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实录

海安镇海北小学顾松梅丁卫青

一、谈话导入,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上节课,我们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一些问题,相信同学们对为什么要学习转化的策略以及转化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有什么实际价值都有了初步的体会。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仍然不是以能够解决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转化策略能加深体验,并在解决问题时能主动应用转化策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态度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出示例2: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师:请认真读题后,想一想,用以前学习的方程知识,你会解答吗?

生:读例题后,集体练习。

师:投影打出学生的答案。

解:设女生有x人。

x+2/3x=35

5/3x=35

x=21

答:女生有21人。

师:谁来说出此方程的等量关系。

生: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美术组总人数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做得也很正确。

2.上述用方程的方法解答此题,显然比较复杂。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把这道题目变成能直接用乘法来计算的题目。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小组讨论:

(1)例2是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

(2)如果用乘法解答,又应该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

(3)如何转化?并说出思考过程。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1:这题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

生2:如果用乘法解答,应该把美术组总人数看做单位“1”。

生3:题目已知美术组总人数,要想直接用乘法求出女生人数,就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3/5”。师:3/5又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

生:动手操作并尝试解答。

生1:可将题目中的分数关系转化成份数关系。把女生人数看成3份,男生人数看成2份,总人数是3+2=5(份),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3/(3+2)。

生2:可将题目中的分数关系转化成比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人数和全组人数的比是3:(2+3),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

数的3/5。

师:请根据转化后的条件,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小组交流。

生:数量关系:美术组总人数×3/5=女生人数

35×3/(3+2)=21(人)

答:女生有21人。

师:反思: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3/5”?你怎么想到的?单位“1”的量有没有变化?

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1:因为美术组的总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只要找到女生人数和美术组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乘法计算了。

生2:单位“1”的量由女生人数转化为美术组总人数,也由未知变成了已知。

3、比较方法。

师:我们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解答?哪种方式更简便?

生:讨论并汇报,并得出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这样会更简便。

4、回顾:刚才我们进行了怎样的转化?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生(小结概括):把单位“1”从未知转化成已知,这样解答起来更方便。5、小结:你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把单位“1”从未

知转化成已知,显然解答起来更简单了。转化,真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6、变式练习

(1)还是在这个问题中,条件都不变,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又该怎样求呢?

明确也就是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男生女生相差的人数是美术组

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尝试解答。

师:评讲小结。

三、编题解题,深化巩固。

师:四人一小组,编制出此类型的趣味题。看哪组最棒?并自选学生解题。

生:编题解题。

四、变式训练,创新拓展。

1、练习十四第5题

看图填空:

(1)绿彩带比红彩带短2/7,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喝掉的是剩下的 ( )/ (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 )。

要求:找准单位“1”的量。

2、(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7 ,还有48页没有看。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小结并过渡:转化单位“1”以后,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其实,在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中,也是这样的。

(3)小娟的身高是小红的80%,小红的身高是小娟的()/()。

画图观察,思考并填空。

3、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

堆有白子1/3。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第一堆和第二堆两堆棋子。用同一种颜色分别在两个长方形中表示同一色棋子。这样就会发现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这两堆的黑子同样多,即刚巧是一堆棋子的总数60

枚,又由第三堆有白子1/3,可知第三堆有白子20枚,因此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80枚。

4、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提示学生抓住“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进行思考。必要的话,也可先画出线

段图,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五、自主评价,质疑激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困惑?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海安镇海北小学顾松梅丁卫青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能把新的问题变成用已有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二课时,相对于第一课时来讲,在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及合理灵活的选择转化的具体方法上,都要单一得多,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把单位“1”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直接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课上扎实,同时尽可能上丰满,是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思考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

1、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刚才我们进行了怎样的转化?为什么要这样转化?让学生在回顾中体验到在这个分数实际问题中,运用转化的策略,把单位“1”从未知转化成已知,显然解答起来更简单了。转化,真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例题教学结束后,把例题进行充分的变式,如条件都不变,继续求男生的人数,求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等,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转化思路与方法。

3、学习转化的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转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

