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用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储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储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自然界中,霉菌分布广、种类多,而多数霉菌都能引起饲料发霉变质,降低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变差;发霉严重者不仅毫无营养价值,如果用其饲喂会造成动物生长停滞、内脏受损,甚至中毒死亡。在饲料中应用防霉剂是防止饲料霉变行之有效的方法。

饲料防霉剂种类

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防霉剂和复方防霉剂。

单方防霉剂包括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酯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变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常用的复方防霉剂有: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是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另外,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常用防霉剂品种

丙酸及其盐类丙酸是一种有腐蚀性的有机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丙酸盐包括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钾和丙酸铵。丙酸及丙酸盐类都是酸性防霉剂,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霉菌、真菌、酵母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毒性很低,是动物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各种动物均可使用,是饲料中最常用的一种防霉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两者都能非选择性地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是微生物的代谢受障碍,从而有效地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且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均无不良影响。在饲料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钠,一般的使用量不超过0.1%。

饲料防霉剂的合理应用

防霉剂的正确选择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必须保证在有效剂量的前提下,不能导致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应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不良作用;防霉剂也不能影响饲料原有的口味和适口性,如一般乙酸、丙酸等有机酸类挥发性较大,容易影响饲料的口味,因此选用其盐类或醋类效果可能较好些。较理想的防霉剂还应有抗菌范围广、防霉能力强、易于饲料均匀混合、经济实用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丙酸盐和一些复合型防霉剂是首先考虑的品种。

根据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影响防霉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防霉剂的溶解度、饲料环境的酸碱度、水分含量、温度、饲料中糖和盐类的杭亮、饲料污染程度等。但饲料中使用防霉剂主要是根据季节和水分含量来决定是否使用和用量。因此,在秋冬季节等干燥和凉爽季节,饲料水分在11%以下,一般不必使用防霉剂;而水分在12%以上就应使用防霉剂,且饲料中水分较高以及高温高湿季节还应提高防霉剂的用量,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好的防霉效果。

防霉剂与抗氧化剂联合使用饲料的发霉过程也伴随着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氧化过程,一般防霉剂都应与抗氧化剂一起使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防霉抗氧化体系,从而才能有效地确保和延长储存期。

饲料学复习题汇总

《饲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双低”油菜 2.菜籽饼粕的饲喂价值 3.常见青绿饲料类型及其营养特性 4.粗饲料 5.粗饲料化学处理 6.粗饲料生物学处理 7.粗饲料物理加工处理 8.大豆饼粕的饲喂价值 9.大豆饼粕的营养价值及其特性 10.单细胞蛋白质 11.蛋白质饲料 12.低水分青贮 13.调制干草过程中的养分损失 14.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 15.豆科植物的特性 16.非蛋白质氮饲料 17.非淀粉多糖 18.钙源性饲料 19.干草调制过程中,豆科牧草营养物质的损失 20.藁秕饲料

21.国际饲料分类法 22.混合饲料 23.简述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 24.简述非蛋白氮尿素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5.简述配合饲料的概念及其类型。 26.简述配合饲料设计配方的原则。 27.简述青贮过程中饲料养分的损失 28.简述日粮配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9.简述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利用 30.简述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31.简述影响青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 32.简述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 33.简述在饲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 34.简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 35.秸秆饲料 36.精料补充料 37.糠麸类饲料 38.抗营养因子 39.可消化养分 40.马铃薯中含有的有毒物质 41.美拉德反应 42.棉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43.能量饲料 44.浓缩饲料 45.配合饲料 46.青干草 47.青绿饲料 48.青绿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49.青贮饲料 50.请设计肉用仔鸡浓缩饲料的配方 51.日粮配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2.肉骨粉 53.生大豆的抗营养作用 54.生大豆与抗营养因子 55.使用尿素的注意事项 56.使用肉骨粉的注意事项 57.适合我国南方各省区种植的牧草 58.瘦肉精 59.饲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 60.饲料 61.饲料氨化处理的作用 62.饲料净能 63.饲料配方 64.饲料添加剂

处理霉变饲料的方法

在我国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广泛,越来越多的作物、泔水等可以发酵成牲畜饲料。在潮湿的环境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饲料霉变的因素有很多,像原料的种植和采集时已经霉变;其次是在初级加工时未处理好饲料水分;3、储存条件差、运输环节出了问题。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处理霉变问题呢?肯定会有人说使用脱霉剂或者防霉剂不就行了,而一味地依靠它们是否正确呢?这里有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不妥请指正。 (一) 科学使用脱霉剂,适度使用防霉剂 主要针对轻微霉变的原料,采用原料与脱霉剂逐级混匀的办法,使脱霉剂与原料充分混匀,然后作为原料使用。脱霉剂在脱霉的同时也有吸附部分营养物质的作用,不要与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直接混用,因此,科学使用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一味地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饲料则需要适度使用防霉剂,推荐使用双乙酸钠、乳酸、丙酸等防霉剂。 (二) 通风晾晒,去表霉 霉菌有很多种,在表皮的霉变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风晾晒法,以去掉表皮附着的霉菌体。最典型的是玉米黄曲霉,在晒场进行晾晒后初筛,使表皮霉菌脱落,然后再依据霉变的情况决定使用方法,轻微者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中度或严重霉变者则推荐使用下一种方法。

