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药物给药方式

几种药物给药方式

几种药物给药方式
几种药物给药方式

几种药物给药方式

药物进入机体(用药)才能进入血循环(吸收),并到达特殊作用部位(分布)。最后药物通过尿液或转化为其他物质从机体排出(排泄)。

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每种给药途径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最方便,通常也最安全,费用也最便宜,因而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然而,该途径有不少限制,许多因素包括其他药物和食物都将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因此,某些药物必须空腹服药而另一些则需餐后服药,尚有部分药物不能口服。

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药物吸收始于口腔和胃,但大部分由小肠吸收。药物必须通过小肠壁及肝脏方能进入全身血循环。许多药物在肠壁和肝脏发生化学变化(代谢),减少了吸收的药物量。静脉注射药物不经肠壁和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这种给药方式可获得较口服更快和更持久的效应。

一些口服药物刺激胃肠道,如阿司匹林和大多数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可损害胃和小肠壁并诱发溃疡。另一些药物吸收很差或在胃内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尽管有这些缺点,口服给药较其他途径常用。其他给药途径一般在患者不能经口给药,药物必须尽快和准确地给予,或药物口服吸收很差且不规则时方才使用。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消化道外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途径。皮下注射时,注射针头插入皮下,注射后,药物进入小血管随血流进入体循环。皮下注射常用于蛋白质类药物和胰岛素给药,该药口服可被胃肠道破坏。皮下注射的药物可制成混悬剂或相对难溶的混合物,这样吸收过程可保持数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患者亦不须经常给药。在给予容积更大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肌注时应采用更长的针头,因肌肉位置深于皮肤。

静脉注射时,针头直接插入静脉。在消化道外所有给药途径中,静注是最困难的一种,特别是肥胖病人静脉穿刺更加困难。无论是单剂静脉推注还是连续的静脉滴注均是快速、准确给药的最佳途径。

舌下给药

一些药物可置于舌下(舌下给药),能被舌下小血管吸收。舌下给药对硝酸甘油类药物特别好,这类药物可缓解心绞痛,它们可不经肠壁和肝的首过效应而迅速直接进入体循环。然而,多数药物不能使用此途径,因常常发生吸收不全及不规则现象。

直肠给药

许多口服给药的药物可以栓剂形式直肠给药。药物与蜡状物混合制成栓剂,即便插入直肠亦不会溶解。药物可通过直肠壁丰富的血循环迅速吸收。当患者恶心、丧失吞咽能力、限制饮食和外科手术后等不能口服时可用栓剂直肠给药。一些药物的栓剂形式有刺激性,这类病人应采用消化道外给药。

喷雾吸入

一些药物如气体麻醉剂和雾化抗哮喘药物(置容器中定量供给)可吸入给药。这些药物通过气道直接入肺,并在肺内吸收入血循环。只有少数药物可用此途径。吸入的药物应仔细监测以保证患者在特定时间内吸入适量的药量。定量吸入系统可直接安装在给肺供气的通道上,因而非常有用。因喷雾吸入进入血液的药量差异性大,故这种途径很少用于治疗除肺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疾病。

经皮给药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技术,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新药物治疗技术。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被医学界称为第三代给药方法。

一些药物可以涂敷剂形式将药贴于皮肤表面。这类药物可增强皮肤渗透性,不经注射便可经皮进入血循环。这种经皮给药可缓慢持续很多小时或很多天,甚至更长。然而,这种途径受药物通过皮肤快慢的限制。只有那些日给药量少的药物可采用此途径。这类药物有治心绞痛的硝酸甘油、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莨菪碱、戒烟用的尼古丁、治疗高血压用的可乐定及镇痛用的芬太尼等。

透皮给药

超声电导是一种采用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综合了电致孔、超声空化和离子导入三种技术,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超声导入的研究在近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开始仅限于局部药物吸收的研究,发展到促进向药物的系统转运。而近十年来,超声波被广泛用于增加药物以及大分子的经皮吸收。超声波导入促进抗生素、蛋白质药物、甾体类药物、烟酸酯类药物及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物透皮吸收都已有报道。超声电导经皮给药可以显著地提高药物经皮吸收和药物局部浓度,是传统经皮给药(如注射)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替代方式,特别是在局部皮肤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在皮肤、整形、康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任务: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系统的研究皮肤对超声波的耐受性和经皮渗透性,以及超声促渗技术与化学促进剂、离子导入、电穿孑L技术的协同作用,优化超声参数,改善中药经皮给药剂型,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超声电导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我国也逐渐应用于各科室,此给药办法是用超声波将药物经皮肤或粘膜局部的传导到机体组织中去,是医学界称为第三代给药方法。

