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临床用药

高血压临床用药

高血压临床用药
高血压临床用药

高血压临床用药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其定义及分级如下: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3次来判断血压升高及其分级,尤其是轻、中度血压升高者。

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3级高血压伴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合并临床心、脑血管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均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患者。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mmHg)

分类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血压<120和<80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和(或)80~89

高血压≥140和(或)≥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和(或)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和(或)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无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目前,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和稳定型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对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收缩压达标。

高血压治疗

1、非药物治疗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质量;戒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降压治疗药物治疗原则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2优先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给药1次/d而有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给药2~3次/d,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3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2种

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2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常见降压药种类的临床选择

一、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型心绞痛

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此类药物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心绞痛、颈动脉粥样化

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禁忌使用。因此,在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在用药2~6周内复查。

二、ACEI 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ACEI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

三、ARB ACEI引起的咳嗽

四、利尿剂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噻嗪类利尿剂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后者如需使用利尿剂,应使用襻利尿剂,如呋噻米等。

拌利尿剂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五、β受体阻滞剂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心衰

糖脂代谢异常时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也可慎重选用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注意停药综合征。

α受体阻滞剂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联合用药

①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ACEI和ARB可使血钾水平略有上升,能拮抗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所致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降压效果;

②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或ARB:钙拮抗剂具有直接扩张动脉的作用,ACEI或ARB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故两药合用有协同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踝部水肿,可被ACEI或ARB抵消。此外,ACEI或ARB也可部分阻断钙拮抗剂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

③钙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FEVER研究证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具有的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恰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及减慢心率的作用。两药联合可使不良反应减轻。

多种药物的合用:①三药联合的方案:在上述各种两药联合方式中加上另一种降压药物便构成三药联合方案,其中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联合方案最为常用;②4种药联合的方案:主要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以在上述3药联合基础上加用第4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可乐定或α受体阻滞剂等。

高血压急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地尔硫卓等。

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一、CCB: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地平类,踝部水肿、头痛、潮红

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一直

二、利尿剂

噻嗪类如双克、吲达帕胺,血钾降低、血钠降低、血尿酸升高

拌利尿剂速尿,血钾降低

醛固酮拮抗剂,血钾增高、男性乳房发育

三、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α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阿罗洛尔,体位性低血压、支气管痉挛

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体位性低血压

四、ACEI 咳嗽、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

五、ARB 血钾升高

六、中枢作用药物

利血平鼻充血、抑郁

可乐定低血压、口干、嗜睡

甲基多巴肝功能损害、免疫失调

七、直接血管扩张药

米诺地尔多毛症

肼屈嗪狼疮综合征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国内外几个重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将利尿剂、β2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2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六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治疗及控制状况得到改观大大降低了全球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但目前如何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更大程度地使高血压患者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抗高血压药物选择总的原则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降压疗效与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耐受性和效价比或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降压与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两个主要方面。大量循证医学证明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大多数临床试验的结果提示各类降压药之间疗效上的差异是相对的当达到一定剂量时血压均可能降到同等水平。至于是否存在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目前对此仍有争议。从降压到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抗高血压药物发展和降压治疗目标重新定位的结果。人们将抗高血压治疗从单纯降压转向心血管的全面保护并更加关注各类药物间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上的差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当过分强调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时并没有获得循证医学的充分证据。因此人们又开始怀疑甚至否认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的存在。但近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如LIFE、CAMELOT)的结果在血压控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药物组间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正确地铨释那些具有价值的循证医学的结果就不难得出:不同类别降压药除降压外具有不同的其他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抗高血压药物存在降压外血管保护的药理学基础也是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两利相权取其重。降压与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无疑降压是前提是根本,超越前提与根本就无从谈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但在血压控制的前提下要选择具有特定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以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获益。至于传统与新型降压药之分并不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选择。因为新药不一定都是“好药”传统降压药并不一定“差”传统降压药利尿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其重要地位始终不能被动摇。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效价比或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主要反映药物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般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论文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特点高血压〔1〕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2〕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另外动脉硬化引起脉搏波增大和波反射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大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严重时反射波压力可超过40mmHg。而且大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体位时(从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卧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倒,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 1 / 10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

