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下2-1、热起来了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13
课题:1.热起来了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二、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三、教学资源:烧瓶10个,瓶塞10个,温度计10个,水槽10个,不同的衣服10件。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1.做一做:衣服穿少了,感觉手有点冷。
怎么办?(用力搓手,感觉手热起来了。
)2.谈话:可是身体还是冷,请你想几个办法让我的身体热起来?3.提出本课任务。
(出示课题)二、课堂研究:(30分钟)(一)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班级讨论:交流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2.方法分类:A.外界物质给予热; B.自身运动产生热的.(二)研究衣服是否产生热?1.提出问题:穿衣让我身体热起来了,这种方法应该属于哪一类?2.讨论:是衣服产生热让身体热起来了,还是保温让身体热起来了?3.学生交流: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你是怎样思考的?4.小组讨论: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5.交流:实验方法。
(模拟人体,模拟穿衣,测量温度。
)6.分组实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表:状态温度穿衣前穿衣后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测量温度数据分析:实验说明:7.数据分析:先教师分析,再小组分析,最后小组向全班分享分析。
实验中,穿衣前温度多少?穿衣后测量的4次的温度多少?穿衣后与穿衣前的温度对比有没有提高或降低?提高了或降低了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结论?三、拓展延伸:(3分钟)1.提问:穿衣不能给人体增加热量,为什么穿衣后人体会感觉热起来了?2.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热吗?这说明了什么?3.在今天的研究中,你产生了新的问题没有?有没有想研究的愿望?打算怎样去做?四、课堂练习:(4分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主要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热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热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热的现象,对热有直观的感受。
但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难点: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发学生对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应用与拓展: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热量、温度、热传递实验现象–> 概念解释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学反思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热起来了》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开篇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确衣服是不能够自己产生热的。
我认为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五年级学生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
教师用书也明确提出本课的一个以往不曾进行指导的环节,即:思维论证。
授课后进行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一、创设了“蓝猫”这一被学生广为熟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
让蓝猫贯穿于整洁课,增加童趣,活跃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二、增加思维论证环节。
以往科学课中也时常遇到一些类似的实验课,在教学时仅仅是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想或猜测,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让蓝猫说出“衣服能自己产生热”这样不真实的结论。
再让学生对此说法进行反驳。
在学生举例进行反驳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完成思维的论证,他们能从事物的另一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从对学生思维训练角度来说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是本课值得深究的一个亮点。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实验时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依据,同时又不限制学生所采取了办法。
学生经过讨论设计,介绍方案,互评修改,在反复交流、质疑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实验方案,使方案变得切实可行具有说服力。
四、通过为蓝猫解决如何在冰箱坏了的情况下保存雪糕,给予一个良好的启示,让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出发,探究生活中的科学、讨论与探究生活问题,并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离开教室,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课也有几个不足:1.当学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实验假设进行验证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以通过大量事实来说明道理,不能急于求成。
2.学生的思维活跃想出了许多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肯定这部分同学并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才更有说服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热”单元的起始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一般途径,了解一些影响热产生的因素。
其中“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的研究,让学生对热源和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教学背景:
我们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注和推荐梅语文,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