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博览会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4
艺术品市场运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艺术品市场运作是一门涉及艺术、经济、法律、营销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机制、规律和特点,掌握艺术品投资、交易、收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在艺术品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艺术品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艺术品的分类、鉴定、评估和价值判断方法。
熟悉艺术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交易渠道和商业模式。
学习艺术品投资的基本理论、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掌握艺术品营销和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品进行准确的鉴定和评估。
能够制定合理的艺术品投资策略,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能够策划和实施艺术品营销和推广活动,提高艺术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能够与艺术品市场的各方参与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规经营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艺术品市场概论艺术品市场的定义、范围和分类。
艺术品市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艺术品市场的国际格局和中国特色。
2、艺术品的分类与鉴定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玉器、珠宝、古玩等艺术品的分类和特点。
艺术品鉴定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科技鉴定方法。
艺术品鉴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3、艺术品的评估与价值判断艺术品评估的原则、方法和流程。
影响艺术品价值的因素,包括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市场价值等。
艺术品价值判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4、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艺术家、收藏家、投资者、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博物馆等艺术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各参与者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功能和利益关系。
5、艺术品交易渠道与商业模式艺术品的一级市场(画廊、艺术经纪人)和二级市场(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的交易流程和规则。
浅析艺术批评在艺术市场中的角色摘要:本文从艺术批评在艺术市场中的角色出发,着重分析艺术批评在艺术市场中的作用。
通过对批评家在艺术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分析,总结艺术批评家如何在艺术市场中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
关键词:艺术批评;艺术市场;批评家;独立性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56-01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是属于艺术品交易中的“商业中介”,它们的出现导致了整个艺术生态链更加完整,艺术界的内在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
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这些被生产的艺术品进入到经营艺术品的画廊、艺术博览会,或流入艺术品画商的手中,或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拍卖目录中,最后通过交换,由藏家、美术馆或博物馆购买艺术品,艺术品就完成了自身价值的转换,从而完成了艺术品的市场流通过程。
在以上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艺术批评”的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批评”是可有可无的。
相反,“艺术批评”是艺术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艺术批评对于艺术市场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
尤其在我国目前缺少艺术经纪人的情况下,艺术批评介入市场尤为重要。
首先,从艺术家的角度看,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并不能直接面对广大的接受者,它必须通过种种中介环节,如美术展览、画廊等才能与广大的接受者见面,艺术品市场不能接受这一时期中所有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必须在一定的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上对其进行严格的选择,把那些符合要求的艺术作品介绍给接受者。
这种选择的职责就是批评家的职责。
批评家对美术作品客观而公正的批评,使上乘的作品得到赞誉,低劣之作受到批判,这种权威舆论能够引导消费者购买、收藏佳作,使艺术品市场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向。
美术批评家在操纵美术展览进行商业运作和销售,对质量高的艺术品正面宣传,引导公众对这些艺术品的投资收藏,确保优秀的作品以较高的价格销售。
这样,艺术批评影响了市场的走向,使较好的作品得到较高的商业价值。
中国工艺美术品的经济市场现状分析【摘要】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艺术品市场获得全面复苏,走向繁荣兴盛。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画廊业、拍卖业、艺术博览会三位一体的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初步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毫无经验可循到初步走向规范,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工艺美术;经济市场;现状一、艺术品市场跟着经济总量放大2008年以来,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绝对龙头——北京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103亿元。