有应用转化策略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萌发,必须建立在充分体验策略价值的基础上。在课尾,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过程,从转化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充分感受转化的价值魅力所在。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知识点: 1.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3.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4.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提高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例1:40个同学分成了两组做游戏,如果从第一组调4人到第二组,那么两组的人数就相等了。原来的两组各有多少人? 根据题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点:1,是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现在两组各有多少人;二是从现在两组各有的人数,倒过来推算出原来两组各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40= ÷(个) 2 20 20+4=24(个) 第一组 20-4=16(个) 第二组 答:原来的第一组有24人,第二组有16人。 举一反三:

1:小红和小明共有16张邮票,如果小红给小明2张,那么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 2:甲乙丙三堆黄沙共72吨,如果甲堆,乙堆各给6吨给丙堆,三堆就同样重了,原来的甲乙丙各有黄沙多少吨? 例2:车上原来有一些乘客,到和平桥站下去了12人,到十字街站又上来了17人,现在车上共有52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思路:现在车上共有52人--->十字街站没有上来17人—>和平桥站没有下去12人——>原来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52-17+12=47人。 答:车上原有47人。 举一反三: 1.三(7)班图书角有一些书,先被同学们借出了8本,后来又被借出了26本,这时还剩24本,图书角原来多少本书? 2.商场有一些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还剩200台,商场原有电视机多少台? 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1: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的替换 例1: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用去120元,已知一把椅子的价钱是1,求每把桌子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一张桌子的 2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画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的基础。 本人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同学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方法、决策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处理好数量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你才能决的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法筛选、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对同学们在面对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利用同学们的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采用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尽量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苏教版国标本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仇学春 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 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板书:一一列举Array 2、门票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公园。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珍珠泉公园儿童门票每张10元,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怎样付10元门票钱? 师:图上有那些数学信息?你能列举出几种付钱方法? 生:2张5元,5张2元,一张5元两张2元1张1元,4张2元两张1元。 3、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引发列举需要。 下面一起走进公园: 公园里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创设情景: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2)动手操作: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说出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龚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57页和58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填空,感知策略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

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 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法 (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列举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列举策略,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前游戏:抽扑克牌。 (1)提出:有三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2、3、4,抽一次,一次抽一张,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红桃2、红桃3、红桃4) 2、揭示课题。 小结:同学们,将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 其实,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就运用这种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教师导学。 (一)、理解题意,构思解法 1、谈话引入情境。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提出:孩子们,你们喜欢草原吗?那里的风景优美,牛羊又肥又壮,还有很多的羊圈,可是牧民王叔叔在用栅栏围一块长方形的羊圈时,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理解题意。 (1)多媒体出示:王叔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围法?

(2)提出: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周长是22米 B:可以围成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 C:长与宽的和是:11米,追问:怎么得来的?(师随生回答板书:22÷2=11(米) D: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3、填表列举,找到答案。 (1)当学生回答出以上四个答案后,若无其它回答,追问:看到“有多少种围法”,你还想到了什么?(用画图或列表整理可以知道有几种围法) (2)追问无结果时,提出: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用小棒摆、画图、列表整理) 提出: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下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一共有多少种围法,并完成下表: 4、反馈填表情况。 多媒体展示两份题单:有序排列的和无序排列的。 提问:请大家帮他们检查一下,他们找完了吗?(找完了) 5、比较分析。 (1)比较。 提出: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第一种)为什么呢?(不会遗漏、不会重复)怎样列举才不会不会遗漏、不会重复?(按一定顺序) 小结:对,在一一列举时,按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2)分析 A:分析围法,引出面积。 提出: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共有5种围法) 追问:虽然有这么多种围法,但不管哪一种围法,最后都与这个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呢?(面积)如果你是王叔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呢?(长是5,宽是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2、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例1场景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条件:①3行桃树②8行杏树 ③4行梨树④桃树每行7棵 ⑤杏树每行6棵⑥梨树每行5棵 你能想办法整理 题中的条件吗?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2.根据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列式:3×7=21(棵) Array 4×5=20(棵) 20+21=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提问:如何进行检验? 3.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如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 4.回顾小结。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③、算出答案 ④、进行检验,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苏教版五上数学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五上数学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列举策略(1) 第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学难点:能运用列举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分钟) 学生自主认定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你能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多种方法,准备实物投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导学要点: 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 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预设: (1)写数的分成 (2)有序写出用3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 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第95页练一练 (1)还有哪些时刻会发出铃声? (2)除了用列举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解答? 2.练习十七第1题 【综合练习】 练习十七第2、3两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状元大课堂》对应练习。 【提高题:】现有1克、3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砝码放右盘),在天平上最多能称出多少种不同的重量? 五、家作。 1.《状元作业本》第页第题。 2.选做:《状元作业本》第页。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后导学) 一、必做题 1、书包里有数学、语文、英语和品德书各一本,从中任意拿出一本或几本。一共有()种不同的结果? 2、班级图书角有四本不同的书,如果最多借4本,最少借1本,一共有() 种不同的借法;如果最多借3本、最少借2本,一共有()种不同的借 法。 3、用30米的绳子围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的长方形,一共有()种不同的围法?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4、某信号兵用红、黄、蓝三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的三个位置表示信号。每次可挂一面、二面或三面,并且不同的顺序、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出()种不