(三)稀释法 中高度霉变原料不应再用作动物饲料,但我国不合格的霉变饲料比重较大,且价值不菲,丢弃不太现实,此时建议稀释法,即用好的原料与其混合使用,比例依情况而定,喜事前必须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进行处理。 (四)水洗法 对于玉米而言可采用此法,玉米粉碎后,采用水洗的方法,洗去霉菌及其毒素,同时去掉浮在表面的胚芽,可以较好地去除霉菌毒素。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量少可以用,处理后的玉米要及时使用,不便存储。 (五)改变用途 在批量大时可用,一是完全改变,用于工业发酵等,收回大部分成本;二是改变饲喂对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比如由猪改成普通水产,但要先进行第1-3种方法处理,否则效果很差。 (六)微生态缓解法 霉变饲料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用户来说有继续霉变恶化的风险,会引起拉稀、中毒等等问题,因此推荐大家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来缓解损害,它对霉菌具有竞争抑制性作用,其产生的复合酶还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饲料防霉剂的研究进展

饲料防霉剂的研究进展 简介:饲料霉变引起的饲料浪费是世界性难题,作为预防饲料霉变的措施之一即防霉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饲料工业中化学防霉剂已被广泛采用,本文综述了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常用的饲料防霉剂及其作用机理。 饲料是发展畜禽业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能为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供给营养,还能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炎热多雨季节,饲料在储存和运输途中往往因水分含量过高而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灰曲霉菌、寄生曲霉菌、镰刀霉菌和赫曲霉菌等有毒真菌的感染而导致霉变,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动物采食量减少,从而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会导致动物中毒。在这种情况下,搞好饲料的保藏,防止饲料霉变和腐败已成为饲料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饲料发生霉变的原因 1、霉菌的种类 能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其中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等;青霉菌属包括圆弧青霉、桔青霉、扩展青霉等;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这些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可引起饲料霉变。 2、温度和湿度

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霉菌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属于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左右,镰刀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一般危害饲料的霉菌孢子在7℃时即可发芽生长,温度高于49℃时霉菌则被杀死或进入孢子阶段;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75%时霉菌就能生长,在80%-100%时快速生长,在湿度低于75%时生长受到抑制。 3、饲料的含水量 饲料的含水量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一个重要 原因之一,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3%-14%时,易于霉菌生长,当饲料水分>15%时霉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其毒素产生也相应增加,饲料水分为10%-18%时是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饲料及原料的安全水分为:谷实类为14%,粉状饲料为≤13%,全价颗粒料为≤12.5%。 4、饲料的加工工艺 在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核不当,致使颗粒饲料冷却不够或风量不足时,会导致颗粒饲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饲料流程设备中没有及时清理,会在设备的一些死角积存发霉变质的料块,特别是在生产全价颗粒饲料过程中,当这些物块回流

饲料学整理

饲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满足某动物营养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成果。包括能直接饲喂的全价饲料和各种半成品(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饲料学一门研究饲料物质结构、化学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科学,其任务在于阐明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和原理、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第四章饲料分类 国际饲料分类法: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 中国饲料分类法:青绿多汁类饲料、树叶类饲料、青贮饲料、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干草类饲料、农副产品类饲料、谷实类饲料、糠麸类饲料豆类饲料、饼粕类饲料、糟渣类饲料、草籽树实类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油脂类饲料及其他 第五章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水分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 粗纤维含量较低 钙磷比例适宜 维生素含量丰富 主要青绿饲料 天然牧草 栽培牧草 青饲作物 叶菜类 非淀粉质根茎瓜类饲料 水生饲料 树叶类 第六章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保存青饲料的一种良好方法 一、常规青贮 青贮饲料的特点 1.青贮饲料能够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2.可以四季供给家畜青绿多汁饲料 3.消化性强,适口性好 4.青贮饲料单位容积内贮量大 5.青贮饲料调制方便,可以扩大饲料资源

