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液伺服的位置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电气工程中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在电气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将电力和液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控制系统。
本文将探讨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1. 引言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将电力与液压技术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它具有快速、精确以及大扭矩输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该系统通常由液压执行机构、液压装置、电机、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等组成。
2.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是理解系统行为和进行控制设计的重要基础。
一般来说,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可以分为力平衡模型和压力平衡模型两种。
2.1 力平衡模型力平衡模型是基于力学平衡原理建立的,它通过分析液体在液压缸内的流动以及液压缸和负载之间的力平衡关系来描述系统行为。
该模型主要考虑了负载的机械特性以及阀门的开度对液体流量和压力的影响。
2.2 压力平衡模型压力平衡模型是基于流体的压力平衡原理建立的,它通过分析液体在液压缸内的流动以及阀门的开度对液体流量和压力的影响来描述系统行为。
该模型不考虑负载的机械特性,主要关注液体流动的特性以及阀门对压力的调节。
3. 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三种。
在控制设计中,通常使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来实现系统性能的改善。
3.1 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
它通过控制液压缸的位置来实现对负载的准确控制。
在控制设计中,可以根据负载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器或模糊控制器。
3.2 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实现对负载速度精确控制的一种方式。
在速度控制中,控制器通常根据传感器反馈的速度信号来调节液压缸的速度。
PID控制器常被用于速度控制中,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来改善系统的响应性能。
3.3 力控制力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实现对负载施加特定力的控制方式。
在力控制中,控制器通常调节液压缸施加的力来满足特定的要求。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控制1. 引言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系统,它可以通过控制液压执行器的输出来实现对机械运动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介绍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2. 电液伺服系统的概述电液伺服系统由液压执行器、电液伺服阀、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液压执行器负责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液伺服阀负责控制液压执行器的动作,传感器用于反馈系统状态信息,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对电液伺服阀进行控制。
3.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对于电液伺服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既可以基于理论模型,也可以基于实验数据进行。
3.1 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建模中,我们需要考虑液压执行器、电液伺服阀和控制器的动态特性。
液压执行器的动态特性可以用惯性、摩擦、密封等参数来描述。
电液伺服阀的动态特性可以用阀门的流量-压力特性和阀门饱和现象来描述。
控制器的动态特性通常可以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建模。
3.2 实验模型在实验模型建模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和传递函数,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这种方法对于实际系统的建模更加准确,但也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4. 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常用的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方法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4.1 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最基本的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电液伺服阀的输出来控制液压执行器的位置。
传感器将执行器的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节,使得系统实现期望的位置跟踪。
4.2 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电液伺服阀的输出来控制液压执行器的速度。
传感器将执行器的速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节,使得系统实现期望的速度跟踪。
4.3 力控制力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中一种高级的控制方法。
电液伺服系统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05.6.25目录实验一、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演示实验 (2)实验二、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3)实验一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观察不同输入信号下,液压缸的输出位移的变化及采集到数据的大小;3.观察电液伺服阀,液压缸的外形,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特点;4.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二、实验仪器设备1.发动机控制系统含实物仿真测控柜;2.液压伺服系统油源车;3.位置模拟回路三、实验原理1.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方框图2.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油源及阀控液压缸部分实验原理图位移传感器四、实验步骤1.打开发动机控制系统含实物仿真测控柜位置控制器电源;2.启动增压泵,给系统供油;3.在位移控制器上给定不同的指令信号,观察液压缸的输出位移,和测控柜的输出结果。
实验二: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校正装置设计一、实验目的1. 应用频率校正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滞后校正装置设计,以满足所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 掌握电液伺服系统的基本传递函数形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一台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1.已知阀控缸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负载质量M 作直线运动,已知负载工况为行程m 5.0pmax =x ;kg 1000=M ;干摩擦力N 2000f =F ;负载最大速度m/s 10*102max -=v ;负载最大加速度2m/s 2.2=a 。
能源压力为bar 63s =p ;最大输入信号电压V 5i =e ;油液容积弹性模数28e N/m 10*10=β。
选用的电液伺服阀的数据为:频率-1vs s 600=ω,阻尼系数5.0vs =ζ;阀的流量增益/s)/A(m 10*44.433vs -=K ;压力流量系数s)/(N m 10*4312c ⋅=-K 。
