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注射成型技术工艺研究及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一、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是一种用于生产各种橡胶、塑料制品的专用设备。
它按照工艺要求将加热后的塑料或橡胶通过高压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的产品。
根据其结构和工艺特点,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和混合式三种。
二、通用技术要求1. 设备选型: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注射成型机,考虑到产品大小、形状、材质等因素。
2.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3. 原材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原材料,并进行充分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4. 模具设计:模具应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制造,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5. 清洁卫生:设备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灰尘和异物进入设备内部。
6. 维护保养: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各部位的紧固件和电气元件是否正常。
三、检测方法1. 温度检测:使用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对注射成型机的加热器、油路和模具进行温度检测,确保温度符合要求。
2. 压力检测:使用压力表或传感器等设备对液压系统进行压力检测,确保液压系统工作正常且稳定。
3. 流量检测:使用流量计等设备对液压系统的流量进行检测,确保系统流量符合要求。
4. 电气性能检测:使用万用表等设备对电气元件进行测试,确保电气性能良好。
5. 机械性能检测:通过试验模具生产出样品进行拉伸、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6. 整机性能测试:将注射成型机与模具组装在一起进行整机性能测试,包括注塑速度、注塑压力、产品重量和尺寸等方面的测试。
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反应注射成型起源于聚氨酯塑料。
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该工艺也扩展到了多种材料的加工中。
与此同时,为了拓宽 RIM 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该工艺还引入了纤维增强技术。
RIM 简介反应注射成型(简称“ RIM”是指将具有高化学活性、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双组分材料经撞击混合后,在常温低压下注入密闭的模具内,完成聚合、交联和固化等化学反应并形成制品的工艺过程。
这种将聚合反应与注射成型相结合的新工艺,具有物料混合效率高、流动性好、原料配制灵活、生产周期短及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大型厚壁制品生产,故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RIM 最早仅用于聚氨酯材料,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 RIM 也可应用于多种材料(如环氧、尼龙、聚脲及聚环戊二烯等)的加工。
用于橡胶与金属成型的RIM 工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为了拓宽 RIM 的应用领域,提高 RIM 制品的刚性与强度,使之成为结构制品, RIM 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增强型制品成型的增强反应注射成型( RRIM)和专门用于结构制件成型的结构反应注射成型(SRIM)技术等。
RRIM和SRIM成型工艺原理与 RIM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的制备。
目前,典型的RIM 制品有汽车保险杠、挡泥板、车体板、卡车货箱、卡车中门和后门组件等大型制品。
它们的产品质量比SMC产品好,生产速度更快,所需二次加工量更小。
RIM 成型工艺1.工艺过程RIM 工艺过程为:单体或预聚物以液体状态经计量泵以一定的配比进入混合头进行混合。
混合物注入模具后,在模具内快速反应并交联固化,脱模后即为RIM 制品。
这一过程可简化为:贮存T计量T混合T充模T固化T顶出T后处理。
2.工艺控制(1)贮存。
RIM 工艺所用的两组分原液通常在一定温度下分别贮存在 2 个贮存器中,贮存器一般为压力容器。
在不成型时,原液通常在 0.2~0.3 MPa 的低压下,在贮存器、换热器和混合头中不停地循环。
中国合成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合成橡胶概述合成橡胶,又称为合成弹性体,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从产品形态上可以分为液体橡胶、固体橡胶、乳胶和粉末橡胶等,根据形成过程又可分为热塑性橡胶和硫化型橡胶。
合成橡胶种类较多,因此下游应用极其广泛,可大致分为民用领域和工业领域两部分。
民用领域包括日用品、建筑装饰胶粘剂、制鞋业等行业,工业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农业等行业。
下游市场的需求受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较大。
二、合成橡胶产量2004年以来我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部分产品品质和装置规模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合成橡胶供需两方面受到冲击,下半年受市场回暖、价格降低、出口退税等多重因素影响,产量逆势上扬。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9.72%。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推动,我国企业纷纷投产,产能持续提高。
目前我国合成橡胶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产能占比达到66%。
另外,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也有产能分布,分别占比15%、11%、8%。
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断扩产,导致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这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发力,盘活闲置产能,减少资源浪费。
三、合成橡胶进出口量2019年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下降至54955吨,同比下降19.2%。
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合成橡胶产量有所下降,使得进口量上升,相对于2019年上升幅度达到14.04%。
2021年中国合成橡胶进口量继续上升,达到71633吨,同比上升14.3%。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合成橡胶出口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国内合成橡胶产能的增长,使得国内合成橡胶的产能已经超过需求,因此我国合成橡胶出口量才呈现上升趋势。
国内注塑模发展现状和趋势报告一、发展现状注塑模是制造塑料制品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玩具、家居用品等。
近年来,国内注塑模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产量大幅增长:近年来,国内注塑模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注塑模的产量超过50万套,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注塑模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国内一些注塑模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耐用性。
