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方法

作物发育研究法

发育研究法又称生育调查法,此方法的特点是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研究。发育研究法就是在作物生育期间观察生育时期、调查分蘖动态、测量株高变化、叶片数、统计根条数以及收获后进行室内考种,调查的重点是分蘖的消长和穗粒的形成。

这些方法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育差异均可进行分析研究。操作简便,用途广泛,在实践中已被普遍采用。

一、作物生育时期的观察记载

(一)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的标准

生育时期观测主要是按照统一规定的记载标准,调查记载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生育阶段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环境条件的特点。在实际观测时,必须熟练掌握“物象”标准和“数量”标准。所谓“物象”标准就是植物体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形象表露。“物象”标准因作物而异。“数量”标准是以达到该“物象”标准的株数占全区植株的比率为准。如果每个生育时期只记载一次,应以达到该“物象”标准的植株占全区植株的50%左右为标准。若记载始期、盛期和末期三次,则始期应占20%左右,盛期应在占50%左右,终期应占80%以上。

(二)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的方法

1.目测法

选代表性的样方,对其内的植物进行目测估计;

2.定株法

选出一定数目的代表性植株并标记,然后观察统计达到某一“物象”标准的株数占代表性植株的百分比来定量确定。

二、作物抗逆性的观察记载和测定

作物对逆境抵抗和忍耐的能力叫抗逆性。抗逆性是作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作物的抗逆性包括抗热性、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抗病性、抗虫性、抗倒伏等。一般在田间出现某种不适于作物正常生活的不良环境时进行观测记载。

(一)抗旱性

记载:干旱的类型、植株发育的阶段、干旱具体发生的时间及作物的抗旱能力。

干旱的类型: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表现为植株萎蔫、叶片变黄和脱落,这些现象由下向上发展;大气干旱时,叶的萎蔫、青干由顶部开始向下发展。

1.抗旱性的观察测定方法

(1)目测法

目测法是在大田条件下,利用目力估计植物的抗旱能力。一般可分为3—5级:

1级——抗旱能力强,植株完全没有萎蔫现象;

2级——抗旱能力较强,植株上个别叶子发生不严重的萎蔫;

3级——抗旱能力中等,植株上约半数叶子萎蔫者。

5级——抗旱能力弱:全部萎蔫。

除判断干旱的等级进行登记外,每天早晚要记录植株各个部分的变化,以及恢复萎蔫的情况,如果能及时恢复正常者仍可以认为有抗旱能力。发生干旱时,应测定空气温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记录这些指标的极端值及其持续时间;同时测定土壤水分,以了解各作物(品种)在同一条件下的不同抗旱能力。

(2)盆栽法

盆栽法是测定植物的凋萎系数(土壤的凋萎含水量),以判断作物的抗旱能力。植物的凋萎系数或土壤的凋萎含水量是指植物发生永久萎蔫,不能恢复生长时的含水量。测定步骤:

①选取试验土壤,尽量不要扰动土壤层次结构,要以使用原状土壤最好。

②将作物按照常规播种方法,分别种在花盆中。花盆中的肥力条件要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③当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实际上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抗旱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测定不同物候期植物的凋萎系数)时,停止浇水。

④等到作物出现轻微萎蔫,即叶片下垂后,用小铲取出根系周围的少量土样,用于测定土壤含水量。注意动作要小,不能对作物有任何伤害。将花盆挪到一个十分湿润的小空间里,经过一夜后,如果次日早晨叶子又舒展开来,说明这是暂时凋萎。继续将花盆挪到原来抗旱性测试的地方。

⑤当作物再次发生凋萎时,不过这次凋萎的程度要比前次略严重,继续取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并将花盆挪到前述十分湿润的小空间里。如果经过一夜后,作物的叶子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说明已到永久凋萎的阶段,这次已测定的土壤合水量即为植物凋萎系数。否则,应该继续前述试验,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上述方法虽然比较接近田间情况,但也存在着凋萎时间不易确定、取土样对植物难免造成影响,以及测定精度较低的问题。因此,可对上述方法加以改进测定。

(3)改进的盆栽法(小容器):

①按照测定田间持水量的深度取土并过2mm筛。

②用一到两支直径5mm左右的玻璃管或其它管子竖于盆子(或70——200cm3的杯子)边缘,将过筛土壤称重并装入至一定高度。(施肥或不施肥,根据土壤的基础肥力而定,以养分状况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为宜)。注意做重复。

③将相当于于土重量30%——40%的水分慢慢加入土壤,向时转动盆子(杯子),使水分均匀湿润土壤,空气可由盆子(杯子)底部经玻璃管排出,防止土壤发生裂缝。

④用已催芽的种子进行移栽。栽植后称重,记录。

⑤将盆钵(杯子)放置于光线充足的地方,但应避开强烈阳光的照射。幼苗长出土表后,应在土壤表面盖上按盆钵(杯子)孔径大小剪成的有孔的圆形密实油纸,让幼苗由此孔长出。圆形油纸与容器壁的接合处,必须用4份石蜡、1份凡士林油混合剂密封,同时在油纸上盖上薄薄的一层石英砂。

⑥在生长过程中,每天要观察温度、生长情况,并记录。另外,每隔5—7天左右,称重1次,并检查每个盆(杯子)中的水分蒸发情况,如蒸发过多,可进行第二次灌水。

⑦当幼苗第二片叶子比第一片叶子长得更长时,说明幼苗根部已贯穿在全部土样内,可浇最后一次水。用棉花塞住玻璃管,将容器放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并一直放在第一次表现凋萎(下垂)

更大一些再进行测定,这时的测定结果对植物来说将更加有实际价值。

⑧随后把发现凋萎的盆子(杯子)放在事先预备好的一个密实的含水蒸汽很高的箱子内,这个箱内底部放有很潮湿的锯木。经过一夜,如果次日早晨叶子又舒展开来,说明这是暂时凋萎,就把盆子(杯子放到原先放置的露天地方,一直放到再次出现凋萎现象。再把它放到潮湿的箱子里,如果经过一夜后,植物的叶子没有再舒展开来,说明已到永久凋萎阶段,就可以进行土壤凋萎含水量的测定了。

⑨在植物出现水久凋萎后,从盆子(杯子)里把土柱取出,削去表层2cm的土壤,底土及周围的土壤也要削去一层,剩下的心土放在油纸上,用小刀切碎,并迅速把土壤里的植物根系去掉,取10—20g土壤放在铝盒里,2——3个重复,然后按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测出其含水量,即为植物的凋萎含水量。

2.抗旱性鉴定指标

(1)形态指标

形态指标:根系、叶片和株高。根系发达程度,如根数、根干重、最大根长、根/冠比、胚根数、木质部导管宽度和根内维管束数;茎的水分输导能力,如皮层/中柱比、维管束排列方式及束内导管数目和直径;叶的形态,如叶片大小、形状、角度、叶片卷曲程度、气孔、蜡质层等;雄穗大小等均可作为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

(2)生长发育指标

生长发育指标:作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不仅决定着植株的光合面积、生产潜力及最终产量,并对体内代谢产生反馈调节作用。因而,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存活率、株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叶面积、叶片黄叶枯叶数、叶片扩展速率、散粉抽丝间隔时间(ASI)等指标均可用于抗旱性鉴定。

(3)生理指标

生理指标:水分生理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糖、氨基酸等)、质膜透性变化、光合速率、气孔扩散阻力、离体叶片抗脱水能力、外渗电导率、冠层温度、ABA含量。

(4)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脯氨酸含量、脱落酸ABA含量、酶活性(SOD酶、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硝酸还原酶活等)。

(5)产量指标

(6)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所谓综合指标法就是用几个指标综合评定作物的抗旱性,使单个指标对评定抗旱性的局限性得到其他指标的弥补和缓解,从而使评定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

①抗旱总级别值法:根据多项指标所测数据,把每个指标数据分为4—5个级别,再把同一品种的各指标级别值相加,即得到该品种的抗旱总级别值,以此来比较品种抗旱性的强弱。

②抗旱性隶属函数法: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对品种各个抗旱指标的隶属值进行累加,求取平均数,并进行品种间比较,以评定抗旱性。