透皮给药系统又称透皮治疗系统,是指直接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TDS较传统给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的pH值、食物以及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产生持久、恒定及可控的给药速度和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使用和中断给药方便等。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六大优势:

?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的pH值、食物以及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避免了药物在体内的首过效应;

?可产生持久、恒定及可控的给药速度和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从而减轻不良

反应;

?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用量小,效果更明显。

?用药部位在体表,使用和中断给药方便

?无创伤,无痛苦,患者依从性好。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效应。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使药物效应产生差别的现象在治疗学上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首过效应”又叫首过作用,是指药物被吸收后未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即被代谢的现象。可分为三种:

首过效应

1、肝首过效应。口服药物后即可发生,如果静脉或舌下给药则可避免。

2、肠道首过效应。

3、肺首过效应,极个别药物,如氯仿等。

临床上受首过效应影响较大,而且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利血平、心得安、利多卡因、美多心安、舒喘灵、利他灵、吗啡、度冷丁。阿司匹林、可的松及丙咪嗪等。

历程:

1.最早报道超声透皮的文献要追溯到1954年,Fellinger和Sehmidt成功运用超声能量

将氢化可的松药膏导人患者的手指关节,用于治疗的多发性关节炎

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三位科学家在1995年8月美国《科学》第11期上首次报道了利

用低频超声波介导成功地将胰岛素透人皮内的试验后

3.2004美国FDA批准SontraMedical公司的利多卡因超声皮肤渗透给药装置(lidocaine,

SonoPrep)用于局部麻醉。标志着超声促渗给药技术的成熟,揭开了第三代给药方式的历史篇章。

4.2008年,韩国率先采用直流电脉冲结合超声的等复合技术,在表皮层增加水溶性生

物孔道进而增加药物通过率,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超声促渗技术走向联合、更高效的时代。

5.2013年,(韩国独资)沈阳新进医疗器械,将超声电直流药物离子导入技术引进中国,

并在中国大陆组装生产第一台SEDDI——超声电直流药物离子导入仪。

6.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甚至可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 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1.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 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 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 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维生素B 6 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素B 6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氯化钾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维生素C+维生素k 1 分析:维生素k 1 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 使用缘由:维生素k 1 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

第五节 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

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教案 课题: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授课人:吴鹏飞 教学目标: 1、掌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易制毒药品的概念及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要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可适当补充); 2、熟悉我国生产的麻醉、精神药品品种,麻醉、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存储、运输管理规定; 3、了解放射性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兴奋剂、生物制品批签发的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易制毒药品保管范围和保管要点。 教学难点: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易制毒药品的保管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复习:组织学生复习上一次教学重点 新课导入: 2006年9月5日,毕业于一著名大学的化学工程师黎戊贤与有着多年制药经验的制药工程师谭锦畴,因伙同另外5名被告人共同制造大量毒品摇头丸,在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法庭审理。据检察机关指控,该案件涉及摇头丸粉末1300公斤、摇头丸片剂240万粒。 黎戊贤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学生思考问题: 1、什么是特殊管理药品? ——特殊管理药品的定义与分类 2、为什么要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特殊管理药品的特殊性 3、“特殊管理药品”管理的“特殊” 之处在哪? –——麻、精、毒、放药品管理的具体内容 引出相关法律依据:

2005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原《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作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易制毒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各级医疗单位使用特殊药品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有关法令、法规严格管理。 热身活动: 下列哪些药品属于特殊管理药品?(让学生判断)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戒毒药品、毒性药品、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的“特点” 麻醉药品: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品,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能成瘾癖; 精神药品:作用于中枢精神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具有依赖性潜力,滥用或不合理使用能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品; 医疗用毒性药品: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 放射性药品:具有放射性。 提问学生: 为什么特殊管理? 如果管理与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人身、环境及社会危害。因此需对这些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进行严格的管理。 新课讲授: 一、麻醉药品的管理 由于历史上中国人民深受麻醉毒品的危害,所以建国以来的数十年向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直实行特殊管理办法,以正确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早在1950年11月,经政务院批准,卫生部颁布了《麻醉药品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对麻醉药品的品种范围、生产、供应和使用规定由卫生部设立或专门机构负责,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私自种植、制造和贩卖。以后又作了多次修改和补充规定。1963年5月,卫生部会同公安部、化工部、商业部、财政部发出加强管理的通知,进一步丰富了1950年条例的内容。 1978年9月,国务院又重新订颁布了《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在颁发的通知中指出,麻醉药品具有双重性,用之得当,可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用之不当,就会成为瘾癖,起毒害作用。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斗争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特殊管理药品知识试卷及答案

