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学术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8.81 KB
- 文档页数:5
《解析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篇一一、引言在传统医学的浩瀚海洋中,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如何有效地传承这些经验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名老中医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理论研究中的常见问题1. 传承断层由于现代医疗体系与中医传统的融合问题,导致许多名老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
一些年轻的中医医生往往只关注西医理论和现代医疗技术,忽视了传统中医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2. 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尽管许多医院和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推动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但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仍有待加强。
对于名老中医的医案、理论和经验缺乏系统的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实践与理论脱节一些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只关注疾病治疗本身,而忽视了相关理论和思想的深度研究,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
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实施中的解决方案1. 加强传承教育应加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师承制度等方式,让年轻的中医医生能够系统学习名老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同时,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2. 深化理论研究对于名老中医的医案、理论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包括医学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等。
同时,应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
3. 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中医理论融入到治疗过程中。
同时,医院和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黄永生“先天伏寒”理论与伏寒方应用标签:名医经验;黄永生;伏寒方;先天伏寒;温阳益气黄永生教授为本院终身教授、国家级名医、博士生导师。
黄老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在提出“先天伏寒”病因学说的基础上,确立了伏寒方理论,并以此治疗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兹介绍如下。
1 “先天伏寒”理论的提出黄老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存在顽固性手凉或足凉症状,并有非常相似的规律性,即女性从14岁左右月经来潮即出现手足凉、痛经,男性从16岁左右即出现手足凉、少腹疼痛或遗尿,至35岁(女)或40岁(男)前,出现易疲乏、善太息、口干、心烦,或兼见怕冷、恶冷食喜热饮、胃痛或胀、腰膝酸软、气短、背痛等症,舌质淡或隐青、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沉弦或细弱。
至49岁(女)或64岁(男)后则出现各种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
这些规律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论述的生、长、壮、老、已过程中女子以“七”为基数,男子以“八”为基数的规律性变化时间节律相吻合。
据此,黄老结合动态时空变化,基于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伏邪理论,提出了“男女媾精,阳气不足,寒伏于内”的病因假说,因先天俱来的寒伏于虚处,故称之为“先天伏寒”,即“先天伏寒”病因学说。
认为此类患者以“先天伏寒”为其共同的病因所在,证候特征为气(阳)虚气滞、寒热错杂。
2 伏寒方药物组成及方解伏寒方由仙茅15 g、淫羊藿30 g、巴戟天15 g、黄芪30 g、白术15 g、当归15 g、清半夏15 g、砂仁15 g、知母15 g、黄柏15 g、枳壳15 g、青皮15 g组成,功效为温阳益气、辛开苦降、疏肝理气、调整阴阳,适于气(阳)虚气滞、寒热错杂证。
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补养脾肾之阳,以祛除伏寒之邪;黄芪、白术补益中气、益气健脾,并协助君药以补益脾肾;当归补血通络,与黄芪相配伍,可使气血得以生化;清半夏味辛,醒脾开胃、辛温发散、健脾燥湿,主开主降,可升降气机,具有辛开之效;砂仁理气温中,助清半夏以疏泄气机、醒脾开胃,又可纳气归肾,合黄柏、甘草有“封髓丹”之意,使气虚得补、气滞得疏、气道通畅;黄柏、知母苦寒而降,既可清瘀滞之热,又可以引阳归阴,为反佐之法,二药甘苦合化,经盐炒可入肾经,在降火的同时又可滋阴,虽苦燥但不伤阴,具有苦降之效,使壮火归位,恢复少火生气之功;枳壳理气而不伤气,合青皮理气行滞而止痛。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摘要:关键词:1.背景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
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
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
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
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老中医经验的传承阐述高尚的医德与严谨的治学高尚的医德与严谨的治学是名老中医成长的必备条件,是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的最高境界。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纵观历代名医的成才轨迹,无不是在普救众生的高尚情怀中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无不是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治学方法指引下成长发展的。
因此,只有继承其高尚的医德与严谨的治学,才能从根本上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核心与灵魂。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方法名老中医创新的学术思想是经过理论学习—临床实践—总结升华的反复过程而逐步形成的,最终着书立说而广传于众。
因此,名老中医论述、论着是其学术思想的文字载体,全面研读其论述、论着能够掌握其学术思想的渊源,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其学术思想。
在研读之前,先由名老中医指定相关的书目并制定读书计划,做好读书笔记与心得,为接下来的学术访谈奠定基础。