(二)抗寒性

1.抗寒性的测定

进行1—2次检查。

(1)冬季测定

在土壤结冻厚10cm、地温稳定在-5℃时开始测定,每月进行一次。

先在选样的地方测定积雪厚度,并记载雪层有无冰壳,然后小心地用铲子或扫帚把雪清除,勿伤害植株。将选定的样方用镐、铁锹、斧头等掘下,面积50cm×50cm,深度15—20cm。样方要深掘一整块。如果已经裂开,裂缝上折断的植株可除去不计。掘下样方后,立即将样方放入已准备好的大小适合的坚固木箱内,盖上麻袋、秸秆、谷草,以免样方在运送途中受到低温为害。

运回的整块样本先放在8—10℃的房间内2——3天,土壤解冻后,即可将盖在箱上的东西拿掉,而把箱子放在干燥、光亮、温度为18—20℃的房间内,按时浇水,水温与室温相同。15天后全部植株从土壤中小心取下来,用水洗净根部,计算整块样本的植株总数,然后将全部植株分成活的(已经返青)和死的(没有返青)两类,计算式如下:

越冬率=(存活植株数/植株总数) ×100%

(2)春季测定

当土壤解冻,植物开始返青前后,即可到田间检查,等大部分植株长出新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春季检查不需要像冬季掘样本的方法,而是在田间直接检查。在选好的样方或样段上,用铁锨、小铲取掉植株周围的土,露出根颈部,并使各植株之间彼此分离,而便于计数。用成活株数除以总株数即为越冬率。

入冬前未确定样方的,也可以在春季返青时随机地抽取样方,检查存活植株数和死亡植株数,两者之和即为植株总数,然后分别计算越冬率和死亡率。

2.抗寒性的级别

根据越冬率的高低划分为不同的抗性级别。

(1)一年生牧草

在播种当年低温来临后,观察植株受冻程度

强:无冻害;

较强:叶尖枯黄或死亡;

较弱:一半叶片冻死;

很弱:叶片全部枯萎或植株冻死。

(2)多年生牧草

强:越冬率100%;

较强:越冬率75%;

小:越冬率50%;

差;越冬率25%;

极差:越冬率0%。

(三)抗盐碱性

首先要对当地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盐碱的成分及酸碱度,确定是盐害、碱害或兼而有之,针对主要

一般来说,土壤盐类含量在1%左右时尚不致为害,致害含量一般为1.2%—1.5%,过多时植物不能生长。因此,抗盐碱鉴定时应采用1.2%—1.5%的全盐量为鉴定标准(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全盐量标淮)。

1.抗盐碱性的测定步骤

(1) 取土。在农田不同地点,取出耕层20cm以内的土壤,过筛、混匀。除去石块及未腐烂草根等杂质。

(2) 提制纯盐碱物质。在当地盐碱分布地区,刮取土壤表层之盐类约8kg,加水充分搅拌,用白布滤出盐液,在烘箱内烘干备用。

(3) 分析土壤水分及全盐量。取土约50g称其重量,在烘箱烘干后再称重,求出土壤含水量。再将此烘干土壤置烧杯中加入5倍蒸馏水充分振荡,然后过滤于三角瓶中,取滤液10mL至蒸发皿(已称重)中置烘箱烘干,称其重。根据蒸馏水加入量和蒸发皿中滤液量和干盐量,可求出取样土壤中所含的干盐量。按比例求出土壤含盐量百分率。此项分析须重复3次。

(4) 装盆。取洁净瓦盆,称取0.5——1cm砾石300g,铺于盐底,堵塞漏水孔。砾石上盖纱布2层,最后称土4kg装入盆内,压紧,另称细土0.5kg,准备播种后覆盖种子用。

(5) 土壤含盐量的配制及灌水。鉴定作物抗盐碱时,盆子的含盐碱量必须达到当地盐碱土为害的浓度。为此应根据当地农田盐碱分析的结果,再补充至盐碱为害的浓度。盆内水分亦应补充至一般农田播种前土壤之含水量。

按照要求计算出应加入的盐量及应补充的水分,用天平称出后,溶于水中,再徐徐灌于盆中(严防渗漏)。待全部水分渗入土壤,稍干后,再行播种。

(6)播种及管理:播种后覆盖。生长期间适宜灌水。

2.抗盐碱性评定

(1) 出苗期的评定。在植物播种后,真叶开始出现时,统计各盆的出苗率及受害植株的百分率。

(2) 营养期的评定。当灌过第一次水后,土壤内的盐碱大量上升,植物进一步受害。此时再计算一次成苗率及受害植株百分率。

(3) 成熟朗的评定。在成熟期观察比较各品种生长的优劣,统计生长量、生物量、成穗数及籽实重量。

植物抗盐碱性一般分为3级:

强:植株生长正常,经济性状好,产量高;

中:植株生长较差,经济性状较差,产量较低;

弱:植株生长低矮,茎叶凋枯甚至死亡,基本无产量。

(四)抗湿性

一是在低洼地区或多雨年份进行观察;二是选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设立抗湿性测定区。

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情况.抗湿性共分为3级:

强:植株各部分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发生,生产性能高。

中:植株生长稍矮,病虫害略有发生,生产性能稍低。

(五)抗倒伏性

不同的文献对作物倒伏类型划分的理解是有差异的。Carles等(1960)根据倒伏发生的部位可将倒伏分为茎倒、节倒和根倒。多数研究认为倒伏为茎倒(折)和根倒。将穗以下茎节弯曲、折断称茎倒(折);将植株倾角大于30°或45°,而茎秆维持挺直的倒伏称作根倒伏。还有的文献[1]将倒伏现象依据倒伏状态不同分为挫折型倒伏、弯曲型倒伏、扭转型倒伏和开张型倒伏4种。开张型倒伏是指分蘖数多,且分蘖具有沿地表而伸长的倒伏。扭转型倒伏是沿地表像用棍棒打倒一般的倒状,其原因在于根系发育不良,在水稻直播、纸钵苗播种及小麦(大麦)撒播中常见。不同作物发生倒伏的类型也有差异:水稻、二棱大麦、小麦和木薯等多发生弯曲型倒伏;六棱大麦、玉米、荞麦、向日葵等常见挫折型倒伏。而且弯曲型倒伏可发展为挫折型倒伏,可以说作物倒伏是一个复合现象的结果。

每次倒伏时均应记载倒伏发生的时间、可能造成的原因(风、雨等)、倒伏所占的面积比例(全区倒伏面积的百分率)以及恢复情况。

倒伏程度可分:“0”(不倒伏)、“1”(不超过15°的倒伏)、“2”(不超过45°的倒伏)、“3”(超过45°以上的倒伏)。

1.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

人工创造条件诱发倒伏现象,调查田间倒伏株率。

风洞试验:利用风洞试验可以模拟自然条件下风速对作物倒伏的影响。

2.植株抗倒性的力学测定

茎秆垂直压碎强度和茎秆硬皮穿孔强度 (也称硬度值):这两种方法常用于茎秆较坚硬、粗大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茎秆硬皮穿孔强度是用一定横截面积(如0.01cm2)的测头,在茎秆基部节间垂直于茎秆方向刺入,读取穿透茎秆的最大读数。作物茎秆压碎强度必须将茎秆采回室内,自动干燥,用自动水压机垂直压榨,测定使茎秆破碎时的压力值。

茎秆抗拉弯强度:在田间人为将植株拉弯,与地面成30°—45°夹角,判断其抗倒性(折、弯、韧等)强弱,这是传统田间感官判断抗倒性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用硬木板做一脚踏板,其上固定一小滑轮,用尼龙绳一端接弹簧秤,穿过滑轮,另一端接植株基部,脚踩踏板,以滑轮为支点,将植株拉引与地面成45°夹角时读取弹簧秤读数。该方法能综合评价茎秆的水平抗拉强度,但根系发育不良时不能利用此方法。

茎秆横向折断强度:取小麦基部第二节间(去叶鞘),两端放于高50 cm、间隔5 cm的支撑木架凹槽内,在其中部挂一弹簧秤,向下均匀用力缓慢拉秤,使茎秆折断所用的力加上弹簧秤自身的重量即为该茎的抗折力。此方法简单易行,在实际研究中必须考虑叶鞘对茎秆抗折力的贡献,可分去鞘与留鞘两组进行测定,才能更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玉米等高秆作物利用此方法需用专门的测试机械进行。

