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75.72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23 No.9(总99) 金银花中主要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谢碧秀,孙智达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金银花为中医常用药,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介绍了金银花中有机酸的品种、分布及含量、分析方法及鉴定、提 取分离及纯化、含量测定、生物活性和产品开发。 关键词:金银花;有机酸;绿原酸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673.9078(2007)09.0093.05
Progress of Researches 0n the Main Organic Acids in Honeysuckle XIE Bi-xiu,SUN Zhi-da (Department ofFood Science and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oneysucMe has complicated chemical composition.In this paper,the varieties, distribution,contents,analysis,identification,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bioactivit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main organic acids in HoneysucM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honeysuckle;organic acid;chlorogcnic acid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Caprifoliaceae)植物忍冬 (LoniceraL.japonica Thunb),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 蕾,为中医常用药【】】。全世界忍冬植物约200种,我 国有98种,广布于全国各地,而以西南部种类最多, 其中可供药用的品种达47种【2J。金银花化学成分复杂 多样,研究表明,其富含挥发油,此外含黄酮类、三 萜类及有机酸等【2J。在本文中,将就其中的有机酸进 行相关探讨。 1有机酸的品种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 绿原酸(Chlorogcnic acid) ̄l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1【3 ,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引,它的异构体有 7种,分别为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 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l,3.二咖啡酸酰奎尼 酸,3.阿魏酰奎尼酸,4邛可魏酰奎尼酸,5邛可魏酰奎尼 酸。其它有机酸还有咖啡酸(coffeic acid)及棕榈酸 (palmitic acid) 圳。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的结构式如图1、 图2。 不同产地、不用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时问 的金银花中有机酸的含量差别很大。据统计,绿原酸 含量为0.0423%~5.93%,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含量 为2.4%,-6.1%、咖啡酸含量为0.0065% ̄0.0712% 引。 金银花药材从幼蕾到开放分为幼蕾、三青、二白、 大白、银花、金花五个阶段。为了科学确定金银花中 绿原酸含量最高时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f刘高峰 等,2001)对山东平邑产5个不同生产阶段金银花以 HPLC法进行了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含 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三青(4.62%)>二白(4.30%) >大白(4.02%)>银花(3.87%)>金花(3.77%)。 以花蕾阶段为高,花开放后则含量降低【9】。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功效与作用金银花和山银花是常见的中药材,拥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功效与作用,包括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
希望读者能通过这篇文章更全面地了解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用价值。
一、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1. 化学成分金银花,学名连翘花,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维生素类、有机酸等。
其中黄酮类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2. 抗菌效果金银花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金银花中的黄酮类成分被认为是其抗菌活性的主要原因。
3. 抗病毒作用金银花对多种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可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金银花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4. 抗炎效果金银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症状。
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金银花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 抗氧化作用金银花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金银花的抗氧化作用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6. 抗过敏作用金银花对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可减轻致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金银花的抗过敏作用主要由其黄酮类成分发挥。
7. 清热解毒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口疮、疮疖、痈疽等。
金银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消炎、解毒,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
8. 养生保健作用金银花具有养肝明目、润肺止咳、利尿消肿等保健作用。
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并分析临床药理作用。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对金银花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统计。
结果中药金银花的主要药用成分包括挥发油、三萜皂类物质等,具有清热解毒等多项药理作用。
结论金银花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在中西医治疗中均可发挥显著的药理药用价值,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金银花;成分;药理金银花是十分常见的中药植物[1],属于忍冬科藤本植物,别名为双花、银花、忍冬花、二宝花等。
金银花以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为药用部位[2],在《本草纲目》、《名医别录》、《本草拾遗》等中医典籍中均记载了金银花存在清热解毒等效果。
现代临床中药学分析认为金银花中的药用成分较多,在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3],因此在临床上频繁应用金银花。
本文进一步对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临床药理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金银花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文献数据库寻找与中药金银花相关的国内外医学典籍和著作、报道等,对所寻找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再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先分析中药金银花的草本考证、生物学特点以及品质特征,再统计其药用成分、临床药理作用并进行分析。
