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导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主办的学术经验交流会。
这次会议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在这次学术经验交流会上,专家们不仅对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了深入讨论,还分享了他们对中医药传承的个人观点与思考。
以下是我根据会议内容整理的学术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带领读者一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价值。
【正文】1. 会议开场,主持人介绍了本次交流会的目的和意义,并向与会专家和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
介绍过程中,主持人多次强调传承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观: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以世代相承的智慧和科技手段相融合,努力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
这一点对于我们正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发扬传统中医药精神,我们才能在发展中保留和传承传统中医药的真谛。
2. 专家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其中,不少专家强调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更多依赖于临床经验和技艺的传承,而非简单机械应用科学方法。
这也引发了与会者的讨论,对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3. 专家们就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专家对于中医药疗效的探讨。
他们指出,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治愈的神奇效果,但这一效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中医药的研究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察和验证,以使其能够被广大人群所接受。
4. 专家们还就临床医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探讨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一致认为,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和思维方式。
然而,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在部分领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和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
5. 专家们针对传承工作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上海名老中医金建华,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中医理论功底的专家。
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有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金建华医生在中医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注重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在理论方面的深厚功底,金建华医生在临床实践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肝病、肾病、脾胃病、风湿病等。
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注重个体化治疗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金建华医生在医德方面也备受称赞。
他对待患者认真负责,关心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他注重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金建华医生在学术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成就。
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
他还在中医教学方面做出了贡献,为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做出了努力。
总之,金建华医生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中医理论功底的专家,他在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他的医德高尚,对待患者认真负责,关心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可以前往金建华医生的门诊进行咨询,相信他会给您提供专业的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
在中医领域中,金建华医生还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他认为中医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应该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他认为传统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金建华医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专家,他在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可以前往金建华医生的门诊进行咨询和治疗。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王翘楚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2007BAI10B01-027)王翘楚教授成才之路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医医院许红王翘楚教授成才之路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医医院许红整理一、医事春秋王翘楚,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终身教授、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振兴中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顾问,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首届专家顾问团顾问,上海市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和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的创始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1995年获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称号。
1996年、2002年为全国第二、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500名指导老师之一。
现为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60余年,建树颇丰,其首创的复方红藤煎剂治疗阑尾脓肿、阑尾炎,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
现已耄耋之年的他仍精神攫硕,思维敏捷,活跃在中医临床一线。
二、经历丰富,饮誉杏林王翘楚,江苏省海安人,1927年2月出生。
1944年2月师承江苏南通名医陈树森,1947年开业中医师,1948年获国民政府中央考试院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
1949年迁居上海,悬壶番禺路,旋踵间声誉鹊起,业务十分繁忙。
从姜春华游,学术上颇为志同道合。
第一阶段(1954—1958年)1952年王翘楚教授任上海市徐汇区第二联合诊所所长,1954年于上海市医学进修班(中学西)毕业。
1955年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院(徐汇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56年任该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院(徐汇医院)期间,王翘楚教授通过临床实践、总结筛选,首创采用复方红藤煎剂辨证论治加减治疗阑尾脓肿、阑尾炎共10例取得成功。
于1956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杂志》首篇发表,并编入上海市卫生局编的《中医研究工作汇编》。
在当时,一般西医对阑尾炎绝对手术治疗、阑尾脓肿手术治疗风险大,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单采用中医药能在10天左右使阑尾脓肿热退肿消,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正常,更可喜的是使用此方加减治疗三例急性、亚急性阑尾炎亦有效,后来该方在多本急腹症著作和《中医新编方剂学》中均被入编,从而得到推广、应用,至今不衰。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
主题: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经验交流会
时间:YYYY年MM月DD日
地点:XX中医药大学会议厅
会议纪要:
1. 会议开始,主持人向与会专家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交流会的目的和意义。
2. 第一位专家发言,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重点介绍了自己在特定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3. 第二位专家发言,分享了自己在方剂研究方面的经验,讲解了自己对于方剂的运用原则和特点,并举例说明了具体临床应用案例。
4. 第三位专家发言,重点介绍了自己在中药炮制和制剂研究方面的经验,分享了许多传统的炮制技术和独到的制剂方法。
5. 会议中还进行了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问和解答环节。
与会专家积极提问,分享了自己的疑惑和困惑,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解答和意见,形成了相互启发和互相学习的氛围。
6. 与会专家还对于传承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统经验的传承和创新。
7. 会议圆满结束,主持人总结了会议的内容和收获,并表达了对于今后交流活动的期望和祝愿。
以上为本次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经验交流会的会议纪要,供参会专家和相关人员参考。
上海市中医医院简介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前身为上海市立中医门诊部,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市级中医医疗机构。