主茎第一、二节间的长度:随机选取10——20株,从地表数起,依次测量主茎第一、二节间的长度,取其平均值。

茎秆强度:取第一、二节间中部长各1寸,于其中间悬加砝码直到断时的重量,求其平均值。

第一、二节间的重量:将上面测定茎秆强度的材料先称其鲜重,再烘干或晒干,称其干重。

3cm长鲜重=总鲜重/(样本株数×2)

3cm长干重=总干重/(样本株数×2)

秆捆在橡皮圈上,再加力直到整束倾斜成45°,然后把力去掉,这时秆束就回到原来的位置,根据从垂直位置的拉力和回到原来位置的速度,在经验上把秆的弹性表示为10个梯度。在玉米、高粱等大株作物上尚未见弹性研究的报道。总之,作物弹性和韧性的测量在多数研究中是没有充分考虑或排除在外,但它们对作物抗倒伏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根拔力测定:作物根茬从土壤中垂直拔出所需的力,能间接地反映根系发达程度。因土壤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结果有很大出入。

根强度的测定:利用一种专用的带游标的弹簧秤,将仔细采取的稻根剪成5cm长,把两端整齐地捏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挂在弹簧拉勾上,记清游标刻度,而后拉动弹簧,当根拉断时游标立即停止,根据游标位置读出根系断开时的负荷(即根强度)。

3.茎秆和根强度测定的时期及部位

国外研究测定茎秆强度常选的部位是支持根以上的第二(或三)个伸长节中部,时期为乳熟期或吐丝盛期过后35d。也有在即将开花前测定的。国内多选茎基部第三节间中部,时期在乳熟至蜡熟期(成熟前)。关于茎秆解剖特征或化学组成的研究,选地上部第二伸长节及相邻的两个节间,或穗下节间乃至整株,时间多选生理成熟期或采收前。

4.作物抗倒性的形态学测定

以玉米为例,与抗倒型有关的形态学性状有:株高、穗位高、穗下节间长度、穗下大、小茎粗、基部第三节粗度,外皮厚度、根系伸展面积与开张角度等。在此介绍根系开张角测定方法:在植株垂直断面图中,把从地表50 mm以下的水平线和根开张角的轮廓线的交点作为A和B,把植株两端作为C和D,把植株同侧两点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称作开张角。

5.作物抗倒性的解剖学研究方法

试验仪器主要为光学显微镜,选取所研究作物的基部主茎或叶片,用FAA溶液固定,横向切片、染色(番红—固绿)后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测量硬皮厚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厚壁细胞外壁厚度、纤维束数目及长与宽、计算纤维束面积。或用Jeffrey氏法离析,番红染色,测量纤维细胞的长度与粗度。用间苯三酚反应处理材料,可测量木质化薄壁细胞的范围。

纤维微纤丝角观测:用切片机对茎秆作径向纵切,厚度15μm,采用L.W.Baily技术改进法,显微镜观测微纤丝。细胞直径与细胞腔间厚度等更精细的研究须利用电镜。

6.作物抗倒性的化学研究方法

主要用于研究茎秆改良对反刍动物的影响。测定茎秆中的化学成分,如可溶性糖(裴林法),木质素含量(Klason硫酸法),茎秆含水量,酸解纤维(ADF),细胞壁组分(CW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TNC)、体外可消化性干物质量(IVDD)等。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标准

因作物而异。

四、根系的研究

根系的形态学研究;

根系的生理学研究;

根系的生态学研究。

五、叶片生长的研究

(一)叶龄指标的测算方法

1.叶片记数法

当前主要用在禾谷类作物上。在正常条件下,禾谷类作物每一品种的叶片数比较稳定,即:环境对叶片数的影响较小。

2.叶脉记数法

对玉米,用叶脉来计算叶龄比用定点定株记载叶龄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玉米:除第一叶外,其它叶片若其主脉一侧的叶脉数为R,则该叶片的叶龄为R-2。

3.叶龄指数法

叶龄指数法%=(展开叶片数/主茎总叶片数)×100

利用叶龄指数可以预测某些作物的生育时期,作为田间管理的依据。

4.叶龄余数法

鉴定水稻穗分化的形态指标。

叶龄余数即用该品种常年全生育期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实测当时主茎上已出现的叶片数(叶龄)的差数,亦即尚未露出的叶片数。

(二)叶形态指标的测算

1.见展叶差

在田间选择无病虫伤害和机械损伤的代表性植株10株以上,观察出叶情况。把刚展开的叶片(叶鞘伸出)记作1,向上数出可见叶片(叶尖伸出1cm以上)数,两者的差即为见展叶差。

见展叶差可用众数差值(10次测定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2,3,4,5的整数来表示,也可用平均数四舍五入化为整数表示。

玉米、高粱等的见展叶差与生育进程有一定对应关系,可作为田间随时诊断和采取促控措施的形态指标。

2.叶耳间距

用叶龄指数或叶龄余数鉴定作物的生育进程时,只能用到叶龄指数恰为100或叶龄余数恰为0时、见展开差恰为0差值时,而此时穗发育并为结束。研究判断后期穗发育状态可以用叶耳间距指标。

所谓叶耳间距是指上下两叶间叶耳的距离(cm)。

3.叶片着生状态

即着生角度、直立性、披垂程度、长短和宽窄、平展和卷曲等,直接影响植株的空间态势,进而影响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三)出叶速度的测定

出叶速度即叶片出生相隔的天数。正常条件下,出叶速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性状,但也受温度、施肥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温度,温度越高,出叶速度越快。

五、分蘖动态的调查

根据需要可分为群体调查和个体调查两种。

群体调查:调查全田分蘖发生的时期、速度和数量。需定点、定时观察。

个体调查:调查研究每一个植株分蘖的消长状况。

六、株高的测定

株高的测定指的是在田间定点、定株、定时连续测定植株高度的增长动态。其结果可列表或绘制株高增长曲线图进行比较。

定点、定株应根据生物统计取样方法的要求进行,可结合叶片数、出叶速度的观察同时进行。即1个品种或1个处理,调查1点,每点10株左右;定时是指两次测定的间隔时间,一般来说,间隔时间越短,所得结果越接近实际,但费工费时。所以,一般可以每隔5d、7d、10d甚至15d进行一次。为统计分析方便,间隔时间最好呈现倍数关系。株高一般以cm表示。

为取得较好的结果,测定时应注意:

(1)每点测定株数,要比规定株数略多几株。

避免杂株、测定历程中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等造成中途缺损。

测定时按株编号,顺序测定,以利于最后统计时取舍。

(2)测定前要固定好基准点。

株高有生理株高和自然株高两种。

生理株高是指作物被拉直后,从地面或子叶节到作物体最高点的垂直高度。此处的作物体最高点,可能是叶片的尖端,也可能是植株的顶端。生理株高表示作物植株的纵向生长量。

自然株高表示作物的群体高度,即生长状态的植株群体,从地面到冠层顶部表面的高度。

生理株高和自然株高的值差异越大,植株的叶片(尤其是上部叶片)配置越呈现水平型,群体内部的受光条件越差。

作物生长分析法

生长分析法不像发育研究法那样,仅限于从生育特点与丰产性能来阐明、比较试验的内容,而是把生理的因果关系作为研究因素。生长分析法的是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7d、10d和15d等),拔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长相一致的植株(相似株),测定叶面积(已展开的叶片)和植株总干重(最好分器官),然后根据测定数据进行各项生长指标的分析。

一、叶面积和干物质测定时测点的选择和相似株的确定

(一)测点的选择

根据地形和大小、作物密度和长势等选3—5处有代表性的测点。每测点的大小因作物种类而不同。麦、稻等密植作物可取2—5m2,玉米、高粱等宽行作物可取20—30m2。每测点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以顺垄取段。

(二)相似株的确定

在第一次测定前,按生育时期和植株长势、长相等,确定有代表性的相似株。一般可根据叶片(或叶龄)数、株高等性状,选取长相一致的植株作为相似株。相似株要挂牌标记,作为以后各次测定的取样株。其数量,根据测定次数及每次测定取样株数而定。

二、叶面积测定

生长分析法是与光合作用这一生理功能密切结合的,对叶面积的消长非常重视。

测定叶面积时,可在相似株中选一定数量的植株,高秆作物可取10株,矮秆作物可取20株,并调查测点的实有株数,由单株叶面积计算出测点内的总叶面积,即可求出叶面积指数。

