行唱片目录)这样的英语词汇。但法国人不喜欢借用外来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损害法语的纯洁性。法国政府试图逐出英语词汇,宣称Walkman(随身听)一词有伤大雅,因此他们造了个新词balladeur让法国儿童用——可他们就是不用。 Walkman一词非常耐人寻味,因为这个词连英语也不是。严格地说,该词是由日本制造商发明的,他们把两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在一起来命名他们的产品。这事儿我们不介意,法国人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这种乐意包容的精神,这种不管源自何方来者不拒的精神,恰好解释了英语为什么会这么丰富,解释了英语缘何在很大程度上第一个成了真正的国际语言。 欧洲沿海一个弹丸小岛的语言何以会成为地球上的通用语言,比历史上任何一种其他语言都更为广泛地被口头和书面使用英语的历史体现在孩子最先学会用来表示身份(/,me,you)、所属关系(mine,yours)、身体部位(eye,nose,mouth)、大小高矮(tallshort),以及生活必需晶(food,water)的词汇当中。这些词都来自英语的核心部分古英语或盎格鲁一萨克逊英语。这些词通常简短明了,我们今天仍然用这些词来表示对我们真正至关重要的事物。 伟大的演说家常常用古英语来激发我们的情感。例如,在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作了如下的演讲来激励国民的勇气以抵抗屯兵英吉利海峡准备渡海作战的希特勒的军队:“我们要战斗在海滩上,我们要战斗在着陆场上,我们要战斗在田野和街巷,我们要战斗在群山中。我们决不投降。” 这段文字中几乎每个词都来自古英语,只有最后一个词——surrender是个例外,来自诺曼法语。丘吉尔原本可以说:“Weshallnevergivein,”但这正是英语迷人之处和活力所在,作家为了加强效果可以糅合来自不同背景的不同词汇。而演说中使用古英语词汇具有直接拨动心弦的效果。 尤利乌斯·凯撒在公元前55年入侵不列颠时,英语尚不存在。当时不列颠的居民凯尔特人使用的那些语言流传下来主要成了威尔士语。这些语言的起源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但有一种理论试图解开这个谜。 两个世纪前,在印度当法官的一位英国人注意到,梵文中有一些词与希腊语、拉丁语中的一些词极为相似。系统的研究显示,许多现代语言起源于一个共同的母语,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该母语已经失传。 语言学家找出了相似的词,提出这些语言的源头是他们称之为印欧母语的语言,这种语言使用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这些人使用同样的词表达“雪”、“蜜蜂”和“狼”,但没有表示“海”的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他们生活在寒冷的中北欧某个地区。一些人向东迁徙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各种语言,有些人则向西漂泊,来到欧洲气候较为温暖的地区。最早西移的一些人后来被称作凯尔特人,亦即凯撒的军队在不列颠发现的民族。 新的词汇随日尔曼部落——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而来,他们在5世纪的时候越过北海定居在不列颠。他们共同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盎格鲁一萨克逊的社会。

九年级英语unit7课文-翻译

九年级英语unit7翻译 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A 2d 桑迪:要去看毕加索的著名绘画作品,我真的很激动。 吴兰:我也是。我很高兴史密斯先生为今年的校外旅行选择了美术博物馆。 桑迪:我要带上我的新照相机,照好多好多照片! 吴兰:哦,不行。史密斯先生说我们不可以照相。博物馆不允许。桑迪:太糟糕了!你说,如果我们不用闪光灯,会不会允许(我们)照相啊? 吴兰:嗯…..我觉得我们只是想保护那些绘画作品。如果不用闪光灯的话,那也许可以。 Section A 3a 妈妈最了解我 当我是个小宝宝整夜哭闹的时候,妈妈依偎在我身旁,唱歌送我入梦乡。 在我累了饿了的时候,妈妈给我食物,那温暖的臂膀就是我的床。 当我奔跑在田野上,她确保我的安全,让我远离安全,让我远离危险, 在我摔倒受伤的时候她给我拥抱,扶我站好。 七岁的我剧烈咳嗦,她说我不适合吃冰激凌, 我却大声反驳:你必须同意,我就要定了! 九岁时我看恐怖电影,她说:这种电影会将噩梦给你带来, 我却愤怒地咆哮:我就该看这样的电影,别拿我当小孩! 青少年的我开始和朋友外出闲逛了,她叮咛道:十点以前一定要回来! 我又顶嘴:我都17岁了,不需要你告诉我该不该! 现在我长大了,回想当初的是时光, 吃了冰激凌让我咳嗦不止, 看了恐怖片让我噩梦连连, 上学迟到只因为10点还在外游荡。 我真的后悔呀!后悔不该顶嘴,后悔没有听从妈妈的忠告; 妈妈最了解(孩子),她只是想怎样对我最好! Section B 2b