2 结果通过临床研究分析,中药金银花的主要药用成分、临床药理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药用成分药理作用挥发油止血三萜皂类物质保肝利胆无机元素类清热解毒黄酮类抗病毒、抗氧化有机酸类抗炎、抗菌、解毒3 讨论金银花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多个地区的山坡灌木丛、路旁生长,我国的主要栽培地、道地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封丘、山东平邑,且随着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出现了多种地方品种,如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植物忍冬等。
金银花在我国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日用化工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以及饮料食品产业中均有应用。
金银花是国家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两用名贵中药材[4,5],现阶段在各种现代中西药制剂中均有使用,如银黄注射液、维C银翘片等,在牙龈炎症、皮肤毒性反应、发热、呼吸道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科技信息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是一味著名的常用中药,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都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1]。
文献报道其所含化学成分有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等,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主要有效成分[2]。
金银花在我国分布广泛,植物来源复杂,需求量大;据报道,全国有20余种忍冬科忍冬属植物的花蕾当金银花入药。
为整理祖国常用中药,我们对内蒙古锡林郭勒产的金银花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UV、IR、NMR和MS测定及与标准品比较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琥珀酸(Succinic acid, 2),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3),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Luteolin 4′-O-β-D-glucoside,4),槲皮素(Quercetin,5),烟花苷(Nicotiflorin,6)。
这是首次对内蒙古锡林郭勒产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报道。
1.仪器与材料Bruker AV-400和Bruker DRX-500核磁共振光谱仪(TMS内标);API QSTAR Pulsar I质谱仪;XT-4显微熔点测定仪;薄层色谱硅胶和柱色谱硅胶(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药材于2010年11月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2.提取与分离金银花花蕾2.5kg粉碎后,10倍体积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4h。
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水使其成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石油醚相萃取浸膏35.8g,乙酸乙酯相萃取浸膏32.6g,水相浸膏205.5g。
金银花药理研究进展摘要】金银花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具有多种功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金银花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的开发利用金银花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012-02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honeysuckle Ma Xia.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Quf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Qufu 273100, China 【Abstract】Honeysuckl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func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honeysuckle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resources of honeysuckle.【Key words】Honeysuckl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m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花的花。
其味甘,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临床用于瘟疫臃肿毒症、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肠道传染病等[1]。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考号:018110110521 姓名:何亚亚(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地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邮编:430415 电子邮箱:*******************)摘要:金银花,为中药材为植物的统称。
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0 引言: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
芳香透达而又可祛邪。
化学成分主要有机酸、黄酮类、三萜皂甘、和挥发油等。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热解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生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金银花,这种生长普遍而又平凡的草本植物。
却有如此多的特殊功效。
为此,我们要对这种植物了解。
1. 化学成分分析研究:1.1有机酸类: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异绿原酸 (isochlorogenic acid),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它的异构体有7种,分别为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 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酸酸奎尼酸,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酰奎尼酸,5-阿魏酸奎尼酸,其它有机酸还有咖啡酸和棕榈酸。
1.2黄酮类1949年冲七太郎首先从金银花中分离出术犀草素(luteolin),1961年他又分离出忍冬苷 (lonicerin),1995年高玉敏等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 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木犀草素-7-o-α-D葡萄酸醉 (luteolin-7-o-α-D-glucoside),木犀草-7-o-β-D-半乳糖苷 (luteohn-7-o-β-D-glucoside),裕皮素-3-o-β-D-葡萄糖甘(qucrcctin-3-o-β-D-glucoside),金丝桃苷(hypcroside)。