1.叶面积仪

叶面积仪:叶面积仪利用光学反射和透射原理,采用特定的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测量叶面积的大小。从选用的光学器件来分,叶面积仪可分为光电叶面积仪、扫描叶面积仪和激光叶面积仪三类;从测量过程中是否移动叶片来分,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测量。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精确度高、误差小、操作简单、速度快。

2.求积仪

求积仪:求积仪分为点子求积仪和机械求积仪。使用时将叶片摘下,平铺于白纸上描出叶片轮廓后,使用求积仪测量该图形面积。

3.方格纸法

方格纸法:将叶片的轮廓描在标准计算纸(最小方格的规格为1mm×1mm)上,统计叶轮廓占的小方格数(达到或超过半格的算1格,不足半格的舍去),即得到用方格法测定的叶面积。

4.称重法

称重法:称重法有打孔称重法和剪纸重法,都要求精度很高的称重设备。

(1)打孔称重法

打孔称重法使用直径一定的打孔器在叶片上均匀取一定的孔,这几个孔的重量与其面积之比为单位叶面积重量,再称出叶片重量,则叶面积为叶片重量比单位叶面积重量。因叶片的状况分为秤干重法和

很大。

打孔称重法:从所测叶片总体中选择部分叶片使用打孔器打孔(打孔器面积为S),计下孔片数(N),并将孔片与所有所剩叶片分别烘干至恒重(分别为Wp和Wr),用公式:N×S×(Wp+Wr)/Wp,得出所测叶片的面积。

(2)剪纸称重法

将叶片的形状描到纸上,将叶子形状剪下来称重得图形重量,用图形重量除以单位面积纸重量即可得到叶面积。纸重法排除了叶片含水量、厚薄、叶龄的影响,结果准确,可作为标准叶面积。该方法又称为纸重法、纸样称重法、剪纸称重法。

5.印相重量测定法

需要晒图纸、不透光的盒子、玻璃板装有氨水的桶。

叶面积(cm2)=叶状纸重(mg)/单位重量的标准纸的面积(cm2/mg)

6.排水量测定法

适于叶片较小,其它方法不易测定的植株。

需量筒、游标卡尺。

7.系数测定法

系数测定法:利用叶片的长度和最大宽度乘积与叶片实际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定校正系数。

叶面积=( 叶长×叶最大宽)×校正系数

8.回归方程法

回归方程法:根据叶片的简单测量值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叶面积,成为回归方程法%模型通常由叶片长度、最大宽度以及长宽之积、之和与实际叶面积来建立,然后根据模型制成叶面积查算表,进行快速测量。回归方程法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其中非线性回归法精度最高,其次为多元线性回归法,最后是一元线性回归法。但是这三种回归方法结果都与实际叶面积显著相关。

9.图像处理法

图像处理法:像处理法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之上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其原理为:计算机中的平面图像是由若干个网状排列的像素组成的,通过分辨率计算出每个像素的面积,然后统计叶片图像所占的像素个数,再乘以单个像素的面积就可以得到叶面积。

图像通常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获取,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进行处理,获得叶面积。获取图像过程中,不仅要垂直取图或有一定面积的对照物,还要有合理的算法,这样才能减小误差。

三、干物质的测定

干物质的测定常常是根据试验要求,把样品单株或分别各器官用烘干。样品数量高秆作物可取5株,矮秆作物可取10株。样品本应包括根系,但由于根系采样不完整,反而影响整个测定的准确性,所以,一般植株不包括根系。如果必须取根,为了便于比较,可根据不同作物及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分布范围,挖取相同体积的土样,洗出全部根系。

四、农作物生长分析指标的计算

(一)相对生长率

(二)净同化率

(三)作物生长率

(四)叶面积比率

(五)比叶面积和比叶重

(六)有关干物质运转、分配的计算

五、农作物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一)有关指标

灌浆持续期、灌浆速度(率)、平均灌浆速度、最大灌浆速度、粒草干重、充实指数、饱满指数等。(二)测定步骤

1.确定相似株

2.取样测定

3.计算有关指标

作物群体生理研究法

生物量的监测;

作物群体根系研究;

作物群体生理机能的诊断:群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作物群体生理机能的重要指标。(冠层分析仪器、群体结构分析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荧光测定系统);

田间微气候数据的监测;

间套作试验密度设计的主要方法

1.加添设计

在某一作物密度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另一种作物的密度,形成系列处理,从中选择最佳模式。2.代换设计

以一定比例的一个作物代换相等比例的另一种作物,建立起总密度不变的系列化复合群体,确定最佳模式。

3.系列设计

带代换试验的基础上,保持两作物间距、行距不变,按一定比例改变株距,形成由不同密度组成的系列化复合群体,比较确定最佳模式。

作物光合作用研究方法

1. 半叶法(改良半叶法)

2. 植物生长分析法

以英国学者为中心,创立了根据干重和叶面积求得支配物质生长的一些生长函数,并用它阐明作物生长、种类特性和环境条件关系等的独特技术,这种技术已成为一个单独体系——生长分析法。其中,Gregory把单位叶面积或单位光合作用系统的单位量的干物质增加速率作为净同化率(NAR)。NAR 可以作为叶片光合效率的量度,但其意义与半叶法测得的Pn不同。光合速率只表示叶片照光期间叶面积的干重增加值,而净同化率则根据数天至一周时间内整株干重增加来评价叶片的光合效率,它已除去了非同化器官的消耗和整株作物在夜间的消耗,并包括了吸收的无机物,测定值明显低于单叶Pn值,大致可以认为是表观光合速率。

3. 氧浓度定量方法

气相中O2的释放、液相中O2的释放。

4. CO2吸收测定法

化学滴定法、pH值法、同位素法、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虚拟植物的研究方法

一、虚拟植物研究简介

虚拟植物,就是应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其主要特征为以植物个体为研究中心,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为研究重点。所建立的模型是三维的,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植物的形态结构规律,如具有真实感的植物个体或群体。生成的植物是可以反映现实植物的形态结构、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植物个体或群体,并能获得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和形态结构的并行过程的共同结果。

二、虚拟植物研究的意义与优势

植物的形态结构,即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在三维空间中的占据方式,很大程度地决定着植物的竞争能力和资源获取强度,如冠层对光辐射的截获能力、相邻植株根系之间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能力等。就某一时刻而言,植株此刻的形态结构,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植株当前的资源获取强度,如叶片的空间分布状态对光辐射截获量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当前功能的行使(如光合功能、蒸腾等);而光合产物的生产与分配反过来决定其各部分的生长速率,从而决定下一时段植株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由许多个这样的循环构成,植物的形态结构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该方面的研究对明确植物的生长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另一方面,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也决定了植物个体与群体的许多属性,如对果树剪枝以提高果品的产量和品质,是基于对果树的形态结构对光合产物分配影响的研究;为研究最有效的施药方法,须研究喷洒的农药在植株上的分布及与病害、害虫的位置关系(包括是在叶片的正面还是背面),而这与植物的空间结构紧密相关;另外,为提高对森林、农田作物生长状况的遥感判读的准确性,也必须研究遥感影像与植物形态结构的关系。因此,对植物形态结构的研究在多个应用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模型相比,虚拟植物模型在空间规律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植物冠层空间的光分布在过去很难进行实验测定和模拟研究,而在虚拟植物模型中,基于在计算机上建立的植物三维模型,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模拟光线在植物冠层内的传输、反射和透射等,就能精确计算每个叶片的光截获值。而其可视化特征,使得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对农田、森林等复杂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传统方法难以观察到的规律。虚拟植物(农作物)生长技术在虚拟农田环境系统中进行虚拟实验,可部分替代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进行或费时、费力、昂贵的试验,缩短某些研究课题的试验周期或节省大量的试验费用。如虚拟育种、虚拟施肥、虚拟剪枝等;利用模型建立虚拟农场,使学生和农民在计算机上学习作物生长过程和农田管理知识,这样可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而言,将使农民更易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田管理技术。虚拟作物研究可获得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参数的动态数据,一改传统农业中难于定量化研究的局面,为精确农业提供依据。另外,还可在计算机屏幕上设计出植物形态指导果树修剪和城市园林设计。

三、虚拟植物研究方法

虚拟植物的研究方法为:

