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
- 格式:doc
- 大小:1.72 KB
- 文档页数:1
楚辞屈原的爱国情怀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屈原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而为人称道。
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屈原的生平背景、创作与风格、爱国情怀等方面论述楚辞屈原的爱国情怀,并探究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屈原的生平背景屈原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世显赫。
虽然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一生却饱受政治斗争与动荡的煎熬。
楚国武王败亡后,楚怀王继位,国家开始陷入内外交困之中。
屈原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始终心系国家的兴亡。
二、创作与风格屈原以他的作品楚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楚辞采用了古乐府的形式,以歌谣诗篇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屈原的作品取材广泛,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田园诗篇,又有抒发自己情感的离别哀怨之作。
他通过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屈原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每一篇诗都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爱国情怀楚辞中,屈原对于楚国命运的担忧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怀贯穿始终,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他在《离骚》中写道:“忧心悄悄,愠于采薇。
皇后无以为兮,惟思用夫。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楚国困境的忧愤之情,对国家建设的迫切渴望。
屈原还通过《九歌》展现了对楚国岁寒多苦的揭示,以及希望楚国能够早日繁荣昌盛的愿望。
他在诗中写道:“岁饥,民饥,蛰伏蓬瀛,卵已成精。
饥人矣!脯氏私蓺,恩之负侮!”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楚国艰难岁月中百姓艰苦生活的同情与呼唤。
屈原的爱国情怀不仅停留在诗歌中,他还积极参与政治,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国家发展的建议。
然而,受到与他有不同政见的人的排挤和迫害,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四、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屈原的爱国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使中国文学的爱国主题得以深入人心,激发了许多后来文人的创作热情。
他以其高贵的人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屈原的爱国情怀也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屈原文学常识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离骚》和《天问》中。
《离骚》是屈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篇作品以屈原的生活遭遇和感情纠葛为背景,以表达他内心的苦闷和对自由的向往。
全篇通过繁复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同时,屈原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具有创新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诗歌。
这篇作品以对天地万物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为主题,展现了屈原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
《天问》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为基础,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宇宙的浩渺想象。
作品中融入了众多的宇宙哲学和人生智慧,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屈原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上。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屈原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也受到了国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和赞赏。
屈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得到肯定,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和文化符号。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不可忽视。
他的作品《离骚》和《天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屈原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上。
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得到肯定,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和文化符号。
屈原的简介代表作品有哪些名字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在春秋时期活跃于楚国政治和文化之中,被后世誉为“楚辞之祖”。
那么,屈原的简介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呢?屈原,原名宓,字子长,也称屈子。
他可能出生于春秋时期晚期,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左右,出生在楚国陈郡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县)。
他是一个出身显赫的贵族家庭的后代,家中有许多文化人,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而且自幼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和文化艺术。
他年轻的时候,游历各地,结识了很多文化名士,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思想,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和个人见解。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屈原的代表作品丰富多彩,其中包括诗歌、赋、辞赋、文学批评和历史著作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离骚》、《天问》、《卜居》、《九章》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被誉为楚辞之首。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主角屈原表达了他对祖国楚国和自己爱情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离骚》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天问》则是屈原的一首神话诗,其中涉及到关于天、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描绘了神话世界中各种生物的形象和特点。
《卜居》则是一篇楚地志,记述了楚国不同地方的地貌、气候、土地、农产和人民风俗等,同时也反映了屈原对自然美好和文化多样性的热爱和推崇。
《九章》则是一部书法、音乐、舞蹈和礼仪的综合文化著作,其中介绍了很多古代文化艺术的传统和技巧,包括琴曲、歌谣、舞蹈和礼仪等等。