特殊管理药品培训考试试卷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10×2=20分) 1、精神药品按照其依赖性潜力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为精神药品和精神药品。 2、经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必须经批准,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否则不能从事该类药品的购销经营活动。 3、精神药品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和二种颜色的“精神药品”四个字。 4、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销售给具的定点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和从事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不得直接销售给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下属的零售药店。 5、第二类精神药品严格实行制度,验收,设立专库专帐,保证帐物相符;专用帐册的保全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满之后1年,且不少于五年。 6、第二类精神药品在出库必须,并签具全名。。 7、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报损销毁必须报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公司质量管理部派员到现场监督销毁,同时做好;记录内容包括销毁日期、时间、地点、药品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方法等。 8、出入特殊管理药品专库必须人以上,严禁单人留在现场; 9、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是指所列的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 品种。 10、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应用中文注明“”字样。 二、判断题(10×2=20分) 1、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生产和定点经营制度。() 2、销后退回的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应验收至最小包装,确保数量准确,质量合格。() 3、所有医疗机构均可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4、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原则上要求送货上门,不允许公司业务员、客户或厂家代表代提、自提。() 5、进口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除取得进口注册证书外,还应当取得进口准许证。()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 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氨基苷类 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

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 四环素类 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与强力霉素、新霉素、硫酸粘杆菌素联用疗效增强;与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联用疗效降低;与卡那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链霉素联用毒性增强。 大环内酯类 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红霉素与磺胺类、泰乐菌素、及链霉素,北里霉素与链霉素、泰乐菌素与磺胺类,竹桃霉素与四环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红霉素不宜与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四环素联用。

常用兽药配伍禁忌表详细使用方法

常用兽药配伍禁忌表详细使用方法 姓名: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青霉素G (peniecillinG) 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 肌注:5-10万IU/kg体重 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氨苄青霉素(Ampincillin) 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 拌料:0.02%-0.05% 肌注:25-40mg/kg体重 同青霉素G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又名:羟氨苄青霉素 抗菌药物 饮水或拌料0.02%-0.05% 同青霉素G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抗菌药物 肌注:50-100 mg/kg体重 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头孢氨苄 CEFALEXIN 又名:先锋IV 饮水:35-50 mg/kg体重

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头孢唑啉钠CEFZALIN sodium 又名:先锋V 肌注:50-100 mg/kg体重 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头孢噻呋(CEFTIOFUR) 抗菌药物 肌注:0.1mg/只 用于一日龄小鸡 红霉素(Etrythromycin) 抗菌药物 饮水:0.005%-0.02% 拌料:0.01%-0.03% 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到抗球虫药合用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抗菌药物 饮水:0.005%-0.02% 拌料:0.01%-0.03% 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泰乐菌素 (tylosin) 又名:泰农

抗菌药物 饮水:0.005—0.01% 拌料:0.01—0.02% 肌注:30 mg/kg体重 不能与聚醚类抗菌素合用。注射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天 替米考星 timicosin 抗菌药物 饮水0.01%--0.02% 蛋鸡禁用 螺旋霉素(Spiramycin) 抗菌药物 饮水0.01%--0.05% 肌注:25--50 mg/kg体重 北里霉素(Kitasamycin) 又名吉它霉素、柱晶白霉素 抗菌药物 饮水0.01%--0.05% 肌注:30--50 mg/kg体重 拌料:0.05—0.1% 蛋鸡禁用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100ml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 三磷酸腺苷20mg + 辅酶A注射液100U+ 维生素B6100mg

特殊药品培训试题有答案

2018年特殊药品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麻醉药品标签(标志)的颜色规定由() A.绿色白色组成 B.蓝色白色组 C.黑色白色组成 D.黑色红色组成 2、下列药品中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复方樟脑酊 B.开待因 C.丁卡因 D.阿片 3、下列药品中,在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中不需要印有特殊标识的是() A.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外用药品和非处方药 C.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和兴奋剂 D.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4、《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 A.一日常用量 B.三日常用量 C.七日常用量 D.一次常用量 5、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以下哪级医师可在其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A.主治医师 B.住院医师 C.执业医师 D.经考核合格并被授权的执业医师 6、麻醉药品处方登记专用账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年年年年 二、填空题。(共8个空,每空5分,共40分) 1、根据《处方管理办法》,门急诊和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首诊医师应当建立相应,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2、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开具,每张