同的信号。 5、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在这4个砝码当中选出1个或几个使用,可以称出()种不同的重量。 6、一张靶纸上共有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明投中了3次,他可能得到()环? 二、选做题 1、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到南京,中途要经过6个站,这列火车要准备()种不同的车票。 2、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17,a和b相乘的积最大是()。 3、小华从家去外婆家只能向西、向北走,一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的瓶子,可是水不多,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小乌鸦想出了一个怎样的策略? 学生口答。 2、谈话揭示课题:小乌鸦真可谓是一个“小小策略家”!(板书: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也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上星期天,三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在商场,他们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去解决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用了42元买笔记本。) (2)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三个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小军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4)(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题)这道题目求的是小华用去多少元,你会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 2、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 3、谁愿意把你的记录给大家展示一下? (多请几位学生到实物台上展示,比较) 4、你觉得谁记录得更好一些?为什么?(板书:简洁、对应) (主要分析是否完整、简洁,注意让学生感受表格的多样化,可以横着列,也可以竖着列。)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多媒体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可以引导学生横着、竖着观察) 6、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二)解决第一问“小华用去多少元?” 1、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内容 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7?3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題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等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转化、举例、假设等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髙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充分地体验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等方法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星河小学美术组女生人数冉总人数的3/5,已知 女生有21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学生借助画线段图进行解答。 谈话:如果把题目改一下,变成:美术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师:这里如果用列方程解答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了男生的人数。如果不列方程解答,你又准备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出示例1: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2)出示思考题: ①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知道什么?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美术组和男生各有多少人? (3)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答疑、辅导。 (4)学生汇报交流。 生1: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可以画线段图表示,由图可知,全组人数是5份,男生是2份,女生人数是3份。 生2:通过画图,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 生3:把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转化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生4:由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转化成女生人数占美术组总人数的(1—2/5)生5:求男生人数就是求美术组总人数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用[21÷(1—2/5)]×2/5。 师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追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1:我选择的是画图法,这样可以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 生2:我选择的是转化法,把分数转化成比,更容易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运用画图和转化等策略可以使一些分数问题的解答,变得更简便。下面我们就做一些练习,比一比谁的转化策略好。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 要求学生选用不同的策略解题,独立完成后,交流、评比。 3.学习例2。 (1)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2)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提出假设,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怎样想?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4)班内交流。 生1:我用画图法。先画10只大船,每船坐5人,共坐50人,多出8个空座,再在其中的4只船上,每船去掉2人。这样可以得到租大船6只,小船4只。 生2:我用的是列举法,从大船9只,小船I只开始,进行有序列举,请看下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吴老师要和五班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堂课,心情十分激动,于是我一早就从家赶到了学校。要是回家时,我想原路返回,该怎么走呢? 看来你们答不上来。要是我把来时的路线告诉你们呢?(PPT)现在你知道我该怎么回去了吗?(生答) 是这样吗?诶,这回你们怎么回答得这么快?是呀,有了来的路线,就可以倒过去推想回去的路线。这种方法叫做——倒推法。(板书) 那倒推时能否先到——,再到——?是啊,倒推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这种倒推的策略,在我们数学学习中也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倒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师:到了东区以后,你们的老师十分热情,给我倒了杯果汁。(一生读题)(出示例1):杯中原有一些果汁,喝了90毫升,然后又倒入110毫升,现在杯中有150毫升果汁。杯中原有多少毫升果汁? 2、分析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杯中原有的果汁数告诉我们了吗?现在的呢?杯中的果汁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的变化呢?你能想个办法把果汁的变化过程简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师:汇报交流 这位同学是用文字来表示的,能看出果汁的变化吗? 这位同学是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的,能看出果汁的变化吗? 还有同学是用画来表示的,这些方法都正确,都可以表示出果汁的变化。 那请你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出了果汁的变化过程,你觉得怎么样?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好吗?