能允许我自己做决定吗? 很多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有时候,这些业余爱好会阻碍他们的学业,父母可能会担心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孩子们都希望尽可能多些机会实践自己爱好。你同意吗? 刘宇是来自山东省的一位15岁的男孩,他是一个赛跑运动明星。他是学校校队的一名队员,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职业跑步运动员。可是他的父母不愿让他花太多时间去训练。“我们当然希望看到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先生说,“我们也知道他是多么喜欢跑步,我妻子和我也曾经支持他的每一次比赛。我们不反对跑步,但是儿子必须要考虑其他可能得工作。他现在长大了,他一定要考虑好,万一成不了职业运动员怎么办?” 刘宇却不认同他们的想法。“我觉得应该允许我自己做决定,”她说:“我父母总是教育我在学校努力学习、上大学是多么多么重要。我能理解这一点,但是对于跑步,我也是很严肃对待的。这是唯一我特别想做的事情” 刘宇的父母认为刘宇晚上应该用功学习,因此,我们不同意他晚上出去练习跑步。“也许他会认为我们太过严格或者不公平。”刘先生说,“但我们认为我们这么做是对的。成为一个职业运动明星是很难的,所以他必须在自己的功课上多花点时间。” 但刘宇还是不同意。“我知道我父母关心我。他们总是说如果不成功怎么办。可我一定会成功!我跑的很快。我觉得应该让我自己做决定。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Unit 7 课文翻译