处方为常用量。 3、高危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需提高警惕,若使用不当易危及病人生命安危,其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 ,。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30分) 1、门诊可以为持有《麻醉药品专用卡》的患者开具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处方。() 2、曲马多是弱阿片类阵痛药物。() 3、癌痛患者的给药原则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给药,无论给药时患者的疼痛是否发作。() 4、患者不再使用该类麻醉药品镇痛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剩余的药品无偿交回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销毁处理。() 5、门诊不易为持有《麻醉药品专用卡》的患者开具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处方。() 6、盐酸二氢埃托啡片是一类镇痛药,只限于在二级以上医院内病人使用,门诊暂不能使用。() 2018答案 选择题:BCCDDB 填空题:1、癌症疼痛患者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病历 2、逐日一日 3、没有固定规则化使用的药品安全指数狭窄的药品 成分复杂、质量难控,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 判断题:×√√√√√

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与溶媒 1.青霉素与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 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葡萄糖:质子泵抑制剂显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 4.肝素与葡萄糖:肝素在酸性条件下很快失活; 5.依达拉奉与葡萄糖: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浓度降低; 6.呋塞米与葡萄糖: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7.地西泮与葡萄糖、氯化钠:地西泮注射剂的溶媒采用丙二醇、乙醇、苯甲醇、水的混合溶媒而制成;当该注射液加入输液中稀释时,由于溶媒改变使地西泮瞬间析出而出现浑浊;8.胺碘酮与氯化钠: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值的改变会引起其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洛铂与氯化钠:配伍后可增加洛铂的降解; 10.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氯化钠:与电解质配伍后可出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11.水溶性维生素与复方氯化钠:强电解质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 12.茵栀黄与氯化钠:可出现颜色变化及微粒增加等现象; 13.复合磷酸氢钾与复方氯化钠: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14.曲克芦丁与木糖醇:木糖醇与曲克芦丁混合应用,可引起颜色变化。 二.药物与药物 1.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宜单独使用; 2.抗菌药物与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合用:抗菌药物多不稳定,宜单独使用; 3.水溶性维生素与氯化钾、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的加入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从而降低本品的有机酸(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等)盐、有机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 等)盐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有机碱或有机酸;且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越多; 4.呋塞米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呈碱性,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易导致后者析出,出现沉淀; 5.多巴酚丁胺与氯化钾、肝素、硝酸甘油:存在配伍禁忌; 6.多巴酚丁胺与氨茶碱:氨茶碱偏碱性,盐酸多巴酚丁胺因pH 值升高而发生变化, 故有可能导致作用降低;机理:多巴酚丁胺在碱性介质中的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氧化反应, 侧键脂肪胺的环化反应,以及聚合成较深的有色化合物(如粉红色,黄色、棕色和黑色等)。 7.胰岛素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胰岛素为弱碱性药物,其它均为酸性药物,混合后在25℃ 24h内轻度地变色; 8.多巴胺与复合磷酸氢钾、硝酸甘油: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9.环磷腺苷与硝酸甘油、硝普钠: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10.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维生素C为强还原剂,可破坏维生素B12活性,二者不能配伍; 11.维生素C与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与碱性药物配伍,影响疗效; 12.维生素C与胞磷胆碱钠:配伍后可致药效降低; 13.维生素C与维生素K1: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维生素K1为醌类化合物,具氧化