青贮原理:在密闭的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使饲料的pH下降,创造条件促使乳酸菌大量繁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存饲料。 青贮过程中的微生物:乳酸菌丁酸菌腐败菌醋酸菌酵母菌霉菌 乳酸菌:厌氧菌,少量为微需氧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乳酸。最重要的是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 乳酸菌在发酵后产生乳酸 作用:为乳酸菌自身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其他微生物死亡(腐败菌、酪酸菌) 当乳酸大量产生后,酸度增加,乳酸菌的生长被抑制。 青贮发酵过程 ?好氧性菌活动阶段:关键是尽可能缩短此阶段时间,通过及时青贮和切短压紧密封 来实现 ?乳酸菌发酵阶段: ?稳定阶段:玉米、高粱等青贮后20-30d,豆科牧草需要3个月以上。 调制优良青贮应具备的条件 ?青贮原料应有适当的含糖量:最低需要含糖量:乳酸菌形成乳酸,使pH值达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正青贮糖差、负青贮糖差。饲料最低需要含糖量(%)=饲料缓冲度×1.7 根据含糖量分为:易青贮原料、不易青贮原料 ?青贮原料应有适宜的含水量:一般原料适宜的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60~70%为宜,柔嫩的原料可低为60%。 ?创造厌氧环境:原料切短、压实、密封;适宜温度30℃左右 一、青贮设备 青贮窖:地上、地下、半地下 青贮壕: 长20~40m,上宽5.5~6m, 下宽4.5~5.5m,深2.5~3.5m。 青贮塔: 青贮袋:无毒聚乙烯双幅塑料薄膜,膜厚0.8~1.0mm,每袋装100~150Kg青贮原料塑料薄膜:1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地面上堆贮。规模可20~50t不等。 青贮的步骤和方法 (1)原料的适时收割:玉米在蜡熟期,豆科牧草在现蕾期至开花初期,禾本科牧草在孕穗至抽穗期收割,甘薯藤、马铃薯茎叶在收薯前1~2d或霜前收割 (2)切短:原料切碎程度关系到压实和动物采食 (3)装填压紧:原料随切随装,每装填15~20cm,压实一次,注意窖边或四角要特别踩实。 (4)密封:先在上面盖一层切短秸秆或软草(厚20~30cm)或铺塑料薄膜,再用土拍实,厚约30~50cm,做成馒头形,利于排水。为防止雨水渗入窖内,距离四周约1m处应挖排水沟。以后应经常检查,防止雨水渗入。 二、特种青贮(了解) 概念:采用普通青贮方法难以青贮的饲料,必须进行适当处理,或添加某些添加物。 特种青贮处理,对青贮发酵的作用: 1.促进乳酸发酵:如添加各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接种乳酸菌,加酶制剂等青贮,可迅速产生大量乳酸,使pH值很快达到3.8~4.2; 2.抑制不良发酵:如添加各种酸类、抑菌剂、凋萎或半干青贮,可防止腐败菌和酪酸菌的生长; 3.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物质:如添加尿素、氨化物等,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

饲料中防霉剂的添加方法及用量

饲料中防霉剂的添加方法及用量 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1、单方防霉剂 单方防霉剂包括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酯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变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2、复方防霉剂 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品质,除了使用单方防霉剂以外,还经常使用复方防霉剂。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经常使用的复方防霉剂有: 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了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使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 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即可,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添加量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都能非选择性地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的代谢受障碍,从而有效地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且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均无不良影响。在饲料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钠,一般的使用量不超过0.1%。 2、富马酸及其酯类:富马酸酯类包括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和富马酸二丁酯等,其中防霉效果较好的为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及其酯类也是酸性防霉剂,抗菌谱较广,并可改善饲料的味道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使用量在0.2%左右。 3、脱氢乙酸:脱氢乙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具有较强的抑制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发育作用,尤其对霉菌的作用最强,在酸、碱等条件下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脱氢乙酸是一种低毒防霉剂,一般无不良影响,使用量为0.05%左右。 注意事项 1、根据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影响防霉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防霉剂的溶解度、饲料环境的酸碱度、水分含量、温度、饲料中糖和盐类的含量、饲料污染程度等。但饲料中使用防霉剂主要是根据季节和水分含量来决定是否使用和用量。因

饲料分类

1、配合饲料: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饲养对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饲料配方经工业生产后,形成的能满足饲养动物全部营养需要(除水份外)的饲料。 2、浓缩饲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3、加药饲料:指掺有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影响动物肌体结构或某种生理功能作用的药物的饲料。 4、精料补充料:为补充以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饲养动物的营养,而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5、复合预混料:由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中任何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组分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市场上销售预混料均为复合预混料。 6、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7、微量元素预混料:一种或多种微量矿物元素化合物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8、维生素预混料:一种或多种维生素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9、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 10、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 11、矿物质饲料:主要补充动物肌体对矿物元素的需要,它包括常量矿物质饲料和微量矿物质饲料。

1、能量类:玉米、膨化玉米、玉米皮、玉米胚芽粕、玉米胚芽饼、玉米蛋白饲料、 小麦、大麦、燕麦、荞麦、面粉、次粉、麸皮、高粱、稻谷、碎米、全脂米糠(米糠)、脱脂米糠、米糠粕、乳糖、乳清粉(高蛋白、中蛋白、低蛋白)等。 2、脂肪类:豆油、菜籽油、棉油、棕榈油、牛油、猪油、鸡油、混合油等。 3、蛋白类:大豆、膨化大豆、豆粕、发酵豆粕(福来得)、菜粕、棉粕、花生粕、芝麻粕、葵花粕、胡麻粕、蓖麻粕、玉米酒精糟、啤酒糟、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大米蛋白粉、血粉、虾壳粉、血浆蛋白、代乳粉等。 4、矿物类(天然矿物质和化工合成的无机盐):食盐、小苏打、石粉、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氧化锌、氨维乐锌、丁酸钠等。 5、维生素类:脂溶性: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C、烟酸、泛酸、氯化胆碱(分固体和 液体)、生物素等。 6、氨基酸类:赖氨酸(L型盐酸盐、硫酸盐)、蛋氨酸(L型,分固体和液体)、苏氨酸、色氨酸等。 7、酶制剂:植酸酶、保来康PK100酶、保来康PK2349酶。 8、酸化剂:宝宝酸。 9、着色剂:加丽素红、加丽素黄、柠檬黄、金菊黄、九州红等。 10、调味剂:香味剂(乐达49219、40797)、甜味剂(乐达2000Z)、蔗糖、白糖、糖蜜、味精等。 11、载体:(有机和无机)沸石粉、膨润土、谷壳粉、玉米芯粉等。 12、抗氧化剂、防霉剂等。 膨化大豆—全脂大豆、油豆粕 石粉—钙粉 麸皮—小麦麸、麦皮(分:粗、中、细3种) 次粉—尾粉