V. Translation 美国国家公园 曾经,美国共和党被认为是环保党。毕竟,阿贝·林肯划分了后来成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第一块地。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保护了成为黄石国家公园的那块地。所有人都知道西奥多·罗斯福,他的成就很多,他签署了1906年颁布的《美国古迹法》,保护了美国大峡谷。卡尔文·柯立芝保护了冰川湾;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为建立南极国家野生动物庇护所作出了第一步努力。在共和、民主两党支持下,20世纪70年代理查德·尼克松颁布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案:《空气清洁法》、《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濒危动物法案》。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管理着七千七百多万英亩的土地,320个不同种类的公园,最近审批的一个还覆盖了阿拉斯加广袤原始土地。所管辖的公园种类多样,有城市公园、名胜古迹、海滨公园、国家河流,还有越来越多将公众休闲放在第一位的休闲区。还有就是国家公园了,虽然它们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但是国家公园的首要职能还是环境保护。在一个贸易自由、商业利益强大的国度,这些公园所起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横跨旧金山湾的金门大桥边,生态环境保护者为保护仅存的红杉树,创办了红杉树国家公园,这些红杉高大挺拔。伐木工人异常愤怒,在城市中游行示威,高喊“禁止再建公园”。但是环保主义者和生态环境保护者总有他们自己的口号,这是“自由的国度”,他们的影响力也比其他国家环保主义者的影响力要大。 第一个国家公园是成立于1872年的黄石公园,位于怀俄明州。黄石公园的一切都可以和浪漫联系在一起,将沸水柱喷射到200英尺高空的间歇泉,拥有奔腾河流和宏伟瀑布的大峡谷。还有白雪皑皑的山峰、群树环绕的湖泊、广袤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地,黄石河蜿蜒其间,直至流入大峡谷。草地上,野牛、麋鹿、驼鹿和梅花鹿都来这里栖息吃草。 美国国家公园是世界上保护自然环境的典范。所有公园都尽可能保持原生态。中部平原以西地区,木材商摧毁了大片森林,但在森林公园中,禁止砍伐任何一棵树。一棵树自然倒下时,任由它腐烂以滋润土壤,养分提供新树的生长。许多国家公园只要不是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允许的,任由它自生自灭。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好好生活 马蒂的故事 你好。我叫马蒂.菲尔丁。我想你可能会说我是“百万人中才有一个”的那种人。换句话说,世界上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你瞧,我的肌肉有毛病,使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所以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快跑或快步爬楼梯。再说,有时候我还会笨手笨脚、不小心摔掉东西,或磕碰到家具上。不幸的是,大夫们不知道如何治好我的病,但是我很开朗乐观,学会了适应身体的残疾。我的座右铭是:活一天算一天。 十岁以前,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我常常爬树、游泳、踢足球。说实在的,我过去常常梦想我会成为职业球员,代表我们的国家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后来,我的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虚弱,以至于只能坐在体育场的长凳上欣赏足球了。最后我到医院去做了检查,几乎住了三个月的医院。我想我至少做过十亿次检查了,包括有一次检查,他们从我的腿部切下一小块儿肌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使做过了所有这些检查,也没有人能够确诊这个病。因此,很难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问题是我看上去跟平常人一样。因此,当我跑了很短的一段路之后,我就会喘不过气来,或者爬楼梯才爬到一半就得停下来休息。因此,上小学时有的孩子见了我这种情况就会笑话我。有时候我的身体太虚弱,上不了学,因此落了许多功课。每次缺课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比别人落后了。 我在中学时期的生活(比在小学时)要轻松多了,因为我的同学开始接受了我的状况。还有些同学看不到我的内心世界,但是我并不生气,只是不去理会他们罢了。总而言之,我生活得挺好。我很高兴我能做许多事情,比如写作和电脑编程。我有雄心壮志,长大后我要在开发电脑软件的公司里工作。去年我发明了一个电脑足球游戏,有一家大公司已经决定从我这儿买走。我的生活很充实,没有时间闲坐着顾影自怜。除了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和足球比赛,我还花很多时间和我的宠物在一起。我有两只兔子、一只鹦鹉、一缸金鱼和一只乌龟。我得花大量时间来照顾这些宠物,但我觉得很值。此外,我还有好多功课,特别是在病了一段时间之后。 在许多方面,我身体的残疾倒使我心理上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我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这是值得的。假如我有机会跟健康孩子讲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身体残疾并不意味着生活不美满。因此,不要感到残疾人可怜,或者取笑他们,也别不理睬他们。要接受他们,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能像你一样过得丰富多彩、充实美满。 谢谢你们读我的故事。.马蒂 致建筑师的一封信桑达斯女士 爱丽斯。梅杰 总建筑师剑桥街64号 影院设计公司班克斯敦 希尔街44号 班克斯敦 20(0年9月2,4日 亲爱的桑达斯女士: 今天我从报上了解到,您将成为班克斯敦新影院的建筑设计师。我希望您不介意我写信询问您是否已考虑到残疾顾客的需要。尤其是以下几点不知您是否考虑到了: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课文翻译[1]

马蒂的故事 你好。我叫马蒂.菲尔丁。我想你可能会说我是“百万人中才有一个”的那种人。换句话说,世界上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你瞧,我的肌肉有毛病,使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所以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快跑或快步爬楼梯。再说,有时候我还会笨手笨脚、不小心摔掉东西,或磕碰到家具上。不幸的是,大夫们不知道如何治好我的病,但是我很开朗乐观,学会了适应身体的残疾。我的座右铭是:活一天算一天。 十岁以前,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我常常爬树、游泳、踢足球。说实在的,我过去常常梦想我会成为职业球员,代表我们的国家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后来,我的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虚弱,以至于只能坐在体育场的长凳上欣赏足球了。最后我到医院去做了检查,几乎住了三个月的医院。我想我至少做过十亿次检查了,包括有一次检查,他们从我的腿部切下一小块儿肌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使做过了所有这些检查,也没有人能够确诊这个病。因此,很难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问题是我看上去跟平常人一样。因此,当我跑了很短的一段路之后,我就会喘不过气来,或者爬楼梯才爬到一半就得停下来休息。因此,上小学时有的孩子见了我这种情况就会笑话我。有时候我的身体太虚弱,上不了学,因此落了许多功课。每次缺课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比别人落后了。 我在中学时期的生活(比在小学时)要轻松多了,因为我的同学开始接受了我的状况。还有些同学看不到我的内心世界,但是我并不生气,只是不去理会他们罢了。总而言之,我生活得挺好。我很高兴我能做许多事情,比如写作和电脑编程。我有雄心壮志,长大后我要在开发电脑软件的公司里工作。去年我发明了一个电脑足球游戏,有一家大公司已经决定从我这儿买走。我的生活很充实,没有时间闲坐着顾影自怜。除了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和足球比赛,我还花很多时间和我的宠物在一起。我有两只兔子、一只鹦鹉、一缸金鱼和一只乌龟。我得花大量时间来照顾这些宠物,但我觉得很值。此外,我还有好多功课,特别是在病了一段时间之后。 在许多方面,我身体的残疾倒使我心理上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我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这是值得的。假如我有机会跟健康孩子讲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身体残疾并不意味着生活不美满。因此,不要感到残疾人可怜,或者取笑他们,也别不理睬他们。要接受他们,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能像你一样过得丰富多彩、充实美满。 谢谢你们读我的故事。.马蒂 致建筑师的一封信桑达斯女士 爱丽斯。梅杰 总建筑师剑桥街64号