特殊注射药物使用流程及指引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文件名称:特殊注射药物使用指引文件编号: EYY-HL-LC 95 持有部门:护理部 制订日期:2013.03 修订(试行)日期:2013.03 批准执行日期:2013.08 版次: 01 文件页数:共2页签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所在条款:5.4.1.1 特殊注射药物使用指引 类别高浓度电解 质 血管活性药细胞毒性药物高渗性药物PH值小 于5/大 于9药物 药物名称1.10%氯化钾 2.10%氯化钠 1.盐酸多巴胺 2.肾上腺素 3.阿魏酸钠 4.多巴酚丁胺 5.注射用辅酶A 6.阿拉明 7.去甲肾上腺素 8.酚妥拉明 9.阿托品 10.硝酸甘油 11.硝普钠 12.地塞米松 1.柔红霉素 2.吡柔比星 3.阿糖胞苷 4.环磷酰胺 5.长春新碱 6.甲氨喋呤 7.异环磷酰胺8.依托泊苷 9.长春瑞滨10.诺维本 11.盐酸吉西他滨 1.20%甘露醇 2.完全肠外 营养 3.甘油果糖 4.丙氨酸、谷 氨酸 5.高渗羟乙 基淀粉(贺 苏) 1.万古霉 素 2.多巴胺 3.氟尿嘧 啶 用药指引1.药品单独 存放,标志醒 目。 2.严格按医 嘱剂量加药, 控制给药速 度。有疑问时 1.药品单独存放, 标志醒目。 2.严格按医嘱剂 量加药,控制给药 速度。有疑问时需 询问清楚后执行。 3.给药时严密观 1.药品专柜存放,标志醒 目。 2.尽量从中心静脉给药,从 外周给药时定时巡视,应选 择肘部以上大血管,观察穿 刺局部情况。 3.按要求使用避光输液器。 1.遵医嘱正 确使用稀释 剂。改变药物 的渗透压。 2.与药师合 作降低化学 性静脉炎的 1.遵医嘱 正确使用 稀释剂。 2.控制输 注速度, 输注越 慢,缓冲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甚至可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 忌,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 (不多见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1.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 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维生素B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61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维生素B 6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素B6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氯化钾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维生素C+维生素k1分析:维生素k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1使用缘由:维生素k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1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 . 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混合后与醌类药维生素k不能配伍原因: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1 k疗效降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1维生素C6.胰岛素+导致胰岛素失活。C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性,与胰岛素混合使用,分析:葡萄糖酸钙7.头孢曲松+分析:头孢曲松与含钙药物(包括含钙溶液)联用有出现头孢曲松钠—钙盐沉淀可导致致死性不良事件。故不宜将两者混合或同时使用,即使内不宜使用含48h是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给药方式,且在使用头孢曲松钙药物。氯化钾k+8.维生素1含kK与氯化钾有配伍禁忌,氯化钾可使维生素分析:有报道维生素11 30%多。量下降+α糜蛋白酶9.氨茶碱注+氨溴索注的溶液中可

PICU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 PICU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PICU 王晓军 一.抗生素类 (一)头孢曲松钠 罗氏芬(合资)250mg/支 0.5g/支 罗塞嗪(国产)250mg/支 1g/支 1.用5—10ML注射用水溶解,2—4分钟缓慢静注。或根据医嘱静滴或静注。 2.配制后的溶液在5℃以下可维持有效24小时,室温避光条件下可有效保存6小时。 3.与钙剂有配伍禁忌,产生结晶、沉淀。 (二)万古霉素 1.万迅(盐酸万古霉素)0.4g /支: 不可静脉推注,不可肌肉注射,每次滴注应不少于1小时。 2.稳可信(去甲万古霉素)500mg /支: (1)化药时用DDW溶解,滴注浓度2.5—5mg /ml,以减轻对组织的刺激,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不可静脉推注,不可肌肉注射,每次滴注应不少于1小时。 快速给药可能伴发血压变化(低血压),包括休克;对组织有刺激性,肌注或外渗可引起疼痛、触痛和坏死。 (三)泰能:500mg/支 1.一般用0.9%NS100ml稀释。也可用5%GS、10%GS、5%GNS、10%GV稀释。配制后的静脉滴注液在室温下(25℃)稳定4小时,冷藏下(4℃)稳定24小时。 2.滴注剂量小于500mg时,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大于500mg时,时间不少于40—60分钟。 3.静脉滴注液不能与其他抗菌素混合或直接加入其他抗菌素中使用。 4.静脉滴注用的泰能化学特性与乳酸盐不相容,因此使用的稀释液不能含有乳酸盐,但可注入正在进行乳酸盐滴注的静脉系统中给药。 (四)马斯平:500mg/支 1.用于静脉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 2.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稀释浓度20—40mg/ml. 3.肌肉注射时0.5g 用1.5ml注射用水溶解,1g 用3ml. 4.与甲硝唑、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等分开使用。 (五)阿奇霉素:0.25g/支 1.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滴注浓度1_2mg/ml. 2.注意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使用时可加VB6以减轻症状。 3.可使地高辛水平升高;可提高血浆茶碱水平,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观察中毒反应。 4.可用5%GS、0.9%NS配制。 (六)水青 1.使用前须做皮试。 2.现用现配。 3.不宜与Vc、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合并静滴。 (七)特美汀 使用前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 (八)大扶康 大于30分钟输注,成人小于10ml/min。 (九)特丽仙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静脉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给药。 2.静脉滴注须将本品0.6克用100—200ml0.9%NS或5%GS稀释成<=6mg/ml浓度的药液,静脉滴注30分钟。 3.与氨苄西林、氨茶碱、10%G—GA、硫酸镁等可产生配伍禁忌。与红霉素呈拮抗作用,不宜合用。4.不可静脉推注给药。 (十)头孢他定 (十一)美平 (十二)氧哌嗪(哌拉西林) (十三)新青Ⅱ(苯唑青霉素) (十四)锋派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可用0.9%NS、5%GS、5%GNS、DDW等稀释。 2.不可与氨基糖甙类注射液直接混合,联合治疗时可采用序贯间歇法,用药间隔时间尽可