山东科学SHANDONGSCIENCE第32卷第3期2019年6月出版Vol.32No.3Jun.2019DOI:10.3976/j.issn.1002 ̄4026.2019.03.006ʌ药理与毒理ɔ收稿日期:2018 ̄11 ̄01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7CXGC1306)ꎻ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19023)作者简介:丁晓彦(1983 )ꎬ女ꎬ硕士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中药分析及中药质量评价ꎮE ̄mail:kate ̄66@163.com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丁晓彦1ꎬ林志军1ꎬ王岱2(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ꎬ山东省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ꎬ山东济南250014ꎻ2.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ꎬ山东济南250013)摘要:配伍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色ꎬ药对是临床配伍的最小配伍单位ꎬ金银花 ̄连翘药对是温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对ꎬ可以增强单味药物清热解毒㊁疏散风热的作用ꎮ本文从化学成分㊁药理药效作用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ꎬ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作用机制㊁科学用药提供依据ꎮ关键词:金银花ꎻ连翘ꎻ药对ꎻ成分ꎻ药理作用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 ̄4026(2019)03 ̄0036 ̄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progresson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onsofLoniceraeJaponicaeFlosꎬForsythiaeFructusandtheircombinationDINGXiao ̄yan1ꎬLINZhi ̄jun1ꎬWANGDai2(1.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ChinesemedicinequalitystandardresearchꎬShandong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Jinan250014ꎬChinaꎻ2.ShandongPharmaceuticalIndustryDesignInstituteꎬJinan250013ꎬChina)AbstractʒCompatibilityischaracteristicofclinicalmed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DrugPairisthesmallestcompatibilityunitofclinicalcompatibility.ThecombinationofLoniceraeJaponicaeFlosandForsythiaeFructusiscommonlyusedinthetreatmentofwarmdiseaseꎬwhichcanstrengthentheeffectofthesingledrugonclearingheatanddetoxificationandevacuatingwind ̄heat.InthispaperꎬthechemicalcompositionꎬpharmacologicaleffectswerereviewedꎬwhichcouldprovideabasisforfurtherstudyonthemechanismofactionandscientificdruguseofthecombinationofLoniceraeJaponicaeFlosꎬForsythiaeFructus.KeywordsʒLoniceraeJaponicaeFlosꎻForsythiaeFructusꎻthecombinationꎻconstituentsꎻpharmacologicalactionsꎻresearchprogress㊀㊀金银花和连翘是常用清热类中药ꎬ二者组成药对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配伍形式ꎬ二者配伍相须为用ꎬ可73第3期丁晓彦ꎬ等: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增强清热解毒㊁疏散风热的功效ꎬ是温病治疗中常用药对之一ꎬ代表性方剂当属«温病条辨»所载的银翘散ꎮ银翘散对呼吸道感染㊁流行性腮腺炎㊁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均有疗效ꎬ还具有抗炎㊁解热㊁镇痛㊁抗过敏等作用ꎮ在现有上市的中成药中ꎬ涉及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中成药制剂有400余个ꎬ如小儿退热颗粒㊁小儿热速清口服液㊁利咽解毒颗粒㊁金嗓开音丸等ꎮ本文在查阅近十年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ꎬ对该药对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与药效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ꎮ1㊀金银花 ̄连翘药对化学成分研究金银花与连翘中化学成分众多ꎬ除了各自含有的特征性有效成分外ꎬ还存在部分共有的有效成分ꎬ主要为挥发性物质ꎬ如α ̄松香醇㊁雪松醇㊁月桂酸㊁棕榈酸等ꎮ1.1㊀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金银花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ꎬ主要包括黄酮类㊁有机酸类㊁挥发油类㊁环烯醚萜类㊁皂苷类等ꎮ有机酸类的绿原酸㊁黄酮类的木犀草苷是公认的指标成分ꎬ已经被多种中药制剂作为质量标准考察的重要指标ꎮ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和双黄酮ꎬ其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木犀草素㊁木犀草素 ̄7 ̄O ̄β ̄D ̄葡萄糖苷㊁5 ̄羟基 ̄7ꎬ4ᶄ ̄二甲氧基黄酮等32种ꎻ有机酸有阿魏酸㊁原儿茶酸㊁绿原酸等19种[1]ꎻ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包括闭环环烯醚萜类㊁裂环环烯醚萜类和环烯醚萜苷的含氮化合物等60多种ꎻ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之一ꎬ不同产地的金银花挥发油成分略有不同ꎬ主要含有醇㊁醛㊁酮㊁酯㊁烷㊁烯等类成分ꎮ林凯[2]对福建金银花进行分析ꎬ发现其挥发油中共检出40种化合物ꎬ主要成分为十六酸㊁亚麻酸甲酯㊁十六酸甲酯ꎬ占总含量的55.36%ꎮ王国亮等[3]从河南产金银花干燥花蕾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化合物ꎬ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ꎬ占挥发油量的67.7%ꎬ其主要成分有芳樟醇㊁香叶醇㊁香树烯㊁苯甲酸甲酯㊁丁香酚及金合欢醇ꎮ杜成智等[4]采用GC ̄MS法对广西和湖南产金银花进行分析ꎬ在广西产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ꎬ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㊁软脂酸㊁ξ ̄依兰油烯等ꎻ在湖南产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ꎬ主要成分为软脂酸㊁亚油酸㊁α ̄姜黄烯等ꎮ1.2㊀连翘化学成分研究连翘目前已经被发现和鉴别的成分有苯乙醇苷类㊁木脂素类㊁萜类(三萜㊁环烯醚萜类)㊁黄酮类及挥发油类㊁生物碱类等ꎮ连翘中含有大量的苯乙醇及其苷类化合物ꎬ是连翘的特征性成分之一ꎬ主要有连翘酯苷A㊁B㊁C㊁D等ꎻ木质素类是连翘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ꎬ主要有连翘苷[5]㊁连翘脂素㊁牛蒡子苷及苷元等ꎻ挥发油类成分复杂繁多ꎮ孔杰等[6]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ꎬ共确认了其中90种成分ꎮ目前ꎬ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被«中国药典»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用来评判药材质量ꎮ1.3㊀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中药通过配伍ꎬ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增减变化ꎬ认为是成分上的变化实现了其临床㊁药效作用的增效减毒ꎮ故对药对进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ꎬ有助于揭示其配伍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ꎮ林丽美等[7]对银翘药对中金银花㊁连翘的单煎㊁合并及混煎样品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ꎬ发现其物质基础有相同成分ꎬ也有不同ꎬ但未对该相同和不同成分进行定性ꎮ朱祥英等[8]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HS ̄SPME ̄GC/MS)分析金银花㊁连翘及其药对粉末中的挥发性成分ꎬ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7㊁68和88种ꎬ发现金银花㊁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药对新增了胡椒粉甲醚(具有杀菌和消炎等作用)ꎻ连翘中具有抗病毒活性的β ̄蒎烯㊁莰烯㊁α ̄水芹烯㊁松油醇 ̄4㊁桃金娘烯醛㊁香桃木醇㊁古巴烯㊁α ̄石竹烯㊁芍药醇等9种萜类物质的量在药对中明显增多ꎻ金银花中检出的叶醇㊁2 ̄己醇㊁苯甲醛㊁辛酸㊁香叶醇㊁癸酸㊁邻苯二甲酸二甲酯㊁苯甲酸环己酯㊁2 ̄十七烷酮等9种成分和连翘中检出的对 ̄异丙基苯甲醛㊁α ̄榄香烯等成分在药对中未检出ꎮ该研究结果与邢学锋等[9]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ꎬ可能是由于二者采取的挥发油提取的方法不同造成的ꎮ另外ꎬ邢学锋[10]还对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ꎬ发现药对配伍对多糖的溶出具有促进作用ꎬ对总黄酮的溶出量没有明显增加ꎮ83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2㊀金银花 ̄连翘药对药理作用研究2.1㊀抗病毒作用近年来ꎬ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成为热点ꎬ金银花㊁连翘作为常用抗病毒中药也备受关注ꎬ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抗流感病毒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方面ꎮ2.1.1㊀抗流感病毒作用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是一种引起人和禽类感染正黏病毒科分阶段的负链RNA病毒ꎬ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ꎬ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ꎬ危害最大ꎮ金银花的石油醚㊁丙酮㊁乙醇㊁水提取物均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11]ꎬ其中ꎬ石油醚提取部位与乙醇提取部位的EC50均小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ꎬ说明该两部位是金银花抗流感病毒作用的药效集中部位ꎻ三氯甲烷㊁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无抑制病毒作用ꎻ乙醇提取物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㊁H1N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6.28ʃ5.37μg/mL㊁290.50ʃ34.82μg/mLꎬ说明金银花的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ꎮ金银花多糖能够从免疫调节㊁免疫促进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防治流感病毒的感染[13]ꎬ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14]ꎬ发现金银花对流感病毒致小鼠流感模型血清中部分功能蛋白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ꎮ段林建等[15 ̄16]对连翘苷㊁连翘醇提液㊁连翘水煎液进行研究发现ꎬ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作用均优于连翘醇提液和水煎液ꎮ王文丽等[17]发现连翘提取物在银翘散的主要药物组成成分中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强ꎮ张美义等[18]对金翘片体内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进行研究ꎬ发现金翘片能明显抑制小鼠肺指数升高ꎬ降低肺组织的病毒载量ꎬ提高γ ̄IFN的水平ꎬ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ꎮ潘曌曌等[19]对银翘散主要药物金银花㊁连翘㊁牛蒡子及其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发现ꎬ单味药物及其配伍提取物均有很好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ꎬ并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存在相关性ꎮ2.1.2㊀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金银花对Hela细胞内的RSV有直接灭活作用[20]ꎬIC50为45mg/mLꎬTI为31.2ꎬ随着浓度升高ꎬ灭活作用增强ꎻ对病毒的复制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ꎬIC50为30mg/mLꎬTI为10.5ꎬ优于病毒唑对照组ꎻ在病毒对细胞的吸附阶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ꎬIC50为1mg/mLꎬTI为5.0ꎻ对RSV病毒入侵细胞无阻断作用ꎬ该研究结果对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依据ꎮ陈扬等[21]对连翘经水提醇沉㊁大孔树脂柱层析洗脱得到的部位LC ̄4进行抗RSV作用研究ꎬ在RSV感染Hela细胞前2h给药ꎬ在LC ̄4浓度为31.25~3.91μg/mL之间ꎬ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细胞病变(CPE)有显著性差异ꎬ在病毒感染细胞2㊁4㊁6㊁8h后分别给药ꎬ与病毒对照组相比CPE程度有显著性差异ꎬ说明LC ̄4在体外对RSV复制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ꎮ对金银花 ̄连翘药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研究显示ꎬ银翘药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ꎬ且药对的含药血清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要优于两个单味药的含药血清[22]ꎮ银翘散可以降低小鼠肺指数[23]ꎬ减轻鼻黏膜上皮细胞和肺组织的损伤ꎬ其对RSV感染小鼠呼吸系统的改善作用与利巴韦林阳性对照药的作用相当ꎻ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了银翘散对RSV感染的改善作用ꎬ其作用机制与NALP3炎性体激活相关ꎮ对银翘抗感颗粒[24]进行的抗RSV病毒研究发现ꎬ该制剂的半数毒性浓度为2.3937mg/mLꎬ半数治疗浓度为52.03μg/mLꎬ治疗指数为46.01ꎬ说明银翘抗感颗粒对RS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ꎮ2.2㊀抗菌作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ꎬ是典型的广谱抗菌类中药ꎮ黄开远等[25]对复方金银花外洗液㊁金银花水提液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发现ꎬ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大肠杆菌㊁枯草芽孢杆菌㊁绿脓杆菌4种菌均有抑菌活性ꎮ胡璇等[26]进行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试验ꎬ发现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93第3期丁晓彦ꎬ等: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球菌㊁乙型链球菌㊁大肠杆菌㊁绿脓杆菌㊁白色念球菌㊁肺炎克雷伯菌都具有抗菌和杀菌作用ꎮ绿原酸是金银花中主要的有效成分ꎬKarunanidhi等[27]研究发现ꎬ绿原酸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的包膜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ꎬ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或联合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ꎮ连翘挥发油[28]及水提液㊁乙醇提取液[2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ꎮ连翘的水提液㊁乙醇提取液[30 ̄31]及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ꎮ权志博等[32]研究发现ꎬ连翘水煎液对产ESBLs(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20株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ꎮ对金银花 ̄连翘配伍的抑菌作用研究发现ꎬ金银花对溶珊瑚弧菌[33]抑菌㊁抑制生物膜形成作用较强ꎬ而连翘抑菌作用较弱ꎬ对成熟生物膜的破坏作用较强ꎬ且二者联用可增大抑菌圈ꎬ即增强抑菌效果ꎻ金银花㊁连翘配伍使用ꎬ对多药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DR ̄MRSA)的抑菌杀菌作用优于单味药的使用ꎬ这说明金银花 ̄连翘配伍使抗菌作用增强ꎬ阐明了二者配伍的协同作用ꎮ2.3㊀解热抗炎作用研究发现ꎬ金银花水煎液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炎症模型小鼠具有解热抗炎作用[34]ꎬ且作用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ꎮ采用香烟烟雾提取物刺激KB细胞ꎬ构建急性口腔炎症模型ꎬ进行金银花抗急性口腔炎症的研究[35]ꎬ发现ꎬ给药后金银花组可抑制TNF ̄α㊁IL ̄6㊁IL ̄8表达水平的升高ꎬ改善IL ̄10分泌减少ꎬ且呈剂量依赖关系ꎬ提示金银花对口腔炎症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ꎮ连翘水提物[36]㊁挥发油[37]㊁连翘苷[38]㊁连翘酯苷[39]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ꎮ对金银花㊁连翘单味药和配伍使用在解热抗炎作用方面的研究中ꎬ吴嘉瑞等[40]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ꎬ其所涉及的疾病主要为炎症性疾病等ꎬ这说明二者配伍使用ꎬ清热解毒㊁疏散风热的功效作用相符合ꎮ单用水煎剂虽有一定抗炎作用[41]ꎬ但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ꎬ而二者1:1配伍使用的抗炎作用最强ꎮ解热作用[41 ̄42]研究结果发现ꎬ连翘单用无解热作用ꎬ金银花与连翘1:1配伍药对的解热作用最明显[41]ꎬ配伍使用后能够降低实验大鼠体内IL ̄6水平ꎬ起到一定的解热作用ꎮ动物实验验证了在解热抗炎作用方面ꎬ金银花 ̄连翘配伍使用能够起到增效的作用ꎮ3㊀结论与展望配伍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色ꎬ而药对是临床配伍的最小配伍单位ꎮ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药理作用比较明确ꎬ研究热点较为集中ꎬ相关文献主要为化学成分㊁抗病毒㊁抗菌㊁解热抗炎药理作用方面报道ꎬ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性ꎬ配伍中药的成分㊁作用机制㊁配伍机制等解析难度大ꎮ未来研究中ꎬ可以将逆向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的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配伍研究中ꎬ从药对配伍和组分配伍的角度科学阐释和优化药对的配伍应用ꎮ随着越来越多先进分析及生物学技术的应用ꎬ将有助于以中医药 整体观 为出发点ꎬ对药对化学成分㊁药效学㊁体内过程㊁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ꎮ借助网络药理学㊁代谢组学㊁蛋白组学等新型研究手段ꎬ剖析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规律ꎬ或许是探索中药配伍机制㊁规律的有效途径ꎮ参考文献:[1]宋亚玲ꎬ倪付勇ꎬ赵祎武ꎬ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ꎬ2014ꎬ45(24):3656 ̄3664.DOI:10.7501/j.issn.0253 ̄2670.2014.24.027.[2]林凯.福建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ꎬ2009ꎬ21(5):102 ̄104.DOI:10.3969/j.issn.1001 ̄8581.2009.05.034. [3]王国亮ꎬ朱信强ꎬ王金凤ꎬ等.豫北平原栽培金银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ꎬ1992ꎬ17(5):268 ̄271. [4]杜成智ꎬ冯旭ꎬ王卉ꎬ等.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 ̄MS分析[J].农业科学与技术ꎬ2015ꎬ16(5):1081 ̄1083.DOI:10.3969/j.issn.1002 ̄1302.2014.07.109.[5]NISHIBEISꎬCHIBAMꎬHISADAS.StudiesontheChinesecrudedrug"ForsythiaeFructus."I.OntheconstituentsofForsythiae04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Fructusonthemarket[J].Yakugakuzasshiꎬ1977ꎬ97(10):1134 ̄1137.DOI:10.1248/yakushi1947.97.10_1134[6]孔杰ꎬ姚健ꎬ达文燕ꎬ等.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1ꎬ37(4):77 ̄81.DOI:10.3969/j.issn.1001 ̄988X.2001.04.018.[7]林丽美ꎬ王智民ꎬ王维皓ꎬ等.RP ̄HPLC对金银花和连翘单煎㊁单煎后合并及混煎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7ꎬ32(21):2240 ̄2243.DOI:10.3321/j.issn:1001 ̄5302.2007.21.006.[8]朱祥英ꎬ王丽丽ꎬ潘再法ꎬ等.HS ̄SPME ̄GC/MS法分析金银花 ̄连翘药对挥发性成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ꎬ2011ꎬ39(5):501 ̄507ꎬ519.DOI:10.3969/j.issn.1006 ̄4303.2011.05.006.[9]邢学锋ꎬ陈飞龙ꎬ罗佳波.金银花㊁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 ̄MS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ꎬ2009ꎬ20(4):358 ̄360.DOI:10.3321/j.issn:1003 ̄9783.2009.04.020.[10]邢学锋.金银花㊁连翘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ꎬ2006.[11]石俊英ꎬ郭承军.金银花体外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0ꎬ34(2):178 ̄180.[12]朱琳枫ꎬ鲍欣欣ꎬ姚辉ꎬ等.金银花和鱼腥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体外复制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ꎬ2018ꎬ39(4):485 ̄486.DOI:10.3969/j.issn.1673 ̄4130.2018.04.030.[13]贾伟ꎬ毛淑敏ꎬ张盼盼ꎬ等.金银花多糖体内抗病毒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8ꎬ20(6):25 ̄27.[14]宋健ꎬ张会敏ꎬ石俊英.金银花防治流感病毒模型血清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ꎬ2011ꎬ22(11):2653 ̄2655.DOI:10.3969/j.issn.1008 ̄0805.2011.11.036.[15]段林建ꎬ张清ꎬ王农荣ꎬ等.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2ꎬ15(6C):2802 ̄2804.DOI:10.3969/j.issn.1007 ̄9572.2012.06.101.[16]段林建ꎬ胡伶清ꎬ张清ꎬ等.不同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J].中医学报ꎬ2015ꎬ30(1):71 ̄73.DOI:10.16368/j.issn.1674 ̄8999.2015.01.024.[17]王文丽ꎬ王雪峰ꎬ闫丽娟ꎬ等.银翘散主要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ꎬ2009ꎬ27(8):1634 ̄1636.DOI:10.13193/j.archtcm.2009.08.68.wangw1.036.[18]张美义ꎬ何家靖ꎬ杨子峰ꎬ等.金翘片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8ꎬ35(1):143 ̄148.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8.01.029.[19]潘曌曌ꎬ王雪峰ꎬ南春红ꎬ等.银翘散主要药物提取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ꎬ2011ꎬ7(1):9 ̄12.DOI:10.3969/j.issn.1673 ̄4297.2011.01.005.[20]张旋ꎬ郑明星ꎬ朱志兵ꎬ等.金银花体外抗呼吸道合包病毒作用研究[J].新中医ꎬ2014ꎬ46(6):204 ̄206.DOI:10.13457/j.cnki/jncm.2014.06.097.[21]陈扬ꎬ李鑫ꎬ周婧瑜ꎬ等.连翘抗病毒有效部位(LC ̄4)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J].