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56.97 KB
- 文档页数:6
开展视功能训练弱视训练申请1. 引言近年来,弱视(amblyopia)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改善视力,我们计划开展视功能训练弱视训练项目。
本申请书旨在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和支持,以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项目背景弱视是指眼睛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无法通过正常的眼镜矫正。
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常常是由于眼球屈光不正、斜视等原因导致。
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弱视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中弱视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一情况对教育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对弱视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3.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视功能训练弱视训练,提高弱视儿童的视觉功能和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改善视力,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提供专业的视功能训练,包括眼球运动、调节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儿童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提高对图像和文字的识别能力;•通过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弱视进行针对性干预;•建立有效的跟踪评估机制,监测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4. 项目内容本项目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视功能训练弱视训练,具体内容如下:4.1 眼球运动训练通过眼球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眼睛肌肉的协调运动和灵活性。
我们将结合专业设备和游戏化教学方法,提供有趣且有效的眼球运动训练课程。
4.2 视觉感知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类型的图像、文字等刺激物进行训练,培养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
我们将设计一系列的视觉训练活动,如图像辨认、字母识别等,以提高儿童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3 个性化训练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弱视,我们将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因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干预。
4.4 跟踪评估机制为了及时掌握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进展情况,我们将建立跟踪评估机制。
定期对参与训练的儿童进行视力测试和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训练计划。
双眼融合视功能训练方法
双眼融合视功能是指两眼之间相互配合,达到协调统一的眼功能。
它的发展是眼科学
的重要研究方向。
因此,准确而有效的双眼融合视功能训练在眼科康复中十分重要。
双眼融合视功能训练基于眼功能的重要性,可以改善具有视力障碍的患者的看清楚度,减少中心景象虚谎力等问题,提高眼睛协调协调性和细微调节能力,从而提高视力。
(一) 投影技术:利用投影对患者进行双眼融合视功能训练,有效提高其双眼融合视
功能;
(二) 追踪技术:在投影或光电设备的指导下,患者在视觉追踪运动中,手部、身体
周围绕行,通过视觉追踪介入活动,达到协调动作,消除眼睛紊乱;
(三)在训练前,还应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患者对适当距离的物体和图形的正确辨别能力,然后设计一个合适的训练计划;
(四) 点击技术:使用点击技术,患者点击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不同图形,通过改变目
标的大小、位置和位置,提高患者的双眼统一性和协调性;
(五) 提高自觉意识:在训练中,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提醒,培养患者在复杂环境下的
自主控制能力,提高其自觉感和眼球动作的自我控制能力。
双眼融合视功能的训练是眼科康复的重要内容,合理的训练在提高视力方面能发挥重
要作用。
因此,在训练时应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将其训练紧密结合起来,适当增加练习
时间,以保证双眼融合视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双眼视觉功能训练的目的双眼视觉是一种重要的感觉功能。
在现代生活中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和成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并在工作、学习以及休闲时都会引起一些双眼视觉异常症状,如眼睛干涩、流泪、眼痛和眼胀,阅读不能持久、学习不能症、近视度数加深过快及体育运动障碍,甚至会引起全身症状的出现。
先进的双眼视觉功能训练理念,可以使有双眼视觉异常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视觉功能训练来改善和提高,可以充分对眼的生理机能有效激发和挖掘眼睛自身的潜在能力,可以使视觉细胞和感觉功能得到迅速发展,并加强视觉通路的成熟和大脑细胞的发育。