《九章》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还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以上代表作品之外,屈原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学成就和历史贡献,如《楚书》、《楚辞传》、《楚辞世系》等历史学著作,以及《天道论》、《神奇论》、《名实论》、《文学理论》等文学理论著作。
屈原的文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古代中国楚国人士,是中国古代评论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以下是关于屈原文学的常识:
1. 屈原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离骚》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充满了激情和对自然的赞赏之情。
2. 屈原是楚国乐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有许多是乐府体裁的。
乐府诗是古代音乐表演中的一种形式,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
3. 屈原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了江水的景色和水乡的风情,这是他对家乡楚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的体现。
4. 屈原的作品还包括一些政治讽刺,揭示了当时楚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
5. 屈原的文学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和比喻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6. 屈原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并不被当作是主流,直到汉代才被重视并被收入《楚辞》一书中。
7. 屈原的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创作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政治腐败的批判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识积累| 《楚辞》相关常识及名句(一)《楚辞》基本常识《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是为总集之祖。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即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无一例外受其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
《楚辞》也是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
由屈原及后学所作,至汉代刘向编辑成书。
屈原正直,忠贞不屈,不为故俗所囿的品格都使他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郑振铎在《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一文中给予《楚辞》极高的评价:“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中国古代文学屈原与《楚辞试卷(练习题库)
1、楚辞
2、《九歌》
3、《天问》
4、屈宋
5、简述“楚辞”的特点。
6、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
7、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三曹
10、建安七子
11、建安风骨
12、《悲愤诗》
13、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14、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15、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16、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17、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18、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19、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0、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1、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2、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楚辞中的爱国情怀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楚辞中的爱国情怀——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集,由楚国文人屈原创作而成。
其中反映了古代楚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屈原的爱国情怀则是楚辞的核心。
本文将从楚辞中几篇经典作品入手,通过对屈原爱国情怀的感悟,探讨其思想深意和对后世的影响。
在《离骚》一篇中,屈原流露出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诗中描绘了他对楚国覆灭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楚国的浓烈热爱。
屈原以自身的遭遇和楚国的衰落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他清晰地意识到楚国的凋敝,并借助诗歌来喟叹楚国昔日的繁荣与现实的荒芜。
他力图唤起人们对楚国的关注,并呼吁国君及时行动,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
屈原的爱国情怀,饱含着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决心和冲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的豪情。
在《九歌》这一篇中,屈原以婉约、 flowing的笔触,抒发出楚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中描绘了楚地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色,烘托出楚国的壮丽与神秘。
屈原以楚国神话与人们纠葛的情感为基调,将楚国自然与传说融为一体,通篇而下,表现出对祖国的忠诚和珍惜之情。
他在诗中借用了象征主体的权威,凸显了楚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屈原将爱国情怀融入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使读者们能够亲切感悟到他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在《天问》一篇中,屈原扣住国家命运和自己命运的相互关联,展示了一个真正爱国者的家国情怀。
诗中他直接质问上天,为何楚国陷入了如此困境。
他渴望在祖国恢复昔日辉煌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叹息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屈原坚信人民齐心协力,相信鲜血和汗水会将楚国重新带回繁荣的巅峰。
他的爱国情怀深深烙印在这一篇篇诗中,并深深影响了后世。
屈原的爱国情怀超越了个人忧虑和抱负,他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爱国情怀不仅是对楚国的眷恋,也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
屈原以其文字之力,传递出对自由、正义、道义的坚守,引导人们对祖国的深思和热爱。
1.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因他作过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
《离骚》是《楚辞》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诗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
3.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巴金:原名李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灭亡》,中篇小说《寒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代表作《灯》。