再取反馈增益为V/m 10f =K ,试设计液压缸的活塞面积,进而确定液压缸的传递函数,并设计伺服放大器的增益a K ,使系统的相角裕度︒≥45'γ;幅值裕度dB 10'≥h 。
基于AMESim软件的三级电液伺服阀建模与仿真作者:刘小初摘要: 介绍三级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原理, 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三级电液伺服阀建模,依据国外标准产品设置模型的各项参数并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验证了建模的正确性, 从而为三级电液伺服阀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三级电液伺服阀; 模型; 仿真三级电液伺服阀具有大流量和高响应等特点, 在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振动试验台和负载加载器等高性能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三级电液伺服阀的关键技术目前还掌握在少数国外厂商手里, 如美国的MOOG公司和德国的REXROTH公司等, 其产品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
国内对三级电液伺服阀的研究目前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
虽然国内也有少数厂家能生产三级电液伺服阀, 但阀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与进口阀有差距。
这主要是因为在阀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和检测手段等方面与国外厂商还有较大差距。
国内学者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掌握三级电液伺服阀的关键技术。
三级电液伺服阀包括先导阀、功率滑阀、位移传感器和伺服控制器。
笔者根据三级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原理, 运用新型仿真软件AMESim对其进行建模, 依据国外标准产品的参数来设置模型的各项参数并进行仿真, 根据仿真结果来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从而为阀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1 三级电液伺服阀原理三级电液伺服阀是为了满足大流量要求而出现的一种先导式电液伺服阀, 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结构方框图如图2所示。
它由一个小流量的双喷嘴挡板式力反馈式二级伺服阀(先导阀)、功率滑阀、位移传感器和伺服控制器组合而成。
功率滑阀由先导阀驱动,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功率滑阀阀芯位移并反馈到伺服控制器构成位置闭环, 以实现阀芯位移与输入信号成比例变化, 因输出流量与阀芯位移成比例, 从而使得三级电液伺服阀的输出流量与输入信号成比例关系。
2 三级电液伺服阀建模2.1 仿真软件AMESim介绍AMESim是法国IMAGINE公司推出的基于键合图的液压和机械系统建模仿真及动力学分析软件。
LabVIEW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在线控制和仿真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将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和机械工程相结合的高精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军事和民用等领域。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实时控制和仿真技术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LabVIEW是一款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工程软件,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在线控制,还能够进行多种仿真模拟,因此在电液伺服系统的在线控制和仿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电液伺服系统的在线控制和仿真,深入探讨如何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该系统的优化控制和性能评估。
2. 研究内容(1)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对电液伺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阐述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基于LabVIEW的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利用LabVIEW软件构建电液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性能评估和实时控制。
通过仿真分析和优化控制,提高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基于LabVIEW的电液伺服系统的实时控制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电液伺服系统的实时控制,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并进行系统参数调节和控制算法优化,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跟踪误差以及消除系统振荡等问题。
(4)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对比,验证实时控制和仿真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优化策略和研究方向。
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通过实验和仿真,深入研究了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对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2)探讨了LabVIEW软件在电液伺服系统在线控制和仿真中的应用,提高了实时控制和仿真模拟的效率和精度;(3)提出了电液伺服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和研究方向,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4.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实验数据;(2)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平台搭建和实验数据采集,验证仿真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LabVIEW软件开发法:通过LabVIEW软件的模块化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电液伺服系统的在线控制和仿真模拟。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利用电液转换器将电气信号转化为液压驱动力控制机械系统的方法。
它在机械系统精密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方法。
1. 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建立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是在液压部分和电气部分的模型之上进行的。
液压部分的模型通常包括油液系统和液压执行元件,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
电气部分则包括电气控制器、电机和传感器。
1.1 液压系统的模型液压系统的模型可以包括两级建模,即液体动力学和液压执行元件建模。
液体动力学建模通常根据爬升法或容积法,对压力、流量、速度等参数进行建模分析。
其中,爬升法可用于建立高精度弱非线性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容积法适用于建立低精度强非线性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液压执行元件建模是通过分析液压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对其液压特性进行数学建模。
例如,液压缸的模型可以根据柱塞面积、活塞活动范围、缸筒面积等参数构建。
1.2 电气系统的模型电气系统的模型涵盖了电气控制器、电机和传感器等部分。
电气控制器以闭环控制方式实现伺服控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常将电动机哈密顿模型建立为一阶两端静差模型。