从而提高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改善及治愈视疲劳、眼球运动障碍、阅读障碍等双眼视觉疾病。
视觉训练的目的:(1)通过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的眼睛视觉疲劳症状;(2)可以提升视力改善眼部屈光状态的效果;(3)可以增加正融像性集散和负融像性集散,让集合功能异常的患者能舒适视物;(4)对于不因疾病、药物或年龄等因素所致的低调节幅度,可通过训练来提高;(5)可通过视觉训练对调节或会聚反应的潜能的激发和速度进行改善;(6)对于手-眼不协调的少年儿童,可通过眼-手-脑-体的协调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练习,达到自如平衡运动。
双眼视觉功能训练的意义眼睛是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从外界获知的信息83%来源于眼睛。
视觉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感觉功能,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功能组成: 1.完整的视觉通道,包括健康的眼睛、正常的视力和屈光状态。
2.视觉技巧,包括眼球运动、双眼视和融合功能。
3.信息处理,包括识别、辨别、空间感知以及视觉与其它感觉的整合。
以前大家对视功能对视觉的影响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经过眼科医生检查没有眼部疾病,眼睛就没有问题。
幸运的是,随着视光学技术的发展,大家已经认识到双眼视觉功能欠缺会引起成年人视觉疲劳、青少年学习障碍、学习不能症和体育运动障碍。
现在,这些欠缺大都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来修复提高。
所谓视觉训练是通过光学、心理物理学等方法,产生对视觉系统(包括调节、辐辏、眼球运动等)一定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双眼视觉的适应能力,达到舒适、协调使用双眼的目的。
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
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调节焦距:如背景模糊的文字阅读,过远或过近的焦点下看文字,以及更换观察位置等方法。
2. 扩大视野:如移动眼球向左右或上下观察事物,同时保持注意力,对慢速移动之目标物跟踪视觉刺激的观察等。
3. 提升视觉准确性:如观察距离近的细小物体线条,透过视觉表达形式的图案或目标物的消失点等。
4. 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如安排视野的静态与动态位置障碍物体的视觉把握,交替观察前景或背景或各个方向的视线下独立物体的挑战等。
5. 多元化注意力:如对运动、像差偏移严重或眩光等视觉挑战的抵抗,坚持注意力不分散地完成观察工作等。
6. 视觉记忆训练:如观察相似的形态、颜色或符号的情况下分别记忆、随后再识别的观察任务。
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双眼视功能是指两只眼睛的协调、稳定和灵活性,它对于我们正常的视觉体验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原因,现代人往往存在双眼视功能不良的问题。
为了改善双眼视功能,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
一、眼球运动训练眼球运动训练是通过调整眼球肌肉的运动,从而改善双眼视功能的方法之一。
1. 目视训练:站在一个开阔的地方,用目光集中在远处的某个点上,维持几秒钟,然后缓慢转移到另一个点上。
重复这个过程10次,每天进行多次。
2. 注视移动训练:用手指或者一个小物体作为目标物,放在离眼睛大约20厘米的地方,然后保持注视,缓慢移动目标物,尽量保持目光直视目标物,重复这个过程10次。
二、调节训练双眼的调节能力是保持清晰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是一些调节训练的方法:1. 调节距离训练:找一本小字体的书,将书放在离眼睛大约20厘米的位置,然后保持清晰可见,然后将书慢慢移近到眼睛前面,直到看不清楚为止。
此时立即将书移远,直到再次清晰可见。
反复进行此训练多次,每天进行多次。
2. 调节速度训练:找一个小物体,并将其放在大约20厘米的距离上。
然后快速移动该物体,然后训练眼睛跟随这个物体的速度,使眼睛能够调节并保持清晰可见,重复进行练习。
三、立体视功能训练立体视功能是我们感知深度的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立体视功能训练的方法:1. 立体视感康复眼镜:通过佩戴立体视感康复眼镜,训练眼睛协同工作,提高立体视功能。
这种眼镜通常使用红蓝分色镜片或偏振镜片。
2. 立体视图书或游戏:购买一些立体视图书或玩一些立体视游戏,通过观察和辨别立体视图像来锻炼双眼的立体功能。
四、眼睛休息训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往往会导致眼睛疲劳,影响双眼视功能。
以下是一些眼睛休息训练的方法:1. 眼睛按摩:用双手热力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如太阳穴、眉心、眼尾等,每个穴位按摩20秒钟,然后换到下一个穴位。
失明患者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法引言失明是指完全或部分丧失视觉功能的状态。
对于失明患者来说,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取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失明患者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法,旨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1. 视觉辅助工具视觉辅助工具是帮助失明患者改善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的设备和工具。
常见的视觉辅助工具包括放大镜、望远镜、夜视仪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高失明患者的目标定位能力和视野范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2. 触觉训练触觉训练是通过触摸和感受环境中的物体来提高失明患者的空间感知能力。