11第四章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1

第四章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1.饲料的概念 ? 通常所说的饲料 –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含有能够满足各种用途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可食成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求标准,把不同来源的饲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或再加工)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 预混料 Premix :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也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feed additive premix ) 2.我国传统饲料的分类法 ? 按养殖者饲喂时的习惯分类: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三类 ? 按饲料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生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 ? 按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五类 4. Harris 的饲料原料命名与分类法 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原料分为八大类,并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国际饲料编号(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 IFN)。编码(为六位数,编码分为三节,表示成△,△△,△△△)代表每种饲料原料的全名称。 饲料的分类及其数字编码 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100000)。 类别 编码 条件 粗饲料 100000 粗纤维含量≧18% 青绿饲料 200000 天然水份含量60%以上的青绿植物 青贮饲料 300000 天然水份含量70%以上或半干青贮水分含量在45%以上 能量饲料 400000 CF ﹤18%,CP ﹤20%,NE ≧4.18MJ/kg 蛋白质饲料 500000 CF ﹤18%,CP ≧20% 矿物质饲料 600000 维生素饲料 700000 添加剂 800000

最新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四章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1.饲料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饲料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含有能够满足各种用途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可食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求标准,把不同来源的饲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或再加工)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预混料 Premix: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也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feed additive premix) 2.我国传统饲料的分类法 ?按养殖者饲喂时的习惯分类: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三类 ?按饲料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生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 ?按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五类 4. Harris的饲料原料命名与分类法 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原料分为八大类,并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国际饲料编号(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 IFN)。编码(为六位数,编码分为三节,表示成△,△△,△△△)代表每种饲料原料的全名称。 饲料的分类及其数字编码 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100000)。

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200000)。 青贮饲料是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如玉米青贮。 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称为能量饲料,如谷实类、麸皮、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 蛋白质补充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补充料,如鱼粉、豆饼(粕)等。 矿物质饲料是指以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和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 维生素饲料是指由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种或复合维生素称为维生素饲料,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在内。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但不包括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添加剂。 5.我国饲料分类法 按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将饲料分成八大类,而后结合中国传统分类习惯分为十六亚类,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饲料编号(feeds number of China,缩略语CFN),第一位为IFN,第二和三位为CFN亚类编号,第四至六位为顺序号。如:01—青绿饲料类201000 6.主要原料分类

饲料防霉剂及其应用

饲料防霉剂及其应用 饲料霉变引起的饲料浪费是世界性难题。农作物在田间、收获、加工、储存过程中都可感染霉菌。霉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称,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因其种类繁多(一般泛指毛霉、根霉、毛壳霉、曲霉、青霉和镰刀霉菌属等真菌〕、生长性强(温度在-5~60℃,相对湿度80%以上都可以生长)繁殖力强等,给饲料的贮存带来了诸多不利。作为预防霉变的重要措施之一,防霉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市场上防霉剂种类繁多,适用范围及防霉效果不尽相同,如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现象,如何选用合适的防霉剂是在实际生产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对各种防霉剂的应用及其机理,以供广大饲料工作参考。 1常用防霉剂及作用机理 联合国FAO/WHO对防霉剂有严格的要求:①防霉剂添加应很小,无毒性和无刺激性;②能溶解达到有效浓度;③性质稳定、贮存时不发生变化、也不与饲料或其它成分起反应;④无异味、臭味;⑤有较广的抑菌谱。具备以上各点才是较为优良的防霉剂。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为有机酸、有机酸盐类及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特殊的载体结合制成的复合防霉剂。 1.l丙酸 丙酸为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带有乙醇味,是应用最早、最广的防霉剂之一。目前市场上用的露保丝、万路保、克霉霸及诗华抗霉素等主要成分均为丙酸。丙酸的防霉机理目前公认的有两个:①非离解的丙酸活性分子在霉菌细胞外形成高渗透压,使霉菌细胞内脱水,而失去繁殖能力;②丙酸活性分子可穿透霉菌细胞壁,抑制细胞内的酶活性,而阻止霉菌的繁殖。丙酸作为挥发性液体,在饲料贮存中可挥发产生丙酸气体,与饲料表面充分接触,因此抑菌均匀,效果好。对饲料混合均匀度要求不高,有效用量低,见效快。对好气性芽孢杆菌、黄曲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缺点是,热稳定性不好,80℃制粒过程中挥发量达40%,用于制粒时损失大;在贮存过程中损失快,药效持力短,不利于长期保存;易受饲料中钙盐或蛋白质的中和,而失去活性。因此,要求即时起作用,防霉时间不需要太长时,丙酸是较好的防霉剂。1.2丙酸盐 丙酸盐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或稍有异臭味,溶于水。我国生产的克霉灵、除霉净、霉敌、101等主要成分为丙酸盐类。丙酸盐的有效作用成分是丙酸分子而非丙酸盐类。丙酸盐释放丙酸分子受饲料中水分和pH值的影响,pH=7时丙酸盐溶于水,游离出丙酸分子仅为0.8%,pH=4.9游离酸含量为50%。因此丙酸盐的防霉效果不如丙酸。而且丙酸盐离解后形成弱碱性,阻碍进一步离解。饲料pH值调节必须依靠外来酸。丙酸盐的抑霉菌作用取决于丙酸的效果。从以上特点可知丙酸盐的抑菌效果不如丙酸,不具有熏蒸作用,对饲料混合均匀度要求高;用量大,并因此影响适口性;对饲料含水分、pH值要求严格,且不能即时起作用。丙酸盐的优点是,不挥发、耐高温,不受饲料中成分影响,腐蚀性低,刺激性小,且适合持续贮存。 1.3山梨酸及其盐 山梨酸又名2,4一己二酸,为化学合成品,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无臭或少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其盐为无色或白色鳞片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在空气中易受潮分解不稳定,一般应用较少。而山梨酸却和丙酸一样是目前最常用的防霉剂。山梨酸及其盐的作用机制为山梨酸与微生物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而破坏酶系统达到抑菌目的(汪锦邦,1985)。另外,Paster等(1987)认为山梨酸还可在饲料表面形成一均匀的有机酸保护膜,阻止霉菌进入内层。山梨酸的优点是,防霉效果好,对霉菌、酵母菌、好气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毒性小、价格低。缺点是防霉效果受pH值的影响,pH值大于7.5时,几乎无抑菌作用;对乳酸菌几乎无效;在水中易氧化,在塑料容器中其活性会降低。 1.4苯甲酸及其盐 为无色或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稍溶于水。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防霉剂之一。添加量一般为0.1%~0.3%。有效成分为非离解态的苯甲酸活性分子。作用机理为完整的苯甲酸活性分子穿过霉菌细胞壁,抑制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及阻碍乙酰辅酶的缩合反应,使三羧酸循环受阻,代谢受影响。并可阻碍