高血压的诊断与用药

高血压病的诊断与用药 第一部分:医学知识 定义: A、原发性高血压:在不明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的血压增高 B、继发性高血压:在已知或明确某种及的情况下出现的血压增高。 病因: A、遗传和基因因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人群中至少20%-40%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B、饮食因素:日常高钠饮食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吸烟、饮酒也会引起高血压。 C、精神因素:如长期从事驾驶员、飞行员、会计等职业,长期精神紧、焦虑等应激状 态,使大脑皮层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 D、体重因素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起病隐袭,症状却或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时才发现,有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后颈部疼痛,后枕部有博动感,有时还可表现神经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激动或发怒以及神经制等。后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分级: 诊断: 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定义: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得的血压如: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即使血压低于140/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降压的目标: 降压的目标是140/90 mmHg以下,以减少心脑血管合并症。伴糖尿病或肾病者应把血压降到130/80 mmHg以下,早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亦如此。收缩压升高较之舒性高血压升高是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收缩压比控制舒压更加困难,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50岁以上,收缩压达标时,舒压也能达标。 治疗:(讲师重讲)非药物治疗主要体现在亲情服务这一块。 A、非药物治疗: 1、戒烟:吸烟所致的加压效应会使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大大的增加,并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 2、戒酒或限制饮酒。 3、减轻和控制体重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将低6.6 mmHg,且有助于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左心肥厚等。

高血压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高血压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09T13:46:58.9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丁丽静[导读] 探讨高血压的临床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伊春 152519)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临床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临床高血压患者48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第一周治疗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第二周舒张压形始降到正常水平,第四周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其病因比较多,其中采取海捷亚进行治疗比服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快,而且控制血压较平稳,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小。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35-02 根据病因常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续发性高血压,95%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通常将原发性高血压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于预。常常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以及防治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相结合。因此,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高血压患者48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5.2岁。病程2~22年,平均16±2.5年。治疗前舒张压平均 98.2±5.5mmHg,收缩压平均165.3±11.2mmHg,平均动脉压118.2±7.2mmHg,心率平均77.5±8.5次/min。 1.2 方法 1.2.1非药物治疗低盐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限制酒精摄入量。体重指数如超过24则需要限制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适宜运动增加有氧运动。其他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保持健康心态,减少精神压力,戒烟等。治疗时根据年龄、病程、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并发症等来选择合适药物。 1.2.3药物治疗 1.2.3.1利尿剂通过利钠排水、降低细胞外高血容量、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作用。作用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能增强其他降压的疗效,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以噻嗪类使用最多。 1.2.3.2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轻心率发挥降压作用。降压作用较迅速、强力,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病人,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Ⅱ、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和哮喘病人禁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有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和β2)和兼有α受体阻滞三类,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 1.2.3.3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压效果起效迅速,降压幅度相对较强,剂量和疗效呈正相关,除心力衰竭病人外较少有治疗禁忌证。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三氢吡啶类,前者以硝苯地平为代表,后者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革。 1.2.3.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降压作用。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最大作用,限制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1.2.3.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达到最大作用,持续时间达24小时以上。常用的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1.2.3.6 α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的首选药,适用于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病人,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如哌唑嗪。 2.结果 48例患者经第一周治疗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第二周舒张压形始降到正常水平,第四周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至正常水平。经治疗治疗后,舒张压82.2±7.3mmHg,收缩压132.5±12.0mmHg,平均动脉压100.22±7.5mmHg,平均76.5±7.0mHg。 3.讨论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血压随着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较常见的还有头晕、头胀、耳鸣眼花、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这些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高血压的体征较少,血压升高时可闻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收缩期杂音。皮肤黏膜、四肢血压、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检查有助于继续性高血压的病因判断。高血压急症是指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急剧升高(一般超过l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急症的病人如不能及时降低血压,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病人常有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降压药物的选择一般应从一线药物、单一药物开始,疗效不佳时,才联合用药。若非血压较高,或高血压急症,降压时用药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血压逐渐下降,老年病人更需如此。【参考文献】 [1]陈珏.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 34(33):6938-6939. [2]赵倩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63-1964. [3]吴秀娟,潘侨.高血压前期肥胖患者非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2):885-889. [4]李晶瑶.老年高血压病综合疗法临床研究与疗效分析[J].特别健康:下,2014(10):111-112.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 适应证: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的咳嗽;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与ACEI类药物一样,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6. α阻滞剂 适应证: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禁忌症:绝对禁忌为体位性低血压,相对禁忌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上那么多药物,大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绝对禁忌症是需要大家重点注意的。当然,首选为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关。因此,积极宣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高血压防治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仅就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做一简介。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高血压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700万,占慢性病死亡人数的46%,其中高血压并发症死亡940万,已成为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2011年世界银行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在每年约1030万例不同原因导致的死亡患者中,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位居慢性病死因首位,50%~75%的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2010~2040年,每年如果能够使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相当于每年创造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经济收益( 2.34万亿美元),而如果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每年经济收益将达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4%(5.4万亿美元)。相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慢性病,这些疾病势必将加剧可以预见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人口降低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1959年、1979年、1991年我国分别开展的3次针对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的调查,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4~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4次现场调查和2010~201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调查等均获得了大量高血压患病及控制数据。这些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

