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

译文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

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

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

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

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

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

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

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

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

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

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

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

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答案】C

【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考察学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荆

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就”字知识的迁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

一组是(3分)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②④⑥项表明对王湛的了解相关语句。

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答案】A

【解析】“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

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

句罢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

汉语。(9分)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

【答案】

(1)(3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

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3)(3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

侃他。

【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既除所生服(除所生服:除服,脱掉丧服;所生,指母亲。王湛为母守孝3年),遂停墓所(墓所:墓地)。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略:几乎)不过(过:拜访)叔,叔亦不候(候:等待)。济脱时(脱时:偶尔)过,止(止:只)寒温(寒温:问寒问暖,寒暄)而已。后聊

(聊:姑且)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音辞: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济意外,济极惋愕(惋愕:吃惊)。仍与语,转造(造:进入到,达到)精微(精微:精深微妙)。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敬:尊敬、恭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严肃不苟的样子),心形俱肃(肃:恭敬、庄重)。遂留共语,弥日(弥日:整天)累夜。济虽俊爽(俊爽:学识造诣很深),自视缺然(缺然:不足),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刘义庆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汝南内史王湛守孝3年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

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

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

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的意料,

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到了精深微妙

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与叔叔谈论后,)从外表到内心都变得庄重恭敬了。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整天连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

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地叹息道:

“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

【注读】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聊:姑且、随意)问叔:“好(好:喜

欢)骑乘不(不:同“否”)?”曰:“亦好尔(尔:同“耳”)。”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策:马鞭)如萦(萦:围绕盘旋),名骑无以过之。济益(益:更加)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到门口。王济的随从有一

匹烈马,非常难以驾驭,很少有能骑的人。王济随意地

问他叔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还喜欢吧。”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父不但骑马的

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的才

能难以测度,不只一种。

【注读】【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德:品行和才能),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异:另眼相看)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用此:拿这个)何为?颇(颇:略微)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脱:偶尔)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测:测度)。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骏驶:高大而迅捷),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小驶:短距离跑得快),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但:只是)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谷食:喂谷物)十

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卒然:猝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不相胜:不分高下)。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别:区分)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蚁封:即蚁垤(dié),蚂蚁洞口的小土堆)耳!”于是就蚁封盘马(盘马:让马盘旋奔跑),果倒踣(踣:跌倒、摔倒),其俊识天才乃尔(乃尔:就像这样)。】【翻译】邓粲《晋纪》记载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隐藏着自己的品行和才能,没有人知道他,即使是

兄弟宗族,也认为他是个傻子,只有父亲王昶对他另眼

相看。王昶死后,他住在墓边。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前

往探望叔叔王湛,看见床头有《周易》一书,对王湛说:“叔父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王湛笑

着说:“身体好的时候,偶尔再看看罢了。今天天应该

和你说说了。”于是共同谈论《周易》。剖析得十分深微,巧妙的言辞奇特的理趣,是王济所没有听说过的,王济

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王济天性喜欢骏马,而他所乘

的马高大而迅捷,心中很是喜欢。王湛说:“这匹马虽

然短距离跑得快,然而力量单薄不能承受困苦。近日我

看见督邮的马,应该胜过这匹马,只是督邮的马喂养得

不到位啊。”王济得到督邮的马喂谷物十多天,再和王

湛比试。湛不曾骑过马,突然就奔驰起来,步伐与王济

没有什么不同,而两匹马不分高下。王湛就说:“现在

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

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于是来到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让马盘旋奔跑,果然王济的马倒地摔倒。王

湛的卓越的见识和天赋的才能就像这样。】

【注读】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叹述:便感叹便讲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辄:总是)以湛调(调:调笑)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实:实际)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翻译】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得到了一

个叔叔。”王浑问他缘故,王济就详细地边赞叹边述说

以上情况。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

“是在我之上的人。”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

湛调笑他说:“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

没话回答。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

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并且称赞叔叔

实际的美好素质。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注读】【《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