卫生研究ꎬ2009ꎬ38(6):733 ̄735.[22]莫红缨ꎬ赖克方ꎬ江永南ꎬ等.双黄连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ꎬ2005ꎬ11(3):194 ̄196.DOI:10.3969/j.issn.1006 ̄3250.2005.03.013.[23]覃黎葵.银翘散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呼吸系统模型的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ꎬ2016.[24]王冠杰.银翘抗感颗粒的研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ꎬ2013.[25]黄开远ꎬ谢展雄ꎬ吴群华ꎬ等.复方金银花外洗液及其单味药的体外透皮实验与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ꎬ2017ꎬ19(6):798 ̄803.DOI:10.13313/j.issn.1673 ̄4890.2017.6.013.[26]胡璇ꎬ李卫东ꎬ贾翎ꎬ等.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ꎬ2015ꎬ17(11):1160 ̄1163ꎬ1170.DOI:10.13313/j.issn.1673 ̄4890.2015.11.011.[27]KARUNANIDHIAꎬTHOMASRꎬvanBelkumAꎬetal.Invitroantibac ̄terialandantibiofilmactivitiesofchlorogenicacidagainstclinicalisolatesof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includ ̄ingthe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resistantstrain[J].BiomedResIntꎬ2013ꎬ2013:392058.DOI:10.1155/2013/392058.[28]徐坤.连翘果实挥发油的分离抑菌研究及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D].兰州:西北大学ꎬ2012.[29]虹韬ꎬ李德成.连翘不同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ꎬ2012ꎬ13(1):36 ̄38.DOI:10.3969/j.issn.1671 ̄0258.2012.01.014.14第3期丁晓彦ꎬ等: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30]李德成ꎬ刘庆燕.连翘不同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ꎬ2011ꎬ21(10):1059 ̄1060.DOI:10.3969/j.issn.1004 ̄0188.2011.10.005.[31]马雪梅ꎬ马文兵.连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光明中医ꎬ2012ꎬ27(8):1529 ̄1531.DOI:10.3969/j.issn.1003 ̄8914.2012.08.019.[32]权志博ꎬ周雪宁ꎬ王雷.不同药性清热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效果及分析[J].当代医学ꎬ2009ꎬ15(25):149 ̄150.DOI:10.3969/j.issn.1009 ̄4393.2009.25.120.[33]刘玉婕ꎬ王长福ꎬ齐彦ꎬ等.金银花㊁连翘及其不同比例配伍抗MDR ̄MRSA总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研究[J].中医药信息ꎬ2016ꎬ33(4):14 ̄16.[34]宋建华.金银花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ꎬ2011ꎬ40(25):2552 ̄2553.DOI:10.3969/j.issn.1671 ̄8348.2011.25.024.[35]李泮霖ꎬ贺利利ꎬ李楚源ꎬ等.金银花和山银花抗急性口腔炎症作用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55(4):118 ̄122.DOI:10.13471/j.cnki.acta.snus.2016.04.019.[36]胡竟一ꎬ雷玲ꎬ余悦ꎬ等.连翘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ꎬ2007ꎬ23(3):51 ̄52.DOI:10.3969/j.issn.1001 ̄859X.2007.03.027.[37]郭际.连翘挥发油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ꎬ2005.[38]潘晓龙.连翘苷对LPS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ꎬ2014.[39]李鹤.连翘酯苷对鸡肝脏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ꎬ2013.[40]吴嘉瑞ꎬ金燕萍ꎬ王凯欢ꎬ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 金银花 ̄连翘 药对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2017ꎬ23(5):179 ̄183.DOI:10.13422/j.cnki.syfjx.2017050179.[41]林丽美ꎬ王智民ꎬ王金华ꎬ等.金银花㊁连翘及银翘药对水煎剂的抗炎㊁解热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8ꎬ33(4):473 ̄475.DOI:10.3321/j.issn:1001 ̄5302.2008.04.040.[42]段红妍ꎬ马成.金银花与连翘配伍退热机制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09ꎬ18(11):1214 ̄1216.DOI:10.3969/j.issn.1008 ̄8849.2009.11.005.。
金银花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金银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白菜黑斑病菌、杜鹃灰霉菌、南瓜白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5种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方法:分别用甲醇和丙酮对金银花进行提取,以抑菌圈法测定提取物对植物源病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金银花的甲醇和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大肠杆菌、白菜黑斑病菌、杜鹃灰霉菌、南瓜白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含有对供试菌体抑制作用的成分。
其中,金银花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杜鹃灰霉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很好,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差。
关键词金银花;提取物;抑菌活性目录摘要 (1)1前言 (3)1.1物种资源 (3)1.2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3)1.3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4)1.4研究现状 (5)1.5病菌研究 (6)1.5.1大肠杆菌 (6)1.5.2白菜黑斑菌 (6)1.5.3杜鹃灰霉菌 (7)1.5.4南瓜白粉菌 (7)1.5.5番茄灰霉菌 (8)1.6研究目的与意义 (8)2材料与方法 (9)2.1试验材料 (9)2.1.1药品与试剂 (9)2.1.2菌种 (9)2.2主要仪器 (9)2.3实验方法 (10)2.3.1试验流程 (10)2.3.2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 (10)2.3.3培养基的制作 (10)2.3.3.1 PAD培养基 (10)2.3.3.2 LB培养基 (10)2.3.4菌种培养与纯化 (11)2.3.5金银花提取物抑菌实验 (11)3结果与分析 (12)3.1金银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12)4讨论 (13)参考文献 (15)金银花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1前言利用野生植物治疗疾病是人们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资源状况的记录在我国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科学体系,各种著作有很详细的记载。
近年来随着合成与半合成抗菌素的增多和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