已由1959年的5.11%升至2002年的17.65%,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估计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为2.6亿;与2002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农村地区增长更加迅速。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仅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与此同时,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吸烟、过量饮酒、高盐和高脂食物摄入、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及总胆固醇升高等)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并且不断升高或居高不下,成为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威胁。而美国2011~2012年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分别达到82.7%、75.6%和51.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多,虽然近年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控制率地区差异较大,为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形势带来极大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慢性病,2013年WHO颁布了《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行动计划(2013~2020)》、我国十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旨在通过多领域、多部门合作,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增长,遏制或降低慢性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因此,为了加强我国居民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应多部门参与与制定相关政策,如制定降低低钠盐的价格、食品添加食盐量限制、增加体育锻炼设施和改善环境等,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大力提倡通过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和居民健康体检加强高血压患病的筛查,提高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以便早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药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药物 导语:由于老年高血压病的病程长、临床症状少且进展缓慢,因此极易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都是在并发了其他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 由于老年高血压病的病程长、临床症状少且进展缓慢,因此极易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都是在并发了其他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后去医院就诊时才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这不仅增加了该病治疗的难度,而且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了解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其适用的降压药,只有这样才能将该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那么,老年高血压病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血压(特别是收缩压)的波动较大(主要是指血管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间(1个月以上)内较为明显,在24小时内的波动也远大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这种大幅度的血压波动给该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二、容易受体位变化的影响,老年人会出现血管硬化、心脏的应急能力降低和身体对血压的综合调节能力减退等情况,这就使得老年人的血压极易受到体位改变的影响。这种情况在老年人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差增大,使得该人群的高血压病患者多会出现心肌肥厚和心脏的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其收缩压的明显升高和脉压差的增大。 四、容易出现并发症、神经自主功能差、全身动脉(尤其是脑动脉、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逐渐硬化和肾功能减退等生理变化,加之血压的升高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会造成长期的损害,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精)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 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己成为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推荐用于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共分6 大类:利尿剂、β 1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α受体阻滞剂,至于中枢肾上腺能抑制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因其不良反应较大,患者不能长期耐受,除了在某些顽固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中应用之外,己经不再常用,现介绍常用6大类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 1 利尿剂 以氢氯噻嗪为主的噻嗪类药物一直是利尿剂类降压药的基本药物,能够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理想的水平,但随之带来的是其长期应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如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异常以及所谓的“心脏毒性作用”。建议高血压伴痛风者禁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慎用。总之,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及合并心衰的患者,不适用于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痛风的患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告诉患者掌握药物的特性。剂量要控制在最小,并要定期做电解质、血糖、血脂的检查,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和血糖血脂代谢异常。 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脏排血量及抑制交感活性,临床应用最早的是普萘洛尔,但它对β1及β2受体选择性差,不良反应比较多,且药动学的个体差异显著,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时血药浓度可相差20 倍多,现已很少使用。目前多选用对β 1 受体有特异作用的制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β1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除由冠脉痉挛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外的各类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性治疗药物,因此,在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时,β 1 受体阻滞剂有双重作用。大多数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日间血压,但很少影响夜间血压水平,人体血压昼夜变化是有规律的,称之为血压昼夜节律。β 1 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脂代谢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在以往糖尿病患者是不应用β 1 受体阻滞的。β1受体阻滞剂除了不用COPD ,哮喘、心率缓慢及重度心衰患者外,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药物。它的降压效果也很显著,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及心动过缓。但要注意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骤然停药,可使病情恶化,服用此类药时,应多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嘱患者按时服药不能突然停药。 3 钙拮抗剂 传统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舒张血管平滑肌,降压作用显著。新的第二代第三代钙拮抗剂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并改善侧支循环。目前,我国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半使用钙拮抗剂,大多数是服用短效制剂。早期的硝苯地平虽然仍较常用,但它服用不方便, 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稳定,己不作首选。临床上常用的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有控释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控释和长效的钙拮抗剂可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效钙拮抗剂也可作为高血压合并肾衰的一个很好选择。亲脂的尼莫地平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的作用尤其突出,是高血压伴脑血管性头痛的首选药,服用此类药物后出现心动过速,头痛、

201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用药原则及规范(下)