1.对不同生长条件、不同生育阶段的植物进行定性观察,判别其生长模式,确定描述其形态结构的

2. 定量化测定植物的拓扑结构、几何特征、机械性质等;

3. 将测定数据输入数据库,通过数理统计、模式识别等方法,提取植物形态结构规则;

4. 模型依据植物生长规则模拟植物生长,应用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虚拟植物。基于所建立的虚拟模型,可进行虚拟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法资料

作物研究法资料 概论、第一章试材准备 1、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哪几种? 答:(一)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收集科学事实、直接获取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二)生长解析法。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三)发育研究法。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四)生理生化法。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库、流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利用物质测定、生物统计等方法进行作物生长发育分析。(五)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法。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 2、什么是作物生长分析?主要用于植株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指标有哪些?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用于植株个体的指标:通常是在早期进行的,包括:(1)相对和绝对生长率;(2)单位叶光合速率或净同化率;(3)叶面积比率;(4)比叶面积;(5)比叶重。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项目包括:(1)叶面积持续期;(2)光合势;(3)总生物量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产量;(4)净同化率;(5)收获指数。 3、在取样过程中植株的代表性是怎样通过准确度与精确度来体现的? 答: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但在实用上多以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值的准确度。由于真实值不易得到,所以常用由总体抽样测定的平均值来代替,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绝对偏差,实用上是以相对偏差来表示准确度。偏差越小说明从总体所抽样品的代表性越好。精确度(也称精密度),是指在测定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精确度高说明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注意:有时精确度很高,但准确度不一定很好,即测定样品的代表性不一定很好;反之,若准确度很好,则精确度也一定很高。 第二章作物个体生长量研究法 1、什么是作物的株高整齐度和株高构成指数?他们计算公式是怎样表示的?答:株高整齐度可用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来表示。变异系数是表示变数的离散程

作物发育研究法

作物发育研究法 1、实验目的 1.1 学习生长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测定过程及计算方法 1.2 了解作物研究的基本过程 1.3 掌握田间取样的方法和各种测定仪器的使用。 1.4 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与计算,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2、实验材料 小麦 3、实验内容 3.1 测定株高整齐度 株高整齐度表示作物田间的长势,整齐度高则表示作物群体田间长势一致,则有可能达到高产。整齐度更是衡量田间管理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整齐度即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1/CV 3.2 测定透光率: 作物群体光能的利用率的高低是作物高产的前提,透光率的大小决定了底层叶片光合强度的高低。透光率=I/I0。 3.3 测定植株叶向值 叶向值是研究作物株型时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客观的反应叶片的空间的分布及姿态。更能反应作物田间的光能分布情况。叶向值综合了叶片仰角、叶片长度、基尖距三项指标,用它来衡量作物叶片的着生状态更为客观。LOV =∑A(L s/L t)/n 3.4 作物生长分析

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长分析法考察的生理指标。 3.4.1 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作物大田生产通常是依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来进行的,所以计算叶面积指数时要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群体叶面积为准而不能以单株叶面积为准。 LAI =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行距) 3.4.2 光合势(LAD) 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万m2·d/ hm2来表示。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光合势的方法,一般是以这一时期内单位土地上的日平均叶面积乘以这一时期延续的天数。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数量与光合势呈正相关。 LAD=1/2(L2+L1)(t2—t1) 3.4.3净同化率(NAR ) 净同化率是在群体条件下衡量作物叶片净光合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数量。NAR= (W2-W1)/1/2(L1+L2)*(T2-T1) 3.4.4 作物生长率(CGR)又叫群体生长率,它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干物质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增加的干物

最全word使用方法汇总

史上最全word用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WORD使用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三招去掉页眉那条横线 1、在页眉中,在“格式”-“边框和底纹”中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应用于“段落” 2、同上,只是把边框的颜色设置为白色(其实并没有删的,只是看起来没有了,呵呵) 3、在“样式”栏里把“页眉”换成“正文”就行了——强烈推荐! 会多出--(两个横杠) 这是用户不愿看到的,又要多出一步作删除-- 解决方法:替换时在前引号前加上一个空格问题就解决了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当前日期 Alt+Shift+T:当前时间 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Word启动参数简介 单击“开始→运行”命令,然后输入Word所在路径及参数确定即可运行,如“C:\ PROGRAM FILES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10\ WINWord.EXE /n”,这些常用的参数及功能如下: /n:启动Word后不创建新的文件。 /a:禁止插件和通用模板自动启动。 /m:禁止自动执行的宏。 /w:启动一个新Word进程,独立与正在运行的Word进程。 /c:启动Word,然后调用Netmeeting。

/q:不显示启动画面。 另外对于常需用到的参数,我们可以在Word的快捷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目标”项的路径后加上该参数即可。 快速打开最后编辑的文档 如果你希望Word在启动时能自动打开你上次编辑的文档,可以用简单的宏命令来完成: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宏”菜单项,单击“录制新宏”命令打开“录制宏”对话框; (2)在“录制宏”对话框中,在“宏名”输入框中输入“autoexec”,点击“确定”; (3)从菜单中选择“文件”,点击最近打开文件列表中显示的第一个文件名;并“停止录制”。保存退出。下次再启动Word时,它会自动加载你工作的最后一个文档。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的格式。 2、将光标放在文本1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的格式与文本1 一样。 若在第3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删除网上下载资料的换行符(象这种“↓”) 在查找框内输入半角^l(是英文状态下的小写L不是数字1),在替换框内不输任何内容,单击全部替换,就把大量换行符删掉啦。 选择性删除文件菜单下的最近使用的文件快捷方式。 工具→选项→常规把“列出最近使用文件数改为0”可以全部删除,若要选择性删除,可以按ctrl+Alt+ -三个键,光标变为一个粗减号后,单击文件,再单击要删除的快捷方式就行了。 建立一个矩形选区: 一般的选区建立可用鼠标左键,或用shift键配合pgup、pgdn、home、end、箭头等

日常生活养生小常识

日常生活养生小常识 我们现在的人都天天忙碌,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身体慢慢跨掉,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下面总结一些生活中养生保健小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养生又好吃的零食】1.葵花子-养颜;2.花生-能防皮肤病; 3. 核桃-可秀甲; 4.大枣-预防坏血病; 5.奶酪-固齿; 6.无花果-促进血液循环; 7.南瓜子和开心果-健脑; 8.奶糖-润肤; 9.葡萄干- 补血10.芝麻糊-乌发;11.巧克力-怡情;12.薄荷糖-润喉13.柑橘-富含 维生素C o 2、【饭后养生】①吃得太油腻,喝杯芹菜汁:②吃火锅后喝点酸奶,保护胃肠道黏膜;③消化不良,饭后喝大麦茶或橘皮水;④吃方便面后吃水果,补偿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不足 ; ⑤吃蟹后喝生姜红糖水,祛寒暖胃、促进消化、缓解胃部不 适;⑥饭后吃个柿子,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3、【中医说枸杞养生】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是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常吃枸杞子

可以美容。这因为,枸杞子可以提 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另外,还能起到美白作用。《本草 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 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 寿。” 4、【夏日养生菜之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 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5、【养生与颜色】《黄帝内经》根据五行学说,以人体五脏为中心,五色与五脏相配,即绿红黄白黑。红主心,绿主肝,黄主脾,白主肺,黑主肾。一 般来说,春多吃绿(椰菜、黄瓜等),夏多吃红(胡萝卜、番茄),秋多吃白(白萝卜、银耳),冬多吃黑(海带、黑芝麻),四季吃黄(南瓜、植物种子)。 6、【生活小知识】夏季养生十大最佳方法:1、最佳调味品:食醋;2、最佳蔬菜:苦味菜;3、最佳汤肴:番茄汤;4、最佳肉食:鸭肉;5、最佳饮料:热茶;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 E;7、最佳运动:游泳;8、最佳服色:红色;10、最佳保健措施: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一、导学 二、引导视频、单元精讲 三、学习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个是掌握部分,1个是拓展部分。)