药物配伍禁忌

分类药物配伍药物配伍使用结果 青霉素类青霉素钠、钾盐;氨苄西林类; 阿莫西林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除外)、多黏菌 类 效果增强 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 庆大霉素、利巴韦林、培 氟沙星 相互拮抗或疗效相抵或产生 副作用,应分别使用、间隔 给药 维生素C、维生素B、罗红 霉素、Vc多聚磷酸酯、磺 胺类、氨茶碱、高锰酸钾、 盐酸氯丙嗪、B族维生素、 过氧化氢 沉淀、分解、失败 头孢菌素类“头孢”系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疗效、毒性增强 青霉素类、洁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相互拮抗或疗效相抵或产生副作用,应分别使用、间隔给药 维生素C、维生素B、磺胺 类、罗红霉素、氨茶碱、 氯霉素、氟苯尼考、甲砜 霉素、盐酸强力霉素 沉淀、分解、失败 强利尿药、含钙制剂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呋等头 孢类药物配伍会增加毒副作 用

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 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大 观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 链霉素等抗生素类本品应尽量避免与抗生素类 药物联合应用,大多数本类 药物与大多数抗生素联用会 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洁霉素类、TMP 疗效增强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 氨茶碱、、等)、硼砂 疗效增强,但毒性也同时增 强 Vc、Vb 疗效减弱 氨基糖苷同类药物、头孢 菌素类、万古霉素 毒性增强 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拮抗作用,疗效抵消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其他抗菌药物不可同时使用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硫氰酸红 霉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北 里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乙酰螺旋霉素、阿齐霉素洁霉素类、麦迪素霉、螺 旋霉素、阿司匹林(聚醚类 抗生素:海南霉素钠、莫 能菌素钠、盐霉素钠、拉 沙洛西钠、马杜拉霉素铵、 甲基盐霉素钠等合用会增 加毒性) 降低疗效 青霉素类、无机盐类、四 环素类 沉淀、降低疗效 碱性物质增强稳定性、增强疗效酸性物质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特殊药物的给药方法

特殊药物的给药方法 1哪些药物不宜直接静脉推注? (1)高浓度电解质 如氯化钾、硫酸镁等。10%氯化钾注射液10ml内含氯化钾1g,推注后血钾浓度立即上升,损害心肌,可引起患者猝死。10%或25%硫酸镁注射液应稀释后静脉注射,否则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导致呼吸麻痹。 (2)利尿药 如呋塞米、利尿酸钠等,静脉推注速度过快可引起突发性耳鸣、耳聋。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以及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直接静脉推注可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引起呼吸抑制。 (4)非水溶剂药物 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的溶剂为乙醇溶液,禁止静脉推注。 (5)氨茶碱、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维生素K1 静脉推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死亡。 (6)局部刺激明显的药物 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刺激强烈,可引起局部剧痛、静脉炎和组织坏死,静脉推注易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率,如“红颈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低血压等; ②氟喹诺酮类、乳糖酸红霉素、磷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静脉推注易发生静脉炎,故采用静脉滴注并控制滴速。 (7)供肌内注射的药品 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标示用法为肌内注射的药品,仅供肌内注射,不能静脉推注。 2 哪些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而不宜肌内注射 部分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不能肌内注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局部刺激性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髙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包括其他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其他各种钾盐)、维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种酸类药物)、碳酸氢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 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 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 1、常用的品种 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第三代头孢: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头孢噻呋等。 2、药物的适应症 头孢氨苄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头孢呋辛用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防治。头孢噻呋治疗鸡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和绿脓杆菌。同时对防治鸭疫巴氏杆菌效果好。头孢噻呋钠盐与马立克苗混合后在在4℃作用20小时后,疫苗蚀斑形成单位(PFU)无变化,同时显著减少出壳小鸡死亡率。 3、药物使用的效果 ⑴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效果: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式