英语四级篇章翻译训练及答案

翻译训练 ①中国长城是中国古代为抵御敌人的侵袭而修筑的伟大工程。它位于中国北部,全长约8851.8公里。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the Han and Ming Dynasties)又曾大规模修筑,因此它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一项古代工程。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筑工程之一,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和世界文化遗产(heritage)。 ②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在节假日期间的一种全民消费行为,十分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假日经济是伴随有中国特色的“黄金周”所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更多人会选择利用七天的假期去旅游、购物、娱乐。全民消费刺激了旅游、零售、交通、影院、展览、体育和其他相关产业。这种经济模式既有益于人民也有利于国家。 ③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是设立该机构的目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标准的教材以及正规的汉语学习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韩国首尔(Seoul)成立,目前已遍布106个国家。孔子学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integration)。 ④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aging population)。专家称在未来四十年内,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据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无疑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商机。人口老龄化将为养老院(nursing home)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前景。据粗略统计,5亿老年人每月至少能为养老院行业带来5000元的经济效益。 ⑤网上购物(online shopping)是中国近几年来日益流行的新型购物方式。人们在购物网站搜索自己想要的物品,在网上发出电子订单并付款。卖家则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网上购物的主要人群最初是大学生和白领,现在大多数的网民是(netizen)都有过网购的经历。过去十年来,购物网站的数量也有了大幅增加,所售商品也日益丰富。有人认为方便和低价是网上购物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⑥乒乓球(table tennis)是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体育项目。20世纪60年代,中国选手赢得了世界乒乓球比赛的大部分冠军,因此中国在该项运动中占有统治性的地位。乒乓球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最流行、最被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乒乓球在1900年起源于英国。在英语中,它也被称为“Ping Pong”,因为在打击时会发出“Ping Pong”的声音。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它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⑦筷子起源于中国,大多数是用木头或者竹子制作的。最早的筷子是用骨头或者玉(jade)制成的。在春秋时期(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又出现了铜制和铁制的筷子。在古代,富裕人家用玉或金子做筷子,来显示富有。很多帝王使用银制的筷子检查饮食是否被投毒。筷子在传统上还是新娘的嫁妆(dowry),因为“筷子”的汉语读音听起来很像“快得儿子”。 ⑧汉字源于远古时期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摹,如树木、河水、山川、人物等。这些描摹实际上就是象