中草药作为我国的优势国药,因其成分复杂,对人体毒副作用小,易于代谢,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品种多,来源广泛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杰王学廷吴银萍王利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6期摘要金银花为忍冬属植物忍冬干燥花蕾,包含挥发油、黄酮类、绿原酸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绿原酸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升高白细胞等作用,目前常以绿原酸的含量评价金银花的质量。
该文综述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为今后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银花(FLOS LONICERAE JAPONICAE);绿原酸;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4969-02金银花(FLOS LONICERAE JAPONICAE)为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
全世界忍冬属约有200种,我国有98种,其中可供药用的品种47种[1-2]。
金银花中含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3-4]、黄酮类[5-6]及绿原酸类[7-8]、三萜类[9-10]和微量元素[11]等。
近年来化学和药理研究证实,绿原酸是金银花中药理活性最强的成分之一,是金银花的主要特征成分和药用成分,通常以绿原酸的含量高低来评价金银花质量的好坏[12-13]。
绿原酸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化学式为:C16H18O9。
绿原酸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具有广泛的抗菌消炎、降血脂和升高白细胞等作用[14]。
笔者就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来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水提法水提法是中药提取中常见的提取方法。
以水为提取剂,通过浸渍、煎煮、回流等方式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王盈峰等[15]采用了水浸渍的方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当料液比为1∶40(g/ml),温度为80 ℃,时间为15 min时,绿原酸的提取率最高为4.09%。
李荣[16]以总浸膏率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水煎煮工艺提取绿原酸,认为金银花粉末过50目筛,料液比为1∶30(g/ml),煎煮3次,每次30 min时,提取效果最佳,金银花总浸膏得率为60.7%,绿原酸的含量为6.78%。
金银花叶的研究进展 潘秋文浙江省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 杭州 310014 关键词 金银花叶 化学 药理 临床应用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它的副产物———叶片被视为非药用部位而长期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现将金银花叶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111 黄酮类 金银花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木犀草素、忍冬苷等。
经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均含有黄酮,节部和叶片含量最高,花中次之,茎含量较低[1]。
金银花越冬老叶中黄酮含量约为药用金银花的2.78倍、忍冬藤的6.98倍[2]。
黄酮的上述分布特征提示了金银花叶和节部可能是较好的药用部位。
112 有机酸类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有文献[3]报道同一时期的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类有效成分约为花的60%~70%,并以8~9月的金银花叶含量最高。
张永清等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忍冬不同部分绿原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忍冬各部位中都有一定的绿原酸,但含量高低不同,依次为花>叶>茎>根,且叶中的绿原酸含量较高,是花的69.63%,大大超过了根茎[4],而山东、河南等地金银花叶的绿原酸含量几乎赶上甚至超过了金银花,并在实验中发现金银花叶的加工条件影响其绿原酸的含量[5]。
武雪芬等采用薄层色谱测得金银花越冬老叶中绿原酸含量约为药用金银花的1.41倍、忍冬藤的9.08倍[2],所以由金银花为主药的一些中药制剂若用叶代替花做原料不会大幅降低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
113 无机元素 金银花叶中含无机元素Fe 、Mn 、Cu 、Zn 、Mg 、P 、K 等,这些元素含量与花中含量为相近,茎中含量普遍偏低。
虽然从未见过有关无机元素同金银花药效间关系的报道,但至少从化学成分(无机元素的)的角度说明了金银花成分与叶的相似性[1]。
2 药理作用211 抗病原微生物 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忍冬花蕾和叶对痢疾杆菌、肠伤寒杆菌有相近似的抑菌效果,叶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花蕾[6]。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旨在引起人们对金银花药用价值的。
金银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其抗病毒作用主要针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等,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抗菌方面,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金银花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金银花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疾病。
对于感冒和咳嗽,金银花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对于口腔溃疡,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的作用,可促进溃疡面愈合,缓解疼痛。
金银花还可辅助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疾病症状。
虽然金银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肝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尿素氮升高,严重者可引起肝肾功能不全。
因此,在使用金银花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金银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成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通过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金银花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疾病,并可辅助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然而,也需要注意金银花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损伤等。
在使用金银花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金银花的文献金银花,又称忍冬、金银藤、银钩藤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药用部位为金银花全草,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风、凉血止血等。
金银花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例如,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可以抑制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此外,金银花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血脂、保护心脏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金银花的文献:1.《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该文献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有机酸等。