触觉训练可以包括使用盲文、触摸模型、感受不同纹理的物品等。
通过触觉训练,失明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并准确地定位和操作物体。
3. 声音定位训练声音定位训练是通过识别和定位不同声音源来提高失明患者的空间感知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听声辨位、声音图像化等。
通过声音定位训练,失明患者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周围的声音源,提高定位和导航能力。
4. 生活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是帮助失明患者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重要训练内容。
这种训练包括自助技能(如衣物管理、个人卫生)、家务技能(如烹饪、打扫卫生)、社交技能(如沟通、交往)等。
通过生活技能训练,失明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会融入感。
5. 心理支持和辅导失明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往往面临身心的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心理支持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
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可以提供情绪支持、解决问题的技巧、自我调节的训练等,促进失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
结论失明患者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法是帮助他们重获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视觉辅助工具、触觉训练、声音定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以及心理支持和辅导,失明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失明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好的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1、同时视功能训练同时知觉是指两眼能同时看见一个物体,每眼所接受的物像都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部,传人大脑后被感觉成一个物像。
同时知觉功能能反应双眼黄斑和视网膜对应正常与否。
同时视功能训练是通过分视眼镜让每只眼看到各自的图象,利用闪烁刺激去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建立正常的同时视功能,为融合功能的建立创造条件。
它可以帮助患者削弱优势眼对劣势眼的抑制、建立起正常的同时视功能。
2、融合视功能训练融合是指大脑能综合来自两眼的相同物象,并在知觉水平上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
这是在双眼同时知觉基础上,把落于2个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物像融合成一个完整印象的功能。
能引起融合反射的视网膜物像移位幅度称为融合(fusion)范围。
融合范围的大小可作为双眼视觉正常与否的标志之一。
融合功能训练是分视双眼后,让每只眼看到相似度85%以上的两幅图片,利用多种运动方式诱导双眼产生融合、扩大融合范围,有效缓解视疲劳,为立体视的建立创造条件。
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协调双眼运动、增加融合范围、矫正或减轻斜视症状。
3、立体视功能训练立体视是人类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凸凹和深浅的感知能力,是双眼单视三级功能(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中的最高级视功能,是人类从事精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立体视觉缺失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诸多困难。
立体视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劳动效率、工作安全和生活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立体视觉的要求更加重视。
立体视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或强化立体视功能,使得患者在精细操作中更为得心应手。
斜弱视患者由于弱视眼与健眼视力相差较大,不具备双眼视功能形成的物质基础,一般都难以形成正常的双眼视功能。
通过进行单纯的提高单眼视力的训练,弱视眼视得到提高后,双眼视功能一般也不会自动形成。
当弱视眼视力与健眼视力相差不大(不超过3行)时,应立即同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既有助于建立双眼视功能,又能有效防止弱视的复发即视力提高后又回落的现象发生。
视觉追随训练——一年级视功能训练上海市盲童学校潘鸿嫣一、教学分析我校针对一、二年级低视力学生设置了视功能训练课。
在这个课程里,教师自编训练教材,从视觉认知、视觉追随、视觉记忆等方面对低视力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提高他们的用眼技巧。
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视觉追随训练,视觉追随又称视觉追踪或跟踪训练,它是控制眼球运动的一种视觉训练,即能用眼或头部的运动跟踪一个活动的目标,或用移动视线来追随物体。
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及阅读、书写必不可少的视觉技巧。
学生入学已经有一定的时间,已接受了视觉定位与视觉认知的静态训练,在此基础上,这节课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视觉追随功能的动态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媒体资源选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会运用移动视线来追随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观察图片,游戏互动等活动,学生学会正确用眼的方法。