一,先煎 1.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2.瓦愣子:写瓦愣子、煅瓦愣子均付煅瓦愣子(先煎)。 3.石决明:写煅石决明付煅石决明(先煎)。 4.水牛角:写水牛角、牛角均付水牛角片(先煎) 5.牡蛎:写牡蛎、左牡蛎均付生牡蛎(先煎);写煅牡蛎付煅牡蛎(先煎)。 6.龟甲:写龟甲、龟板、炙龟板、炙龟甲、制龟板均付醋龟板(先煎)。 7.紫贝齿:写紫贝齿、煅紫贝齿付煅紫贝齿(先煎) 8.珍珠母:写珍珠母、蚌壳均付煅珍珠母(先煎) 9.鹿角:写鹿角、鹿角片均付鹿角(先煎)。 10.鹿角霜:写鹿角霜付鹿角霜(先煎)。 11.鳖甲:写鳖甲、炙鳖甲、醋鳖甲均付醋鳖甲(先煎)。 12.蛤壳:写蛤壳、海蛤壳、蛤蜊壳均付蛤壳(先煎) 13.石膏:写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先煎)。 14.龙齿:写白龙齿、青龙齿、龙齿均付煅龙齿(先煎);写生龙齿付生龙齿(先 煎)。 15.自然铜:写制自然铜、煅自然铜均付煅自然铜(先煎)。 16.阳起石:写制阳起石、煅阳起石均付煅阳起石(先煎) 17.紫石英:写煅紫石英付煅紫石英(先煎)。 18.磁石:写煅磁石付煅磁石(先煎)。 19.赭石:写煅赭石、醋制赭石、代赭石均付煅赭石(先煎) 二,后下 20.钩藤:写钩藤、嫩钩藤、双勾藤付钩藤。(后下) 21.降香:写降香、降真香均付降香(后下) 22.檀香:写檀香付檀香(后下)。 23.肉桂:写肉桂付肉桂(后下)。 24.薄荷:写薄荷付薄荷(后下)。 25.豆蔻:写豆蔻、原豆蔻付豆蔻(后下)。 26.砂仁:写砂仁付砂仁(后下)。

27.沉香:写沉香、南沉香付沉香(粉)(后下、粉剂冲服)。 三,包煎 28.旋覆花:写旋覆花、金沸花均付旋覆花(包煎)。 29.蒲黄:写蒲黄、炒蒲黄、蒲黄炭付蒲黄炭(包煎);写生蒲黄付生蒲黄(包 煎)。 30.车前子:写车前子、炒车前子、盐炒车前子均付盐车前子(包煎) 31.夜明砂:写夜明砂付夜明砂(包煎)。 32.望月砂:写望月砂付望月砂(包煎)。 33.海金沙:写海金沙付海金沙(包煎)。 34.青黛:写青黛付青黛粉(包煎)。 四,烊化 35.龟甲胶:龟甲胶、龟板胶均付龟甲胶(烊化)。 36.阿胶:写阿胶、驴皮阿胶付阿胶(烊化); 37.鹿角胶:写鹿角胶付鹿角胶(烊化)。 五,冲服 38.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39.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40.血竭:写血竭、麒麟竭均付血竭(研末冲服)。 41.沉香:写沉香、南沉香付沉香(粉)(后下、粉剂冲服)。 42.琥珀粉:写琥珀粉付琥珀粉(冲服)。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

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此外,本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含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此外,氟喹诺酮类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 8.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9.抑制肠道菌群的药物可抑制柳氮磺吡啶在肠道中的分解,从而影响5-氨基水杨酸的游离,有降效的可能,尤以各种广谱抗菌药物为甚。 10.呋喃妥因与萘啶酸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呋喃唑酮有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抑制苯丙胺等药物的代谢而导致血压升高;使用本品期间,食用含多量酪胺的食物,也可有类似反应。 1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物、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12.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也不宜组成复杂的输液。 13.四环素类避免与抗酸药、钙盐、铁盐及其他含重金属离子的药物配伍,以防发生络合反应,阻滞四环素类的吸收。牛奶也有类似的作用。 14.磺胺类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以免降效。 15.多粘菌素B与其他有肾毒性或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不可配伍,以防意外。 16.对氨基水杨酸钠忌与水杨酸类同服,以免胃肠道反应加重及导致胃溃疡。此外,本品可干扰利福平的吸收,同时应用应间隔6-8小时。 17.酮康唑和异曲康唑的吸收和胃液的分泌密切相关,因此不宜与抗酸药、抗胆碱药 18.多沙普仑禁与碱性药合用;慎与拟交感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 19.吗啡禁与氯丙嗪注射液合用。哌替啶不宜与异丙嗪多次合用,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可引起兴奋、高热、出汗、神志不清。芬太尼也有此反应。 20.阿司匹林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能是胃肠道出血加剧,应禁止配伍;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使后者的浓度明显降低,也不宜合用;与碱性药配伍,