要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之产量高且品质好。因此,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产的科学。 作物栽培、蔬菜栽培和果树栽培等,共同构成了作物种植业。作物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把作物品种的潜在生产力和环境资源转化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二)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换句话说,作物栽培就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生产潜力。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一)作物栽培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农业技术科学,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 应当指出,作物栽培学并不是单纯地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更不是简单地实施作物种、管、收等田间作业程序。作物栽培学有其自己的理论基础——作物生理生理生态学。作物栽培学是在充分研究和掌握作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群体建成、产量形成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和反应规律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本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加以集成和优化,形成作物生产的技术体系,用于生产。 (二)作物栽培学总论与各论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包括总论和各论。 从生产实际来说,栽培作物涉及丰富多彩的作物种类和品种,牵涉到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条件,更离不开灵活多样的措施和技术。这里面必定含有许多共同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这就是作物的“共性”。同时,不同的作物又有其自身的特征特性,有其自己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这又是作物栽培的“个性”。作物栽培学,由于有共有性,而有“总论”,又因为有个性,便不能没有“各论”。“总论”讲述一般知识、基本原理、普遍应用的措施和技术,为各论做铺垫,打基础;“各论”讲述的则是各个作物的知识、原理、栽培措施和技术。总论与各论的关系恰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和相辅相成的。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决定于作物栽培这一产业的特点,其研究的方法也与作物栽培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作物栽培的特点 1.复杂性多种多样的作物都是有机体,而且各自又有其不同的特征特性。 2.季节性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史上-最全-wordExcel使用技巧大全(超全)

不收藏不行的史上最全word用法 三招去掉页眉那条横线 1、在页眉中,在“格式”-“边框和底纹”中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应用于“段落” 2、同上,只是把边框的颜色设置为白色(其实并没有删的,只是看起来没有了,呵呵) 3、在“样式”栏里把“页眉”换成“正文”就行了——强烈推荐! 会多出--(两个横杠) 这是用户不愿看到的,又要多出一步作删除-- 解决方法:替换时在前引号前加上一个空格问题就解决了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当前日期 Alt+Shift+T:当前时间 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Word启动参数简介 单击“开始→运行”命令,然后输入Word所在路径及参数确定即可运行,如“C:\ PROGRAM FILES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10\ WINWord.EXE /n”,这些常用的参数及功能如下: /n:启动Word后不创建新的文件。 /a:禁止插件和通用模板自动启动。 /m:禁止自动执行的宏。 /w:启动一个新Word进程,独立与正在运行的Word进程。 /c:启动Word,然后调用Netmeeting。

/q:不显示启动画面。 另外对于常需用到的参数,我们可以在Word的快捷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目标”项的路径后加上该参数即可。 快速打开最后编辑的文档 如果你希望Word在启动时能自动打开你上次编辑的文档,可以用简单的宏命令来完成: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宏”菜单项,单击“录制新宏”命令打开“录制宏”对话框; (2)在“录制宏”对话框中,在“宏名”输入框中输入“autoexec”,点击“确定”; (3)从菜单中选择“文件”,点击最近打开文件列表中显示的第一个文件名;并“停止录制”。保存退出。下次再启动Word时,它会自动加载你工作的最后一个文档。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的格式。 2、将光标放在文本1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的格式与文本1 一样。 若在第3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删除网上下载资料的换行符(象这种“↓”) 在查找框内输入半角^l(是英文状态下的小写L不是数字1),在替换框内不输任何内容,单击全部替换,就把大量换行符删掉啦。 选择性删除文件菜单下的最近使用的文件快捷方式。 工具→选项→常规把“列出最近使用文件数改为0”可以全部删除,若要选择性删除,可以按ctrl+Alt+ -三个键,光标变为一个粗减号后,单击文件,再单击要删除的快捷方式就行了。 建立一个矩形选区: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 1、洗衣服领口:在领口上撒一些盐末,轻轻揉搓,用水漂去盐分即可。因为人的汗液中含蛋白质,不能在水中溶解,而在食盐中就能很快溶解。 2、使牙刷耐用:把新买来的牙刷,浸在热盐水里半小时左右取出,可使牙刷经久耐用。 3、蛋清粘和小瓷器、玻璃品:小瓷器和玻璃品如断了,可用蛋清涂满两个断裂面,合缝后揩去四周多余蛋清,经过半小时,断裂部分就可完全粘和。放置一、两天后,即使受到较大的外力碰擦,粘和处也不会断裂。 4、壶、杯、盅等瓷器如积有茶垢、油渍、水渍之类,可用渣掉汁的柠檬皮,以一碗温水浸泡,放置4、5小时,就可除去。用醋和盐混合来洗也可以洗的很干净。 中秋节要到了,以下是食物类。 1、煎鱼不沾锅:将锅洗净,擦干后烧热,然后放油,再把锅转一转,使锅内四处都有油。煎鱼时就不会沾锅。 2、省油炸馒头:先准备好一碗凉水,馒头切片,炸时把馒头片用水浸透后,立即放入锅里炸,这样炸出来的馒头颜色金黄、外黄里嫩、好吃又省油。 3、鉴别罐头食品的好坏制造罐头经过蒸煮,罐内食品中的水变成蒸汽,封罐冷却后蒸汽又凝结成水,罐内空气变稀薄,外面的大气就将罐头顶部压瘪一些,所以,好罐头的顶部不是平的,而是稍凹的如果罐内食品变质产生了气体,顶端就会凸出来。 4、旧照片变新:照片旧或脏了,用棉花蘸点酒精擦擦就会和全新的一样。 5、眼镜防雾:天冷时眼镜片遇热容易发雾气,使人看不请东西。可用半干的肥皂土擦镜片两面,然后抹匀拭亮。用此法,即使到浴室里洗澡,镜片也不会有雾气。 纠缠一起的项链如何快速解开*** 可先洒一点爽身粉,在着手解开。链子因爽身粉而变得滑润,所以不管缠的多紧也能轻松分开。 *防止洗澡水变凉的方法*** 冬天泡澡时,水很容易变凉,可以再浴缸中加上一点盐。盐有暂时堵塞汗线的作 用,体热就不会散发出去了。 ***如何消除盘子的裂痕*** 可以把盘子放进锅子里倒入牛奶,加热四至五分钟,牛奶沸腾后就可熄火取出盘 子,裂痕就会几乎消失不见了。 ***饼乾的防潮法*** 将饼乾装罐时,同时放进一块方糖。由於方糖会吸收罐中的湿气,所以就能保持饼乾的香脆可口的状态了。 ***预防煮面食汤溢出来的方法*** 水煮的时候,再汤里加上一迟奶油或一点点沙拉油。同时要保持汤的沸腾,不可向煮

最全的word使用方法

最全的word使用方法 快速学习WORD和OFFICE系列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当前日期? Alt+Shift+T:当前时间 把文字替换成图片:? ?????首先把图片复制到?剪贴板中,然后打开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将被替换的文字,接着在?“替换为”框中输入“^c”(注意:输入的一定要是半角字符,c要小写),单击替换?即可。 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的格式。? 2、将游标放在文本1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的格式与文本1?一样。? 若在第3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如何输入分数 在“插入”菜单上,单击“对象”,然后单击“新建”选项卡。 单击“对象类型”框中的“Microsoft 公式”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 输入循环小数(3循环)时,方法如下 1. 在Word文档中输入“”,选中数字“3”。 2. 在“格式”菜单中,指向“中文版式”,单击“拼音指南”。 3. 单击“3”后面的“拼音文字”下的方框,然后切换到你习惯使用的中文输入法,右键单击输入法状态条右端的软键盘按钮,单

击“标点符号”,打开标点符号软键盘。 4. 在标点符号软键盘,单击数字9键,输入间隔符“·”,然后单击软键盘按钮,关闭软键盘。?(或按SHIFT+2) 5. 在“字号”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字号,注意字号过小在文档中将看不到添加的间隔符,单击〔确定〕按钮。 word里的空白页怎么删除 重新插入分页符,在插入的时候选择下一页..插入之后会有个空白页,按DEL键删除一下,就OK. 分页的话,可以按CTRL+ENTER,。 自动生成文章目录的操作: 一、设置标题格式 1.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2.在“格式”工具栏的左端,“样式”列表中单击“标题1”。 仿照步骤1、2设置二、三级标题格式为标题2、标题3。 二、自动生成目录

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复习必用)