5.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著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早期创作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6.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安、传奇、武侠、言情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7.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8.意识流小说英国的弗吉尼亚。
伍尔夫小说《墙上的斑点》,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化合物的“内心真实”。
9.表现主义奥地利的弗兰茨。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与文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2.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 篇诗歌。
3.楚辞: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4.汉赋:汉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铺陈夸张、辞藻华丽为特点。
5.唐诗: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6.宋词:宋代的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元曲:元代的戏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8.文言文: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
9.六艺: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10.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屈原楚辞天问中表现家国情怀的句子引言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楚辞》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在《天问》这篇篇章中,屈原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抒发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天问》中表现家国情怀的句子,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屈原对家国的思考与关注在《天问》中,屈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家国的思考与关注。
以下是其中几句具有代表性的句子:1.“穹窿何高天原怜,山岳欲然出无烟。
”这句诗描绘了天空高远壮丽的景象,显示了屈原对神圣的天空和壮丽的山岳之间的感慨之情。
他思考着为何天空平凡而清澈,而山岳又如此巍峨高耸,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深深敬畏之情。
2.“百川既东奔,取次于穷阴。
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而导烟。
”这句诗中,屈原描述了江河水系纵横交错、延绵不绝的壮丽景象。
他抒发了对祖国河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翱翔兮苍昊,舒窈兮骖躯。
瞻望灭其群,怅神宁不除。
”这句诗中,屈原描绘了骖躯翱翔于苍昊之间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与期盼。
他希望能够摆脱身世之累,能够净化心灵,以神清气爽的态度面对未来。
屈原对家国的深情厚意在《天问》中,屈原展现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以下是其中几句充满深情的句子:1.“纷纷原上雪,皎皎飞临门。
园有桃,其实之华也;惟美人兮,其心似之何!”屈原通过描绘园中飞舞的雪花和盈满门前的皑皑白雪,将家园的美丽与爱人的美貌相比较,表现了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中,屈原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以及他对家乡秋天景色的深深热爱。
他停车坐在枫树林中,享受着深秋的美景,对家乡美丽景色的关注和喜爱溢于言表。
3.“圣人之塔,何以高哉!爰求自牧,如之何其!为我安萌,率彼多知。
千秋满壑流兮,怀瑰意兰之。
”屈原通过对圣人塔崇高之处的思考,展现了对祖国英烈和先哲智慧的景仰与尊重。
他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吸取圣人智慧,为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的愿望。
屈原的简介资料作品风格有哪些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被誉为中国楚辞的奠基之人。
他所写的《离骚》、《天问》等诗歌沉郁、激昂、豪迈,显示出他的文学才华和个性魅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屈原的资料简介和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屈原的简介资料屈原,姓屈名赤,字约,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逝世于公元前278年。
他出生在楚国南郡潜邑(今古城镇),家族属于楚国贵族,属于楚国的南方少数民族。
据史书记载,他是父亲屈贡的三儿子,家庭排行第三,拥有良好的家学背景和文化素养。
他在楚国朝廷任职长达九年,担任过楚国的某位宰相、中军司马等职务。
然而,他由于一次政治斗争的失败,被贬为荆州的一名小吏,并于公元前278年在荆江之滩投江而亡。
二、屈原的作品风格屈原的文学代表作品有《楚辞》、《大招》、《时令》、《离骚》、《九歌》、《招魂》、《九思》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且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离骚屈原的《离骚》是传世名篇,被誉为“楚辞之冠”。
这首诗长达十三章,全文1383个汉字,可以看作是具有鲜明抒情色彩的叙事诗,抒发了屈原为思念故土、怀念昔日荣景、感慨人事沧桑而作的感叹声。
在此诗中,屈原运用了大量比喻、夸张、对比、誓言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辞辞句句中浓郁而深邃的个人情感。
此外,在《离骚》中,屈原还把诗歌同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借助景物来描绘自己的精神世界。
2. 九歌《九歌》是屈原的另一篇代表作,也是《楚辞》中特别著名的一首诗篇。
这首诗共分九段,内容抒发了屈原对神仙和人类相互通达之情义的歌颂,描写了某些神仙神话传说。
在《九歌》中,屈原刻画的形象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宏观体认,传达了他对人类集体与个人面对自然力量的深沉感受。
3. 招魂《招魂》是屈原的另一篇代表作,其情节背景发生在荒凉、幽深的墓穴之中。
端午节的诗句屈原楚辞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和屈原楚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屈原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诗人,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和屈原的楚辞。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大文学家,他的作品《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楚辞》中的诗歌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同时反映了屈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其中不乏有关端午节的描写。
在《离骚》中有这样一句:“五穀薪沐,岂惟鬼哭,百姓心碎。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屈原对百姓的爱和对国家的痛惜。
他用“鬼哭”来形容当时的形势,表示国家危急、人民痛苦。
而“五谷薪沐”则是端午佳节的景象,是关于端午节最为有名的典故之一。
端午节其实与屈原有直接关系。
传说古时候,楚国的大夫屈原,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忠心耿耿,献身国家,他跳进了汨罗江,含恨自尽。
百姓为了感激他的英雄事迹,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国士。
在《九歌》中,屈原写道:“烝征殷方,烟煴蒸天。