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研发创新上下足功夫,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注塑模产品。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内注塑模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许多企业纷纷进军注塑模市场,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激烈。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不断变化,国内注塑模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自动化程度提高: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注塑模生产企业将更加关注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绿色环保:注塑模生产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未来,绿色环保将成为注塑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来越多。
注塑模行业也将朝着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
这对注塑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升研发能力和灵活生产能力。
4.创新发展:创新是注塑模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注塑模企业需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创新的注塑模应用方案。
成型工艺知识点总结导言成型工艺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物料的加工、塑造和成型,是制造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型工艺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领域。
在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常见成型工艺及其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学生提供参考。
一、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1. 成型工艺的定义及概念成型工艺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过程。
成型工艺通常包括塑压、挤压、注射、吹塑、挤塑、模压、窑烧、铸造等多种方法,其中采用的方法取决于原料的性质、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2. 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压力、温度和形状等条件,对原料进行加工和塑造,使其变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通常成型工艺包括材料的预处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成型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等环节。
3. 成型工艺的特点(1)成型是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塑造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产品的过程,常用于各种工业制品的生产。
(2)成型工艺通常包括压力成型、热成型、化学成型等多种方法,其中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各不相同。
(3)成型工艺能够加工各种类型的原料,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多种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
二、常见成型工艺及其特点1. 塑料成型工艺(1)塑压成型:将塑料颗粒在高温状态下压缩成型,适用于生产各种复杂的塑料制品,如家具、玩具等。
(2)注射成型:将加热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射器注射到模具中,经冷却后成型,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各种塑料制品。
(3)吹塑成型:将加热熔融的塑料颗粒挤出后通过气流吹塑成型,适用于生产塑料瓶、奶瓶等空心制品。
2. 金属成型工艺(1)锻造:将金属材料置于锻模中,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施加冲击力进行成型,适用于生产各种金属制品。
(2)压铸:将金属材料在高压下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适用于生产大批量复杂的金属制品。
橡胶注射成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白好胜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编译摘要: 该文系统介绍了橡胶注射成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橡胶;注射成型;STRUKTOL中图分类号:TQ330.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232(2006)02-0027-030 前言橡胶制品的制造是由许多工序组成的复杂的工艺过程。
制造过程的最终阶段是决定制品性能的硫化工序,该工序赋予制品弹性等诸多性能。
制品成型有许多种方法,注射成型就是其中之一种,这种方法能大批量生产小型精密部件,被称为高效、经济的生产方法。
但是,包括该方法在内的整个生产工艺是很复杂的。
由于含有多种配合剂的橡胶胶料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成型时发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一部分是由于注射成型本身所致,除了在工艺过程的最后阶段产生的问题外,究其根源是在生产过程的最初阶段,这与装置或操作方面的条件设定有关。
该文收集了注射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典型事例(包括注射成型中通常发生的共性问题),就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予以说明。
1 孔隙(针孔)微小的空隙就是制品注射成型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在制品表面,会经常出现针孔现象,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硫化前的胶料中混入了空气或挥发性物质(例如:水),在低压状态下进行高温硫化时就会膨胀。
特别是在硫化不足的状态下从模具中取出时会产生这种缺陷。
若延长硫化时间,则会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硫化体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为从胶料中去除挥发物质的对策,除了对原材料进行干燥、真空注射成型外,还应考虑在容易卷入空气的炼胶作业中尽量减少每批炼胶的量等。
另外,在原材料的干燥中,多数是采用预先向胶料中添加干燥剂(一般是生石灰)的方法。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可尝试提高胶料粘度的做法。
例如,将要配合的油料及增塑剂的一部分改换成树脂类添加剂:STRUKTOL40MS、60NSF、TS50等。
2 气泡初看起来,表面光滑的注射成型制品,也会在变形时出现斑点,形成斑点花纹。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1综述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 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2.1塑炼工艺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者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创造、海绵胶创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
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浮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
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