unit7 TextA 课文翻译

让志愿精神闪光 1. 我们今天刊登的安德鲁?哈特尔博士访谈录,内容振奋人心,感人肺腑,有好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也许其最大的影响力源于哈特尔博士的信念:奥运会已治愈了2005年7月7日(即宣布英国承办2012年奥运会的次日)那场恐怖的自杀式爆炸对伦敦造成的心灵创伤。那天,哈特尔博士在帕丁顿的圣玛丽医院手术室正准备上班,在得知“出大事”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赶往医院紧急事故抢救部支援。 2. 他所面临的伤员状况令他震惊。和许多当天努力抢救伤员的人一样,其后数年,他都因那一天所见的惨状深受困扰。他自愿加入了2012年奥运会医疗小组。从参加的首个任务开始,他便感受到了奥运会的魔力:“忧虑消失了,对我来说,今天的伦敦再也不是7?7事件中的伦敦了。那天上午,我目睹的状况惨绝人寰,而现在,我看到了人间至美。”他的话总结了伦敦奥运会是怎样影响了我们大多数人。奥运选手的竞技水准令我们惊叹,但7万名志愿者的努力才是这次盛会中最杰出的部分,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奥运会才会如此高效和精彩。 3. 志愿者中有男有女,他们可能并不富裕,也非条件优越、天赋异禀,亦非处于某种弱势,确实没有异于常人之处。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奉献精神,不为自我,而要为他人创造快乐福祉。志愿者们所呈现的精神,是全人类最重要、最珍贵的品格之一。珍惜、保持、光大这种精神应该作为奥运会的遗产传承下去。的确,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的保持与发扬,奥运会精神遗产传承一说就无从谈起。

4. 志愿精神对实现英国的美好未来至关重要。大卫?卡梅伦提出的“大社会”观念虽未必引起公众共鸣,但本质上传递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我们不能也不应期待政府官员为我们包办一切。政府没有也不应该拥有资源事事介入,包办一切;我们应能团结一致,作出奉献。 5. 当然,英国人民在团结奉献方面已规模显著。在全国各地,人们成立了各种团体:有的组织帮助儿童安全上学,有的辅导儿童提高读写技能,有的引导人们参与运动,还有的帮助减轻老人生活中的寂寞。 6. 我们相信,凡此种种志愿精神,都将在奥运会志愿者的榜样下发扬光大,是他们过去两周的卓越工作成就了伦敦奥运会。但关键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推动这种志愿文化蓬勃发展并使其历久不衰呢?与美国等一些国家相比,英国的志愿文化传统相对薄弱。在美国,公共图书馆维护,有时甚至人行道和街道清洁等工作都是由志愿者完成的。 7. 在英国,尽管已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效且极具价值的志愿活动,但很多时候,人们仍习惯认为普通公民并没有义务承担这些工作。究其原因,部分是因为历届政府对那些想为社区做点事的人设置了不少障碍。 8. 上届工党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可能导致人们不愿再投入时间精力开展任何志愿活动。其中最繁杂的要数犯罪记录局的审查规定,任何可能涉及儿童活动的相关人员都需接受审查。这个规定本意是好的,结果却很荒唐:在教堂里摆花的妇女,甚至带自己孩子参加幼童军和童子军活动的父母都要接受

新视野大学英语四课文1-7单元翻译

艺术家追求成名,如同狗自逐其尾,一旦追到手,除了继续追逐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成功之残酷正在于它常常让那些追逐成功者自寻毁灭。 对一名正努力追求成功并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其亲朋常常会建议“正经的饭碗不能丢!”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追求出人头地,最乐观地说也困难重重,许多人到最后即使不是穷困潦倒,也是几近精神崩溃。 尽管如此,希望赢得追星族追捧和同行赞扬之类的不太纯洁的动机却在激励着他们向前。 享受成功的无上光荣,这种诱惑不是能轻易抵挡的。 成名者之所以成名,大多是因为发挥了自己在歌唱、舞蹈、绘画或写作等方面的特长,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了能迅速走红,代理人会极力吹捧他们这种风格。他们青云直上的过程让人看不清楚。 他们究竟是怎么成功的,大多数人也都说不上来。 尽管如此,艺术家仍然不能闲下来。 若表演者、画家或作家感到无聊,他们的作品就难以继续保持以前的吸引力,也就难以保持公众的注意力。 公众的热情消磨以后,就会去追捧下一个走红的人。 有些艺术家为了不落伍,会对他们的写作、跳舞或唱歌的风格稍加变动,但这将