杯中原来有多少果汁有没有告诉我们?那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 果汁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首先,果汁发生了什么变化?喝了90毫升可以简单表示为—90, 现在杯中有多少果汁知道吗?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接着,果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怎样表示呢?(+110) 现在杯子里有多少果汁呢?(150) 师:同学们,这个图就是果汁的变化图。(板书) 你能根据这个变化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果汁的变化吗?(同桌互说)3、师:有了这个变化图,你能很快算出原来有多少毫升吗?(一生板演) 150—110+90 汇报:150是什么时候的果汁?为什么—110?为什么还要+90? 师:是呀,从现在的果汁出发,倒过去推想,原来+的要变成—,原来—的变成+,这样就算出了原来的果汁数。(板书倒推图) 根据变化图我们发现,原来杯中的果汁发生了2次变化,倒推时,果汁也相应地发生了2次变化。 4、检验:那这个结果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下。你会检验吗?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问:诶,刚才在解答这个题目时,我们是根据变化图倒着想,这回在检验时,又是怎么想的?(顺着想) 师:看来,变化图不仅可以再帮助我们在倒推时理清思路,还可以顺着想来进行检验。同学们在解题时,也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可以像刚才一样写出检验过程,也可以在口头进行检验。 5、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什么策略? 那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倒推的呢? 也就是说,用倒推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写出——(变化图) 三、专项练习 师:这样的变化图,你们会画吗?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依次出示练习1——练习5)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浦莹露 【文本解读】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求剩余”“求两数之和”以及“求两数之差”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实践并体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策略,逐步掌握这一策略的基本特点和运用过程。 【学情分析】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有较好的获得数学信息的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且在数学学校中已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如何从一道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 阶段孩子必须掌握的数学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入,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符,也能体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的特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完整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体会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之后通过各种富有变化的问题,锻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 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筛选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问题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体会从问题想起寻找条件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3—64以及相应的练习。 达成目标: 1.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不遗漏,不重复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反思和交流,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策略的价值,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使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提升对策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 问:你们喜欢草原吗?那里的风景优美,牛羊又肥又壮,可是牧民叔叔准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的羊圈,你能为牧民叔叔

设计一下吗? 二、探究策略 1、初次探究 小黑板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问:根据这句话的信息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帮牧民叔叔呢? 问: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的上来汇报一下,有多少种长方形?你能通过有条理的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感觉怎样? 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2、进一步探究 问: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周长是多少?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米?…… 问: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吗? 学生填写第63页的表格。 3、体会列表的特点 问:反思一下刚才的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有序(有条理)一一列举不遗漏不重复 让学生再次说说应该怎样有条理地思考。 出示:像这样有条理的把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进一步引导 这几种围法中牧民叔叔会喜欢那种呢?为什么呢? 出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三、体会策略中的技巧 出示例题2 读题后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订阅的方法可以分几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这三种订阅的杂志可不可以用其它什么来表示?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集体交流。 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1)用1、2、3代表不同的杂志。(2)用a、b、c代表不同的杂志。(3)用甲、乙、丙代表不同的杂志。(4)用(0、00、000)代表不同的杂志…… 引导:如果只订1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订1本杂志要分几列?订2本杂志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分几列?3本呢?你是怎样想的?最后怎么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1)及答案