情感态度:让学生养成主动用眼的习惯,并且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线条的跟踪来进行视觉追随训练。
教学难点能对不规则线条进行视觉追随。
教学媒体资低视力康复视功能训练图谱、各类游戏、音乐源选择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一年级低视生设计意图一、常规练习学生进行铅笔操的练习通过热身运动,既改善学生的眼球震颤现象,也为正式上课打下基础。
二、训练进行横线追随训练(1)找到左边起点(2)用手辅助眼追随到右边的终点(3)直接用眼从起点追随到终点(4)练习用眼光来回追随从最简单的横线开始追随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左往右看,是学生掌握用眼追随的基本技巧之一。
三、休息两人一组保龄球游戏保龄球游戏是很好的视觉追随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再一次进行了视觉追随的训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训练进行弧线追随训练(同上一个训练)每一层次的训练都是循序渐进的,从横线过渡到弧线,由简到难。
五、休息聆听舒缓的音乐,闭眼休息高强度的训练后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缓解他们的用眼疲劳。
六、综合训练——训练与游戏(不规则线条训练)看图片——找一找小动物们都钓到了什么颜色的鱼?在这一部分的综合训练中,把训练与游戏结合起来,创设游戏背景,既巩固了今天所学的视觉追随技巧,又避免了枯燥的练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失明患者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法失明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视觉障碍,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视觉功能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生活独立性和视觉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失明患者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法。
1.视觉体操:视觉体操是一种通过眼球运动来提高视觉功能的训练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跟随特定的视觉体操指导进行眼球运动,如上下左右、斜视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患者的眼睛控制能力和眼球协调性,提高他们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2.视觉定向:视觉定向是一种帮助患者重新认识环境和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的训练方法。
训练师可以引导患者进行房间环境的探索,如触摸不同物体、辨别不同声音等。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提高自我定向能力。
3.视觉刺激训练:视觉刺激训练是一种通过给予视觉刺激来促进眼睛和大脑协同工作,恢复视觉功能的训练方法。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视觉刺激训练,如观看移动的物体、观看不同颜色的灯光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刺激患者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促进视网膜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4.视觉记忆训练:视觉记忆训练是一种通过观看、记忆和回忆信息的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和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训练师可以给患者展示一些图片或物体,然后要求他们回忆并描述这些图片或物体的细节。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
5.视觉辨别训练:视觉辨别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患者辨别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视觉特征的训练方法。
训练师可以给患者展示不同的视觉刺激,如不同颜色的图标、不同形状的物体等,然后要求患者进行辨别和分类。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视觉特征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专业的训练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效果评估。
此外,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也需要配合训练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失明患者视觉功能康复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开展视功能训练弱视训练申请开展视功能训练弱视训练申请一、背景介绍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两个眼睛的视觉功能发育不良,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弱视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失明。
目前,弱视训练已成为治疗弱视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申请目的本次申请旨在开展视功能训练和弱视训练,提高儿童的视觉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1. 视功能训练(1)眼球运动训练:包括追踪运动、注视转换等;(2)调节能力训练:包括调节收敛和调节远离等;(3)立体感知训练:包括立体图像识别和深度感知等。