学术访谈属于定性研究的方法,是挖掘剖析人物主观世界,认识人物思维模式,了解人物对客观事物看法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学术访谈,学生可准确地把握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理论渊源、思维模式。
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话题与导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访谈,陈述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名老中医交流对其学术思想的理解,并请名老中医予以指点,找到差别之处。
如此反复地进行交流访谈,便可更加准确深入地掌握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学术经验推广会是由名老中医本人和(或)其经验传承人将其学术思想传之于众的一种方法。
高度结构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具备动态、全面、规范采集临床信息的特点,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实现结构化录入或非结构化录入,也可选择自动结构化,对文本中的症状等内容自动识别,加入到结构化信息中,能够充分保留中医临床的个体化特征,为数据的分析挖掘奠定了基础。
在通过系统使用的规范化培训后,便可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并记录其全面的诊疗信息。
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当信息采集完成后,便需要对信息进行挖掘,可通过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168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9月 A 第 7 卷第 25期Sept. A 2019 V ol. 7 No. 25黄永生教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验案举隅赵萍萍1,赵 娣1,王 特1,黄永生2*(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加速出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造成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副作用较大,患者对长期服用心存担忧。
黄永生教授认为AS的形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饮食伤饱、外感寒热、情志内伤等因素使人体正虚邪恋而最终成痰、成瘀、成虚,故而发为本病,导师在临床上认为此类疾病多见于痰淤并存,故在治疗上以痰瘀论治来指导遣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痰瘀互结【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168.01黄永生,全国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师带徒指导教师,擅治治疗冠心病及支架搭桥术后诸症,心律失常,心肌炎,顽固性心衰及内科疑难杂症及、外、妇、皮肤、五官科等疾病。
笔者在跟师出诊中,见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有其独特用药经验,故整理医案如下,以飧同道。
典型医案安某,男,49岁,就诊日期2018年3月20日。
主诉:胸闷痛伴心慌2年余,近期加重。
现症:近日自觉胸部憋闷疼痛,后背稍痛,心慌,乏力,口干苦,手足心热,时盗汗,腰酸,头晕,后头痛,耳鸣,纳可,眠差,大便黏,小便黄,舌尖红,体淡青紫瘀暗,边有齿痕,苔黄厚浊腻,脉弦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经验。
这些专家可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学术传承。
学术传承是指将一门学科、一项技艺或者一种知识体系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传承理论知识,也要传承实践经验。
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们的学术传承经验,正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那么,这些专家们是如何进行学术传承的呢?其实,他们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三个字”:学、教、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字。
1. 学首先是“学”。
这里的“学”,可不是指上学的意思哦。
而是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所以,他们会把每一次看病的机会都当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2. 教其次是“教”。
这里的“教”,也不是指上课的意思哦。
而是指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后人。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们非常重视学术传承,他们认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是宝贵的财富,应该让更多的人受益。
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书,写成论文,甚至举办讲座,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后人提高医术水平,还能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3. 做最后是“做”。
这里的“做”,就是要亲自动手去实践。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们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他们不仅会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还会亲自去实践。
他们会带着学生去看病人,让他们亲眼看到医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治疗病人的。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亲身体验到医生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
通过这三个字——学、教、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们成功地完成了学术传承的任务。
中医肿瘤学名师临床经验传承模式探讨刘展华;吴结妍【摘要】名师经验的传承,重在传道授业与继承发扬[1]:一方面是老师总结个人经验、心得体会,撇开门第之别,把职业生涯里的所得所获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弟子;另一方面,则是弟子如实而批判地继承老师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使之发扬光大.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古老又年轻,尽管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和记述源远流长,先人治癌经验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医籍里,但现代中医肿瘤学的专科教育起步甚晚,故中医肿瘤名师的临床经验代代相传是中医肿瘤学的生命力所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7【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中医肿瘤学;名医经验;中医传承;周岱翰;虚劳【作者】刘展华;吴结妍【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名老中医具备精深的医学造诣、娴熟的临床技巧,他们是中医学理论发展和创新的领导者,也是当代中医药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开展,是中医名师的经验得到传承的一个有效载体[2]。