2010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将继续好转,艺术品市场继续向好应无悬念,因此,在强势书画板块的带动下,其他艺术品门类都将活跃。
加之多年拍卖市场的培育,追求珍稀的精品已获得藏家认可,总成交额在2009年基础上再创新高,值得期待。
套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经济总量放大,艺术品市场一定跟着放大。
亿元拍品成家常便饭,在2008年的拍卖中,千万元级的拍品是重头戏,而在 2009年秋拍中,就涌现出4件过亿的拍品。
亿元拍品的多次出现,大大拓宽了市场空间,这种刺激作用非常巨大,因而,2010年,承接2009年的市场激情,高价还将高调亮相,并且数量会有增无减,甚至有人预言,将出现10亿元级的艺术品。
它一方面刺激了拍卖公司寻找珍稀拍品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大大激励了提供高价拍品的意愿,更多拍品将进入亿元俱乐部。
二、经典艺术需求殷切在环球经济周期调整、市况有欠明朗的2009年,市场对中国20世纪艺术推出的经典作品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如常玉《猫与雀》在春拍以4200万港元缔造了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朱德群的《雪霏霏》则在秋拍以4550万港元刷新了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这说明只要是进入艺术史的精品杰作,便能受到市场支持,缔造更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此外,赵无极的作品,则占了秋拍最高成交价十大排行榜的一半,其中最高的《19-11-59》为3030万港元成交。
香港艺博会简史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3年第7期香港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近年更被誉为亚洲艺术贸易枢纽,一跃成为继纽约及伦敦之后,第三大世界艺术交易中心。
自从“被艺术”以来,每个月在这弹丸之地出现的艺术活动、拍卖、展览不胜枚举。
既然是交易中心自然不能缺少以买卖为本的艺术博览会。
上世纪70年代,香港成了亚洲四小龙,同时香港艺术发展从传统步向国际。
据香港最早一批经营艺术品买卖生意的李雪卢记得,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内地的艺术品流进香港艺术品市场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蠕动,由于近代中国的战乱,香港更成了岭南画派的避秦之地,1990年市场更热闹起来。
“当时我和一班行家在北京饭店长租了两个房间,与内地画家交流聚会,虽然已有拍卖会和展览,那时市场还未成熟。
”约1978年,Intemational Asian Antiques Fair(亚洲国际古董艺博会)在香港中环的富丽华酒店举行,这应该是香港最早的艺博会,当其时展品以古董为主。
1991年,来自美国的一对夫妇David&Lee Ann Lester曾在香港举行了名为Art Asia的艺博会,他们把分别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澳洲的画廊带进香港。
在昔日的艺博会场刊中可见,当时Art Asia强调把家具、珠宝等古董由西方带到东方。
在1 994年的展览场刊中,特别强调了美国《财富》杂志把香港定位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地方开展业务,体现了东南亚的生机和活力”(premier global place to conduct business, reflects thevitality and vibrancy of Southeast Asia).无可厚非的是,香港在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扮演重要地位,当年参展的画廊有香港的Artpreciation、香港美专、City Callery、季丰轩;法国的Calerie Claude Bemard;约纽的Eleanor EttingerCaller、Calleries 88;日本的Calerie Tamenaga Tokyo等几十家。
我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现状作者:牟彦蓉来源:《艺海》2011年第04期拍卖市场作为展示艺术作品的窗口,对艺术家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拍卖市场的经营形态多元化,评价一个拍卖市场是否专业,经营是否成功,不仅要考察其发展历史、成功做过哪些艺术家、有没有跟国外优秀机构合作,还要考察业界对它的评价,比如同业画廊、优秀策展人、优秀艺术家的评价。
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内拍卖市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经营项目高度重合。
大部分拍卖市场经营定位为当代艺术,画种也主要集中在油画和雕塑,而图片、影像、装置等领域很少有拍卖市场涉及。
二是大多数拍卖市场的定位不清,特色不明。
三是对新的艺术资源和有潜力的艺术家挖掘得不够,拍卖市场合作的艺术家有很多是相互重合的。
这不仅会引发拍卖市场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是新艺术资源无人问津的成因。
这种现象还将延续,少数获得公认的艺术家作品一路高歌,而更多艺术家只能在一级市场继续挣扎,谁在一级站稳了脚跟,谁就能在拍卖市场崭露头角。
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成规模地进入世界艺术市场时,方力钧等最热门画家的作品有十几万美元的价格就是很好的成绩。
2004年始,中国当代艺术进入高价时代,伴随着行情走好的是拍卖行数量的迅速增加。
2006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作为“希望工程”的象征和中国最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之一的解海龙作品《大眼睛》,在华辰拍卖公司以影像专场全场第一名的价格拍出。
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女士以2200万元买走刘小东的作品《三峡新移民》,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岳敏君的《狮子》和张晓刚的《航海员(女孩)》,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分别以97.9万美元、56.5万美元、48.6万美元的成交价位居前三名。