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普通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
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干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 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
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发展趋势1前言部分1.1模具工业的地位用模具生产的塑料制品(简称塑料)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等特点,因此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汽车行业。
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日本则称“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
[1]1.2我国模具现状分析整体来看,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人很大。
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人需要大量进口。
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具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2]中国模具塑料行业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发展不平衡,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等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
[2]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
[3]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4]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
[5]体制和人才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
在信息化代工工业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重视落后,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日渐加速的情况下,尽快提高塑料模具水平,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以促进中国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2]2主题部分2.1塑料成型方法2.1.1塑料概念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polymer)},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macromolecules),也是一般俗称的塑料(plastics)或树脂(resin),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
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
转注成型工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转注成型工艺(Transfer Molding)是一种常见的热压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
通过将加热和软化的材料推注至模具中,形成产品的制造工艺。
本文将介绍转注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优点、应用领域以及工艺流程等内容。
一、基本原理转注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硅橡胶或其他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至软化状态,然后将其推注至带有产品形状的模具中,待材料冷却硬化后,取出成型的产品。
在整个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材料的温度、时间和压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二、优点1. 适用性广泛:转注成型工艺适用于各种硅橡胶、塑料和金属材料的成型,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
2. 高精度:转注成型可以制造复杂形状和高精度的产品,具有优良的成型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3. 生产效率高:与压缩成型相比,转注成型速度快,成型周期短,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4. 节约材料:由于材料是在热状态下被推注至模具中,减少了材料的损耗,节约了成本。
5. 环保健康:转注成型不需要使用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现代环保要求。
三、应用领域转注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包括但不限于:1. 电子:适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密封件、橡胶键盘等产品。
2. 汽车:适用于制造汽车密封件、减震器、橡胶配件等产品。
3. 航空航天:适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密封件、振动隔离器等产品。
4. 医疗器械:适用于制造医用硅胶制品、医疗器械密封件等产品。
四、工艺流程转注成型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选取适当的硅橡胶或其他材料,根据产品需求进行配比和混合,确保材料质量。
2. 模具准备:准备好带有产品形状的模具,并在模具表面涂抹脱模剂,以便成型后产品易于脱模。
3. 热压成型:将材料加热至软化状态,推注至模具中,并施加压力,使材料填充模具中的空腔。
4. 冷却固化:待材料冷却硬化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产品。
优化注射氟橡胶二次硫化工艺实现节能降耗刘怀现刘元顺(青岛爱博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200)编译通常,氟橡胶胶料(FKM)需要两次硫化以达到最佳的物理机械性能。
压缩永久变形和拉伸强度这两个主要性能都要通过二次硫化以得到提高。
初始阶段叫硫化,注射到模具中,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
第二阶段叫二次硫化,是在有空气或者氮气的老化箱中进行,以完成交联。
这主要去除挥发性的反应残余物和添加剂以获得较好的、稳定的物理机械性能。
在老化箱中的二次硫化过程中,FKM胶料中的加工助剂比如巴西棕榈蜡就会挥发出来。
另外,在二次硫化FKM的老化箱中不能同时有其他不同的橡胶在硫化,特别是硅橡胶,由于离子交联的FKM在二次硫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的氟化氢会与硅橡胶发生化学交联从而会损坏或破坏橡胶件。
通常,二次硫化可以短到2h,长到24h。
典型交联温度范围从150C到250C,尽管最常见的温度范围是从200C到232C.最佳二次硫化条件(主要是时间和温度)取决于FKM配方、硫化体系(双酚或者过氧化物),以及所需的性能。
大多数的性能提升都是在二次硫化前2h到4h之间获得的,在后面的较长的二次硫化时间内获得的性能提升会较小。
离子交联的FKM模压制品通常需要较长的二次硫化时间,这极大地影响生产时间和成本。
选择较长的二次硫化时间主要受FKM供应商的技术数据表的信息影响,技术数据表通常会写硫化时间范围16h到24h,硫化温度范围220C到240C.这些信息通常被当成“指导性数据”,因为标准试样是在实验室的平板硫化机上硫化的。
另外,确定的时间和温度在硫化过程中要确保从试样中去除副产物以及气体残留物。
在200C到260C硫化16h到24h,应该具有最佳的物理机械性能,即拉伸强度和压缩永久变形。
因此,二次硫化能极大地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然而,对某些应用,可能没必要进行二次硫化。
因此应该通过研发,包括实验室和工业试验,对二次硫化条件进行适当的试验,在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工业生产成本、较低的环境影响之间达成平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橡胶注射成型技术工艺研究及趋势