虽然国家已开始重视中医肿瘤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传承,但至于传承的模式尚无定论。
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式继承与发展他们的临证经验,笔者结合自身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的经验,思考和探讨中医肿瘤学名师经验传承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中医肿瘤的学术渊源起于殷商,《内经》载有“肠蕈”“伏梁”“石瘕”“积聚”“噎嗝”等病证及其病机。
《诸病源候论》对肿瘤疾病的病因、证候有详细的论述。
随后,明代的外科专著,如《外科启玄》《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详尽记述了各类癌肿的辨证论治,立法方药,外科治疗手段。
中医肿瘤学的辨证施治规范起源于《伤寒杂病论》[3],该书缜密的理法方药思维,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肿瘤治疗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6卷第22期·总第294期2018年11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眠,烦躁不安者,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尹教授经常重用酸枣仁、柏子仁,配合夜交藤、合欢花、茯神、琥珀粉等据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快速改善睡眠。
琥珀粉每晚3g ,睡前1小时温水冲服。
其它药物常用剂量为30g ,水煎服。
酸枣仁、柏子仁不仅能养心安神以治本,更能镇静催眠以治标,失眠无论病程久暂、虚实寒热,用之皆有效。
酸枣仁属《本经》上品,有“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记载。
《金匮要略》酸枣仁汤中酸枣仁用量为两升,折合现代度量衡约为400mL ,180g [5]。
量效关系十分明显,临床用至45~60g 时大多数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均可见效,长期应用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肝木心火,五行相生,肝病日久,母病传子,极易出现心肝血虚、心神失养,因此,选用酸枣仁、柏子仁与病机甚合。
睡眠迅速好转,可缓解症状,增强患者服药的信心,待睡眠暂时好转后,还是要“治病求本”,治法和方药应着重突出健脾补肾、养血柔肝,令肝血充沛,疏泄有度,心神得养,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失眠。
虚火扰动,多梦纷纭者,可选用地骨皮、青蒿、牡丹皮、白蒺藜等。
综上所述,伴发于慢性肝病过程中的失眠,既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虚血少等本虚的反映,又必然受到气滞、湿热、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影响,治疗用药时不得不时刻顾及肝病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大。
尹教授的辨证用药经验对本病的治疗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裨益良多,临证之时,应本着上述原则,仔细辨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谨慎用药,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参考文献[1]尹常健.学术求真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8.[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0.[3]黄元御.素灵微蕴[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4]张景岳.景岳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37.[5]柯雪帆,赵章忠,张玉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36.(本文编辑:李海燕本文校对:王伟芹收稿日期:2018⁃06⁃21)据2004年房颤流行病学统计中国人房颤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的增加房颤患病率也随之升高,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房颤的概率已经升高至7.5%[1]。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经验。
这些专家可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可不是一般的丰富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学术传承。
学术传承就是把前人的学问、技艺、经验传给后人,让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那么,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是怎么做到的呢?1.1 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听讲座,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还会读很多书,研究很多资料,以便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的知识。
1.2 注重实践,勇于创新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注重实践,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药的技艺。
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医院看病,给病人开药方。
他们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试药,看看药的效果如何。
他们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会勇于创新,尝试用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1.3 传承精神,培养后继者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重视传承精神,他们知道只有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才能让中医药事业得以延续。
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看病、开药方。
他们还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尝试新的方法。
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专家。