同时也可以采用Pade逼近方法将电机模型转换为有理分式模型,从而更加准确的描述电机动态。
传感器的模型建立依据其工作原理,例如,位置传感器的模型可以建立为位移与输出电压的函数关系。
在系统建模中,通常采用理想模型、一阶惯性模型等来建立传感器的模型。
2. 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电液伺服系统中,我们通常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伺服控制。
PID控制是一种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强建模控制方法,对于线性和线性近似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控制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反馈控制实现输出结果的精确控制。
在反馈信号的加入后,控制信号将通过电液转换器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实现力、运动的控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等先进控制技术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控制要求。
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性能分析电液伺服系统作为一种集机械、液压、电气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液伺服系统通过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液压阀和执行元件,实现对负载的精准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动态性能优越等特点。
然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几种基本控制方式。
其中,位置控制是电液伺服系统最常用的控制方式之一,通过控制伺服阀的开度,实现对执行元件位置的精确控制。
而速度控制则是通过控制伺服阀的流量,调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而力控制则是通过控制液压缸施加的力,实现对负载力的精确控制。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满足工艺要求。
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主要包括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两个方面。
静态性能是指在稳态工作条件下,电液伺服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静态性能分析主要包括静态误差、静态刚度和静态灵敏度等指标。
动态性能是指在动态工作条件下,电液伺服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动态性能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时间响应、频率响应和阻尼比等指标。
通过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质量,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在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性能分析中,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液压缸的结构和伺服阀的结构等。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承载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其次是系统的控制算法,不同的控制算法对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对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另外,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质量也会影响系统的性能,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执行元件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性能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工作环境、负载特性和控制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基于Simulink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仿真与分析王永康;张新;倪骁骅【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8(039)012【总页数】2页(P22-23)【作者】王永康;张新;倪骁骅【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伺服系统。
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受较多因素的作用,会对生产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利用MATLAB软件对一伺服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及分析,证明了改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方法的正确性,对改善伺服系统的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MATLAB是一款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的数学软件[1]。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仿真与分析的一个软件包[2]。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最常见与基本的液压伺服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3]。
同时,电液伺服阀具有死区非线性特性并易受零偏、泄漏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利用MATLAB对一位置伺服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分析研究其特性,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1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原理所研究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为某一工作台的部分控制系统,其相关参数如下:供油压力;伺服放大器增益;电液伺服阀初值;反馈电位器,电位器长度;液压缸负载量;液压缸工作面积;液压固有频率为;液压阻尼比为。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原理图由图1可以看出该系统由指令电位器计算标准位移与液压缸实际位移的偏差,然后将电压偏差信号传送给伺服放大器,再由伺服放大器将电流信号传送给电液伺服阀,从而电液伺服阀输出流量。
最后,由输入流量来控制液压缸的输出位移。
2 传递函数求解由设计手册可知[4],当伺服阀的频宽和液压固有频率相近时,电液伺服阀的的传递函数为:而液压缸的传递函数为:所以根据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公式作出系统的方块图,如图2 所示。
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其中,电液伺服阀、电液伺服油泵和电液缸等都是其基本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讲,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
但实际上,只要将其主要组成部分捆绑在一起,就可以满足由系统所需要的控制。
实现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性和准确度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
通过为电液伺服系统提供适当的控制策略,可以增强其控制能力,优化系统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下面将针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控制进行详细的讨论。
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在分析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方面,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稳定性、响应时间和准确度。