2. 弱视训练(1)遮盖法:对于好眼睛进行遮盖,使患眼得到充分锻炼;(2)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子设备、看书等;(3)视觉刺激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刺激,提高患眼的视觉功能。
四、实施计划1. 人员配备:本项目需要一名专业的眼科医生和一名资深的康复师;2. 地点设施:本项目需要一个安静、明亮、通风良好的训练室,配备适当的训练器材;3. 训练时间:每周进行3次训练,每次1小时;4. 训练周期:根据实际情况,建议至少进行3个月以上的训练。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儿童弱视治疗成功率;2. 提高儿童视觉功能水平;3. 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六、经费预算本项目所需经费包括人员工资、器材购置和场地租赁等。
具体预算如下:1. 人员工资:10000元/月× 2人× 6个月 = 120000元;2. 器材购置:30000元;3. 场地租赁费用:5000元/月× 6个月 = 30000元。
总计:180000元。
七、申请理由弱视是一种影响儿童健康和学习的常见疾病,但目前社会对弱视的认知度较低,治疗手段也相对较少。
本项目旨在提高儿童的视觉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项目所需经费相对较少,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因此,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共同推动弱视治疗工作的发展。
视功能检查和训练开展现状一、视功能检查现状现如今,咱们对眼睛的关注可比以前强多了。
谁不想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呢?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说是不是?不过说起来,这视力检查这事,大家可能都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每年去医院做个检查,发现没什么问题,就拍拍屁股回家了。
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看看视力嘛,谁不会?”但是,现实可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眼睛的健康,不仅仅是看得清楚与否,里面的奥秘可是多得很呢。
现在,视功能检查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视力表了。
现代的检查手段可比以前先进多了。
比如说,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甚至是视觉敏感度的检测,这些都是咱们常见的视功能检查项目。
大家可能知道,视力不止是看远的能力,近距离、色觉、甚至眼睛的协调能力都需要一一测试。
你可能以为,视力不行就戴眼镜,解决问题,但有时候问题不止眼镜这么简单。
眼睛背后可能有其他问题,像是斜视、弱视等等。
所以,现在医生在给你检查视力的其实也在检查你眼睛的其他“功能”——看看你眼睛的配合程度,眼球运动得顺不顺,甚至眼睛的反应速度怎么样,都是需要了解的。
不得不说,随着科技的进步,视功能检查现在变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精细。
以前可能要去大医院排长队,现在一些小诊所也有了很不错的设备,检查速度也快多了。
尤其是一些智能化的设备,直接能给你做全方位的眼部扫描,什么近视、远视、散光,一看便知。
这些设备比人工检查更精准,避免了以前检查时的那些“主观误差”。
这么一看,咱们的眼睛得到的关注可真是越来越细致了。
二、视功能训练的现状说到视功能训练,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了。
咱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眼睛会出现疲劳、干涩、模糊的情况,尤其是现在这数字化时代,谁还不是个“低头族”呢?但是,要想改善这些问题,单靠眼药水可不行,得靠视功能训练。
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其实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帮助眼睛恢复到更好的状态。
咱们的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一样,也需要锻炼才能保持健康。
视功能检查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量子云图近视弱视预防治疗研究有限公司视功能检查报告1、视觉敏感度(视力)指视力清晰程度,眼睛在一定距离处,分辨物体大小形状的能力。
视觉敏感度不体现获得清晰视力是否费力、双眼是否协调、也不反映双眼获取视觉信息的能力。
视觉敏感度影响是否可以看清黑板、电影、电视、视力表等。
裸眼视力:(5m)右眼______ (40cm)右眼_______左眼______ 左眼______双眼______ 双眼________ 矫正视力:(5m)右眼______ (40cm)右眼_______左眼______ 左眼______双眼______ 双眼________2、屈光状态(验光)检查眼睛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
眼部屈光状态与视力发育、环境压力及遗传因素有关。
屈光状态影响视力清晰程度、或者影响获得清晰视力的费力程度。
电脑验光:右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觉验光:右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节(聚焦能力)指在保持视力清晰的条件下,眼睛聚焦由近处移到远处、或者由远处移到近处的能力,以及眼睛在固定距离持续聚焦的能力。
双眼快速自如的聚焦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运动表现。
阅读和书写等活动,需要双眼持续聚焦在近处;将黑板内容抄写到笔记本上,需要双眼快速高效的聚焦变换。
聚焦能力也与长时间维持视觉注意力密切相关。
聚焦能力不足可导致:完成作业时间过长、抄写黑板内容过慢、注意力不集中、近距离学习困难、视力模糊、阅读头痛及视疲劳、阅读理解能力下降。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一)男,22岁。