2007年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尽管受全球经济和社会环境,如美国次贷危机、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影响,但依然坚挺,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从北京保利赈灾义拍来看:拍卖成交率高达100%,大多数作品的价格走高,说明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的。
中国主要古玩市场资料北京北京古玩城东三环南路21号(华威桥西侧)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是北京首都旅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主要从事古玩艺术品市场的经营,为入驻商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经营平台。
北京古玩城总建筑面积26400㎡,市场可出租面积近1100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装饰富丽堂皇。
目前有驻店民营古玩经销商600余户,主要经营古玩杂项、古典家具、古旧钟表、古旧地毯、古旧陶瓷、名人字画、白玉牙雕等十大类上千个品种,并在白玉、水晶饰品、寿山石雕、鼻烟壶、古旧地毯、铜器佛像、古旧钟表、古陶古瓷、藏传文物、民族织绣服饰等十大商品上保持全国之最的领先优势,从规模上讲在亚洲首屈一指,从商品档次上讲国内难出其右,其龙头地位得到业内一致称道和公认。
北京古玩城市场遵循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守法经营、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连续四年荣获“北京市文明市场”的称号,在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北京古玩城每年一度的“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已举办九届,由于精心组织、形式新颖、精品荟萃、需求旺盛,历届均呈现商贾云集、购销两旺的景象,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古玩艺术品专业展会。
北京古玩城集中华文明于一隅,融现代化设施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一体,是中外收藏家、古玩爱好者的乐园,是中外旅游观光者领略华夏文明的艺术殿堂。
上海上海云洲古玩城上海大木桥路88号(肇嘉浜路口)上海云洲古玩城前身为上海太原路邮币古玩集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迁入云洲商厦,是一个具有 25 年悠久历史、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古玩市场。
古玩城位于肇嘉浜路大木桥路口,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紧依繁华的徐家汇商圈和淮海路商业街,商贾云集、交通便捷,地理位臵优越。
古玩城入驻商户一千余家,有九个楼层二万平方米经营面积,环境典雅舒适,硬件设施一流。
八楼的古玩会展中心近千平方米,是开展收藏展会活动的理想场所。
还配备中央空调、观光电梯、自动滚梯和咖啡厅、美食城、网站等配套设施,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古玩收藏市场。
瓷碟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价值定位与市场反响研究瓷碟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艺术品市场中,瓷碟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瓷碟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价值定位和市场反响进行研究。
首先,瓷碟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价值定位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瓷碟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在制作过程中,瓷碟通过独特的工艺和技术,使其具有精细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瓷器艺术。
其次,瓷碟作为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也为其增加了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再次,瓷碟具有收藏投资价值。
随着收藏市场的发展,瓷碟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投资品,其稀有性和升值空间成为一些藏家关注的焦点。
其次,对于瓷碟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市场反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瓷碟在艺术品市场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瓷碟在拍卖市场和艺术品展览中经常出现,并受到藏家和收藏机构的追捧。
其次,瓷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由于制作工艺要求高,瓷碟的制作数量有限,使得市场上瓷碟的供应相对较少,从而增加了其市场价值。
再次,瓷碟的市场需求和价值水平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例如,经济环境的变化、艺术品市场的需求波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瓷碟的市场反响和价格。
接下来,还可以对瓷碟在不同市场中的表现进行研究。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中,瓷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和喜爱。
由于国内收藏市场的兴起和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瓷碟这一领域。
尤其是一些稀有的古代瓷碟,其价格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上涨。
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瓷碟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以中国城市和地区的亚洲艺术品博览会为例,瓷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受到了国际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认可。