其后因历史原因几易其名,1979年正式改名为上海市中医医院。
经过55年的发展壮大,上海市中医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近年来,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痒中医药传统特色,从中医确有独特疗效的单病种入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走出了一条凸显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发展道路。
目前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以国医大师裘沛然、颜德馨为代表的70余位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并且成立了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名老中医经验,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
医院通过完善制度、扶管并重、培养人才等举措,不断加大对专科的建设力度,取得一定成果。
现医院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1个(儿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3个(中医睡眠疾病专科、中医小儿哮喘专科、肿瘤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2个(中医睡眠疾病专科、小儿消化专科);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中医红斑狼疮特色专科、中医小儿厌食症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特色专科、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专科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申康”市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中医肿瘤特色专科)。
我院中医药科研工作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医院以迎世博为契机,推出“服务百分百,医患零距离”服务理念,被授予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多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面对未来,医院职工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院训,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创建名院、打造名科、培养名医,建设一所体现中医药特色、上海品牌的中医医院。
2023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一、背景说明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边缘化。
然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诊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对许多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独特的疗效。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提高中医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我们计划在2023年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
二、工作室目标1. 传承中医文化:通过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收集整理中医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方剂,传承中医药的精髓。
2. 提高中医在医学领域的地位: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某些病症的疗效,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中医在医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3. 推广中医药服务:通过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满足人们对中医的需求。
三、工作内容1. 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联系国内外知名的老中医,邀请他们参与工作室的建设,收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访谈、记录和整理,形成书籍和资料库。
2. 收集整理中医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方剂:搜集中医名著,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整理中药方剂,建立中医文化的数据库,供研究和参考之用。
3. 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设立科研小组,开展中医药研究,探索中医理论的科学基础,验证中医在某些病症的疗效。
建立临床实践基地,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选择有声望和学术造诣的名老中医,聚集优秀的中医人才,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
工作室具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设备,提供良好的病历记录和医疗保密制度,为中医医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5. 提供中医药服务:工作室将提供中医诊疗、中药调配和中医保健服务。
提供中医咨询服务,解答人们对中医的疑问和需求。
定期举办中医健康讲座和培训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
四、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1. 名老中医顾问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老中医担任顾问,提供指导和建议。
2. 科研小组:由博士和研究员组成,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
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上海市中医医院徐建谈失眠睡眠,隶属于“起居作息”的范畴。
睡眠就是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变化规律,调整睡眠方法,从而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
人的一生中有大约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因此,睡眠对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对人类有着非凡的意义。
睡眠学说中医学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睡眠,通过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
1. 阴阳学说自然界中存在着阴阳变化,人体也会跟着阴阳的消长而形成对应的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那么阴阳具体是指什么呢?简单说,白天就是阳,夜晚就是阴,而人体因此也会产生寤和寐的交替,寤即阳,寐即阴。
《灵枢·口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夜晚的时候阴气盛阳气衰,人应该休息睡觉,相反的,白天的时候人就应该出来活动。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告诫人们要符合规律,方能拥有健康。
2. 卫气运行学说卫气运行学说也是来源于阴阳学说,卫气运行学说认为卫气运行于阳经而醒觉,运行于阴经及五脏而发生睡眠。
《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白天卫气行于阳,人体阳气盛阴气衰,所以应该起床进行日常活动,夜晚为期行于阴,此时人体阴气盛阳气衰,所以应该静卧修养。
3. 神主学说睡眠的神主学说认为,一个人睡眠和醒觉,需要由神的活动来主宰。
这里的神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神,它只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六腑,人体的思维活动、精神意识都是由心神来主持的。
张景岳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也就是说睡眠是受心神的支配的,而神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它会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而产生变化。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方案根据《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XX 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5)》《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等精神,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加快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推进XX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XX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和推广工作。
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继承发XX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色,以认真学习研究、保护和传承XX市名老中医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心,提高中青年中医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技术人才为导向,在学习与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基础上促进中医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做实、做强XX中医临床特色优势。
通过建设,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明显优势和XX特点的中医临床特色优势学科群。