诉视物模糊、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头痛。
检查:裸眼视力:OU :0.6 ;戴镜视力 OU: -1.50D =1.0 试戴时不舒服视功能检查:调节幅度(AMP)推进法: OU 10D调节反应(BCC): -0.75D负相对性调节(NRA): +1.50D正相对性调节(PRA): -2.50D调节灵敏度(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正镜片识别困难)远距隐斜检查: 2eso 近距隐斜检查:3eso眼轴测量: OD: 23.68MM OS:23.62MM角膜曲率: OD:42.5/43D OS: 42.75/43.25D诊断思路:1.症状:视物模糊、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头痛2. 验光:OU: -1.50D =1.03.BCC: -0.75D (显示调节超前)4.NRA: +1.50D5.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调节灵敏度异常,正镜片识别困难)诊断:1. 屈光不正2. 调节超前3. 调节灵敏度异常处理方案:1.散瞳。
(目前的屈光度不能处方)因为::BCC: -0.75D(调节超前)NRA: +1.50D (负相对性调节小,即调节放松量不够)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正镜片识别困难,也说明调节放松量不够)2.视觉训练:放松调节为主的训练。
如:排序、字母表、双面镜、聚散球等。
3. 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由于是内隐斜(远眼位: 2eso 近眼位: 3eso),且调节超前,可以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二)女,20岁。
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
检查:裸眼视力: 0.1旧镜度数:OU: -3.50D=0.4 ;新的验光处方: OU: -5.00D=1.0视功能检查:调节幅度:推进法push-up OD:8D OS: 8DBCC: +1.25DNRA: +2.50D PRA :-1.25D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 (负镜片识别困难)远距隐斜检查:3exo 近距隐斜检查:5exo眼轴测量: OD: 25.28MM OS:25.22MM角膜曲率: OD:42.5/43.5D OS:42.75/43.75D诊断思路: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提示可能存在视功能方面的问题)调节幅度:推进法push-up OD:8D OS: 8D(按20岁,最小调节幅度为15-20/4=10D,所以这个结果是低了)BCC: +1.00D(调节滞后)PRA : - 1.25D(正相对性调节值小,说明调节力量不足)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负镜片识别困难,说明调节力量不足)眼轴测量:OD:25.28MM OS:25.22MM (眼轴长,按每长1mm带来3D的近视原理,与屈光度数基本一致)诊断: 1 屈光不正:轴性近视2 调节不足3 调节滞后处理方案:1. OU: -5.00D=1.02.视觉训练:制定和跟进九周的详细视觉训练方案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三)男,12岁。
双眼视训练
一.简介: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主要包括聚散和眼球运动功能异常。双眼视异常和调节异常的处理方法
包括:屈光矫正、附加球镜、棱镜、遮盖、双眼视训练和手术。
多数双眼视功能和调节功能异常的患者不能单单依靠球镜和棱镜解决问题。数据分析得出靠
光学和棱镜方法并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视觉训练可以增强训练效果。棱镜对发散不
足的治疗效果最好。
视觉训练是集合不足,发散过度,融像功能障碍,单纯外隐斜,调节过度,调节灵敏度不足
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另外,能单独或者联合球镜、棱镜治疗调节不足,集合过
度、单纯内隐斜和垂直隐斜。
二.视觉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指导:
1.从患者能容易进行的项目开始训练。
2.要能意识到训练中面临的困难,如神经和肌肉紧张,犹豫的表现以及可能表现的回避训练。
3.使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即使没能完成目标也要因为努力而受到表扬。
4.保持有效的训练水平,从易到难进行训练,并要注意训练中困难的出现。
5.向患者强调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他自己的视觉系统,不然很多患者会认为是通过仪器、球
镜和棱镜的效果达到的。我们需要把这些功能训练内化到他的视觉系统中,而不是单单达到
一定的训练标准。
6.使患者了解视觉训练的目标。患者必须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训练以及训练对他们的意
义。
7.设立现实可行的目标,并灵活处理目标和训练的终点。
8.利用信息反馈使训练更加有效。
三.具体操作指导:
1.在屈光全矫情况下进行训练
2.弱视和脱抑制训练要在融像性聚散训练之前进行
3.功能不足要加强使用的训练方法在患者能力范围内
4.训练一般从高立体视要求的周边融像目标逐渐过渡到中心融像目标
5.如果能帮助融像,允许模糊出现
6.不管诊断如何,最终都要训练会聚和发散功能以及调节的放松和刺激
7.强调先进行调节和融像功能幅度的训练,再进行灵敏度训练
8.当训练聚散和调节功能时应强调质量而不是数值
9.训练调节时要使双眼调节幅度和灵敏度相互平衡
四.集合不足视觉训练的效果最好,主要从集合不足方面介绍视觉训练的方法选择:
集合不足治疗试验小组(CITT)列出四种训练方法:
1.在家的笔尖推进训练
2.在家电脑聚散/调节训练和笔尖推进训练
3.基于训练室聚散/调节训练和家庭增强训练
4.临床对照训练
五.基于训练室聚散/调节训练和家庭增强训练,训练室训练需每周两到三次。
1. 训练室训练主要分为三步骤
1.1. 第一阶段:
1.1.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训练关系