一些高档的瓷碟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错的销售表现。
最后,要进一步研究瓷碟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价值定位和市场反响,还需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艺术品市场的构成要素、功能与划分①倪进②(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摘要]艺术活动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为目的,经济活动则以满足人类的实用需要为出发点。
艺术活动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为目的,经济活动则以满足人类的实用需要为出发点。
在我国GDP持续高速发展与二元经济的背景下,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引起了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的新变动。
[关键词]构成;功能;细分;艺术品市场狭义的艺术品市场是指艺术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艺术品市场则是指整个艺术品市场交换的总和。
艺术品市场既体现艺术品的买方、卖方和商业中间人之间的关系,还体现着在艺术品流通过程中发挥促进或辅助作用的一切机构、部门与艺术商品的买、卖者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品市场的构成要素艺术品市场由供给者和消费者构成,但由于我们通常将经营性间接供给者称之为商业中介,所以,习惯上,我们又认为艺术品市场是由供给者,中介者,消费者和发挥促进与辅助功能的一切机构或个体组成的总和。
在此,各方简述如下:1.供给者,在现代艺术品市场中,供记者包括“ing”直接供记者、非经营性最终供给者两类,至于“ed”直接供记者则不在“ing”艺术品市场构成要素之列。
2.中介经营者,主要包括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画铺、文物商店、美术公司、艺术品批发商、游商、摊贩、经纪人或经纪人公司等等。
其中,艺术品博览会出现于1992年,拍卖行出现于1847年,画廊更早,最远可追溯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前后。
3.消费者,指社会中一切由货币支付能力的显性或潜在的艺术品购买者。
4.辅助者,主要包括艺术批评家、鉴定家、估价师、投资咨询师、律师、工商行政部门等。
在上述艺术品市场的构成要素中,中介者是决定艺术品市场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
中介经营的形式越复杂,意味着艺术品市场越高级。
二、卖方艺术品市场的构成要素由于“Arts Marketing”即艺术品营销学是站在卖方角度看待市场的,因此,艺术品市①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中国书画鉴定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760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画廊与拍卖行如何共生荣一、打破一二级市场的思维定势在艺术品市场上,人们通常将画廊和艺术博览会统称为“艺术品一级市场”,而将艺术品拍卖行称为“艺术品二级市场”。
这种划分思路显然来自于股票市场,即把股票的发行市场称为一级市场,而将股票的流通市场视为二级市场。
事实上,这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分并非直面艺术品市场的经验总结,而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生搬硬套,并未理解市场的真实运作状况。
首先,艺术品的种类繁多,既包括古董,也包括“今玩”。
艺术品市场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也并非只有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行,还有古董摊、文物商店、艺术品摊、工艺品店和艺术经纪人等传统的艺术品经营主体,以及艺术品融资、艺术品租赁、艺术银行服务、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电子商务、艺术授权衍生品、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等不断涌现的艺术品新商业模式。
因此,关于艺术品市场的一二级市场之分,显然不足以囊括艺术品市场上纷繁复杂的各类交易主体。
其次,按照一二级市场的划分思路,一二级市场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一级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发行”,即画廊通过代理或代销的方式将得自艺术家的艺术品销售给藏家。
二级市场的主要特征是“流通”,即藏家从一级市场购入藏品之后,如果希望出手,就可以通过拍卖行的渠道进行二次流通,卖给其他藏家。
按照理想的市场分工,画廊属于一级市场,拍卖行属于二级市场。
但这种划分方式实际上并不合适。
我们不妨追问三个问题:第一,艺术家本人有没有权力直接向藏家销售作品?第二,艺术家本人有没有权力直接委托拍卖行上拍作品?第三,画廊有没有权力销售已故艺术家作品乃至古代艺术品?关于第一个问题,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家在没有合同约束之时,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直接向藏家销售作品。
例如,在中国传统书画市场上,因“卖画不论交情”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齐白石本人就有一个著名的“小画廊”。
又如,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最著名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就主要是通过亲自拜访艺术家的方式收藏艺术品。
艺术品博览会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艺术品市场即是由中国艺术品的需求方(投资、收藏及其购买者)与中
国艺术品的供应方(销售者、画廊、拍卖行)共同运作,形成了具体的微观层面
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而中国艺术品的生产、消费、流通、管理及环境等关联
运作形成了宏观层面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注意不同的视角。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作者看来,
市场的经济学概念可能会有些抽象。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运作中,画廊或拍卖会是