2.1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们知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总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他们还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让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2.2 尊重传统,创新发展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尊重中医药的传统,他们知道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但是,他们也知道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所以,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这样,他们才能让中医药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3.1 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湿疹验案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因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西医主要治疗方式多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及口服抗组胺剂药物等。
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标签:慢性湿疹;名医经验;黄永生Professor Huang Yongsheng’s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of Chronic EczemaJia Yun-luo1,Li Zheng1(1.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2.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黄永生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国家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
黄永生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慢性湿疹中遵循“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治疗原则,运用四物汤加减养血润燥,辅以祛风止痒药治疗慢性湿疹每获良效,现将典型医案分享如下。
1 医案一李某,男,38岁,就诊日期:2016年11月1日。
主诉:双下肢丘疹瘙痒10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红色丘疹,瘙痒,红肿伴渗出,反复发作,每于季节更替加重。
1个月前,上症加重,皮肤瘙痒剧烈伴局部皮肤增厚,抓伤后有渗出。
易怒,微怕凉,偶耳鸣,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可,舌尖红,体青紫瘀暗,苔薄,脉弦细。
既往史:乙肝10年(小三阳);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
中医诊断:湿毒疮,血虚风燥证。
黄永生教授应用“先天伏寒”病因理论治疗冠心病学术思想解析田宇丹;张敏【摘要】黄永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师带徒名老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在临床上擅长治疗冠心病,创新性地提出“先天伏寒”发病学说,并在长期临床基础上,创立温阳益气,辛开苦降,调整阴阳的伏寒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临床,受益匪浅,现仅将其治疗冠心痛的经验初步总结如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2【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黄永生;冠心痛;先天伏寒;胸痹;名医经验;学术思想【作者】田宇丹;张敏【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获得系列进展,在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长期预后等方面,显示有一定优势。
其中以陈可冀院士倡导活血化瘀法,张伯礼院士倡导益气化瘀法,吴以岭院士倡导“络以通为用”治法,还有戴瑞鸿教授倡导芳香温通治法为代表,成为目前中医临床普遍采用的治疗冠心病方法,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有效的中药制剂和有效方药,如冠心II号、芪参益气滴丸、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
伏者,匿藏也。
《瘟疫论》云:“凡邪所客,有行邪,有伏邪,……”又云:“先伏而后行”。
所谓伏邪,指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的病邪(《中医大辞典》)[2]。
已故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根据《灵枢·天年》里的论述:“母为基,父为楯”的道理,在《伏邪探微》[3]中阐述了“伏邪即隐藏于人体之虚处”,明确伏邪匿藏的道理;导师黄永生教授据此提出“男女媾精,阳气不足,寒伏于内”的病因假说,也就是先天伏寒理论假说的核心思想。
先天伏寒病因特征,患者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性和病史特点,女性患者从月经来潮即14岁左右可有痛经,足凉或手足凉表现,男性患者从二八即16岁左右出现足凉或手足凉,可有少腹部阵发性疼痛或遗尿表现。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徐春波;白桦;顾晓静;陶有青;包文虎;李文杰【摘要】以传承名医经验、发展中医学术、创新中医理论为目的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通过研究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的传承方法,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采集与传承应用的国家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传承与应用的方法问题,将进一步提升传承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To inherit clinical experience , develop academic medicine , inno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for the purpose of the "Passing on and Inheriting Academic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of TCM "in the national "Tenth Five"research program,"Eleventh Five-Year"plan to support, which has been made fruitful results ."Twelve Five"period, by studying the famous doctor of TCM dialectical method unique , specialty therapeutic principle ,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 methods , developed Famous Doctor of TCM academic experience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service platform , focused on solving Inheritance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 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 of herit-age, and promote academ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3页(P1036-1038)【关键词】名老中医;传承方法;应用研究【作者】徐春波;白桦;顾晓静;陶有青;包文虎;李文杰【作者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正文语种】中文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