冒极大的失宠的危险。 公众对于他们藉以成名的艺术风格以外的任何形式都将不屑一顾。 知名作家的文风一眼就能看出来,如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情节安排、罗伯特·弗罗斯特或T.S.艾略特的诗歌等。 同样,像莫奈、雷诺阿、达利这样的画家,希区柯克、费里尼、斯皮尔伯格、陈凯歌或张艺谋这样的电影制作人也是如此。 他们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与别人不同的艺术形式上的重大变革,这让他们名利双收, 但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失去了用其他风格或形式表现自我的自由。 名气这盏聚光灯可比热带丛林还要炙热。骗局很快会被揭穿,过多的关注带来的压力会让大多数人难以承受。 它让你失去自我。你必须是公众认可的那个你,而不是真实的你或是可能的你。艺人,就像政客一样,必须常常说些违心或连自己都不完全相信的话来取悦听众。 一滴名气之水有可能玷污人的心灵这一整口井,因此一个艺术家若能保持真我,会格外让人惊叹。 你可能答不上来哪些人没有妥协,却仍然在这场名利的游戏中获胜。 一个例子就是爱尔兰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他在社交行为和性行为方面以我行我素而闻名于世。虽然他的行为遭到公众的反对,却依然故我,他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unit7课文翻译

UNIT7 TESTA 当诚实消失时 1 “有真正诚实的人吗?”我们的报纸版面和电视新闻充斥着不计其数的有关欺骗、说谎和诈骗的报道,诚实似乎已经成为正在迅速消失的价值观。而且这些报道表明,全球范围内腐败和不诚实现象蔓延范围之广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的安康。这些报道中包括诸如此类的故事:学生因考试前贩卖大学期末考题而面临犯罪指控;一名学生因提交买来的、还夹着收据的学期论文而被勒令退学;一名职员用公司的邮资机来邮寄自己的圣诞贺卡,他在寄了一张贺卡给公司的财务主管后被发现!我们都读过或听过类似的事情,更别说社会各层面存在的种种不诚实行为,如偷窃东西的顾和索取贿赂的政客。去年一年,一家大型连锁酒店的大量毛巾被游客偷走,酒店因此花费了300万美元来添置新毛巾。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世界范围内有关学生不诚实行为的报道越来越多。 2 不过这些报道确实是真实的还是言过其实了呢?我们该不该因这些关于行为准则和道德水准下降的报道而感到不安呢?人们认定现在学生中的不诚实现象比20年、50年或100年前更为广泛。如果是这样,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情况确实属实,那就令人十分担心了,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领袖!也许现在学生骗人的欲望并不比从前大。然而,由于大学学位至关重要,这可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使他们在学术上造假。毫无疑问,现代科技使人更容易获得造假的方法和机会。写学期论文这一艰巨的任务即便不是最可怕的作业,也一直是导致学生神经紧张和沮丧的原因之一。但是现在,网络唾手可得,点击几下鼠标就能找到非法的资源。 3 现在的学生如果想要伪造学期论文的话不必在网上浏览太长时间。他们只需要找到合适的网址,然后购买或订购网上论文,或者甚至免费下载论文。一个网络服务站提供“质量最高、价格最低的论文”,每页只需5.95 美元。忙碌的、注重节约成本的学生还会找到其他出售“低价”论文的网站,这些网站向顾客许诺“你会既开心又成功。”有些人担心,曾经被奉为最棒的学习工具的互联网会成为作弊者最得力的帮手。 4 为解决作弊泛滥的问题,世界各地的大学现在都在使用反抄袭软件,并且针对作弊和抄袭行为有严厉的惩罚政策。如果学生被抓到以任何方式抄袭或作弊,他们就会立刻被勒令退学。一些大学的教师不再只是谈论日益增多的学生作弊行为,他们决定采取行动。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发起一项运动,努力消除一种作弊行为。当409名学生排队离开“心理学入门”考试的考场时,他们发现除了一个出口以外,其他所有的考场出口都被堵上了。考官们要求学生出示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如果他们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身份证件,他们就可以离开。如果他们把证件落在家里了,考官们就会当面质问他们,并拍下他们的照片。这项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揭露那些雇来的作弊者,即替其他学生考试的学生。这所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个新举措拍手称快。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课文翻译[1]2

