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27.73 KB
- 文档页数:6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 年 6 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元宵节的历史渊源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一种说法是源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另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宵节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二、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1、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3、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5、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6、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7、 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民间舞蹈。扭秧歌的人通常扮成各种角色,如老头、老太太、小姑娘、小伙子等,手持扇子、手绢等道具,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扭动身体,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8、 放烟花
放烟花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绚丽多彩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繁星闪烁,如梦如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欢乐的氛围。
三、元宵节的诗词
1、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四、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首先,元宵节是家庭团圆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与家人一起共度佳节,品尝元宵,共同欣赏花灯,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传承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的价值观。
其次,元宵节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人们走出家门,参与各种庆祝活动,结识新朋友,交流彼此的生活和情感。同时,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和文化活动,如舞狮子、猜灯谜等,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元宵节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节日期间,各种花灯、元宵等商品的销售,以及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都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总之,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通过以上关于元宵节手抄报的内容,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和喜爱这个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在元宵节的欢乐氛围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