二、建设任务(一)学习、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学科的中医辨证水平与诊疗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疾病诊疗体系,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二)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以中医辨证思想为内涵的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通过名老中医传帮带,培养能够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专业素质较高的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三、团队要求(一)工作室人员组成1.工作室导师1名,成员5~7名(除中医人员外,西医临床专业背景人员和非医学背景人员根据需要均可参加),其中工作室负责人1名。
2.工作室人员要形成较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3.工作室成员须包含至少2名非本单位编制的院外人员(其中至少1名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扩XX老中医学术思想影响力,推动各级医院中医工作交流与发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公布新一批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正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公布新一批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开展新一批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沪卫中发〔2020〕16号),在各区积极组织、有关单位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及专家评审,确定19个项目纳入新一批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
现将建设项目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每个工作室建设总经费为20万元,市级财政依据专家评审结果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经费资助,其余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匹配。
希望各立项工作室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方案》《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工作室建设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支持工作室开展工作,确保建设经费匹配到位,切实做好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新一批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8月19日附件新一批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资助金额(万元)2020JCGZS-001周承扬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闸北中心医院102020JCGZS-002王兴娟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泰坤堂东馆中西医结合门诊部102020JCGZS-003周庆华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浦东新区人民医院102020JCGZS-004叶国传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杨浦区中医医院102020JCGZS-005沈烈钧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102020JCGZS-006梁林江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102020JCGZS-007杨耀忠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020JCGZS-008韩龙惠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群力中医门诊部52020JCGZS-009晋玉梅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奉贤区中医医院52020JCGZS-010王瑛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方塔中医医院52020JCGZS-011于秋深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52020JCGZS-012陈光钧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广德中医门诊部52020JCGZS-013唐新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天山中医医院52020JCGZS-014蔡浙毅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嘉定区中医医院02020JCGZS-015胡全林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02020JCGZS-016蔡伟青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2020JCGZS-017冯绍中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青浦区中医医院02020JCGZS-018杨建梅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徐汇区中心医院02020JCGZS-019冯继伟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公利医院0——结束——。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模版(一)背景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中医药领域的医疗机构。
工作室拥有一支由知名老中医组成的专家团队,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
目前,工作室面临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压力,亟需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提升工作室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目标设定1.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2. 扩大知名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患者。
3. 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增加收入渠道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室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措施1. 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水平。
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不断更新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
2. 完善服务流程:建立健全的患者就诊流程,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改善患者就诊经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预约挂号、就诊咨询、医疗指导等环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 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室的整体效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权责,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4. 提高宣传力度:制定全面的宣传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作室的优势和特色。
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健康资讯和中医保健知识,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度。
5. 开拓市场:寻找合作机构,扩大工作室的业务范围。
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中医保健和康复服务,增加工作室的收入来源。
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互相转诊,扩大患者群体。
6.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流程。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7. 提升服务质量: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体系,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处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服务质量。
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情况及成果咱们说到名老中医的工作室,这可不是普通的地方。
你要知道,那可是真正的“宝地”。
每一位名老中医,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岁月打磨出来的,他们不仅有一手好医术,更有一颗对病人、对中医事业的赤诚心。
工作室呢,就是这样一个汇聚智慧与经验的地方,里面不光是药方,还有那些年在无数患者身上积累下来的感悟与疗效。
大家可能都会好奇,怎么才能把一个简单的工作室,办成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宝藏地”呢?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首先说说环境吧,光是环境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氛围。
大家也知道,老中医讲究的可不仅仅是药材,更多的是一份“气场”。
整个工作室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的古韵,又加入了现代的舒适。
走进来,首先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药香,不像大医院那种消毒水的味道,反倒是让人觉得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墙上挂着一副副古老的字画,隐约能看到先辈们留下的智慧与哲理。
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中医经典,真是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咱们老百姓常说,“三分靠药,七分靠人”,这个“人”就是医术的传承与环境的浸润。
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德医同传”的气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不仅仅是“看病”,更像是两颗心灵的碰撞与互动。
说到工作室的医生,那真是各个都是“翘楚”。
别看他们年龄大,年纪一大把的,他们那手法、那眼力、那一针一线,精准得让你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那经验啊,都是几十年风风雨雨中练出来的。