饲料的概念、分类及青绿饲料

饲料的概念及分类 1、饲料的概念:饲料是指合理饲喂条件下,凡能被动物采食又能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2、分类原则 1、粗饲料:水分<45%,粗纤维 ≥18% 2、青饲料:水分≥45% 3、青贮饲料:指青饲原料在厌O2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和保存的一种青绿多汁的饲料,水分≥45%。 4、能量饲料:粗纤维<18%,粗蛋白<20%且每kg 含消化能在10.46MJ 以上。 5、蛋白质饲料:粗蛋白≥20%,粗纤维<18%。 6、矿物质饲料:指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及工业合成的无机盐类。 7、维生素饲料:工业合成或提纯的维生素制剂,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饲料。 8、饲料添加剂:凡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各种少量或微量成份。 3、分类依据原则 饲料 类别 饲料类名 自然含 水量(%) DM 中 CF (%) DM 中 CP (%) IFN 饲料种类 1 粗饲料(forage roughage) <45 ≥18 1—00—000 干草类、秸秆 2 青绿饲料(pasture range plants and fed as green) ≥45% 2—00—000 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 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 类 3 青贮饲料(silage) ≥45% 3—00—000 包括低水分青贮 4 能量饲料 (energy feeds) <45% <18% <20% 4—00—000 谷实类、麸皮、淀粉质的根 茎、瓜果类 5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supplements) <45 <18 ≥20 5—00—000 鱼粉、豆饼(粕) 6 矿物质饲料(minerals) 6—00—000 矿物元素含量多 7 维生素饲料(Vitamins) 7—00—000 单一或复合Vit 8 添加剂(feeds additive) 8—00—000 主要是非营养性添加剂 (二)中国现行饲料分类法 饲料编码分类体系: 1.根据国际贯用的分类原则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粗饲料(1)青饲料(2)青贮饲料(3)能量饲料(4)蛋白质饲料(5)矿物质饲料(6)维生素饲料(7)添加剂(8)。 2.结合我国传统饲料分类习惯分为17亚类。 自然含水量 DM 中CF (干物质中粗纤维) DM 中CP (干物质中粗蛋白) 45 % 18 % 20%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根据农业部2045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使用的物质进行统计分类,一般可分为3类:有机酸类防霉剂、有机酸盐类防霉剂和复合防霉剂(有机酸及其盐复配)。这3类饲料防霉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能特点各有不同,主要信息可参见下图信息。 由此可见,复合防霉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越的饲料防霉剂产品。其中,丙酸及其盐类是全世界公认的经济且有效的防霉剂产品。 那么,饲料防霉剂产品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一般而言,饲料防霉剂的有效成分需要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

众多研究表明,有机酸抑菌杀菌的方式之一可是可以通过降低微生物生存环境的pH,而有机酸降低pH 值能力取决于其解离度和分子量。一般,有机酸分子量越小,解离程度越大,其降低pH的能力也越强。大分子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延胡索酸等,因为分子量比较大,单位重量酸分子所能解离出的氢离子就少。所以它们在降低pH 值和方面的效力就比小分子有机酸更低。有些大分子有机酸是所谓的多元酸,即理论上一个酸分子能解离出几个氢离子,但多元酸的二级以上的解离是非常困难的,通常解离度非常小,所以实际上饲料中的有机酸只能进行一级解离。因此,从降低饲料pH 值的目的来说,小分子有机酸作用效果比无机酸和大分子有机酸更好。 然而,饲料中存在大量的碱性物质(如石粉、磷酸氢钙、以及蛋白质原料等),导致饲料本身具有很高的系酸力。添加有机酸或无机酸根本不足以有效降低饲料本身的pH值,并对采食饲料后胃内食糜的pH产生影响。可见,通过添加无机酸或有机酸降低pH的效果不会太明显,也因此,通过降低饲料pH的方式进行