稳定性电液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稳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后,能够尽快地恢复到平衡状态。
动态稳定性可以通过考虑电液伺服系统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来建立模型。
该模型允许分析阻尼特性和振动频率的影响,即了解系统在受到冲击负载时如何响应,以及系统如何通过自适应调节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电液伺服系统出现大幅度振动时,可以通过在系统中添加小幅度振动来实现自适应调节的目标。
静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整个控制过程中能够保持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电液伺服系统中,静态稳定性往往与系统PID控制器有关。
通过调整PID参数,可以分析系统的错误响应并进行系统准确性的校正。
要重点关注的是,增加比例控制器的参数会增加静态稳定性,但为了防止系统过度振荡,需要减少PID系统的增益。
响应时间电液伺服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接收输入到产生反应的时间。
响应时间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反馈速度和准确度。
响应时间可能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传感器响应时间、放大器响应时间和电液伺服阀的动态性能等。
传感器响应时间是从输出信号增加到满量程的时间,是指放大器输出充分变化的时间。
如果从传感器的角度出发,那么输出响应特性是指输出恢复到0%需要的时间(即从输出信号增加到输出反转的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电液控制工程四通电液伺服阀控液压缸控制系统仿真摘要:本文通过对电液伺服四通滑阀控液压缸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Matlab仿真研究系统的传递函数、响应特性以及波特图。
关键词:四通 伺服 建模 仿真 响应特性 波特图引言: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电液控制技术最早出现的一种应用形式。
通常所说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从其构成来说,就是指以电液伺服阀作为电液转换和放大元件实现某种控制规律的系统,它的输出信号能跟随输入信号快速变化,所以有时也成为随动系统。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将液压技术和电气、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快速易调和高精度的响应能力,又有控制大惯量实现大功率输出的优势,因而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液伺服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液压动力机构由液压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负载组成,又称为液压动力元件,它的动态特性对大多数液压伺服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其传递函数是分析整个液压伺服系统的基础.液压动力元件可以分为四种基本形式:阀控液压缸、阀控液压马达、泵控液压缸和泵空液压马达.四种液压动力元件虽然结构不同,但其特性是类似的,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零开口四通滑阀和对称液压缸组成的液压系统的流量特性、力平衡方程和控制传递函数,获得系统的响应特性。
系统组成和原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根据输出信号的不同分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伺服系统和电液力伺服系统。
本文四通阀控液压缸属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其原理如右图1所示,四通滑阀控制液压缸拖动带有弹性和粘性阻尼的负载作往复运动。
该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则如下图2所示.u i + u g i q L F L图 1 四通阀控液压缸原理图放大器 伺服阀 液压缸负载 反馈装置图 2 系统原理方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流量方程由图1可知,从阀进入液压缸做强的流量除了推动活塞运动外,还要补偿液体的压缩量和管道等的膨胀量,补偿液压缸内、外泄漏,即q1=A p dx p/dt+V1/βe(dp1/dt)+Ci(p1-p2)+C e p1 (1)q2=A p dx p/dt-V2/βe(dp2/dt)+Ci(p1—p2)-C e p2 (2)式中,A p为活塞面积,x p为活塞位移,分别为左右进油腔容积,为液压弹性模量,分别为液压缸左右腔压力。
基于电液伺服的位置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摘要: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电液
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该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给
出仿真结果,并详细地进行性能分析和研究,对于改进系统的设计
以及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液伺服 位置控制 设计 仿真分析
1、研究背景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多数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并具有一定的鲁棒
性,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仿真,无论对其性能分析,还是系统辅助
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1]。
本文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构造了电液伺
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并详细地对其进行系统性能
分析。
2、系统的分析
图2.1为某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的系统方框原理图。由于
系统的控制功率较小、工作台行程较大,所以采用阀控液压马达系
统。用液压马达驱动,通过滚珠丝杠装置把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
(如图2.1)
工作台负载主要由切削力、摩擦力和惯性力三部分组成。假定系统
在所有负载都存在的条件下工作,则总负载力为三部分组成。则总
负载力为:
=3500n (1)
伺服阀选择液控型变量柱塞泵和电液伺服阀[3];位移传感器选用
差动式变压器式,其增益为。放大器采用高输出阻抗的伺服放大器,
放大倍数待定。
3、系统传递函数
由放大器增益、电液伺服阀的传递函数和液压—马达负载的传递函
数组成,则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系统仿真分析
由以上计算得到传递函数:
(1)通过simulink仿真,可得到可机床工作台液压伺服系统的仿真
模型[2],当=90时,系统的仿真输出结果如下图4.1所示。
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性能优良,
系统稳定性良好,响应快速,调节时间短。
(2)绘制系统的bode图,求取系统的幅频性能指标。
通过matlab运行程序得出结果如图4.2所示。
如图4.2所示,可以看出:=11.6db、=52.8°,相角裕度和幅值
裕度为正值,该系统稳定。
5、结语
在液压系统设计中,利用matlab/simulink,能够大大简化设计流
程,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模拟实际系统,反复调整各种参数,
很快达到最佳设计要求,充分体现了matlab/simulink工具的优越
性[1]。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利的理
论支持[4]。
参考文献
[1]胡良谋,李景超,曹克强.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液伺服控
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3):230-232.
[2]薛定宇.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春行.液压伺服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4]徐志扬.基于matlab的液压伺服系统的仿真研究[j].液压与气
动,2011(9):2-3.
作者简介
管峰,男,汉,1988年1月1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