专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填空题: 1.甲、乙、丙、丁四队进行篮球循环赛,那么只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_________ 场,比赛如果 采用淘汰赛,那么只要比赛_________ 场. 2.学校组织了艺术、电脑、体育3种兴趣小组,小玲准备最少参加1种,最多3种都参加,她一共 有_________ 场不同的参加方式. 3.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一共有__ __ 种不同的拼法,其中周长最大的是 ___厘米,最短是_____厘米. 4.早餐店有馒头、油条、大饼三种早点供选择,小华每天吃两种早点,她有_____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5.已知4路公交车每隔15分钟发一辆,早晨6:00发第一辆,第六辆车的发车时间是____ ,那么中午12:15发第______ 辆车. 6.在十二生肖中,小明属龙,再过11年后,小明属_____,爸爸比小明大24岁,爸爸属_______.7.一架天平有2克、3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3个砝码在天平上一共可以称出________ 种不同的质量.如果这架天平还有一个6克的砝码,这时在天平上一共可以称出_________ 种不同的质量.8.张静4月5号、12号、19号…去奶奶家,她的哥哥4月4号、7号、10号…去奶奶家,兄妹俩4月_______ 号可以结伴去奶奶家. 二、选择 9.书架上有4本故事书和3本科技书,小明从中取出故事书和科技书各1本,有()种不同的取法.A.7B.4C.3D.12 10.用栅栏围成一个长12米宽4米的长方形苗圃,如果不增加栅栏,要使面积扩大方法是() A.减长增宽B.增长减宽C.不可能 11.妈妈给小明30元钱去买杯子,已知大杯子每只3元,小杯子每只2元,如果把钱正好用完,那么一共有()种不同的购买方法? A.3种B.6种C.9种 12.有1元、2元、5元和10元人民币各1张,每次取2张,可以有()种不同的取法. A.4B.6C.10D.14 13.两人见面要握一次手,照这样规定,5人见面握()次手. A.15B.12C.10D.8 三、解决问题 14.用24块1米长的栅条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围一围填在下表中. 15.旅游团有28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71~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教学教材第71页例1。 (1) 个桃,以后每 (2) ?小组讨论。 (3) 师: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第五天45+5=50(个) w W w .X k b 1.c O m (4)小结。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

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巩固练习 某水果超市要购进一批水果,第一天购进200千克,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购进50千克。超市第四天购进了多少水果?第六天呢? 三、归纳小结 师: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列表”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作业 1.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五、思维训练 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课堂作业 1. (1)答案不唯一,例如:橙子有多重? 500÷4+20=145(g) (2)答案不唯一,如:买了多少支圆珠笔? 3×10+18=48(支) 2. 8 4 2 1 3. 从图中标出略18-8-4=6(人) 4. 先算白地砖有多少块,后算花地砖的块数。 15×8=120(块) 120-70=50(块) 思维训练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一一列举的关键就是通过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地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学生累计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分析的策略、综合的策略、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境,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有序罗列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例1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出示例1,孩子们通过列 表、画图等方法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而我侧重让孩子们 在比较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同伴探究成果中,加深“有序、 不重复、不遗漏”这三个关键词。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 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为

什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具有 挑战性,牢牢抓住了学生。不论学生是采用摆小棒还是填 表,学生的头脑中都要先想到长+宽=11(米),在教学例 题时,我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明 确例1是要先找出长方形所有不同的围法,避免了学生在 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 2、填表列举。 让学生列表,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填表情况。最后,一 一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即:周 长不变,长和宽相差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 和宽相差的越小,面积就越大。 3、回顾过程。 通过提问“你有什么体会?”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什么 好处?”以及“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 略解决过哪些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一列举可以不重复、 不遗漏,从而提升认识,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逐渐掌握这种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们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孩子们初步体会一一列举的有序性。当然,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像跟某些孩子没有有效地沟通,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白板的操作不熟练导致很多课件没有展示出来等等很多细节方面都有问题。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