”表达了端午节汲取了殷商文化和人冥思苦想,以及作物旺盛生长的愉快气氛。
“致雨祷祀,禘享祭典。
”意思是人们通过祈求大自然的神灵和祖先的保佑,希望国泰民安。
早在以前,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就会烧香祭祀,同科糯米粽,喝雄黄酒来祭祖崇神,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感激,也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
“兽吼之草,飞云之器。
”、“庶民攸听,有用景从。
”等等这些句子,都透露出中国人民对于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和推崇。
现今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之外,还有一项重要活动,那就是挂菖蒲、悬艾叶。
这个活动就是为了驱避瘟疫。
然而,在《楚辞》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提醒:“桃花尽日随流水,洒向人间复何有?菖蒲之盛,与天地其长。
”这一句意味深长,也暗示了人们对于卫生和保健的重视。
总之,端午节不仅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让我们铭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崇尚民族文化的良好方式。
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先秦】孔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 的危亡,但到处碰壁。
他学说的基本核心是讲“仁”,讲“礼”。
他一生致力 于教育,相传有三千多弟子,成就大的有“七十二贤人”。
其主要文学成就是 编著、编订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史学著作《尚书》《春秋》。
对 后世影响极大的儒家经典《论语》。
《诗经》 又名《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篇,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40篇。
著名篇目有《关睢》《氓》《伐檀》《硕鼠》《静女》等。
《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尚书》 称《书》或《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 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章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春秋》 又称《麟经》,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是儒家经典之一。
因文学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
屈原的简介资料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生于战国末年,系楚国人。
屈原的才华超群,其作品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在人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和先知人物,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对屈原进行详细的介绍。
生平概述屈原(公元前340-278年),名轲,字长沙,又名雄,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屈不挠的狂热爱国主义者。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始终致力于消弭各国之间的战争,使中华民族回归和平。
他的许多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这些,屈原还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提出了很多有关于人类生存如何获得发展的思维方法。
成就屈原的文学成就堪称辉煌。
他的主要作品有《楚辞》和《离骚》两部朝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楚辞》是中国古代五言、七言辞赋的集大成之作,它包含着屈原的家国情怀和爱情哀思,同时也是一部教育性较强的诗集。
而《离骚》则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将古代神话与生活融为一体,讲述了屈原内心深处的爱情痴情之苦,被誉为汉字的博物馆。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热情伟大,他曾力主联合各国,以抵抗强敌,但很不幸的是,他的谋划未能成功。
据传说,因为他反对楚怀王纵容宠臣的害民之举,被怀王罢职。
后来,他被流放在汨罗江上,终日凄凉悲愤,终于在江边自尽。
屈原的作品,不仅赢得了后世读者的超高好评,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古时王公贵族,活动于舞蹈音乐之中,他们在歌唱和舞蹈中演绎爱情和战争的故事。
这些故事被后人所记载下来,而屈原,就在这些故事中璀璨着他的辞藻和语言。
为纪念屈原的贞烈、忠正和爱国精神,楚汉之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
如,吃粽子、赛龙舟、垒高楼、洒女儿泪等等。
而他的诗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普及和传播广泛。
结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理想角色,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复兴呼吁、探索人生发展等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
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
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2、教材认为屈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地点是汉北一带;第二次在
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
3、屈原的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一般认定是屈原所作的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
中的大部分诗篇。
4、《九歌》之名来源很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它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后启从天上偷下来的,
这是古代关于文艺起源的神话。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出现很早的古曲。
5、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巫歌。特别是《九歌》的写作同楚国的巫风有密切关
系。
6、《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外,其余各有不同内容,也就是
以祭歌的形式各写一神:《东皇太一》写天之尊神,《云中君》写云神,《湘君》与《湘夫人》
写湘水配偶神,《河伯》写河神,《山鬼》写山神,《大司命》写主寿命的神,《少司命》写主
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只有《国殇》是写人鬼的,为悼念楚国阵亡将士而作。
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
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说《离骚》
者,犹离忧也。
8、《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
颂》、《悲回风》。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
放时所作。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9、《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
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10、《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11、屈原之后楚国的楚辞作家,按《史记屈原列传》所说有宋玉、唐勒、景差,但只有宋玉
有作品流传,其代表作品是《九辩》,文学史上屈、宋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