第十章、饲料保鲜剂

第十章、饲料保鲜剂 第一节抗氧化剂 1、概念 抗氧化剂是指添加于饲料中,能够阻止或延迟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饲料贮存期的微量物质。 氧化是导致饲料品质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饲料或单一饲料中含有许多极易氧化的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色素、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等。防止氧化变质,一方面可以在的加工和储运环节中,采取低温、避光、隔绝氧气以及充氮密封包装等物理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用抗氧化剂。通常采取的是添加抗氧化剂的方法。 2、作用机理 A、抗氧化剂自身极易被氧化,与空气中的氧气竞争性结合, 使空气中的氧气先与抗氧化剂反应,降低饲料内部和周围的氧含量,从而保护饲料不被氧化; B、抗氧化剂可与游离基相结合,使在自动氧化过程中的链锁 反应中断,阻止氧化的进程,从而延缓饲料氧化变质; C、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饲料氧化变质。 3、饲料中常见的抗氧化剂 A、乙氧喹(EMQ),又称乙氧基喹啉,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为黄色至黄褐色粘稠性液体,有特殊臭味。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水溶液,极易溶于丙酮、苯及三氯甲烷等有机溶

剂及油脂中。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在自然光照下即可氧化变为黑褐色,粘度增加。抗氧化性能好,通过与自动氧化链中自由基R或ROO结合而防止氧化反应,能有效防止饲料中油脂和蛋白质的氧化,并能防止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 的氧化变质。具有代替部分维生素E的功能,价格较低,是目前在饲料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种。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饲料抗氧化剂主要是乙氧喹和以其为主复配而成的抗氧化剂。而有资料表明,以乙氧喹为主复配的抗氧化剂(包括阻滞剂、协同剂、螯和剂),其效果大大超过单一品种。 近几年来,国内经常使用的此类产品的商品名称为:山道喹、克氧、抗氧灵、珊多喹、抗氧宝、依索金等。该抗氧化剂还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提高产蛋率、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同时还有助于改进畜禽肉的品质和蛋黄颜色。奶牛的日粮中添加后乳和乳脂的抗氧化能力会有所提高。此外,还有防霉作用。 B、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又名丁羟甲苯,稳定性优于其他抗氧化剂,对热稳定,与金属离子作用不会着色。其作用机理与乙氧喹相似,具有防止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酸败的作用,故可保护饲料中的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和部分B族维生素不被氧化,提高饲料中氨基酸的利用率,减少日粮能量和蛋白质的用量。总之,对饲料中脂肪、叶绿素、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用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储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储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自然界中,霉菌分布广、种类多,而多数霉菌都能引起饲料发霉变质,降低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变差;发霉严重者不仅毫无营养价值,如果用其饲喂会造成动物生长停滞、内脏受损,甚至中毒死亡。在饲料中应用防霉剂是防止饲料霉变行之有效的方法。 饲料防霉剂种类 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防霉剂和复方防霉剂。 单方防霉剂包括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酯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变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常用的复方防霉剂有: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是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另外,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常用防霉剂品种 丙酸及其盐类丙酸是一种有腐蚀性的有机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丙酸盐包括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钾和丙酸铵。丙酸及丙酸盐类都是酸性防霉剂,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霉菌、真菌、酵母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毒性很低,是动物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各种动物均可使用,是饲料中最常用的一种防霉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两者都能非选择性地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是微生物的代谢受障碍,从而有效地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且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均无不良影响。在饲料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钠,一般的使用量不超过0.1%。 饲料防霉剂的合理应用 防霉剂的正确选择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必须保证在有效剂量的前提下,不能导致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应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不良作用;防霉剂也不能影响饲料原有的口味和适口性,如一般乙酸、丙酸等有机酸类挥发性较大,容易影响饲料的口味,因此选用其盐类或醋类效果可能较好些。较理想的防霉剂还应有抗菌范围广、防霉能力强、易于饲料均匀混合、经济实用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丙酸盐和一些复合型防霉剂是首先考虑的品种。 根据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影响防霉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防霉剂的溶解度、饲料环境的酸碱度、水分含量、温度、饲料中糖和盐类的杭亮、饲料污染程度等。但饲料中使用防霉剂主要是根据季节和水分含量来决定是否使用和用量。因此,在秋冬季节等干燥和凉爽季节,饲料水分在11%以下,一般不必使用防霉剂;而水分在12%以上就应使用防霉剂,且饲料中水分较高以及高温高湿季节还应提高防霉剂的用量,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好的防霉效果。 防霉剂与抗氧化剂联合使用饲料的发霉过程也伴随着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氧化过程,一般防霉剂都应与抗氧化剂一起使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防霉抗氧化体系,从而才能有效地确保和延长储存期。