服其德宇(德宇:气度﹑器量)。时人谓湛上方(方: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翻译】【《晋阳秋》记载说:王济拥有对人的鉴别的才能。看见王湛,感叹佩服他的气度﹑器量。当时人

认为王湛向上比山涛差一点,但向下比魏舒有富余的。】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

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

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

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翻译】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

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

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

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名人传试题及答案

《名人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塑家()、()国作家()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

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和()的角度,改造社会。 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三部传记。其中,()(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9、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10、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1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雕塑家()、文学家()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12、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13、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 14、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 15、《贝多芬传》还附有:()。 16、“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

世说新语资料原文与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德行第一 一陈仲举礼贤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鸾:鸾铃,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气度。 「译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最新《名人传》简答题(含答案)

《名人传》简答题(含答案)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案 1.《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 6.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8.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

《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名人传 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 4.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9.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3.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筑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乌斯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18.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童年》是他的成名作。(《童年》是作者1852年自传三部曲《童年》《幼年》《青年》中的一部,

名人传习题及答案

《名人传》练习: 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国著名的()作家 ()。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 ()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塑家()、()国作家()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6、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和()的角度,改造社会。 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三部传记。其中,()(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8、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雕塑家()、文学家()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9、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 10、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 11、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 12、《贝多芬传》还附有:()。 13、“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14、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的外貌描写。

【精品】《世说新语》及翻译

《世说新语》及翻译 1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 。朗曰:“ 幸尚宽,何为 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 !”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 避难( nàn ):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立即;就。 ② 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 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 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 船人。华歆说:“ 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 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 王朗的优劣。 2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② 于是敕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 。”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 ① 钟毓( yù )、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 钟繇( yáo ):任相国职。 ③ 敕( chì):皇帝的命令。 ④ 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 ⑤ 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 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 你脸上为什么出汗?” 钟毓回答说:“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 你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说:“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3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② 。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 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 问会何以不拜,会曰:“ 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 ①“ 钟毓” 句:这一则故事与本篇第 4 则孔文举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只是传闻各异。因:于是;就。 ② 托寐( mèi ):假装睡着了。 【译文】 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

名人传练习题及答案

名人传试题及答案 1.《名人传》的作者是,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家,贝多芬是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岁。 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 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着名的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 9.米开朗琪罗是人,被人们称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这件作品用年雕成,表现了他精神。 12. 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13.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 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和,作品中充满了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和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的木雕模型。 18. 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国着名的文学巨匠,是他的成名作。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 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年月。 23. 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的表白。 24. 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5.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性的文字,包括、和。 二、简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咏雪译文

25.《世说新语》两则 1.咏雪 咏雪の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の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の解字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7)内集:家庭聚会。 (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の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の译文 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做的事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世说新语》原文及译文.doc

《世说新语》原文及译文赏析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 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节选自《世说 新语》)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因起彷徨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 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 要见戴安道!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翻译: 王子猷住在山阴时,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他环顾四周,看到四周一片洁白,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没有进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去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王子猷曾经暂时住在别人家中,就下令仆人种一些竹子。有人问:“只是暂时住在这,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王子猷思考许久,指着竹子说:“怎么能一天没有它呢?”

《名人传》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优质)

《名人传》阅读指引 1.概括贝多芬的主要人生经历。 2.贝多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3.这些故事表现出贝多芬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 4.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 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应。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3.本书写的人物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4.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悲惨的,贝多芬11岁加入戏院乐队。 5.贝多芬父亲的开拓了他的音乐天分。 6.贝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7.贝多芬认为晚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活在世。 8.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法官。 9.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家。 10.米开朗琪罗酷爱田地。 11.《大卫》是《圣经》中的歌利亚拿着钢刀向大卫冲来,大卫并不躲闪的紧张瞬间。 12.知道《大卫》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13.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4.托尔斯泰是俄国人,他曾攻读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语言)。 15.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6.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17.托尔斯泰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托尔斯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19.“脸又长又厚又粗矿,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20.“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21.(安徽省?2009)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22.(湖南省委底市?2008)请说出《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另外哪部传记所组成的?作者是谁?传记名:《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 23.(山东省滨州市?200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模拟演练】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LZ,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Translated Text 1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实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实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实的儿子陈纪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