1.1.2. 建立自主性集合,体会训练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1.1.3. 正常化融像性会聚的范围
1.1.4. 增加刺激和放松的调节幅度
1.2. 第二阶段:
1.2.1. 正常化融像性发散的范围
1.2.2. 正常化融像性会聚/发散的灵敏度
1.3. 第三阶段:
1.3.1. 提高由聚散相转化的灵敏度
1.3.2. 使聚散训练与调节需求变化相结合
1.3.3. 使聚散训练与扫视和追随功能相结合
2. 训练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训练过程中,信息反馈能帮助训练师了解患者训练的情况以
及能让训练师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信息反馈包括:
2.1. 复视
2.2. 模糊
2.3. 抑制
2.4. 色觉融合
2.5. 运动知觉
2.6. 近小远大效应(SILO)
2.7. 漂浮感
2.8. 定位法
2.9. 位移视差
3. 自主性集合:在训练过程中让患者产生双眼会聚的感觉,学习如何把眼睛聚在一起,为
之后的训练提供基础。可以选用以下仪器进行自主性集合:
3.1. 笔尖推进
3.2. 聚散球
3.3. 三点卡
3.4. 救生圈卡
4. 调节训练项目:
4.1. 单眼调节训练:镜片排序,Hart表,正负镜片阅读,反转拍(终点-2.00/-6.00)。
4.2. 双眼调节训练:视力卡,反转拍(+/-2.00)配合偏振片。
5. 聚散训练项目:
5.1. 第一阶段:聚散球,三点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偏振,红绿);
5.2. 第二阶段:可变矢量图(偏振,红绿),固定矢量图,裂隙尺,偏心圆
5.3. 第三阶段:可变矢量图(偏振,红绿),偏振、红绿反转拍,偏心同心圆,救生圈卡
6. 聚散训练与其他功能相结合进行训练
6.1. 在不同调节需求变化下进行聚散训练
6.2. 在扫视、追随过程中进行聚散训练
六.通过可变矢量图来解释视觉训练方案中三个阶段意义和方法:
a) 第一阶段:正常化融像性会聚范围
i. 逐渐增加集合需求,保持单一清晰的像,使训练者能从中感知漂浮感和眼球会聚。终点
30∆BO
b) 第二阶段:正常化融像性发散范围和会聚/发散灵敏度
i. 逐渐增加集合/发散需求,保持单一清晰的像,使训练者感知运动知觉和漂浮感。终点25
∆BO 12∆
BI
ii. 以3
∆
BO/BI为单位扩大融合需求,融像后注视远处,再重新注视形成单一清晰像,最终
达到25∆BO/12∆BI时仍能再重新形成单一清晰像,并达到10次每分钟。
iii. .以3
∆
BO/BI为单位扩大融合需求,融像形成单一清晰图后,使用棱镜(6,10,12,15,20,25
∆)放在眼前来制造更大的融像聚散需求,并达到使用6∆
棱镜融合能达到10cpm,然后转用
10∆棱镜。
c) 第三阶段:聚散灵敏度训练
i. 不同的偏振图放在双层照明训练器上,上方放会聚需求的偏振图,下面放发散的偏振图,
每个图注视5s,然后慢慢以3∆BO/BI为单位扩大融合需求,需要上下交替注视达到10cpm。
终点25∆BO/12^BI达到10cpm。
ii. 使用偏振反转拍注视偏振图,用一面看到单一清晰像后转为另一面,则原本会聚需求变
为发散需求,逐渐增加3∆,直到达到12∆,反转拍达到10cpm。终点15∆BO/12∆BI反转拍
10cpm
七.视觉训练过程中调整:
1.使用信息反馈了解患者训练情况,帮助患者进行训练
a) 患者反映复视、模糊、抑制等反馈信息后应采取措施帮助患者继续得到单一清晰像进行
训练;
b) 通过让患者意识到色觉混合,运动知觉到融像后的感觉,帮助进行训练;
c) 通过SILO,漂浮感和相对移动感知判断患者是否很好地融像;
d) 出现复视后使用定位的方法帮助患者找到视轴交叉点进行融像。
2.训练中难度调整:通过使用外界干预,增强或降低聚散训练的难度。一方面使患者更容易
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扩大融像范围。
a) 正/负球镜
b) BI/BO棱镜
c) 增加/减少训练距离
八.训练三个月后进行复查,不达要求需要继续训练。若达到要求,还需要在训练室进行每
周一次巩固训练,在家每周进行一次,每次15分钟的集合训练直到六个月复查,在第六个
月到一年内,保持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到训练室巩固训练直到一年的复查仍然达到要求就可
以停止训练。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
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
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
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
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
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
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
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
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
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
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
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
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
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
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
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
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
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
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
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
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