养羊常用的几种饲料

养羊常用的几种饲料 一、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水分多,体积大,粗纤维含量少,含有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也很丰富,是成本低、适口性好,营养较完善的饲料。 A.野生青草种类多,粗纤维量较高,营养价值差异很大,其产量有限。 B.人工种植牧草人工种植牧草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比野生牧草高,如黑麦草、白三叶等,既可割鲜草喂羊,又可晒制青干草供冬春季使用,苜蓿、毛苕子等都是喂山羊的营养价值高的青绿饲料。 C.青割饲料把杂粮作物如玉米、大麦、豌豆等进行密植,在子实未成熟前收割,饲喂山羊,其营养价值比收获籽实后收割的高出70%。 二、粗饲料: 是山羊冬春季的主要食物,包括各种青干草,作物秸杆,秕壳。特点是体积大,水分少,粗纤维多,可消化营养少,适口性差。 A.青干草:包括豆科、禾木科及野干草,以豆科青干草品质最好,禾木科牧草

在抽穗期,豆科牧草在花蕾形成期收割,含有较多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几个晴天可晒成质量较好的青干草。中间遇雨变黄发霉,因此要抢在晴天晒制青干草。 B.秸杆和秕壳秸杆有玉米秆、麦秸、稻草、大豆秧、黑豆秆等,营养价值较低。秕壳包括农作物的颖壳、秕壳、秕籽、麦糠、谷糠等。比秸杆营养价值高些。 三、多汁饲料: 包括块根、块茎、瓜类、蔬菜、青贮等。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含量少,蛋白质少,钙少,磷少,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饲用块根、块茎时要防止甘薯黑斑病毒中毒。土豆的龙葵素中毒和甜菜的亚硝酸盐中毒,成年羊每头每日可喂块根2-4公斤,块茎1-2公斤。幼年羊可喂1.5公斤。 四、精料: 体积小,含水量少,营养丰富,粗纤维含量低,消化率较高,玉米、大麦等谷类籽实,主要成份是淀粉,用于补充能量需要。黄豆、豌豆、蚕豆等豆类蛋白质含量高,豆粕、棉籽饼、菜籽饼等饼粕,蛋白质含量为20%-45%,用于补充蛋白质的不足。 五、颗粒料:

狐饲养植物性饲料的种类doc 5页.doc

植物性饲料的种类 植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也是狐日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谷物类、油料作物的加工副产品以及各种蔬菜。此类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狐所需能量的补充。 (1)谷物类一般喂狐的谷物类饲料有玉米面、全麦粉等。谷物类加工副产品也可少量喂狐。谷物类饲料必须粉碎、熟制后才能喂狐。生产场所采用的熟制方法通常有:煮粥、蒸窝头、焙炒、烘烤、膨化等。饲料粉碎及熟制的目的是破坏细胞壁,使营养物质能直接受到消化酶的作用,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膨化熟制后的谷物性饲料,消化率一般可提高15%左右。 麦麸的纤维素含量较高,狐对其消化率很低。但麦麸有松散食物、刺激胃肠道蠕动等作用,可以适量添加。其用量一般不能超过谷物性饲料总量的20%,否则将会引起消化不良和下痢。 在狐日粮中,谷物性饲料所占比例通常为15%~25%。 (2)饼粕类饼粕类饲料是油料籽实提取油后的产品。用于狐饲料的主要有豆饼、豆粕、去皮葵花籽饼和去皮花生饼等。此类饲料含有35%~48%的粗蛋白质,并含有一定量的胱氨酸、蛋氨酸及某些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对毛绒生长有一定的益处。一般可占日粮的20%~30%,也可根据不同饲养时期对谷物不不同需要量灵活掌握。 冬季狐的日粮中,可用饼粕类饲料代替30%的鱼肉类饲料。夏、秋季,饼粕饲料允许代替肉、鱼饲料40%~50%(占动物蛋白的量)。饲粮中含有一定

比例的饼粕类饲料时,应增加脂溶性维生素、游离脂肪和酵母的给量。饼粕类饲料喂狐,必须熟制后饲喂,一般不宜超过谷物饲料量的1/3,否则易引起软便或下痢。未去壳的花生饼和向日葵饼不宜喂狐。 (3)块根、块茎及果蔬类类饲料用于狐饮料的块根、块茎及果蔬类饲料,主要包括胡萝卜、甘薯、饲用甜菜、马铃薯、南瓜、大白菜、大头菜、油菜、菠菜和西红柿等。 根茎类饲料的最大特点是水分含量很高,干物质含量很少。就干物质而言,它们的粗纤维含量较低,无氮浸出物含量很高。在谷物类饲料不足时,可用甘薯和马铃薯代替,但需洗耳恭听净煮熟后饲喂。果蔬类饲料是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蔬菜还可起到助消化、增强饲料适口性的作用。果蔬类饲料含有大量的水分,又是碱性饲料,所以具有调解饲料容积和平衡酸碱度的功能,对母狐妊娠、产仔及泌乳都有良好的作用。果蔬类饲料含能量均较低,在狐日粮中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一般可占饲料总量的3%~10%。 3添加饲料添加饮料是指能够补充常规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或缺少的饲料,如富含苞欲放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饲料。 (1)维生素饲料目前使用较多的维生素饲料有鱼肝油、酵母、麦芽、棉籽油等。 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D 的主要来源。每只狐每天可喂800~1000国际单位。饲喂时最好是在食后滴入食盆内。常年有肝脏和鲜海鱼饲喂时,可不