2015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用药原则及规范(下)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作为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系列指南之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30 余位高血压专家充分遵循立足国情、定位于基层、体现药物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等编写原则历时近1 年时间顺利出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担任总主编,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宁玲教授担任主编。为帮助大家更好学习本指南,小编节选了其中的“用药原则部分”与大家分享学习,全文请见文末的“阅读原文”。3. 用药原则及规范3.5 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 年代被用于降压治疗,1984 年首次被JNC 3 推荐为起始降压药物,之后被众多国家高血压指南推荐为首选降压药物,广泛用于高血压治疗。然而,近10 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B受体阻滞剂的降压地位受到挑战,JNC 8和 2014 日本高血压学会(JSH )高血压管理指南不再推荐其为首选降压药物,而2014 年加拿大指南不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B受体阻滞剂。不同的高血压指南对B受体阻滞剂 推荐不一致,导致临床医师的困惑,应如何评价B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B 受体阻滞剂能否减少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发生?在降压治疗中应如何合理使用B受体阻滞

剂?3.5.1 分类3.5.1.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1 )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竞争性阻断B1和B2受体,导致对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上的B 2受体,相对兴奋a受体,增加周围动脉血管阻力。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2)选择性 受体阻滞剂:特异性阻断受体,对B2受体的影响相对 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B受 体阻滞剂。(3)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B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阻断al受体,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如卡 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通过激动受体而增强一 氧化氮的释放,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如奈必洛尔。 3.5.1.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1)脂溶性B受体阻 滞剂: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是导致该药中枢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2) 水溶性B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 通过血脑屏障。(3)水脂双溶性B受体阻滞剂:如比 索洛尔,既有水溶性B受体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又有脂溶性 B受体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的优势,中度透过血脑屏障。3.5.2 用药原则 3.5.2.1适应证B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 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减慢心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和

(医疗药品)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论文)

2013年06月14日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随之不断延长,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伴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也不断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约占1/2。目前我国老龄人口为总人口数的9%,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近5000万。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每年导致1200万人死亡。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护理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1.老年高血压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1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 素的综合征,高血压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2老年高血压定义: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天3次以上升高,即收缩压(SBP)≥18.6kPa和(或)舒张压(DBP)≥12kPa,称为老年人高血压。血压的波动性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吸烟、饮酒、喝咖啡、膀胱储尿(可使血压一时性波动),故测血压前20min内应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 1.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老年人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天血压测量,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 2.6kPa。 80年代,老年高血压工作组规定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2.6kPa为老年高血压,如收缩压 16.8~21.3kPa,舒张压<12kPa,则诊断为临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997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六次报道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18.6kPa,舒张压≥12kPa,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 ≥18.6kPa,舒张压<18.6kPa。 2.发病原因

高血压的联合用药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的现状仍很严峻,高血压的控制率仍较低。研究表明中国18 岁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病人数超过1.6 亿,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而控制率为 6.1% 。多至2/3 的患者需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UKPDS 和HOT 等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需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使血压达到目标,尤其对初始血压较高、存在靶器官损害或相关疾病的患者更需联合用药。因此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2级及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常需联合应用降压药以使血压达标。 一、联合用药的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常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合并存在,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因此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正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体液容量系统等多个方面,因此不易控制。大型临床研究HOT、VALUE 研究均表明单药治疗有效者只有近1/3 。单一药物只能对高血压的其中一种机制进行调节,所以疗效不佳,且血压降低后会启动反馈调节机制,使血压回升,药物加量至剂量-反应性平台后,再增加剂量不会增加疗效,且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因此对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压,或血压水平较高的中、重度高血压,应予联合用药。 美国JNC7 降压治疗方案指出,2 期以上高血压(≥ 160/100mmHg)多数需2 种以上降压药联合应用,通常为噻嗪类利尿剂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或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ARB) 或β 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CCB)并且血压比目标血压>20/10mmHg 以上,初始治疗即应两种药物联用。WHO/ISH 强调30% 病人需要三种或更多的降压药治疗。联合用药可使有效率增至75-90%,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研究表明当两药联用时,其降压幅度基本是两种单药降压幅度之和,此时联合用药具“相加效应”,而不良反应较两种单药之和小,即相互抑制另一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此外联合用药有利于多种危险因素和并存疾病得到控制,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 二、联合用药的原则 联合用药时药物搭配应具有协同作用,应为两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用,常为小剂量联合,以降低单药高剂量所致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副作用最好相互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为简化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联用药物需服用方便,每日一次,疗效持续24 小时以上。选择药物时还应注意是否有利于改善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肾脏病或糖尿病,有无对某种疾病的禁忌。 联合用药有各药按需剂量配比处方和固定配比复方两种方式。较好固定复方剂如代文(缬沙坦+ 氢氯噻嗪),海捷亚(氯沙坦+ 氢氯噻嗪)、安博诺(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2003 年《欧洲高血压协会- 欧洲心脏协会高血压治疗指南》提供了一个联合治疗的药物搭配图,即常见的六种抗高血压药的配合。常见的六种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ARB、CCB 。粗线条表示最合理的联合方式,方框内为对照干预研究中证实有益的降压药种类。治疗开始采用小剂量单一用药的优点在于能够发现病人对哪种药物反应最佳,但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Progress 试验表明起始治疗采用联合用药是有效的。如血压控制不满意,可加大剂量或小剂量联合应用第三种药物。 ACEI 或ARB 可预防肾脏疾病的进展,是合适的初始用药。常规推荐利尿剂或其它降压药与一种ACEI 或ARB 联合应用。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 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 140 mmHg( 1 mmHg =.0133 kPa) 和 (或 ) 舒张压 (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 DBP) ≥ 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 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 增加; 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 肾上腺素能 系统反应性降低 ; 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 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 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 见SBP 升高和脉压增大。 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 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 不 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 若脉压过 大,SBP 明显升高且DBP 水平< 50 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 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 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通过无创中 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当SBP 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 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 能。假性高血压 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 SBP 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 加。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血压水平 ; ( 2 ) 了解心血管危险因 素 ; ( 3) 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 和( 或 )可治疗的因素, 如 : 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 ( 4) 评估靶 器 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通过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 年 高血压患者的治 疗。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 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 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 ( 如每年 ) 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 同 体位 ( 立、卧位 ) 血压测量。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 测。