亲,这便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陈纪。陈纪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解释: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乃,才。 委:丢下。 去:离开。 引:拉。 顾:回头看。 咏雪 选自《世说新语》 《咏雪》 作者:刘义庆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名人传测试习题及答案

名人传测试习题及答案 1《名人传》是《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⑴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⑵请你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掌声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分别写了三个人物,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雕塑兼画家。三部传记中,《贝多芬传》最著名。作者称其写作目的在于安慰和鼓励“世上不幸的人们”,使他们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 3请简要概括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原因: 罗曼﹒罗兰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不好的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安慰和鼓励“世上不幸的人们”,使他们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 4请简要概括《名人传》的主题思想。

它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崇高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5请列举出《名人传》中三位名人的成就。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 6《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刻、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这首曲子在维也纳首场演出时,贝多芬担任指挥,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满含悲愤与绝望的他,在屡屡失恋、贫困险阻和耳聋的重重沉击折磨下,隐遁于花木、彩云和旷野当中,把大自然作为唯一的知己和神妙的启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地爱田野,爱一株树甚于一个人……在森林中我快活了!何等地神奇!何等地宁谧!传达着人的声音。”在与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界深邃永恒纯真伟大的力,进而通过音乐揭示了大自然那优美纯朴深妙的无限诗意。 问题: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个人物?他有一部交响曲是献给大自然的,你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8肖像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几段肖像描写,请判断是对哪位名人的描写。 ①“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

世说新语(上卷 原文+注解+翻译)

世说新语 第1章 德行第一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主簿⑤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周子居⑧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⑨,则鄙吝之心⑩已复生矣!”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②登车揽辔(pai):表示初到职任。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太守:郡长官。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廨(xia):官署。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⑧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东南)人。⑨时月:指一段时间。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省正阳)人,与周子居同举孝廉,以学、行著称。⑩鄙吝之心:鄙俗贪婪的情怀。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弥曰:连日。信宿:留宿两夜。陂:池塘。

【译文】 陈蕃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模范,行为举止是世人的典范,他自从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愿。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便打听徐稚的住所,想要先去访问他。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到官署。”陈蕃说:“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赶快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我以尊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一段时间不看到黄叔度,鄙陋贪吝的念头就又滋长起来了!” 郭林宗来到汝南,访问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就又离去了。他去访问黄叔度,却整日留连,连住两夜。有人问其中的缘故,郭林宗说:“黄叔度的修养如浩瀚无边的万顷之池,难以看清,难以混浊,他的器量深厚宽广,难以测量。” 李元礼①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②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③者,皆以为登龙门。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④,曰:“荀君清识难尚⑤,钟君至德可师。” 陈太丘诣荀朗陵⑥,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⑦,季方持杖后从⑧,长文⑨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⑩,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注释】 ①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②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③升其堂:登上他的厅堂。④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郡人,曾任朗陵侯相。他和钟皓(字季明)两人都清高有德,名重当时。⑤尚:超出,超越。⑥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曾官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长,故称。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相,故称。⑦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将车:驾车。⑧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少子。后从:跟在后面。⑨长文:陈群,字长文,陈寔孙子。荀:指荀淑。叔慈:荀淑第三子,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

名人传阅读题及答案

名人传试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 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 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 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 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答: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 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咏 雪》、《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刘义庆)

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注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俄而雪骤:一会儿雪越下越大了。俄而:一会儿。骤:急,大。)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尊君在不(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相委而去(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下车引之(引:拉。)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文学常识】 刘义庆,南朝宋人。《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课文分析】 《咏雪》: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及译文 篇一:咏雪原文及翻译 小编寄语: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对于雪的赞美。咏雪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全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刘义庆) 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注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雪骤(俄而雪骤:一会儿雪越下越大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