薇第一单元好好生活 螈马蒂的故事 袅你好。我叫马蒂.菲尔丁。我想你可能会说我是“百万人中才有一个”的那种人。换句话说,世界上像我 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你瞧,我的肌肉有毛病,使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所以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快跑或快步爬楼梯。 再说,有时候我还会笨手笨脚、不小心摔掉东西,或磕碰到家具上。不幸的是,大夫们不知道如何治好我的病, 但是我很开朗乐观,学会了适应身体的残疾。我的座右铭是:活一天算一天。 薂十岁以前,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我常常爬树、游泳、踢足球。说实在的,我过去常常梦想我会成为职业球员, 代表我们的国家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后来,我的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虚弱,以至于只能坐在体育场的长凳上欣赏 足球了。最后我到医院去做了检查,几乎住了三个月的医院。我想我至少做过十亿次检查了,包括有一次检查, 他们从我的腿部切下一小块儿肌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使做过了所有这些检查,也没有人能够确诊这个病。 因此,很难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艿问题是我看上去跟平常人一样。因此,当我跑了很短的一段路之后,我就会喘不过气来,或者爬楼梯才爬到一 半就得停下来休息。因此,上小学时有的孩子见了我这种情况就会笑话我。有时候我的身体太虚弱,上不了学, 因此落了许多功课。每次缺课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比别人落后了。 薆我在中学时期的生活 (比在小学时 )要轻松多了,因为我的同学开始接受了我的状况。还有些同学看不到我的内心 世界,但是我并不生气,只是不去理会他们罢了。总而言之,我生活得挺好。我很高兴我能做许多事情,比 如写作和电脑编程。我有雄心壮志,长大后我要在开发电脑软件的公司里工作。去年我发明了一个电脑足球游戏, 有一家大公司已经决定从我这儿买走。我的生活很充实,没有时间闲坐着顾影自怜。除了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和 足球比赛,我还花很多时间和我的宠物在一起。我有两只兔子、一只鹦鹉、一缸金鱼和一只乌龟。我得花大 量时间来照顾这些宠物,但我觉得很值。此外,我还有好多功课,特别是在病了一段时间之后。 羅在许多方面,我身体的残疾倒使我心理上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我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但这是值得的。假如我有机会跟健康孩子讲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身体残疾并不意味着生活不美满。因此, 不要感到残疾人可怜,或者取笑他们,也别不理睬他们。要接受他们,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能像你一样过得丰 富多彩、充实美满。 羂谢谢你们读我的故事。.马蒂 螇 莅 肅致建筑师的一封信桑达斯女士 聿爱丽斯。梅杰 葿总建筑师剑桥街64号

2014年新版九年级上册英语Unit7课文+翻译

UNIT 7 Section A 1b Listen and CIRCLE T for true or F for false. Anna: Mom, can I go to the shopping center with John? He just got his driver ' s license. Mom: No way! I don 'tthink sixteen -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They aren 'sterious enough. I m 'worried about your safety. Anna: But Gaby ' s getting her ears pierced at the shopping center and I want to watch. Mom: Sixteen-year- olds shouldn ' t be allowed to get their ears pierced either. They ' re too youn Anna: I agree, but it ' s fun to wa t achke. CthaenbIus then? Mom: Well, OK. Anna: Great! I want to buy a new skirt, too. Mom: What kind of skirt? Maybe I should go with you. Anna: Aww, Mom. I ' mnot a child. I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Mom: Well, I just want to make sure you get something nice. 听录音,正确的圈T,错误的圈F。 安娜:妈妈,我能和约翰去购物中心吗?他刚刚取得驾照。 妈妈:没门儿!我认为不应该允许16 岁的青少年开车。他们不够谨慎。我担心你的安全。安娜:但是加比正在购物中心打耳洞,我想去看看。 妈妈:16 岁的青少年也不应该被允许打耳洞,他们太年轻了。安娜:我赞同,但观看一下挺有趣的。那么我可以乘公共汽车吗?妈妈:哦,好的。 安娜:太棒了!我也想买一条新裙子。 妈妈:什么样的裙子?或许我应该和你一起去。安娜:啊,妈妈,我不是一个孩子了。我认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选择他们自己的衣服。妈妈:嗯,我只是想确保你能买到好的东西。 2a What does Molly think of Kathy ' s statements? Listen and CIRCLE A for Agree, D for Disagree or DK for Doesn ' t Know. Kathy: Hi, Molly. Where ' s your brother Larry? I thought he was joining us. Molly: Hi, Kathy. I ' m sorry. Larry can ' t join us after all. He is working l ate tonight. Kathy: Oh, Larry ' s working late again? Molly: Yeah, he is. Kathy: I see …Ireally don'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work at night. Young people need to sleep. Molly: Oh, I disagree with you. Teenage boys never get tired. Kathy: Well, maybe. But Larry shouldn ' t work every night. Molly: That ' s true. He needs time to do homework. Kathy: And you know, Molly … he should really cut his hair. Molly: Oh, I don ' t knoywo.uDthoink it ' s too long? Kathy: Yes, I do. It doesn ' t look clean. And I think he should stop wearing that silly earring. Molly: Hmm … I disagree. I kind of like it. It looks cool! Kathy: You know another thing that worries me? Larry doesn ' t ysefreiemndtos.have man Molly: Yeah, I know. I think he shouldn ' t work on weekends. Kathy: That ' s right. He needs to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莫莉认为凯茜的陈述怎么样?听录音,同意圈A,不同意圈D,不知道圈DK。 凯茜:嗨,莫莉,你的弟弟拉里在哪儿?我以为他会加入我们。莫莉:嗨,凯茜,对不起,拉里终究不能加入我们。他今晚会工作到很晚。