特训2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 1.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番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 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由图推测错误的选项为( ) A.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正光合速率更高 B.据图可知,黄光培养时,番茄试管苗与外界CO2的交换情况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 C.在红光条件下,CO2为300 μL·L-1时,对番茄试管苗叶肉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D.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番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分别取白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或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 C 2.(2018·宁波模拟)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和O3浓度不断上升。为了研究CO2浓度和O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处理水稻“汕优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 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O3(CO2常态浓度+200 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 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 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 D.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 答案 D 解析柱形图显示: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CO2组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组,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正确;CK组、O3组与CO2+O3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对比分析两个柱形图可知,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同的情况下,表观光合速率高,其胞间CO2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O3组与CK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O3浓度升高会危及水稻的生长,D错误。 3.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 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对照组和450 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 μmol·m-2·s-1时,450 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多

日常生活小常识大全_非常实用

日常生活小常识大全,非常实用,不收藏绝对是你的损失! 引导语:生活中的各种诀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愉快和舒心。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日常生活小常识大全,包含家具清洁妙招、饭烧糊应对方法、食盐的妙用、鲜花保鲜方法等。 家居清洁之十大秘笈: 1、用蛋清擦拭弄脏了的真皮沙发 可用一块干净的绒布蘸些蛋清擦拭,既可去除污迹,又能使皮面光亮如初。 2、用牙膏擦拭冰箱外壳 冰箱外壳的一般污垢,可用软布蘸少许牙膏慢慢擦拭。如果污迹较顽固,可多挤一些牙膏再用布反复擦拭。冰箱即会恢复光洁。因为牙膏中含有研磨剂,去污力非常强。 3、蘸牛奶擦木制家具 取一块干净的抹布在过期不能饮用的牛奶里浸一下,然后用此抹布擦抹桌子、柜子等木制家具,去污效果非常好,最后再用清水擦一遍。油漆过的家具沾染了灰尘,可用湿纱布包裹的茶叶渣去擦,或用冷茶水擦洗,会更加光洁明亮。 4、白萝卜擦料理台 切开的白萝卜搭配清洁剂擦洗厨房台面,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清洁效果,也可以用切片的小黄瓜和胡萝卜代替,不过,白萝卜的效果最佳。 5、酒精清洗毛绒沙发 毛绒布料的沙发可用毛刷蘸少许稀释的酒精扫刷一遍,再用电吹风吹干,如遇上果汁污渍,用1茶匙苏打粉与清水调匀,再用布沾上擦抹,污渍便会减退。 6、苹果核去油污 厨房里的水池常常有一层油污,碰巧刚吃完苹果就可用果核将油垢擦洗掉,这是因为果核中含有果胶,而果胶则具有去除油垢的作用。 7、用盐去地毯上的汤汁 有小孩的家庭,地毯上常常滴有汤汁,千万不能用湿布去擦。应先后用洁净的干布或手巾吸干水分,然后在污渍处撒些食盐,待盐面渗入吸收后,用吸尘器将盐吸走,再用刷子整平地毯即可。 8、冰块去除口香糖

简易常用-Word文档使用技巧方法大全(超全)

实用标准文档 Word文档使用技巧方法大全 Word2000 、2003、2007、2010快捷键使用大全总结常用快捷键 快捷键作用 、字体类 Ctrl+Shift+D 双下划线 Ctrl+Shift+v 缩小字号 Ctrl+Shift+> 增大字号

实用标准文档 Ctrl+] 逐磅增大字号 Ctrl+[ 逐磅减小字号 Ctrl+Shift+F 改变字体 Ctrl+Shift+P 改变字号 Ctrl+D 改变字符格式("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 Shift+F3 切换字母大小写(一次首字母变成大写,两次单词变成大写CTRL+SHIFT+A 将所选字母设为大写 二、格式类 Ctrl+Shift+C 复制格式 Ctrl+Shift+V 粘贴格式 Ctrl+1 单倍行距(1为主键盘的数字键)

实用标准文档Ctrl+2 双倍行距 Ctrl+5 1.5倍行距 Ctrl+0 在段前添加一行间距 Shift+F1 (单击)需查看文字格式了解其格式的文字 Ctrl+E 段落居中 Ctrl+J 两端对齐 Ctrl+L 左对齐 Ctrl+R 右对齐 Ctrl+Shift+J 分散对齐 Ctrl+M 左侧段落缩进 Ctrl+Shift+M 取消左侧段落缩进 Ctrl+T 创建悬挂缩进

实用标准文档 Ctrl+Delete 删除右侧的一个单词 Ctrl+Shift+T 减小悬挂缩进量 Ctrl+Shift+S 应用样式 Ctrl+Shift+N 应用"正文"样式 Alt+Ctrl+1 应用"标题1"样式 Alt+Ctrl+2 应用"标题2"样式 Alt+Ctrl+3 应用"标题3"样式 、编辑和文字移动 Backspace Ctrl+Backspace Delete 删除左侧的一个字符 删除左侧的一个单词 删除右侧的一个字符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生活小常识小处着眼,受益无穷,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有用的53个生活小常识,相信每个人都能有用。 1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 、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 、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4 、和饺子面的窍门: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里蛋白质增加,包的饺子下锅后蛋白质会很快凝固收缩,饺子起锅后收水快,不易粘连 5 、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6 、夹生饭重煮法:如果是米饭夹生,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7 、炒鸡蛋的窍门: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8 、如何使用砂锅1:新买来的砂锅第一次使用时,最好用来熬粥,或者用它煮一煮浓淘米水,以堵塞砂锅的微细孔隙,防止渗水_ 9、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10 、米饭若烧糊了,赶紧将火关掉,在米饭上面放一块面包皮,盖上锅盖,5分钟后,面包皮即可把糊味吸收。

11 、煮饺子时要添足水,待水开后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再下饺子,能增加面筋的韧性,饺子不会粘皮、粘底,饺子的色泽会变白,汤清饺香。 12 、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溶解在菜汤里。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13 、如何使用砂锅:从火上端下砂锅时,一定要放在干燥的木板或草垫上,切不要放在瓷砖或水泥地面上。 14 、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15 、用残茶叶擦洗木、竹桌椅,可使之更为光洁。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残茶叶晒干后,还可装入枕套充当枕芯,非常柔软。 16 、炒鲜虾的窍门:炒鲜虾之前,可先将虾用浸泡桂皮的沸水冲烫一下,然后再炒,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17 、煮鸡蛋时,可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再放入热水里煮,这样煮好的鸡蛋蛋壳不破裂,且易于剥掉。 18 、男子剃须时,可用牙膏代替肥皂,由于牙膏不含游离碱,不仅对皮肤无刺激,而且泡沫丰富,气味清香,使人有清凉舒爽之感。 19 、风油精的妙用(1):在电风扇的叶子上洒上几滴风油精,随着风叶的不停转动,可使满室清香,而且有驱赶蚊子的效用。 20 、豆腐一般都会有一股卤水味。豆腐下锅前,如果先在开水中浸泡10多分钟,便可除去卤水味,这样做出的豆腐不但口感好,而且味美香甜。 21 、面包能消除地毯污迹:家中的小块地毯如果脏了,可用热面包渣擦拭,然后将其挂在阴凉处,24小时后,污迹即可除净。

农作物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学号: 20150182 学院: 专业年级: 题目: 指导教师: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教师: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摘要 本文从气候因素,环境因子等方面探讨了对凝结水的影响,列举了凝结水的水汽来源,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分布,凝结水的作用。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展示了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方法。呈现了1月1日、4月1日、7月1日和10月1日凝结水量的日变化,1~10月(共10个月)凝结水量的月变化,1~10月(共十月)每月凝结水总量的变化,以及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凝结水的影响分析。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和水汽来源、时间分布、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在未来的凝结水研究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加强对凝结水人为利用的研究。 关键词凝结水;湖南地区;日变化;影响因子 Title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condensate water in Hun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ondensate water is discussed. The source of water vapor,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occurrence and the func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are listed.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and duration of condens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enumerated in detail, an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shown. The daily varia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volume on January 1, April 1, July 1 and October 1,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volume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10 months in total),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total condensate water volume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October in total), and the influ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condensate water are present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is describ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densate water and water