高血压药分类与特点及联合用药

高血压药分类与特点 利尿剂: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代表药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搏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钙拮抗剂: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拉西地平(乐息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利血平(降压灵)、甲基多巴、哌唑嗪等。此类药物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并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甘 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良好作用,最适于伴高脂血症,前列腺服大,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为避免首剂效应及体位性低血压、宜从小剂量开始,后递增用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药物:肼屈嗪、米诺地尔、二氮嗪、硝普钠等。前五种为国内外专家推荐的一线药物。近年来新开发的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常用的有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 四,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 1. 利尿药 氢氯噻嗪12.5毫克每日1~2次(噻嗪类利尿药) 氯噻嗪25~50毫克每日1次(噻嗪类利尿药) 螺内酯20~40毫克每日1~2次(噻嗪类利尿药) 氨苯喋啶50毫克每日1~2次(潴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5~10毫克每日1次(潴钾利尿剂) 呋塞米(速尿)20~40毫克每日1~2次(袢利尿剂) 吲达帕胺 1.25~2.5毫克每日1次(噻嗪类利尿药) 特点: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盐敏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有较强的降压效果.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不良反应有乏力.痛风者禁用.保钾排钠剂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用于肾功能不全 2.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10~20毫克每日2~3次(β阻滞剂) 美托洛尔25~50毫克每日2次(β阻滞剂) 阿替洛尔50~100毫克每日1次(β阻滞剂) 倍他洛尔10~20毫克每日1次(β阻滞剂) 比索洛尔5~10毫克每日1次(β阻滞剂) 卡维洛尔12.5~25毫克每日1~2次(α,β阻滞剂) 拉贝洛尔100毫克每日2~3次(α,β阻滞剂) 特点:起效较迅速,强力,各药持续时间有差异.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特别是快心率的中青年患者,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高血压疗效较差.不良反应有心动

关于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的分析

关于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的分析 综述CHINAFOREIGNMEOICAL盛固 关于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的分析 崔玉红杨欢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总院药剂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l高血压作为现代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用药对有效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并实现安全.经济抗高血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临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科学性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分析 l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o7(c)-0187-01 现代生活习惯,饮食等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疾病的多发性,其对 现代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高血压临床用药安 全性与科学性,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是现代高血压治疗临床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2010年全国用 药情况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降压药是除感冒药,消炎药后的第三 大药品.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在临床治疗中提高降压药的科学 性,保障其用药安全性,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现代 临床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1关于现代临床高血压用药现状分析 在现代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许多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 能够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但是在非住院治疗中,许多患者私自按 照血压测量数值进行药物的调整,其在血压趋于正常后私自停药 或减少药物的服用量,导致了非住院临床治疗中,患者血压难以 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对本院近2年来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统 计与分析,其通过结果分析对现代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现状与结 果及其解决措施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