17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7月 B 第 7 卷第 20期Jul B 2019 V ol. 7 No. 20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医案举隅--房性期前收缩赵 娣1,赵萍萍1,王 特1,黄永生2*(1.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心律失常(arrhythmia )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多种心脏或者非心脏疾病的死因[1]。
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型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人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是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
中医将心律失常归于“心悸”、“怔忡”范畴,随着对其认识的逐步深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黄永生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善治疗心脏内科疾病。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两年,亲历黄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数百人,每获奇效。
现分享验案如下。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黄永生;医案【中图分类号】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171.02患者郑某,男,71岁。
2018年9月5日就诊。
主诉:胸闷,气短近2年。
现兼症:心悸,手足心热,乏力,时腰痛,耳鸣耳聋,自汗,纳呆,眠差,大便可,小便频急(2-3次/晚),舌边尖红,体青紫瘀暗,边有齿痕,苔薄浊,脉沉弦细结代。
查体: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不正常心电图。
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挟瘀证。
西医诊断:心律不齐(频发房早)。
当用养阴益气,活血化瘀,安神止悸之法。
方用稳心一号加减。
处方:熟地黄30 g ,山药30 g ,山茱萸30 g ,枸杞子30 g ,茯苓15 g ,枳壳10 g ,黄芪30 g ,砂仁(后下)10 g ,清半夏5 g ,丹参30,降香(后下)10 g ,川芎10 g ,石韦15 g ,炒枣仁30 g ,夜交藤30 g ,防风10 g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黄永生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经验拾萃
靳宏光;宋晶;黄永生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4(6)34
【摘要】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影响生活与工作。
黄永生教授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66-67)
【关键词】室性早搏;名医经验;黄永生
【作者】靳宏光;宋晶;黄永生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拾萃 [J], 李新梅;任毅
2.黄明志教授治疗婴幼儿腹泻经验拾萃 [J], 都修波;黄甡
3.黄德铨教授厚肠以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拾萃 [J], 李昊
4.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论治膝骨关节炎的辨证与用药经验拾萃 [J], 张富城; 马勇; 郭杨; 黄桂成
5.黄永生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经验撷英 [J], 魏岩;靳宏光;牟宗毅;黄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老生常谈但又充满魅力的话题——中医的传承。
说到传承,你可能会想到那些满头白发、穿着白大褂的老专家们,他们就像是中医界的活字典,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智慧和经验。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中医大师们,其实背后也有一套自己的“秘诀”哦!#### 1. 师徒如父子在中医的世界里,师傅就像父亲一样,传授知识就像传递火炬。
徒弟们不仅要学习医术,还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个徒弟特别聪明,但师傅总是批评他不够谦虚。
徒弟心里不服气:“我聪明得很,干嘛要学你们这种迂腐的东西?”师傅听了,笑着摇头说:“聪明是好事,但谦虚能让你走得更远。
”徒弟这才恍然大悟,开始虚心学习。
#### 2. 经验之谈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四招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比如说,“望”就是观察病人的脸色、舌苔等,找到病根;“闻”就是闻病人的气味,判断病情;“问”就是问病史,了解病情发展;“切”就是摸脉象,看气血是否平衡。
这四招结合起来,就能为病人把脉开方。
#### 3. 生活的智慧中医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比如,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有些食物不仅能治病,还能养生。
比如,绿豆汤能清热解毒,莲子粥能养心安神。
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疗方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4. 传承的力量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中医很古老,但老一辈的人却视之为珍宝。
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去实践,只为将这份宝贵的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就像那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一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
#### 5. 与时俱进虽然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它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比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或者与西医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这样既能保留中医的传统精髓,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 6. 结语中医的传承之路虽然坎坷,但正是这些坎坷铸就了中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