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2015年第2期江西饲料卫生防疫 0引言 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结构疏松、吸湿性强,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容易因微生物的繁殖而发生腐败或霉变。而霉变或腐败的饲料既影响动物的适口性,降低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又引起动物腹泻、肠炎等消化疾病,甚至造成畜禽中毒死亡。因此,防止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霉变或腐败,是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 1饲料防霉剂的特点及品种简介 饲料防霉剂,要同时具备既抑制霉菌生长,又对动物无毒。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在低水分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三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有有机酸、有机酸盐及其酯和复合防霉剂三大类。有机酸包括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它的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或酯主要包括丙酸盐、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脂等。其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有Monopyop(由50%的丙酸和50%的载体rerxite组成)、Mold—x(由丙酸、乙酸、山梨酸和苯甲酸均匀分于硅酸钙载体上而制成)、万香保(由丙酸铵、乙酸、富马酸、山梨酸等多种有机酸组成)和克霉霸(由丙酸、乙酸、苯甲酸、氯化钠、磷酸钙等组成)。这类产品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是目前国际上使用防霉剂的发展趋势。2饲料防霉剂的作用机理 饲料霉变是其中霉菌大量生长繁殖,破坏营养,产生毒素的结果。饲料防霉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从而保护饲料的品质。如苯甲酸抑制微生物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及阻碍乙酰辅酶的缩合反应,而使三羧酸循环受阻,代谢受影响,并可阻碍细胞膜的透性;山梨酸·可与生物酶系统中巯基相结合,从而破坏许多酶系统达到抑菌作用。另外,有机酸还在饲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有机酸保护膜,防止霉菌孳生。 3防霉剂的使用效果 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孙永泰 (辽宁省辽中县北一路75号辽中110200) 摘要:饲料的防霉有很多措施,可采用辐射、冷冻、干燥、真空控制、在贮存塔内输入惰性气体或添加化学防霉剂等方法来实现。但因有的措施成本过高和操作不便而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饲料防霉剂的特点、作用机理、使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饲料;防霉剂;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37(2015)02-0020-03 20 --

17牛的常用饲料及其营养特性(精)

牛的常用饲料及其营养特性 牛的饲料种类繁多,生产上通常根据饲料的性质分为青绿饲料、粗饲料、精料补充料和饲料添加剂。 一、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是指含水量60%以上的青绿多汁的植物性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理想的牛饲料。常见的青绿饲料包括天然牧草(野草)、栽培牧草(主要有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紫云英、黑麦草、苏丹草、青饲玉米等)、树叶类饲料(榆、杨树等的树叶)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如下: 1.含水量高 青绿饲料的含水量高,为70~90%,干物质含量低,能值低。 2.含有优质的粗蛋白质 青绿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干物质的10%~20%,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全面。 3.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高 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达50~80 mg/kg)、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B族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钙、磷,且钙、磷比例适当,此外,青绿饲料中还富含铁、锰、铜、硒、锌等必需微量元素。 4.无氮浸出物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少 青绿饲料中无氮浸出物占干物质的40%~50%,粗纤维的含量占干物质的18%~30%。青绿饲料易消化,牛对青绿饲料中有机物的消化率可达75%~85%。 二、粗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均属粗饲料。包括青干草、秸秆及秕壳等。粗饲料的一般特征是体积大,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差异大,钙、钾和微量元素含量高,但磷含量低。 1.青干草 青干草是将牧草及饲料作物适时刈割,经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的。优质

青干草应颜色鲜绿、香味浓郁、适口性好、叶量多,叶片及花序损失不到5%。青干草约含粗蛋白质10%~20%、粗纤维22%~23%、无氮浸出物40%~50%,并且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是牛冬春季节必不可少的饲料。目前常用的豆科青干草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等,禾本科青干草主要有羊草、黑麦草、无芒雀麦、苏丹草等,禾谷类青干草有燕麦、大麦、黑麦等,属低质粗饲料,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低,木质化纤维成分高。 2.秸秆 农作物及牧草收获子实后,残留下的茎叶等通称为秸秆,目前被用做饲料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燕麦秸秆、高梁秸秆、豆秸等。 我国秸秆数量大,但其木质素含量较高,以小麦秸为例,干物质中约80%是细胞壁,其中纤维素36%、半纤维素25%、木质素18%;粗蛋白含量低,大约为2%~5%;硅酸盐含量高,同时,容积大,适口性差。因此,秸秆不宜直接饲喂奶牛,应予以加工调制(如氨化)后,饲喂干奶牛、育成牛和初孕牛。 3.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是以新鲜的全株玉米、青绿饲料等为原料,切碎后装入密闭容器内,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出的营养丰富、消化率高的饲料。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的特点是富含水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2.5~3 kg青贮饲料可代替1kg 干草。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青贮饲料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因此易于消化。同类青草制成的青干草和青贮比较,青贮料消化率较高。 青贮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的有效措施,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颜色黄绿,适口性好,是奶牛四季特别是冬春季节的优良饲料。但应注意,鲜嫩的青草、菜叶青贮后仍然含有大量的轻泻物质,喂量过大往往造成拉稀,影响消化吸收。通常喂量,奶牛20~30kg,种公牛5~12kg。开始饲喂青贮饲料时,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停止饲喂时,也应由多到逐步减喂。 三、糟渣类饲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