综合英语教程4 第7单元Time to Stop Excuses for Lateness 课文答案、翻译等 很全面

Unit7 Time to Stop Excuses for Lateness P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tivities 1 Brainstorming Expressions of disciplinary matters at the workplace: Expressions of types of employment: Expressions of recruiting/firing: Expressions of positions/job titles: 2 Listening Listening script I'm a policeman in New York City and my name is John Davy. Ever since I was a young boy I’ve always wanted to be a cop .I thought it would be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If I wasn't a cop, I don't think I could be anything else. Of course they tell me I'm a good cop. My superiors say I'm conscientious, that I have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and a great respect for the law. To be honest with you, my conscience would bother me if I didn't give 100% and if I didn't try to live up to my ideals. My friends tell me I'm too idealistic, too nice and, as the saying goes, nice guys finish last , but my job is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I try to do my best. I work with the police department's emergency service patrol in a largely black neighborhood in Brooklyn, New York. It's a rough and dangerous neighborhood, very rough. I admit it hasn't been easy. Since being assigned to the neighborhood, I've been shot, spit at, and hit with bottles, rocks, sticks, and Molotov Cocktails . Yes, it's not easy being a cop in New York City , but I've been awarded citations for my courage and for my quick thinking and performance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Oh, I could tell you many exciting stories. Once, we set up a net for a potential jumper. A young man was on a ledge 23 stories up from the street. His girlfriend had left him and now he was threatening to jump. We got his girlfriend, his close friend, a priest, his mother to try and talk him out of jumping, but nothing worked. He was going to jump. Then I started to talk to him. I talked as long as I could — until I got too close to him. Then he shouted out, "Stop right where you are or I'll jump." I backed away. An hour later, with a belt tied around me, with a line my partner held, I jumped from the ledge and came up right in front of the young man and trapped him. I felt what they call "job satisfaction". A life has been saved and that's important to me. To me that's success - to do your job and to do it well. No holding back , especially when it means saving a human life. Some people in the neighborhood think cops are the bad guys. They just don't like us. Yeah, we have some bad cops in the department who don't always obey the rules and who sometimes use too much force and injure people. But you know, when someone has been hit by a car and you walk into the crowd standing around dumbfounded and you take charge, telling this person to get a blanket, this one to get some water, and you comfort the injured person; that looks good in front of the cro wd. They say, "There’re some good cops here." Boy, does that make me feel good. I feel like I'm doing my job . I feel like I'm helping people. Anyway, it's my duty as a cop. Recently, I was again cited for outstanding service and this time was promoted to sergeant. As they say, I'm a good cop, and good guys don't always finish last. 1. What makes John a good policeman? John likes his job as a cop. He feels it's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He is conscientious, has 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and respects the law. John exerts himself to the utmost and tries to live up to his ideals. 2. Has John’s job as a policeman been easy and saf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