同时,该文献还总结了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
2.《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该文献研究了金银花对多种病毒的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3.《金银花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该文献研究了金银花对多种肿瘤的抑制作用,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4.《金银花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该文献研究了金银花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发现金银花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研究还发现,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总之,金银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金银花又名忍冬花 为藤蔓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之功 临床广泛用于急性病及疖疮肿痛、咽炎、下痢等病症中。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 金银花煎剂及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入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主要的抗菌成分.但另有报道, 金银花经加热炮制后, 其绿原酸含量有所下降, 但其抑菌作用未见相应下降, 相反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还有所加强, 说明绿原酸并非金银花唯一抑菌成分.金银花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 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疤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金银花在细胞外抑制柯萨奇及孤儿病毒的作用很明显.金银花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2.抗毒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7.5g/kg能使接受LD50的绿脓杆菌内毒素或绿脓杆菌的小鼠存活率达半数以上.静注金银花蒸馏液6g/kg, 对绿脓杆菌内毒素中毒的家兔有治疗作用, 能改善其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体温降低.从黄褐毛忍冬中分离出的黄褐毛忍冬总皂甙, 给小鼠皮下注射200mg/kg, 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扑热息痛中毒小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及肝脏甘油三酯含量, 并明显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3.抗炎、解热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25g/kg, 能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蹠肿胀, 对蛋清所致的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8g/kg, 每日2次, 连续6日, 对巴豆油肉芽囊肿的炎性渗出和肉芽组织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本品还有降血脂、中枢兴奋、抗生育等作用.4.毒性小鼠皮下注射本品浸膏的LD50为53 g/kg.绿原酸有致敏原作用, 可引起变态反应, 但口服无此反应, 因绿原酸可被小肠分泌物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的物质.1 、抗微生物 本品对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水浸剂较煎剂好。
简述金银花的最新药理研究【摘要】金银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
其含有绿原酸和挥发油、多种苷元成分及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光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解热抗炎利胆保肝、降脂、止血、抗溃疡等药理作用,非常具有药用价值,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对于金银花的最新药理研究进行了整理,现报道如下。
1植物来源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鹭鸶花、双花等,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菰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黄褐毛忍冬(Lonicerafulvotomentosa)的花蕾及初开的花。
【1】2金银花化学成分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1],白果醇(gin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2];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芳樟醇(linalool),左旋-顺三甲基-2-乙烯基-5-羟基-四氢吡喃(cis-3-hex-en-1-ol)。
【1】3功效与作用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4金银花药理研究【2】4.1金银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
・文献综述・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雄(’(#)$),男,副教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
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刘*雄,高建德(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摘*要:对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深入研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各类成分的药理活性、构效关系,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金银花药理作用多样,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金银花即忍冬花,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能。
其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忍冬条下。
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
陶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李时珍谓:“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黄微紫色,对节生叶。
叶似薛荔而青,有毛。
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项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又谓:“茎叶及花,功用皆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银花的药用部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以前独用茎叶,明代则茎、叶、花同等入药,此后强调以花为主,其茎叶成为同一植物的另外一种药物,即忍冬藤。
忍冬藤具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
金银花植物来源复杂,在中国分布广泛。
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0.1234567289:;<.、红腺忍冬0.9=>34?@2:72A6B.、山银花0.745C:D2EF.或毛花柱忍冬0.G2D=DH=@2-I9G.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