供应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而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及其购买者是需求方。如
果站在卖方的立场上,供应方往往构成相关行业,需求方则构成相应的具体市场。
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主要研究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系统化管理活动,而对其
具体的经营活动,则是研究供应方如何通过整体营销管理活动,适应并满足需求
方的需求,以实现经营目标。在这里,从微观市场概念出发,我们可将中国艺术
品市场理解为服务于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从宏观市场的概念来
说,中国艺术品的生产、消费、流通、环境及其管理等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
总体格局。
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艺术品
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为打造全国性
的艺术品产业交流平台,推动艺术品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内部提出承办中国艺术
品博览会的建议方案。
艺术博览会是大规模、高品位、综合性的艺术商品集中展示的交易形式、买
卖场所和组织活动,将艺术审美与商品经济有机结合一起,是一个国家、地区艺
术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目的是为了促成买方和卖方的交易。博览
会将以艺术鉴赏、品评等渠道,竭力为海内外艺术品收藏家以及文物机构、收藏
爱好者、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机构等各方名流雅士打造一个品位高雅、具有高
艺术水准的艺术品鉴赏、交流及合作平台。
随着艺术品博览会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艺术品消费的大时代正在向
我们靠近,艺术揭开神秘面纱、走下神坛、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艺术品作
为一种另类资产,其投资价值已形成共识。根据英国艺术市场联合会(BAMF)发布
的报告,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仅次于美国的34%,高于英国
的22%,中国再次给世界一个惊人的提醒,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中国再次实现“超
英赶美”。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出:
“国内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习惯,他们大约可将超过其财产1%
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全国个人储蓄总额其中16万亿元中有50%属于
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每年800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艺术品的”。
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兴盛可见一斑。
国内外近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版画、收藏品、雕塑、瓷器、
影像、摄影和装置艺术等。尽管“艺术品消费”的呼声颇高,但我们距离真正的
艺术消费时代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发明新的经营模式、
打出动人的广告语是远远不够的,其背后还隐藏着消费观念转型的深层问题,即:
首先要促使“艺术消费”的概念深入人心,通过艺术品博览会培育出真正的“艺
术品消费者”,而不是试图捡漏的小收藏家,使人们意识到艺术对日常生活的重
要性,从而形成自觉的艺术消费习惯。而对于艺术品经营机构来说,一味地走规
模化道路并不是最好的出路,更可行的方式是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把博览会开
到社区里去,真正实现“生活审美化”,通过博览会实现艺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
从而加速民众艺术消费习惯的形成。想要赢得艺术品市场,博览会的实力和口碑
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艺术品博览会的逐步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博览会的
发展特点是:1.地区分布更趋合理,逐渐形成京、沪、港三足鼎立的格局。2.
影响力日渐扩张,成为涉及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重大文化事件。其经营特点为:
1.注重展会质量,提高参展门槛。2.全面整合资源,推动国际合作。3.关注本土
需求,丰富展会内容。4.吸收艺术新资源,引导消费新观念。5.动员学术力量,
发掘展会亮点。6.推动跨界合作,搭建多赢平台。7.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多赢形
象。
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受到市场行情的左右,其价值是通过它在市场上被认可的
价格体现出来的。当然还有许多因素将影响到艺术品的价值。如数量与年代、题
材与形制、质量与炒作、完好与残损、来历与传承、信仰与兴趣、地区与整体、
环境与心理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行情。而艺术品博览会
作为一个平台,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帮助我们清醒
认识到艺术品的确切价值。
艺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其价值不可能简单地确定下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
其价值是通过它在市场上被认可的价格体现出来的。近年来,艺术品收藏热日趋
升温,有些买家在购买艺术品时,往往会用其知名度来衡量其价值,这一方面因
素对艺术品价值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品博览会的重要性,很
多艺术品通过博览会被大家熟知认可,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众多知名艺术品的展
出使得艺术品博览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逐渐的在展览会上展出的艺术品也会
越来越有档次,这样良性循环下去最终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