他们看个脉,十分钟就能给你把脉摸个八九不离十;看个舌头,马上知道你体内的“八门五花”。
这些可不是吹的,真的是手到病除的本事。
更重要的是,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简直让人感动。
每次有患者来,医生都会耐心地听完你说病情,仿佛在听一个老朋友的倾诉,完全不会像其他地方那样,看个病急急忙忙。
每一句问候、每一副药方,都蕴含着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
咱们老百姓常说,“医者父母心”,在他们身上,这四个字简直体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这工作室可不仅仅是单纯的看病哦,还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播。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达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经费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达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经费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7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13号),本市有21名同志为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2位同志为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培养周期为三年。
中央财政按照每位指导老师3万元、继承人3万元的标准对此项工作安排了专项补助经费,现将经费下达你们(分配表见附件),同时提出如下要求:一、各单位要按照1:1比例对继承人给予经费补助,每位继承人补助经费总额为6万元,每年度补助经费为2万元。
二、经费主要用于继承教学、带教津贴和继承工作管理等,其中经费的70%用于继承工作的教与学,20%用于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10%用于继承工作的日常管理、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
三、继承人补助经费分年度拨付至继承人所在单位(其中10%管理费由我局预留并统一使用),指导老师补助经费由我局委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分年度直接发放至本人。
四、师承双方因故无法继续带教、跟师,或继承人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停拨下年度补助经费,已拨付的经费视使用情况予以追回。
五、各单位要严格审核,加强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每年将经费使用情况于继承工作年度考核时一并报送至我局师承教育办公室,我局将根据各单位经费使用及匹配情况,作为下年度经费拨付的依据。
名老中医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1.引言1.1 概述概述名老中医工作室是一家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为主的机构,致力于推广中医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
工作室由一群专业的中医师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巧。
工作室的成立旨在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
在当今社会,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传承环节的缺失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医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着困难和挑战。
因此,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医疗体系和先进的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科学性。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工作室的运营机制和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拓展合作网络,以及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等方式,名老中医工作室将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名老中医工作室在广告营销和宣传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组织各类中医健康讲座、撰写医学文章、开展社交媒体宣传等手段,工作室力求将中医药的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度。
本文将会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的背景和历史,以及今年的工作重点。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将总结工作室的成绩和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名老中医工作室将继续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和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具体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名老中医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接着介绍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章节安排。
然后,进入正文部分,首先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的背景和历史,包括成立时间、发展历程以及其取得的成就。
接下来,重点描述今年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包括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计划,以及实施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学习制度一、总体安排工作室以师承教育为主,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完成___年继承任务,进行工作室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
跟师学习:每周跟指导老师共同门诊不少于___个半天,独立临床实践:每周独立门诊不少于___个半天。
二、具体计划(一)理论学习通过以精读古典医籍为主的理论学习,拓展继承人的知识领域,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提高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水平,提升继承、整理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能力。
以学习古典医籍为主要内容。
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选定学习书目,制定学习计划。
___年继承学习期间,要求学习医古文,精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一部与继承人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著作。
采用以自学为主、工作室之间交流学习为辅。
1、学员在老师指导下,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2、在继承工作学习期间,传承办公室安排各个工作室作专题讲座交流学习,以及中医经典理论学习讲座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座。
(二)跟师学习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提高继承人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1.跟师要求。
跟师时间每周不少于___个半天。
继承人在___年跟师学习期间,做好跟师笔记、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并细心揣摩、仔细领会,撰写心得体会、以医案、医话形式体现。
指导老师要言传(讲授)身教(临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向继承人传授个人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对所带继承人心得体会、医案或医话记录进行及时检查、批注,并将意见反馈给继承人。
2.跟师形式继承人根据指导老师的时间表,安排跟师学习,并完成以下工作内容:(1)心得体会(或医话):心得体会是在理论学习、跟师笔记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体现继承人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经验的体会和领悟,原则上每月___篇。
上海名老中医“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介绍刘春天刘春天出生于1942年9月8日,祖籍黑龙江人,传统中医药世家,其祖父就曾是当地威望极高的中医,一生悬壶乡里。
其父、叔父均是著名的中医大师。
其叔父还曾任职12年中央保健组专家。
刘春天教授自幼在父辈的培养下,打下了过人的国医基础,16岁即可诊病开方。
关于养生观刘春天对养生学说深有研究。
他曾分析了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含义,并发表了“高明的医生是防病于未然,而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消灭医生”的见解。
他认为养生的根本在于“全神”。
中医学中的“神”,是人生命的内核。
刘春天所说的“全神”不仅是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神色”、“神气”,而是指“神明”的妙用。
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亦颇具心得,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方和谦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方和谦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7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2009年12月23日22时29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方和谦,幼承家训,勤于治学,融会贯通诸家而精于仲景之学,探索《伤寒论》之精髓颇多心得。
从医50余年,于医教研业绩卓著,在治疗内科杂证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京城有名的中医专家。
他13岁随父学医,19岁即考取中医师资格悬壶京城。
50年代初,他先后任职于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及北京中医学校,担任《伤寒论》教研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