常用药物半衰期附表

常用药物半衰期(肝、肾功能正常)分类 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超快速消除类(t1/2≤1 小时)巴氯芬3~4 阿司匹林0.25碘解磷定 1.7 多巴酚丁胺0.03吗啡 1.7~3 多巴胺0.03哌替啶 3.2~4.1 米力农0.8~2吲哚美辛2 艾司洛尔0.15水杨酸4 硝酸苷油(舌下)0.02芬太尼 3.1~4.4 硝酸异山梨酯(舌下)1纳洛酮 1.5 异丙酚0.16尼美舒利2~3 尿激酶0.25氯按酮2~3 呋塞米0.50丙磺舒3~8 阿曲庫铵0.33氨茶碱3~9 胰岛素0.10华法林2 可的松0.5肝素0.7~2.5 泼尼松1低分子肝素(皮下)3~4 甲泼尼松0.5氢化可的松2~3 吡喹酮0.8~1.5氢化泼的松2 瑞格列奈 1.00地塞米松 3.2 奥美拉唑0.5~1甲巯咪唑3 雷贝拉唑1丙硫氧嘧啶1~2 苯唑西林0.4丙酸睾酮 1.8 青霉素 G0.5甲睾酮 3.5 氯唑西林0.5~1鲑鱼降钙素 1.2~1.5 阿洛西林0.89罗格列酮3~4 呋布西林0.75~1格列喹酮1~2 双氯西林0.9氟伐他汀 1.2 羧苄西林1普伐他汀 1.3~1.7 阿莫西林1~1.3辛伐他汀3 哌拉西林1色伐他汀 2.1~3.1 头孢氨苄0.6~1泮庫溴铵2 头孢克罗0.5维庫溴铵 1.2 头孢孟多0.5~1环磷酰胺0.4~3.5 头孢噻肟0.84~1.25昂丹司琼3~4 头孢拉啶1格列司琼 3.1~5.9 快速消除类(t1/2≤1 小时)莫沙比利2 利多卡因2 安乃近1~4普萘洛尔2 对乙酰氨基酚1~3普鲁卡因胺3

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羟基脲3~4 雷尼替丁2~3 肼屈嗪3~7 卡托普利3 哌唑嗪2~3 地尔硫 ? 3.5 尼群地平2~4 尼卡地平8.6 尼莫地平1~2 氨苄西林1~1.5 羧苄西林1 美洛西林 1.2~1.8 替卡西林 1.16 头孢唑林 1.4 头孢羧氨苄 1.2~1.5 头孢他啶 1.65~2 头包呋辛 1.2 头孢克肟3~4 头孢吡肟2 头孢匹罗 1.7~2.3 头孢哌酮 2.3 链霉素 2.5 卡那霉素2 庆大霉素2 阿米卡星2~2.5 依替米星 1.5 西索米星 1.8~2.2 奈替米星 2.5 妥布霉素 1.9~2.2 大观霉素 2.5 阿司米星 1.8~2 氯霉素 1.7~2.8 克林霉素 2.4~3 克拉霉素3~4 异烟肼 3.5 利福平3 阿昔洛伟 2.5 諾氟沙星3~4 中速消除类(t 1/2≤4~8小时) 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头孢曲松7.6~8.3 林可霉素4~6 去甲万古霉素6~8 四环素7~9 磺胺异恶唑6 甲苄啶9 吡喹酮 5.5 氧氟沙星4~7 左氧氟沙星4~7 环丙沙星 3.9~5.6 依诺沙星 6.2 洛美沙星7~8 甲硝唑7~8 单硝酸异山梨酯4~5 丙吡胺4~10 普罗帕米2~5 维拉洛尔2~5 乌拉地尔 2.7~4.7 双香豆素乙酯8 阿米洛利6 茶碱4~7 卡铂 2.6~5.9 替加氟5 格列波脲8 格列美脲5~8 二甲双胍 1.7~4.5 甲苯磺丁脲6~9 慢速消除类(t 1/2≤8~24小时)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2 米诺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12~20 磺胺嘧啶10 两性霉素 B24 替硝唑11 罗红霉素8.4~15.5 培氟沙星8~12 氟罗沙星9~12 司帕沙星16~21 加替沙星7~14 利福喷丁1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