作者:孙威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22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橡胶注射成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橡胶注射成型
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橡胶制品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还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有效提高橡胶
模压制品的生产效率。所以从橡胶注射成型技术的4个方面阐述了橡胶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趋
势。
关键词:橡胶;注射成型;机械;供料
中图分类号:TQ330.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2.028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模制品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并且传统的橡胶注射成型
技术已经被新型的橡胶注射成型技术所替代。虽然新型的橡胶注射成型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
但是其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远高于传统的橡胶注射成型技术。可见,橡胶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
是十分迅速的。
1 机械
橡胶注射成型技术包括机械、供料、材料和模具4个部分。机械是实现橡胶注射成型生产
自动化的关键。就目前来看,橡胶注射成型机械应该具备能够自动控制精确度,进行无胶边成
型操作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省去二次处理步骤,减少工作量,还能够有效缩短成品生产时
间。另外,橡胶注射成型机械还应该能够脱模、嵌件、组装,这样才能减少人力投入成本,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热塑性和热固性弹性体注射成型行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很多工程师都是利用热塑性技术
来实现橡胶注射成型的。橡胶模制品加工商已经在慢慢实现模压法向卧式注射机法。虽然卧式
注射机法会增加成型操作的烦琐度,但是它能够实现脱模系统的自动化,推动橡胶注射成型技
术的自动化发展。例如卧式机械中的单立轴刷除系统、简单单轴系统、线形关节型机械手都能
够实现复杂制品的自动脱模。同时,卧式机械还能够降低供料难度。总的来说,卧式注射机是
一种经济、高效的成型机械。除此之外,为了解决热固性弹性体在成型过程中出现残余物的问
题,热固性行业还研发了一种集成涂刷式系统的成型机械。所谓“涂刷系统”,是指对模具进行
定期涂刷,并保持擦刷力值不变。
为了提高成型机械的脱模效率,也可以利用自动喷雾系统、涂刷系统实现脱销的程序化控
制。其具体做法是:将自动喷雾系统内置在涂刷系统结合部位,使自动喷雾系统能够将脱模机
涂于模枪表面。尤其是我国模具设计的发展,立式注塑机、欧式注塑机、角式注塑机等成型机
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供料
供料是橡胶注射成型生产的关键步骤,其稳定性对生产效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目前
较为常见的条状材料供料机械,其主要有断条检测器、机器控制器、计量软件自动化系统,能
够实现供料的自动化。
传统的供料是利用液压填料装置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容易出现泄漏、压力
变化、空气被抽空的问题,使得供料的及时性无法保证。随着行业的发展,旋转式加料系统逐
渐代替传统的加料方式。这种加料系统的原理是利用对角喂料螺旋杆的旋转料斗实现注射加
料。同时,在该系统中,变速电机是与闭环压力控制软件程序绑定的,既能保证供料的稳定
性,又能保证物料的无空气性,从而提高模具制品的生产效率。
3 模具
根据模具结构类型和制品的生产工艺类型,模具可以分为压制成型模具、压铸成型模具、
注射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四大常用模具。另外,还包括一些特殊橡胶制品的模具,比如充
气模具、浸胶模具等。这些模具就是通过成型机械生产的。
其中,注射成型模具是塑料加工中最普遍的。注射成型模具的质量精度、制造周期以及注
射成型过程的生产效率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模具制品的质量、数量。注射成型的生产过程是:先
将胶料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中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
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后在型腔中硬化定型。
由于热塑性行业和热固性行业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其模具技术也不同,比如热固性行业
的针阀式浇口和开放式注胶嘴冷流道模具技术。所谓“针阀式浇口模具技术”,是指利用温控单
元控制冷流道板的温度,并保证胶料不被硫化。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产品周期确定且整体生产时
间较短。此外,冷流道注胶嘴允许注入点直接位于制品上。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生产废料,还能
够有效控制生产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为了能够实现无胶边成型,模具制造商已经普遍使用EDM设备、磨削技术、激光
切割技术实现无胶边。而且生产材料对于模具技术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热固性弹性体
的无胶边自动成型需要0.005 08~0.025 4 mm的跑气孔。这就意味着在设计跑气孔尺寸时,必
须要考虑到注射成型的材料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样才能提高模具的实用性,提高生产效率。
4 材料
材料是橡胶注射成型工艺发展的基础。如今比较常用的材料包括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
胶、氟橡胶、聚异戊二烯等。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成品的用途。此外,生产工艺、条件也是
影响橡胶注射成型材料选择的因素。相比于传统的模压材料,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已经十分广
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了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黏性,减弱硫化效应、剪切效应,可以使用加工助剂来改变材料
本身固有的特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可以进行材料的混合、定值,改变材料原有的
物理特性,使之混合材料的强度、伸缩性等能够满足橡胶成品的需要,比如采用几何形状齐头
满足制品需要,而且能够进行材料混合,实现功能材料制取的供应商更受到诸多橡胶制品生产
商的欢迎。总而言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相比于传统的材料,新型材料的发展空
间更大。
5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橡胶注射成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工艺的使用
不仅能降低生产商的投资成本,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使之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凭借这些工艺的进步,我国橡胶注射成型
行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朱永康.橡胶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J].橡胶参考资料,2014(01):2-4.
[2]覃明,罗鹏.天然橡胶注射成型工艺及应用实践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
182.
[3]吕晓东,吝伟伟,葛旋.橡胶注射成型模具的设计[J].橡胶科技,2015(11):43-46.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