【精品】植物光合作用讲义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叫碳素同化作用(carbonassimilation). 生物的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三种类型,其中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为广泛,合成有机物最多,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本章重点介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产生巨大作用:一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每年约合成5×1011吨有机物,可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的食物,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同化2×1011吨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的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二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在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蓄积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 木材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三是维持大气O 2和CO 2 的相对平衡。在 地球上,由于生物呼吸和燃烧,每年约消耗3。15×1011吨O 2 ,以这样的速度计算,大气层 中所含的O 2将在3000年左右耗尽。然而,绿色植物在吸收CO 2 的同时每年也释放出5.35×1011 吨O 2,所以大气中含的O 2 含量仍然维持在21%。由此可见,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把 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的过程,也是规模最大的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目前人类面临着食物、能源、资源、环境和人口五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和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规律,弄清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规律,对于有效利用太阳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直到18世纪初,人们仍然认为植物是从土壤中获取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元素的。1727年S.Hales提出植物的营养有一部分可能来自于空气,并且光以某种方式参与此过程。那时人们已经知道空气含不同的气体成分。 1771年英国牧师、化学家J。Priestley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着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因此,他在1776年提出植物可以“净化”由于燃烧蜡烛和小鼠呼吸弄“坏"的空气.接着,荷兰医

植物研究法

1.实验误差:系统偶然 2.实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设置重复随机化局部控制 3.土壤中盐分过重时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危害叫盐害或盐胁迫,含盐量在0.2%~0.5%,即不同于植物的生长在生理上的表现有:渗透胁迫离子失调呼吸作用异常生理代谢徐乱有毒物质积累 4.胁迫通常粗略分为:生理胁迫和理化胁迫 5.一般认为花芽分化包括:花孕育或生理分化形态分化性成熟三个阶段 6.通常的田间实验设计按照小区在重复区内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顺序排列随机排列 7.处理(定义):也叫水平,指实验因素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的数量级别是实验中最基本的参考单位 8.实验指标(定义):在实验中用来判断实验处理效果好坏的标准 10.实验因素(定义):对实验指标有影响,在实验中需加以考察的条件也叫因素或因子 11.样本容量(定义):指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即样本的大小 12.净同化率(定义):单位面积在一定时期内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的重量 13.渗透调节(定义):干旱高温盐渍等逆境都会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植物处于低渗透势环境是在一定范围内,一些植物通过在细胞内积累有机和无机物质以提高细胞内溶质浓度,这种植物主动形成和积累调节物质降低渗透的调节作用称渗透调节 14.小区(定义):在田间实验中,安排每一个处理所需用材料飞基本单位称为一个实验小区简称小区,可以只是一定面积的一块地,也可以是若干盆,几株树。甚至是一株树等 15.样本(定义):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16.抗性(定义):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的能力称抗逆性简称抗性。其表现方式有:避逆性,御逆行,耐逆性三种,通过抗性锻炼金额以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17.不是样本容量越大越好(y) 18.灌水量就是蒸发量加上蒸腾量加上径流量加上渗透量减去降水量(y) 19.次生胁迫是一种胁迫因子出现后又引发的胁迫,前者称为原初胁迫,后者称为次生胁迫(y) 20.耐逆性是指植物受到环境的胁迫时,通过代谢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依旧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y) 21.如果缓慢结冰和缓慢解冻则植物受害较轻(y) 22.根系对干旱的抵抗能力要比叶子弱得多(y) 23.逆境胁迫是指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的环境条件(y) 24.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越小,则植物的代谢活动旺盛,生长速度也越快(n) 25.抗冷性是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n) 26.为什么说实验处理间应该遵循唯一差原则? 答:唯一差原则是指在进行处理间的比较时,除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他所有非处理条件应该一致,以使各处理间具有可比性,唯一差原则是保证实验误差小,实验精度高,获得正确处理效应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中都应高度重视,严格遵循。 27.正确选择实验的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1.实验地要有代表性;2.试验地的肥力尽量均匀一致;3.选作实验地的地块最好要有土地利用的历史记录;4.选择的实验地位置要适当; 5.实验地的地势尽量要平坦; 6.山地延等高线。 28.控制误差的途径有哪些?控制环境因素的小区技术有哪些? 答:控制误差的途径有;1.选择相对一致的实验材料;2.实验的管理操作技术应尽量一致;3.控制外界环境的主要因素。 控制环境因素的小区技术有:1.小区面积要适当;2.小区形状和划分方向合理;3.重复次数足够;4.设置保护行。 29.科技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答:资料的阅读,资料的分析,如综合分析,建立假设 1.简述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答:优点:可以从两个方向控制土壤肥力差异;各用于单因子实验。 缺点:重复数等于处理数,灵活性不强;要求实验用的土地平整,接近正方形。 2.梨品种和整形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实验有梨品种B1.B2.B3,整形方式A1.A2.A3重复三次。请分别用完全随机设计.裂区设计(品种在副区)画出田间布置图(有肥力变异方向)。 3.低温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 4.水分胁迫包括干旱胁迫.淹水胁迫。但是通常指干旱胁迫或水分亏缺。 可用水势和相对含水量来表示,依程度可划分为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 5.设置重复可估计误差和降低误差。 6.病原相关蛋白又称病程相关蛋白,是植物被病原体感染后在专一的病理条件下诱导形成的与抗病性有关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 7.在单因素实验时,处理和水平的概念是等价的,但是在复因素实验时,处理则是指各个因素水平的组合,叫处理组合。 8.胁变是指植物受到胁迫产生的相应的变化,胁变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

WORD使用技巧大全(史上最强哦)

1.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了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 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 ●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 ●格式-边框和底纹 ●选线性为双线的 ●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 ●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一、名词解释5*4 1准确度: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2精确度:是指在测定值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 3 叶片开张角:是茎杆与叶耳至叶尖联线的夹角 4透光率(T):某一叶层处的光强和群体冠层顶部自然光强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5 比叶重。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6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就是作物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7光能转换率:光合产物中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能的百分比(Ec)。 二、填空20*2 1、三类(1)作物研究的经验方法(观察、测量、实验方法等)(2)作物研究的理性思维法(逻辑、数学、统计方法等)(3)作物科学理论的评价方法。 2、作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①提出科学问题;②获取科学事实;③提出科学假设(设想);④验证假说;⑤形成理论;⑥检验和评价理论。 3、科学的取材和充分的试验材料的准备,是最终获得可靠的、真实的、正确的研究结果的保证。 5、变异系数:一个样本的标准差占该样本平均数的百分率。用CV表示 6、抽样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随机抽样、典型抽样和顺序抽样。 7、随机抽样又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两级或多级抽样。 8、典型抽样:按研究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总体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个体)或单位群,以代表总体的绝大多数。在大容量里选取少部分个体时采用。

9、倒三叶:指从上往下的第三片叶子。 10、器官样品的保存:(1)保湿保存。测鲜重;(2)光下保存。测光指标、蒸腾速率;(3)黑暗保存。测叶绿素、生长素;(4)低温保存。测叶绿素、提取DNA。长时间保存用蜡封口。 11、样品的干燥处理:(1)风干;(2)烘干。在105℃下杀青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把温度调到70~80℃下烘一到两天。烘干后放入干燥器里。 12、根系研究的方法:(1)根箱观测法;(2)挖根冲洗法;(3)气培法又叫雾培法;(4)塑料管土柱法;(5)网袋法;(6)三维坐标容器法;(7)同位素示踪法。 ①根部标记法;②植株地上部标记法;③放射自显影法;④中子照相法。 13、叶龄:就是用主茎上出现的叶片数目来表示植株的年龄。 14、作物叶龄指标的测算法:(1)叶片记数法。L = n–(2+i) L-所求各分蘖的叶龄,n-已知主茎叶龄(叶片数),2-为分蘖的基数,i-代表所求各级分蘖出生的叶位。n-2≥1才能看到分蘖,n至少为3片叶才能长出分蘖。;(2)叶脉记数法。叶脉为R,则叶龄为R-2;(3)叶龄指数。(展开叶片数与主茎总叶片数的百分比);(4)叶龄余数。 15、水稻穗分化:①苞分化期;②一次枝梗分化期;③二次枝梗分化期;④颖花分化期;⑤雌雄蕊分化期;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⑦减数分裂期;⑧花粉充实完成期。 16、双龄叶: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上下两叶叶枕长时间重叠的现象。 叶枕距:稻株上下两叶叶枕之间的距离。 17、叶耳间距的应用:从顶颖花开始减数分裂至全穗结束减数分裂,其叶耳间距的总幅度为-11~12cm. 18、株高构成指数(I):为任何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为0.4~0.7,平均值为0.618,以I与0.5的大小来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